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首先要了解聽眾,注意聽眾的組成,了解他們的性格、年齡、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們的觀點、態度、希望和要求。掌握這些以后,就可以決定采取什么方式來吸引聽眾,說服聽眾,取得好的效果。那么演講稿怎么寫才恰當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演講稿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國學的演講稿四到五分鐘篇一
大家好!
朱熹在《觀書有感》中寫道:“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詩意思是: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被打開,清澈明凈,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閃耀晃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這首詩的寓意是:要想思想清明澄澈,就要不斷讀書,充實自己。
歷史就像一條細長的河流,源遠流長。
先秦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詩經》是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惜別之情,溢于言表,悲傷之意,融于景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思念之意,深邃悠遠。“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禮尚往來,溫文爾雅。《楚辭》是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掩面痛哭,為國為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路雖漫長,執著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歷經挫折,永不后悔。
春秋戰國,狼煙四起,一些有志之士為了國家的安定,為了百姓的幸福,紛紛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形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儒家主張仁者愛人,墨家主張兼愛非攻,法家主張法治。這些思想猶如一粒粒的明珠,至今依然閃爍著動人的光芒。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魏晉名士,浩如繁星。曹操高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告訴我們,只要想努力,什么時候都不算遲。曹植才高八斗,七步成詩,呼喚手足深情的回歸。嵇康玉樹臨風,性情率真,為了反對司馬氏專權,他洋洋灑灑地寫下了《與山巨源絕交書》,但在臨刑前,卻將兒子托付給山濤,從容微笑,彈奏一曲《廣陵散》含笑九泉。山濤將嵇康的兒子視如己出。陶淵明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于是辭官歸隱,體驗“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躬耕生活,享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自得。
寫出了對董庭蘭的寬慰與勸勉,王昌齡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寫出了將士保家衛國的決心。
《春江花月夜》被聞一多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水天一色,潔凈唯美。“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永恒,自然亦永恒,將哲理不留痕跡地融入美景之中,怎不令人拍案叫絕!
李白杜甫是盛唐最璀璨的兩顆明星,余光中在《尋李白》中寫道:“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讀李白詩,可以讀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新飄逸,可以讀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自我與率真。讀杜甫詩,可以讀出“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偉大理想,也能讀出“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的幽愁憂思。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以傲然的姿態永遠站立,他歷經磨難,卻說“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辛棄疾矢志報國,“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但“可憐白發生!”陸游是他的知己,“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蘇軾辛棄疾豪放,柳永卻決心將婉約進行到底,“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意境凄美;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連用十四疊詞,古今第一。
明清時期,小說崛起。《三國演義》,演三國群雄,逐鹿中原,各為其主。《西游記》,記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修得正果。《水滸傳》,傳梁山好漢,殺富濟貧,梁山聚義。《紅樓夢》,夢木石前緣,荒唐辛酸,金陵魂散。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同學們,我們只有不斷讀書,才能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人生境界。我們的祖先早已把我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希望你我他驕傲地帶上這個印記,欣然前行。
國學的演講稿四到五分鐘篇二
大家好!
我是五(六)班的x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用行動愛國》。
金秋十月,我們迎來祖國母親xx周年生日。仰望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我感到無比自豪!我要大聲說,祖國母親,我愛您!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是啊!我們不僅僅是祖國的花朵,更是中國未來的希望!如今,需要我們做的就是積極行動起來,珍愛生命、珍惜時間,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努力做一個愛國守紀的接班人。
愛國,或許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一句小小的話語,你做到了嗎?
