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三年級教案范文,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指導和借鑒。
三年級夸父追日教案(實用18篇)篇一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神話,初步知道神話的特點。
3.體會夸父為民造福,勇于犧牲的精神。
4.認識8個生字。
初步理解什么是神話,體會夸父的精神品質。
多媒體課件及課外閱讀資料。
一課時。
同學們,你們都喜歡猜謎語,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請你們猜一猜。一個大圓球,掛在天空中,四季都出現,冬天很少見.謎底太陽)。
出示太陽圖片,你知道太陽有什么作用嗎?太陽對于我們的生活這么重要,但你們知道嗎,傳說原來太陽只是偶爾路過我們的上空,人們只能生活在黑暗寒冷的世界里,有這樣一個人,他不畏艱難,為了人類的光明與溫暖,用舍生忘死的精神換取太陽的永恒,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夸父的腳步一同去追趕太陽。(板書)。
2、出示課題,讀課題。
3、課題質疑。你想知道些什么?
1、帶著你的疑惑,自由讀文,把字詞讀準把句子讀通;在讀不通的句子處做上記號,并多讀幾次。
2、大家的疑惑初步的解決了,課文為我們提出了什么樣的問題呢?
(出示文前提示)。
3、帶著文前提示的問題同桌之間再讀課文,并注意本節課需要認識的生字。
4、初步認讀生字,(出示文中詞語)學生試讀。
6、學生匯報。(夸父追趕太陽為民造福從而英勇獻身的故事)。
7、既然追趕太陽要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那夸父為什么還要追日呢?請大家迅速的掃讀課文,找到相應的自然段并用括號括起來。(板書:光明)。
8、(出示課文第二段,要讀出夸父的興奮和決心)指明讀,齊讀。
9、帶著這樣的決心和信念,夸父上路了,他是怎樣追趕太陽的?在這一路上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3、4、5自然段。
10、追日的過程中發生了哪些讓人難以想象的事呢?你能從相應的詞語或句子中找到答案嗎?下面老師要找愿意讀這幾個自然段的同學來讀一讀,幫助大家尋找答案。(指名讀)。
11、學生匯報。
12、冒著這樣的炎熱和饑渴,夸父還是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追求光明,在這里,你能看到夸父的哪些好品質呢?你認為夸父是個什么樣的人呢?(板書:勇于犧牲、為民造福、頑強拼搏、奮勇向前)。
13、雖然夸父最終倒下了,但是他的手杖掉到地上,他的精神變成了一棵棵桃樹,他也獲得了后代們更多的崇敬和感激。
14、(介紹夸父)其實,夸父本是一個巨人族的名稱,他們是大神后土的子孫,生活在北方一座叫做“成都載天”的大山上,個個身材高大,威猛強悍,為創造美好生活而奮斗著!可是這個地方,冬季漫長,夏季雖暖卻很短,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又匆匆從西方落下,山上的積雪根本沒有融化,夸父族的人民只能生活在寒冷的冬天和黑夜當中。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陽追回來,讓它永久高懸在成都載天的上空,不斷地給大地光和熱,那該多好啊!于是他們從本族中推選出一名英雄,去追趕太陽,并把“夸父”的名稱送給了他。
15、讓我們帶著對夸父的尊重和感恩,再次齊讀課文,一同重溫夸父給我們帶來的感動。
1、領略了夸父的勇敢過后讓我們再和文中的字詞朋友打一個招呼。(出示課文以外詞語)。
1、在我國的神話故事中還有許許多多像夸父一樣為著理想執著追求的人,比如開天辟地的盤古,造人補天的女媧,神功射日的.后裔等等,下面請同學們拿出你們課前搜集的神話故事,同桌相互讀一讀。
2、匯報閱讀心得。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勇于犧牲為民造福的夸父。有人說,夸父倒下來,他的筋骨變成了山脈,他的血液變成了江河,他的肌膚毛發變成了花草樹木,他呼出的氣變成了天上的雨……夸父用他自己的身軀給后世子孫留下了賴以生存的一切。
神話故事是古代的人們因為無法征服自然,便把許多美好的愿望加在了神話人物的身上。我們讀神話故事既要感受神話的大膽想象和神奇魅力,還要學會通過自己的品讀,讀出自己對于神話人物的獨特感悟。相信你們既會從中受到心靈的洗滌,更能從中汲取前進的動力。
頑強拼搏。
勇于犧牲光明奮勇前行。
為民造福。
三年級夸父追日教案(實用18篇)篇二
師:這個故事給你留下什么感受?用一個詞。
生:堅持理想。
生:勇敢。
生:偉大。
生:堅持。
師:是啊,這些都告訴我們這神話是多么的神奇。板:神。
師:默讀2~4小節,想想從哪些句子看出夸父的“神”?
生:(默讀課文)。
生: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師:(課件出示句子)“神”在哪兒?
生: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說明夸父的速度快。
師:誰能讀出“快”?
生: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師:還有從哪里看出他跑得快?
生:像風似的奔跑。
師:那是什么風,讀出感覺來。
師:誰來讀這一段,讀出夸父奔跑的速度快?
生: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師:真快呀!誰挑戰一下他?(指導朗讀)。
生: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師:夸父,你為什么要跑得這么快,這么急?
生:因為太陽要落下去了。
師:是啊,這是夸父的一個目標。(課件出示“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充滿永遠光明!”回讀)。
師:讓我們去追夸父的目標吧!(課件出示“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回讀)。
師:這就是夸父的神奇,還有哪些地方?
生: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師:你感受到什么?
生:太神奇了,夸父把黃河渭河里的水一口氣喝干了。
師:(課件出示黃河圖,具體感知黃河后指導朗讀。)。
每個人都文本的理解都可以不同,但是文章的主旨總是存在的。夸父精神上的偉大的動力來自于哪里?——“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充滿永遠光明!”這是他去追趕太陽的精神支柱。課堂中雖然用這句來串全文,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卻抓住夸父的“神”來深入學習課文。我想《夸父追日》這個神話故事之所以能流傳到現在,不是因為夸父的“神”,而是夸父身上那種對理想執著追求的“精神”感動了我們。為什么追?因為“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追的時候太累了,心中時時想起“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才有動力去追,即使在最后一刻,他還是想起“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他才會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然后才水到渠成的升華,人有了心中的理想、信念,才會執著地去追求。因此,板書應改為“理想——執著”。
三年級夸父追日教案(實用18篇)篇三
自從我讀完了這本書,我覺得夸父沒必要那刻苦的追趕太陽,因為太陽是永遠都不會離開我們的,啊!原來夸父不喜歡黑夜,我也覺得他也不喜歡黑夜,那夸父不想想到了黑夜太陽就要休息,夸父是每天都看到太陽在天空,那要是每天都是白天,那我們還用不用休息了,我真是太討厭夸父了,因為每天都追趕著太陽,煩不煩呀!也不知道太陽散步很久了之后就回去休息,那要是太陽每天都不休息那不是該累死了,夸父一點都不了解太陽!但是我還是覺得夸父很刻苦,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夸父就已經追到那兒了,那樣的速度是多么的快呀!但是一抓住了太陽,那要是太陽幾年都不休息的話那還怎么照射大地呀?夸父還想到了黑夜太陽躲到哪里去了,肯定是休息了。我更覺得夸父實在是太傻了,因為夸父那么有情有義的追趕太陽卻自己犧牲了,那要是不那樣追趕太陽自己還能活很長時間。我們也不喜歡在黑暗生活,夸父的做法也是對的。
文檔為doc格式。
三年級夸父追日教案(實用18篇)篇四
師(激情飽滿地):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出示兩幅光芒四射的太陽圖象)。
生:太陽!
師:多好的太陽啊!誰能給它們配上好詞?
生1(語氣平淡):旭日東升。
師:帶上贊美的語氣,(師示范誦讀:旭日東升!)誰還會?
生2:(大聲、有感情地)光芒四射!
生3:……。
生:夸父!
師板書課題。
二、導。
師:同學們,太陽能追的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
生1:太陽離我們太遠了,有15億公里遠,追不到!
生2:太陽太大了,130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呢!
生3:太陽太熱了,表面溫度就有六千多度,稍一接近就會被烤焦的!
