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的編寫需要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注重教學思路的邏輯性和連貫性。在范文中,教師充分考慮到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設計了合適的教學活動和游戲。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認識人民幣(通用18篇)篇一
1、感知,認識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元, 角。
2、知道人民幣上有我國的國徽,知道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要愛護人民幣。
3、通過游戲"買文具",初步學習"錢幣"的換算。
重點:認識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難點:知道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并有不同的面值。
1、教具:ppt課件(各種面值紙幣和硬幣若干)。
2、學具:每組一盒人民幣,內有元、角若干,"超市"貨架及貨物,人手一份買文具的作業單。
3、教法:提問法觀察指導法,組織游戲法。操作法學法:觀察法,探究法,體驗法。
大班數學公開課課件《認識人民幣》ppt課件
一、開始導入
二、了解等量關系
1、教師告訴幼兒元、角、分的等量關系。
2、幼兒按老師的出題,選出對應的錢幣:
"一元等于幾角?"
三、游戲"買文具"
"今天我們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請小朋友注意觀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兒逛文具超市。
2、幼兒用完整地語句講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們要來買文具,大家看一看這些文具需要多少錢?"先引導幼兒觀察物品的價格,了解小數點前面數字和后面數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兒操作。
四、小組活動
"今天老師為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張買文具的作業單,我們也來做一次小顧客,也來買文具。買的時候請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價格和人民幣的面值,然后用線把它們連起來。"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教師小結:今天你們認識了人民幣,并學會了用錢購買物品,今后不要亂花錢,要把錢花在有用的地方。
五、活動評價
教師和幼兒一起進行評價。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認識人民幣(通用18篇)篇二
認識小面額人民幣。人教版教材第52、第53頁的內容及練習十二的第1、第2題。
本課時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了解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程度,把人民幣這一概念的學習設計成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各種小面額的人民幣。通過兌換人民幣,讓學生明白人民幣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最后開展各種購物練習,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
1、認識小面額的人民幣。
2、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認識人民幣之間的關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使學生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
4、使學生從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錢,培養學生節約用錢,知道如何愛護人民幣的良好習慣。
1、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突破方法:借助模擬人民幣,讓學生在觀察、討論和操作等活動中認知。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小學和情景教學相結合。
多媒體課件、模擬人民幣、文具用品。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今天的數學課,看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么?
用實物投影出示模擬錢幣。(學生回答錢或人民幣)
師: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錢,我們中國的錢叫人民幣。這些錢就是我們國家發行的法定貨幣——人民幣。(板書)
請你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幣?
出示教材第52頁第四幅主題圖。
師: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指名說一說圖意。
先在小組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安排零花錢的,有存錢的習慣嗎?存錢可以做什么?老師再指名回答。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認識各種小面額的人民幣。
(1)、出示我國發行的小面額的人民幣的品種,使學生對我國各種小面額的人
民幣有一個整體的了解。
(2)、說一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么多種小面額的人民幣的。
學生自由發言。(如:顏色、大小、圖案、圖案中的數字等)
(3)、教師參與把人民幣進行分類的活動,認識人民幣的單位。
每個學生先將課前準備好的學具(模擬人民幣)進行分類,然后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各自的分類方法。
提問:你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1、有的把紙幣分為一類,把硬幣分為另一類。
2、有的把分幣分為一類,角幣分為一類,元幣分為一類。
老師利用課件并配以音樂展示第2種分類的過程與結果。
a、先展示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1元)
b、再展示以角為單位的人民幣。(1角、5角)
c、最后展示以分為單位的人民幣。(1分、2分、5分)
師:各類面值的人民幣一共有多少個?
觀察上面的人民幣,同學們還發現了什么?(每一張人民幣上都有國徽,國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標志,代表了我們祖國的尊嚴!所以我們要愛護人民幣,不能在人民幣上亂寫亂畫,更不能侮辱人民幣。)
3、學生通過給人民幣分類觀察總結出: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板書:元角分)。
三、活動:換錢中認識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例2)
(1)、師與生換錢。1張5角可以換()張1角。
1張1元可以換()5角。
1張1元可以換()1角。
2張1角是幾角?
2個5分可以換()個1角
1角可以換()1分……
(2)、生與生換錢。(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同桌分別拿兩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進行兌換。(學具中的模擬人民幣)
(3)、學生獨立換。(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小結:通過換錢活動,我們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板書:1元=10角1角=10分
四:鞏固練習。
1、1角=()分20分=()角1元=()角
10角=()元40角=()元5元=()角
2、練習十二第1、2題。學生審題,獨立完成,指名說出答案,教師巡視,訂正做錯的,并找出錯誤的原因。
3、模擬購物。
進入小小超市的文具店去購物。
教師出示貨架,上面擺有幾種標價不同的物品。(文具盒5元/個、鉛筆5角/支、橡皮6角/個、練習本3角/個、轉筆刀2元/個)
指名一人當售貨員,其余同學分組當顧客來購買不同的商品,并說出自己的的購買方法。(滲透:購物時我們應該要守秩序,講文明,養成愛護人民幣的良好習慣。)
五、小結:
小朋友們,這節課過得真快呀,你們學到了什么?
