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有助于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并運用這些規律,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工作總結書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參加乒乓球活動總結與反思篇一
在2015年即將過去的時候,我再次來到北京,參加“2015中國名校長名園長高峰論壇”。這是中國教育服務中心教育發展事業部為他們的十周年慶典而舉行的一次大型活動,我們學校是受邀的嘉賓單位。
營造會議氛圍
昨天下午趕往機場的時候,霧鎖申城,陰雨連綿,我還擔心機場因為天氣惡劣而關閉了呢。我預定的機票是18:00整的,下午16:20趕到機場,看到飛機還在放行,立即改簽到16:45的航班,還沒有走到安檢口,就聽到機場的廣播在通知我盡快登機了,呵呵,一下子揚名機場候機樓。到了檢票口,旅客們已經擺渡上了飛機,我得以享受一次“專車”將我送到飛機旁。晚上19:00到了北京,發現這里也是大霧彌漫,能見度非常的低。今天早上起床,還看到天空中飄起了片片雪花,不過一會就消失了。
這次的高峰論壇從今天開始,到30號傍晚結束。今天上午是開幕式,還有兩個專家的精彩報告。
開幕式上,中服中心教育發展部的王藝軍主任致辭,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司長王文湛、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等同志分別講了話。王文湛同志在講話中,回顧了十年來中服中心教育發展部堅持為教育中心工作服務、堅持為一線教師服務、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等做法,對今后的發展提出了期望和要求。他提醒參加會議的校園長們,十七大提出要建設人才資源強國,對教育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要重視管理,向管理要質量。曹志祥同志說,明年是教育管理年,管理的核心是課程的建設和開發,課程建設要從理論設計向一線的實踐操作進行轉移,在實踐的過程中去尋求答案;要從點上實驗到面上推廣方向發展,保證2015年全國高中全部實施新課程。
開幕式主席臺
北京師范大學的林崇德教授在開幕式之后作了題為“‘心理和-諧’是學校發展的保證”的專題報告。黨中央提出建設和-諧社會,給我們的學校提出了新的課題,心理和-諧給學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要聚焦六大關系。這六大關系分別是:人與自我的關系,這是一種個人修養;人與他人的關系,這是一種人際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這是一種群己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要有對環境的認知、保護和合理的開發;硬件和軟件的關系,學校要重視軟件建設,主要包括校風、師風和學風,這是精神層面的;中國和外國的'關系。
其次,要從人文關懷的角度關注教師的師德和業務能力。學校只有具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水平高的教師隊伍,辦學才有保障。師德包括敬業愛崗、熱愛學生、嚴謹治學、為人師表等要素;教師應具備的知識包括本體性知識、文化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等內容;教師的能力包括教育能力、教學能力等多種,現在特別強調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反思與自主發展的能力等。優秀教師=教育教學過程+反思。
第三,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網絡,努力塑造自尊的健康人格,要關注教師的職業倦怠。
第四,要關注和-諧發展的指標體系。比如說人類發展指數、幸福指數、兒童青少年發展指數、教育發展指數等等。
上午報告的最后,是原來的山東濰坊市教育局長、現在的北京十一學校的校長李希貴先生的專題報告,他發言的題目是“喚醒校園里沉睡的數據”。他通過大量的統計數據告訴我們,很多教育現象,從主觀的層面,從定性的分析中是很難看出其背后的本質的,用統計的方法對教育現象進行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揭示教育現象背后的深層次的矛盾,找到問題的癥結或者關鍵所在。他給我們分析的案例有學生成績方面的,有課堂記錄觀察的,有作業的反饋和處理的,有學生平時的就餐習慣的,有考試之后的統計分布圖的思考……這些問題其實我們平時都在關注,都在提要求,但和李希貴校長的分析研究一比較,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他的這個報告給我的啟發很大,讓我進一步明確,做事情一要認真細致,二要方法得當,這樣才能出效益。