師:所以,《夸父追日》是一篇神話故事!同學們都知道神話故事是古代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因為當時人們無法征服自然,所以便把許多美好的愿望加在了神話人物的身上。你們知道嗎?(神秘地、夸張地)在神話故事中,據說夸父身高二十幾米,(邊說邊出示夸父圖象)他的兩條腿就有十幾米那么長、有七八層樓那么高呢!
生:哇……。
師:他跑起來的速度可快了,連聲音也追不上呢!所以,老師不得不說他——“真神!”(多媒體出示),文中處處表現了夸父的神奇,現在請你們先自讀課文,等會兒請你們用這種句式“夸父--------,真神!”(出示)來說說夸父的神奇。
生自讀課文。
師:讀好了嗎?誰來說?
生1:夸父能一口氣喝光黃河、渭河里的水,真神!
師:我怎么沒聽出你對他的神奇感到佩服呢?
生2:夸父一下子能跑兩千里,真神!(豎起大拇指)。
師:真好!你豎起的大拇指讓老師感覺到了你對夸父的敬佩。
生3:夸父倒下變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手杖變成一片桃林,真神!(有感情地,也豎起了大拇指)。
生4……。
師:現在讓我們先去感受一下夸父追日的情景吧!
(屏幕出示“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
地奔跑,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請你們自己讀這句話。
生讀。
師:讀完了嗎?
生:讀完了。
師:讀懂了嗎?
生:懂了!
師:(逗生)真的懂了嗎?
生:(大聲地)真的懂了!!
師:好,那我就來考考你們吧!誰來讀這句話?
生1平淡地讀完這句話。
師:這是子浩同學讀的,同學們,如果請你來讀的話,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些詞呢?
生2:我想提醒大家讀好“拿著、提起、邁開”這幾個詞。
師:哦,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動作詞。你能示范一下嗎?
生2讀。
師:很好,讓老師看到了一個身手敏捷的夸父!
生3:我想提醒大家讀好“像風似地奔跑”,因為像風一樣,所以應該讀快點。
師:好,你試試!
生4:我想提醒大家讀好“一眨眼”還有“兩千里”。
生5讀“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師:不夠,才跑200米!
生笑。
生6再讀這句話。
師:哇,跑了1900里了,還差一點,現在咱們全班同學一起讀。
全班讀這句話。
師:感謝這幾位同學的提醒,現在誰能把這句話繪聲繪色地完整地讀一讀?
生7讀全句。
師:好一個奮勇前行的夸父,可惜文中寫夸父追日的情景就這么一句話,老師真想再讀一讀,再看一看啊,現在,我要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們班的小編劇們,請你們(出示:“一路上……”)接著這句話往下想象,想好了同桌先互相說說。
生1:一路上,他越過一座座高山,穿過一片片叢林,來到了虞淵這個地方。
生2:一路上,他汗流浹背卻顧不得去擦一下。
生3:一路上,他的腳被石頭刺得鮮血直流,可他卻不顧疼痛,奮勇前行,他一心只想著追太陽,他怕太陽落山了。
生4……。
師:你們真了不起啊,讓老師像看電影似的,看到了夸父追日的一幕又一幕。同學們,夸父之所以如此執著地追日,是因為他的心中有一個目標(出示:“我要把太陽抓住,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請你讀!
生1讀。
師:所以當他渴了累了的時候,他就會想起這個目標——請你讀!
生2讀。
師: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全班齊讀。
師:看,太陽!(屏幕上出現火紅的太陽)目標就在眼前,愿望就要實現,同學們,快,站起來,伸出雙手幫夸父把太陽抓住!
全體生:(不約而同地)用力地向著屏幕上的太陽伸出雙手。
師:(著急地)快,使勁,不然太陽就要落下去了!
生:有的踮起腳、昂著頭,有的咬緊牙關,滿臉通紅……。
師:(微笑)哇,好用勁啊,小夸父們趕快坐下歇一會兒吧!我來采訪一下你們。
生坐下。
師:這位夸父,你為什么這么激動呀?
生1:因為太陽就在我面前了,我馬上就要可以抓住它,所以很激動!
師:您辛苦了,請坐!這位夸父,你為什么這么高興呢?
生2:太陽快要抓住了,心中的愿望就要實現了,所以我很高興!
師:您真執著,可以和您握個手嗎?
生笑并握手。
師:文中的夸父也是這么高興的,課文中用了一個詞來形容他的高興。
生搶答:無比歡喜!
師:誰能無比歡喜地讀讀這句話呢?(屏幕出示:“一團又紅又亮的火球出現在他的眼前……”)。
生讀。
師:停!目標就在眼前,讓你的眼睛亮亮的,透出歡喜的光芒,舉起你的手臂,把太陽抓住!
生帶上表情和動作重讀這句話。
師:讀得真好!同學們,讓我們像他這樣帶上動作、表情讀這句話!
全班齊讀。
師:可是就在這時候,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請同學們自讀3、4自然段,看看發生了什么事。
生自讀。
師:發生了什么事?
生:夸父渴死了。
生看書。
生1:增加了渴的描寫。“他的喉嚨直冒煙。”
師:是啊,寫出了渴的感覺!
生2:還寫他“伏下身子,咕咚咕咚,一下子把兩條大河全給喝干了。”
師:哦,寫了他喝水的動作和聲音。他喝得可真急啊,實在太渴了!
生3:課文還寫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
師:我怎么沒有聽到這巨響呢?誰再來讀這句話?
生4讀。
師:這回我聽到。
生5:還寫了“太陽正在淵落下去,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灑在了夸父的臉上。”
我覺得這句話很美。
師:哦,通過景物描寫寫出了夸父沒有實現愿望的遺憾和傷心。
生6:我發現課文還寫了夸父倒下去時的動作和神情。
師:請把這個句子讀出來。
生讀:“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師:長嘆一聲?你能理解嗎?
生:能!
師:試著嘆一口氣!
生:唉______!
師:多么留戀,多么無奈啊!看來這段話對于我們平時怎樣把作文寫具體很有幫助。現在讓我們在音樂聲中,再次感受夸父心愿未能實現的遺憾吧!
(悲壯的音樂響起,學生齊讀第4自然段)。
三:升。
師:學到這里,你們覺得神話人物夸父是個怎樣的人?
生1:夸父是個追求光明的人!
生2:夸父是個執著的人!
生3:夸父是個奮勇前行的人!……。
師:看來你們都覺得他是一個“堅持不懈、奮勇前行”的人!(板書)這是你們對他的贊美。在我國東晉時期,大文學家陶淵明是用這樣的一首詩來贊美夸父的:“夸父誔宏志,乃與日競走,余跡寄鄧林,功競在身后!”(屏幕出示)“余跡”就是夸父倒下后留給世人的一種精神,“鄧林”指的就是這片桃林,贊美夸父留給后人的是一種執著不已、奮勇前行的精神。同學們先自己讀讀吧!
生自由讀。
師:好了,跟著老師一起大聲地誦讀一遍吧,讓我們記住這個神話中的英雄-----夸父!
