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是進行演講的依據,是對演講內容和形式的規范和提示,它體現著演講的目的和手段。那么我們寫演講稿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做一個好的傾聽者演講稿篇一
自從老人過世以后,心情很久以來都沒有像今天這樣沉重過。
下午接到舅舅的電話,告訴我舅母檢查出來直腸癌,前兩天已經做了手術,他怕手里的錢不夠,想問問我方便不方便。電話里我能感覺到他聲音里的難過與忐忑。他是一個很要強、很要面子的人,如果不是確實遇到難處,他是絕對不會給我打這個電話的。一年前,他自己檢查出癌癥,做了手術之后一直接受放化療的治療,讓原本就不寬裕的家庭變得更加拮據。現在舅母也攤上這樣的情況,真是雪上加霜。
晚上我去看他,他坐在床上,哭了。在被病魔和生活反復折磨摧殘之下,舅舅臉上的皮膚已經明顯變得松弛,原本還算光澤的面孔堆起深深地皺紋。他面色蒼白,臉頰消瘦,眼神灰暗空洞,眼淚就順著那皺紋的溝壑里慢慢流淌而下。他認為是自己連累了舅母,拖累了這個家。我知道,這是因為他自己心里難受,胡思亂想。可我也能明白,在這個時候,人一定會為自己心里的痛苦尋找一個出口,為這些苦難找到一些根源,哪怕是責怪、遷怒于自己,哪怕這個源頭再有多少解釋不通、不講道理、不講科學的地方,他也需要一種傾訴,他也需要一種宣泄,他也需要一種說法,否則,那如山一般沉重的痛苦懸在、堵在、壓在胸口,他會憋死。
表弟已過而立之年,夫妻兩人的工作都不是很穩定,孩子才上小學。這兩年因為舅舅住院、手術、治療,家里家外全靠他一個人忙乎、支撐。看到他疲憊而又無奈的神情,我能感受到他內心里的酸楚。男人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誰都過得不容易。再要是趕上家里有個病人,自己經濟條件再差點,那生活對于他來講就已經不能用壓力山大來形容了,何況一下子兩個老人都攤上這種情況。我無法真正安撫他們內心里的痛苦,只能是傾聽,但愿這樣能為他們分擔一些內心里、肩頭上的沉重。
回來的路上,開著車,我也哭了。想到之前獨自照顧三個老人,想到這些年生活中的變故、艱辛與痛苦,那些人前的堅強,終究還是敵不過心窩里積攢的悲傷與淚水。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在人前,我從未掉過一滴眼淚,男人的尊嚴,男人的堅強,不允許我這樣做。可我自己知道,在那些漆黑的夜晚,在那些無人的角落,在那些無助的日子里,我的淚水伴著心酸,伴著委屈,伴著壓抑著的嘶吼,伴著撕心裂肺的疼痛奔涌傾瀉。每一個人堅強的背后,都有哭紅的眼睛,都有流血的傷口。這樣的眼淚只有自己擦,這樣的傷口只有自己舔。
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卻又是如此的殘酷。當人在痛苦與無助的時候,多么想能有一個溫暖堅實的臂膀可以依靠,多么想能有一個溫柔耐心的人可以傾訴,多么想為這殘酷而冰冷的世界找到一個出口。哪怕只是短暫的一刻,哪怕那溫暖只是暫時讓我們忘記這些痛苦。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很多人沒辦法這樣去做。我們不想在任何人面前暴露我們的脆弱,我們不想讓任何人看到我們的內心。堅強也罷,虛榮也罷,自我保護也罷,不愿別人聽到、看到我們的笑話也罷,我們就是不能這樣去做。有苦,自己忍著;有淚,偷偷找個別人看不到、聽不到的地方去哭去流。表面的光鮮靚麗與背后的悲涼凄苦,都只有自己知道,無法與外人訴說,哪怕是至親好友都不行。我們把所有的苦都憋在自己心里,都積壓在自己心里,我們用能夠找到的一切辦法、一切可能,和內心里的痛苦對抗,直到我們再也承受不住,直到我們徹底崩潰,直到我們等來光明,或者等來死亡。
在我的親身經歷里,我清楚地感受到這一切。在與痛苦的搏斗中,我們自身的能力實在是有限的,我們需要外界的幫助與安慰,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宣泄的渠道,哪怕只是一點點的溫暖,哪怕只是短暫的一刻鐘。
佛家的一段問答是這樣說的:
“世間的人,心里有這么多的痛苦,那得多少的甜,才能夠補償啊?”徒弟向師父問到,
“你錯了。心里有很多苦的人,往往只要有一絲的甜,他就會覺得很甜很甜了。”師父回答到。
我向自然中尋找,我向書籍、電影中尋找,它們都給了我許許多多的安慰。我在自然里看到了光明,我在書籍和電影里找到了相似的經歷與苦難,我從那些閃光的、堅韌的、平凡的靈魂中汲取到信心和力量,我依靠它們熬過那些人生里的寒冬。
可即便是這樣,我依然無法真正擺脫自己內心里的痛苦與無奈,它們依然影響著我的情緒、我的思想、我的生活。因為那些無法表達、無法宣泄的痛苦,依然積壓在我的心頭,像山一般沉重,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引爆我的負面情緒。
