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一
1.讀懂課文,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2.有感情朗讀課文,感悟文中蘊含的道理。
3.引導學生在品詞、品句、品讀中感悟作者表達的妙處。
引導學生在品詞、品句、品讀,做到有感情朗讀課文。
感悟文中蘊含的道理。
一、談話導入新課
1.板書:玩,生談自己玩喜歡玩嗎?并交流父母是如何評價你的玩的。
2.出示: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齊讀。
3.師: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片關于荷蘭物理學家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的故事,齊讀課題。
4.糾正讀音“名堂”,并理解詞義。
二、檢查預習:
第一組:書籍聘請拜訪調節顯微鏡厚玻璃
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
第二組:看守磨薄生自由讀,談發現,師講解。
看讀一聲時表示守護,監視。磨讀二聲表示器物處理,磨刀;讀四聲表示糧食加工,磨面。
第三組:千里迢迢,生讀,師解釋迢迢為遙遠之意。生再解釋千里迢迢即為形容路途遙遠。
積累詞語:關于路途遙遠:長途跋涉、不遠萬里;關于路途艱辛: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第四組:書寫指導:拜。
出示古文字,生進行猜測,出示“拜”字,生理解字義。
師結合小課程,回顧“古代禮節”。在我們的小課程中同學們也了解到跪拜在古代是拜天地神靈以及皇帝的.大禮,后來慢慢演變為小輩對長輩的重禮(過年、婚喪嫁娶中),在會看到。而我們日常見面通常行“拱手禮”,師范,女子:左在上,右在下,反之為兇禮。
指的是生觀察生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師出示口訣并范寫。
生練習一遍,師三星講評:正確、整潔、美觀,再練習一個。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初讀課文:端正讀書姿勢,放聲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引導生利用(擴題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并回憶三上學習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3.生自主練習通過“玩”出了名堂。
四、品析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了名堂呢?畫出相關語句,寫一寫感受。
2.生交流:第四段
品析二:他一試,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品析三:
知識講解:
“小人國”、“居民”指的是微觀世界和微生物,文中還有這樣加引號的詞語嗎?“玩具”即顯微鏡。
2.那我一起來回顧一下引號都有使用在那些地方吧。出示引導的四種使用地方。
3.判斷課文中引導是屬于“特殊含義”。
4.體會引號的好處:減少術語的枯燥和難理解,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和可感性,我們在寫作中也可多運用。
五、感悟升華,課文補白。
補白訓練“”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但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現是在玩耍中產生的。因為他們在玩耍中。
2.名人玩中收獲的事例。
六、推薦作業:
寫一寫,分享一下,你在玩耍中的樂趣與收獲吧
板書:
玩出了名堂
玩
善于思考勤于動手
不斷研究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二
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可是大多數學生平時都有粗心、馬虎的壞習慣,不善于觀察,或者是觀察時不夠仔細。因此要先在生活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例如:啟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游戲中,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這樣可能就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1.會認6個生宇,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1.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2.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從而培養在觀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動手,才能有所發現的意識。
師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關資料。
2課時
談話導入
2.學生交流。
3.教師導入。玩耍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的行為,然而在科學史,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卻是在玩耍中產生的。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題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書課題并讀題)
4.學生讀題,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5.教師可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列在黑板上。如:
(1)什么是“名堂”?
(2)誰玩出了名堂?
(3)他玩的是什么?
(4)怎么玩的?
(5)他玩出什么名堂?
初讀感知
1.教師出示自讀要求。
(1)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讀準字音,查字典或聯系生活經驗理解詞語,讀通句子。
(2)讀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哪些問題?
2.學生自主讀書。
3.檢查自學。
(1)檢查認讀生字情況。
(2)出示新詞,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詞語的。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精讀課文,領悟玩法
1.多遍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2.畫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學生再讀。
3.教師引導: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樣磨鏡片的,他心里會怎樣想?
4.學生交流想象時,教師要注意點撥:盡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為他喜歡,他想用它來看細微的東西,所以他才玩得這么投入。
5.指導朗讀。能用贊賞的語氣讀讀這一自然段嗎?