師生齊讀。
下課鈴響。
板書:
夸父。
追日。
堅持不懈。
奮勇前行。
三年級夸父追日教案(實用18篇)篇五
我的思考:
沒打算把《夸父追日》當成一篇略讀課文來教。
《夸父追日》是一個神話故事,當然要引領學生領略神話想象的神奇,如夸父形象之偉岸,奔跑速度之快,喝水之多,等等,不一而足。
但僅僅止于此嗎?閱讀神話,如不能指向自我內心,不能從中汲取人性的力量,也就喪失了現實意義,僅剩軀殼,丟失了靈魂。
或者,可以把《夸父追日》看作一個寓言,每個人都可以從中讀出自己,讀出自己心中的太陽,讀出自己的追日之旅。
自然,這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有點難。我潛心研讀文本,并最終把文本讀成了兩個字——巨人。取其零星,組合成形體的巨人。再走進夸父的內心世界,感受思想的巨人。最后通過夸父英勇頑強地追日之旅,領略行動的巨人風采。三個梯度,或可使學生的認識困難轉化為對自我認識的一種挑戰。我選擇了這種操作策略。
而夸父倒下后,太陽正在虞淵落下去,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灑在夸父的臉上,伴隨落日畫面的四組回放鏡頭,便成了追日之旅中悲壯的華美樂章。
【學習目標】。
1.在教師指導下潛心讀文,交流閱讀感受,提高獨立閱讀能力。
2.了解課文內容,感受古人豐富的想象。
3.體會夸父追日的執著、奉獻精神,從中汲取人性力量。
【教學重點】在教師指導下潛心讀文,交流閱讀感受,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從中汲取人性力量。
【教學難點】感悟夸父追日的執著、奉獻精神,從中汲取人性力量。
一、高樓并非平地起——勾連舊知。
課文大家都預習過了。預習時,有沒有想到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
預設:1、《盤古開天地》。
2、《和時間賽跑》。
3、《太陽》。
二、取其零星,組合巨人——形體的巨人。
2、初讀課文,劃找從哪些詞句可見夸父的巨人形象。
3、取其零星,組成巨人。
三、思想決定行動——思想的巨人。
我們說夸父是個巨人,僅僅是因為他個子比我們高大嗎?出示句子,指名朗讀。(讀出自信)。
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四、只想不做,那是空想——行動的巨人。
只想不做,那是空想。夸父不但是思想的巨人,更是行動的巨人。重點研讀:
1、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淵,也就是太陽落下去的地方。
2、一團又紅又亮的火球,照著他的全身,他無比歡喜地舉起兩條巨大的手臂,想把這團火球抓住。
3、又渴又累的夸父終于倒下了。這時,太陽正在虞淵落下去,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灑在夸父的臉上。
落日畫面,鏡頭回放:
鏡頭一:立志。
鏡頭二:追日。
鏡頭三:抓日。
鏡頭四:倒下。
4、播放夸父追日音樂。
5、夸父,你遺憾嗎?
夸父,你后悔嗎?
6、夸父臨死前的奮力“一拋”,都拋出了什么?
引讀末段,交流。
7、小結:(師生合作,連起來說說全文大意。)。
五、追本溯源,兩千年的穿越——感受古文的魅力。
出示: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六、閱讀神話的現實意義——讀出自己。
【課文內容】。
《女媧補天》的想象多么神奇啊!《夸父追日》講的是另一個神奇的故事。我們來讀讀課文,說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再交流一下從故事中想到些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名叫夸父的巨人。他看見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在西方落下,接著就是漫長的黑夜,直到第二天早晨太陽才又從東方升起。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陽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淵,也就是太陽落下去的地方。還沒等太陽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一團又紅又亮的火球,照著他的全身,他無比歡喜地舉起兩條巨大的手臂,想把這團火球抓住。
就在這時候,夸父的喉嚨干得直冒煙。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夸父又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澤里的水。那大澤,又叫“瀚海”,有上千里寬。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這時,太陽正在虞淵落下去,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灑在夸父的臉上。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第二天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時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經變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邊,有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變成的。樹上味道鮮美的桃子,給追尋光明的人解渴,使他們精神百倍,奮勇前行。
三年級夸父追日教案(實用18篇)篇六
1、通過課文中的.拼音,能夠認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大意,感受夸父不畏艱難,甘于奉獻的偉大精神。
學習重點:
通過課文中的拼音,能夠認12個生字。
學習難點:
感受夸父不畏艱難,甘于奉獻的偉大精神。
學習流程。
一、課前積累。
同學們,太陽!對每個人來說都很熟悉,誰能用一個詞語來描寫一下太陽?(生列舉)。
老師也積累了一些,出示詞語積累,齊讀,
旭日東升赤日炎炎噴薄欲出日上三竿烈日當空。
艷陽高照夕陽西下陽光明媚光芒萬丈光芒四射。
生自由讀一分鐘,盡量記住它,齊背。
二、激情引入。
可惜太陽不能永遠地停留在天上,漸漸地,它要下山了,取而代之的是茫茫的黑夜,于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他想把太陽永遠地留在天上,他的名字叫——(生:夸父!)。
師生板書課題。
三、明確目標。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請同學們自由讀閱讀提示,并畫出本課的學習要求。
找一生說學習要求,學生齊讀。
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和自己的學習小組出色地完成這兩個任務?
四、借助課文的拼音,自學生字詞。
1、請學生自由大聲讀文一遍,標出生詞,
2、同桌交流自己畫的詞。
3、同學們讀得真好,老師要考考你,這些字怎么念?
出示字詞,指明讀,齊讀。
手杖虞淵伏下渭河咕嘟咕嘟瀚海。
頹然一拋遺憾臂霎大澤。
五、探究課文。
同學們都知道神話故事是古代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因為當時人們無法征服自然,所以便把許多美好的愿望加在了神話人物的身上。你們知道嗎?(神秘地、夸張地)在神話故事中,據說夸父身高二十幾米,他的兩條腿就有十幾米那么長、有七八層樓那么高呢!
那他為什么要去追趕太陽,而最后到底追上了沒有?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
2、請同學們先看黑板上的問題,帶著這些問題,默讀全文,并和你小組的其他同學交流學習結果。教師巡視、指導。
(1)熟讀第一段,想一想:夸父為什么要追日?
(2)朗讀2、3、4段,你從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出夸父追日的神奇?
(3)你覺得神話人物夸父是個怎樣的人?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3、展示匯報。
指名2人,生評價,全班齊讀。
(2)同學們讀得真好!接著再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夸父追日的情景吧!
生匯報展示。
例:夸父能一口氣喝光黃河、渭河里的水,真神!
夸父一下子能跑兩千里,真神!(豎起大拇指)。
夸父倒下變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手杖變成一片桃林,真神!(有感情地,也豎起了大拇指。
(3)師:學到這里,你們覺得神話人物夸父是個怎樣的人?生匯報。
生1:夸父是個追求光明的人!
生2:夸父是個執著的人!
生3:夸父是個奮勇前行的人!
生4:夸父是個堅持不懈的人……。
師總結:看來你們都覺得他是一個“向往光明、堅持不懈、奮勇前行、甘于奉獻”的人!(板書)這是你們對他的贊美。贊美夸父留給后人的是一種執著不已、奮勇前行的精神。同學們,請帶著這種贊美之意,再次讀一遍吧!讓我們記住這個神話中的英雄-----夸父!
師生齊讀。
六、課堂回顧。
同學們,你們出色的完成了這些問題!下面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請你用“這一課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我從故事中想到了什么”這個句式來,總結本節課。
指名說2人。
七、拓展延伸。
小練筆。
展示2人。
八、板書設計:
向往光明。
堅持不懈。
奮勇前行。
甘于奉獻。
三年級夸父追日教案(實用18篇)篇七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神話,初步知道神話的`特點。
3.體會夸父為民造福,勇于犧牲的。
4.認識8個生字。
初步理解什么是神話,體會夸父的品質。
一課時。
1.板書課題,由課題提問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學生自讀課文。
3.小組互動。
4.集體交流,說說讀懂了什么?
5.說說夸父是個什么樣的人?
