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在語文學習中展現出的寫作能力的高峰之作,它能夠彰顯學生的思維深度和語言表達能力。下面是一些在寫作比賽中獲得優秀成績的作文范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和學習。
桐廬瑤琳仙境(通用15篇)篇一
放假了,我們全家和哥哥一家一起結伴游玩。我們開車來到了離杭州80公里遠的桐廬瑤琳仙境。
那里植物茂盛,河水清澈,空氣清新怡人。我們沿著石徑小路,走到了瑤琳仙鏡的入口處。原來,它是一個溶洞,進洞的一剎那光線一下子就暗了下來,還伴隨著一股涼氣,讓人感覺又神秘又新奇。洞內有很多奇形怪狀的鐘乳石,在五顏六色的燈光下,形成不一樣的景觀:有的像獅子,有的像大象,有的像大龍蝦,還有的像招財貓……。聽導游說,洞內是恒溫18度,里面還有天然的酒窖,用來存放美酒。走到快要出口的地方,有一場燈光秀,燈光結合了溶洞神奇的.地貌和瑰麗多姿的群石,變化出每輪美奐的景象。不一會兒我們就游完了整個溶洞。
我們走在鋪滿了鵝卵石的小路上,欣賞著鄉村美景,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就這樣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日子。
桐廬瑤琳仙境(通用15篇)篇二
早上7:30分,我們踏著朝陽上路了,一路上的風景真美,山川繞著溪水,溪水映著山川,。山上有茂密的森林,綠色連著綠色,墨綠、翠綠、嫩綠、黃綠……一簇簇乳白色的小花點綴著山坡。大約2個小時左右,我們就來到了桐廬的瑤琳鎮,15分鐘后,就到我的目的地――瑤琳仙境。那是一個溶洞,站在洞外,一陣陣涼風從里面吹來,我剛剛滿頭大汗,立刻就暑意全消了,那可真是個“天然空調間”。
走進洞里,一尊巨大的石門屹立在我們面前,仔細一看,才知道是千千萬萬的石鐘乳組成的一頭大象和一頭獅子,它們巧妙地合為一體,成了一道壯觀的風景線――獅象迎賓,走在石頭鋪成的小路,見到了美麗壯觀的“銀河飛瀑”,它高約9米,寬約13米,是全世界十分罕見的景觀。接著就是珍寶宮,那些石頭有的如珍珠,有的如寶石,有的如元寶……關于它還有一個神奇的故事:相傳,有一個神仙把他的寶貝放在那兒,還有一把右劍守著,一條妖龍去偷寶貝,被右劍切到了一條腿。珍寶宮邊是靈芝仙山,它高3~4米,上面長滿了大小不一的“石頭靈芝”,靈芝是仙草,為了防止偷盜,就有一只青蛙、一頭獅子看管。
瑤琳仙境,真是名副其實。五顏六色的燈光,五花八門的石鐘乳和石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中外游客不得不贊嘆!
桐廬瑤琳仙境(通用15篇)篇三
沒有誰能夠拒絕旅行給心靈帶來的震撼,我也不例外。國慶假期的桐廬之旅,美麗的溶洞讓我充滿了遐想。
那是一個有著人間最美麗、最奇特、最雄偉洞天之稱的“瑤琳仙境”。我們沿著小徑走到洞前,看到洞口上鐫著“瑤琳仙境”四個大字,沿著石梯向下慢慢走進洞內,感覺漸漸涼了起來。走過兩根擎天石柱構成的迎賓門,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各種千奇百怪的鐘乳石,在燈光的映襯下,顯得非常精致漂亮,讓人感到目不暇接,有的像仙女在迎接我們的到來;有的像鯉魚跳龍門;有的像猴子捧仙桃;有的像熊貓戲金球……真是美不勝收。
我們越走越深,鐘乳石也漸漸多了,在一個轉角處,向前望,啊!這么多的石鐘乳就像一片森林,燈光有明有暗,再加上五彩繽紛的顏色,讓這片“森林”宛如仙境,奇詭無比,仿佛都在講述著種種神話傳說,讓人浮想聯翩。突然又一景物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一簾“瀑布”,是由一根根鐘乳石緊密地湊在一起,形成了壯觀的瀑布,瀑布中閃閃發光的點點銀星,真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感覺,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銀河飛瀑”。仰望“瓊樓玉宇”,我沒有太多的感嘆,可當我轉到它們的`后方時,竟然發現一只白兔蹲在高高的石柱上,仰望洞頂,仿佛在與上空盤旋的山鷹對峙著,真是惟妙惟肖。
我們繼續往前走,看到一根大石柱,它凌空矗立著,像似把整個大廳牢牢頂住,那是氣勢壯觀的“玉柱擎天”。過了“曲橋通幽”,我的目光被一座奇特的石筍吸引住了,那是一棵下面大,上面小的石筍,非常罕見,稱為“瑤琳玉峰”,它還是瑤琳仙境的標志之一呢。
整個瑤琳仙境的旅行,不僅讓我欣賞了美麗又神奇的洞天世界,也提供了我天馬行空的想象空間,我愛這次旅行。
桐廬瑤琳仙境(通用15篇)篇四
如果想要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之處,不如去一次瑤琳仙境,那里的景色無處不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體現得淋漓盡致。既使是心中極度郁悶,那美妙的景色也能把你心中所有的煩惱拋之腦后。
頂著烈日,我們全家驅車前往目的地——瑤琳仙境。剛一下車,我就被那里的景色吸引住了。過了檢票口,是一大片郁郁蔥蔥的樹林,茂密的叢林中,鳥兒和知了不停地發出如歌唱般的鳴叫聲,好像在熱烈地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沿著小徑走到洞前,發現在洞口上方鐫有“瑤琳仙境”四個大字。沿著向下的石梯步入洞內,由于,它是一個地下溶洞,所以洞內冬暖夏涼,是一個天然的空調房。因此,愈往下走,一種清涼之感就會撲面而來,讓我絲毫感覺不到外面竟是烈日炎炎的夏季。
洞內漆黑一片,只有五顏六色的燈光,照射著那形態各異的巖石。一泓不知來蹤去影的地下水,穿行于這個撲朔迷離的奇妙世界,時不時耳邊還會傳來水滴滴落在巖石上的清脆的聲音。洞內陰暗潮濕,每一塊巖石,都好像被雨淋過一樣,有時,還會有水滴落在我身上。洞中有崖、有地、有潭、有穴。據說,有一小水潭,看似不大,卻有三千多米深呢。洞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自然要數那些形態各異、千奇百怪的巖石了。整個溶洞分為三廳,第一洞廳中,有蓬發的“雄獅”,長鼻的“大象”,有歡騰而起的“鯉魚”,有層層疊疊的“靈芝仙山”,有小巧而又逼真的石蛙,有歷時數年形成的“水秋石柱”……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那氣勢雄偉的“銀河飛瀑”,無論從地質構造上看,還是從欣賞的角度上說,都屬罕見,如同冰山雪融,雖無聲響,卻仿佛有雷鳴之聲,縈回于耳,堪稱天下奇觀。第二洞廳中,地形跌宕起伏,清泉緩緩流過,幽深極了。廳內有數十只“雄獅”,姿態各異,還有一根高大的石柱,矗立在洞中,頂天立地,景稱“擎天玉柱”。第三洞廳中,石筍漫天,層層疊疊。
瑤琳仙境,是奇妙又無語倫比的洞天世界,置身于其中,仿佛來到了仙境般的世界。它的神奇,為人們想象提供了廣闊的天地,瑤琳仙境因景而生,為人們的壯游再添樂趣。
桐廬瑤琳仙境(通用15篇)篇五
晴朗的天氣也擋不住我旅游的腳步。今天,我們全家人一起來到美麗的瑤琳仙境。
瑤琳仙境,又名瑤琳洞,以其神奇的地勢地貌和瑰麗多姿的鐘乳石景,吸引著全世界各國旅游愛好者的目光。
剛來到洞口,一陣涼氣就撲面而來,感覺特別的爽,像來到空調房里,非常涼快。聽爸爸說,這里常年保持18℃,冬暖夏涼。一進洞,就感覺里面非常寬敞,里面的燈光五顏六色,有紅的、橙的、黃的、綠的、青的、藍的、紫的……忽明忽暗,美輪美奐,真像到了仙境。一股不知源頭和去處的地下水潺潺流動,穿行迂回引導著我們步入著撲朔迷離的神奇世界。
我一邊欣賞著美景,一邊在兩旁的石頭摸來摸去。我們繼續往前走,洞時而寬敞,時而狹窄,一會兒往上走,一會兒又往下鉆。頭上五彩繽紛的鐘乳石,真漂亮!
最后我依依不舍地向它揮手說再見。
桐廬瑤琳仙境(通用15篇)篇六
瑤琳仙境,是一個自然形成的山洞,洞中有千奇百怪的石頭,好似仙境一般。今天就讓我來介紹一下他吧。
剛進山洞,就會感到一股寒意向你襲來。山洞很暗,只有一些石頭周圍有著燈光。穿過一條小道,只覺得眼前一亮——啊!瀑布!石頭形成的瀑布!石頭瀑布的周圍有一些云霧,雖然是人工制造的,但配上石頭瀑布后,用惟妙惟肖來形容一點兒也不會覺得過分。緊接著,一個猴王吃桃子的'石像出現在眼前。不用想,那猴王就是孫悟空。看到這塊石頭總會想起82版《西游記》中孫悟空活蹦亂跳的場景。再往前走,就會看見兩條“龍”在石頭上“飛騰”,它們那威嚴的樣子給人一種說不出的奇怪的感覺。
這些在瑤琳仙境還算什么,最引人注目的是“觀音菩薩”,那才叫絕。當你走過一座石橋后就會看到它。這巨型的石頭背后十分炫目,有許許多多的光向四面八方射出,就像“佛光”一樣,給人一種神圣的感覺。在經過這里的游客中,大都數的都會到它面前拜一拜,因此,這座石頭面前特地燒了香,放上了墊子。這位“觀音菩薩”還有一個特別之處——他時不時會發出聲音。原來,這是人們在石頭中放了“發聲系統”的關系。
桐廬瑤琳仙境(通用15篇)篇七
早就聽說瑤琳仙境風景如畫,我居然有幸跟著爸爸前往桐廬游覽一番。我們乘車經過3小時的行程,來到了“天下第一境”――瑤琳仙境。
我們在導游的帶領下魚貫而入,一入仙境,一股寒氣迎面而來,我們首先來到獅,象看守的迎賓門,琳瑯滿目,千姿百態的`景石,圍著洞廳中的巨大洼坑,洞廳深處分別有“熊貓戲球”,“玉蘭幽香”以及“石幔垂臺”。走過第一洞廳,前方便是第二洞廳,此處,峽石幽深,尤其是生龍活虎的“群獅廳”最迷人。在一片白色石筍中,有50只大小不同的雄獅,或蹲,或跳,或仰天長嘯,或奮踢騰越......走出第二洞廳,我們便進入了第三洞廳,我們首先看到了高30多米的“玉柱擎天”,雄奇壯觀,給人一種不可言語的力量,恰似天安門前的漢白玉石柱,更令人驚奇的是,此柱竟是水滴經過千年堆積而成。繼續往前走,我們看見了氣象壯闊,奇幻宏麗,猶如西方極樂世界的“三十三重天”。告別第三洞廳,我們跟在成千上萬的游人之后上了小船,如一葉扁舟向洞內駛去。船夫有時力劃,有時漂流,突然,前方一片白芒,我們乘著小船,駛出了瑤琳仙境。
瑤琳仙境真讓人有種“洞內是仙境,洞外是花園”的感覺。
桐廬瑤琳仙境(通用15篇)篇八
暑假里一個炎熱的下午,我和媽媽要去瑤琳仙境游玩。我們先去買了票,剛到溶洞洞口,一股涼風吹來,讓人感到神清氣爽。
進洞之后,我們跟著導游的步伐來到了一號廳。里面長滿了鐘乳石和石筍,他們經過千百萬年的滴水,形態萬千,再加上周圍彩燈照射,變得五彩斑斕、栩栩如生。“獅象迎賓”是一道你不一定不可錯過的美景。一大群雄赳赳、氣昂昂的獅子群,右邊一群長鼻大象仿佛都熱情的歡迎游客們的到來。一號廳里最迷人的景色要數"群獅山“了,一大片白色的筍中坐落著46只惟妙惟肖、生龍活虎的獅子,它們大小不一,也各有各的姿態,蹲著的、趴著的、跳躍的、玩耍的、嬉戲的、仰天長嘯的,各式各樣生活的好安逸自在。
我們又從第二號廳走過,看那還有一只招財貓呢,導游說道原來那是一塊天然像招財貓的石筍,他有眼有嘴五官齊全,可真是一只逼真的招財貓,這一展廳還有玉柱擎天等景色十分美觀。
接著我們又來到三號廳。的正前方就是老龍王了,聽說他是被村民們用定海神針給定住了,到現在還是個駝背老公公呢!在他旁邊的是她的那位看門的大龍蝦,真是妙趣橫生。
最后我們又走了水路,坐在小船里觀賞新生的鐘乳石和石筍,讓人感到無比的愜意。
看著這些大自然創造出來的風景,心里感到無比欽佩,大自然姑娘你是一個無人可比的能工巧匠,為我們創造了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桐廬瑤琳仙境(通用15篇)篇九
我先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瑤琳仙境”吧!瑤琳仙境又叫瑤琳洞,它位于。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第一洞廳。我看到了兩塊鐘乳石,左邊是一頭雄獅,右邊是一群長鼻大象,他們好像在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來參觀。再往上走,一個很大的瀑布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我走近一看,咦,這個瀑布怎么沒有水呢?哦!原來這是巨大的鐘乳石行成的瀑布啊!在這瀑布的對面,有一只公雞和一只母雞,它們長得栩栩如生,正在靜靜地看著這美麗的瀑布呢!
