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走向生活教案反思篇一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基本讀懂課文,感悟主動走向生活、廣交朋友的人生態度。
3.練習收集有關的資料。
新課一個初出茅廬的校報記者去采訪一位前總統夫人,提出了一個自認為別具一格的問題,可得到的卻是意料之外的回答。他究竟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總統夫人又是怎樣回答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走向生活》。
1.自由讀課文,掃除生字、詞障礙。
2.從文中找出我提出的問題及總統夫人的回答。
1.讀讀閱讀提示,明確學習目標:
羅斯福夫人為什么要那樣回答?她的話在科寧斯身上起了怎樣的作用?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在旁邊簡要地寫一寫自己的感想。
2.組內交流。
3.集體研討。
教師要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題目走向生活的真正含義,深化學生對文章中心的理解。
結合自身談學習感受。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請寫出你的座右銘。
附:板書設計
9 走向生活 → 廣交朋友 → 增添快樂
教案點評:
教師先讓學生利用自己已經掌握的閱讀方法自學課文,通過讀、想、畫、寫、議,自主理解課文內容,然后引導學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談感想。對于含義較深刻的句子,教師適當予以點撥,幫助學生理解,使其深化認識和理解。
探究活動:
當一次小記者,采訪校長,老師或社會名人,采訪前,注意收集資料,作好準備。然后把自己采訪的過程寫下來。
走向生活教案反思篇二
1、了解作者條文羅斯福夫人的過程,懂得走向生活,廣交朋友,才能為生活賦予價值,增添歡樂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兩課時
1、讀課文,作者向羅斯福夫人提出的是什么問題?羅斯福夫人又是怎樣回答的?
2、按照事情發展順序,這篇文章可以分成哪幾個部分?
1、文章的第一部分講了哪些內容?
1)作者當時的身份。“初出茅廬”產什么意思?
2)當得知讓自己去采訪前總統夫人的時候,作者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什么是“非分之想”?
2、當責任編輯肯定了這件事以后,作者是怎樣做的?“功成名就”是什么意思?“成竹在胸”是什么意思?
1、抄寫四個字的詞語。
2、朗讀課文第一、二部分。
1、整個采訪過程是哪幾個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羅斯福夫人什么樣?“魁梧”是什么意思?“敏銳”是什么意思?“不可磨滅”是什么意思?
3、“我”率先拋出的自認為別具一格的問題是什么?“我”預想的答案是什么?
4、什么是“始料未及”?
5、羅斯福夫人為什么選中了作者呢?你怎樣理解羅斯福夫人的這番話呢?
6、對羅斯福夫人的采訪作者有什么收獲?什么是“座右銘”?
1、羅斯福夫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2、這篇文章讓我們懂得了什么?
1、抄寫課文中四字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決定:初出茅廬 采訪
準備:扎進 尋覓 吮吸 迫不及待
采訪:走向生活 廣交朋友
收獲:獲獎 座右銘
走向生活教案反思篇三
1、基本讀懂課文,感悟主動走向生活、廣交朋友的人生態度。
2、練習收集有關的資料。
感悟“走向生活,廣交朋友”的人生態度。
以記者身份,采訪兩會熱點話題。如:物價、醫療、住房、教育等;
一、揭示課題
1、用汪國真的人生格言揭開本節課學習的序幕。
2、學生交流介紹關于埃利諾·羅斯福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掃除生字、詞障礙。
2、投影出示學習要求:
①讀一讀課文的1~8小節,然后嘗試著描述一下采訪前科寧斯的心情如何?他作了哪些準備?
②說說課文描述了怎樣一個故事?
三、模擬采訪,感悟主動走向生活、廣交朋友的人生態度。
1、出示要求
(1)讀一讀課文的9至14小節,把科寧斯和羅斯福夫人的對話分別用不同的線條標出來,對采訪的內容做到胸有成竹;
(2)討論:為了使再現采訪能夠比較成功,大家提一些建議;
(3)學生小組內排練;
(4)上臺采訪;
(5)細細地揣摩羅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長的`話,進一步感悟廣交朋友,走向生活的人生態度。
相機總結:羅斯福夫人是一位充滿了熱情和智慧的女性。
2、對于再現采訪,老師給予方法上的指導,先讀課文相關內容,明確采訪
內容;然后討論采訪應注意什么?
(記者的注意事項,怎樣表現羅斯福夫人等等);
3、采訪時,及時點撥學生注意采訪記者和羅斯福說出不同的口吻、語氣。
4、體會羅斯福夫人的話,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
三揭示主題。
1、引讀課文第三部分。
體會科寧斯的收獲。
2、指導朗讀收集的名人名言和人生格言。
“走向生活,廣交朋友,給我的生活賦予了價值,增添了歡樂。”
3、鼓勵學生創作自己的人生格言。
四拓展性作業。
討論寫采訪報道的角度;幫助學生復習梳理科寧斯寫的采訪報道可以從哪些角度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