國學的演講稿四到五分鐘篇三
大家好!我是某某班學生某某某,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學生學國學。首先,我們要界定一下國學的定義,國學是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并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
國學含義豐富、博大精深,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學習國學,顯然沒有能力和精力深度鉆研義理、考據辭章,那么我們能學些什么呢?我認為,我們要學習國學經典。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國學經典已經深深扎根于中國人的精神家園里,流淌在每個炎黃子孫的血脈中。經典是連接我們和歷史傳統之間的一座橋梁,學習國學經典,實質上就是走向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感受這個家園的溫馨,參與這個家園的建設,形成對它的情感皈依。
接受經典教育的過程,也就是把自己生命的根須,扎根于豐厚的傳統文化土壤的過程;就是把自己從一個生物學意義上的自然人,變成一個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人的過程。通過對國學經典的學習,發展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對真善美的崇敬之心,喚起對偉大、深邃、美麗事物的敏感和驚奇,達到熏陶氣質、變化性情、提高涵養、增長知識、生活高雅的目的。
怎么學習國學基礎呢?我認為首先要有序地學,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應該以經典為本;其次要批判地學,要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第三要不斷誦讀經典,只有記到腦子里才能慢慢化成自己的,只有厚積,才能薄發。
時間有限,我的演講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國學的演講稿四到五分鐘篇四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著中華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國傲立于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群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岳的脊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是辛稼軒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斗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衛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氣概!
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須發,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
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里,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的演講稿四到五分鐘篇五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下午好!
非常有幸,今天能在這個講臺上和大家一起談談,我心中的國學。
所謂國學,從字面上理解,指我國傳統的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等。對于我來說,國學一直是以文學的形式扎根在心底,從為萌發的種子,到后來的發芽,抽枝,長葉,終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躚起舞的文學奇葩。
其實從文字在倉頡手中誕生的那一刻起,文學便注定要以無限的魅力,支撐起一個民族的脊梁。請留心看看,在斑駁歲月的甲骨上,在風塵歷史的竹片里,在絢爛千年的錦帛中,處處記錄著文學的美麗容顏。
對于詩經,我們用詩的清雅去尋找,用經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許是我們前世的前世,我們心底曾經響過的聲音。我們曾一起吟誦的歌謠。
詩經三百,不過是前生無邪的記憶。
國學之莖——唐詩
漢唐,中國民族五千年里最輝煌的歲月,它遺留下的風韻灑入我們的血液里,像金子一樣熠熠生輝唐朝是我國古典詩詞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在所有的古代文學體裁中,興許是我們最熟悉的。很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或老師就一字一句教予我們”床前明月、春眠不覺曉。“但當時也只是學得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詩也有它的美麗與哀愁。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的《山居秋暝》。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清幽明凈的自然美,宛若一縷清風,滲入心扉。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的《月下獨酌》。月和酒,一直是李白的最愛,可兩者都蘊含孤獨,不得志,愁悶之意。前一句”獨“,后一句”孤“,李白在塵世中活得無可奈何,唯一可以陪伴左右的,只是影子,單薄且虛妄。
不同的詩人,會有不同的人生經歷,筆下詩句的情感也會迥然不同。而唐詩,也正因此變的瑰麗多彩。
國學之枝——宋詞
宋詞從唐詩發展而來,汲取了《詩經》《楚辭》的營養,一直到現在,仍陶冶著人們的情操。
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婉的文筆,細密的心思,寫盡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鈴》中的一句”多情自古傷離別“在秋風蕭瑟時,柳永將自己的真實情感用文字表達得如此凄婉動人。而晏殊用”夕陽西下幾時回“的慨問道對美好景物的留戀。反之,蘇軾、辛棄疾的氣魄便如虹,慷慨的高昂之調用一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便能震撼住人心。
國學之葉——元曲
元曲給我的印象一直以來都是十分獨特的,所以它才有資格與唐詩宋詞鼎足并舉。
從馬致遠一人,影射出元代作曲家水平之高超。一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一方面,元代社會使讀書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極為奪目的戰斗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這些均是元曲用葆其藝術魅力。
國學之花——文學
我心中的國學,是古代文學這株攝人心魂的美麗花朵。從清雅的詩經。到瑰麗的唐詩宋詞,纏綿的元曲,無一不詮釋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大家也許都讀過中國的四大名著,那就更應能深體會到古代文學的吸引力,且不言水滸紅樓的忠義與酸辛,但是三國里曲折的情節,令人驚嘆的韜略,就是如此引人入勝。何等華麗的辭藻,也難以形容其藝術程度之高。
因此,古代文學無疑是中國國學中猶唯突出的傳統學術文化。它罩著迷離唯美的光環,溢出清淡純粹的芬芳,卻又不失歷史沉香的氣息,即使在世界上,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最后,愿我心中的國學能如沖天的火焰,點燃越來越多龍之傳人的瞳孔!