課堂練習,當堂展評
1.練習寫“堂、鏡、閑、待、閱”這五個字。
2.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復習回顧
1.聽寫生字詞。
2.用自己的話說說列文虎克一開始是怎樣玩鏡片的。
繼續讀書,了解玩出的名堂
1.教師引言:列文虎克就這樣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們繼續學習、研究。
2.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讀,一邊讀一邊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發現了什么?
(2)指名學生多人次朗讀,以使學生盡可能地攝取更多信息,生發感想。
3.交流討論。
抓住以下要點:
(1)有新的想法?: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會怎么樣呢?
(2)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鏡固定,另一片可以隨意調節。
(3)有新的發現:看到了一個平時看不到的“小人國”世界。
5.朗讀體會感情。請同學們朗讀“他用顯微鏡觀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體會感情。
(1)自由朗讀這部分內容,想想朗讀時應該表達怎樣的感情。
(2)感情朗讀,評點交流。
6.表達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發現以后,你想對列文虎克說些什么?(可多人次談)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國”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最后一段吧。
2.學生朗讀第五自然段。
(1)自由朗讀,一邊讀一邊畫出有關句子,可多遍地讀。
(2)指名學生多人朗讀。
3.交流討論:“小人國”指的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怎樣的大名堂?
4.指名議議發現微生物對人類的貢獻。
5.再次品讀:對這一段中的標點符號有什么新的發現?
交流玩中收獲
2.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然后選出一名同學到講臺前介紹。
在教學時,我先讓孩子們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的游戲和在玩中體會,即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另外,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自問集體討論解答,這樣也激發了濃厚的閱讀興趣,為閱讀文打好了基礎。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三
1、認識“閱、固、調”等6個生字。會寫“堂、鏡、閑”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等17個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
3、寫寫自己玩中的樂趣和收獲。
1、生字詞卡片或制成的電腦課件。
2、師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關資料,拓展“資料袋”的內容。
2、學生交流。
3、教師導入。玩耍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的行為,然而在科學史,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卻是在玩耍中產生的。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題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書課題并讀題)
4、學生讀題,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5、教師可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列在黑板上。如:
⑴什么是“名堂”?
⑵誰玩出了名堂?
⑵他玩的是什么?
⑶怎么玩的?
⑷他玩出什么名堂?
1、教師出示自讀要求。
⑴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讀準字音,查字典或聯系生活經驗理解詞語,讀通句子。
⑵讀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哪些問題?
2、學生自主讀書。
3、檢查自學:
⑴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認讀生字情況。
⑵出示新詞,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詞語的。
⑶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1、多遍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2、畫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學生再讀。
3、教師引導: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樣磨鏡片的,他心里會怎樣想?
4、學生交流想象時,教師要注意點撥:盡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為他喜歡,他想用它來看細微的東西,所以他才玩得這么投入。
5、指導朗讀。能用贊賞的語氣讀讀這一自然段嗎?
1、練習寫“堂、鏡、閑、待、閱”這五個字。
2、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3、當堂展評。
搜集并閱讀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1、聽寫生字詞。
2、用自己的話說說列文虎克一開始是怎樣玩鏡片的`。
1、教師引言:列文虎克就這樣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們繼續學習、研究。
2、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⑴自由朗讀,一邊讀一邊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發現了什么?
⑵指名學生多人次朗讀,以使學生盡可能地攝取更多信息,生發感想。
3、交流討論:
抓住以下要點:
⑴有新的想法?: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會怎么樣呢?
⑵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鏡固定,另一片可以隨意調節。
⑶有新的發現:看到了一個平時看不到的“小人國”世界。
5、朗讀體會感情。請同學們朗讀“他用顯微鏡觀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體會感情。
⑴自由朗讀這部分內容,想想朗讀時應該表達怎樣的感情。
⑵感情朗讀,評點交流。
6、表達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發現以后,你想對列文虎克說些什么?(可多人次談,學生交流時教師要畫龍點睛地點撥、肯定)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國”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最后一段吧。
2、學生朗讀第五自然段。
⑴自由朗讀,一邊讀一邊畫出有關句子,可多遍地讀,另外還可參閱資料袋里的有關內容。
⑵指名學生多人朗讀。
3、交流討論:
⑴“小人國”指的是什么?