真正讓我得以減輕內心痛苦的是,寫作。
我把內心里積壓的痛苦,通過寫作表達出來。人都不希望別人看到自己的軟弱與痛苦,也很難真正向別人袒露內心,在現實中更很難找到可以傾訴的對象。我們不想,不敢,向任何人袒露真實的自己。但在當下,在此刻,我們可以通過網絡,通過寫作,通過交流,把我們生活中無法與身邊人傾訴的話語、酸楚、委屈、痛苦,在網絡上轉化成文字,我們可以在網絡這個巨大的平臺上,找到可以相互理解的靈魂。我們可以傾吐心中的苦悶與悲傷,我們可以相互交流心得與體驗。在交流中,我們獲得安慰與理解,因為我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同樣正經歷著苦難的人,我們并不孤單,我們的靈魂也并不孤單。
其實,僅僅是不再感覺孤單這一點,就已經可以讓我們的心不再感覺那么冰冷,我們就已經能感受到溫暖,這就是正在遭遇苦難的人最最渴望的那一絲甜。
在這個夜晚,我想對每一個人大聲的說:如果你正遭受苦難的折磨,如果你的心里有說不出的苦,請把你的苦向我傾訴,我愿意做你最好的傾聽者。如果我有幸能夠幫助到你,希望你也能去幫助到更多的人。愿這個世界少一些黑暗,多一些陽光,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幸福。
愿天下每一個人,所盼皆可得,所得皆所愿。
做一個好的傾聽者演講稿篇二
3歲的我,只懂得咿咿呀呀地說,大人們說話一快,我就一個勁的搖頭,更不要說傾聽了。每當別人對我說的時間長了,我就開始坐立不安,手舞足蹈起來。當時我就覺得他們的兩片嘴唇一張一合地,好煩!
6歲的我,基本上能夠安靜地坐著了,但依然沒有學會傾聽,別人和我說的話,一般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從不在腦子里停留片刻,而且,一邊聽,我還一邊地玩玩具,或者東張西望。
7歲的我剛上小學,學校的各種學習把我變得更為安分,別人對我說的話,我也開始在腦子里過濾一遍,再進行排放。我的好朋友時不時地會對我說一些心事,我則聽得心不在焉,聽完之后,也不知道該對她說些什么,弄得十分尷尬。
12歲的我已上五年級,能夠集中精力傾聽他人,但卻從來不開動腦筋,說白了,我當時就是一個不善于反思的人,很多事情都想不通,也不愿意去想通,總的來說,我依然沒有學會傾聽。
現在的我,已上初二,大家都說初二是關鍵的一年,因此叫我要特別努力、用心地學。在這一年,老師對我們的教誨也越來越多,現在的我,不是那個不善于反思的我。因此,就努力地,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傾聽老師的話語,從中學會了很多東西,但又覺得好難懂。
以后的我,我不知道會怎樣,誰也沒有辦法去預知未來。我是否會完全地學會用心去傾聽,至少現在的我,還沒有學會用心去傾聽,還不能完全去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每一件美好的事物。
用心去傾聽,雖然很難,但卻讓我得到了許多美好的東西。
做一個好的傾聽者演講稿篇三
人生是一首優美的樂曲,其中有歡樂的音符也有痛苦的音符,要認識這些音符,那就應該去傾聽。一旦你有了這種認識,你就會覺得傾聽就在你身邊。人生又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有驟然翻起跳躍著的水花,也有波瀾起伏的大浪。要感受這海之心聲,那就應該去傾聽。一旦你有了這種感受,你就會感到傾聽就在你身旁。
傾聽是心靈之花。傾聽能折射出純潔而熱情的光芒。傾聽是一縷清風,它能吹散籠罩在人們心頭的陰霾;傾聽是劃破漆黑夜幕的流星,能給人們帶來希望;傾聽是一朵開不敗的花,它能綻放著生命之蕊,換取人們的欣賞和信任。
傾聽長者的教誨,就如同讀一本好書,實乃受益匪淺。傾聽朋友的訴說,與朋友共同分享快樂,分擔痛苦,讓朋友感覺自己不是孤單的。傾聽他人的牢騷,讓他人感到舒暢、滿足和輕松。閑暇之際,獨步山間樹林,傾聽大自然的聲音:鳥兒的歌唱,昆蟲的啼叫,小泉的嗚咽,山風的呼嘯……讓人尋找到屬于自己的那片熱土,讓人尋回內心深處最美麗的真實。
在跋涉的道路上,跌倒時希望有人扶持;憂慮時希望有人分憂;寂寞時希望有人陪伴;失敗時希望有人鼓勵。這都需要傾聽陪伴。渴望傾聽之人對傾聽的向往如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般迫切。傾聽是春天剛發芽的嫩草,充滿活力與希望,也給人帶來新生力量和希望之火。傾聽猶如炙熱的夏日里一陣涼風,把枯燥與煩悶一拂而盡,送來愉悅輕松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