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文字稿 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新聞稿篇一
新聞記者是時代的見證者和書寫者,也必然是參與者。我們用手中的鏡頭和筆記錄新聞,呈現真相,反映民生訴求,為正義的伸張和城市的進步提供新聞和輿論的支撐。報道新聞事實,揭示公共事件的真相,是記者的天職。為了維護職業的尊嚴,記者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和不畏威脅阻撓的勇氣。不可回避的是,記者因為新聞報道而受到人身威脅的事件時有發生。前不久,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李東東表示,新聞記者正面臨復雜的職業生態環境;中國記協黨組書記翟惠生坦言,記者維權仍有一定難度。記者成為一種高風險的職業。
慶祝20__年記者節工作座談會透露,新聞出版總署正在研究建立新聞記者職務行為規范準則。明文規范記者行為,為新聞報道建立清晰的法律規范,是新聞業走向法治的前提,在規范采訪報道的同時,如何保障批評報道權、保障記者安全,應該是不容忽略的內容。新聞事業需要堅守新聞正義的記者,也需要捍衛新聞權利的新聞立法。
記者采訪報道和維權的難度,反襯著公民知情權的實現程度;對記者權益的保障程度,則反映了對公民知情權的尊重程度。法治不健全,記者采訪報道的權利就不可能得到完整的保障。即便記者報道了真相,如果沒有社會法治的跟進,真相背后的正義訴求也不可能得到實現,事件即使反復曝光,也難有實質推進。新聞的困境對應了記者的艱難處境,也正是在需要記者勇敢擔當的地方,體現出新聞的價值和力量。
20__年是晶報記者大力發揚“陽光媒體非常新聞”力量的一年,在輿論監督上更有力,在參與推動社會管理進步上更給力。為了新聞正義,我們將繼續前行。
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文字稿 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新聞稿篇二
會寫字的人,不一定就能成為一名好的新聞記者。因為,新聞報道不是信手捻來,也不是花前月下的抒情浪漫,而是對新聞事件的真實反映,是經過對文字的精心錘煉,將思想和觀點隱藏在客觀事實中的絕妙詮釋。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新聞記者肩負著“天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追尋理想、拷問真相、守望良知是新聞記者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因此,新聞記者,不應該是簡單的記錄者,而應是一個善于交流的訪問者,反應敏捷的運動員,思想深邃的哲學家,溫厚善良的慈悲者,嫉惡如仇的俠士。
為了成為一名新聞人,我放棄了曾經穩定安逸的工作追尋我的新聞夢想,在新聞這條路上奮力跋涉的過程中,我收獲了果實也倍添了自信;在用新聞報道這個武器懲惡揚善時,我樹立了黨報記者的威信。7年的采寫歷練,我學會了用嘴與被訪者溝通,用眼去觀察,用文字去記錄,用頭腦去思考;成熟的心態和對新聞導向準確把握的能力,讓我為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黨報記者而備感欣慰。
然而,越做下去,越感覺新聞記者不好當。一位同行對我說,“這一行做得越久,經驗越豐富,就越看出自己的水平與頂峰的差距。對自己要求不低的你,有時為了用一個詞來準確地形容想表述的內涵,卻要絞盡腦汁想大半天;有時候,一個新聞事件,本來用一個很恰當的角度去采寫效果會很好,而經驗豐富的你卻偏偏在策劃時無法想到,以至于對寫出來的稿件不滿意而懊惱。這,也許就是做了多年記者的你所亟待突破的瓶頸吧?!?/p>
7年的記者生涯,所流過的汗水和淚水,讓我切身地感受到做記者的艱辛與痛苦。所經歷的勞累、疲憊、委屈、欣慰,酸甜苦辣全都浸透在一篇篇具有新聞價值的文章中。然而,當一篇篇精心采寫的稿件獲讀者的好評時;當我的新聞作品獲得廣東新聞獎時;當名字成為文章的金字招牌時,心里驟然涌出的那份收獲累累果實的自豪感,便猶如母親經歷了孕育和生育陣痛之后,抱著哭聲響亮的孩子時那樣甜蜜。
走在新聞的路上,我徘徊在愛與痛的邊緣。但我知道,我不會放棄。人的一生,能把職業與理想完美結合起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文字稿 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新聞稿篇三
