在撰寫心得體會時,個人需要真實客觀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體詳細地描述所經歷的事物,結合自身的經驗和知識進行分析和評價,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和流暢性。記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文明祭掃心得體會如何寫篇一
山清水明,天清地明。大抵以清明來形容的,似乎都給人以恬靜舒適的感覺。
刀耕火種,四季勤勞。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以這種歲時歷法來確定何時播種,又何時去收成。斯時,清明便成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春分后十五天。然,清明又是重要的傳統節日。在古代,清明節就與上元、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一同列為“八節”?!叭f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笨磥恚迕鞴澴怨啪褪呛苡蟹至康墓澣?。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清明似乎多了一重特定的內涵。這在24節氣里可謂特點鮮明。我佩服先人們對傳統節日,以及節氣的定位。能這樣讓人們擁有紀念、慶典、祭祀、以及憧憬融為一體,不可不說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放風箏是龍江清明期間的一大習俗。我童年里的清明,除了知道大人們要去給已故的親人上墳燒紙外,自己也知道用風箏同天空說話了。大平原的風箏其實在春節后就開始了。但清明節前后,放得相對多了一些,這也是事實。這個時候,天空與大地不僅是風箏,更是人們的心情了。所以,我說天空也過節,就是指這個時候的風箏給我們帶來的感受。大平原的風箏始終飛得很高,獨清明時,卻顯得有一些惆悵。可小時候,自己卻感受不到這一點,只顧與風箏的影子一同逍遙罷了。
春陽照臨,春雨飛灑。清明時節,植樹也是清明節時的傳統。至于這個傳統多久了,不重要。我想,這時節的植樹似乎與“插柳”習俗有關。流傳來流傳去,流傳至今,也就有了植樹這一習慣了。卻有一點不可否認,清明時節,真是龍江大地植樹的好時節。從我記事開始,就知道家鄉有清明植樹的好習慣。想必,這就是為何有人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的原因了。當然,這和每年的3月12日的法定植樹節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從省城哈爾濱,到北部的大興安嶺,地域大,沿線長,氣候的差異還是較為明顯的。偏北地區,即使到了清明,也還是不能植樹。因為,這個時候天氣還是乍暖還寒時。較之現在去搞一些形式上的植樹,我還是懷念童年時的植樹,那不是一種形式、一種應付。那是一種希冀、一種祝福,也是人類對大自然的一種禮拜。
清明是一個節日,一個比較傷感的節日。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掃墓和迷信無關,和信仰無關。細細想來,叫清明節,其實,又不如叫掃墓節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小時候,讀古詩時,就隱隱約約地感到這個節日氣氛有點沉重。我最早知道的清明,源于祖父在世時額頭上那一抹淡淡的愁緒,以及一卷黃紙。按說春天是希望的季節,可卻偏偏點綴出一些凄涼和傷感來。祖父在世時說過,清明節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為祭奠早年幫助過他逃亡的介之推而發明的。發展來發展去,就有了今天的清明節。逐漸演變和延續看來,這個掃墓習俗真的很早了。
掃墓掃的是一種哀思,一種心情,一種寄托。細細品來,清明節倒也是一種久遠的傷情所至。我不敢懷疑古人,他們對掃墓一定是由衷的吧。而今,掃墓掃來掃去,卻感覺到是形式重于了內容。變味的不是內涵,卻是從形式開始的。地方越大、人群越稠密的地方,形式越突出。去公墓地的路途上,不再是古人的一把雨傘、一個提籃和幾張煙紙了,卻是浩浩蕩蕩的車隊。私家車有之,而公車私用則比比皆是。這樣的掃墓,除了讓人疑惑、迷茫、不滿外,更冠冕堂皇地變相助長了一些不正之風。我想,假如已故者真有亡靈的話,也不會滿意這種現象的。寫到這里,自己心情沉重起來。母親去世近一年,自己也該回200多公里外的地方去為母親掃墓了。我的清明節,和古人一樣沉重。
好的習俗,就是一種文化。好的文化,就該是全民族的。國家正式確立每年的4月4日為法定節假日。清明節,與我們親密接觸。
文明祭掃心得體會如何寫篇二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伴著杜牧的《清明》這首詩,清明節悄然到來。清明節注重的是祭奠先烈和對死去的親人的思念和寄托。
今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同上網祭英烈。一打開網頁,眼前就呈現出人民英雄紀念碑,上面寫著幾個剛勁有力的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我想到了一些壯烈殉國的烈士們:黃繼光在危難時刻,用胸膛堵住敵人的槍眼;邱少云在炮火中,紋絲不動燃燒了寶貴的生命;董存瑞在槍林彈雨中,舍身炸碉堡;葉挺在被敵人關押時,寫下了《囚歌》這首詩,他寧死不屈,愿在烈火中永生;楊虎城、趙一曼、江姐……等等一些英雄事跡,也被我們傳頌。所以,我們應當:
深情緬懷先烈,精神永垂不朽。
立志奮發圖強,共建富強中華。
