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紅樓夢》讀后感600字 紅樓夢讀后感200字篇一
曾經,我一直認為那富麗堂皇的大觀園是溫柔的女兒鄉,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地方。而現在重讀紅樓夢的我知道自己錯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紅燈綠酒生活下,竟掩蓋了世界如此骯臟的一面。小說的內容很多,但令我最動容的賈寶玉和林黛玉那愛情悲劇。
或許吧,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雞腸,是有些嬌柔做作。但我們仍從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溫柔與多才。我也并不否認薛寶釵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書的亮點。但是,她在完美,也只是封建社會的塑造品,沒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知道一味的服從長輩的命令。相比之下,叛逆的賈寶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卻給我另一番體會。
“花飛花謝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也許有人會說花謝是自然規律,又那樣假惺惺的葬花呢?你們不懂,黛玉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嘆自己會不會這些花一樣,等到花期一過,也會像花兒一樣孤零零的落下,沒人問?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經暗示了最后她悲慘的結局。
當所有人都沉浸在與親人團聚時的喜悅中,只有黛玉在哪獨自一人傷心。沒人會懂她,自從她踏進賈府的那一刻,她必須小心謹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不小心說錯了什么或做錯了什么,就會惹來人的嘲笑。寄人籬下久了,使她變成了在一些人看來小肚雞腸的樣子。
當賈府一片喜氣洋洋時,所有人都在為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事做準備的時候。瀟湘竹院卻是另一番景象,面色蒼白的黛玉等著賈寶玉的到來,沒想到等待的卻是心上人要成親的消息。哭,恨已經無濟于事了,黛玉帶著無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認為這本書無非只是寫了一個三角戀愛的糾葛,但《紅樓夢》也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們不知反抗的觀念。·葫蘆僧亂判葫蘆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殺。都證明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從這本書中,我明白了,我們要有反抗精神。如果當時薛寶釵不答應嫁給賈寶玉,那故事的結局就不會這樣了。所以我們在現代這個社會,要有反抗精神,不要到以后再后悔!
《紅樓夢》讀后感600字 紅樓夢讀后感200字篇二
很多人將《紅樓夢》評價為一部含笑的悲劇,那時的我對于這句話并沒有什么太深的感觸,只是有些好奇,于是我便懷著這份想要探究真相的好奇,走進了《紅樓夢》。
“含笑的悲劇”是兩面的。在曹雪芹筆下,很多人似乎都是“兩面派”,賈府也不例外。看似繁華高貴的府邸之下,卻是復雜的人情世故、勾心斗角和封建社會中的黑暗。在這樣一個大家族中,孕育著不同性格的人們,他們的一顰一笑都能夠引人深思。
寶釵是在外人眼中端莊大方、為人和善、飽讀詩書的大家小姐,她不像黛玉那般小家子氣,也沒有湘云、寶琴那樣活潑開朗。她更像是一個將一切事物都看得透徹,寵辱不驚又很有主見的人,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她從來不發脾氣,不喜歡涉及是非,不喜歡爭風出頭更是懂得明哲保身的處事道理。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她沒有黛玉那么真實,沒有個性,她會相信金玉良緣,會勸說寶玉走仕途經濟,會在金釧兒死時讓王夫人打發他家人些銀子便可。這樣圓滑、冷漠的她,真的像別人所說的那么好嗎?