參加乒乓球活動總結與反思篇二
上周四,我們六年級組老師參加了區語文教研活動,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是關于單元整合教學。東海的三位老師給我們上了三堂示范課,然后是區骨干老師鮑雪芬老師和傅賽君老師的講座,活動從早上八點開始,一直到中午12點吃中飯,匆匆吃完中飯,然后馬不停蹄趕回學校上課,實在不清閑,當然,我們的兩位領導更是辛苦了。
雖是辛苦了些,但收獲也很多。說實話,單元整合這個概念在剛開始新課程培訓時就有所聞,但是在平時教學時很少有落實,平時備課都是以“篇”為單位的,每篇課文的教學都是“各自為政”,沒有站在宏觀的位置上來預設一節課的學習重點,因此教學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以至于“篇”和“組”嚴重脫節。而我們的學生呢,對語文知識的學習也是零星的,雜亂的,學習方法重復演繹,因而造成長期以來“花時多收效低”的`現狀。這次聽了鮑雪芬老師的關于“如何進行單元整合教學”的講座,再對照三位老師的三堂課,覺得蠻有“恍然大悟”的感覺。的確,要使語文學習更具連貫性,這就要求教師心中要有“全盤考慮”的意識,對于每一階段的學習目標、內容及策略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開發利用教材中可以整合的資源,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相信那樣教學,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想,這次傅老師的兩篇白鵝的文章教學,也是單元整合教學的一個范例吧,她對教材的創造性地利用,實在值得我們學習。
參加乒乓球活動總結與反思篇三
乒乓球運動是一項學生非常喜愛的活動,通過乒乓球活動,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以新穎活潑的體育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合作、誠信、果敢、公平等優良品質,發展學生個性特長,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的發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一、首先說說在興趣班中學生的表現:
學生在平時的訓練中,大多數積極性都比較高,訓練很刻苦,當然他們也會有很大的收獲,乒乓球技術進步了不少!但是,有些同學卻總是在興趣班中混日子,訓練不帶乒乓球拍,課堂紀律不好。使得老師管理有些困難,主要的是自己學不到東西,很的是好可惜!
二、訓練主要內容:
1、基本站位:基本姿勢與基本步法。
2、基本技術:球感練習、發平擊球和反手撥球(推擋)、正手攻球以及對打技術等。
3、打比賽。
三、基本情況:
第一課堂活動“乒乓球興趣班”的基本情況,這學期一共上了十節課,有小學部20名左右學生參加了這項活動。每周五中午進行,以實際教學訓練為主。通過這學期的訓練學習,取得一定的成效,學生基本能掌握乒乓球的基本知識和技術。
由于學生本身的乒乓球水平懸殊比較大,所以在要求上我也是區別對待。對于本身有一定乒乓球基礎、上學期上過乒乓球興趣班的同學,我主要抓對打技術和比賽戰術;對于剛剛接觸乒乓球的學生我只要求掌握基本動作技術就可以了。
我們學校的不少同學還是很喜歡乒乓球這個項目的,所以學校乒乓球臺對學生開放,正面影響總比負面影響多,是個正確的選擇。
四、存在問題:
2、有個別同學紀律散漫,有遲到早退現象;
3、學生在訓練上積極性還不夠;
4、由于訓練是在室外水泥臺上進行的,受外界環境影響較大,學校硬件設備較差,教練少,所以使得教師在教學中很難保證進度。
五、改進和措施:
1、積極和學校、班主任配合,取得家長的理解支持,實際解決學生訓練沒有乒乓球拍或是不帶乒乓球拍或乒乓球的問題,這個我認為是最重要的。
2、總結過去一學期的訓練工作,查找訓練的不足,制定措施,在今后的乒乓球訓練工作中努力提高訓練質量。
3、在訓練中,教練員要做到區別對待,對癥下藥,發揮他們最大的潛力,力爭在今后的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
4、加強梯隊建設,為今后的乒乓球儲備人才,使我校乒乓球運動有長足發展。
5、今后我必須結合學校實際,認真抓好乒乓球興趣小組項目訓練。在教學訓練中堅持依法治教,以德治教,加大教學力度,按計劃,有目的,有內容,有質量地提高訓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