6.指導朗讀。
(1)鞏固生字讀音。
(2)小組內認讀,老師指讀,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3)交流識字方法。
收集神話故事,開一次神話故事會。
夸父——勇于犧牲——為民造福。
三年級夸父追日教案(實用18篇)篇八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夸父的執著、奉獻精神。
3.會復述這個故事。
了解神話故事的含義及夸父形象。
將學生的座位按學習小組排列成“馬蹄形”。
在遙遠的古代,有這么一個人,他為了讓光明永遠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他能追上太陽嗎?他給我們留下一個怎樣神奇的故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夸父追日》。
1.自主試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拼讀一下,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
2.自主練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并想一想喜歡的.原因。
3.默讀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1.小組內輪讀,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2.小組內評讀喜歡的段落,交流讀書感受。
3.小組內練習講這個故事,可以自己講,可以合作講。
1.隨機抽查每組一至兩名同學朗讀喜歡的段落,交流喜歡的原因,其他同學評價補充。
2.各組推選代表或合作講故事,評選故事大王。
1.繪制一幅夸父變成大山、手杖變成桃林的圖畫。
2.繼續收集神話傳說故事。
喜歡光明目標。
追趕太陽決心。
追尋光明信念。
三年級夸父追日教案(實用18篇)篇九
《夸父追日》是一則趣味性很強的古老的神話故事,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的關于《夸父追日》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夸父追日》是一則趣味性很強的古老的神話故事,充滿了奇特得想象。故事講述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傳奇英雄夸父為了讓人們能時刻享受到太陽的亮光,決定把太陽搬到地上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最后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學習此文,學生的興趣點會在何處呢?是在于夸父是英雄?還是感興趣于故事的神奇在哪里?幾經研讀文本,推敲學生的心理,我認為:神話故事描述時所展示出來的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應該是課文的精髓。學生閱讀的興趣點應該在故事的神奇之處。為此,我這樣進行本文的教學:
在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等相關圖片引出神話故事后,讓學生重溫神話故事神奇和夸張的特點。緊接著,引出課文的題目——夸父追日。讓學生根據課題中每個字的意思理解課文題目的意思:夸父追趕太陽。
根據課題,我讓學生提有價值的問題,學生有的說夸父為什么要追太陽?夸父是怎樣追太陽的?追的結果又是怎么樣?根據學生的提問,我進行了板書。這時候,我沒有按往常一樣讓學生帶著要求讀課文,而是出示了《山海經》中的《夸父追日》的文言文: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wei)不足,北飲大澤(ze),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讓學生自由讀,然后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色,并告訴孩子,要讀懂古文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兒,但也并非難事。咱們借助課文133頁的故事,我們便能讀懂它了。一時之間,學生的積極性馬上被調動起來了。
在了解夸父追日的原因后,去讓孩子們默讀夸父追日經過的這一部分,找一找你覺得神奇的句子,用橫線劃出。于是,孩子們紛紛拿起筆找了起來。在幾分鐘后,全班反饋。孩子們找出來的句子有“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一團又紅又亮的火球,照著他的全身,他無比歡喜地舉起兩條巨大的手臂,想把這團火球抓住。”“就在這時候,夸父的喉嚨干得直冒煙。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并讓學生談談這幾句話神奇的地方。
幾句體現神話神奇的句子也是引導學生認識夸父為人、夸父身上的精神品質的句子。我作了以下的教學設計:1、創設情境,引讀感受夸父向往光明:當夜幕降臨,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陽,他心里會怎么想?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里又會怎么想?2、聯系動詞:拿著、提起、邁開、奔跑、向著等,讀懂夸父追日的樣子,再抓住“風似的”、“一眨眼”、“兩千里”等詞,感受夸父奔跑速度之快。3、結合補白,想象夸父在追日過程中會遇到什么困難。教師語言創設情境:夸父的身手真敏捷,他追著太陽一直跑到了虞淵,這一路上他肯定也經歷了不少艱辛,讓我們想象一下,他會碰到哪些困難?接著ppt出示:一路上,他越過(),穿過(),他的汗(),但他(),終于到了虞淵。讓學生認識到夸父是一個追求光明、堅持不懈、執著追求的人,這就是夸父精神。
上課伊始,是以《山海經》中的文言文激發學生學習白話文的興趣,在板塊學習中,每當一個板塊學習結束時,我都把文言文出示,讓學生找一找,這個片段學習其實就是文言文中的那部分,學生一一找出了“與日逐走”、“渴欲得飲”和“道渴而死”,為最后的文言文串起來說意思作好了鋪墊,讓學生能在一節課后,體會認真學習后對難題迎刃而解的成功感。
這節課上下來,總體感覺不錯,教案設計比較成熟,但是說話環節,發現學生說得不怎么好,寫作教學是比較頭疼的大難題,也體現在閱讀課的細枝末節,值得推敲。
《夸父追日》是人教版三下年級的課文,這是一篇神話故事,最大的特點就是“神奇”。因此,我在設計教案時,就以“神奇”為線索,構造教學步驟:劃一劃,品一品,寫一寫,評一評,對比閱讀,滲透著作者用夸張的修辭方法突顯神奇,整一節課下來,同學們能較好地感受到“夸父追日”的神奇,也能較神奇地表達夸父所經歷的困難與克服困難的辦法,一切都在自己的計劃之中。
教研員虞勇軍老師肯定了我以“神奇”為線索展開的一系列教學,認為這些環節的設計與實施充分考慮到了文本的特點、學生的特點,同時指出,我們還可以做得更“神奇”些,將“神奇”做透。(1)充分利用課題。課題“夸父追日”中的“追日”本身就很神奇,在此,拓展“神話的起源”,會讓學生感到更神奇。(2)在品讀句子“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是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這一句時,可以引發學生想象:腿會有多長呢?人會有多高呢?山、河在他的眼里會成什么呢?……(3)摘錄“讓你覺得神奇的句子”這一自主學習作業可以改成講這個神話故事,一方面符合神話故事口口相傳的特點,另一方面鼓勵學生添油加醋地講,比比誰講得更神奇,會讓學生對“神奇”的感受更深。
對于一個教師,總希望自己的課堂不出岔子,能順利達成目標,因此,在一些細節的設計時,往往會避重就輕,將岔子先排除在外。比如說,我在《夸父追日》這一課的教學時,為了防止學生找出來的句子很多,卻不能馬上提到那些最明顯的句子,會拖延課堂上的時間,于是,我這樣設計:“請你找出3處讓你感到最神奇的地方”。虞老師提出:課堂要允許學生出岔子,當學生出岔子時,你就會想辦法去解決,這才會有提升。
當我將寫完的教案給一些老師看時,他們說:“好難的教案哦,這個方案更適合高段學生,三年級的學生能做到嗎?”當我第一次試教完時,發現時間很不夠。我痛苦了,怎么辦?我的設計太難了,如果全盤否定,我不知道怎么入手。于是,修改教案,把可以縮時間的地方盡量縮,力求讓這堂課的主線不掉鏈。當我呈現完這一堂課后,虞老師并未覺得這堂課的設計超過了三年級的孩子水平,而是說,這些應該抓的點你都抓到了,用這些方法去抓這些點很好。同時還指出最后對比閱讀時,《山海經》這一段話可以請學生來讀一讀,講一講意思。我心中一驚,這可是一篇文言文,在五年級時才出現第一篇文言文《楊氏之子》,孩子們能讀懂嗎?當時,我也曾想過簡單講一下意思,但想想太難了,于是放棄了。因此,我只是由自己讀了一遍給孩子們聽,急急地引到課文寫得不錯,因為它充分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方法,將這個神話故事寫得很神奇。(沒想到,犯了“二元論”的錯誤)正當我回憶著,虞老師說:“讓學生逐句說說這篇文言文的意思,正好檢查課文是否讀懂了。”是呀,讀得懂,最好,讀不懂,我給予一些解釋,算是讓學生多理解幾個詞的意思也好,算是為高段的文言文教學滲透也好,想想應該是有益處吧?其實,追根究底,還是擔心課堂上出岔子的心理在作怪而已。
人無完人,同樣,課也無完課,允許學生出岔子,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同思維的碰撞,在某種程度上,也督促老師去解決問題,沒有問題的出現,怎么會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話雖輕松,但要做好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只能盡自己所能罷了。
三年級夸父追日教案(實用18篇)篇十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夸父追日》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體會夸父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文精神。
3、樹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養堅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
體會夸父身上所折射出的精神和優秀品質。
樹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養堅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
課件。
1課時。
1、在夏夜的星空下,在冬日的暖爐旁,我們也許曾聽過爺爺奶奶講那些古老神秘而又美麗動人的故事。在那些充滿神奇想象的神話故事里,我們認識了開天辟地的盤古,偉大的人類之母女媧,七夕鵲橋相會的牛郎織女,廣寒宮里寂寞孤獨的嫦娥……今天我們還要認識另一個了不起的巨人--夸父,一起走進他的神話故事。
2、出示課題,讀課題。
3、課題質疑。你想知道些什么?
1、打開書133頁,自己去讀讀這篇神話,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拼讀幾下,把字詞讀準把句子讀通;在讀不通的句子處做上記號,并多讀幾次。
1、從課文中你了解到夸父是個怎樣的人?(巨人)。
2、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一團又紅又亮的火球,照著他的全身,他無比歡喜舉起兩條巨大的手臂,想把這團火球抓住。
--手臂長、力量大。
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肚子大。
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身軀大。
就是這樣一個高大、威猛的巨人--夸父,他要去(追日),他追到了嗎?(有或沒有)課文的哪一段告訴我們這個事實。
2、出示:課文第四段。
(1)自由讀。
(2)指名讀。
(3)這樣一個巨人,為什么沒追到太陽?