參觀完了第一洞廳,我們去了第二洞廳。第二洞廳中有一群石筍,很高呢,我都看不到它們的頂。石筍的形態各異,有的蹲下來,似乎在休息;有的在跳躍,希望能與游客來個親密接觸;還有的相互戲耍,好像在玩游戲。
參觀完了第二洞廳,我們走向了第三洞廳。第三洞廳的最大特色就是鐘乳石與音樂、燈光結合,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白色的瀑布從天上飛奔下來,像簾子一樣美麗,湖面上燈光亮起來了,音樂響起來了,真的好漂亮啊!
這個暑假,我和。
我們邊說邊走,地下的潺潺流水聲帶著我們走入了撲朔迷離的瑤琳仙境。
五顏六色的燈光照耀著鐘乳石,顯得格外美麗。有的像一頭呼呼大睡的肥豬,正在做著他的美夢呢;有的像一匹騰空而起的駿馬,正急趕著去參加十二生肖評選大會呢;有的像一只回頭張望的羊,正在想馬兒跑的這么快去哪里,自己要不要去湊湊熱鬧呢;還有的······不知不覺我好像進入了一個動物世界,我呆呆的站著,也仿佛變成了一只冥思苦想的猴子,想也想不明白,大自然怎么會有這么神奇的力量,創造出這么神奇的作品。難怪別人說瑤琳仙境是“天下第一境”。
桐廬瑤琳仙境(通用15篇)篇十
諸位游客,你們好!大家遠道而來,我們表示熱情的歡迎。首先,我把瑤琳仙境的基本情況介紹一下:
瑤琳仙境是個石灰巖的大溶洞,按洞體結構共分七個洞廳,總面積為28000平方米。整個景區可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天然的溶洞景觀,第二部分是三十六計蠟像館和妙峰苑,整個景區面積達50公頃。目前可供游覽的溶洞前四廳,面積為16000平方米。今天就由我擔任導游員,陪同大家游覽這個地下樂園。瑤琳仙境以它“奇、秀、雄、深”的景觀,被譽為“全國諸洞冠”,并榮立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列。祝愿大家游得盡興,玩得開心。游客們,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仙境的前廳。你可能會覺得好象進入了一個奇妙和神話世界里。它與洞外的現實世界雖然只有一步之差,但卻有人間與仙境的區別。這正如宋朝有位叫柯約齋的詩人,在他的游瑤琳仙境詩中第一句所寫的那樣:“仙境塵寰咫尺分”。這首詩的第二句是“壺中別是一乾坤”,詩人把這個洞比作一個壺,大家看這個洞上小下大,還真有點象壺。進入這個神奇的壺里,就另有一番天地。這里有天、有地、有水、有山。請看,上面象是朵朵云彩,又如無數朵倒垂的蓮花,就好象一片蓮花云。而那邊遠處好象有個小小的山村,猶如一幅美麗、寧靜的山村油畫。這里僅是我們今天要觀賞的一百四十分之一,真正的美景還在后面,請游客們往前進。
(迎賓門)這兒名叫迎賓門,聽說諸位光臨,雄獅、大象站在門口歡迎,所以也稱為“獅象迎賓”。看,這是一頭蓬頭大獅子,這是它的大鼻子,這是大嘴巴;那是一群大象,那是它們的長鼻子。請大家入迎賓門,進第一洞廳游覽。
(百景廳)游客們,我們已經到了第一洞廳。根據清朝乾隆時的桐廬縣志記載:傳說瑤琳洞里有一個“神仙游集之所”。現在我們就已來到了這個神仙游樂、聚會、觀景、吟詩的場所。先請看這正面的一支石筍,象是一位披著斗篷的仙人,正飄飄悠悠地前來迎接大家,我們稱他為“迎客仙”。讓我們隨著迎客仙的指點來逐個地觀賞這一景。
請看對面,有群山、有樹林,好象還有一座座亭臺樓閣,后面象是有一個很深很深的庭院,那大概就是神仙們經常游玩的地方。再往那邊看,上面象不象一個舞臺,現在幕布已經徐徐拉開,待一會兒,也許你們能見到仙女們出來輕歌曼舞。在這群仙出沒的地方,除了有一株株玉樹、一片片玉林,還有些動物。你們看那里象不象一頭肥豬,這兒象躲著一只羚羊,前面紅光照著的石筍象是鯉魚跳龍門,那是頭,那是鰭,那是尾巴。按傳統說法,這是吉祥之兆。大家今天能看到,來年定會吉祥如意。
那是一方瀑布,大概是神仙們賞景、吟詩的地方。你看瀑布前面好象立著一位頭帶方巾的書生,也許那是元代桐廬籍詩人徐舫,據記載他曾在洞內生活過一段時間;也有人說他是李白,正面對石瀑在吟詩,請大家隨我到近處觀看。
(石瀑)這石瀑,也稱為“銀河飛瀑”。它正奔騰呼嘯,飛瀉人間,你們看飛瀑中還有閃閃發亮的點點銀星。這方石瀑有七米高,十三米寬,是目前國內罕見的景石,可謂“天下奇觀”,真是“飛流直下三千盡,疑是銀河落九天”。
看到這里,游客們一定很想知道這方石瀑是怎么形成的?這是由于洞壁上有很長的裂縫,從中有成片的水流出來,徐徐而下,當水氣跑了,碳酸鈣就沿洞壁沉淀下來,久而久之就形成現在這種石瀑。雨季可以看到淙淙流水沿折皺而下,緩緩流入水池。再請大家欣賞一下池中神幻的倒影,這是多么美麗而迷人的景色。我們就把這“銀河飛瀑”定為瑤琳仙境的第一大標志。
請大家再往前直,這是“猴子捧仙桃”,上面是“熊貓戲球”。游客們,在這洞壁上曾發現了中國犀牛牙齒化石的殘余,據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等有關單位考察,瑤琳洞共有40種洞穴動物,初步鑒定的有35種隸屬于6個門、14綱、28科、32屬,其中聚集量最大的是蝙蝠。現在有時還會遇到它飛來飛去與游客戲耍。在游覽過程中,還能見到什么動物呢?請隨我到這邊觀看。
(金雞觀瀑)這里是一對金雞在觀賞美麗的石瀑。你們看,這是大公雞,邊上是一只大母雞,這一景稱為“金雞觀瀑”。
游客們,初探瑤琳時,工作人員就在這“金雞觀瀑”的右后方,撿到了刻有“方舟”兩字的一面銅鏡。“方舟”為詩人徐舫的字號。元末,徐舫曾在洞中避難,可能是那時遺落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了。前面是石臺階,請游客們抬頭看,慢慢走。
(聚仙廳)這里是“聚仙廳”。看,那是一對守門的石獅子。這里還有三口大鐘,據說,這三口大鐘一敲,群仙就來聚會,所以稱為“聚仙鐘”。看,這上面還有兩個聚會未歸的老神仙。三口鐘都在哪?請大家找一找。(稍停片刻)這是一口,這邊還有一口,看這鐘上面,還停著一只山鷹呢。還有一口在哪兒?它藏在石帷幔里面,不信你們往里瞧瞧。據中國科學院地質專家考察,這口鐘形成的歷史已經有十四萬五千年了。
這口鐘的前廳的壺都屬于喀斯特溶洞中的一種洞頂渦穴,沿內還有多處,在三廳出口處的洞頂上有一排四個,它的形狀象倒扣的鍋,所以也叫溶巖天鍋。在四廳入口過道上方,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更小的渦穴,故稱為洞頂酒渦穴。
請大家不要大聲喧嘩,你們看,在這池中有一只烏龜,它非常怕羞,一聽見喧嘩聲就往回爬,躲進洞里去。現在它還沒有進洞,大家快來看呀。據說這是一史仙龜,傳說仙龜是長命百歲的,今天能見到這只仙龜,就是預示著大家將健康長壽。再請大家看看池中的倒影,洞中有洞,神幻莫測,洞中這樣的倒影有多處,而且各有千秋,請大家沿途注意觀看。這多象天安門前的華表,上面象有九龍盤繞,故我們稱它為“瀛州華表”,它有七公尺高,是瑤琳仙境的第二大標志。根據巖溶滴水成石的過程推算,它的形成應需幾十萬年,它與石瀑的形成有所不同,他是由于滲透到巖溶穴頂部的水,商落在洞穴的底板上,自下而上的生長形成的碳酸鈣沉積物,簡稱是滲透水流形成的,它絕大部分形狀象筍,所以學名叫石筍,瑤琳洞內的石筍千姿百態,大的有這個“瀛州華表”和洞內的第四大標志“瑤琳玉峰”,小的有這“大小烏龜”和二廳的“貓”,還有什么屬于滲滴水水流形成的景觀呢?大家回憶一下(稍等片刻),對了,有迎客仙,有鯉魚跳龍門,有那對金雞,還有那對守門的石獅子,這些都是孤立的一個個或一對對的石筍,還有一片片的石筍群,形狀更為壯麗,一會兒我陪大家去三廳觀看。
前面有一排石草帽帷幔,絢麗鮮艷,銀光閃閃。請大家注意觀看。往前去是單人狹道,請按順序走,注意安全,注意保護景石。
(瓊樓玉宇)現在我們來到了“瓊樓玉宇”前,你們看,這上空好象一只山鷹在盤旋,它的下面象個披甲戴盔的武士在守衛。在這片玉樹中,好象有一座座的亭臺樓閣。游客們,1979年9月初探瑤琳洞時,工作人員就是從這條路的頂端一個直上直下的洞口,帶了礦燈,拿了火把爬進來的。當時洞內既無光亮,也沒有這些道路和石臺階,如今,經旅游工作者們多年的開發、建設才有了如此規模的游覽環境。真可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呀!下一景是“廣寒舞臺”。
(廣寒舞臺)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廣寒舞臺”,這個舞臺不同于其他舞臺的是,臺上的一切設施全是溶洞中各類天然景石組成的。請看,徐徐拉開的幕布,稱之為“石幔垂臺”。臺上面紅光高照的兩個宮燈是由麥狀水流形成的鐘乳石。舞臺右側的大柱是由洞頂上掛下來的鐘乳石和洞底長上去的石筍銜接起來形成的石柱構成的。這就是“廣寒舞臺”奇妙之處了。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初探瑤琳洞》里,仙女們就是在這舞臺上翩翩起舞的。看過《少林小子》電影的游客您熟悉這景嗎?這就是三鳳給三龍送雞湯的地方,瑤琳洞內還有多處景色曾在這部影片中出現,一會兒,我一一地指點給大家。
看,這多象是美玉雕琢出來的樹林,又象是山玉珊瑚堆積成的珊瑚林,也有的游客說,這象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我們稱它為“玉樹瓊林”。瑤琳洞開放初期,這一景石晶瑩潔白。但十幾年來隨著上千萬游客進洞游覽,隨著洞內燈光的照射,景石的顏色變暗了。這是一大遺憾,如何防止或消除景石的這種變化,懇請廣大游客能提供好辦法。
