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元宵節來歷大班教案及反思元宵節的由來大班篇一
1、知道元宵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嘗試通過多種途徑進一步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
2、感知元宵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感受節日快樂的氛圍和對節日的喜愛之情。
3、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范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1、"元宵節的來歷"視頻;
2、準備幾個簡單的有關的謎語;
3、彩泥每個幼兒一份;
4、《賣湯圓》兒歌。
一、導入部分
二、基本部分
1、認識元宵節
教師請幼兒認真思考大膽回答問題,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2、猜燈謎
教師依次出示燈謎
(1)"白白胖胖,圓圓溜溜.甜甜五臟,裝中間.吃在嘴里,又軟又黏"提醒幼兒元宵節有的,讓幼兒開動腦筋說出謎底(湯圓)。教師提示,元宵節吃湯圓象征著團團圓圓。
(2)"什么花天上開?天上開了花,人人笑哈哈。"(大家來猜猜―煙花)
(3)"一個南瓜,兩頭兒空,肚里開花放光明,有瓜沒葉兒,高高掛,照得面前一片紅。"(打一物――燈籠)
(4)"元宵佳節就有它,謎語往它身上藏。"(打一物――花燈)
(5)"正月十五,全家聚,圓桌坐來,圓著吃。"(打一名詞團圓飯)教師可以提示幼兒全家一起開開心心地在吃元宵飯,叫什么飯?引導幼兒說出團圓飯,教師解釋團圓的意思,讓幼兒知道元宵節可以一起開開心心吃團圓飯。
3、做湯圓
教師發給幼兒每人一份彩泥,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做出不同種類的`湯圓。讓幼兒自己動手做,感受到做湯圓的樂趣。
4、唱兒歌《賣湯圓》
(1)教師教幼兒學會唱兒歌。
(2)根據歌詞邊唱表演動作。
教師讓幼兒收拾好桌上的東西,放會原處,活動結束。
本節活動的設計激發了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進一步了解元宵節的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
元宵節來歷大班教案及反思元宵節的由來大班篇二
1、能隨音樂節奏,手、腳、眼協調的進行舞龍動作的表演。
2、掌握看龍珠指揮的提示進行表演的技巧,體驗傳統舞龍游戲的樂趣。
1、家長、師幼共同利用廢舊物品材料制作的龍身。
2、舞龍扭秧歌用的節奏音帶或大、小鼓、鑼、缽、彩帶、頭飾等。
一、共同商量,探討玩法
1、幼兒分小組自由討論如何舞龍。
2、教師建議幼兒動手實踐如何舞龍。
(1)3名幼兒舞龍,由于勁兒沒往一處使,可憐的`大龍扭曲成一團。
(2)啟發幼兒想辦法怎樣才能讓合作伙伴的力氣都往一處用,使大龍舞起來。
3、共同討論實踐過程,總結合適的玩法。
4、幼兒齊喊節奏做動作。
二、樂器伴奏,合作舞龍
1、師幼協商推薦出鼓樂手,選擇角色表演。
2、互相交流、評價舞龍的過程,教師強調手、眼、腳一定要按節奏做動作。
三、家園同樂,體驗快樂
1、邀請教師、家長參與表演,與幼兒一起體驗活動的快樂。
2、幼兒暢所欲言交流與家長、老師一起舞龍的快樂心情。
元宵節來歷大班教案及反思元宵節的由來大班篇三
1、培養幼兒熱愛生活的情趣。
2、發展幼兒完整地表述自己生活經驗的能力。
3、引導幼兒暢談元宵節中的一件最快樂的事情。
重點:能夠連貫講述一件最快樂的事情。
難點:講述的內容完整有意義。
集體活動。
物質:圖片、用花燈布置活動室,紙、筆、花燈。
一、導入
出示圖片,上面有什么?知道什么節日才會掛花燈?教師講述花燈的'來歷。
二、展開
2、幼兒間互相講一講。
3、請個別幼兒講述。
啟發引導幼兒講述完整,有一定的內容。
4、教師也來講一件高興的事,啟發幼兒完整的講述和記憶。
三、結束
請幼兒拿出紙和筆,將自己所見所想的高興事畫下來。
元宵節來歷大班教案及反思元宵節的由來大班篇四
1.激發幼兒參與制作元宵活動的興趣,體驗大家一起慶祝節日、分享勞動成果的快樂。
2.指導幼兒學習用團、捏、滾等技能制作元宵;在做元宵、煮元宵的過程中感知滾動、沉浮等生活、科學常識。
3.引導幼兒了解元宵節的意義、民族習俗及元宵的來歷、品種等。
4.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