(4)默讀課文24段,看看是否能自己解決。
3、同桌交流。
4、指名交流。
歸納出示,顯紅:【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
他為什么這么渴,這么累?
(1)渴到怎樣的程度?
喉嚨直冒煙:(你把這種渴讀出來)什么情況下你曾有類似的。
一下子喝干兩條大河:同學們要知道黃河可是我國的第二大河,加上渭河里的水,都讓他喝干了,還不解渴,可見他有多渴。
齊讀。
(2)他為什么這么累?(到前面的課文中去找找)。
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太陽西斜的方向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淵,也就是太陽落下去的地方。
你體會到了什么?
(他跑的實在是太快了--像風似的奔跑。一眨眼)。
(他跑的距離很長--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淵,也就是太陽落下去的地方。【落實虞淵的理解】所以這么累)。
(沒有休息--你把這種累的感覺讀出來)。
(3)引讀句子:所以--就在這時候,他的喉嚨干得直冒煙。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
3、夸父,既然如此渴如此累,你為什么還要去追日呢?
(2)出示句子::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充滿永遠光明。
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讓他忘記了疲勞、忘記了口渴。?指名讀。
請大家讀讀這樣一份資料:
其實,夸父本是一個巨人族的名稱,他們是大神后土的子孫,生活在北方一座叫做“成都載天”的大山上,個個身材高大,威猛強悍,為創造美好生活而奮斗著!可是這個地方,冬季漫長,夏季雖暖卻很短,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又匆匆從西方落下,山上的積雪根本沒有融化,夸父族的人民只能生活在寒冷的冬天和黑夜當中。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陽追回來,讓它永久高懸在成都載天的上空,不斷地給大地光和熱,那該多好啊!于是他們從本族中推選出一名英雄,去追趕太陽,并把“夸父”的名稱送給了他。
(3)讀了這段資料,你知道是什么在支撐他嗎?
(是族人對他的希望,族人對他的信任……)。
(4)所以他的心理一直想著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充滿永遠光明。(讀句子)。
(1)指名讀。
(2)“頹然”在與不在的句式比較。
“頹然”去掉句子耶是通順的,再去讀讀課文中的話,說說你都感覺到了什么?
(3)齊讀。
(4)感到悲痛的不僅僅是我們,還有可能是(巨人族的族人、大地、山河),甚至還有被他追逐的太陽。
(二)師范讀:而太陽唯一能做的是,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灑在夸父的臉上;而此時此刻,夸父只能躺在地上,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1、此時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
(他感到很失望、他覺得辜負了鄉親們的希望、他很遺憾)。
2、交流:他遺憾什么?
3、齊讀。
4、寫話:
師:這一嘆,他會在嘆些什么?他會想些什么?靜靜地想一想,拿起筆,把夸父當時的心理寫下來。
5、交流。
6、把你的體會送回句子中讀(指名)。
評:無可奈何遺憾失望。
7、這一拋,拋出了什么?
2、盡管夸父已經筋疲力盡,盡管他已經不能再站起來,但是他并沒有屈服,他用盡全身的力氣,用上最后一口氣,奮力將自己的手杖向前拋去,最后閉上眼睛長眠了。
1、那么故事的結果呢。
三年級夸父追日教案(實用18篇)篇十一
認讀7個字。
選擇合作伙伴,分角色朗讀課文。
能用冒號,引號寫一句話。
懂得在生活中,學習之中遇到困難要堅強、勇敢。
分角色朗讀,在熟練朗讀中體會大山說的話。
體會冒號引號的用法,并試寫一段對話。
結合具體內容復習冒號引號用法。
準備圖片,課上寫話練習。
學生準備
鞏固復習冒號引號用法。
課前分組,準備練習分角色朗讀。
一、課題導入。
二、自學生字、新詞。
自由學習生字生詞(借助字典等。)
三、學習交流。
1、到題目你想問些什么?
2、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3、次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引導學生說話的方式:誰做了什么,結果怎樣)
4、次細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注意收集問題
5、讀課文,說一說課文都介紹了誰?
(出示課件,分角色朗讀)(課前分組)
四、分角色朗讀。
以小組為單位,讀。然后選擇較好的小組展示,大家評議。要讀出語言行動,形象,活潑,有感情地朗讀。指名答,寫了小河、小溪、瀑布、大山之間的對話。
五、讓學生說說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懂得到了什么?
六、指導學生進行寫話練習。
全文運用了冒號、引號,在寫句子前,可讓學生自選一兩句,讀一讀,體會用法,然后再寫。
1、一看,選一幅你最喜歡的圖片。
2、一想,這幅圖中都有哪些動物?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
3、揮想象,它們可能會說些什么?
(充分利用說的機會激發學生想象力,并且引導理解較慢的同學,給他們做示范,時間要給足。先讓擅長發言的同學說,之后讓理解較慢得說,實在不好的要復述別的同學發言,做到學說,學寫,以促進全面協作)
4、它們之間的對話寫出來,不會寫的字用拼音,然后查字典注意正確使用冒號,引號(小組內自己交流,把好的作品再集體展示。)
七、作業:
1、摘錄自己喜歡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完成寫話。
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深刻的體會到小河的快樂,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了解了小河的堅強與勇敢。
三年級夸父追日教案(實用18篇)篇十二
相傳在黃帝時期, 夸父族首領夸父想要把太陽摘下,于是開始逐日,和太陽賽跑,在口渴時喝干了黃河、 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澤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軀化作夸父山。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國古代先民了解自然、戰勝自然的愿望。今天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夸父追日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體會夸父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文精神。
3、樹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養堅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
:體會夸父身上所折射出的精神和優秀品質。
:樹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養堅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
:課件
:1課時
[導入環節設計]
1、在夏夜的星空下,在冬日的暖爐旁,我們也許曾聽過爺爺奶奶講那些古老神秘而又美麗動人的故事。在那些充滿神奇想象的神話故事里,我們認識了開天辟地的盤古,偉大的人類之母女媧,七夕鵲橋相會的牛郎織女,廣寒宮里寂寞孤獨的嫦娥……今天我們還要認識另一個了不起的巨人——夸父,一起走進他的神話故事。
2、出示課題,讀課題。
3、課題質疑。你想知道些什么?
[閱讀教學環節]
一、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
1、打開書133頁,自己去讀讀這篇神話,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拼讀幾下,把字詞讀準把句子讀通;在讀不通的句子處做上記號,并多讀幾次。
二、再讀文本,感受巨人的形象
1、從課文中你了解到夸父是個怎樣的人?(巨人)
2、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手臂長、力量大
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肚子大
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身軀大
三、研讀課文,感悟“精神上的巨人”
就是這樣一個高大、威猛的巨人——夸父,他要去(追日),他追到了嗎?(有或沒有) 課文的哪一段告訴我們這個事實。
2、出示:課文第四段
(1)自由讀
(2)指名讀
(3)這樣一個巨人,為什么沒追到太陽?
(4)默讀課文2――4段,看看是否能自己解決。
3、同桌交流
4、指名交流
歸納出示,顯紅:【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
他為什么這么渴,這么累?
(1)渴到怎樣的程度?
喉嚨直冒煙:(你把這種渴讀出來)什么情況下你曾有類似的
一下子喝干兩條大河:同學們要知道黃河可是我國的第二大河,加上渭河里的水,都讓他喝干了,還不解渴,可見他有多渴。
齊讀
(2)他為什么這么累?(到前面的課文中去找找)
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太陽西斜的方向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淵,也就是太陽落下去的地方。
你體會到了什么?
(他跑的實在是太快了——像風似的奔跑。一眨眼)
(他跑的距離很長——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淵,也就是太陽落下去的地方。【落實虞淵的理解】所以這么累)
(沒有休息——你把這種累的感覺讀出來)
3、夸父,既然如此渴如此累,你為什么還要去追日呢?