(珍寶宮)看,這里山中有山,洞中有洞,珠光閃閃,滿目琳瑯,是傳說中仙家儲藏珍珠寶貝的地方。你們看,這上面象是懸掛著一支古劍。這里象是收藏著一只龍角,里面有一只小猴子專門看守這件寶物。這景稱為“珍寶宮”。這支酷象寶劍的景石,是從巖溶洞穴頂部向下生長的以碳酸鈣為主的沉積物。形成初期僅為較小的洞頂突起,而后逐漸增長,一般中部有空心管,形似鐘乳所以學名稱它為石鐘乳。這也是洞穴中常見的沉積物,他的形大辯論也是千奇百怪的,在游覽中大家可以留意觀賞。
(靈芝仙山)這座山上長滿了靈芝,稱為“靈芝仙山”。看,這是一頭單峰駱駝,據說它是王母娘娘派來運載靈芝的。在這靈芝山前有一只石獅子,請注意看,這只獅子好象閉著雙眼,據說這是只愛打瞌睡的懶獅子,所以還有一只小小的青蛙也來守衛這些靈芝草,一旦有妖魔來偷盜,機靈的小青蛙就一躍而起,向獅子報警,這景稱為“獅蛙護山”,小青蛙在哪呢?看,它躲在這洞里。
游客們,請看那路口的山崖上,立著一位躬著身、背著手的老神仙在這迎接大家進入第二洞廳呢?對面還象停著一只鴿子,它要飛向二廳、三廳報告大家即將光臨的信息,讓鴿子先去報信,我們繼續游覽第一洞廳。(仙樂廳)這里是群仙欣賞美妙音樂的地方,稱為“仙樂廳”。那并排掛著的一組“編馨十八片”,比北京天壇公園的編馨還多兩片。它的聲音高低分明,有的渾厚,有的清脆,能敲出非常美妙的聲音。瑤琳洞內不少石頭能敲出好聽的聲音,有的象鐘,有的象鼓,有的象琴,所以古書記載:“洞內石有鐘鼓云聲”。如果都敲起來,叮叮當當,洞里就象個音樂廳了。但是為了保護景石,請大家先不要敲打。一會兒到第三廳,我會指引大家去敲一個會出聲的石鼓。這組石編馨和剛才大家見到的石帷幕舞臺上的石幕布一樣都是由飽含重碳酸鈣的薄層水,從洞頂或洞壁成片流出,沉積成貼壁垂吊的波狀褶裙形的流石,形狀好似幕布、帷幔,有的還象西洋樂器中的大豎琴,所以稱為石幔、石簾。
請看前面,那是神仙聚會的地方。先看對面的仙山上象坐著一尊高額長須的老壽星,那蓮花寶座上的很象“觀音大士”。瑤琳洞內共有二尊“觀音大士”,這是天然的,后面還有一尊是人工制作的,一會兒在“神仙世界”大家可以看到。再請越過仙山往前看,那兒象有個披著袈裟的老和尚嗎?他雙手合十在念經,在為大家祈禱,保佑大家旅途順利,合家歡樂。(紫竹林)請看,那是一頭麒麟,它背上載著個寶物,昂頭朝向觀音,稱為“麒麟獻寶”。這兒稱作“紫竹林”,看這竹節、竹鞭形態那么逼真,這種竹林是怎么形成的呢?由于洞內地下水的不斷運動,產生了侵蝕溶蝕作用,而使上層洞底的堆積物失去穩定,使這一根根的小石柱被拉裂或斷開。如果沉陷后幅度較小,隨著碳酸鈣的繼續沉積,使拉開的石柱又被重新“焊上”,就成了石柱上鼓起的一節節竹節和竹根。游客們,第一洞廳游覽到相結束了,它的面積是4400平方米。這個洞廳由于游覽路線曲折回環,使我們感到好似進入了迷宮,廳內景石形態極豐富,有規模宏大、氣勢壯觀的“獅象迎賓”、“銀河飛瀑”、“石幔垂臺”,有形態逼真、造型優美的“靈芝仙山”、“廣寒舞臺”,還有小巧秀麗的“猴子捧仙桃”、“金雞觀瀑”、“石蛙護山”。瑤琳仙境四大標志在這個廳內有兩個,一個是銀河飛瀑,一個是瀛州華表。這些琳瑯滿目的景觀,讓人目不暇接。
(桃花源)各位游客,現在我們已經到了第二洞廳,第二洞廳的景色與第一洞廳有很大的不同。
請看這一組景色,有山、有水、有洞、有石,多么象寧靜優雅的富春江山水啊!你們看,那江邊的石洞里,象有一個老人在釣魚呢,有人說他是姜太公,也有人說他是嚴子陵。這片美麗的山水使人想起傳說中的世外桃源,我們就把這兒叫“桃花源”吧!而那對面呢,就是“桃花源”中的“武陵村”。
現在我們就到“武陵村”去看看吧。不過道路較為曲折,途不還有小小的風波。(龍王殿)這下面黑乎乎、亂七八糟的是什么地方喲,有人把它叫做“打翻的龍王殿”。這是怎么回事?說起來還蠻有趣呢!
原來這“桃花源”、“武陵村”的明媚風光,使東海龍王大為嫉妒,它老是興風作浪,把大水漲到岸上,沖進“桃花源”、“武陵村”來。于是,大家就聯合起來,搗毀了龍王殿,嚇得海螺逃上岸,海龜往上爬,大家還造了一座鎮海塔,把龍王鎮住了,你看,龍王一動不動,束手無策地鎖在海里,他的臉、胡子、鼻子打塌了,一只眼睛打瞎了,哭喪著臉。你再看看,那上面的側面投影就更清楚了,那是龍王的頭冠,那是鼻子,那是胡子??那邊地龍王忠心耿耿的大臣龍蝦。看:尖尖的頭,一節節的殼,正尷尬地回頭看著這倒霉的龍王。只有鎮住興風作浪的龍王,人民才能安居樂業,所以把這兒叫作“打翻的龍王殿”是有深刻寓意的。
當然這段故事是我們編出來的,故事中的龍王、龍蝦、海龜、海螺也只是一些不同形態的石筍罷了。鎮住了龍王,世外桃源就更美了!我們快到“武陵村”去看看。
(武陵村)這一景稱“武陵村”。看,一株大菩提樹綠蔭遮天,亭亭華蓋著整個村子。看這兒,象一條潔白瀑布奔瀉而下,這象一片茂密的樹林,這是一垛豐收的谷堆。金光燦燦的稻谷閃爍發亮,為了防止老鼠來偷吃,一只貓在守護著谷堆。請大家在附近找找看,貓在哪?對了!那只貓居高臨下地在上面守衛著呢。
現在好象的“山重水復疑無路”了,不,路在這里,看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這是第二廳通往第三廳的休息廳,大家可以休息一下。觀賞這人洞的同時,大家一定想知道瑤琳仙境這個石灰巖的大溶洞是怎么形成的,是神仙創造的嗎?不!形成這種景觀的溶洞必須具有三個條件:一是地質構造為含有碳酸鈣元素很多的石灰巖,地質學上稱他為沉積巖;二是地面上要有裂縫;三是流動的水,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石灰巖這種可溶解的巖石,見水之后,堅硬厚大的石頭就變得軟弱無力,可雕可塑。據地質部門測定:兩億年前,這里是海,由于地殼的變動,成了陸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經過裂縫下滲,石灰巖慢慢被溶解,再加上地下水的沖擊,在這駱駝山下形成了洞,一會兒大家進第四洞廳,就可看見這股有功勞的地下水。洞內那些千奇百怪、栩栩如生的石筍、鐘乳石、石瀑、石柱、石帷、石盆、石花……等洞穴景觀都形成于35萬年以前(中更新世中期)。瑤琳洞是我中國部中亞熱帶濕潤區沿海地區的喀斯特與洞穴的代表,既不同于南方,也不同于北方和西部高原、山區喀斯特。
(群獅廳)這里稱為“獅子廳”,據說這個“獅子廳”里共有大大小小獅子五十頭,可是現在剩下的只有四十五頭了,還有五頭到哪里去了呢?大家回憶一下:一頭獅子到進口處的“獅象迎賓”管大門去了,兩頭在第一洞廳的“聚仙廳”門口歡迎大家,“靈芝山”前有一頭,還有一頭在第三洞廳的“極樂世界”表演獅子舞去了。等一會兒大家可以看到。所以現在這兒只有四十五頭,那么請大家一邊休息,一邊找找看。(稍等片刻,請游客活動一下)對,這正面的大石筍上面象有個大獅子王席地而坐,邊上有好多小獅子,可謂“群獅聚山”。請看這邊,這是“懶獅趴地”,邊上是“獅子奶奶抱孫孫”,這里還有一對幽會的獅子,這前面還有“怒吼狂獅”,轉過來,這里有一對獅子滾繡球,它的附近還有許多獅子,由于時間關系就不一一介紹了。
游客們,第二洞廳的游覽就到此結束了,這個廳的面積是2300平方米。在剛才的游覽中大家可能已經體會到,它類似一個駝峰形,地勢從低到高,再從高到低,起伏較大。洞內景石既有玉石雕琢的田園景色——“桃花源”、“武陵村”,也有峻險雄偉的坑谷——“打翻的龍王殿”。
好了,我們接著去第三洞廳游覽。
前面是峽谷小道,路很陡,請注意安全,慢慢走,對上年紀的游客請互相照顧一下。這里稱為“靈山峽谷”。峻險的峽谷中雨季可聽到涓涓流水聲。這里地勢低,與前面“打翻的龍王殿”和“群獅廳”形成了第二洞廳駝峰形地勢。
(第三洞廳)請看,這下面就是兩棵枝干并列的合歡頂替。合約會樹屬豆科。大家注意看,洞壁上的鐘乳石不單單象枝繁葉茂的樹枝、樹葉,而且好似有一個個肥肥大大的豆莢。可見,天宮仙界的合歡樹與人商的合歡樹也非常相似。
諸位,請看這邊,那形態奇特的石筍層層相疊,高聳云天,氣魄多么宏偉。這兒有三十米高,各位是否有“山外青山天外天”的感覺呢。
游客們,通過前兩個洞廳的游覽,不知你有否發現溶洞景觀的欣賞規律,那就是:想想看看,越看越像。那么下面就請大家隨著我的指點,用這個方法來觀賞對面這一景。你們看,那高高的云端上有個洞,兩扇洞門緊閉著!這象不象《西游記》里牛魔王的洞府,孫悟空來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鐵扇公主把洞門關了,孫悟空吃了個閉門羹。孫悟空在哪兒呢?看那洞門上面不就是孫悟空嗎?他借不到芭蕉扇,正急得抓耳撓腮呢!再看那一帶的石筍多象是些小猴子,那大概是孫悟空的毫毛變的吧。有人還在下面找到了豬八戒,大家不妨找找看。這是一個天然的“翠云洞府”,“神仙世界”里也有一個,而且在那里還可以見到鐵扇公主呢!
看這高處,一尊魁梧宏偉的擎天大柱凌空矗立,把這9700平方米的洞廳牢牢頂住,氣勢多么壯觀!它是瑤琳仙境的瑰寶,被譽為瑤琳仙境第三大標志,稱它為“玉柱擎天”。這上面的雕琢可謂“巧奪天工”。下面請隨我換個角度來觀賞右側這方石筍群。
(三十三重天)看,對面就是我們瑤琳仙境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我們今天整個參觀游覽的高潮。你們看,石筍層層疊疊,五彩繽紛,千姿百態,如詩、如畫、如夢??難怪中國當代著名桐廬籍畫家葉淺予先生,一九八一年回桐廬,到瑤琳來參觀時,也對這片迷人景色贊嘆不絕,說這兒象敦煌的唐代大壁畫,象是到了西方的“極樂世界”。畫家說的“極樂世界”是指人人快樂、幸福友好的地方。在這“極樂世界”里游客們會找到不少東西,有人在這中間找到了“仙鶴”;有人找到了吉祥的“大象”;有人找到了跳舞的“獅子”;有人找到了騰飛的“巨龍”??那就請大家找找看,看哪位還有新的發現。“三十三重天”實際上是洞中石筍密布、群集叢生而成,共有石筍百余,形態千差萬別,有平的、尖的、圓的和凹的四種類型,這些巧奪天工的景觀讓我們在大飽眼福之余,不能不為它拍手叫好。
看,那里真有位仙人在為此景拍手叫好呢!