同學們真棒,不但學會了很多知識,認識了各種小面額的人民幣,還能自主購買商品,懂得了要愛惜人民幣,愛護人民幣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下一節課,我們還將進一步認識大面額的人民幣以及人民幣簡單的計算。
認識人民幣
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1角=10分
這節課我注重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為學生設計了看錢、認錢、擺錢、換錢、購物等活動,以學生為主體人人參與、個個動手、積極思考、主動探索,鼓勵學生自己尋求答案,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切實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在課堂上盡量做到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把握時機,滲透了我們要愛惜人民幣,愛護人民幣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學會知識又能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這樣數學課程既不單單是數學內容,也不完全變成法制課,恰到好處地滲入一些法律知識,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也增加了學生一些法律知識。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認識人民幣(通用18篇)篇三
1、初步認識人民幣及1元和5元的面值。
2、初步嘗試有計劃地使用人民幣,感知并了解人民幣在生活中的用途。
課件、記錄表、人民幣、文具若干。
(一)、認識部分人民幣的面值
1、買學習用品要用什么?(錢、鈔票)我們國家使用的錢(鈔票)有一個名字,你們知道叫什么嗎?(人民幣)
3、課件(出示數字7):那今天我們要用幾元人民幣去買學習用品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7元)
(二)、取錢
1、在你們的桌子上,有一個儲蓄罐,里面有很多的人民幣,現在請你們從儲蓄罐里取出7元人民幣。(幼兒操作)
2、你取了幾元人民幣?是怎么取的?誰也用了這種方法?
幼兒講述取7元人民幣的方法:一種是一張5元的紙幣,兩張1元的硬幣(簡單認識一下紙幣和硬幣);一種方法是7張1元的硬幣。
小結:原來,7元人民幣有兩種取法:一種是一張5元的紙幣,兩張1元的硬幣,還有一種方法是7張1元的硬幣。
3、請小朋友把7元人民幣放到錢包里。(幼兒把7元錢放到錢包里)
1、小朋友們已經把錢準備好了,那么你們準備到文具店里買些什么學習用品呢?(請2――3名幼兒簡單講述)
2、出示課件:我們先來看看文具店里有些什么學習用品?這些學習用品的價格又是多少?
3、原來文具店里有這么多的學習用品,它們的價格也是不一樣的,我們每個小朋友有幾元人民幣呀?(7元)該買些什么呢?我們先來計劃一下吧!
4、出示計劃表:這兒有一張表格,我們可以把想買的東西先來記錄一下。
5、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6、集體交流:小朋友們都做好了計劃表,現在誰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計劃表。(我想買一本子,2元;一支筆,5元等)
7、自由交流:其他的小朋友呢?你們想不想交流一下?(想)現在就請你們和邊上的朋友看一看,說一說。
1、現在我們都做好了購物計劃,接下來就請你們每人帶7元人民幣按計劃買學習用品吧!(幼兒按計劃購物)
2、你們都按照計劃挑選好自己需要的東西嗎?現在我們一起去收銀臺付錢吧!(幼兒付錢)
3、你們買到了這么多的學習用品,開心嗎?