謝謝大家。
國學的演講稿四到五分鐘篇六
剛才,同學們通過聲情并茂的經典詩文朗誦,以及快板、歌舞、話劇、相聲表演等活動形式,從不同側面展示了我校國學教育的成果。同學們的表演高潮迭起,時而引吭高歌,時而淺唱低吟,慷慨激昂、輕盈曼妙盡在其中。每一個節目都是那么精彩,讓人感受到了民族精神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中華音韻在我們耳邊回響;千古風韻在我們心頭蕩漾。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希望,國學大業后繼有人,民族文化傳承不息。為此,我謹向為我校國學教育和本次活動付出辛勤勞動的老師們,表示深切的感謝,并祝賀本次活動取得的圓滿的成功的!
國學,就是尋民族精神之根,尋現代文明之根,尋做人明理之本。推行國學教育是“與圣賢為伍,與經典同行,繼往圣絕學,揚時代新風”;以國學經典誦讀行動為契機、以民族情感教育的全面滲透為責任,以學校課程活動的全面豐富與提升為動力,以學生、家長、教師的和諧互動與共同成長為歸宿,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構建國學特色文化”。 回顧近半個學期的國學教育,我校注重環境熏陶,活動培養;成功構建起了濃厚的國學氛圍。初步形成了“專課教育為主”,以“藝術滲透教育”為輔的國學教育體系;我們融合新時代的要求自編了國學教材,國學相關教育課程和教育活動也在有條不紊的開展。我們正以飽滿的熱情向著“傳傳播國學精神,提升綜合素質”的目標努力奮進。
我希望,以此次“國學經典伴我行”的主題活動為契機,全校師生更加熱愛中華傳統文化,更加積極的投身到國學學習中來,更加注意每一個環節的落實和細節的改善。只有這樣,國學經典文化才能每天與我們相伴,國學的底蘊才能更充分的融進我們的心靈和骨血,國學教育才會構建起深具特色的文化品牌的。
最后,再次感謝各位領導對本次活動的關心和指導,衷心祝愿我校的國學教育在不斷改進中發展,在不斷發展中形成文化品牌。祝愿每位師生通過學習國學經典,在圣賢雅言的點拔下,在傳統文化的浸潤中,擁有高尚的人格,擁有和諧的生命,擁有成功的學業,擁有智慧的人生!
謝謝大家!
國學的演講稿四到五分鐘篇七
大家上午好!
再過不久,我們將迎來屬于我們自己的節日:五四青年節。青年是一首歌,熱情開朗,浪漫瀟灑。青年是一首詩,意氣風發,文字激昂。青年更是一個民族的脊梁,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梁啟超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梁公用自己誠懇的語言寄托了對中國新青年無限的希冀。而我們現在,正是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年齡。我們必然要有天下為己任的責任心。
百年前的中國青年,正是用自己的生命和熱情譜寫了一曲蕩氣回腸的青春贊歌。他們用行動向世人昭示著中國青年的力量。五四的運動中的青年們更告訴我們,青年人要有正義感、責任感;五四的精神昭示我們,青年人要有愛國心,進取心。我們的青春應該是飛揚的,我們的人生應該是激情的。因此,弘揚五四精神不應只停留在口號上,更要體現在實際行動上:在生活中,要注意行為規范,著裝得體,展示青年人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在學習上,刻苦鉆研,勇于拼搏,彰顯青年人舍我其誰的豪情壯志。
朋友們,我們緬懷“五四”先驅們的業績,回顧中國人民和青年在整個世紀,走過的歷程,作為當代青年應當秉承民族精神,高舉“五四”火炬,肩負時代責任,讓我們用知識加汗水,以滿腔熱情,去開拓、去創造、去擁抱新希望。
高中時代,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我們知道,風雨會使我們變得強壯,挫折會使我們變得堅強。成熟的思想和高尚的品質,來自于風雨的洗禮和生活的磨礪,我們要面對山峰,去欣賞它的風光,面對未來去爭創人生的輝煌,這樣才能體現生命的價值。
高一高二的同學們剛剛經歷了期中考試,光陰似箭,轉瞬即逝,我們必須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投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去。高三的學長學姐們五一結束將迎來二模考試。做為高考前的最后一次練兵,我們沒理由坐等它的降臨,我們必須用自己的行動來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
同學們,青年是八九點鐘的太陽,讓我們為不久以后的綻放積蓄力量,為承擔起一個青年的責任踏實走好現在的每一步!