(宋詩臺前)這兒是一塊天然的大石壁,上面刻有宋代詩人柯約齋寫的一首詩,這首詩是寫瑤琳仙境的,是點題之作。第一、第二句我們已經在前廳引用過了。全文是:“仙境塵寰咫尺分,壺中別是一乾隆坤。風雷不識為云雨,星斗何曾見曉昏。仿佛夢疑蓬島路,分明人在武陵村。桃花洞口門長掩,暴楚強秦任并吞。”這首詩的從清朝乾隆年間編寫的桐廬縣志上抄下來的,它有力地說明了宋朝就有不少人來這兒游覽,不少文人描繪過瑤琳仙境。這首詩把這個洞稱為“仙境”是“壺中天”、是“蓬萊島”、是“桃花島”、“武陵村”。
這一方面說明瑤琳仙境的歷史悠久,另一方面說明自古以來,在人們的心目中,瑤琳仙境確實是一個美麗的神話世界。
這塊玲瓏別致的石頭,據說勤勞的人才能敲響,懶惰的人是敲不響的,能敲得響的游客準能發財(或一定智慧非凡),所以叫它“發財鼓”(或智慧鼓)。游客們如有興趣不妨一試。瑤琳仙境的美景說不完,數不盡。看!這是瑤琳仙境一侏最美的珍貴石筍,它的色澤如到此如玉,只有天工神匠才能雕刻得這么精致細膩、晶瑩可愛,我們稱它為“玉樹瓊花”。(曲橋通幽)這里稱為“曲橋通幽”。別看這里黑乎乎的,不太起眼,卻是一種不多見的洞穴沉積物,叫做“云盆”。由于洞論著稍有傾斜,流水中的泥沙沉積和被溶解的碳酸鈣沉淀凝結成為朵朵的云塊和個個盆子而得名。
(石景園)過了“曲橋通幽”,我們來到了“石景園”。請看這邊的“海獅接水”,它是一種非常典型的石筍,下面大,上面小。上方是一支石鐘乳,形成了一個活龍活現的海獅接水造型。再看這邊的一支石筍,它的造型剛好相反,它下面小,上面大,是巖洞中罕見的石筍,稱為“瑤琳玉峰”。大家回憶一下,前面我們已經看到了瑤琳洞內的“三大標志”:“銀河飛瀑”、“瀛州華表”、“玉柱擎天”,而這“瑤琳玉峰”則是瑤琳第四大標志,也是最主要的標志。所以瑤琳仙境很我紀念品,都采用了這個造型。
游客們,從這個角度看“三十三重天”那片石筍群,象不象一片石林,若是將它與“天下奇觀”著稱的云南石林相比,是否顯得別具一格呢。
在“三十三重天”石筍群的右上方洞壁上保存有1300多年前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88)、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探洞者的題字,由于年代久遠,已被一層透明的碳酸鈣結晶覆蓋著。在開發瑤琳過程中,還發現了東漢的印紋陶片,五代、北宋時的古錢以及元朝的青瓷碎片,還有292019年前西周時古人用火的遺跡。這說明瑤琳仙境自古以來就是游覽勝地了。瑤琳洞的景觀引起了很多電影工作者的興趣,除了香港電影《少林小子》,在這個洞里拍攝了十多個鏡頭外,還有電影《碧水雙魂》、《兇手與懦夫》、《歡樂的水簾洞》、大型神話電視連續劇《封神榜》??等,現在我們眼前的場景就是當年拍攝時留下的。
(觀音)游客們這一景是觀音大士和她的“善財”、“龍女”。“觀世音”是佛國眾菩薩的首席,也是佛國的第一菩薩,唐代因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諱,而除去“世字”簡稱“觀音”。何謂“觀世音”呢?據說眾生受苦受難的時候,念她的名字菩薩就會“觀”到這個聲音,立即前去前救,所以人們把“觀世間”看作是一個慈大悲、法力無邊的菩薩。大家發現了嗎?這尊觀音的眼睛會眨眼的,這尊觀音有5米高,中國佛教將陰歷二月十九日定為觀音誕辰日,六月十九日為成道日,九月十九日為觀音出家日,統稱“觀音香會”。浙江的普陀山、四川的峨眉山、安徽的九華山、山西的五臺山這四大佛教名山,會有許多香客拜謁觀音,求福求子,這次瑤琳也請了這尊觀音。諸位在“觀音香會”來拜謁,也會得到同樣效果。您若有求于觀音的話,可以前去求助,不過千萬記住“心誠則靈”呀!
(橋端)游客們,現在我們來到了銀河橋,從這邊看三廳9700平方米的美景盡收眼底,詩人田間在1983年3月游完瑤琳洞以后,揮筆題詞“狂洞、狂仙、狂景、狂觀”,不知各位看了有沒有同感。在開發瑤琳時,我們右前方的石壁上發現了2900多年前西周時古人用火遺跡,這些都說明了瑤琳仙境的歷史悠久。瑤琳仙境面積總共28000平方米,今天我們游覽前四廳面積16000平方米,它的特點是“奇、秀、雄、深”,后三廳的特點是“大、廣、空、粗”,可能大家已經感受了,現在我們所站位置的景石與前四廳截然不同,它還處于雛形階段,里面有很長一段水路,卷曲石、石花、鵝管石等發育非常豐富。以后,將建成新的景點進行探險活動,歡迎大家再來瑤琳仙境游覽。
(橋頭)大家一定很想知道這個溶洞是怎樣形成的?它是經過二億年時間,由于地殼的變動,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經過裂縫不滲,石灰巖慢慢被溶解,再加上水的沖擊,就形成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美麗景觀,大家今天游覽溶洞景觀結束了,現在諸位即將離開瑤琳仙境重返人間。
(洞外平臺)諸位游客,前面就是“三十六計蠟像館”,請大家沿著這條游步道往前走,最后經過“妙峰苑”,大概需半小時。這兩個游覽項目是自己游覽的,每個場景中有文字解說,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在此向各位道別,愿瑤琳仙境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見!
桐廬瑤琳仙境(通用15篇)篇十一
9月2日,我、奶奶、大姑、二姑兩家一去瑤琳仙境一日游,非常難得!
我和奶奶一起上了大姑的車,車上很擠一共6個人。其實只能坐5個人,在坐車的路途中,車很多,路上很堵,花了不少時間,說明大家很配合g20峰會,都出去玩了。而小姑家的車走錯了路線,比我們慢了很多。看來,選擇好的路線也很重要!
我們看到了洞口,我拿出了手機,把洞口的幾個字拍了下來。來到了洞口,人太多要排隊,接著我們進了洞。一進洞口,我們就感到一陣冷氣撲面而來,內外的溫差真是大呀!
會”。獅象迎賓,猶如一扇道貌岸然的屏風門,左邊一頭蓬發雄獅,右邊一群長鼻大象,好象在迎接遠到而來的.客人。我們腳下踩著高低不平的臺階小心地走著,哥哥一邊愛不釋手摸著兩旁的的鐘乳石,一邊看著這無比奇幻的美景。
接著,我們來到了第二洞廳“海洋世界”。感覺第二洞廳比第一洞廳更冷了。有大批大批的魚迎面而來。我覺得這個景象美妙絕倫。當中還有珊瑚,粉色的,藍色的,綠色的,黃色的,真是五光十色,美麗無比啊!這些珊瑚和貝類不僅顏色好看,而且奇形怪狀,真是有趣到了極限。我仿佛看到了一條大魚在吃一條小魚,我還仿佛看到了人類正在追殺一些稀有種類,我希望我長大了,這些稀有種類的魚能越來越多。
一轉眼,我們就來到了洞廳的中央,一尾巨大的“鯉魚”在我眼前游過,讓我想到了鯉魚跳龍門的成語,使我眼前出現了鯉魚跳龍門的場景,真是妙不可言。我眼前一亮,把這鐘乳石拍了下來。
不一會,我們就來到了洞廳的后半部,一簾淡藍色的飛瀑呈現在我們的面前。這簾飛瀑有四個成年人那么高,十三米寬,如同冰上雪融,蔚為壯觀。我仿佛聽見有雷鳴巨響,不絕于耳。
馬上要出洞口了,最后一個景點:“東海龍宮”。一根金光閃閃的金箍棒被齊天大圣搬了起來。一邊的龍王、龜臣相和蝦兵蟹將等人都嚇得四處奔波,屁滾尿流。這色彩絢麗的金箍棒頂天立地,不愧是龍王的定海神針啊!
終于走出了洞口,我們要回家了,要告別這奇詭無比的洞天世界,真是讓人流連忘返,依依不舍啊!
桐廬瑤琳仙境(通用15篇)篇十二
瑤琳仙境是個石灰巖的大溶洞,按洞體結構共分七個洞廳,總面積為28000平方米。整個景區可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天然的溶洞景觀,第二部分是三十六計蠟像館和妙峰苑,整個景區面積達50公頃。目前可供游覽的溶洞前四廳,面積為16000平方米。今天就由我擔任導游員,陪同大家游覽這個地下樂園。瑤琳仙境以它“奇、秀、雄、深”的景觀,被譽為“全國諸洞冠”,并榮立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列。祝愿大家游得盡興,玩得開心。
游客們,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仙境的前廳。你可能會覺得好象進入了一個奇妙和神話世界里。它與洞外的現實世界雖然只有一步之差,但卻有人間與仙境的區別。這正如宋朝有位叫柯約齋的詩人,在他的游瑤琳仙境詩中第一句所寫的那樣:“仙境塵寰咫尺分”。這首詩的第二句是“壺中別是一乾坤”,詩人把這個洞比作一個壺,大家看這個洞上小下大,還真有點象壺。進入這個神奇的壺里,就另有一番天地。這里有天、有地、有水、有山。請看,上面象是朵朵云彩,又如無數朵倒垂的蓮花,就好象一片蓮花云。而那邊遠處好象有個小小的山村,猶如一幅美麗、寧靜的山村油畫。這里僅是我們今天要觀賞的一百四十分之一,真正的美景還在后面,請游客們往前進。
(迎賓門)這兒名叫迎賓門,聽說諸位光臨,雄獅、大象站在門口歡迎,所以也稱為“獅象迎賓”。看,這是一頭蓬頭大獅子,這是它的大鼻子,這是大嘴巴;那是一群大象,那是它們的長鼻子。請大家入迎賓門,進第一洞廳游覽。
(百景廳)游客們,我們已經到了第一洞廳。根據清朝乾隆時的桐廬縣志記載:傳說瑤琳洞里有一個“神仙游集之所”。現在我們就已來到了這個神仙游樂、聚會、觀景、吟詩的場所。先請看這正面的一支石筍,象是一位披著斗篷的仙人,正飄飄悠悠地前來迎接大家,我們稱他為“迎客仙”。讓我們隨著迎客仙的指點來逐個地觀賞這一景。
請看對面,有群山、有樹林,好象還有一座座亭臺樓閣,后面象是有一個很深很深的庭院,那大概就是神仙們經常游玩的地方。再往那邊看,上面象不象一個舞臺,現在幕布已經徐徐拉開,待一會兒,也許你們能見到仙女們出來輕歌曼舞。在這群仙出沒的地方,除了有一株株玉樹、一片片玉林,還有些動物。你們看那里象不象一頭肥豬,這兒象躲著一只羚羊,前面紅光照著的石筍象是鯉魚跳龍門,那是頭,那是鰭,那是尾巴。按傳統說法,這是吉祥之兆。大家今天能看到,來年定會吉祥如意。
那是一方瀑布,大概是神仙們賞景、吟詩的地方。你看瀑布前面好象立著一位頭帶方巾的書生,也許那是元代桐廬籍詩人徐舫,據記載他曾在洞內生活過一段時間;也有人說他是李白,正面對石瀑在吟詩,請大家隨我到近處觀看。
(石瀑)這石瀑,也稱為“銀河飛瀑”。它正奔騰呼嘯,飛瀉人間,你們看飛瀑中還有閃閃發亮的點點銀星。這方石瀑有七米高,十三米寬,是目前國內罕見的景石,可謂“天下奇觀”,真是“飛流直下三千盡,疑是銀河落九天”。