4、指名朗讀資料袋里的內容,議議發現微生物對人類的貢獻。
5、再次品讀:對這一段中的標點符號有什么新的發現?(著重體會引號的用法)
2、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然后選出一名同學到臺前介紹。
1、出示生字卡片或顯示電腦課件中的生字:腿、隨、調、簡、拜、訪、具。
2、學生說說怎樣把這些字寫得正確、漂亮。
3、學生練寫生字,當堂展評。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獲寫下,準備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會上講一講。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四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3.初步把握全文主要內容。
4、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5、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重點:通過放手讓學生自學生字、新詞,自讀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玩耍與發明創造是有聯系的。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3分鐘)
1、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同學們都說得很好!大家喜歡玩的花樣還真多,但有人在玩的過程中有了重大發明,你們相信嗎?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玩出了名堂》。)
2、提出學習目標。
①把課文讀通讀順。了解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難懂的字詞和句子多讀幾遍。
②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約30分鐘)
(給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時間約8分鐘。)
要求: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
1、我會讀、寫生字新詞。
2、我會用某個詞語說一句話。
3、我會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學文悟情展示(小組內或全班)(此環節有時可與“創造性展示”合為一體)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生展示朗讀能力。
(三)創造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組朗讀課文的一段話。
2、展示心得體會。
三、激發知識沖突(適時進行)(約5分鐘)
列文虎克新玩法是否都會有新的發現?
(此環節有時與“學習成果展示”合為一體)
四、知識拓展延伸(約2分鐘)
搜集并閱讀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寫玩中的樂趣與收獲
4、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5、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邊玩邊思考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3分鐘)
1、復習導入
2、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提示)提出學習目標。
①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情感。(在書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跡,批批劃劃,并在旁邊做上讀書筆記。)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約30分鐘)
(給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時間約8分鐘。)
要求: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
1、我會流利地朗讀第自然段。
2、我會解答(課后思考題、每課一練的題目)。
(教師及時到學生之中指導展示)
(二)學文悟情展示(小組內或全班)(此環節有時可與“創造性展示”合為一體)
1、學生從重點詞句中體會情感,感受寫法。
2、學生展示朗讀能力。
(三)創造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組朗讀課文的一段話。
2、贊列文虎克。
3、談學文心得。
三、激發知識沖突(適時進行)(約5分鐘)
請結合列文虎克的玩法,談談自己的看法。
四、知識拓展延伸(約2分鐘)
小練筆:寫玩中的樂趣與收獲
附板書設計:
15 玩出了名堂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五
1、認識“閱、固、調”等6個生字。會寫“堂、鏡、閑”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等17年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
3、寫寫自己玩中的樂趣和收獲。
讓學生知道虎文列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了啟發。
1、生字詞卡片或制成的電腦課件。
2、師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關資料,拓展“資料袋”的內容。
2課時
2、學生交流。
3、教師導入。玩耍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的行為,然而在科學史,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卻是在玩耍中產生的。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題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書課題并讀題)
4、學生讀題,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5、教師可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列在黑板上。如:
⑴ 什么是“名堂”?
⑵ 誰玩出了名堂?
⑶ 他玩的是什么?
⑷ 怎么玩的?
⑸ 他玩出什么名堂?
1、教師出示自讀要求:
⑴ 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讀準字音,查字典或聯系生活經驗理解詞語,讀通句子。
⑵ 讀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哪些問題?
2、學生自主讀書。
3、檢查自學:
⑴ 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認讀生字情況。
⑵ 出示新詞,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詞語的。
⑶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1、多遍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2、畫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學生再讀。
4、學生交流想象時,教師要注意點撥:盡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為他喜歡,他想用它來看細微的東西,所以他才玩得這么投入。
5、指導朗讀。能用贊賞的語氣讀讀這一自然段嗎?
1、練習寫“堂、鏡、閑、待、閱”這五個字。
2、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3、當堂展評。
搜集并閱讀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1、聽寫生字詞。
2、用自己的話說說列文虎克一開始是怎樣玩鏡片的。
1、教師引言:列文虎克就這樣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們繼續學習、研究。
2、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⑴ 自由朗讀,一邊讀一邊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發現了什么?