小朋友們真棒,都是用7元人民幣,買到這么多不同的學習用品。
1、那你們知道人民幣除了可以購買學習用品外,還有什么用呢?(幼兒自由回答)
2、看多媒體:我們一起看看人民幣還有什么用?(簡單地說一說,看一看)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認識人民幣(通用18篇)篇四
1、能遵守秩序,有禮貌地與人交往,體驗自主購物的快樂。
2、了解錢幣的換算關系。
3、能運用10以內加減法進行游戲。
記錄表、人民幣、文具若干。
一、取款。
1、教師:剛才我們一起統計了10元錢的換算方法,現在請小朋友按自己的記錄單進行取錢,湊成10元錢。
2、幼兒互相幫忙查看,看看取的錢是否湊成10元。
二、購物。
1、交代購物要求。告訴幼兒每樣文具的價格,買的物品總價格不能超過手里的總錢數,事先安排好收銀員,購物后到收銀處交款。
2、幼兒自由選購商品,并交款付錢。提醒幼兒做文明顧客,輕拿輕放。
3、換角色繼續游戲。
三、記帳。
1、請幼兒分享自己的記錄單。
2、將幼兒的記錄單布置在展板上,與小朋友一起分享。
一、課件下載修改使用的問題。
因為自己的技術水平有限,平時講課使用的課件,我一般都是從網上下載后,根據自己的課堂需要認識加以修改,讓這個課件能為我所用,適合我用。以前都是這樣修改,從未出過任何差錯與紕漏。誰曾這次竟然非常麻煩,我也是先下載了一個課件后,因為白天在學校里學校班級的事情太多,沒有大空修改,于是上周四下午下班后我沒有回家,從下午5點多一直修改到晚上9點多,全部修改完后我保存好后,還想再欣賞一下自己一晚上的勞動成果,誰知再次打開課件后,所有我修改后頁面上的圖片,全部都變成了紅紅的大大的x號,我著急得不得了,后來經過自己研究詢問同事,得知這個課件原來有安全警告,禁止一切外來圖片的使用,而且我做完的都沒辦法恢復了。第二天晚上,我只好再次加班到夜里9點,重新自己再制作課件。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以后再下載課件后,一定要先好好研究一番,再確定如何使用、修改。
二、老師們提到的一些建議如下:
1、課本上創設情境的環節,是出示了三張小朋友購物的圖片,讓學生體會到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我沒有利用這個情境圖,而是利用我班的孩子經常喊的一句加油口號“加油努力,一切為了人民幣”,讓學生在課堂開始大聲齊喊這句口號,我的想法是既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又能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但是評課時老師提到這句口號平時學生喊著玩就罷了,不能拿到課堂上使用,因為畢竟這句話的價值觀有偏頗,人不能只一切“向錢看”,我感覺有道理。
2、這節課的重點內容是讓學生學會辨認人民幣,還要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節約用錢的教育等等需,所以教學內容也不少,老師們建議可以把前面的節約用錢簡單一提,把欣賞節約用錢的名言警句可以視時間,放到后面拓展補充。
3、小組討論交流認識錢幣后,讓學生匯報有哪些辨認標志的時候,老師么建議可以找學生在前面帶著同學們一起找,下面的學生在自己的錢上也指一指,這樣印象更深刻。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認識人民幣(通用18篇)篇五
1.認識面值10以內以元為計量單位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2.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并有不同的面價,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幣不同的換算方法。
3.能在游戲中進行10元以內錢幣的換算。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課件、人民幣(1元、2元、5元紙幣及1元硬幣)若干,鉛筆若干、記錄單若干。
教師:"你們認識這些錢嗎?它們一樣嗎?"(引導幼兒觀察。)"它們分別是多少錢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錢呢?"(通過觀察錢幣上的數字讓幼兒認識它們不同的面值。)"仔細看看這些錢上都有印有什么?你們知道這些錢共同的名稱嗎?"(人民幣。)。
二、游戲"湊錢"。
1.教師交待活動要求"今天老師想到超市去買東西,可我只有一張5元錢,我想把它換成1元、2元的零錢去請你們幫我換,你們想想可換幾張1元、幾張2元,請你將每種錢的數目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來。"。
2.幼兒取出錢幣卡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請個別幼兒講述操作結果,教師將活動結果展示出來。
4.集體檢查湊出的每份錢是否都是5元。
5.討論我們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湊出5元錢。
6.教師用大統計表和幼兒一起統計5元錢用了幾種方法換零錢。
三、練習。
1.教師出示一張10元人民幣,讓幼兒利用人民幣卡片探究不同的換算方法,并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來。
2.幼兒匯報自己的記錄結果。
3.老師和幼兒一起統計10元錢有幾種換零錢方法。記錄在大統計表中。
1.能遵守秩序,有禮貌地與人交往,體驗自主購物的快樂。
2.了解錢幣的換算關系。
3.能運用10以內加減法進行游戲。
記錄表、人民幣、文具若干。
一、取款。
1.教師:剛才我們一起統計了10元錢的換算方法,現在請小朋友按自己的記錄單進行取錢,湊成10元錢。