5.愿意積極參加活動。
1.做元宵需要的材料:糯米粉、各種餡、水、電爐、鍋等。
2.教師、幼兒提前收集關于元宵節民間習俗的資料。
3.音樂《喜洋洋》等。
4.布置好活動場地。
一.開場白(以喜洋洋音樂為背景音樂)
四.大家先不要著急做,誰知道元宵分幾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狀的?我們怎樣把元宵做成圓的`呢?(把它捏圓了、用滾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團)小朋友們真聰明,我們現在就開始做元宵。
五.小朋友們,我們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進自己面前的小盤子里。呆會兒把你自己做的元宵煮給你吃,誰做得多,誰吃的多。
幼兒開始制作,教師給以適當的輔導和幫助。(放背景音樂喜洋洋)
六.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
現在,小朋友們都已經做完了,我們看看誰做的又快又好。接下來就是我們的“快樂恰恰恰“時間。請各位小朋友吃自己的元宵。老師統計好個數,給小朋友煮元宵。(老師動員做的多的小朋友讓給做的少的小朋友。)
七.煮元宵、吃元宵。
小朋友們仔細觀察,看元宵在煮熟前后有什么變化?(元宵煮前沉在鍋底,煮熟后浮起來了。元宵煮熟后比煮前大一些)小朋友們越來越聰明,也越來越善于觀察了。好,現在我們就來享受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
元宵節來歷大班教案及反思元宵節的由來大班篇五
1、認識本課的十五個生字,滲透識字方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花燈的奇妙。
3、初步了解看花燈是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一)、揭題導入:
教師:上節課,我們剛剛學過了一篇課文,還記得是什么嗎?
學生(齊):《元宵節》。
教師: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元宵節有什么習俗?
學生:元宵節晚上吃元宵。
教師:元宵節還有哪些習俗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趣的小兒歌。
(出示課題)
教師:誰來讀一讀?
學生:看花燈。
教師:大家一起讀一讀。
學生(齊):看花燈。
教師:(指著燈)這個字就讀.
學生:燈。
(點評:隨機識字抓得好!導課簡潔明了。)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教師:這篇課文寫了什么?打開書讀一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問問老師。
(學生自由讀課文)
教師:數一數這篇課文有幾句話,用手勢告訴老師。
(學生用手勢表示)
教師:四句,都數對了!你會讀哪一句,就讀哪一句,誰來試一試?
(學生讀自己會讀的那句話。)
教師:你讀對了!誰能把這四句話連起來讀一讀。
(學生完整地讀課文。)
教師:他不僅讀得正確流利,還很有感情呢?把掌聲送給他。
教師:元宵夜
學生(齊):看花燈,大街小巷人歡騰。
(教師在黑板上出示夜、燈、街)
教師:咱們來認認這幾個字。
學生(齊):夜、燈、街。
學生(齊):紙糊的金魚吐泡泡,紗做的猴子眨眼睛。
(教師在黑板上出示紙、金、吐、泡、猴、眨)
教師:誰來讀一讀這幾個字?
學生:紙、金、吐、泡、猴、眨、睛。
教師:真好!
學生、教師(齊):走馬燈里貓追鼠,荷花燈上立蜻蜓。
(教師出示追、立)
教師:這就是
學生(齊):追、立。
學生、教師(齊):各種彩燈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燈。
(教師出示各、彩、奇)
教師:這些字讀.
學生(齊):各、彩、奇。
教師: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認識的新朋友。老師再領著小朋友們讀一讀課文,看看從課文中能不能找到它們。
(教師、學生復述課文)
(點評:在師生讀文中,學生隨機識字,恰到好處地將字、詞、句有機結合,既識了字,又熟了文,學生學得很輕松。)
學生(走到黑板前,拿下彩燈二字):我用組詞的方法記住彩燈這兩個字。(領讀)彩燈。
學生(齊):彩燈。
教師:她用組詞的方法記住彩燈這兩個字。非常好!(把這兩個字放在一起)還有其他的方法嗎?誰想說!