相比于寶釵,“斤斤計較”、“為人刻薄”、“嘴巴比刀子還快”應該是賈府中很多人對黛玉的看法。她會因為因為最后一個挑選珠花而不滿,會因為湘云的一句玩笑話而置氣。由于自小寄人籬下,她在賈府中步步留心,處處在意。但和賈府中的那些世故、冷峻的人相比,她有著難能可貴的真實。她有一顆對真善美的消失充滿惋惜的心靈,會為零落的花瓣而哭泣。的確,黛玉是孤僻的,但我想,那應該是靈魂的孤獨,她的天真、純粹生錯了時代,那個花柳繁華的大觀園不會容許這么干凈的人存在。在賈府中,恐怕只有寶玉與她是知音,他們看到了政治的黑暗,看到了勾心斗角的罪惡,看到了為富不仁,可他們卻也要依靠這樣的榮華富貴來生存,無可避免的矛盾。
與鳳姐的精明潑辣不同,探春似乎更有政治家的風范,口齒伶俐、倔強自尊,是個有遠見、有抱負、有作為的女子,她的言行舉止無不飛揚著一股英爽剛毅之氣。同樣是庶出,探春并不像迎春那樣老實懦弱、毫無原則、任人欺負。在書中眾多女性人物中,只有探春滿心想著離開這個腐朽沒落的家庭,要到外面去立一番事業。“孰謂蓮社之雄才,獨需須眉?直以東山之雅會,讓余脂粉!” 可見在探春心中認為男性可以做到的事情女性也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更好。她的想法與迎春“多少男人都不行,何況我哉?”的消極想法大相徑庭。
但就是這樣一個心比天高的她,也都這一份敏感和自卑。由于庶出的身份,她在賈府的境地十分尷尬:一方面,她是賈府的姑娘,有富貴的生活;另一方面,她又是最讓人看不起的姨娘所生,為世人所輕。她對于趙姨娘的種種行為氣憤至極,在檢抄大觀園時打了王善保家的。她時時刻刻都在維護自己不容侵犯的自尊,與此同時,她內心的自卑感也恰好表露出來了。
曹雪芹用文字描繪出了她們兩面的性格,也以此揭示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她們的故事就此落幕,我緩緩的合上書,想要把萬千思緒沉淀。含笑的悲劇?的確如此。
《紅樓夢》讀后感600字 紅樓夢讀后感200字篇三
第一次讀紅樓是完全沒有看出黛玉對寶玉有多愛,甚至連最簡單的立場都沒有分清楚。非但沒有一個我喜歡的角色,反而對每一個人都討厭到不行,尤其是林黛玉,整天哭哭啼啼耍小性子實在是讓我心煩。但讀過第二遍竟感覺寶黛間的每一句話都充滿深情,對那些小人的心思是多么鄙夷。
《紅樓夢》本來只叫做石頭記。紅樓夢只是小說第五回中十二支曲子的名稱,而這十二支曲子則概括了十二釵的身世經歷。所謂的紅樓就是富家閨閣,顧名思義,紅樓夢就是富家閨閣中的一場美夢。此書以寶黛愛情悲劇為主線,也寫了大觀園兒女的悲慘命運和四大家族的衰落。
讀曹雪芹書的誰不記得金玉二字?作者也說了他"作的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這"金"自然指寶玉無疑,但這"玉"卻是爭論不休,大部分名家認為是黛玉,也有幾個認為是寶釵,在此我還是支持前者的看法。那寶釵不過是個牡丹,"人間富貴之花",和黛玉這個"美玉無暇"的仙沾不上邊。
再者說作者真正中意的還是林妹妹,寶姑娘根本不入作者的眼,怎么可能把她當作主心骨來寫呢?學文的沒有誰不知道曹雪芹只寫了紅樓的前八十回,而高鶚續寫的后四十回很可悲的是遭到了大家的一致批判,寫的走了形。但又沒有誰能寫的更適合湊上局,咱們也只得批判著看。
先說說寶黛釵三人的情感糾葛。本來是黛玉先到的賈府,人家和寶玉可有著"木石前盟",所以第一次見寶玉就互相對上了眼,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所以他們的感情不能算作一見鐘情,而是前世累積下來的,能是你一個薛寶釵就插的了足的么?話說這愛情啊都是讓人悲喜糾結的,二人自見面后自然多了不少樂趣,但黛玉的小性和多疑也制造了很多不爽快,不過跟兄弟間不打不相識有點類似,他們的鬧騰不但沒有破壞他們的感情,反而是日益加深,自從這林妹妹來了之后寶玉這魂還真就是守不了舍了,把林妹妹的門檻都快踏平了。
不多時那寶姐姐出場了,作為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女兒自然是個大家閨秀,長得不賴,行為得體,最牛的是會討好不同的人。一來的氣場就跟黛玉不同,黛玉是一步一步都小心翼翼的,畢竟是外婆家,自己孤零零的,得處處小心才是。薛大姑娘是全家總動員,她有什么好怕,自然是大大方方的,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樣,眾姐妹自是歡喜。她的出場也引起了黛玉的擔心,她一直以來都是孤僻自己做自己的事,才不在乎這個寶姐姐有多討人喜歡,她害怕的是寶玉,萬一也討了他的喜歡可怎么辦?