2.幼兒互相幫忙查看,看看取的錢是否湊成10元。
二、購物。
1.交代購物要求。告訴幼兒每樣文具的價格,買的物品總價格不能超過手里的總錢數,事先安排好收銀員,購物后到收銀處交款。
2.幼兒自由選購商品,并交款付錢。提醒幼兒做文明顧客,輕拿輕放。
3.換角色繼續游戲。
三、記帳。
1.請幼兒分享自己的記錄單。
2.將幼兒的記錄單布置在展板上,與小朋友一起分享。
一、課件下載修改使用的問題。
因為自己的技術水平有限,平時講課使用的課件,我一般都是從網上下載后,根據自己的課堂需要認識加以修改,讓這個課件能為我所用,適合我用。以前都是這樣修改,從未出過任何差錯與紕漏。誰曾這次竟然非常麻煩,我也是先下載了一個課件后,因為白天在學校里學校班級的事情太多,沒有大空修改,于是上周四下午下班后我沒有回家,從下午5點多一直修改到晚上9點多,全部修改完后我保存好后,還想再欣賞一下自己一晚上的勞動成果,誰知再次打開課件后,所有我修改后頁面上的圖片,全部都變成了紅紅的大大的×號,我著急得不得了,后來經過自己研究詢問同事,得知這個課件原來有安全警告,禁止一切外來圖片的使用,而且我做完的都沒辦法恢復了。第二天晚上,我只好再次加班到夜里9點,重新自己再制作課件。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以后再下載課件后,一定要先好好研究一番,再確定如何使用、修改。
二、老師們提到的一些建議如下:
1.課本上創設情境的環節,是出示了三張小朋友購物的圖片,讓學生體會到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我沒有利用這個情境圖,而是利用我班的孩子經常喊的一句加油口號“加油努力,一切為了人民幣”,讓學生在課堂開始大聲齊喊這句口號,我的想法是既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又能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但是評課時老師提到這句口號平時學生喊著玩就罷了,不能拿到課堂上使用,因為畢竟這句話的價值觀有偏頗,人不能只一切“向錢看”,我感覺有道理。
2.這節課的重點內容是讓學生學會辨認人民幣,還要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節約用錢的教育等等需,所以教學內容也不少,老師們建議可以把前面的節約用錢簡單一提,把欣賞節約用錢的名言警句可以視時間,放到后面拓展補充。
3.小組討論交流認識錢幣后,讓學生匯報有哪些辨認標志的時候,老師么建議可以找學生在前面帶著同學們一起找,下面的學生在自己的錢上也指一指,這樣印象更深刻。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認識人民幣(通用18篇)篇六
1、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之分,有不同的面值(元、角)。
2、掌握對10元以內人民幣的認識。
3、積極參與活動,了解貨幣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10以內“仿真人民幣”,各種玩具,畫有不同面值人民幣的盒子。
1、談話導入活動。
提問幼兒:平日吃的東西,穿的衣服,玩的玩具是從哪里來的?幼兒說出是用錢買來的,教師出示“仿真人民幣”問幼兒:認識他們嗎?他們一樣嗎?引導幼兒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2、發給幼兒每人一套“仿真人民幣”,讓幼兒辨別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讓幼兒按要求取出相應的幣值,例如,教師說出四元,幼兒取出四張一元的人民幣;師說六元,幼兒取出一張一元的,一張五元的人民幣,或取出六張一元人民幣。
3、游戲活動。
教師變成售貨員,賣給幼兒玩具,教師說出玩具的價錢,幼兒按量取錢,誰取得既快又準,就把玩具賣給他。幼兒買到玩具后,可以和其他幼兒繼續進行游戲,持有不同玩具的幼兒之間可以進行買賣,用“仿真人民幣”進行交換。
4、交流小結,讓“仿真人民幣”回家。
每個盒子上都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請幼兒根據盒子上面值的不同,把人民幣送到相應的盒子里。
5、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內放置十元以上的“仿真人民幣”供幼兒繼續探索認識。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認識人民幣(通用18篇)篇七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使得課堂真正做到了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切實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教學中教師找準了自己的位置,轉變了角色,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得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認識人民幣(通用18篇)篇八
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逐一出示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面值的人民幣)(1)這是幾元錢,誰認識,來告訴他(1元)(2)這張呢?哦!(5元)(3)我們看還有哪張錢小朋友都認識?(10元)。
(4)來,我們看下一張吧!(我豎一下大拇指)。
