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愚公移山議論文200字篇一
小時候,爸爸常給我帶植物的小苗,我也總是悉心地呵護它們。把它們種在塑料盆中,等待它的盛開。小苗長得很快,不多久就盛開了,那迷人的芬芳,總會吸引來許多鄰家小孩。
我每天定時給小花澆水,施肥,小花正慢慢長大。那年夏天與水特別足,經常隔幾天就下一場。但我卻從不擔心小花,它會在雨后開得更艷,更美麗,更迷人。一天,天空又下起了滂沱大雨。雨后,我發現路邊的大樹,花朵和小草都顯得份外美麗,是我迫不及待想看看家中的小花。
可回到家的情形卻讓我傻了眼,塑料盆被撐得鼓鼓的,好像花盆礙著他似的。我很奇怪,但又看不出什么奧秘來。于是我就請來了鄰家小孩們一起出主意。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我覺得花長大了,而盆太小了;我也這樣想,不如換盆,把它移栽了。”最終,我們還是決定把小花移栽。
我在門口劃了塊地,準備將小花系在進去。可就是這樣,問題還是接連不斷。我努力地想把花從泥土中分離出來,但怎么都分不開。無奈之下,只好將花盆打碎,沒想到它竟這么不禁打,還沒使勁就已碎了一地。接下來的景象更讓我們吃驚,花的根居然都粘連在一起,緊緊相連,使花盆里的土都不見蹤影。他哪來這么大力氣?
原來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生長總是想土壤深處生長,并且向四周擴散。這是根具有向上生長的特性。一棵植物生有許多根,這些根深度一般都大于地上部分的主莖高,根的擴展范圍都大于地上部分的擴展范圍。
想不到植物的根也有如此的力量,根常常被深埋于地底,被人們所遺忘,而他卻在黑暗中掙扎,努力地扎得深,扎得牢,未地上的花草提供最好的營養,大小最老的根基。它的這種奉獻精神是多么可貴啊!
世上所有的根都是頑強的,勇敢的,堅韌的它們不畏黑暗與惡劣的環境,一心只為它的主人尋找到好的環境。每當狂風暴雨來襲時,根在地下掙扎,這是它們的頑強,每當風和日麗時,根在地下奮發堅持,這是它們的堅韌。每當想到它們時,我不禁有些慚愧,難道我們連根都不如嗎?
我告誡自己:找準人生之根,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創造一個美好的明天和更多的奇跡!
愚公移山議論文200字篇二
無路難,開路更難!愚公移山的精神代代相傳,成了人們歌頌的經典。
愚公為了開路,帶領子孫后代挖山。面對著高大的王屋與太行,他不曾退縮,他志向堅定。即使連草也拔不動,但還是堅持不懈。最終感動了上天,搬去了兩座大山。我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愚公移山精神就是堅持不懈地為心中志向而努力,化不可能為可能。
我國的著名作家魯迅、胡適、陳獨秀,他們并非生來就是天才,他們也在為自己的夢想而不斷努力,才會有所成就。天才只是比普通人起點高而已,只要堅持不懈就能創造奇跡。
美國著名總統林肯,他并非生來就是貴族,也是通過不懈的努力,才會有如此卓越的成就。
林肯六歲時,有一天,在電視上看到非洲的孩子因為沒有水井喝著臟水或者忍受饑渴。于是,林肯下決心要為非洲的孩子們造一口水井。于是,他開始攢錢,把所有的零花錢都放在存錢罐里。幾年后,他攢夠了修一口水井的錢。但是,還是有很多孩子喝不到水。于是,他繼續攢錢修更多的水井。政府知道后,為了幫助林肯而成立了林肯基金會,讓世界各地的`人為林肯攢錢。截止目前,林肯基金會已在非洲修建水井上百座。
倘若林肯沒有這樣堅定的志向,就沒有什么林肯基金會,又談何當選美國總統呢?
往最壞的地方想,其實,如果沒有天神的幫助,愚公是不可能移走兩座山的。因為地質變遷和板塊運動,山的高度和形狀每年都在發生變化。如果山峰每年都抬高,移走談何容易呢!但正是因為這種堅定不移的志向,感動了天神。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越努力,越幸運”吧!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若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若有志,何必一日曝十日寒。
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是我們享不盡的財富!