學生(走到黑板前,拿下眨、睛二字):我用偏旁歸類記住這兩個字,這兩個字都有目字旁,目字旁就代表眼睛。(領讀眨、睛)
學生(齊):眨、睛。
教師:他用的方法是偏旁歸類。老師把它們放在這兒。還有嗎?
學生(走到黑板前,拿下吐泡二字):我用組詞的方法記住吐泡這兩個字。(領讀吐泡)
學生(齊):吐泡。
教師(把吐泡一詞放在彩燈旁邊):他用的也是組詞的方法!還有嗎?
學生(拿下金紙二字):我用組詞的方法記住金紙這兩個字。(領讀金紙)。
教師:(把金紙一詞放在吐泡旁邊):他組了兩個詞,而且金紙這個詞是課文中沒提到的,是他自己想到的,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我們把掌聲送給他!
教師:剩下的這些字呢,誰愿意來說一說?
(學生走到黑板前,拿下猴字,并領讀猴)
學生:反犬旁代表動物,這個反犬旁是一座山;中間是單人旁,代表人,右邊像兩只小猴子,這個人在摸兩只小猴子。
學生:反犬旁代表動物,中間是單人旁,右邊的上面是橫折、橫,下面是一個矢,合起來就是猴。(領讀猴)
教師:他把這個字分成三部分來記,記得真牢。
教師:還有沒有了,誰再來說?
學生(走到黑板前,拿下立字,并領讀立):這個點就是人的頭,這個橫就是人的身體,這一點、一撇就是人的腿,人在立正。
教師:她把這個字想象成一個人,用的是編故事的方法,還有沒有別的方法。
學生:我用的是加一加的辦法。頂上一個點,下面再加一個橫;一個點、一個撇,再加一個橫。
教師:這是什么辦法?
學生(齊):數筆畫。
教師:你用的是數筆畫的方法,記得很牢。領大家讀一讀,立。
學生(齊):立。
教師:還有幾個新朋友,沒有人認識它。誰有辦法記住它們?
學生(走到黑板前,拿下追字,并領讀追):這個追有兩個口,這兩個口就是兩個人,上面的那個人在說你站住,你站住,下面的那個人在跑。
這兩個口被一條豎串起來,就是追。
教師:他記住了追字里面的這一部分,想象成兩個人在追,同學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字。
學生:追。
教師:還有誰想來說?
學生(走到黑板前,拿下奇字,并領讀奇):大加上可等于奇。
教師:用的是加一加的方法,只不過大最后一筆的捺變成了點。還有嗎?
學生(走到黑板前,拿下各字,并領讀各):折文旁加上口就是各。(再次領讀各)
教師:用的是熟字加偏旁的方法。還有嗎?
學生(走到黑板前,拿下街字,并領讀街):左邊是個雙人旁,加右邊這個橫、橫、豎鉤,是個行字。中間的兩個土,就是指馬路,人在馬路上行走。這就是街。(再次領讀街)
教師:同學們看,行字的雙人旁和右邊分開,再加上兩個土,就是街,但是同學們注意,下面土的橫變成了。
學生(齊):提。
教師:觀察得真仔細。跟老師讀街。
學生(齊):街。
教師:剩下最后一個字了,誰來說?
學生(走到黑板前,拿下夜字,并領讀夜):這個夜字,上面的一個點就是屋頂,這個橫就是房子。然后這有一個人,這個人在窗戶口上看,看晚上的星星和月亮。
學生:點是太陽,橫是云,云彩把太陽遮住了。單人旁是一個人,這個人在發抖。
教師:為什么人會發抖?
學生:凍得。
教師:對,晚上很冷,他抓住了夜晚的特點來記住這個字。這個辦法可真棒,我們把掌聲送給他。
教師:小朋友們的辦法可真多,有的用了偏旁歸類,有的用了數筆畫,還有的用了加一加的辦法,這些方法我們在今后的識字中都可以運用。
請組長領著小朋友再領著讀一讀這些字。
(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讀字,小組長出示卡片,其余學生讀。)
教師:都認識它們了嗎?下面我們來開火車,看大屏幕。
(學生開火車讀:午夜、街道、紙巾、吐、水泡、猴子、立正、吐、各種、色彩、奇妙、追、花燈、眨眼睛)
(點評:教師非常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注意啟發學生用自己的學習方法識記生字,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學法指導,及時點評學生識字方法的運用情況,評價非常到位。)
(三)、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教師:生字我們都認識了,課文一定會讀得更熟練!把課文讀給同位聽一聽。
(學生讀課文)
教師:誰來告訴老師,這篇課文寫了幾種花燈?
