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向善向上議論文600字篇一
“她是剛轉來的,又黑又胖。”同學們這樣評價她。她似乎沒有聽到似的,傻乎乎的朝人家笑,不料,又是一個白眼。
炎熱的夏天,垃圾角是最令人厭惡的地方,臟、臭,生有蚊子,似乎所有的毛病都被那“死”地方占著了。她正是垃圾角的主人。每天,她及時倒垃圾,洗垃圾桶,在她的精心關照下,似乎教室里完全沒有了異味。可是同學們總用異樣的眼神看著她。女生嫌她胖,男生又嫌她不養眼,每天,只有她一個人的影子在各個地方出現。
“我幫你發作業,你先去上體育課。”她伸過手,熱情的對語文課代表說,語文課代表剛才還一副不情愿的樣子頓時神采飛揚,抱著籃球就跑了,教師里只剩下她一個人。
不知不覺,同學們似乎對她友善了許多。義賣會上,高高的舉著牌子,嘶聲力竭地拉客的是她;運動會上,在金光璀璨的獎牌背后,搬送飲料的是她;大掃除時,在被打掃的亮的逼人的地面背后有她默默無聞的身影;同學生病時,病房里總少不了她的形跡。她的善良就像一把金鑰匙,打開了同學們心中那扇門。同學們對她的評價也由“又胖又黑”轉為“人挺好的”。
教室里,少了她孤獨的身影,而多了她與同學熱火朝天討論問題的.樣子;足球場上,少了她孤寂的背影,而多了她與同學們拼搏的樣子。垃圾角仍然井井有條,教室里的衛生仍然干凈、整潔。同學們都親昵的稱她為“胖妞”。
她的善良同時感動著老師,數學老師長期聲音嘶啞,需要一種草藥,可是現在已經很少了,只是數學老師這么隨口一說,她連忙打電話給出差到外地的父母,讓她們在山里尋找,不出一周,只見一包洗凈,曬干的草藥出現在老師的桌子上,使老師長期的疼痛慢慢減弱。
善良的魅力如同一陣不知名的暖風,在不知不覺中,悄悄的吹走你心中的煩惱;善良的魅力又如同一根潔白的羽毛,舒軟的羽毛掠去你心中的塵埃。
向善向上議論文600字篇二
明朝時江蘇江陰有個叫張畏巖的人,學識豐富,擅長寫文章,在當地很有名氣。萬歷甲午年,他參加科考,結果榜上無名,于是就在榜前罵主考官有眼無珠。
有一位道人聽了,微笑著說:“這位相公,我看你的文章一定很差!”張畏巖怒氣沖沖的對道人說:“你憑什么笑我?你沒讀過我的文章,怎么知道不好?”道人說:“我聽說做文章的關鍵是要心平氣和,現在聽你罵考官,你的心中非常不平,文章又怎么可能寫好呢?”張畏巖聽了覺的很有道理,于是誠心向他請教。道人說:“如果命中注定榜上無名,文章雖精巧,也沒有什么幫助的。如能順天行善,有什么福報不能得到呢?”