⑵ 指名學生多人次朗讀,以使學生盡可能地攝取更多信息,生發感想。
⑶ 交流討論。
3、抓住以下要點:
⑴ 有新的想法: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會怎么樣呢?
⑵ 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鏡固定,另一片可以隨意調節。
⑷ 有新的發現:看到了一個平時看不到的“小人國”世界。
5、朗讀體會感情。請同學們朗讀“他用顯微鏡觀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體會感情。
⑴ 自由朗讀這部分內容,想想朗讀時應該表達怎樣的感情。
⑵ 感情朗讀,評點交流。
6、表達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發現以后,你想對列文虎克說些什么?(可多人次談,學生交流時教師要畫龍點睛地點撥、肯定)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國”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最后一段吧。
2、學生朗讀第五自然段:
⑴ 自由朗讀,一邊讀一邊畫出有關句子,可多遍地讀,另外還可參閱資料袋里的有關內容。
⑵ 指名學生多人朗讀。
3、交流討論:
⑴ “小人國”指的是什么?
⑵ 他究竟玩出了怎樣的大名堂?
4、指名朗讀資料袋里的內容,議議發現微生物對人類的貢獻。
5、再次品讀:對這一段中的標點符號有什么新的發現?(著重體會引號的用法)
2、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然后選出一名同學到臺前介紹。
1、出示生字卡片或顯示電腦課件中的生字:腿、隨、調、簡、拜、訪、具。
2、學生說說怎樣把這些字寫得正確、漂亮。
3、學生練寫生字,當堂展評。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獲寫下,準備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會上講一講。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六
1.會認6個生宇,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從而培養在觀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動手,才能有所發現的意識。
課件,包含了課文朗誦讀音、列文虎克玩鏡片的圖片以及顯微鏡(最早的顯微鏡)和微生物的圖片、一個flash動畫(課文朗誦配合課文相關圖片,很精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第二課時
導入:
師:出示板書:“玩”??吹酵孀郑蠋熛嘈磐瑢W們一定有許多關于玩得回憶和老師一起分享,有誰說說你喜歡玩什么,在玩的過程中有什么收獲。
生:一一說出自己的玩……
師:玩的花樣可真是多啊,可是:“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但是在科學史上,許多偉大的發現卻是在玩耍中產生的?!保ǔ鍪菊n件——這句話)
生:“李四光在玩石頭的時候產生了疑問,于是后來發現了第四冰川活動的.遺址。
生:“就是有自己新的想法。”
師引導說出發現,發明,創新……
多媒體出示:
想一想:
1、誰玩出了名堂。
2、玩的是什么?
3、他是怎么玩的?
帶著上面三個問題來聽課文朗誦,在聽的過程中拿出你們的筆把課文的生字畫出來。
學習第三段:
聽完之后,我們知道了列文虎克是喜歡玩鏡片的,那么他為什么會玩起了鏡片的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來學習第三段,用“因為……所以”來說說。
出示課件有關列文虎克玩鏡片的圖片。
學習第四段:
先是全班齊讀,讀完后分析文章,按照一定的順序,引導學生說出:“發現問題——注意觀察——善于思考”,學習這一段,抓住重點有趣的句子“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引出顯微鏡(圖片),從感官上讓學生初步認識顯微鏡。接著重點說另一個世界,給學生看有關微生物的圖片,這個時候學生很驚奇,也有許多疑問,一一解決。(學生對微生物在顯微鏡下的樣子很難理解是另一個世界……)教師要清晰的講解,要不然學生會誤解。
學習了三四段,接下來進行學習小組合作交流,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說說來和大家分享,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個句子。
學習第5段:
列文虎克玩出名堂了,這個時候可是不得了了,要聞名全世界,轟動全世界了,這個時候給全班學生播放flash動畫,開拓學生視野,這個時候學生很吸引。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七
2.過程與方法: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1.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在游戲和在玩中會到了哪些樂趣。
2.同學們在自己的玩中體會到了樂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學們想知道是誰玩出了什么名堂嗎?請聽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師生動地講故事)
二、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學生采用自主識字的方式進行。)
會認的字:閱、固、調、皇、俄、拜
會寫的字:堂、鏡、閑、待、閱、腿、隨、調、簡、拜、訪、具
1.其中“調”“待”是多音字,在課文中分別讀tiao、dai;還可以讀diao。(調動)dai(等待)。
3.注意“拜”起筆是撇不是橫,右邊是四橫不是三橫,“具”的里面是三橫,不要少寫一橫。
4.比較“閑” 與“閱”、“閉”,“腿” 與“隨”,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他們分清楚。
5.同學們在玩中的發現能夠談談嗎?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三、學生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職業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業
生字組詞
第二課時
一、聽寫
堂、鏡、閑、待、閱、腿、隨、調、簡、拜、訪、具
二、 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的內容。
1.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五個自然段)
2.哪幾自然段講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三、四自然段)
4.分組討論從哪幾個方面寫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了名堂的?