愚公移山議論文200字篇三
《愚公移山》是一則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它通過對愚公移山情節的記敘,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定毅力,說明了我們做事要敢于下定決心、克服困難和堅持奮斗的道理。
可是,從現實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我認為愚公的做事方法并不科學。
為什么說愚公做事的方法并不科學呢?最主要的還是愚公考慮不周,在他與智叟辯論時,面對智叟的質問,愚公以“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來回答。
其實稍加思考,便能找出其中的問題:首先子子孫孫固然是沒有窮盡的,可誰能保證每一代子孫都有恒心和毅力堅持移山呢?只要中間有一代人停止移山,那么就可能半途而廢、前功盡棄了。
其次,即便子子孫孫都堅持移山,如不借助外力,僅憑借他們簡陋的工具,一個家庭孤軍作戰,要何時才能將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移走?再者,山并不是不會增高的!現代科學證明,在地殼碰撞擠壓下,山峰是會增高的,那么愚公和他的子孫們就永遠也移不走這兩座大山了,只能望山嘆氣罷了。
雖然移山的方法并不科學,但愚公身上堅持不懈和勇敢面對困難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其實這樣的例子有很多:秦朝時期修建的都江堰,不是靠成千上萬的人的堅持不懈而完成的嗎?毛主席所率領的紅軍長征,哪一位戰士不是靠意志和恒心,不斷克服困難才走了下來……放眼當今,中國科技令人驚嘆。
科研人員不懼困難,突破瓶頸,讓中國科技領先世界。
港珠澳大橋的建造,高鐵芯片的研發,華為5g信息技術開發等等,無不讓世界矚目中國,這正是將意志和科學相結合的成果!
綜上所述,只有將愚公移山的精神與科學的辦法相結合,我們做事才會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愚公移山議論文200字篇四
某天,愚公一家還在用手挖著家門前山上的土,智叟慢慢地喝著烏龍茶走來,又好氣又好笑地說:“說你傻你還真傻,不會用鏟子啊?不會用推土車啊?不會用炸藥啊?動一點腦子好不好,要不我幫你?”“呵呵,不用不用,我挖著挖著,總有一天會挖通的。”“你……真不愧叫愚公,用一下工具也好啊,用一下車也好啊……”智叟邊看邊走,嘴里還叨叨說著。
而愚公置若罔聞,走進房間里,對兒女們說:“羊肉和錢準備好了嗎?”“好了,好了!走吧!”在當天夜里,愚公一家到了對面山的市長家。
第二天,智叟像往常一樣喝著烏龍茶走向愚公家,卻發現一大堆記者把愚公圍得水泄不通,記者紛紛問道:“為什么您要用手移山,您家也不是沒有錢,為什么不用機器?”
愚公在記者面前淡定地說:“我說過,我日日挖,夜夜挖,總有一天會挖通它的,還可以把我的子孫磨練成更堅強的人!”
智叟在一旁瞪大眼睛自言自語:“不就挖個破山嗎?值得這樣大肆宣揚嗎?他和誰這么好人緣啊?”
從此以后,愚公隔幾天開一場發布會,經常坐直升機,還拍了一部叫《堅持》的電影,票房大賣。他整天大吃大喝,許多人都到他家大包小包“坐坐”,他家也變成了大別墅,對面山市長、村長、縣長也和他說的說,談的談,一頓飯幾萬塊地吃,大家你爭我搶地買單,買到單的人就升官。而愚公家前土地也沒人管了,它早就從愚公的前途上“移”開了!