張畏巖嘆息說:“我一個窮讀書人,哪有錢做善事?”道人回答:“行善修德,重要的在于心,心中時刻存有善念,更加謙虛謹慎,常存幫助別人的心。行善的動機要純,一切遵天理而行。比如謙虛做人,并不需要花錢,你完全可以做到。那為什么不反省自己,而要罵考官呢?這就是你的過失了。”張畏巖因此感動悔悟,向道人致謝。
從此,張畏巖一心向善、修身,成為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他常向周圍人勸善,受到人們的稱贊。
三年后的一天,張畏巖做了一個夢,夢到進了一間很高大的房子,里邊有一本名冊,名冊里有好多空格缺名,就問旁人:“這是怎么回事?”那人告訴他:“這是今年秋榜錄取的名冊。原本名冊有名的,如果這三年當中他沒有過失,他的名字才得保全。這些缺行,都是本應中舉的人,因有缺失所以將名字除掉了。你這三年來,修身向善,可以補進去,如果能堅持不懈,將來更是福德無量,希望你能自愛。”這一年的科考,張畏巖果然中榜,后來當了官,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有句話說“舉頭三尺有神靈”,是說神明無處不在,人的一切思想行為,神明都在監察著,一切都逃不出天理的安排。
天道佑善,行善得福報,也是理所當然的了!其實人無論身在任何一個階層、行業、環境,都可以做好人、行善事,任何時候都能夠保持善念,他的福份才會不斷延長,才會擁有光明、美好的未來。
向善向上議論文600字篇三
奮發向上,崇德向善,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民族光輝的結晶,是最值得我們千萬炎黃子孫驕傲的一種精神。它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它代表的是我們炎黃子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有句話說得好,“奮發向上,驚天地;崇德向善,泣鬼神。”如此偉大,如此振奮人心的著一種精神,卻往往體現在一件又一件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小事之中。
曾經,那場四川的大地震中,有多少老師,多少父母為了救孩子,張開雙臂,用自己的軀體為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撐起了一片天空,為他們開辟了未來的道路;有多少孩子,為救自己的同學老師,在自己脫險后,卻一次次地跑回教室,而自己卻永遠倒在了廢墟之中。這是怎樣的一種精神啊!對于這些人而言,或許這一切,他們所有的舉動都是正常的、應該的。但它們的這一舉一動,又讓多少表面上與此毫不相干的人為之動容、熱淚盈眶?!不,不是不相干,同為炎黃子孫的我們也同有著中華民族的根!我們所有的炎黃子孫都是一個家庭,他的名字,叫中國!
現在,人們常說,如今的社會早已無愛
可言。在如今許多追隨“潮流”的人眼中,從前的魯迅棄醫從文,錢學森對祖國深深的向往,還有那抗戰時代人們對革命的滿腔熱忱,到了現在卻變成了“傻”的代名詞。不過,真的是這樣嗎?此時此刻,我真的很想問一句:為什么?如今的社會真的已經無愛可言了嗎?那為什么來自于陌生人的一句“謝謝”就能讓你回味良久?為什么在你和父母吵架摔門離開后感到饑腸轆轆之時,別人的一碗米飯,一碗你平時都不愿意正眼相看的米飯卻能讓你感激終生?為什么我們年邁的總理在記者發布會上說出:“中國的改革,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一定會奮斗到底!”之時,我們被淚水模糊了雙眼?這一切的一切不就是因為我們是人,我們有良知,我們是有著純正血脈的炎黃子孫嗎?!
同學們作為炎黃子孫,作為中國民族的一員,我們有必要,也必須要把我們的精神——奮發向上,崇德向善,發揚光大,使它們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充滿整個中國和未來!
向善向上議論文600字篇四
回往成長的日日夜夜,夾雜著的有痛苦、有悲傷、有那讓人心酸的故事,也有笑臉,你是否明白,在成長的道路上少不了坎坷,流逝的青春,翻轉的年輪,如同一粒倔強而又脆弱的種子,明知道單純的倔強會受傷,但也要執著的沖破泥土,迎著風雨夾擊,義無反顧。
生活的年輪碾過十三年的記憶,留下的是歲月的吻痕,在你的世界里,不斷再將哀傷埋藏在內心深處,在不為人知的角落里,默默的是否想掩飾內心的悲哀,萌發的孤獨的種子在的心悸發芽生根,你,在悲傷和孤獨的黑暗中漸漸成熟。你是否想過,你為什么孤獨?在人與人的相處中,未免會有摩擦,別人的不了解,而說出的語言不代表他們惡意如此。你是否想過,你的作為引起了他們對你的不滿,而你卻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是對的,可真相就是那么可笑。狠多東西,就像氣球一樣,看上去很美,但你不能戳它,一戳就會破,那么,什么都沒有了......