從三個方面
(1)一邊看門,一邊磨鏡片,玩放大鏡;
(2)玩放大鏡,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明了顯微鏡;
(3)接下去寫的是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了微生物。
5.課文中對小人國、居民、玩具三個詞語加了引號,你認為這是為什么?(這是對微觀世界和微生物的擬人說法和對顯微鏡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號,不僅起到強調的作用,還使這些詞語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術語的枯燥,增強了所要表達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三、小練筆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啟發和收獲,讓學生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獲。要鼓勵學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寫出自己在玩中的樂趣和收獲,但要注意這是小練筆,不能拔高要求。
板書設計:
玩出了名堂
列文虎克—玩鏡片—做放大鏡—
玩放大鏡—做顯微鏡—發現微生物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八
1.讀懂課文,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2.有感情朗讀課文,感悟文中蘊含的道理。
3.引導學生在品詞、品句、品讀中感悟作者表達的妙處。
引導學生在品詞、品句、品讀,做到有感情朗讀課文。
感悟文中蘊含的道理。
一、談話導入新課
1.板書:玩,生談自己玩喜歡玩嗎?并交流父母是如何評價你的玩的。
2.出示: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齊讀。
3.師: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片關于荷蘭物理學家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的故事,齊讀課題。
4.糾正讀音“名堂”,并理解詞義。
二、檢查預習:
第一組:書籍聘請拜訪調節顯微鏡厚玻璃
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
第二組:看守磨薄生自由讀,談發現,師講解。
看讀一聲時表示守護,監視。磨讀二聲表示器物處理,磨刀;讀四聲表示糧食加工,磨面。
第三組:千里迢迢,生讀,師解釋迢迢為遙遠之意。生再解釋千里迢迢即為形容路途遙遠。
積累詞語:關于路途遙遠:長途跋涉、不遠萬里;關于路途艱辛: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第四組:書寫指導:拜。
出示古文字,生進行猜測,出示“拜”字,生理解字義。
師結合小課程,回顧“古代禮節”。在我們的小課程中同學們也了解到跪拜在古代是拜天地神靈以及皇帝的大禮,后來慢慢演變為小輩對長輩的重禮(過年、婚喪嫁娶中),在會看到。而我們日常見面通常行“拱手禮”,師范,女子:左在上,右在下,反之為兇禮。
指的是生觀察生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師出示口訣并范寫。
生練習一遍,師三星講評:正確、整潔、美觀,再練習一個。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初讀課文:端正讀書姿勢,放聲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引導生利用(擴題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并回憶三上學習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3.生自主練習通過“玩”出了名堂。
四、品析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了名堂呢?畫出相關語句,寫一寫感受。
2.生交流:第四段
品析二:他一試,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品析三:
知識講解:
1.出示課文“他發現,除了我們平時看到的世界,還有另一個平時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個“小人國”。“小人國”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薄靶∪藝?、“居民”指的是微觀世界和微生物,文中還有這樣加引號的詞語嗎?“玩具”即顯微鏡。
2.那我一起來回顧一下引號都有使用在那些地方吧。出示引導的四種使用地方。
3.判斷課文中引導是屬于“特殊含義”。
4.體會引號的好處:減少術語的枯燥和難理解,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和可感性,我們在寫作中也可多運用。
五、感悟升華,課文補白。
補白訓練“”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但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現是在玩耍中產生的。因為他們在玩耍中。
2.名人玩中收獲的事例。
六、推薦作業:
寫一寫,分享一下,你在玩耍中的樂趣與收獲吧
板書:
玩出了名堂
玩
善于思考勤于動手
不斷研究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九
2.過程與方法: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1.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在游戲和在玩中會到了哪些樂趣。
2.同學們在自己的玩中體會到了樂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學們想知道是誰玩出了什么名堂嗎?請聽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師生動地講故事)
(學生采用自主識字的方式進行。)
會認的字:閱、固、調、皇、俄、拜
會寫的字:堂、鏡、閑、待、閱、腿、隨、調、簡、拜、訪、具
1.其中“調”“待”是多音字,在課文中分別讀tiao、dai;還可以讀diao。(調動)dai(等待)。
3.注意“拜”起筆是撇不是橫,右邊是四橫不是三橫,“具”的里面是三橫,不要少寫一橫。
4.比較“閑”與“閱”、“閉”,“腿”與“隨”,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他們分清楚。