學生:四種。
教師:哪四種?
學生:有金魚燈、猴子燈、荷花燈、走馬燈。
(教師依次把四種花燈的圖片貼在黑板上)
教師:這四種花燈你最喜歡哪種花燈?
學生:我喜歡猴子燈。
教師:為什么?
學生:因為猴子會眨眼睛。
教師:還有誰來說一說?
學生:我喜歡荷花燈。因為我喜歡荷花,所以我喜歡荷花燈。
教師:哦,你喜歡這種花。還有誰想說?
學生:我也喜歡荷花燈。因為荷花燈上有很鮮艷的顏色,因為我喜歡鮮艷的顏色,所以我喜歡荷花燈。
教師:說得多有條理。誰還想說?
學生:我喜歡走馬燈,因為走馬燈里貓和老鼠還會動,很奇怪,而且做得很精致。
教師:誰見過走馬燈?
學生:因為走馬燈里有一個火球,火球能散發出熱量,熱量帶動燈轉。
教師:熱量帶動燈在轉,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我是自己想出來的。
學生(齊):有趣!
教師:還有誰想說?
學生:我喜歡金魚燈,金魚燈就像真的金魚一樣,還會吐泡泡,所以我喜歡金魚燈。
教師:對了,就像真的一樣。還有誰想說?
學生:我也喜歡金魚燈,因為金魚燈就像真的金魚一樣,還會在水里吐泡泡,就好像在海里看金魚一樣。
教師:金魚不是生活在海里,是生活在淡水里的。
學生:而且我也喜歡吐泡泡。
教師:還有嗎?
學生:我喜歡猴子燈,因為猴子很調皮,還會眨眼睛。
教師:誰能把描寫燈的句子讀一讀?自己先練一練。
(學生自由讀)
教師:誰想來試一試?
(學生讀2、3句)
教師:我聽出來了,她最喜歡的是荷花燈,還有走馬燈,貓追鼠讀得很有趣。還有誰想來試試,讓大家聽聽你最喜歡哪種燈。
(學生讀2、3句)
教師:她最喜歡什么燈,你們聽出來了嗎?
學生:荷花燈、金魚燈。
(學生讀2、3句)
教師:讀得真好!能像她這樣讀嗎?我們一起來試試,紙糊的金魚.開始。
學生(齊):2、3句
教師:這是一盞什么燈?
學生:宮廷燈。
教師:你是從哪找來的?
學生:這是我媽媽給我買的。
教師:這是一盞很漂亮的小宮燈,真好看!舉高點給小朋友們看一看。還有誰找到了?你來!
學生:我這是從報紙上剪下來的。
教師:哦,他注意從報刊上收集資料,很好,請坐。
學生:這是我爸爸給我買的荷花燈。
教師:這是我們課文中的荷花燈。小朋友們,快看!
學生:我媽媽給我買了一盞這樣的紅燈籠。
教師:老師也找到了一些有關花燈的圖片,小朋友們想不想看?(出示課件)
除了我們剛才看過的這些燈之外,你還見過什么燈?
學生:我見過小熊燈,它的手還會動。
教師:很奇怪,你喜歡它。還有嗎?
學生:我見過孔雀燈,它一會兒開屏,一會兒不開屏,我覺得很奇怪。
教師:你見過會開屏的燈,還有嗎?
學生:我見過長龍燈。長龍燈長90米,它還會卷人呢!
教師:哦,它會動,非常長的一條龍,真壯觀!
學生:我見過字燈。字燈是用一條線穿起來的,燈籠上寫著字。
教師:你是在哪兒見到的?
學生:在糖球會上見到的。
學生:我見過鱷魚燈。它會上下地動。就像真的一樣,還會搖尾巴。
教師:真奇怪!還有嗎?
學生:我見過小狗燈,小狗燈開開開關,它就會在地上跑。
(點評:教師注意了學生課內所學知識與課外生活的聯系,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我覺得這些燈很奇妙。
學生:我覺得這些燈很美麗。
教師:很漂亮!
學生:我覺得這些燈很可愛、很奇怪、很奇妙。
教師:用了這么多詞來形容,還有嗎?