請大家再往前直,這是“猴子捧仙桃”,上面是“熊貓戲球”。游客們,在這洞壁上曾發現了中國犀牛牙齒化石的殘余,據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等有關單位考察,瑤琳洞共有40種洞穴動物,初步鑒定的有35種隸屬于6個門、14綱、28科、32屬,其中聚集量最大的是蝙蝠。現在有時還會遇到它飛來飛去與游客戲耍。在游覽過程中,還能見到什么動物呢?請隨我到這邊觀看。
(金雞觀瀑)這里是一對金雞在觀賞美麗的石瀑。你們看,這是大公雞,邊上是一只大母雞,這一景稱為“金雞觀瀑”。
游客們,初探瑤琳時,工作人員就在這“金雞觀瀑”的右后方,撿到了刻有“方舟”兩字的一面銅鏡。“方舟”為詩人徐舫的字號。元末,徐舫曾在洞中避難,可能是那時遺落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了。前面是石臺階,請游客們抬頭看,慢慢走。
(聚仙廳)這里是“聚仙廳”。看,那是一對守門的石獅子。這里還有三口大鐘,據說,這三口大鐘一敲,群仙就來聚會,所以稱為“聚仙鐘”。看,這上面還有兩個聚會未歸的老神仙。三口鐘都在哪?請大家找一找。(稍停片刻)這是一口,這邊還有一口,看這鐘上面,還停著一只山鷹呢。還有一口在哪兒?它藏在石帷幔里面,不信你們往里瞧瞧。據中國科學院地質專家考察,這口鐘形成的歷史已經有十四萬五千年了。
這口鐘的前廳的壺都屬于喀斯特溶洞中的一種洞頂渦穴,沿內還有多處,在三廳出口處的洞頂上有一排四個,它的形狀象倒扣的鍋,所以也叫溶巖天鍋。在四廳入口過道上方,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更小的渦穴,故稱為洞頂酒渦穴。
請大家不要大聲喧嘩,你們看,在這池中有一只烏龜,它非常怕羞,一聽見喧嘩聲就往回爬,躲進洞里去。現在它還沒有進洞,大家快來看呀。據說這是一史仙龜,傳說仙龜是長命百歲的,今天能見到這只仙龜,就是預示著大家將健康長壽。再請大家看看池中的倒影,洞中有洞,神幻莫測,洞中這樣的倒影有多處,而且各有千秋,請大家沿途注意觀看。
這多象天安門前的華表,上面象有九龍盤繞,故我們稱它為“瀛州華表”,它有七公尺高,是瑤琳仙境的第二大標志。根據巖溶滴水成石的過程推算,它的形成應需幾十萬年,它與石瀑的形成有所不同,他是由于滲透到巖溶穴頂部的水,商落在洞穴的底板上,自下而上的生長形成的碳酸鈣沉積物,簡稱是滲透水流形成的,它絕大部分形狀象筍,所以學名叫石筍,瑤琳洞內的石筍千姿百態,大的`有這個“瀛州華表”和洞內的第四大標志“瑤琳玉峰”,小的有這“大小烏龜”和二廳的“貓”,還有什么屬于滲滴水水流形成的景觀呢?大家回憶一下(稍等片刻),對了,有迎客仙,有鯉魚跳龍門,有那對金雞,還有那對守門的石獅子,這些都是孤立的一個個或一對對的石筍,還有一片片的石筍群,形狀更為壯麗,一會兒我陪大家去三廳觀看。
前面有一排石草帽帷幔,絢麗鮮艷,銀光閃閃。請大家注意觀看。往前去是單人狹道,請按順序走,注意安全,注意保護景石。
(瓊樓玉宇)現在我們來到了“瓊樓玉宇”前,你們看,這上空好象一只山鷹在盤旋,它的下面象個披甲戴盔的武士在守衛。在這片玉樹中,好象有一座座的亭臺樓閣。
游客們,1979年9月初探瑤琳洞時,工作人員就是從這條路的頂端一個直上直下的洞口,帶了礦燈,拿了火把爬進來的。當時洞內既無光亮,也沒有這些道路和石臺階,如今,經旅游工作者們多年的開發、建設才有了如此規模的游覽環境。真可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呀!下一景是“廣寒舞臺”。
看,這多象是美玉雕琢出來的樹林,又象是山玉珊瑚堆積成的珊瑚林,也有的游客說,這象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我們稱它為“玉樹瓊林”。瑤琳洞開放初期,這一景石晶瑩潔白。但十幾年來隨著上千萬游客進洞游覽,隨著洞內燈光的照射,景石的顏色變暗了。這是一大遺憾,如何防止或消除景石的這種變化,懇請廣大游客能提供好辦法。
(珍寶宮)看,這里山中有山,洞中有洞,珠光閃閃,滿目琳瑯,是傳說中仙家儲藏珍珠寶貝的地方。你們看,這上面象是懸掛著一支古劍。這里象是收藏著一只龍角,里面有一只小猴子專門看守這件寶物。這景稱為“珍寶宮”。這支酷象寶劍的景石,是從巖溶洞穴頂部向下生長的以碳酸鈣為主的沉積物。形成初期僅為較小的洞頂突起,而后逐漸增長,一般中部有空心管,形似鐘乳所以學名稱它為石鐘乳。這也是洞穴中常見的沉積物,他的形大辯論也是千奇百怪的,在游覽中大家可以留意觀賞。
(靈芝仙山)這座山上長滿了靈芝,稱為“靈芝仙山”。看,這是一頭單峰駱駝,據說它是王母娘娘派來運載靈芝的。在這靈芝山前有一只石獅子,請注意看,這只獅子好象閉著雙眼,據說這是只愛打瞌睡的懶獅子,所以還有一只小小的青蛙也來守衛這些靈芝草,一旦有妖魔來偷盜,機靈的小青蛙就一躍而起,向獅子報警,這景稱為“獅蛙護山”,小青蛙在哪呢?看,它躲在這洞里。
游客們,請看那路口的山崖上,立著一位躬著身、背著手的老神仙在這迎接大家進入第二洞廳呢?對面還象停著一只鴿子,它要飛向二廳、三廳報告大家即將光臨的信息,讓鴿子先去報信,我們繼續游覽第一洞廳。(仙樂廳)這里是群仙欣賞美妙音樂的地方,稱為“仙樂廳”。那并排掛著的一組“編馨十八片”,比北京天壇公園的編馨還多兩片。它的聲音高低分明,有的渾厚,有的清脆,能敲出非常美妙的聲音。
瑤琳洞內不少石頭能敲出好聽的聲音,有的象鐘,有的象鼓,有的象琴,所以古書記載:“洞內石有鐘鼓云聲”。如果都敲起來,叮叮當當,洞里就象個音樂廳了。但是為了保護景石,請大家先不要敲打。一會兒到第三廳,我會指引大家去敲一個會出聲的石鼓。這組石編馨和剛才大家見到的石帷幕舞臺上的石幕布一樣都是由飽含重碳酸鈣的薄層水,從洞頂或洞壁成片流出,沉積成貼壁垂吊的波狀褶裙形的流石,形狀好似幕布、帷幔,有的還象西洋樂器中的大豎琴,所以稱為石幔、石簾。
請看前面,那是神仙聚會的地方。先看對面的仙山上象坐著一尊高額長須的老壽星,那蓮花寶座上的很象“觀音大士”。瑤琳洞內共有二尊“觀音大士”,這是天然的,后面還有一尊是人工制作的,一會兒在“神仙世界”大家可以看到。
再請越過仙山往前看,那兒象有個披著袈裟的老和尚嗎?他雙手合十在念經,在為大家祈禱,保佑大家旅途順利,合家歡樂。
(桃花源)各位游客,現在我們已經到了第二洞廳,第二洞廳的景色與第一洞廳有很大的不同。
請看這一組景色,有山、有水、有洞、有石,多么象寧靜優雅的富春江山水啊!你們看,那江邊的石洞里,象有一個老人在釣魚呢,有人說他是姜太公,也有人說他是嚴子陵。這片美麗的山水使人想起傳說中的世外桃源,我們就把這兒叫“桃花源”吧!而那對面呢,就是“桃花源”中的“武陵村”。
現在我們就到“武陵村”去看看吧。不過道路較為曲折,途不還有小小的**。
(龍王殿)這下面黑乎乎、亂七八糟的是什么地方喲,有人把它叫做“打翻的龍王殿”。這是怎么回事?說起來還蠻有趣呢!
那邊地龍王忠心耿耿的大臣龍蝦。看:尖尖的頭,一節節的殼,正尷尬地回頭看著這倒霉的龍王。只有鎮住興風作浪的龍王,人民才能安居樂業,所以把這兒叫作“打翻的龍王殿”是有深刻寓意的。
當然這段故事是我們編出來的,故事中的龍王、龍蝦、海龜、海螺也只是一些不同形態的石筍罷了。鎮住了龍王,世外桃源就更美了!我們快到“武陵村”去看看。
(武陵村)這一景稱“武陵村”。看,一株大菩提樹綠蔭遮天,亭亭華蓋著整個村子。看這兒,象一條潔白瀑布奔瀉而下,這象一片茂密的樹林,這是一垛豐收的谷堆。金光燦燦的稻谷閃爍發亮,為了防止老鼠來偷吃,一只貓在守護著谷堆。請大家在附近找找看,貓在哪?對了!那只貓居高臨下地在上面守衛著呢。
現在好象的“山重水復疑無路”了,不,路在這里,看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這是第二廳通往第三廳的休息廳,大家可以休息一下。觀賞這人洞的同時,大家一定想知道瑤琳仙境這個石灰巖的大溶洞是怎么形成的,是神仙創造的嗎?不!形成這種景觀的溶洞必須具有三個條件:一是地質構造為含有碳酸鈣元素很多的石灰巖,地質學上稱他為沉積巖;二是地面上要有裂縫;三是流動的水,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石灰巖這種可溶解的巖石,見水之后,堅硬厚大的石頭就變得軟弱無力,可雕可塑。據地質部門測定:兩億年前,這里是海,由于地殼的變動,成了陸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經過裂縫下滲,石灰巖慢慢被溶解,再加上地下水的沖擊,在這駱駝山下形成了洞,一會兒大家進第四洞廳,就可看見這股有功勞的地下水。洞內那些千奇百怪、栩栩如生的石筍、鐘乳石、石瀑、石柱、石帷、石盆、石花……等洞穴景觀都形成于35萬年以前(中更新世中期)。瑤琳洞是我中國部中亞熱帶濕潤區沿海地區的喀斯特與洞穴的代表,既不同于南方,也不同于北方和西部高原、山區喀斯特。
游客們,第二洞廳的游覽就到此結束了,這個廳的面積是2300平方米。在剛才的游覽中大家可能已經體會到,它類似一個駝峰形,地勢從低到高,再從高到低,起伏較大。洞內景石既有玉石雕琢的田園景色——“桃花源”、“武陵村”,也有峻險雄偉的坑谷——“打翻的龍王殿”。
好了,我們接著去第三洞廳游覽。
前面是峽谷小道,路很陡,請注意安全,慢慢走,對上年紀的游客請互相照顧一下。
這里稱為“靈山峽谷”。峻險的峽谷中雨季可聽到涓涓流水聲。這里地勢低,與前面“打翻的龍王殿”和“群獅廳”形成了第二洞廳駝峰形地勢。
(第三洞廳)請看,這下面就是兩棵枝干并列的合歡頂替。合約會樹屬豆科。大家注意看,洞壁上的鐘乳石不單單象枝繁葉茂的樹枝、樹葉,而且好似有一個個肥肥大大的豆莢。可見,天宮仙界的合歡樹與人商的合歡樹也非常相似。
諸位,請看這邊,那形態奇特的石筍層層相疊,高聳云天,氣魄多么宏偉。這兒有三十米高,各位是否有“山外青山天外天”的感覺呢。
游客們,通過前兩個洞廳的游覽,不知你有否發現溶洞景觀的欣賞規律,那就是:想想看看,越看越像。那么下面就請大家隨著我的指點,用這個方法來觀賞對面這一景。
你們看,那高高的云端上有個洞,兩扇洞門緊閉著!這象不象《西游記》里牛魔王的洞府,孫悟空來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鐵扇公主把洞門關了,孫悟空吃了個閉門羹。孫悟空在哪兒呢?看那洞門上面不就是孫悟空嗎?他借不到芭蕉扇,正急得抓耳撓腮呢!再看那一帶的石筍多象是些小猴子,那大概是孫悟空的毫毛變的吧。有人還在下面找到了豬八戒,大家不妨找找看。這是一個天然的“翠云洞府”,“神仙世界”里也有一個,而且在那里還可以見到鐵扇公主呢!