過了三年后,市長貪污受賄,并提升拍馬屁的人的事情被舉報了。
第四年,智叟走進村監獄,喝著烏龍茶,對里面寫著貪污人員名號的愚公一家說道:“叫你用機器的,叫你不要作秀……”又是嘮嘮叨叨地走了出去。
愚公移山議論文200字篇五
在一個遙遠的村莊,有兩座大山,嚴嚴實實地擋住了人們走出村莊的步伐。為了尋找外面的天地,大家只好去走更遠的路,走到氣喘吁吁,精疲力竭。
天剛蒙蒙亮,愚公便背著擔子,拿著工具出發了。走到村口,愚公望見了智叟,智叟走了過來,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他身上的工具:“汝這是要做何呢?”“吾去平山矣!”“平山?”智叟大笑兩聲:“以君之力,曾不能毀山之一石,何論平山矣,不如綠化之。”愚公聽罷:“綠化之,綠化可平山?”說完,哼了一聲,又拿起工具上山去了,丟下智叟一個人站在原地。
太陽漸漸升高,又漸漸落了,路邊的野草也印了一層紅暈。愚公擦了一把頭上的汗,背上擔子,拿起了工具,一步一步走下了山。在回家的路上,愚公又想起白天智叟說的話“綠化哉”,愚公喃喃自語,“綠化哉!此乃妙啊,為何我拒之呢?”愚公不禁加快了腳步。
回到家里,愚公內集全家,給他們說了綠化大山,植樹造林的設想。大兒子首先發表言論:“父,此乃妙哉!”家里人紛紛應和。
又是一個早上,愚公帶領著一家子人上山植樹,有人挖坑,有人植樹,有人挑水,大家分工明確,各干各的一份事。不一會兒,30幾棵樹苗已經豎起,它們隨風輕輕搖擺。愚公看著這些樹苗笑了起來,仿佛已經看到了滿山的參天大樹。
遠處,突然卷起一團煙塵。“父親,有一群人上來了。”大兒子說。愚公很疑惑,到底是誰?這時愚公看見煙塵中有一個人影——智叟。原來是智叟一家人,他們也來幫忙了。
多年以后,兩座大山變成了兩個鳥語花香的樂園,很多有人慕名而來。智叟找工匠修了一個隧道,和愚公做起了觀光旅游的生意。
愚公移山議論文200字篇六
滄海桑田,世事變遷。
一天上午,愚公正在家中喝茶。突然,他的子孫喊道:“又一座大山!”的確,是比太行、王巫兩座大山還要大許多的山。
“你們聽著,這是天帝的命令,誰都不能違背!”操蛇之神得意洋洋的說道。
愚公悲憤萬分,他回屋拿起那把他用了七十多年的鋤頭,這就意味著他要移一座更大的山。“您太老了,還是養老去吧!”“鋤山這類的事,就由我們來做吧!”“上次是天帝幫忙,可這次……”
每日,愚公看著他的子孫辛勞繞遠。山在眼中,心在哭。
終于有一天,他拿起了鋤頭,感覺有點重。子孫苦勸,愚公說了句:“我能行!”就走了。
寒冬酷暑,愚公不停歇,他一下一下揮著鋤頭,一塊塊石頭在他堅定的目光下戰栗。日復一日,愚公不停歇,他一下一下揮著鋤頭,立誓要把山移走。他的鄰居們來幫忙。不久,他們又都走了,他們各自說:“我不行了,山太堅固了。”愚公不說話,只是一下一下揮舞著鋤頭。
天帝惱怒了,他喚來風伯雨師、雷公電母,他叫醒一切厲鬼猛獸,他說要那座山變成那個違背他意志的愚公的墳墓。天像血一樣紅,人間閃著鬼火。在閃電雷鳴之間,愚公不停息,他一下下地揮動著鋤頭。突然,一個雷擊中了他……他的子孫圍在他身旁哭。“移……移山……”愚公艱難地說。“我不行……”子孫哭著回答。“行,你能行。”愚公用帶血的手指,在一塊山石上寫了一個“恒”字,手就停了下來……愚公死了。
后來,有人在另外的地方——離愚公家很遠很遠的一座山上,見到了這塊石頭,人們便把這一座山叫做“恒山”。
愚公移山議論文200字篇七
小時候曾聽大人講愚公移山,上了初中又在語文課中學習了《愚公移山》。記得當時對老愚公的作法很不理解,還同老師爭辯,固執的認為老愚公率領子孫‘叩石墾壤’。實在是太愚蠢了,真不如搬到山前去往。
上了初三還像初一那樣‘玩著學’甚至常常醉心于自己的‘聰明’之中,不可自拔,期中考試成績公布了,我慘敗到自己難以自信的地步,痛定思痛,我又從新讀了《愚公移山》。