(5)最后,這張小朋友都認識吧!(對!100元)小結:小朋友剛才認識的這些錢,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幣。人民幣分為紙幣和硬幣:圓圓的,硬硬的,用金屬做的叫硬幣;硬幣可以干什么?(坐搖搖車)對,在我們這里硬幣可以坐搖搖車,但是在大城市里硬幣和紙幣一樣,都可以買東西。長方形的,用紙做的叫紙幣,我們平時買東西大多用的是紙幣。
三、探索方法:
10(一張10元)5+5(兩張5元)5+1+1+1+1+1(一張5元,五張1元)。
(搶紅包:哇!小朋友看,這是光頭強給小朋友準備的紅包,現在我數一二三,一起來搶紅包吧!搶到紅包后先看清楚紅包里面的錢數,再選取自己想購買的商品)。
小朋友都搶到紅包了嗎?待會兒我們帶著紅包要去書店、玩具店、燒烤店購物了,但是在購物之前,必須要遵守以下游戲規則:
(1)去書店的小朋友,當你買到書后,坐到這邊的桌子旁,輕輕地翻閱圖書,不能撕毀,保持安靜。
(2)去燒烤店的小朋友選好烤串付完錢后坐到后面的餐桌旁,耐心等待,品嘗烤串時小心竹簽。
(4)誰來當收銀員?老師交給你們一個重要的任務是給付對錢的小朋友貼一個貼紙,還要正確的收錢、找錢。五、結束活動好了,今天的購物游戲就到這里吧!物歸原主,哪里取的東西放回哪里?請你們坐回座位,我來看看大多數小朋友付對了錢,得到了小貼紙。(對沒得到貼紙的小朋友進行提問)你來說說,你剛才要買什么東西,你用了多少錢買的?結束語:小朋友,今天的購物愉快嗎?雖然我們得到了光頭強的紅包,但是以后也要勸勸他不要亂砍樹,要愛護樹木,保護環境!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認識人民幣(通用18篇)篇九
1.認識一些常用面值的人民幣,知道如何識別人民幣幣值的正確方法。
2.了解人民幣的單位,知道元、角之間的大小。
3.在購物游戲中,初步掌握用貨幣購物的基本常識,教育幼兒愛護人民幣,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課件、人民幣、籃子等。
(一)、認識人民幣
1、直接引入:師——“請小朋友一起來看看大屏幕。”
2.猜測(課件):a、“這是什么?”“對了,這就是錢。”
b、“請小朋友仔細看看,這些錢一樣嗎?”(引導幼兒觀察。)(數字、顏色、圖案、紙張大小不一樣)
“你們知道這些錢共同的名稱嗎?”(人民幣。)
c、小結:人民幣又分紙幣與硬幣。
3、讓幼兒了解錢的用途。
師:你們知道錢是用來做什么的嗎?它對人們有什么用處?
小結:人們通常用錢來買東西,比如我們穿的衣服、褲子,吃的菜等等;錢雖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沒有錢,我們都難以生活下去。
4、對幼兒進行養成教育。
教育幼兒愛護人民幣,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認一認、說一說
課件:你都認識哪些人民幣嗎?你認識的有哪些?看看說說這些人民幣的面值各是多少:1角、5角、1元、5元、10元等。
(1)重點介紹角幣,識別角幣的單位。
(課件)紙幣1元,你怎么知道它是1元?有幾個數字1?教師點擊課件,共同尋找人民幣1元上的數字。
怎么知道它是1元而不是1角?從漢字、拼音的單位上都能告訴我們是1元,找出1元的人民幣,并小結:原來1元人民幣既有硬幣又有紙幣,他們都是1元面值的人民幣。
看課件,找找還有哪些人民幣也有硬幣,隨機轉動。
(2)互動游戲
a、師取錢,幼兒說。
b、老師說,幼兒取。
(三)游戲“湊錢”
1、小結:學會湊錢
2、幼兒游戲,老師指導。
3、集體檢查湊出的錢是否不多不少剛好買你所需的學習用品,討論我們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湊出x元錢。
本節課來源于大班下期《領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孩子已經開始接觸到人民幣,如收到壓歲錢,隨大人去超市購物等。有小部分的孩子已有親身購物的經歷,所以他們對人民幣也有一定的感性經驗,有探索的需求。而大班下學期幼兒對10以內數的分合有了一定的理解,這也為感受10元以內人民幣的數量關系作了知識方面的準備。在本次活動中,認識人民幣,知道面額的大小,了解元與角的關系,是個重點,而使用人民幣進行分解組合,有計劃合理消費是個難點,整個活動以“認識人民幣”——“識別人民幣面值大小”——“為災區小朋友購買學習用品”三個環節來貫穿,從而讓幼兒在富有情趣的活動中來獲得人民幣的粗淺知識,練習10元以內人民幣的分解組合,及養成方面的教育。
在第一環節中,我使用了課件、實物等教具讓幼兒運用觀察、比較等方法來讓幼兒認識人民幣及其面值,知道它們的單位大小關系。在活動中發現幼兒能夠很好的掌握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而對元與角之間的大小關系不清楚,所以我請幼兒比較:數字相同、面值是否也相同。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知道其單位不同、數字不同面值也就不同。
第二環節,根據幼兒的知識準備,我們設計了超市購物的游戲,讓幼兒來感受x元錢的不同組合形式。這里我們給幼兒準備了10元、5元、2元、1元面額的人民幣,在操作活動中,我們為幼兒提供的數字錢也是有講究的,10元只有1張,5元面額的有1張,2元面額的有1張,1元的比較多,這樣做就是要促使幼兒在沒有x元面額的情況下動腦筋去嘗試別的組合形式。而且這里我向幼兒提出了要求,購物后幼兒之間要互相交流,這個要求的提出促使孩子一方面進行合作,另一方面也在進行著自我糾正,自我調節。在這個環節中,加入了收銀員教師的收錢環節,既對幼兒的操作進行了驗證,又使活動更加情節化、游戲化了。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認識人民幣(通用18篇)篇十
1、認識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2、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并有不同的面值。