看這高處,一尊魁梧宏偉的擎天大柱凌空矗立,把這9700平方米的洞廳牢牢頂住,氣勢多么壯觀!它是瑤琳仙境的瑰寶,被譽為瑤琳仙境第三大標志,稱它為“玉柱擎天”。這上面的雕琢可謂“巧奪天工”。下面請隨我換個角度來觀賞右側這方石筍群。
(三十三重天)看,對面就是我們瑤琳仙境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我們今天整個參觀游覽的高潮。你們看,石筍層層疊疊,五彩繽紛,千姿百態,如詩、如畫、如夢……難怪中國當代著名桐廬籍畫家葉淺予先生,一九八一年回桐廬,到瑤琳來參觀時,也對這片迷人景色贊嘆不絕,說這兒象敦煌的唐代大壁畫,象是到了西方的“極樂世界”。畫家說的“極樂世界”是指人人快樂、幸福友好的地方。在這“極樂世界”里游客們會找到不少東西,有人在這中間找到了“仙鶴”;有人找到了吉祥的“大象”;有人找到了跳舞的“獅子”;有人找到了騰飛的“巨龍”……那就請大家找找看,看哪位還有新的發現。“三十三重天”實際上是洞中石筍密布、群集叢生而成,共有石筍百余,形態千差萬別,有平的、尖的、圓的和凹的四種類型,這些巧奪天工的景觀讓我們在大飽眼福之余,不能不為它拍手叫好。
看,那里真有位仙人在為此景拍手叫好呢!
這塊玲瓏別致的石頭,據說勤勞的人才能敲響,懶惰的人是敲不響的,能敲得響的游客準能發財(或一定智慧非凡),所以叫它“發財鼓”(或智慧鼓)。游客們如有興趣不妨一試。瑤琳仙境的美景說不完,數不盡。看!這是瑤琳仙境一侏最美的珍貴石筍,它的色澤如到此如玉,只有天工神匠才能雕刻得這么精致細膩、晶瑩可愛,我們稱它為“玉樹瓊花”。
(曲橋通幽)這里稱為“曲橋通幽”。別看這里黑乎乎的,不太起眼,卻是一種不多見的洞穴沉積物,叫做“云盆”。由于洞論著稍有傾斜,流水中的泥沙沉積和被溶解的碳酸鈣沉淀凝結成為朵朵的云塊和個個盆子而得名。
(石景園)過了“曲橋通幽”,我們來到了“石景園”。請看這邊的“海獅接水”,它是一種非常典型的石筍,下面大,上面小。上方是一支石鐘乳,形成了一個活龍活現的海獅接水造型。再看這邊的一支石筍,它的造型剛好相反,它下面小,上面大,是巖洞中罕見的石筍,稱為“瑤琳玉峰”。大家回憶一下,前面我們已經看到了瑤琳洞內的“三大標志”:“銀河飛瀑”、“瀛州華表”、“玉柱擎天”,而這“瑤琳玉峰”則是瑤琳第四大標志,也是最主要的標志。所以瑤琳仙境很我紀念品,都采用了這個造型。
游客們,從這個角度看“三十三重天”那片石筍群,象不象一片石林,若是將它與“天下奇觀”著稱的云南石林相比,是否顯得別具一格呢。
在“三十三重天”石筍群的右上方洞壁上保存有1300多年前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88)、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探洞者的題字,由于年代久遠,已被一層透明的碳酸鈣結晶覆蓋著。在開發瑤琳過程中,還發現了東漢的印紋陶片,五代、北宋時的古錢以及元朝的青瓷碎片,還有2900年前西周時古人用火的遺跡。這說明瑤琳仙境自古以來就是游覽勝地了。
瑤琳洞的景觀引起了很多電影工作者的興趣,除了香港電影《少林小子》,在這個洞里拍攝了十多個鏡頭外,還有電影《碧水雙魂》、《兇手與懦夫》、《歡樂的水簾洞》、大型神話電視連續劇《封神榜》……等,現在我們眼前的場景就是當年拍攝時留下的。
(觀音)游客們這一景是觀音大士和她的“善財”、“龍女”。“觀世音”是佛國眾菩薩的首席,也是佛國的第一菩薩,唐代因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諱,而除去“世字”簡稱“觀音”。何謂“觀世音”呢?據說眾生受苦受難的時候,念她的名字菩薩就會“觀”到這個聲音,立即前去前救,所以人們把“觀世間”看作是一個慈大悲、法力無邊的菩薩。大家發現了嗎?這尊觀音的眼睛會眨眼的,這尊觀音有5米高,中國佛教將陰歷二月十九日定為觀音誕辰日,六月十九日為成道日,九月十九日為觀音出家日,統稱“觀音香會”。浙江的普陀山、四川的峨眉山、安徽的九華山、山西的五臺山這四大佛教名山,會有許多香客拜謁觀音,求福求子,這次瑤琳也請了這尊觀音。諸位在“觀音香會”來拜謁,也會得到同樣效果。您若有求于觀音的話,可以前去求助,不過千萬記住“心誠則靈”呀!
(送客廊)這兒叫“送客廊”。看,那大大小小的群仙在為大家送行,請游客們再回頭看一看這仙境的美麗景色吧,那祥云縹緲、仙霧騰騰的美好意境,讓我們再一次盡情享受吧!
(橋端)游客們,現在我們來到了銀河橋,從這邊看三廳9700平方米的美景盡收眼底,詩人田間在1983年3月游完瑤琳洞以后,揮筆題詞“狂洞、狂仙、狂景、狂觀”,不知各位看了有沒有同感。在開發瑤琳時,我們右前方的石壁上發現了2900多年前西周時古人用火遺跡,這些都說明了瑤琳仙境的歷史悠久。瑤琳仙境面積總共28000平方米,今天我們游覽前四廳面積16000平方米,它的特點是“奇、秀、雄、深”,后三廳的特點是“大、廣、空、粗”,可能大家已經感受了,現在我們所站位置的景石與前四廳截然不同,它還處于雛形階段,里面有很長一段水路,卷曲石、石花、鵝管石等發育非常豐富。以后,將建成新的景點進行探險活動,歡迎大家再來瑤琳仙境游覽。
(橋頭)大家一定很想知道這個溶洞是怎樣形成的?它是經過二億年時間,由于地殼的變動,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經過裂縫不滲,石灰巖慢慢被溶解,再加上水的沖擊,就形成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美麗景觀,大家今天游覽溶洞景觀結束了,現在諸位即將離開瑤琳仙境重返人間。
(洞外平臺)諸位游客,前面就是“三十六計蠟像館”,請大家沿著這條游步道往前走,最后經過“妙峰苑”,大概需半小時。這兩個游覽項目是自己游覽的,每個場景中有文字解說,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在此向各位道別,愿瑤琳仙境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桐廬瑤琳仙境(通用15篇)篇十三
神奇的地球,有許多神奇的景點,其中一個就是瑤琳仙境。
我和家人走到了瑤琳仙境的入口,一進入口,一股冷氣撲面而來。“洞里常年溫度是18攝氏度。”導游說。我們走進了洞里,發現洞里有許多大小、形狀不一的`石頭。我們繼續往前走,導游指著一塊石頭說:“這就叫石筍,如果鐘乳石和石筍連起來就是石柱。”“那這上面的石頭就是鐘乳石,下面的是石筍吧?”“沒錯。”導游回答。那石筍在我眼前,有的像劍,有的像刀,有的又像一把槍。
那么美麗、形態各異的石筍和鐘乳石,是怎么形成的呢?原來洞頂長期掉水珠,而這些水珠里有大量的石灰巖。久而久之,石灰巖越積越多,就形成了石筍和鐘乳石了。
過了一會兒,導游問我們“要不要出去看看,”我們異口同聲地說:“要”。我們出去一看,門外是座壯觀的塔,門口還有一輛綠皮火車!
啊!大自然可真神奇啊,這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的洞就是大自然帶給人類的,我們應該護大自然,保護我們的家園!
桐廬瑤琳仙境(通用15篇)篇十四
今天,那千奇百怪的鐘乳石將再次展現在我的面前。瑤琳仙境,我來啦!
洞口,涼颼颼的冷氣直往外闖。媽媽立馬拎出兩個袋子。我一瞧——呦!滿滿兩大袋子衣服。我拿了一件就匆忙進洞了。
先是一些五彩斑斕的壁畫,接著又是琳瑯滿目的石鐘乳。“嗒——”一顆水珠落在了我的頭上。我抬頭一看,原來是濕乎乎的鐘乳石在滴水。
看看這些形態各異的石頭,被燈光照得發亮,像水母、像貓、像塔……我取出手機,按下快門。“嗚嗚……”照片里好黑呀,什么也看不清。我趕緊打開閃光燈,嗯,這還差不多。
這回我的望遠鏡可排上用場了。一眼望去,大的小的,長的短的',遠看分外清晰,近的也能看出另一番滋味。媽媽看看我的樣子,說:“你這樣一手拿望遠鏡,一手拿個相機,真像個旅游愛好者。”
我發出感嘆:“相機效果真差,要是可以用眼拍照,記下眼看到的就好了”。“以后,我要發明一種用眼拍照的系統。”我一邊想著,一邊走出了瑤琳仙境。
桐廬瑤琳仙境(通用15篇)篇十五
【導語】本站的會員“科麗南”為你整理了“瑤琳仙境導游詞”范文,希望對你有參考作用。
諸位游客:
你們好!大家遠道而來,我們表示熱情的歡迎。首先,我把瑤琳仙境的基本情況介紹一下:
瑤琳仙境是個石灰巖的大溶洞,按洞體結構共分七個洞廳,總面積為28000平方米。整個景區可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天然的溶洞景觀,第二部分是三十六計蠟像館和妙峰苑,整個景區面積達50公頃。目前可供游覽的溶洞前四廳,面積為6000平方米。今天就由我擔任導游員,陪同大家游覽這個地下樂園。瑤琳仙境以它“奇、秀、雄、深”的景觀,被譽為“全國諸洞冠”,并榮立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列。祝愿大家游得盡興,玩得開心。游客們,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仙境的前廳。你可能會覺得好象進入了一個奇妙和神話世界里。它與洞外的現實世界雖然只有一步之差,但卻有人間與仙境的區別。這正如宋朝有位叫柯約齋的詩人,在他的游瑤琳仙境詩中第一句所寫的那樣:“仙境塵寰咫尺分”。這首詩的第二句是“壺中別是一乾坤”,詩人把這個洞比作一個壺,大家看這個洞上小下大,還真有點象壺。進入這個神奇的壺里,就另有一番天地。這里有天、有地、有水、有山。請看,上面象是朵朵云彩,又如無數朵倒垂的蓮花,就好象一片蓮花云。而那邊遠處好象有個小小的山村,猶如一幅美麗、寧靜的山村油畫。這里僅是我們今天要觀賞的一百四十分之一,真正的美景還在后面,請游客們往前進。
(迎賓門)這兒名叫迎賓門,聽說諸位光臨,雄獅、大象站在門口歡迎,所以也稱為“獅象迎賓”。看,這是一頭蓬頭大獅子,這是它的大鼻子,這是大嘴巴;那是一群大象,那是它們的長鼻子。請大家入迎賓門,進第一洞廳游覽。