學生:我覺得這些燈很好玩。
教師:還有同學想說。
學生:我想明年我也做花燈。
學生:我也想上燈會上看看這些花燈。
教師:是啊,這些花燈五顏六色,千奇百怪,多么奇妙。誰來讀讀課文最后一句話,把你此時此刻的心情表達出來。
學生:各種彩燈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燈。
教師:我聽出來了,她想做花燈。還有誰來?
學生:各種彩燈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燈。
教師:你也想做。還有誰想讀?
學生:各種彩燈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燈。
教師:她突出了最后三個字,也很棒!還有誰想讀?
學生:各種彩燈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燈。
教師:真奇妙這三個字讀得好。誰能把課文連起來讀一讀,我們來評選朗讀小金星。自己先練一練。
(學生練習讀)
教師:誰來讀?
學生完整地讀課文。
教師:你們覺得他有沒有資格當選?
學生:沒有,因為他讀得沒有感情。
教師:我覺得他吐泡泡這個詞讀得很好。還有誰想說?
學生:我覺得他真奇妙讀得挺好的。
教師:對啊,秦璐真善于發現同學的優點。
學生:我覺得他應該當選,因為雖然他讀得不是很有感情,但是他敢于大膽舉手起來朗讀,他很有勇氣,所以我覺得他應該當選。
學生:元宵夜,看花燈,大街小巷人歡騰。紙糊的金魚吐泡泡,紗做的猴子眨眼睛。走馬燈里貓追鼠,荷花燈上立蜻蜓。各種彩燈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燈。
教師:你們覺得她讀得怎么樣?
學生:很好,她有表情,很流利。
教師:還有誰來說?
學生:我覺得她吐泡泡讀得特別好。
教師:老師把這顆金星送給你,誰還想來試試?
(學生讀課文)
教師:你讀得也很棒,這顆小金星也送給你。許多小朋友已經迫不及待地在下面讀起來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能背過的小朋友站起來,沒背過的看著書讀一讀,還可以加動作。
(學生齊讀課文)
(點評: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和方式來讀課文,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新理念,教師如此尊重學生,給予學生很多的鼓勵,學生哪有讀不好的道理,朗讀中的情感流露多么真切而自然。)
(四)、鞏固游戲:
教師:生字朋友可真調皮,他們迫不及待地要和我們做游戲呢!我們下面來做個拼字的游戲??茨膫€小組能最先拼好字,最先拼好字的小組就可以把高高掛起的紅燈籠摘下來,這個游戲的名字就叫做大紅燈籠高高掛。各組同學做好準備。
準備,開始。
(學生做游戲:共設有6塊小黑板,每塊小黑板上都有字的各個部分,黑板頂上有紅燈籠,讓學生分六小組,分別在六塊小黑板前拼字)
教師:各小組的同學都把燈籠摘回家了,到底有沒有資格去摘呢,我們來看一看。
(教師手指一個小組拼成的字,學生一起讀一讀。)
教師:貼對了,看看其他組的,有沒有什么問題?
學生(齊):沒有。
教師:看老師這兒有六個可愛的小篩子,每個篩子面上都有一個字,我們來玩擲篩子的游戲,請同學們迅速地讀出面朝上的這個字。
(學生游戲:小組內一人擲篩子,其余人讀。)
教師出示教具,學生齊讀六個生字。
(五)、全課總結:
元宵節來歷大班教案及反思元宵節的由來大班篇六
1、讓孩子了解元宵節的歷史,感知中國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
2、讓孩子們深刻感觸到要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3、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4、愿意參加活動,感受元宵節的快樂。
5、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知道元宵節的來歷
一、教師設疑,元宵節是怎么來的呢?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
二、教師講述故事并提問問題
師:元宵節是怎么來的呢?
幼:玉帝要燒毀民間,所以人們得知消息后提前掛燈籠放煙火,免去了這一難。
教師講述第二遍故事
幼:看花燈、吃湯圓等
教師總結,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人們以掛燈籠的形勢,來表達自己的喜悅,歡慶一年的豐收,喜氣洋洋、快樂融融。
三、讓幼兒把元宵節的來歷回家考考爸爸媽媽,給他們講故事《元宵節的來歷》。
《元宵節的故事》是一個神話傳說,傳達的是一份濃濃的愛意,更是一份感恩的心情,為了感謝仙女救了人間的百姓,讓孩子們感觸到,懂得感恩,懂得回報。傳承熱愛、歌頌中國的傳統節日。
元宵節來歷大班教案及反思元宵節的由來大班篇七
1.了解燈籠的種類、形狀,知道元宵節的由來。
2.能用折、粘、剪等方法獨立制作燈籠,掌握燈籠的制作方法。
3.在做做玩玩中感受元宵節的快樂。
1.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認識龍。
2.課件(燈籠會),人手一件燈籠制作用具(廢舊盒子、膠水、絲布、松緊帶)
3.各種自制燈籠范例
1.播放課件,欣賞花燈,認識元宵節。
提問:燈會上都看到了什么燈?你能說出幾種燈的名稱嗎?