5.同學們在玩中的發現能夠談談嗎?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職業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生字組詞
堂、鏡、閑、待、閱、腿、隨、調、簡、拜、訪、具
1.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五個自然段)
2.哪幾自然段講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三、四自然段)
4.分組討論從哪幾個方面寫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了名堂的?
從三個方面
(1)一邊看門,一邊磨鏡片,玩放大鏡;
(2)玩放大鏡,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明了顯微鏡;
(3)接下去寫的是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了微生物。
5.課文中對小人國、居民、玩具三個詞語加了引號,你認為這是為什么?(這是對微觀世界和微生物的擬人說法和對顯微鏡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號,不僅起到強調的作用,還使這些詞語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術語的枯燥,增強了所要表達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啟發和收獲,讓學生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獲。要鼓勵學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寫出自己在玩中的樂趣和收獲,但要注意這是小練筆,不能拔高要求。
玩出了名堂
列文虎克—玩鏡片—做放大鏡—玩放大鏡—做顯微鏡—發現微生物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
1、教師引述。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同學們平常愛玩什么?
2、學生交流。
3、教師導入。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的行為,然而在科學史,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卻是在玩耍中產生的。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題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書課題并齊讀課題)
4、學生讀題,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5、教師可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列在黑板上。如:
⑴ 什么是“名堂”?
⑵ 誰玩出了名堂?
⑶ 他玩的是什么?
⑷ 怎么玩的?
⑸ 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的游戲和在玩中體會,即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另外,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也激發了濃厚的閱讀興趣。為一會兒的讀文打好基礎。
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⑴ 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遇到生字、新詞想辦法讀準。
⑵ 同桌互相聽讀課文,糾正字音,讀通句子。
2、學生交流。通過自讀,你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在交流中可以讓學生介紹一下搜集的有關列文虎克的資料。
放手讓學生自讀,允許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方式。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了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新詞,真正做到自主學習。讓學生把問題提出來,又把問題還給他們,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并且,充分的交流閱讀收獲是一個實效性很強的學習方式。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 讀一讀。指名讀、齊讀這一段。
⑵ 議一議。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給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以自主學習成果激勵成功學習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2、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⑴ 讀一讀。指名多人次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教師重點指導讀準多音子的讀音。
⑵ 說一說。列文虎克喜歡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⑶ 想一想。從他玩鏡片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列文虎克玩鏡片的特點: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⑷ 聯系自己的“玩”,談談你對他的這種玩法的看法。
⑸ 帶著贊賞的感情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充分的朗讀是理解課文的扎實有效途徑,真正做到在讀中感悟。時時把“玩”與“名堂”緊密聯系在一起。
1、出示生字卡片“堂、鏡、閑、待、閱”。
2、小組內交流各自識記生字的方法。
3、仔細觀察發現特點,提醒寫字注意事項,介紹寫字經驗。
4、學生寫字。
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寫字基礎。因此,鼓勵他們交流識字方法、引導他們觀察發現結構特點 ,發揮其積極性和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