而這寶玉呢,素來是愛跟女孩攪在一塊,如今來了個大美女自然是興沖沖跑去看了。在他看得入神時突然注意到了身后的黛玉,立刻感覺到了什么,牽起黛玉的手去跟寶釵問好,這無疑有種告訴黛玉:"即使現在來了個又有人氣又有臉蛋的美女,但我喜歡的還是你,你要相信我"的感覺。同時也是告訴這個新來的大姐"看到沒,咱已名草有主了,所以我們以后就是只是好朋友了",可見寶玉還是很了解黛玉的,他知道她會多心。日后的生活中這三人更是矛盾多多。但寶釵給我的感覺就像個幕后黑手,明明很多矛盾都因她而起,她卻淡定的很,寶黛二人鬧開了鍋,她依然沒事人一樣冷眼旁觀,還不時出來充當和事佬的角色。她可是個正兒八經的強人,賈府上下無人不夸,連那些下人都被她騙得團團轉,對她是贊不絕口,對于上層則直接是收買了王夫人的心,那叫一個懂事啊,大家閨秀的風范展現的是淋漓盡致。
說她到底喜不喜歡寶玉,這簡直就是一句廢話,她千方百計籠絡王夫人無非是想讓這個虛偽的娘們把她當做最佳兒媳人選。這是日后寶黛愛情悲劇的第一個坎。如果你認為人家就這點本事可就大錯特錯了,她不僅正面攻擊也從側面扇風點火,花襲人就是她的忠實粉絲,絕對是擁釵反黛,所以黛玉的戰線是極其清冷的,也就有了臨死而那么悲的結局了。但很可惜的是不管寶姐姐耍了多少心機,癡情的寶哥哥眼里都始終只有黛玉一個,只能告訴寶釵一句:感情是勉強不來的。
至于寶黛二人的才氣自然是伯仲之間了,作詩是各贏一局,二人所做之詩也都透露二人的心性、追求和結局的不同。黛玉對官場生活可謂是厭惡至極,這就是寶玉深愛黛玉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他們兩個都是那個時代的反叛者,走的不是尋常路,都不是世故的人,簡簡單單、平平淡淡就好,而寶釵則完全相反,人家是牡丹呀,富貴之花,當然是向往那種大富大貴的生活,作為名門閨秀她刻守婦道,本來這次來京的目的就是去參加選秀的,不過喜歡上了這么一個不爭氣的寶玉怎么辦呢?好好調教他一番才是,就總是苦口婆心的勸寶玉你要好好讀書啊,將來當個官給家里爭面子啊…說白了還不是為了她自己,她越是這樣越疏遠了她和寶玉的距離,婆婆媽媽的,讓寶玉煩到不行,直接翻臉,把她和黛玉比一比:你看人家黛玉怎么不說你這樣的混帳話?所以難怪我喜歡她嘛!請你以后不要說行不行呢?自是不歡而散。
那黛玉呢自她來了之后沒少吃醋,明明知道寶玉的心思全部在自己身上,還是忍不住多疑起來。稍有個風吹草動就開始不爽了,先給寶玉幾天臉色瞧瞧,誤會鬧大的時候就是整體以淚洗面啊,也難怪,她此次投胎的目的就是"還淚",如果不三天一小哭兩天一大哭的話,這淚是還不清的。最慘的一次是扛著小鋤頭去葬花,搞了一首《葬花吟》,那叫一個悲啊,"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聽得寶玉是心寒寒。當然她的《葬花吟》也暗示了日后的命運"質本潔來還潔去,強與污淖陷溝渠",寫出了她日后寧死不受垢辱的心情。
那究竟是誰扼殺了寶黛的愛情?是高鶚筆下的鳳姐和賈母么?我顯然不能贊同。要說在曹雪芹筆下那賈母對黛玉是極盡寵愛,她尤其疼愛黛玉的母親,現在她死了,黛玉來投奔自己她怎么可能不好好疼愛呢?讓她住好吃好,甚至把自己的貼身丫頭都送給她使喚了。再說賈母雖是這個封建家庭的老大,但是她是一個完全的享樂主意者,她才不會閑著無聊去搗弄寶黛的愛情呢。一個是她最寵的孫子,一個是她疼愛的外孫女,她有什么動機去拆散他倆呢?相反,她是支持的。這就說到了鳳姐,她跟寶釵差不多,也喜歡討上層領導的好,她是賈母眼下的紅人,所以她會極力的去討好賈母。
她早看出賈母對待寶黛的心意,所以她也就自然大力支持寶黛的戀愛。她早就以開玩笑的口吻說過以后把她嫁給了寶玉看她還這不這樣胡鬧。她和賈母兩人都看好寶黛愛情,怎么到高鶚筆下就變了呢?真正的兇手是賈元春、賈政、王夫人、趙姨娘,他們是什么?不就是那個封建時代的代表么?黛玉的反叛性格和那個時代格格不入,她只能孤芳自賞。那賈政夫婦自然想要寶釵這樣的大家閨秀做兒媳,而且又是門當戶對。那個林黛玉算什么?不過是個沒爹沒娘寄他籬下的病鬼,更可惡的是她非但不勸寶玉讀書,還策反,賈政對她能喜歡么?