也許因為失敗的慘痛教訓吧,重讀使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深透了。
老愚公心無雜念,決心以自己的艱苦勞動改變現狀,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山,經誠所至,終于‘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付二山,使得’‘翼之難,漢之陽,無壟斷焉,。由此,我深深認識到,老愚公搬走的不僅是太行,王屋這兩座山,而更重要的是,他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無畏精神,如果老愚公怕費事,圖省事,安于現狀,完全可以不‘不出入迂也’而輕松地搬到山前去往,也可能因此不被看成‘愚蠢’。但是,太行,王屋終將子孫遭受‘出入遷之苦’。
與老愚公相比,我就失敗在夢想不費力氣,不必刻苦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績;就在于沒有從內心深處認識到學習中的困難就像太行,王屋兩座山,使人‘出入之迂也’學習中就像搬走兩座大山一樣,本來就是苦差事,我這次失敗,正因為潛意識中不自覺的企圖繞開困難,這不正是對自己不負責嗎
我還深深的認識到。小到一個人,大至一個民族,‘愚公精神’自今仍是我們必須發揚光明。如果安于現狀,不敢冒失的危險,就不會嘗試到勝利的喜悅,事業也不會有所發展。
由此看來,‘愚公移山’不僅沒有過時,相反,它正激勵我們克服困難,奪取勝利。
愚公移山議論文200字篇八
今天,我無事可做,便打開語文書,翻到《愚公移山》這篇課文,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使我受益匪淺。
這篇課文主要寫:從前有個叫愚公的老人,有兩座大山攔住了他們的去路,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于是,他便帶領著子孫開始挖山。經過了重重困難,日復一日的辛苦勞動,最終感動了天神,把山背走了。
愚公他這種為后代著想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另外他雖然受到了嘲笑,但仍勇往直前,鍥而不舍,這種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的!因為《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讓我們做事情持之以恒,堅持不懈,還有不半途而廢。所以他的精神才流傳到今天。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沒有這種精神,機半途而廢也不持之以恒。拿朋友吳曉宇為例:一天,我和她一起練騎自行車,他剛開始總摔跤,可她不氣餒。但過了一會兒,她說:“我怎么總摔倒啊!”“我看我今天學不會了……”“唉,以后再練吧!”說完他就想回家了,最終沒有學會自行車。根本沒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而我呢,也一樣遇到困難就退縮,更別說持之以恒了。知難而退就是形容我的!比如:媽媽在開學的時候給我買了一本數學奧賽練習冊。我開始很愿意做,以為很簡單。但發現這里面第二頁的我就有些不會做了,我便把它先放在這往后找。但也都很難,我就對媽媽說要讀課文,然后就不做這題,而去讀課文,有一點難度就放棄,根本就沒有做到持之以恒。鍥而不舍。
學習了這篇課文篇課文讓我明白:只有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那就會為我們撿來的成功打下基礎。
難道不是嗎?