3、通過游戲"買文具",初步學習"錢幣"的換算。
學具:人手一份買文具的作業單。
"小朋友這是什么,你們認識它嗎?"(錢、鈔票)"我們熟稱的錢,也可以稱為人民幣,它分為紙鈔和硬幣。""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通過觀察人民幣上的數字讓幼兒認識它們不同的面值)幼兒依次認識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二、游戲"買文具"。
"今天我們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請小朋友注意觀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兒逛文具超市。
(2)幼兒用完整地語句講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們要來買文具,大家看一看這些文具需要多少錢?"。
先引導幼兒觀察物品的價格、了解小數點前面數字和后面數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兒操作。
三、小組活動。
"今天老師為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張買文具的作業單,我們也來做一次小顧客,也來買文具。買的時候請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價格和人民幣的面值,然后用線把它們連起來。"。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四、活動評價。
在組織認識人民幣這一課前,我們還在猶豫著是讓老師自己準備,還是請幼兒自己帶?起初我們想自己帶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怕有些家長認為幼兒園里要家長配合的地方太多,一會兒帶這,一會兒帶那,連錢也要帶?又怕萬一丟了,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本文但一想,明天剛好是遠足活動,也許準備一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機會來一個購物實踐活動?不是“結合家庭教育資源,優化教育活動”,很好的一個機會嗎?通過孩子自己帶錢,并去體驗購物帶來的快樂,一舉兩得,再麻煩,我們也決定拋開顧慮,試一試。
更令我們欣慰的是,在放學時,家長們見孩子拎著自己買的東西,興奮地告訴他們自己購物時的經歷,那快樂的模樣,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中確實成長了,對老師的做法也表示贊同,沒有絲毫的責備麻煩的意識,他們紛紛表示,會更加支持我們的工作。
對家長,對孩子,對自己,多一些信任,相信我們的收獲會更大!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認識人民幣(通用18篇)篇十一
1、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之分,有不同的面值(元、角)。
2、掌握對10元以內人民幣的認識。
3、積極參與活動,了解貨幣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4、提高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10以內“仿真人民幣”,各種玩具,畫有不同面值人民幣的盒子。
1、談話導入活動。
提問幼兒:平日吃的東西,穿的衣服,玩的玩具是從哪里來的?幼兒說出是用錢買來的,教師出示“仿真人民幣”問幼兒:認識他們嗎?他們一樣嗎?引導幼兒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2、發給幼兒每人一套“仿真人民幣”,讓幼兒辨別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讓幼兒按要求取出相應的幣值,例如,教師說出四元,幼兒取出四張一元的人民幣;師說六元,幼兒取出一張一元的,一張五元的人民幣,或取出六張一元人民幣。
3、游戲活動。
教師變成售貨員,賣給幼兒玩具,教師說出玩具的價錢,幼兒按量取錢,誰取得既快又準,就把玩具賣給他。幼兒買到玩具后,可以和其他幼兒繼續進行游戲,持有不同玩具的幼兒之間可以進行買賣,用“仿真人民幣”進行交換。
4、交流小結,讓“仿真人民幣”回家。
每個盒子上都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請幼兒根據盒子上面值的不同,把人民幣送到相應的盒子里。
5、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內放置十元以上的“仿真人民幣”供幼兒繼續探索認識。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認識人民幣(通用18篇)篇十二
1、知道人民幣的特征和面值。
2、了解貨幣之間的換算關系。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1、幼兒對面值1元、5元、10元的人民幣有初步的認識。
不同面值的硬幣和紙幣若干、標有價格的玩具若干、幼兒每人帶架子10元的不同面值的硬幣或紙幣,并將它們插在透明的卡片上環節預設:
出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讓幼兒了解:人民幣的特征(都有國徽);人民幣的種類(紙幣和硬幣);人民幣的面值及相應的漢字。
1、幼兒展示各自帶來的貨幣,并介紹自己帶的10元人民幣的組合。
出示10元紙幣,可以換幾張5元?幾張2元?幾張1元?