我先深情向他鞠躬,以表示敬意,因為我們今天的生活都是用他們的鮮血換來的。每當紅領巾在我身前飄揚時,我就會想起無數先烈,想起他們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壯烈殉國,想起他們寧死不屈,不怕死神的威脅。接下來,我又向他們獻花,以表示對先烈們的懷念,和對死去的親人寄托祝福。這真是:
件件事跡傳頌您,款款鞠躬緬懷您;
年年祭奠銘記您,每每獻花悼念您;
日日奮發報答您,句句留言贊美您。
文明祭掃心得體會如何寫篇三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我隨著家人來到祖先的墳墓前,舉行一次祭掃儀式。
盡管心情沉重,但儀式還是開始了。首先,我們點起香燭,擺上供品,焚燒紙錢,燃放炮竹,并虔誠地鞠躬祭拜祖先。然后,我們輪流在墳墓前守靈,為祖先祈福。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貴。我們無法預測生命的終點,也無法改變生命的命運。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每一個當下,尊重生命,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
同時,我也明白了祭掃的意義。祭掃不僅僅是為了紀念祖先,更是為了傳承家族的文化和價值觀。通過祭掃,我們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義,并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最后,我還想到了自己未來的祭掃。我希望能將祭掃儀式變得更加環保和科技化。比如,使用電子香燭和智能鮮花來代替傳統的香燭和鮮花,使用虛擬影像技術來模擬祖先的幻影,以及使用環保的祭祀工具等。這樣,既能表達對祖先的敬意,也能讓祭掃更加環保和高效。
總的來說,這次清明祭掃讓我受益匪淺。我不僅學會了珍惜生命和家族文化,也明白了祭掃的意義和未來的發展方向。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將這次祭掃的心得體會應用到生活中,讓生命更加有意義。
文明祭掃心得體會如何寫篇四
清明節,我前往祭掃祖先的陵墓。這個節日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祀節日,也是表達對祖先的敬愛之情的重要時刻。
在陵墓前,我擺放了鮮花和果品,表達了對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我深深地鞠躬,感受到了家族的凝聚力和傳承精神。我意識到,祭掃不僅是對祖先的敬愛和感恩,更是對家族文化和傳統的一種傳承和弘揚。
祭掃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我了解到了家族的歷史和祖先的貢獻,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我意識到,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對于一個國家的繁榮和民族的復興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次祭掃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家族和家族文化的重要性。我明白了傳承和弘揚家族文化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和感恩現在的生活。我希望以后能夠多參加這樣的活動,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
文明祭掃心得體會如何寫篇五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也是緬懷先人的重要時刻。每年的清明節,我都會回到家鄉去祭掃祖先的墳墓,感受他們留下的文化和精神。
今年,我回到家鄉,和其他家族成員一起參加了祭掃活動。我們早早地出發,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到達了墓地。墓地位于一片綠油油的田野之中,周圍是茂密的樹林和清新的空氣,環境十分幽靜。
在祭掃儀式開始之前,我們家族成員自發地開始清理墓地周圍的雜草和落葉,讓墓地變得更加整潔、干凈。祭掃儀式開始了,我們依次向祖先的墳墓獻上了鮮花、焚香和蠟燭,并默哀悼念。在祭掃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家族文化的重要性。
祭掃結束后,我們在家族成員之間進行了交流和討論,分享了祭掃的感受和體會。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族文化的重要性,這種文化傳承不僅是對祖先的尊重和緬懷,更是對家族成員之間的凝聚力和歸屬感的體現。
通過這次祭掃活動,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家族文化的重要性。這種文化不僅是對祖先的尊重和緬懷,更是對家族成員之間的凝聚力和歸屬感的體現。這種文化傳承不僅是對家族歷史的尊重,更是對未來的一種期許和希望。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希望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家族文化,傳承和發揚家族精神,為家族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我也希望能夠在未來的生活中,繼續發揚家族文化,傳承和發揚家族精神,為社會的和諧穩定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文明祭掃心得體會如何寫篇六