小結:正月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一元復始大地回春,人們對此加以慶祝,燃放煙花、猜燈謎、吃元宵等。
交流:生活中你見到過什么樣的燈籠?
2.嘗試制作燈籠
(1)出示各種燈籠的范例,示范一種燈籠的做法。
(2)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材料及燈籠形狀進行制作。
3.掛燈籠裝扮教室
幼兒自由交流相互評價制作作品。
元宵節來歷大班教案及反思元宵節的由來大班篇八
剛過元宵節,兒童還沉浸在節日的歡快中。但是很少有兒童知道元宵節的來歷。通過這次的教學讓幼兒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并把傳統傳承下去。
1、讓孩子了解元宵節的歷史,感知中國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
2、讓孩子們深刻感觸到要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3、讓幼兒了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知道元宵節的來歷
一、教師設疑,元宵節是怎么來的呢?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
二、教師講述故事并提問問題
師:元宵節是怎么來的呢?
幼:玉帝要燒毀民間,所以人們得知消息后提前掛燈籠放煙火,免去了這一難。
教師講述第二遍故事
幼:看花燈、吃湯圓等
教師總結,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人們以掛燈籠的形勢,來表達自己的喜悅,歡慶一年的豐收,喜氣洋洋、快樂融融。
三、讓幼兒把元宵節的來歷回家考考爸爸媽媽,給他們講故事《元宵節的來歷》。
《元宵節的故事》是一個神話傳說,傳達的是一份濃濃的愛意,更是一份感恩的心情,為了感謝仙女救了人間的百姓,讓孩子們感觸到,懂得感恩,懂得回報。傳承熱愛、歌頌中國的傳統節日。
元宵節來歷大班教案及反思元宵節的由來大班篇九
1、培養幼兒熱愛生活的情趣。
2、發展幼兒完整地表述自己生活經驗的能力。
3、引導幼兒暢談元宵節中的一件最快樂的事情。
重點:能夠連貫講述一件最快樂的事情。
難點:講述的內容完整有意義。
集體活動。
物質:圖片、用花燈布置活動室,紙、筆、花燈。
一、導入
出示圖片,上面有什么?知道什么節日才會掛花燈?教師講述花燈的來歷。
二、展開
2、幼兒間互相講一講。
3、請個別幼兒講述。啟發引導幼兒講述完整,有一定的內容。
4、教師也來講一件高興的事,啟發幼兒完整的講述和記憶。
三、結束
請幼兒拿出紙和筆,將自己所見所想的高興事畫下來。
1、知道元宵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
2、積極參與賞燈、玩燈、搓元宵等活動,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日的快樂。
1、干米粉、小盤子每人兩份,花燈每人一盞
2、鑼鼓音樂伴奏帶
幼兒能從活動中知道元宵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并能感受到節日的歡快氣氛。
幼兒能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日的快樂,樂意進行搓元宵活動。
1、講講元宵節。
(1)引導幼兒講述:我知道的元宵節。
(2)教師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元宵節的來歷和中國人過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2、做元宵。
(1)談談說說:我吃過的各種元宵。
(2)教師介紹做元宵的材料,并示范制作方法。
①將搓圓的元宵放入干米粉盤中來回滾動,直到四周全沾滿米粉。
②最后放在手心里搓圓即成。
(3)幼兒分組制作,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掌握兩人合作滾米粉的技能。
(4)將搓好的元宵放在每組的大盤中,分享集體合作的快樂。幼兒在等待元宵煮熟的同時玩花燈。
3、玩花燈。
(1)幼兒各提一盞花燈,同伴間相互欣賞,介紹自己所拿的花燈的名稱及主要特點。
(2)幼兒在音樂聲中,提燈玩耍。
4、品嘗小元宵。鼓勵幼兒有禮貌地邀請老師、阿姨一起吃元宵,學習與他人分享勞動成果,體驗勞動帶來的成功與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