出示一些貼有標價的玩具,請幼兒用自己帶來的模擬買玩具。(最好每人能買到一個玩具。)告訴幼兒這是游戲,買來的玩具可以玩一會兒,以后再用玩具換回自己的錢。(用玩具模擬買賣比較合適,這樣幼兒買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兒不能吃和用,游戲的積極性會受影響。)買賣過程中的教師要注重引導幼兒識別玩具的標價,嘗試進行貨幣的換算。
算錯的顧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繼續思考,想好了再買。還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貨幣,讓幼兒邊擺弄邊思考,降低換算的難度。
在本次活動中,通過讓幼兒摸摸、看看、分分、說說,發現了硬幣和紙幣的不同和相同之處,充分體現了幼兒在自我操作中獲得知識的特點。幼兒參與積極性特別高。
本次活動以游戲為主,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初步掌握了購物的基本常識,教育幼兒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讓幼兒充分積累社會活動經驗。
在購物環節,有個別幼兒取錢后不會購物,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應先充分了解幼兒的經驗水平,適當進行活動調節或個別指導。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認識人民幣(通用18篇)篇十三
1、認識面值10以內以元為計量單位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2、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并有不同的面價,初步學習“錢幣”的換算。
教具1元、2元、5元、10元的紙幣及1元的硬幣若干、鉛筆記錄單若干
1、認識人民幣
“你們認識這些錢嗎?它們一樣嗎?”(引導幼兒觀察。)
“它們分別是多少錢呢?”
“你怎么知道是x元錢呢?”(通過觀察錢幣上的數字讓幼兒認識它們不同的面值。)
“仔細看看這些錢上都有印有什么?你們知道這些錢共同的名稱嗎?”(人民幣。)
2、讓幼兒了解錢的用途。
師:你們知道錢是用來做什么的嗎?它對人們有什么用處?
小結:人們通常用錢來買東西,比如我們穿的衣服、褲子,吃的菜等等;錢雖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沒有錢,我們都難以生活下去。
3、游戲“湊錢”。
(1)教師交待活動要求
“今天老師想到超市去買東西,可我只有一張5元錢,我想把它換成1元、2元的零錢去請你們幫我換,你們想想可換幾張1元、幾張2元,請你將每種錢的數目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來。”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請個別幼兒講述操作結果,教師將活動結果展示出來。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認識人民幣(通用18篇)篇十四
活動目標:
1認識一以內的貨幣,并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學習用分幣換五分和一角。
2復習10以內加減
活動準備:
教具:開百貨店的物品(如:鉛筆,本子,球,米等,上面標有價格)
學具:幼兒人手一套10一角的硬幣和兩枚五角硬幣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出示一元以內貨幣,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這些都是什么?”“你們知道他們各自代表多少嗎?”“這些錢都是中國的錢,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幣。”
學習用角幣兌換元幣
“請小朋友想一想一元可以換成幾個一角,教師請幼兒說出自己如何兌換的,然后請幼兒再兌換一次。
(3)“開商店”
“今天商店里有許多東西,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東西,它們賣多少錢?”“現在我們來玩商店的游戲,老師當售貨員阿姨,小朋友當顧客,你來買東西時要說清楚買什么?要給多少錢?如果要找錢還要你算清找多少錢?”
2活動評價
“今天我們小朋友又學會了一個新本領,能說出不同數目的錢,還會用他們來兌換。買東西時不僅知道要付多少錢,還能算出要找多少錢。”
活動內容:智力游戲——《與昆蟲有約》
1、組織幼兒翻閱昆蟲資料,小組討論:發現哪些昆蟲的秘密。
2、組織幼兒討論:知道哪些昆蟲的秘密。激發幼兒大膽在集體面前交流。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認識人民幣(通用18篇)篇十五
2.技能目標:通過列舉生活中購物,乘車購票,存錢等使用人民幣的例子,說明人民幣在商品流通過程的功能和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目標:通過一位小朋友存錢,教育學生保管好自己的零用錢。明白積少成多的道理,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認識人民幣(通用18篇)篇十六
1.感知,認識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元,角,分。
2.知道人民幣上有我國的國微,知道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要愛護人民幣。
3.通過游戲"買文具",初步學習"錢幣"的換算。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認識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知道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并有不同的面值。
1.相關課件,各種面值紙幣和硬幣若干
2.學具: 每組一盒人民幣,內有元、角、分若干,"超市"貨架及貨物,人手一份買文具的作業單。
教法:提問法觀察指導法,組織游戲法,操作法學法:觀察法,探究法,體驗法
一、開始導入
(1)、教師出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小朋友這是什么,你們認識它嗎?""你們知道它們的名稱叫什么?"(錢、鈔票)"我們熟稱的錢,也可以稱為人民幣,它分為紙鈔和硬幣。""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2)、知道人民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貨幣:
"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通過觀察人民幣上的數字讓幼兒認識它們不同的面值,知道上面有國微)幼兒依次認識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3)、幼兒一起辨認人民幣上不同的面值,了解它們的意思。
2、了解等量關系:
(1)、教師告訴幼兒元、角、分的等量關系。
(2)、幼兒按老師的出題,選出對應的錢幣:
--"一元等于幾角?"二、游戲"買文具"。
"今天我們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請小朋友注意觀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兒逛文具超市。
(2)幼兒用完整地語句講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們要來買文具,大家看一看這些文具需要多少錢?"先引導幼兒觀察物品的價格.了解小數點前面數字和后面數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兒操作。
三、小組活動。
"今天老師為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張買文具的作業單,我們也來做一次小顧客,也來買文具,買的時候請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價格和人民幣的面值,然后用線把它們連起來。"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教師小結,今天你們認識了人民幣,并學會了用錢購買物品,今后不要亂花錢,要把錢花在有用的地方.