就指著這個獨生子光大門楣呢!那賈元春是宮里的貴妃,固然知道功名利祿才是正道,怎么可能同意弟弟娶林黛玉那樣的丫頭呢?探親回宮后立刻通過送禮表明自己的想法,她送給了寶玉和寶釵相同的東西,而給黛玉的卻和眾姐妹一樣…那個趙姨娘則完全是被薛寶釵收買了,她對誰都看不順眼,唯獨對薛寶釵唯唯諾諾,足見這薛大姑娘神通廣大。在那么多阻力之下黛玉只得落得個凄涼而死。一個掉包記直接送了她的命,也怪她把愛情看做了她生命的全部,她看不到她生命的其它價值。
說說這個賈寶玉,他就是個正兒八經的情種,在讀者眼中有見一個愛一個的嫌疑。他的周圍就是主仆不分了,跟丫鬟們親親我我,也難怪丫鬟們都不怕他。他這么說:"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我一見女人便覺清爽,一見男人就覺惡心",幸好他自己還是個男人。但不管怎么樣他真正愛的只有一個林妹妹,不然當紫鵑騙他說林妹妹要回家時他也就不會給氣傻了;不然當他的玉丟了魂丟了之后知道是林妹妹嫁給自己就不會神清氣爽了;
不然當他知道黛玉含恨而死的時候就不會遁入空門了。他對黛玉的是大愛,對別人充其量是曖昧罷。本來他是想所有的女孩心中都有他,包括家里的戲子他都不覺得她們身份低微,都愿意去接近,因為在他的心目中就沒有等級差別。但是當他看到那個戲子在雨中癡情的畫"薔"字時他突然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最愛,不可能都把心思放他身上,那是他的價值觀第一次受到沖擊。那他到底喜不喜歡寶釵呢?