(2)出示句子::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充滿永遠光明。
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讓他忘記了疲勞、忘記了口渴。?指名讀。
請大家讀讀這樣一份資料:
其實,夸父本是一個巨人族的名稱,他們是大神后土的子孫,生活在北方一座叫做“成都載天”的大山上,個個身材高大,威猛強悍,為創造美好生活而奮斗著!可是這個地方,冬季漫長,夏季雖暖卻很短,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又匆匆從西方落下,山上的積雪根本沒有融化,夸父族的人民只能生活在寒冷的冬天和黑夜當中。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陽追回來,讓它永久高懸在成都載天的上空,不斷地給大地光和熱,那該多好啊!于是他們從本族中推選出一名英雄,去追趕太陽,并把“夸父”的名稱送給了他。
(3)讀了這段資料,你知道是什么在支撐他嗎?
(是族人對他的希望,族人對他的信任……)
(4)所以他的心理一直想著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充滿永遠光明。(讀句子)
(1)指名讀
(2)“頹然”在與不在的句式比較
“頹然”去掉句子耶是通順的,再去讀讀課文中的話,說說你都感覺到了什么?
(3)齊讀
(4)感到悲痛的'不僅僅是我們,還有可能是(巨人族的族人、大地、山河),甚至還有被他追逐的太陽。
(二)師范讀:而太陽唯一能做的是,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灑在夸父的臉上;而此時此刻,夸父只能躺在地上,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1、此時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
(他感到很失望、他覺得辜負了鄉親們的希望、他很遺憾)
2、交流:他遺憾什么?
3、齊讀
4、寫話:
師:這一嘆,他會在嘆些什么?他會想些什么?靜靜地想一想,拿起筆,把夸父當時的心理寫下來。
5、交流
6、把你的體會送回句子中讀(指名)
評:無可奈何 遺憾 失望
7、這一拋,拋出了什么?
2、盡管夸父已經筋疲力盡,盡管他已經不能再站起來,但是他并沒有屈服,他用盡全身的力氣,用上最后一口氣,奮力將自己的手杖向前拋去,最后閉上眼睛長眠了。
四、總結拓展,升華主題
1、那么故事的結果呢
【出示】第二天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時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經變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邊,有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變成的。樹上味道鮮美的桃子,給追尋光明的人解渴,使他們精神百倍,奮勇前行。
2、此時此刻,你覺得夸父還僅僅是一個身軀偉岸的巨人嗎?
小結:是啊,夸父的這種堅強不息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決心和堅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他不僅僅是留給我們巨人形象,他更是一個精神上的巨人。讓我們再一次帶著敬佩去讀讀這段話。
3、齊讀
4、在我國的神話故事中還有許許多多像夸父一樣為著理想執著追求的人,像“精衛填海”中的精衛鳥就是其中的一位。它不畏艱難,不論海有多寬,浪有多大;它都用不懈的努力實現著自己的理想——填平大海。這句格言也訴說著同樣的道理。(讀)
讓我們記住這個故事,記住這句話,讓它成為我們生活的座右銘,激勵我們奮勇前行。
五、考考你
我今天所上課的篇目是《夸父追日》,它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神話。課文是根據《山海經·海外北經》的記載改編的,作者以大膽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使得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充滿生活氣息,煥發出迷人的色彩。這篇課文通過夸父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以神話的形式,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壯志,弘揚了一種“勇者無懼”的精神。
本課談話導入引出學習的內容《夸父追日》,激發學生對神話的興趣。接著,質疑“夸父為什么要追趕太陽?”指導朗讀:“每天夜里,太陽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讓學生感悟夸父不怕困難,堅定信念的精神,為下文的理解和朗讀指導作好鋪墊.再以三個詞語貫穿著整篇課文,細細地品讀課文,從課文中體會感悟夸父的精神。本節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復述課文,通過初讀,熟讀、感情朗讀多種形式,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為復述課文打下良好基礎。通過本課教學,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是在背誦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復述,復述較機械性。背誦是對原文一定不漏、不變的陳述,而復述可以去掉一些無關緊要的詞句,可以更改部分內容和表達方式。所以讓學生由機械性復述過渡到活用性復述,是我在以后教學中應去思考的問題。
三年級夸父追日教案(實用18篇)篇十三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景色宜人的地方,里面住著一位巨人——夸父。他一直想把太陽拽下來,固定著。因為他不喜歡黑暗,只喜歡光明。他不知道白天為什么有太陽,可是到夜晚太陽就沒了。想到這里,他很生氣,握起拳頭,下定決心,說:“我一定要抓住太陽!”
于是夸父拿著他的手杖,邁開大步奔跑,像離弦的箭,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從東邊跑到了西邊。他一直拼命地奔跑,追到了虞淵,也就是太陽落下的那個地方。太陽還沒落下去,可是夸父就已經追到了。一團紅彤彤的火焰,照射著他的'身體,他興高采烈地舉起兩只力大無窮的手臂,想要把這團火焰抓住。
就在這時,夸父的喉嚨干得想要著火似的。他實在是太渴了,有氣無力地喘了幾口氣。夸父低下身子,去喝渭河、黃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頓時兩條大河的水都被他喝清光了,可是他還是渴得不得了。
夸父又向北面跑去,想去喝大澤里滿滿的水。那大澤又稱“瀚海”,有上里寬。但他還沒到大澤,就撲通一聲倒了下來,驚動了全世界,因為他的倒下發出了巨響。這時,太陽正往虞淵落下,把最后的幾縷刺眼的金光照在了夸父的臉上。夸父覺得非常可惜,默默地看著正在往西邊沉下的太陽,長嘆一聲,把緊緊握在手上的手杖使勁一扔,閉上眼睛長眠了。
到了第二天的早晨,當太陽升起,金光沐浴大地時,昨天倒下的夸父已經變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邊,有一片郁郁蔥蔥、瓜果飄香的桃園,那正是夸父他的手杖變成的。樹上津津有味的桃子,給尋找光明的人解渴,使他們精力十足,愿他們一路順風。
三年級夸父追日教案(實用18篇)篇十四
默讀課文。學習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的意思。
了解課文內容,懂得媽媽的養育之恩是無價的,應該孝敬父母。
通過兩張賬單的對比,懂得媽媽的養育之恩是無價的,應該孝敬父母。
學習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的意思。
一、導入
1、板書“060”,質疑:看到這個特殊的算式,你有什么疑問?
2、(在算式下方打一個問號)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藏在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里。只要同學們把課文讀懂了,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3、出示課題,讀題,理解“賬單”。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碰到難讀的詞語或句子可以反復地讀,讀到自己認為滿意了再停止。
2、出示難讀的詞:索取報酬如愿以償羞愧萬分躡手躡腳小心翼翼
指名讀,結合理解
小心翼翼、躡手躡腳
3、默讀課文,用上“索取報酬如愿以償羞愧萬分”幾個詞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課文
師:課文所寫的這件事中有兩份帳單,那么我們就來研究這兩份帳單。
1、學習彼得賬單。
a、出示彼得賬單。
b、請你仔細看這份賬單的每條款項,一條一條讀,指讀。
從這一份賬單上,你可以看出小彼得是個怎樣的孩子?
句式:我覺得他是一個()的孩子,因為他()。
過渡:媽媽看了這份賬單,什么話也沒說。媽媽當時的心情怎樣?會想些什么?
晚上,小彼得如愿以償地得到了他所要的報酬。但同時,他也發現了一份媽媽寫給他的賬單。媽媽的賬單上到底寫了些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讀“媽媽的賬單”。
(1)請你仔細讀讀媽媽的賬單,看看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媽媽的賬單上后面的金額寫的都是0芬尼。)
是啊,這是一份特殊的賬單,誰愿意來讀一讀。
師:十年,媽媽把彼得漸漸地拉扯大,她給了彼得十年的幸福生活,卻只要——(生回答)十年里,媽媽每天照料著彼得的一日三餐,仍然只要——(生回答)當彼得生病的時候,媽媽……卻只要——(生回答),媽媽把所有的愛,所有的牽掛都給了小彼得,還是只要——(生回答)。多么特別的一份帳單吶!這難道僅僅是一張薄薄的賬單呢?這是一份()的賬單,一份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母愛呀!
(3)、彼得手拿媽媽這份愛的賬單,讀了起來,讀著讀著,許多往事擁上心頭,他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十年里媽媽親手洗的衣服是那樣干凈,舒適;十年里,媽媽的懷抱是那樣的溫暖;十年里,媽媽每天做的飯菜都是那么可口;他想起了很多很多成長中的故事。讓我們也跟著小彼得回憶成長中媽媽給予我們的愛吧!