(百景廳)游客們,我們已經到了第一洞廳。根據清朝乾隆時的桐廬縣志記載:傳說瑤琳洞里有一個“神仙游集之所”。現在我們就已來到了這個神仙游樂、聚會、觀景、吟詩的場所。先請看這正面的一支石筍,象是一位披著斗篷的仙人,正飄飄悠悠地前來迎接大家,我們稱他為“迎客仙”。讓我們隨著迎客仙的指點來逐個地觀賞這一景。
請看對面,有群山、有樹林,好象還有一座座亭臺樓閣,后面象是有一個很深很深的庭院,那大概就是神仙們經常游玩的地方。再往那邊看,上面象不象一個舞臺,現在幕布已經徐徐拉開,待一會兒,也許你們能見到仙女們出來輕歌曼舞。在這群仙出沒的地方,除了有一株株玉樹、一片片玉林,還有些動物。你們看那里象不象一頭肥豬,這兒象躲著一只羚羊,前面紅光照著的石筍象是鯉魚跳龍門,那是頭,那是鰭,那是尾巴。按傳統說法,這是吉祥之兆。大家今天能看到,來年定會吉祥如意。
那是一方瀑布,大概是神仙們賞景、吟詩的地方。你看瀑布前面好象立著一位頭帶方巾的書生,也許那是元代桐廬籍詩人徐舫,據記載他曾在洞內生活過一段時間;也有人說他是李白,正面對石瀑在吟詩,請大家隨我到近處觀看。
(石瀑)這石瀑,也稱為“銀河飛瀑”。它正奔騰呼嘯,飛瀉人間,你們看飛瀑中還有閃閃發亮的點點銀星。這方石瀑有七米高,十三米寬,是目前國內罕見的景石,可謂“天下奇觀”,真是“飛流直下三千盡,疑是銀河落九天”。
看到這里,游客們一定很想知道這方石瀑是怎么形成的?這是由于洞壁上有很長的裂縫,從中有成片的水流出來,徐徐而下,當水氣跑了,碳酸鈣就沿洞壁沉淀下來,久而久之就形成現在這種石瀑。雨季可以看到淙淙流水沿折皺而下,緩緩流入水池。再請大家欣賞一下池中神幻的倒影,這是多么美麗而迷人的景色。我們就把這“銀河飛瀑”定為瑤琳仙境的第一大標志。
請大家再往前直,這是“猴子捧仙桃”,上面是“熊貓戲球”。游客們,在這洞壁上曾發現了中國犀牛牙齒化石的殘余,據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等有關單位考察,瑤琳洞共有40種洞穴動物,初步鑒定的有35種隸屬于6個門、4綱、28科、32屬,其中聚集量最大的是蝙蝠。現在有時還會遇到它飛來飛去與游客戲耍。在游覽過程中,還能見到什么動物呢?請隨我到這邊觀看。
(金雞觀瀑)這里是一對金雞在觀賞美麗的石瀑。你們看,這是大公雞,邊上是一只大母雞,這一景稱為“金雞觀瀑”。
游客們,初探瑤琳時,工作人員就在這“金雞觀瀑”的右后方,撿到了刻有“方舟”兩字的一面銅鏡。“方舟”為詩人徐舫的字號。元末,徐舫曾在洞中避難,可能是那時遺落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了。前面是石臺階,請游客們抬頭看,慢慢走。
(聚仙廳)這里是“聚仙廳”。看,那是一對守門的石獅子。這里還有三口大鐘,據說,這三口大鐘一敲,群仙就來聚會,所以稱為“聚仙鐘”。看,這上面還有兩個聚會未歸的老神仙。三口鐘都在哪?請大家找一找。(稍停片刻)這是一口,這邊還有一口,看這鐘上面,還停著一只山鷹呢。還有一口在哪兒?它藏在石帷幔里面,不信你們往里瞧瞧。據中國科學院地質專家考察,這口鐘形成的歷史已經有十四萬五千年了。
這口鐘的前廳的壺都屬于喀斯特溶洞中的一種洞頂渦穴,沿內還有多處,在三廳出口處的洞頂上有一排四個,它的形狀象倒扣的鍋,所以也叫溶巖天鍋。在四廳入口過道上方,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更小的渦穴,故稱為洞頂酒渦穴。
請大家不要大聲喧嘩,你們看,在這池中有一只烏龜,它非常怕羞,一聽見喧嘩聲就往回爬,躲進洞里去。現在它還沒有進洞,大家快來看呀。據說這是一史仙龜,傳說仙龜是長命百歲的,今天能見到這只仙龜,就是預示著大家將健康長壽。再請大家看看池中的倒影,洞中有洞,神幻莫測,洞中這樣的倒影有多處,而且各有千秋,請大家沿途注意觀看。這多象天安門前的華表,上面象有九龍盤繞,故我們稱它為“瀛州華表”,它有七公尺高,是瑤琳仙境的第二大標志。根據巖溶滴水成石的過程推算,它的形成應需幾十萬年,它與石瀑的形成有所不同,他是由于滲透到巖溶穴頂部的水,商落在洞穴的底板上,自下而上的生長形成的碳酸鈣沉積物,簡稱是滲透水流形成的,它絕大部分形狀象筍,所以學名叫石筍,瑤琳洞內的石筍千姿百態,大的有這個“瀛州華表”和洞內的第四大標志“瑤琳玉峰”,小的有這“大小烏龜”和二廳的“貓”,還有什么屬于滲滴水水流形成的景觀呢?大家回憶一下(稍等片刻),對了,有迎客仙,有鯉魚跳龍門,有那對金雞,還有那對守門的石獅子,這些都是孤立的一個個或一對對的石筍,還有一片片的石筍群,形狀更為壯麗,一會兒我陪大家去三廳觀看。
前面有一排石草帽帷幔,絢麗鮮艷,銀光閃閃。請大家注意觀看。往前去是單人狹道,請按順序走,注意安全,注意保護景石。
(瓊樓玉宇)現在我們來到了“瓊樓玉宇”前,你們看,這上空好象一只山鷹在盤旋,它的下面象個披甲戴盔的武士在守衛。在這片玉樹中,好象有一座座的亭臺樓閣。游客們,979年9月初探瑤琳洞時,工作人員就是從這條路的頂端一個直上直下的洞口,帶了礦燈,拿了火把爬進來的。當時洞內既無光亮,也沒有這些道路和石臺階,如今,經旅游工作者們多年的開發、建設才有了如此規模的游覽環境。真可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呀!下一景是“廣寒舞臺”。
(廣寒舞臺)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廣寒舞臺”,這個舞臺不同于其他舞臺的是,臺上的一切設施全是溶洞中各類天然景石組成的。請看,徐徐拉開的幕布,稱之為“石幔垂臺”。臺上面紅光高照的兩個宮燈是由麥狀水流形成的鐘乳石。舞臺右側的大柱是由洞頂上掛下來的鐘乳石和洞底長上去的石筍銜接起來形成的石柱構成的。這就是“廣寒舞臺”奇妙之處了。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初探瑤琳洞》里,仙女們就是在這舞臺上翩翩起舞的。看過《少林小子》電影的游客您熟悉這景嗎?這就是三鳳給三龍送雞湯的地方,瑤琳洞內還有多處景色曾在這部影片中出現,一會兒,我一一地指點給大家。
看,這多象是美玉雕琢出來的樹林,又象是山玉珊瑚堆積成的珊瑚林,也有的游客說,這象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我們稱它為“玉樹瓊林”。瑤琳洞開放初期,這一景石晶瑩潔白。但十幾年來隨著上千萬游客進洞游覽,隨著洞內燈光的照射,景石的顏色變暗了。這是一大遺憾,如何防止或消除景石的這種變化,懇請廣大游客能提供好辦法。
(珍寶宮)看,這里山中有山,洞中有洞,珠光閃閃,滿目琳瑯,是傳說中仙家儲藏珍珠寶貝的地方。你們看,這上面象是懸掛著一支古劍。這里象是收藏著一只龍角,里面有一只小猴子專門看守這件寶物。這景稱為“珍寶宮”。這支酷象寶劍的景石,是從巖溶洞穴頂部向下生長的以碳酸鈣為主的沉積物。形成初期僅為較小的洞頂突起,而后逐漸增長,一般中部有空心管,形似鐘乳所以學名稱它為石鐘乳。這也是洞穴中常見的沉積物,他的形大辯論也是千奇百怪的,在游覽中大家可以留意觀賞。
(靈芝仙山)這座山上長滿了靈芝,稱為“靈芝仙山”。看,這是一頭單峰駱駝,據說它是王母娘娘派來運載靈芝的。在這靈芝山前有一只石獅子,請注意看,這只獅子好象閉著雙眼,據說這是只愛打瞌睡的懶獅子,所以還有一只小小的青蛙也來守衛這些靈芝草,一旦有妖魔來偷盜,機靈的小青蛙就一躍而起,向獅子報警,這景稱為“獅蛙護山”,小青蛙在哪呢?看,它躲在這洞里。
游客們,請看那路口的山崖上,立著一位躬著身、背著手的老神仙在這迎接大家進入第二洞廳呢?對面還象停著一只鴿子,它要飛向二廳、三廳報告大家即將光臨的信息,讓鴿子先去報信,我們繼續游覽第一洞廳。(仙樂廳)這里是群仙欣賞美妙音樂的地方,稱為“仙樂廳”。那并排掛著的一組“編馨十八片”,比北京天壇公園的編馨還多兩片。它的聲音高低分明,有的渾厚,有的清脆,能敲出非常美妙的聲音。瑤琳洞內不少石頭能敲出好聽的聲音,有的象鐘,有的象鼓,有的象琴,所以古書記載:“洞內石有鐘鼓云聲”。如果都敲起來,叮叮當當,洞里就象個音樂廳了。但是為了保護景石,請大家先不要敲打。一會兒到第三廳,我會指引大家去敲一個會出聲的石鼓。這組石編馨和剛才大家見到的石帷幕舞臺上的石幕布一樣都是由飽含重碳酸鈣的薄層水,從洞頂或洞壁成片流出,沉積成貼壁垂吊的波狀褶裙形的流石,形狀好似幕布、帷幔,有的還象西洋樂器中的大豎琴,所以稱為石幔、石簾。
請看前面,那是神仙聚會的地方。先看對面的仙山上象坐著一尊高額長須的老壽星,那蓮花寶座上的很象“觀音大士”。瑤琳洞內共有二尊“觀音大士”,這是天然的,后面還有一尊是人工制作的,一會兒在“神仙世界”大家可以看到。再請越過仙山往前看,那兒象有個披著袈裟的老和尚嗎?他雙手合十在念經,在為大家祈禱,保佑大家旅途順利,合家歡樂。(紫竹林)請看,那是一頭麒麟,它背上載著個寶物,昂頭朝向觀音,稱為“麒麟獻寶”。這兒稱作“紫竹林”,看這竹節、竹鞭形態那么逼真,這種竹林是怎么形成的呢?由于洞內地下水的不斷運動,產生了侵蝕溶蝕作用,而使上層洞底的堆積物失去穩定,使這一根根的小石柱被拉裂或斷開。如果沉陷后幅度較小,隨著碳酸鈣的繼續沉積,使拉開的石柱又被重新“焊上”,就成了石柱上鼓起的一節節竹節和竹根。游客們,第一洞廳游覽到相結束了,它的面積是4400平方米。這個洞廳由于游覽路線曲折回環,使我們感到好似進入了迷宮,廳內景石形態極豐富,有規模宏大、氣勢壯觀的“獅象迎賓”、“銀河飛瀑”、“石幔垂臺”,有形態逼真、造型優美的“靈芝仙山”、“廣寒舞臺”,還有小巧秀麗的“猴子捧仙桃”、“金雞觀瀑”、“石蛙護山”。瑤琳仙境四大標志在這個廳內有兩個,一個是銀河飛瀑,一個是瀛州華表。這些琳瑯滿目的景觀,讓人目不暇接。
(桃花源)各位游客,現在我們已經到了第二洞廳,第二洞廳的景色與第一洞廳有很大的不同。
請看這一組景色,有山、有水、有洞、有石,多么象寧靜優雅的富春江山水啊!你們看,那江邊的石洞里,象有一個老人在釣魚呢,有人說他是姜太公,也有人說他是嚴子陵。這片美麗的山水使人想起傳說中的世外桃源,我們就把這兒叫“桃花源”吧!而那對面呢,就是“桃花源”中的“武陵村”。
現在我們就到“武陵村”去看看吧。不過道路較為曲折,途不還有小小的**。(龍王殿)這下面黑乎乎、亂七八糟的是什么地方喲,有人把它叫做“打翻的龍王殿”。這是怎么回事?說起來還蠻有趣呢!