20__年記者節來臨之際,反復琢磨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這句話,回味經歷了辦刊、辦網、辦電視,即將融入互聯網的快車的過程,突然有份思想在心底蠕動,涌現出來第一份思想就是,我是誰?天高云淡,舉目遠眺,暗自思索我和記者的緣分,我想,我和記者這份職業有著千絲萬縷的情結的。這個情結一是源于我選擇了學習中文,二是對歷史學科的鐘愛,三是少兒的萌動,青年時的理想,我就認為記者的這份職業神圣,高潔。在這樣的思考中,我找到了我自己,我就是我,一個愛文字,愛語言,愛朋友,愛歷史的人。找到了自己是誰的時候,心底一下亮堂起來了。這樣的亮堂一旦出現,人就顯得精神煥發,思如泉涌了,并且理直氣壯了,我是一名新聞工作者,在記者節里,我應該對記者這份職業的職業操守有著一份新的理解,那就是唱響主旋律,講好身邊故事。
我和記者的不解之緣是大學畢業時,買過的一本書《新聞記者入門》,這本書我看過好多遍,每看一遍,我都會對記者的神圣有一份思考。那時候,作為一名教師,只能站在講臺上,揮動三尺教鞭做人梯。后來因為喜歡文字的原因,___年4月,我改行了,在組織部“村建辦”從事簡報編輯寫作工作。六年的撰寫,電腦是奢侈品,所有的寫作都是靠手寫,寫呀寫,時間長了,右手中指母的骨節上都成了硬傷,至今還是硬硬的。這時候,我害怕文字了,實在害怕寫的工作。
20__年,我人生的一個機遇來臨了,我離開了簡報寫作工作,到鄉鎮工作了,時光荏苒,在灑漁鎮工作了五年,在田間地頭,鄉村走過了五年。我迷糊自己應該做什么工作,繼續在行政的路上跋涉還是從事專業技術工作。這時候,因為工作調整,我到了昭陽區新聞中心工作,做了一名真正的新聞工作者了。
記得,剛到新聞中心工作的時候,有個人給我的鼓勵特別多,她就是新聞中心主任,她說:我適應工作快,有文字功底等等。這些話語很溫暖,想起這些話語,心理面就很熱乎。在文字里游蕩,因為她的提醒,我轉換著角色,適應著角色,也明白著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的意義。一年又一年的感受著記者節的溫暖與快樂。
到新聞中心已經十多年了,其中也有過離開的機會,甚至到市里某個單位工作,可心里對這份工作,有許多的不舍,我放棄了,依然堅守在新聞工作戰線上。
記得有個作家說過這樣的話,人生要有幾個朋友,有幾個愛好,還要有自己喜歡的工作,這樣的人生就會有意義。我反復琢磨著這些話的意義,我突然沾沾自喜起來。我現在不就是有著幾個好朋友的嗎,我不也是愛著文字,愛著詩歌,愛著新聞的嗎,我現在的工作很好啊,記者本來就是我夢寐以求的職業。當明白了愛的時候,既快樂又有無言的憂愁,因為必須為自己的所愛去努力,去學習,去更新知識,去創新思維。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就必須去深刻認識新聞工作者在社會實踐中的角色,去理解今天的新聞,明天的歷史的意義。去面對現實思考,是啊!我們在發現著昭陽中心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在昭陽發展變化的每一個角落留下了采訪的足跡,不就是在書寫著歷史。要做好這份工作,那是需要對昭陽、對生活、對民生有一份深深的'眷戀之情的。
從字里行間走出來,注目昭陽發展的時候,我總是會回顧昨日的昭陽槐香,沁人心脾;昨日西陡街昏黃的燈光里的洋溢著簡潔的喜悅,清官亭旁有棵老楊樹,在傍晚,空中遮天蔽日的老鷹在飛翔,樹下人群熙熙攘攘;總是會想橫七豎八的溝壑里的茭瓜在倔強的生長。那些已逝的景致雖然有些單調,樸素,卻總是那么親切。當看到今天的中心城市正在實現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華麗轉身之際,漫步昭陽,一座現代和古樸交相輝映的城市流光溢彩,徜徉在昭陽的人文里的時候,作為一名昭陽人的自豪油然而生。
這樣的自豪是需要一種形式來表達的——那就是記錄。但我必須明白新聞的歷史功用是一種參與推動歷史或部分參與歷史的力量,而不僅僅是冷靜旁觀的記錄。我明白一個道理,做城市的耕耘者很光榮,做一個城市發展的守望者,寫者也光榮,在這個發展變化的時期,最好的研究就是做記者。想到這一點,我更加堅定自己未來的人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昭通的文明進步發展吶喊助威才不愧為是一個昭陽人。
今年的記者節有些特別,于我而言,我明白了堅守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文字稿 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新聞稿篇四
這天是第_個記者節,汴梁晚報全體修改記者最想說的一句話是:感謝您,親愛的讀者。《汴梁晚報》在探索中成長,如今已走過了20__年的風雨歷程。20__年來,我們和您水乳交融,休戚與共。是您給了我們智慧與才思,是您給了我們信心和力量,是您讓我們一路向前。有您的支持,我們無懼無畏;有您的認可,我們才會成為“無冕之王”。
這天,我們重溫使命,更堅定了新聞人關注民生、傳遞溫暖、抑惡揚善、堅守正義、維護和諧、推動進步的社會擔當。我們將永遠和您一齊,為城市的發展、生活的完美而恪盡職守,為充滿正義和良知的新聞事業奉獻全力。――徐超文