愚公移山議論文200字篇九
自盤古開天辟地后,他的身體奇跡般地變成兩座大山,一座坐落在山西和河北之間,名為太行,另一座則在山西陽城,垣曲與河南濟源之間,名為王屋。
而北山下正好居住著一位名為愚公的老人,高高瘦瘦,將近90了,身子骨依然硬朗。
老人子孫滿堂,家庭生活也幸福美滿,唯一的痛苦就是出來進去都要繞遠路,沒有一條直達豫州南部的路,成了老人一生的遺憾,于是愚公當機立斷,決定移山。
這天他把家人聚集在客廳,并向大家宣布要開始移山的事,大家都很贊成,可唯獨他的妻子擔心地說:“土都埋到脖子的人了,還想著移山呢,就算你能一動,土又放哪兒呢?”愚公擺了擺手,欲言又止,坐在一旁的一位男子回:“放到渤海邊上不就得了”愚公聽了,又點了點頭。于是愚公就領著家族里三位勤勞能干的男丁上山。鄰家的小男孩兒手里拿著冰棒也過來湊熱鬧。路途遙遠,一年也才往返一趟。
有個河曲的聰明兩頭聽說了這件事,便來移山的地方,笑著勸愚公:“我說你也太傻了吧!就憑你的力氣,走兩步都喘,還想移山?連山上的一棵草,你都拔不下來。”面對他的冷嘲熱諷,愚公只是笑了笑,回應他:“你思想太老套了,已經無可救藥了,我死了,我兒子還有兒子,兒子再有孫子,孫子再有兒子,兒子再有孫子,照要這樣發展,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山又不會變大,難道還擔心移不完嗎?移山只是時間的問題!”老頭無話可說,只好尷尬離開。
山神對他非常害怕,就像天帝匯報,而天帝卻被他感動,下令讓大力神偷偷搬走了兩座大山。
從此愚公家門前再也沒有山阻攔,大路直通豫南。
愚公移山議論文200字篇十
這又是很平淡的一天,愚公家旁邊塵土飛揚,鋪天蓋地的沙塵暴總是威脅著他們一家。那兒特別缺水,挑一擔子水就要翻山越嶺,走好幾十里路才能挑到。所以當地的居民身上總是散發著一股味道,大家也都只能過著清苦的生活。
有一天,愚公再也無法忍受這樣的日子了。他想:我堂堂一男子漢,怎能將就這不毛之地生活。“我要號召大家,改造這里!”于是,他召集鄉親們開了一個會。他在臺上,神情嚴肅,鄭重地說:“各位父老鄉親們,難道你們想一直在這兒忍受飛揚的塵土嗎?是男兒就應該改變現狀。但這里的一切阻擋了我們,我們不能屈服,要移走這座山,改造這里的一草一木!”“好!好!”下面的人聽得熱血沸騰,第二天一早就開工了。
愚公自掏腰包,把省吃儉用一輩子攢下的積蓄,毫無保留地拿了出來,買了幾臺起重機和挖掘機,決心開始改造。起重機日夜移動著吊桿,鄉親們不怕苦,不怕累,通宵達旦地趕工。居民們則天天在起重機的“轟隆”聲和鐵器碰幢聲中度過。
在即將竣工的時候,一場飛來橫禍降臨在愚公的頭上。原來是施工的噪音太大,警方接到周邊村子的投訴,對愚公進行了處罰,并且警告愚公立即停止實施,否則會對此進行重磅處罰和對相關人員的刑事拘留。
接到這個消息后,大家伙兒像泄了氣的皮球,但愚公并沒有氣餒,將原來所計劃的方案全都推倒重來,用綠色環保的方法改進施工計劃。他用許多樹木一橫一列地種植,形成數百個“井”字,“井”字格里的土地長出花草,形成一塊塊森林,這工程難度不大,但需要花費的時間難以想象。
又經歷了幾百年,愚公村幾代人的夢想終于實現了,看到現在的景象,誰也無法想象這以前是一片大沙漠。
愚公移山議論文200字篇十一
小時候經常聽大人講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的,卻不知什么是愚公移山,直到初中才在語文課上學習了《愚公移山》這篇課文。記得小時候我會很不理解愚公的做法,還不時與老師爭辯,非常堅定的認為愚公的做法是錯誤的,是愚蠢的,我甚至我想到他為什么不搬到山前去住呢?
當我上完《愚公移山》時,我有著深切的體會,我以前常常有著種思想,認為我只要學一點,就能考出好的成績,然而事情卻不是我所預料的,考試完了,成績卻是出奇的差,這使我想到了《愚公移山》。
愚公一心想要通過自己的勞動去改變現狀,去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精誠所致,最終“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使得“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由此看來,我深深的感受到愚公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
如果愚公怕麻煩,想省事,安于現狀的話,完全可以搬到山前去住,就不必被當代人稱作“愚公”了。但是如果沒有人去將這兩座山搬走,子子孫孫將會受“出入之迂回也”之苦。所以愚公帶著家中的男子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去搬山,當智叟問到愚公怎么可能搬得完時,愚公回答道:“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生子,子又生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我才體會到智叟不智,愚公不愚了。
相比之下,我的失敗就是因為想著不費力就能獲得理想的成績,就跟故事中的智叟一樣,而我現在就要學習愚公搬山一樣,去挑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
看來“愚公精神”并沒有過時,恰恰相反,它還能教會我們學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