想起了自己過生日時,媽媽()
想起了天冷的時候,媽媽()
想起了生病發高燒時,媽媽()
想起了自己有了一點進步時,媽媽()
想起了(),媽媽()……
(媽媽為你的付出是應該的,媽媽不要你的錢;母愛是無法用價錢來衡量的。)
4、你能替他深情地讀讀這份賬單吧
師:媽媽的愛,記不清,也數不盡。當小彼得感受到媽媽無處不在的愛時,面對這份自己開給媽媽的賬單,你一定能猜到小彼得此時此刻的內心。
出示:羞愧萬分。什么叫“羞愧萬分”?
5、你們從那些詞句中知道小彼得羞愧萬分的?
四、聯系生活總結。
1、我們的媽媽,也是用這樣的愛陪伴著我們長大的,此時你想對自己的媽媽說什么呢?
2、師小結:一句真誠的祝福,一杯濃濃的熱茶,都是回報媽媽的一種好方式。老師希望,大家對媽媽的回報不僅是表現在今天,更多地表現在日常生活中!
三年級夸父追日教案(實用18篇)篇十五
生:(圖一)嫦娥奔月;(圖二)后羿射日;(圖三)精衛填海。
師:真有一雙慧眼,猜得真準!同學們,老師剛才出示的這些圖片都是——。
生(齊聲):神話故事!
師:對!這些都是神話故事!同學們,在我國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長河中,神話故事是一朵美麗的浪花。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憑借豐富、大膽的想象,創造出了一個個瑰麗、多彩、優美的神話故事。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話故事《夸父追日》。
師:看老師寫課題,或者跟著老師一起寫課題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板書課題,學生跟寫)。
師:誰來讀讀課題?
師:聲音真響亮!字音真準!
師:聲音好聽極了!
師:一起來!
師:這是神話故事。知道神話故事最大的特點是什么嗎?
生:很神;神奇;奇特。
(師板書:很神,神奇,奇特)。
師:神話故事最大的特點就是神奇!從這個課題來看,哪里讓你感到了神奇?
生:有一個巨人,他的名字叫夸父。他不喜歡黑暗,喜歡光明。他想把太陽固定在天上,讓它永遠也不落下去。
師:你提前預習過課文,是吧?
生:是的。
生:追!
師:為什么?
生:因為太陽是在遙遠的天邊,如果我們跑過去的話,太陽就已經落山了。如果去追的話,就要快點。
生(齊):不能。
師:但是,夸父卻想追上太陽。想法真神奇!誰來讀出這種神奇?
師:他在讀的時候強調了一個字。誰再來讀?
生:夸父追日。(把“追”字加重讀)。
師:好的!一起來。
(齊讀)。
評析:未成曲調先有情。在學生接觸文本之前,教者以圖導入,扣住課題,讓學生對神話故事有個基本認識,為接下來的文本學習做好情感鋪墊。
充分初讀,整體感知。
師:(在課題前加上“*”)同學們,我們學的這篇課文的課題前加了什么?
生:加了“*”。
師:說明這是一篇——。
生:略讀課文。
師:學習略讀課文,我們有個好幫手,就是課文前面有個“學習提示”。現在請大家自由地讀讀這個“學習提示”,看看學習本篇課文的學習任務。
(學生自由讀“閱讀提示”)。
師:學習提示告訴了我們什么?
(生只是將“閱讀提示”讀一遍)。
師:她把閱讀提示讀了一遍,“學習提示”向我們提了哪些要求?聰明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請你來說。
生:說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師:對了。這是第一個任務:說說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第二個任務呢?
生:再交流一下,從故事中想到些什么?
(幻燈片逐次出示兩個學習要求)。
1、說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再交流一下從故事中想到些什么。
評析:略讀課文前的一段導語既自然地把學生的學習由精讀課文過渡到略讀課文,又提示了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和方法。本環節中,教者在導語上做足了文章,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明確閱讀目標、閱讀重難點,根據導語有的放矢地進行略讀課文的學習,又可以使整個教學過程顯得大氣、簡約,避免了教學內容的面面俱到,教學環節的繁瑣復雜。
(學生帶著要求,自由讀課文,老師巡視)。
師:(大約七、八分鐘)真不想打斷同學們瑯瑯的書聲。讀完兩遍課文的同學請舉手。(全部舉手)讀了三遍課文的同學舉手(只有幾個同學舉手)。好,在了解主要內容之前,我們先來關注一些詞語。
(出示幻燈片)虞淵 渭河 翰海 大澤。
手杖 頹然 遺憾。
一眨眼 霎時間。
師:請你來讀一讀。
(生讀,把“虞淵”讀錯了)。
師:(示意停下)對不起,是請同學幫助,還是自己糾正?
(學生沉默,師請另一位同學讀,讀得正確。生接著讀下去,把第一行詞語讀完。)。
師:誰再來讀一遍?
(一生讀,讀得正確、響亮)。
師:一齊來。
(生齊讀第一行詞語)。
師:從這些詞語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這些詞語都是關于海的。
師:這些詞語都是關于海的嗎?想一想。
生:這些詞語都是關于河、水或者海。
師:這些詞到底是關于河,水,還是海?這三個字中選一個,選什么?
生:水!
師:對,都是關于水的詞語。誰來讀第二行?
(生讀,把“頹然”讀錯,師示意停下,生自我糾正過來。)。
師:誰再來讀一遍?
(生正確地朗讀出來)。
師:我們一齊來。
(生齊讀)。
師:誰來讀第三行詞語?
(生讀)。
師:你知道這兩個詞是寫什么的嗎?
生:時間。
生:時間很短。
師:這里告訴我們時間很短。一個是——。
生:一眨眼。
師:一個是——。
生:霎時間。
評析:略讀課文要不要進行字詞教學,怎樣進行字詞教學,一直是老師們感到困惑的問題。本環節告訴我們,字詞教學在略讀課文中同樣是需要的,只是要求應低一些,過程應粗一些,內容應少一些,形式應簡一些。
師:現在,我們來完成第一個學習任務,誰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1:夸父追太陽沒追到,想到大澤去喝水,可是,還沒到大澤,就渴死了。他倒下地,就成了一座山,他的手杖變成了桃林。
師:說得真好,精煉!誰再來?
生2:夸父不喜歡黑暗,喜歡光明,(師:講出了事情的原因)他就去追趕太陽,他手里拿著手杖,提起長腿,像風似的奔跑,一下子追了兩千里路,結果口渴了。……(像復述課文)。
師:如果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個角度來說,我更喜歡前面那位同學的。我們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時候,要簡練,越簡練越好。為了把這篇文章的內容概括好,老師這里有個提示,請同學根據提示來說一說。
(出示幻燈片)這個神話故事主要講了夸父,就去追趕,追到時,他倒下變成了,他的手杖變成了。
生1:(吞吞吐吐的)這個神話故事主要講了夸父不喜歡(黑暗),喜歡(光明),就去追趕太陽,追到(虞淵)時,他倒下變成了(一座山),他的手杖變成了(桃林)。
師:機會是自己爭取的,誰再來試一試?
生2:(很流利地)這個神話故事主要講了夸父不喜歡(黑暗),喜歡(光明),就去追趕太陽,追到(虞淵)時,他倒下變成了(一座山),他的手杖變成了(桃林)。
師:他說得對不對?(生:對。)你們會不會說?(會)大家小聲地說一遍。
(學生看著提示自由地說)。
師:一齊說。(生齊說)。
評析:許多略讀課文,在文章前面的連接語中明確提出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而學生的概括能力一般都比較弱,在說課文主要內容時要么過于簡單,概括得不完整,要么過于羅嗦,相當于復述。精讀課文承載著較多的學習任務,教師在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方面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訓練。在這里,教者加大了概話能力訓練的力度,舍得花時間,下功夫,讓每個學生都得到了鍛煉,概括能力得到了切實有效的提高。
指導閱讀,感受神奇。
(學生默讀課文,劃句子,老師巡視)。
師:劃好的同學請舉手。
(生說劃出的句子,師相機出示下列句子)。
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
第二天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時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經變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邊,有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變成的。
(學生自由品讀句子)。
評析:編者在教材中安排略讀課文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精讀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用于閱讀實踐,逐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葉老說:“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精讀課文是例子,是出發點,目的指向是學會自主閱讀。”葉老的話充分肯定了略讀課文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實施教學時,教者大膽放手,甩開臂膀,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為接下來的品讀交流積蓄談資。
師:好!我們來交流一下。
生1:他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奔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出示句子一:他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奔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師:神奇在哪里?