原來這“桃花源”、“武陵村”的明媚風光,使東海龍王大為嫉妒,它老是興風作浪,把大水漲到岸上,沖進“桃花源”、“武陵村”來。于是,大家就聯合起來,搗毀了龍王殿,嚇得海螺逃上岸,海龜往上爬,大家還造了一座鎮海塔,把龍王鎮住了,你看,龍王一動不動,束手無策地鎖在海里,他的臉、胡子、鼻子打塌了,一只眼睛打瞎了,哭喪著臉。你再看看,那上面的側面投影就更清楚了,那是龍王的頭冠,那是鼻子,那是胡子那邊地龍王忠心耿耿的大臣龍蝦。看:尖尖的頭,一節節的殼,正尷尬地回頭看著這倒霉的龍王。只有鎮住興風作浪的龍王,人民才能安居樂業,所以把這兒叫作“打翻的龍王殿”是有深刻寓意的。
當然這段故事是我們編出來的,故事中的龍王、龍蝦、海龜、海螺也只是一些不同形態的石筍罷了。鎮住了龍王,世外桃源就更美了!我們快到“武陵村”去看看。
(武陵村)這一景稱“武陵村”。看,一株大菩提樹綠蔭遮天,亭亭華蓋著整個村子。看這兒,象一條潔白瀑布奔瀉而下,這象一片茂密的樹林,這是一垛豐收的谷堆。金光燦燦的稻谷閃爍發亮,為了防止老鼠來偷吃,一只貓在守護著谷堆。請大家在附近找找看,貓在哪?對了!那只貓居高臨下地在上面守衛著呢。
現在好象的“山重水復疑無路”了,不,路在這里,看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這是第二廳通往第三廳的休息廳,大家可以休息一下。觀賞這人洞的同時,大家一定想知道瑤琳仙境這個石灰巖的大溶洞是怎么形成的,是神仙創造的嗎?不!形成這種景觀的溶洞必須具有三個條件:一是地質構造為含有碳酸鈣元素很多的石灰巖,地質學上稱他為沉積巖;二是地面上要有裂縫;三是流動的水,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石灰巖這種可溶解的巖石,見水之后,堅硬厚大的石頭就變得軟弱無力,可雕可塑。據地質部門測定:兩億年前,這里是海,由于地殼的變動,成了陸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經過裂縫下滲,石灰巖慢慢被溶解,再加上地下水的沖擊,在這駱駝山下形成了洞,一會兒大家進第四洞廳,就可看見這股有功勞的地下水。洞內那些千奇百怪、栩栩如生的石筍、鐘乳石、石瀑、石柱、石帷、石盆、石花……等洞穴景觀都形成于35萬年以前(中更新世中期)。瑤琳洞是我中國部中亞熱帶濕潤區沿海地區的喀斯特與洞穴的代表,既不同于南方,也不同于北方和西部高原、山區喀斯特。
(群獅廳)這里稱為“獅子廳”,據說這個“獅子廳”里共有大大小小獅子五十頭,可是現在剩下的只有四十五頭了,還有五頭到哪里去了呢?大家回憶一下:一頭獅子到進口處的“獅象迎賓”管大門去了,兩頭在第一洞廳的“聚仙廳”門口歡迎大家,“靈芝山”前有一頭,還有一頭在第三洞廳的“極樂世界”表演獅子舞去了。等一會兒大家可以看到。所以現在這兒只有四十五頭,那么請大家一邊休息,一邊找找看。(稍等片刻,請游客活動一下)對,這正面的大石筍上面象有個大獅子王席地而坐,邊上有好多小獅子,可謂“群獅聚山”。請看這邊,這是“懶獅趴地”,邊上是“獅子奶奶抱孫孫”,這里還有一對幽會的獅子,這前面還有“怒吼狂獅”,轉過來,這里有一對獅子滾繡球,它的附近還有許多獅子,由于時間關系就不一一介紹了。
游客們,第二洞廳的游覽就到此結束了,這個廳的面積是2300平方米。在剛才的游覽中大家可能已經體會到,它類似一個駝峰形,地勢從低到高,再從高到低,起伏較大。洞內景石既有玉石雕琢的田園景色——“桃花源”、“武陵村”,也有峻險雄偉的坑谷——“打翻的龍王殿”。
好了,我們接著去第三洞廳游覽。
前面是峽谷小道,路很陡,請注意安全,慢慢走,對上年紀的游客請互相照顧一下。這里稱為“靈山峽谷”。峻險的峽谷中雨季可聽到涓涓流水聲。這里地勢低,與前面“打翻的龍王殿”和“群獅廳”形成了第二洞廳駝峰形地勢。
(第三洞廳)請看,這下面就是兩棵枝干并列的合歡頂替。合約會樹屬豆科。大家注意看,洞壁上的鐘乳石不單單象枝繁葉茂的樹枝、樹葉,而且好似有一個個肥肥大大的豆莢。可見,天宮仙界的合歡樹與人商的合歡樹也非常相似。
諸位,請看這邊,那形態奇特的石筍層層相疊,高聳云天,氣魄多么宏偉。這兒有三十米高,各位是否有“山外青山天外天”的感覺呢。
游客們,通過前兩個洞廳的游覽,不知你有否發現溶洞景觀的欣賞規律,那就是:想想看看,越看越像。那么下面就請大家隨著我的指點,用這個方法來觀賞對面這一景。你們看,那高高的云端上有個洞,兩扇洞門緊閉著!這象不象《西游記》里牛魔王的洞府,孫悟空來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鐵扇公主把洞門關了,孫悟空吃了個閉門羹。孫悟空在哪兒呢?看那洞門上面不就是孫悟空嗎?他借不到芭蕉扇,正急得抓耳撓腮呢!再看那一帶的石筍多象是些小猴子,那大概是孫悟空的毫毛變的吧。有人還在下面找到了豬八戒,大家不妨找找看。這是一個天然的“翠云洞府”,“神仙世界”里也有一個,而且在那里還可以見到鐵扇公主呢!
看這高處,一尊魁梧宏偉的擎天大柱凌空矗立,把這9700平方米的洞廳牢牢頂住,氣勢多么壯觀!它是瑤琳仙境的瑰寶,被譽為瑤琳仙境第三大標志,稱它為“玉柱擎天”。這上面的雕琢可謂“巧奪天工”。下面請隨我換個角度來觀賞右側這方石筍群。
(三十三重天)看,對面就是我們瑤琳仙境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我們今天整個參觀游覽的高潮。你們看,石筍層層疊疊,五彩繽紛,千姿百態,如詩、如畫、如夢難怪中國當代著名桐廬籍畫家葉淺予先生,一九八一年回桐廬,到瑤琳來參觀時,也對這片迷人景色贊嘆不絕,說這兒象敦煌的唐代大壁畫,象是到了西方的“極樂世界”。畫家說的“極樂世界”是指人人快樂、幸福友好的地方。在這“極樂世界”里游客們會找到不少東西,有人在這中間找到了“仙鶴”;有人找到了吉祥的“大象”;有人找到了跳舞的“獅子”;有人找到了騰飛的“巨龍”那就請大家找找看,看哪位還有新的發現。“三十三重天”實際上是洞中石筍密布、群集叢生而成,共有石筍百余,形態千差萬別,有平的、尖的、圓的和凹的四種類型,這些巧奪天工的景觀讓我們在大飽眼福之余,不能不為它拍手叫好。
看,那里真有位仙人在為此景拍手叫好呢!
(宋詩臺前)這兒是一塊天然的大石壁,上面刻有宋代詩人柯約齋寫的一首詩,這首詩是寫瑤琳仙境的,是點題之作。第一、第二句我們已經在前廳引用過了。全文是:“仙境塵寰咫尺分,壺中別是一乾隆坤。風雷不識為云雨,星斗何曾見曉昏。仿佛夢疑蓬島路,分明人在武陵村。桃花洞口門長掩,暴楚強秦任并吞。”這首詩的從清朝乾隆年間編寫的桐廬縣志上抄下來的,它有力地說明了宋朝就有不少人來這兒游覽,不少文人描繪過瑤琳仙境。這首詩把這個洞稱為“仙境”是“壺中天”、是“蓬萊島”、是“桃花島”、“武陵村”。
這一方面說明瑤琳仙境的歷史悠久,另一方面說明自古以來,在人們的心目中,瑤琳仙境確實是一個美麗的神話世界。
這塊玲瓏別致的石頭,據說勤勞的人才能敲響,懶惰的人是敲不響的,能敲得響的游客準能發財(或一定智慧非凡),所以叫它“發財鼓”(或智慧鼓)。游客們如有興趣不妨一試。瑤琳仙境的美景說不完,數不盡。看!這是瑤琳仙境一侏最美的珍貴石筍,它的色澤如到此如玉,只有天工神匠才能雕刻得這么精致細膩、晶瑩可愛,我們稱它為“玉樹瓊花”。(曲橋通幽)這里稱為“曲橋通幽”。別看這里黑乎乎的,不太起眼,卻是一種不多見的洞穴沉積物,叫做“云盆”。由于洞論著稍有傾斜,流水中的泥沙沉積和被溶解的碳酸鈣沉淀凝結成為朵朵的云塊和個個盆子而得名。
(石景園)過了“曲橋通幽”,我們來到了“石景園”。請看這邊的“海獅接水”,它是一種非常典型的石筍,下面大,上面小。上方是一支石鐘乳,形成了一個活龍活現的海獅接水造型。再看這邊的一支石筍,它的造型剛好相反,它下面小,上面大,是巖洞中罕見的石筍,稱為“瑤琳玉峰”。大家回憶一下,前面我們已經看到了瑤琳洞內的“三大標志”:“銀河飛瀑”、“瀛州華表”、“玉柱擎天”,而這“瑤琳玉峰”則是瑤琳第四大標志,也是最主要的標志。所以瑤琳仙境很我紀念品,都采用了這個造型。
游客們,從這個角度看“三十三重天”那片石筍群,象不象一片石林,若是將它與“天下奇觀”著稱的云南石林相比,是否顯得別具一格呢。
在“三十三重天”石筍群的右上方洞壁上保存有300多年前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88)、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探洞者的題字,由于年代久遠,已被一層透明的碳酸鈣結晶覆蓋著。在開發瑤琳過程中,還發現了東漢的印紋陶片,五代、北宋時的古錢以及元朝的青瓷碎片,還有20xx年前西周時古人用火的遺跡。這說明瑤琳仙境自古以來就是游覽勝地了。瑤琳洞的景觀引起了很多電影工作者的興趣,除了香港電影《少林小子》,在這個洞里拍攝了十多個鏡頭外,還有電影《碧水雙魂》、《兇手與懦夫》、《歡樂的水簾洞》、大型神話電視連續劇《封神榜》等,現在我們眼前的場景就是當年拍攝時留下的。
(觀音)游客們這一景是觀音大士和她的“善財”、“龍女”。“觀世音”是佛國眾菩薩的首席,也是佛國的第一菩薩,唐代因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諱,而除去“世字”簡稱“觀音”。何謂“觀世音”呢?據說眾生受苦受難的時候,念她的名字菩薩就會“觀”到這個聲音,立即前去前救,所以人們把“觀世間”看作是一個慈大悲、法力無邊的菩薩。大家發現了嗎?這尊觀音的眼睛會眨眼的,這尊觀音有5米高,中國佛教將陰歷二月十九日定為觀音誕辰日,六月十九日為成道日,九月十九日為觀音出家日,統稱“觀音香會”。浙江的普陀山、四川的峨眉山、安徽的九華山、山西的五臺山這四大佛教名山,會有許多香客拜謁觀音,求福求子,這次瑤琳也請了這尊觀音。諸位在“觀音香會”來拜謁,也會得到同樣效果。您若有求于觀音的話,可以前去求助,不過千萬記住“心誠則靈”呀!
(橋端)游客們,現在我們來到了銀河橋,從這邊看三廳9700平方米的美景盡收眼底,詩人田間在983年3月游完瑤琳洞以后,揮筆題詞“狂洞、狂仙、狂景、狂觀”,不知各位看了有沒有同感。在開發瑤琳時,我們右前方的石壁上發現了2900多年前西周時古人用火遺跡,這些都說明了瑤琳仙境的歷史悠久。瑤琳仙境面積總共28000平方米,今天我們游覽前四廳面積6000平方米,它的特點是“奇、秀、雄、深”,后三廳的特點是“大、廣、空、粗”,可能大家已經感受了,現在我們所站位置的景石與前四廳截然不同,它還處于雛形階段,里面有很長一段水路,卷曲石、石花、鵝管石等發育非常豐富。以后,將建成新的景點進行探險活動,歡迎大家再來瑤琳仙境游覽。
(橋頭)大家一定很想知道這個溶洞是怎樣形成的?它是經過二億年時間,由于地殼的變動,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經過裂縫不滲,石灰巖慢慢被溶解,再加上水的沖擊,就形成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美麗景觀,大家今天游覽溶洞景觀結束了,現在諸位即將離開瑤琳仙境重返人間。
(洞外平臺)諸位游客,前面就是“三十六計蠟像館”,請大家沿著這條游步道往前走,最后經過“妙峰苑”,大概需半小時。這兩個游覽項目是自己游覽的,每個場景中有文字解說,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在此向各位道別,愿瑤琳仙境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見!
仙境之橋觀后感。
《杜瑤瑤孝心》讀后感。
愛麗絲漫游仙境讀后感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