清明節,我懷著無比沉重的心情,來到了祖先的墳墓前。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和深深的敬意。
在祭掃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祭祖儀式莊重而肅穆,每一位在場的人都被這種深深的敬意所感染。我看著祖先的墳墓,思緒萬千,回想起了他們曾經艱苦奮斗的歲月,心中充滿了敬意和感激。
同時,我也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貴。祭掃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了生命的短暫和珍貴。我意識到,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刻,用感恩的心去生活,去愛我們的家人和朋友,去關心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這次祭掃經歷讓我受益匪淺。我深刻地認識到了生命的短暫和珍貴,同時也感受到了親情的珍貴。我學會了感恩,學會了珍惜,也更加懂得了生命的真諦。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更加努力地去生活,去愛,去感恩。
文明祭掃心得體會如何寫篇七
清明節期間,馬廟中心學校圍繞“清明時節、文明祭祀、爭做文明小學生”這一主題,主要開展了以下教育活動。
加大宣傳,營造氛圍。清明節前夕,充分利用各種宣傳途徑和手段,宣傳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對學生進行充分的革命傳統教育。
4月1日,組織了規范的“升國旗”儀式,由分管校長對學生進行了有關教育。學校利用電子顯示屏廣泛宣傳。
開展了“網上祭英烈”活動。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登陸中國文明網,在搭建的“網上祭英烈”互動平臺上紛紛發表了祭奠感言、敬獻鮮花、點燃紅燭,表達了對先烈、先人、先賢、英雄的感恩和敬仰之情。
4月2日,召開了一次《清明時節文明祭祀》的主題班會。此次班會由“美麗春天、清明來歷和意義、文明祭祀、緬懷先人珍重現在”四個環節組成,班主任一方面圍繞清明的來歷、習俗、文化等內容,加深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知,并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繼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對學生進行文明祭祀教育和安全教育,號召同學們要積極行動起來,自覺擔當起文明祭祀的倡導者、踐行者、宣傳者和監督者,積極影響和帶動廣大村民移風易俗,強化文明祭祀的觀念,共同營造一個平安、文明的清明節。使學生認識到“祭掃公墓、敬獻鮮花、植樹寄哀思”等祭奠方式才是環保、健康的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祭奠逝者、寄托哀思、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自清明節被確定為國家法定假日后,很多學生也要同家長一道去祭奠先人,為倡導文明祭掃理念,學校倡議學生帶動家長用敬獻鮮花、植樹等方式取代傳統“燒紙”等祭掃活動。在孩子的帶動下,許多家長能夠做到文明祭掃。近日開展“我向家長宣傳護林防火小知識”活動,以提高學生及家長在清明節期間的防火意識。
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清明傳統活動”,讓學生到郊外踏青,踏進自然,融入社會,讓他們親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受到全體學生的歡迎,大家充分利用假期踏青、賞花、參觀,切實增強了社會實踐能力。
總之,通過本次活動,全體學生的心靈又一次受到了啟迪,激發了強烈的愛國熱情,他們暗下決心踏著革命先烈的足跡,努力學習,奮勇拼搏,在革命先烈愛國精神的感召下健康成長。
文明祭掃心得體會如何寫篇八
“清明時節雨水多,路上行人欲斷魂?!泵慨斘易x這首詩,我總是想起許多革命烈士!想想劉胡蘭的堅定不屈,想想邱的勇敢堅強……想想很多革命先烈!親愛的革命烈士們,他們為我們的幸福生活獻出了生命!我們向你致敬!
是烈士!長城炸了一個洞,是烈士們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長城。在日本,入侵中國時,是你們與日本人頑強抗爭。先烈們你們雖然倒下了,但更多“不愿被奴役的人”站起來了!他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去完成你們還會完成的使命。
先烈們!是你們把對祖國,對祖國中許許多多受難的同胞們的愛化成在戰斗中拼搏,努力的精神。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創建新中國!
先烈們!你們為了祖國,遠離了親人,遠離了祖國,遠離了這個世界,你們把寶貴的生命獻給了祖國,把心中,滿腔的熱血獻給祖國!
先烈們!你們的輝煌業績!深深地刻在了歷史的記憶中,你們的事跡將化成高高聳立的豐碑!永不磨滅!永遠聳立在后代人的心中。你們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更是有了你們,我們才有現在的美好生活現在的美好生活,為了我們提供良好教育良好學習環境,讓我們有了對祖國作出貢獻之精神。
為了祖國,我們一定要奮發圖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