你的未來不是夢,從剛剛學會走路的幼童,感受天真爛漫的童年,品嘗青春成長的滋味,這都是你所經歷過的,你從懵懂無知走向學習的階堂,從幼稚走向成熟,從單純走向復雜,從軟弱走向堅強!你一步步在這條成長的道路上邁下堅定地步伐,或許在這條成長的道路上布滿荊棘,但你也要坦然面對,即使荊棘深深扎入你的腳底,你也要咬牙堅持,痛,但也要笑著繼續走!不猶豫,不彷徨,不空虛,不無助,拋開煩惱,勇敢的大步向前!
眼淚是無謂的而徒勞的液體,流淚的人是愚蠢而可悲的,你不愿作愚蠢的人,所以你是否會緊緊收起眼淚,成長,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最為珍貴的記憶,它包含著歡笑、痛苦,而蛻變而是生命定格下最唯美的音符,是每個人心中最動聽的旋律。
相信你就是你,相信明天,相信青春沒有地平線,相信自己憧憬的未來,緊緊手握住青春的沙漏讓它在你的生命中永不言敗!泰戈爾曾經說過:“只有經過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練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你是否有勇氣經歷一次次失敗,讓失敗變成藝術,永不言敗。
承載著夢想的帆船,正緩緩在海面上行駛,因為有了夢想,它不怕巨浪、不怕邪風,因為有了夢想所以化成了前進的動力!
向善向上議論文600字篇五
奮發向上,是中華兒女幾千年來與大自然拼搏而儲蓄的核心精神;崇德向善,是中華文明發展歷史的光輝結晶。奮發向上的精神,促進了社會人文的發展,崇德向善的品質,增進了人類與自然,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發展。
以“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為精神引領,講道德,樹新風,做正直友善的人;講學習,能奮斗,做刻苦勤奮的人;講健康,懂文明,做樂觀開朗的人;講誠信,守信用,做一諾千金的人;講秩序,會友好,做遵紀守法的人;講奉獻,助友愛,做樂于助人的人。
記得中國古代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一位遠行尋佛的苦行僧,在一個漆黑的街道上遇到了一位挑著燈籠的盲人,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個雙目失明的人,完全沒有光的概念,更看不見高山流水,來往行人,他這拎著燈籠的行徑豈不是可笑至極?于是僧人問,“怎么你什么也看不見,卻挑一盞燈籠呢?”盲人笑道,“雖然現在是我所看不見的黑夜,但夜晚沒有燈光的照映,那滿世界的人,不就和我一樣是個盲人了嗎?”僧人若有所憎地說:“原來你是為了給他人照明!”盲者微笑著說:“因為我是個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見。但如果我挑盞燈籠,既為別人照亮了路,又讓別人能夠看見我而不會碰撞到我了。”
僧人恍然大悟:“原來我尋遍天涯海角去尋找心中的佛,沒想到佛就在我的身邊。佛就像一盞燈,只要點燃它,即使自己看不見,佛卻會看見我。”
英國著名詩人雪萊曾經說過:“愛都是甜蜜的,無論是給予還是回報。愛就像陽光,無所不在。”是啊,愛就像一盞燈,照亮別人,溫暖自己。捧著一顆心上路,一生都會沉浸在愛的溫馨之中。愛是一種非常美好的人生情感,像花開一樣,愉悅別人,自己也結出果實來釀造芬芳四溢的美來。
人心向善,感動常青。我們要用觀念來指導我們做人,做一個有價值的人,那么,這價值就像一滴水,許多人的水會聚起來,終會成為真、善、美的海洋。從身邊小事做起,摒棄丑、惡、假,繼承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美德。
著名作家冰心奶奶說過:“愛在右,情在右,在生命的路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踏著荊棘,而不覺痙痛苦,有淚可揮,不覺得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