我覺得是沒有,他對寶釵是遠而觀之,當他看到寶釵白胖的胳膊時怎么想"這要是長在黛玉的身上興許還能摸一摸,但是長在她身上."而且后來他上學時再忙都要到黛玉處報個到,黛玉開玩笑說"怎么不到你寶姐姐處道個別?"寶玉只是向黛玉吐吐舌頭,在他心里那個冷美人只能是姐姐。通觀全書絕對是沒有一處寫到寶釵笑過,隱藏的深的人都不會通過面目表情讓別人知道他的心情,這樣的`女人在寶玉心里自然沒有像黛玉那樣直爽的好。或許從某種角度說寶玉比起寶釵更喜歡湘云。他和湘云有一個麒麟相配之說。
湘云和黛玉有著某種相似,都是孤兒,因此其實她們兩個人在這方面心境應該是相似的,只是黛玉是悲觀主義者,而她是豪爽樂觀的。另一方面她和黛玉說話都特別直,不過可惜的是她覺得黛玉小性,專挑別人的刺,因此在情感上和她疏遠更喜歡和寶姐姐攪在一塊。在文學界一直存在著胭脂齋這個女人,據說她和曹雪芹的關系非常親近,她可能是看過曹雪芹所作《紅樓夢》全稿的唯一一個人,只可惜后來原稿失傳了。
而在全書中胭脂齋被認為是的湘云的原形,并且在曹雪芹的著作中最后和寶玉在一起的可能就是湘云。黛玉死后寶玉出家在途中看見了在船上的湘云,然后他們就生活在了一塊。當然這只是可能,至少我們可以知道了寶玉對湘云這個人的感情是不淺的。當然作為大家庭里的公子哥,寶玉從小被寵溺到大自然有嬌氣,在學堂里就憑借大家族子弟的身份鬧事了,還結交戲子結果被人找到家里讓他老爸丟了臉,他老爸向來看他不爽,在加上他那個下x的弟弟說他強x未遂把金釧逼得投井了,他遭到了賈政第一次猛打,丟了半條命。最后還是賈老太太出場才算了了事,所以從某種角度說他的私生活是有點亂的。最后想說的就是
《紅樓夢》讀后感600字 紅樓夢讀后感200字篇四
暑假的一個中午,我坐在家里的陽臺邊,刺眼的陽光透過玻璃窗折射到屋里,我想趁著這個好天氣,再仔細看一看《紅樓夢》。
《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難得的悲劇小說。
我打開《紅樓夢》,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左半邊那一個個花容月貌的女子,有林黛玉,薛寶釵,史湘云等等。黛玉柔弱高潔,多愁善感:寶釵端莊大方,豁達穩重:鳳姐八面玲瓏,潑辣干練。他們的一舉一動便是大觀園最靚麗的風景!
我認為林黛玉是小說中最有魅力的靈魂人物。
她聰明伶俐,才思敏捷。9歲已讀完了《四書》,進賈府后與姐妹們一起讀書,同師同教,依然出類拔萃,可見天分之高。她每次寫詩總是“一揮而就”或者“也不思索,只筆一揮,就有了一首”。
她命運多難,體弱多病。小小年紀,父母先后去世。受賈母憐憫,將其接入榮國府,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她孤高自許,目下無塵。她追求著自由的、不拘禮法的生活,但她看不到夢的不現實,她還是那么天真率直,這使她很難融入周圍的生活中去。她追求人生的真、善、美,討厭這世上的虛偽與狡詐!那個黑暗的時代容不下清清白白性格鮮明的她!
于是,一切終究成了悲劇……她懷抱純潔的愛和對世俗的怨恨永遠離開了人世。我讀著讀著,眼淚止不住的流了下來。
我靜靜地合上書本,朝天邊望去,黛玉她在天上是哭還是笑?是愛還是恨……
《紅樓夢》讀后感600字 紅樓夢讀后感200字篇五
近來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紅樓夢》,讀完以后,讓我對它又有了重新的認識。
在書中,人物的性格塑造一大特色是正邪交賦,善惡相兼。正中我們常說的人無完人一樣。它一般來說不表現純粹的“善”人與純粹的“惡”人。它的“正面人物”并非一切皆“善”,它的“反而”人物關非一切皆“惡”。
書中的主人翁賈寶玉與林黛玉,無疑是寄寓了作者的初步民主主義理想的人物,是作者塑造的正面人物,肯定人物,但是,作者又表現了他們性格中非理想的、非下面的方面,非肯定的方面。客觀地、全面的寫出了人物性格的正反側面的多樣化。
作者筆下的賈寶玉,他擯棄功名利祿,既不“留意于孔孟之間”,也不“委身于經濟之道”,不但不“留意”不“委身”于此,而且對此予以激烈的抨擊,每遇人勸他讀孔孟之書,“談些仕途經濟的學問”,他就“只筆批駁誚謗”,說熱衷于“讀書上進”的都是“入了國賊祿死之流”。他背叛他的階級,他的父祖為他選定的人生道路,寧受死打也不回頭,然而他只希望“每日只和姊妹丫頭們一處,或讀書,或寫字,或彈琴下琪,作來吟詩……”。
林黛玉也是一個性格多樣化的人物,她孤立無依傍的少女,向敵對的社會環境挑戰追求和捍衛自己的愛情,表現得那樣勇敢剛強,可又那樣膽怯脆弱。
在書中,我感受到了人性格的復雜化,多樣化,它真是文學史上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