四、活動評價。教師和幼兒一起進行評價
五、活動延伸:
最后,還有一個小小的任務,利用假期休息時間和父母一同去逛商場,超市等地方詳細看一看大人如何購物,如何使用人民幣,也可以自己去購買,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告訴老師.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思路也很清晰,環節銜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為用實物來演示,因此整堂課下來氣氛都很好。但是,在介紹單位的時候,小朋友還是沒能很好的運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會慢慢的去引導他們正確運用單位的。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認識人民幣(通用18篇)篇十七
1.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之分,有不同的面值(元、角)。
2.掌握對10元以內人民幣的認識。
3.積極參與活動,了解貨幣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10以內“仿真人民幣”,各種玩具,畫有不同面值人民幣的盒子。
1.談話導入活動。
提問幼兒:平日吃的東西,穿的衣服,玩的玩具是從哪里來的?幼兒說出是用錢買來的,教師出示“仿真人民幣”問幼兒:認識他們嗎?他們一樣嗎?引導幼兒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2.發給幼兒每人一套“仿真人民幣”,讓幼兒辨別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讓幼兒按要求取出相應的幣值,例如,教師說出四元,幼兒取出四張一元的人民幣;師說六元,幼兒取出一張一元的,一張五元的人民幣,或取出六張一元人民幣。
3.游戲活動。
教師變成售貨員,賣給幼兒玩具,教師說出玩具的價錢,幼兒按量取錢,誰取得既快又準,就把玩具賣給他。幼兒買到玩具后,可以和其他幼兒繼續進行游戲,持有不同玩具的幼兒之間可以進行買賣,用“仿真人民幣”進行交換。
4.交流小結,讓“仿真人民幣”回家。
每個盒子上都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請幼兒根據盒子上面值的不同,把人民幣送到相應的盒子里。
5.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內放置十元以上的“仿真人民幣”供幼兒繼續探索認識。
教師在教學反思的同時要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并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后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
要完成上述這些目標,是要依賴于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對于“人民幣”,我覺得學生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對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們去講。所以在上本單元之前,以為會非常容易的,還曾想著壓縮課時,但是開始之后,我才發現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樣,原本3個課時的課,我足足用了一個星期,又復習了2天,直到今天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
這讓我思考了許久,怎么會這樣呢?《人民幣的認識》學生掌握起來難度很大,每次教學總感覺效果不理想,在三年前的教學中早就領教過它的“看似容易實則很難”,所以在課前我充分進行了研讀教材,精心設計教案,力求幫助孩子們輕松掌握本節課知識,覺得準備的比較充分了,但是上完課我還是感到不滿意。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認識人民幣(通用18篇)篇十八
1、(學生在書上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3、同學們說得太好了!確實,既可以拿一種人民幣湊成5角,也可以取二種人民幣湊成5角。看來,只要動腦筋、大膽嘗試,同一個問題就可以用許多方法來解決。
4、文文買回了機器貓,又突然想起要給小雨寄一張生日賀卡,于是他又來到了郵局。
(電腦演示)文文:阿姨,我買一張郵票。
阿姨:一張郵票的價錢是8角。
文文:啊?在人民幣中,有1角、2角、5角,就是沒有8角的呀,這怎么辦呢?
是呀,怎樣付8角呢?你有辦法嗎?
(學生自由猜測)。
6、接下來我們開展一個購物活動,每組要推選出一名商店經理(各組互相推選,并給小經理掛上了工作牌)。
哪位經理來介紹一下你的商店?!(指名學生回答)。
7、好,就請同學們拿出1元前去購買自己喜歡的物品吧!
(學生欣喜地開展銷售和購物活動:“小經理”大聲地吆喝“快來買呀!”其余學生忙著挑選商品……)。
哪些同學能匯報一下剛才活動的情況?
8、看來,我們可不能小看了這1元錢!除了用它購物外,還干什么呢?對,把它存起來(出示儲蓄罐,投錢入罐),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并用這些錢去支援貧困地區的小朋友。
1元錢還能買哪些物品呢?哪些物品的價錢大約是1元錢呢?課后請同學們到商店里去調查一下,下節課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