謝謝大家,我的發言到此結束。
國學的演講稿四到五分鐘篇八
大家好!我的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斗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衛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氣概!
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須發,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
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里,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梁!讓我的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國學的演講稿四到五分鐘篇九
朱熹在《觀書有感》中寫道:“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詩意思是: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被打開,清澈明凈,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閃耀晃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這首詩的寓意是:要想思想清明澄澈,就要不斷讀書,充實自己。
歷史像一條流淌不息的河流,請大家跟隨我沿著歷史文化的長河,作一次美的巡禮。
先秦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詩經》是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惜別之情,溢于言表,悲傷之意,融于景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思念之意,深邃悠遠。“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禮尚往來,溫文爾雅。《楚辭》是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掩面痛哭,為國為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路雖漫長,執著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歷經挫折,永不后悔。
春秋戰國,狼煙四起,一些有志之士為了國家的安定,為了百姓的幸福,紛紛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形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儒家主張仁者愛人,墨家主張兼愛非攻,法家主張法治。這些思想猶如一粒粒的明珠,至今依然閃爍著動人的光芒。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魏晉名士,浩如繁星。曹操高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告訴我們,只要想努力,什么時候都不算遲。曹植才高八斗,七步成詩,呼喚手足深情的回歸。嵇康玉樹臨風,性情率真,為了反對司馬氏專權,他洋洋灑灑地寫下了《與山巨源絕交書》,但在臨刑前,卻將兒子托付給山濤,從容微笑,彈奏一曲《廣陵散》含笑九泉。山濤將嵇康的兒子視如己出。陶淵明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于是辭官歸隱,體驗“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躬耕生活,享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自得。
寫出了對董庭蘭的寬慰與勸勉,王昌齡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寫出了將士保家衛國的決心。
《春江花月夜》被聞一多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水天一色,潔凈唯美。“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永恒,自然亦永恒,將哲理不留痕跡地融入美景之中,怎不令人拍案叫絕!
李白杜甫是盛唐最璀璨的兩顆明星,余光中在《尋李白》中寫道:“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讀李白詩,可以讀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新飄逸,可以讀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自我與率真。讀杜甫詩,可以讀出“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偉大理想,也能讀出“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的幽愁憂思。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以傲然的姿態永遠站立,他歷經磨難,卻說“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辛棄疾矢志報國,“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但“可憐白發生!”陸游是他的知己,“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蘇軾辛棄疾豪放,柳永卻決心將婉約進行到底,“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意境凄美;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連用十四疊詞,古今第一。
明清時期,小說崛起。《三國演義》,演三國群雄,逐鹿中原,各為其主。《西游記》,記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修得正果。《水滸傳》,傳梁山好漢,殺富濟貧,梁山聚義。《紅樓夢》,夢木石前緣,荒.唐辛酸,金陵魂散。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同學們,我們只有不斷讀書,才能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人生境界。我們的祖先早已把我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希望你我他驕傲地帶上這個印記,欣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