每一天都是新的。所以,作為歷史的親歷者和記錄者,記者不僅僅是一項榮譽,更是一種職責。
每一天都是新的。所以記者要與社會共前進,與百姓同冷暖,做老百姓的“貼身小棉襖”。這是記者的義務。
每一天都是新的。所以,記者要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激情是記者的職業生命。――劉陽
我們長期做夜班修改,每當萬家燈火團圓的時候,正是我們工作最忙的時候。許多次披星戴月回家的深夜,路上已空無一人。以前雪夜回家摔倒過七八次,甚至有的修改大年三十夜里把肋骨摔裂,但我們毫無怨言。作為社會良知守望者,我們職責在肩,不求回報,只求把最精彩的新聞奉獻給親愛的讀者朋友。――史學軍
這是一個普通的日子,是365天中平常的一天;這又是一個個性的日子,是一個屬于記者的節日。在這一天,在這個個性的日子里,我們與你一齊沐浴陽光,感受溫暖。我們期望與你一齊,祝愿每一個人:有愛,有詩意,有陽光,有力量,有尊嚴,有淡淡的溫暖,在此刻、在將來的每一天。――盧浩然
20多年前,從抬石頭打地基一齊動手蓋修改部大樓,到下排版車間跟著師傅用一個一個的鉛字排文章,每每都搞得兩手油污滿是油墨,之后再用鋸末洗手……那時,還學會了在排好的鉛版上閱讀“反字”文章……
報社從鉛與火的排版印刷到激光照排,再到這天新聞采編平臺的開通,使我親眼目睹了報社一步步地踏入了先進的行列,真是說不出的激動和感慨。――王海英
7年里,從記者到修改,體味辛苦,感受快樂。還記得有一次要等待新華社的重要稿件,為了編好版面,懷孕6個月的我和肚子里的小寶寶一齊堅持工作到凌晨5點,看到做好的版面新鮮“出爐”,想到讀者能夠及時讀到我們的《汴梁晚報》時,我欣慰地笑了。――馬麗
轉眼間,我已經度過了_個記者節。_年里,我做過修改,干過記者,與讀者打交道,與百姓常聯系,修改部的故事有很多,工作崗位上的每一天很充實。――嚴佳
當記者6年來,古城大街小巷留下了穿梭的足跡,也結交了一些鐵桿的朋友,更多的是,也真實感受到了記者的含義,使命重大,榮譽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職責!伸張正義,鞭撻邪惡,做平民記者,用手中的筆,用新聞為讀者服務,是我永不懈怠的追求!――王篤明
做一名熱線記者,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生百態。兩年時間里,我跑遍了開封的大街小巷,初步了解了開封,也正逐步融入到這個城市之中。下一步,我期望自己能夠變得更好,能夠在跑新聞的同時學會思考,采寫出更多鮮活的、有價值的作品來。
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文字稿 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新聞稿篇五
今天是中國記者節,也是我踏入這一行以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記者節。雖說進入宣傳部已兩年有余,大多都是干著和新聞沾邊的工作,也算是半個“業余記者”(之前我一直這樣自稱),可是卻一直不敢對外說自己的職業是“記者”。20__年_月_日,由于部內人事變動,我被任命為白銀日報駐白銀區記者站負責人,盡管這是一個沒有級別的頭銜,盡管記者站只有我一個人,盡管還是干著以前的日常工作……可是,至少在我心里,從那一刻起,我覺得自己才真正踏入了記者這一行業。
坦誠地說,在進入宣傳部之前,我對“記者”這一行業的概念完全是陌生的。最直觀地感受就是央視媒體的幾個較喜歡的記者兼主持人。如白巖松、柴靜、魯健等。那個時候覺得記者這個職業很是風光。進入宣傳部后,我接觸的最多的就是我們白銀區廣電中心的一幫兄弟姊妹。他們在白銀區就算是記者,阿杜就是這個圈里的名記。 除了廣電一群人,我工作上的伙伴還是就是《白銀日報》的一群真正記者。剛開始跟領導活動,只要別人提“記者”我的第一反應都不是指我們,而是指報社和市電視臺的人。
慢慢地在這個行業干得時間長了,大家都熟絡起來,圈子也在漸漸擴大。對記者這個行業也有了更深地了解和感觸。他們發現并頌揚人間的真善美,他們鄙棄并揭露社會的假惡丑;他們不能像其他上班族一樣朝九晚五規律作息,他們經常是在和朋友聚會的飯桌上亦或是周末陪家人休閑時被通知立刻趕往采訪現場;他們很少擁有鮮花和掌聲,甚至有時候會被潑冷水、拒之門外……但是不管怎樣,他們是一群為了夢想而不斷追求、不停奔跑的人。如阿杜所說“因為熱愛、所以奔跑;因為奔跑、更加熱愛!”
“可以近距離地感受平民的感動、思想的跳動、時代的脈動,近得可以聽到一朵花開的聲響,近得可以看到漣漪泛起的花紋”之于記者,這已足夠!
“不是在下鄉采訪,就是在下鄉的路上?!痹趯崿F中國夢的偉大進程中,每一個新聞工作者都在追夢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