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精選甘肅玉門關導游詞(推薦)一
大家好!
很高興能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相聚在麥積山。我是本次旅行的導游小潘,希望我們一行游覽快樂。
麥積山地處甘肅天水東南約50公里處,是我國秦嶺山脈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景區總面積215平方公里,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四大景區和街亭古鎮。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在懸崖峭壁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難度之大,智慧之高,這在我國的石窟中是非常罕見的。下來,咱們就去看一看吧。
進了景區,大家現在看麥積山像什么呢?對,像一個麥垛。麥積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高80米,這里薈萃著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畫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個洞窟里,與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崗石窟、洛陽龍門石窟被譽為我國四大石窟。如果就藝術特色來分,敦煌側重于絢麗的壁畫,云崗、龍門著名于壯麗的石刻,而麥積山則以精美的塑像聞名于世。正如我國雕塑家劉開渠所贊美的:麥積山是“我國歷代的一個大雕塑館。”
大家步入棧道一定注意安全,不要擁擠。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憑崖而鑿的一組雕刻造像。中間一座佛,高達15米,左右兩尊菩薩侍立,喜笑顏開,迎送來往游客。這也是麥積山最大的佛像。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最壯麗的4號窟上七佛閣。7間佛龕里有42尊菩薩塑像,神態莊嚴可親,華美而不俗。
現在大家來到西崖石窟,這里以133號和127號石窟為最大。133號碑洞,是麥積山最特殊的一個洞窟。洞中不僅有許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塊石碑,有幾塊碑面密列賢動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稱“萬佛堂”。其中10號、11號、16號為眾碑之精華。127號窟更為精彩,這座雕像,不要說在麥積山,就是在世界佛教藝術中,都是稀有珍品。
麥積山的主景區我們先觀賞到這里,再次感謝大家對小潘工作的支持!歡迎大家再次光臨甘肅、光臨麥積山!
謝謝大家!
精選甘肅玉門關導游詞(推薦)二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大地灣遺址位于天水市秦安縣東北五營鄉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遺址分布在清水河與閻家溝交匯處的第一、二、三級臺地上,總面積約達32萬多平方米。1958年文物普查時發現,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至1983底,發掘清理房址200余座,窯址30多座,共出土各類文物8000多件。1988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發掘所獲資料看,大地灣遺址,是甘肅東部地區目前發現較完好的一處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存,距今4900-8120_年。
從出土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可以看出,出土的器物明顯地反映出生產技術由粗到精的發展過程。 生活用具中的陶器,已出土的有紅陶、灰陶、彩陶;有手捏制、敷貼模制、輪制; 有夾砂陶,泥質陶;有小、中、大各型器物;如缽、罐、盆、瓶、杯、尊等。陶器上裝飾紋有繩紋、弧線、三角、條紋、勾葉紋;有變體魚紋、鳥紋;有兩獸相樸的寫實紋、蛙紋;有圓點、條線、弧線、組成的幾何圖形等;有紫紅色、黑色、白色和朱色彩繪。特別是出土的人頭形器口彩陶
大地灣遺址是一處規模較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截至1984年,共揭露面積13700平方米,遺址總面積為110萬平方米。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個,墓葬79座,窯38座,灶臺106座,防護和排水用的壕溝8條,各種骨、石、蚌、陶器、裝飾器和生活器物共計8034件。大地灣遺址最早距今7820_年,最晚距今4820_年,有3020_年文化的連續,其規模之大、內涵之豐富,在我國考古史上亦屬罕見。除陶器、骨角器、石器、蚌器、原始雕塑等藝術珍品外,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大地灣的房屋建筑遺址,不僅規模宏偉,而且形制復雜。尤其是屬于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約5020_年前)的f405大房子,是一座有三門開和帶檐廊的大型建筑,其房址面積270平方米,室內面積150平方米,平地起建,1木骨泥墻,其復原圖為四坡頂式房屋。
這一房屋的規模在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中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更引人注目的是f411房屋居住面上,還給有地畫,圖案由人與動物構成,是我國目前最早的原始地畫,這一發現為研究我國古代繪畫史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大地灣遺址的房屋,多采用白灰面,多種柱礎的建筑方法,充分顯示了當時生產力的提高和建筑技術的發展。大地灣遺址出土的石斧、石刀、陶刀等農業生產工具數量很多,貯存物品的大袋形窯穴的建造,大型陶甕、缸、罐等貯藏器的大量出現,都說明和反映了其經濟形態屬于定居的以農業為主的類型。
大地灣遺址根據地層可分四期:即大地灣一期,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它的發現,在考古學上不僅對探討甘肅東部地區考古編年與序列有著現實意義,也為研究仰韶文化的起源及文化多源說提供了新的證據和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