生: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師:是啊!“一眨眼”你知道有多短嗎?(生點頭)你眨一下眼。(生使勁地眨了一下眼睛)你們眨一下眼。(學生都眨了一下眼)一眨眼就到了哪里?(生:兩千里外)你知道兩千里有多遠嗎?(知道)你來說說。
生:10圈小操場。
生:快。
師:神奇吧?
生:神奇。
師:其實更神奇的還在后面呢。
出示句子二: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師:誰來讀?
生2: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被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師:神奇在什么地方?
生:神奇在他一下子就把兩條大河喝干了。
師:一下子就把兩條河喝干了,大家把這種神奇的感覺送進句子里讀一讀。
師:這兩個“咕嘟咕嘟”該怎么讀?(讀快一點)對,夸父非常口渴,他一個“咕嘟”就喝完了一條河的水,再一個“咕嘟”就把另一條河的水喝干了。
師:誰再來讀一遍。
生3: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被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師:可是還沒止住口渴,看看,霎時間喝完了兩條大河,可是還沒止——住——口——渴,太神奇了,來,我們來讀出這種神奇。(師指名讀,指導讀,讀出了神奇)。
師: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到了神奇?
生:第二天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時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經變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邊,有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變成的。
出示句子三:第二天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時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經變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邊,有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變成的。
師:神奇在那里?
生:夸父倒下去,他的身體變成了一座大山,手杖變成了桃林。
師:真是神奇的變化。
……。
評析:略讀課文教學講究“簡”、“略”,但并不是說就不需要有“精”、“細”,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學中做到點面結合,粗中有細,精略交互,相互融合。《夸父追日》的著力點在“體會神話的神奇”,教學中,教者緊緊抓住那些最具神奇性的語句,引導學生反復品讀感悟,使略讀與精讀融為一體。
感悟精神,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夸父耗盡所有的力氣去追趕太陽,這是為什么?讀讀第一段,找找原因。
生: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出示句子: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師:是的,當夸父追得口渴難忍時,他是這樣想的——。
(生讀出示的句子)。
師:當追得氣喘吁吁時,夸父還是這樣想的——。
(生讀出示的句子)。
師:當追得耗盡全身力氣,頹然倒下時,夸父仍然是這樣想的——。
(生再讀出示的句子)。
師:從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的夸父。
生1:一個勇敢的夸父;
生2:一個追求光明的夸父;
生3:一個執著追求的夸父。
師:夸父的這種精神很使我們感動,他至死追求光明,他把自己的手杖化作桃林,給追尋光明的人解渴。
師:同學們,《夸父追日》這個故事出自我先秦古籍《山海經》。在古文里,是這這樣寫的。
(出示幻燈片)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師:聽老師讀一遍。
師:同學們自己練習讀一讀。(生自由練讀,師指名讀,指導讀好)。
師:能懂得它的意思嗎?我們來試試。我說古文,你們讀課文中與它對應的句子。
師:渴欲得飲。
生齊:夸父的喉嚨干得直冒煙。他實在太渴,太累了。
師:道喝而死。
生齊: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下來。
師:我們換一下,現在我來讀現代文,你們讀古文。
師: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
生齊:飲于河、渭。
師: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渴。
生齊:河、渭不足。
師:他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便倒下了,手杖變成了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
生齊:棄其杖,化為桃林。
師:好,不錯,很快讀懂了。來說說,你是喜歡現代文還是古文?為什么?
生:我喜歡現代文,因為現代容易讀懂。
生:我也喜歡現代文,因為現代化好懂,而且讀起來生動。
生:我喜歡古文,古文文字少,很講究用字,你看這么長的一個故事,古文只用了37個字就表達清楚了。
……。
師:現代文與古文各有長處,現代文好讀,容易懂;古文精煉,很講究用字。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山海經》,也可以讀讀其他的神話故事。好,這節課就上到這里,謝謝同學們,下課!
評析:此環節,教者以教材為拓展點,圍繞“體會神話的神奇”這根主線,“拖出”古文,通過文白對照,激發了學生對課外閱讀、對古文的興趣。
三年級夸父追日教案(實用18篇)篇十六
教材p105、106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練一練”,練習二十三第1-4題。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長方形紙片2張,正方形紙片1張;直尺1把,三角尺1塊。
一、復習引新
1、下面圖里哪些是線段?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圖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課。
我們認識了線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引入長方形和正方形。
(1)讓學生觀察數學書的封面,要求學生跟老師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邊指一周。
提問:課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觀察黑板的面,教師指一指。
(2)出示:長方形紙片。提問:這張紙片的面是什么形狀?
提問:長方形由幾條線段圍成?
(板書: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3)提問:平時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狀?(板書:正方形)
你能舉出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紙片。
提問:正方形也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齊讀: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2、認識長方形。
(1)數一數,長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引導學生對折。先說明“對邊”,并讓學生自己指一指哪些邊是對邊?
學生對折,得出:對邊相等。(板書:對邊相等)
用尺量一量,長方形紙片上4個角都是什么角?
提問后板書:都是直角。
(3)你能總結出,長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學生回答同時,教師把長方形貼在黑板上。
(4)說明長方形的長和寬。讓學生指一指。
3、認識正方形
(1)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片,跟著了老師折一折。
(2)觀察一下正方形紙片,正方形有幾條邊和幾個角?
(3)請同學們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條邊有什么關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個角有什么特點。
(4)你能總結出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你見過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書:四條邊,四個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說明正方形的邊長。提問: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關系。
4、總結特征。
(2)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三第4題。
三年級夸父追日教案(實用18篇)篇十七
1.學生能用活潑、歡快的情緒和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愛唱歌的小杜鵑》。
2.學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簡單的歌表演。
(一)律動。
1.課前循環播放,讓學生有個初步認識。
(二)導入新課。
1.聽見杜鵑鳥的歌聲了嗎?誰來模仿一下。
4.下面我們就來完整的把這首歌來唱一唱吧。
(三)小結。
三年級夸父追日教案(實用18篇)篇十八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美詞句。
2、學習抓住重點,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的讀書方法,并學會用自己的話介紹課文內容。
3、從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進而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課時
一、激趣談話,揭示課題
同學們知道嗎?我國的青藏高原被稱為離太陽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這塊高原上還有兩個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和最深、最長的河流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隨著作者足跡去領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風光。
自由朗讀,憑借拼音讀準生字字音,并對不理解的詞語、句子作上記號。
二、自學反饋,質疑問難
1、指名分節朗讀,結合對生字讀音的正音。(如:“移、脈、卉、罕”等)
2、說說作者從哪幾方面向讀者介紹大峽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峽谷。
b.……映襯著雪山冰川和郁郁蒼蒼的原始林海。
c……體現在生物的多樣性上。
3、質疑問難,師生共同幫助解決。
三、抓住要點,簡要復述
1、默讀課文,抓住每一段的要點,思考具體內容。
2、指名概括課文的內容。
深入研究,品味語言
要求按下列問題讀書思考:
a、作者用什么來證明,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
b.課文中一連幾處用了“從……到……”的句式,讀了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
c.為什么把九個垂直自然帶比做“凌空展開的一幅神奇美麗的畫卷”?
在各自研讀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然后全班討論,教師從以下幾方面點撥:
1、作者用非常具體、準確的數據來證明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峽谷。結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復用“從……到……”的句式,使讀者形象地感到大峽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圍廣大,形態多樣,讓人感覺到大自然的神奇。
3、這些景觀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覺;而且每一個自然帶的景色都不相同,說它是神奇美麗的畫卷是非常確切的。結合理解“人跡罕至”。
四、熟讀課文,積累詞語
1、選擇最精彩的語段多讀幾遍。
2、摘抄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五、課外延伸,拓展視野
要求學生查閱有關青藏高原神奇景觀的資料,在班級交流。
六、布置作業
1、《黃岡》第2課
2、查閱有關青藏高原的資料
3、同步課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