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有助于培養我們的思辨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些經典讀書心得范文,希望對大家在寫作時有所啟發。
阿甘正傳讀書心得參考(熱門15篇)篇一
《阿甘正傳》講述了主人公福爾斯特甘在孩童期間,越戰中以及回國之后發生的一系列事情,阿甘由一個普通甚至說是弱智的問題兒童,成長為一個眾人崇敬的百萬富翁,一位了不起的成功人士。一個人們眼中的蠢材到一個人人稱贊的人才,聯系人才學所講,似乎我們也能從阿甘身上找到一些理由。
提起阿甘,電影的名氣,在我看來,要遠大過小說。不過看過了電影之后,既然知道還有部原著小說,那倒便也有意興拜讀一番。
關于電影,自己一直很想寫點文字,但一直沒有動筆,大抵越是喜歡的東西,越想好好地探討一番便越是困難。正好flying1979網友寫了篇評論,許多觀點我很贊同,于是對電影的評價便可先放一放了。
回到這部小說。其實主要想說說小說與電影的異同。最大的不同,在我看來如下:
首先是阿甘的形象。在電影中,阿甘是一個完美的人,從道德層面上來講。他沒有做過任何道德上的錯事,他的形象一直是正直、憨厚而純潔的;如果有什么不足,便是他的智商,不過到最后這是博得觀眾好感的一點,所以也不能算做缺陷了(從人物形象來看)。在小說中,阿甘并不完美他是一個傻子,但是又并不真的如此,很多時候他頗有頭腦,并且經常嘲諷(小說是以第一人稱我敘述)別人的蠢事;但是相對應的,他做過一些錯事,比如因女色而惹得珍妮離去,又比如因為貪財而施計謀財(結果反傷自己,并再度惹得珍妮出走)。可以說在小說中,阿甘更像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不過有著荒誕離奇的經歷),有著各種的欲望。電影所做的處理,正如我前面所說,是把他完美化了。
其次說說珍妮。在電影中,珍妮是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美國墮落一代的青年形象,她始終在反叛,卻一次次地迷失自己。最終她雖然找到了生活寧靜的港灣阿甘但是還是過早地離逝。一個悲劇人物;這樣的情節有一些教育和反思的意味在里面。在小說中,珍妮的景況很不同。她很早便愛上并接受了阿甘(與電影情節不同),但是阿甘一次次地有心無心地傷害了她。兩個人在一起幸福的時光很短暫。她最后一次離阿甘而去的時候,已經懷有小阿甘了,她遇到并嫁了一個善良溫和的人(小說中珍妮的原話),并且找到了幸福。同樣的,電影在人物形象上是做了類型化、典型化的處理,而小說中珍妮雖然也經歷了反叛與迷茫的年代,但是最終安定了下來,真正的成熟起來;可惜沒有能夠和阿甘長久下去,不過這不是她的錯,而是阿甘的缺陷。
再說說其他主要人物。阿甘的母親在電影中的形象非常高大,在小說中要次要一些,只是一個凡人(她曾經一度跟一個男的跑了);丹上校在電影中是可與珍妮相提并論的一個典型形象(深受越戰創傷的一代),有大量的關于他內心掙扎的情節,在小說中則也要普通和低調一些;布巴從小說中阿甘的白人大學同學及越戰戰友成為了電影中的黑人越戰戰友,電影從而引入了種族的主題。可以看到,電影幾乎對所有的人物都進行了類型化的處理以使其形象鮮明,而小說中則都描寫成了普普通通但有著各自經歷的人,這是本質的一個不同。當然了,小說中還有大量電影中沒有涉及到的情節和人物,由于電影中沒有使用也就不必探討了(譬如阿甘曾經當過太空人,遭遇食人族,是國際象棋高手,是職業摔跤運動員)。
在各種不同的逆境中,阿甘并沒有抱怨任何人,只是自己默默的努力,最終,危機成為轉機。阿甘的成功是先天素質(即天賦)、后天環境以及自己的主觀努力的綜合結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像是一個阿甘,我們各自有著或多或少的毛病,但是我們也有我們的優勢以及自己都還沒發現的潛能,只要能夠將天賦合理運用,同時借助外力,那么我們也能夠成功,能夠成才!
最后說一說情節。小說的情節明顯要更荒誕一些(前段末尾已舉例),而電影則走了比較正統的劇本路線,只帶有一定的喜劇成分。電影提取了小說中阿甘的一些經歷,但幾乎都進行了改編處理譬如說小說中阿甘沒有大學畢業,只打了一年球就因為體育不及格(搞笑吧)被開除了;此外添加了跑步這一段,這是一段反映人生理想、精神境界的戲;當然還有對人物命運的改編了。
總的說來,小說與電影的不同就在于,小說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模范形象,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只能通過閱讀阿甘的這些離奇經歷來提煉自己的感悟;電影則是樹立了幾個典型的形象,以可愛可敬、幾盡完美的阿甘為核心。哪種更好,見仁見智,不過小說給大腦的發揮空間還是要大一些。
阿甘正傳讀書心得參考(熱門15篇)篇二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些都是有關書的名言。就像列夫·托爾斯泰說的: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我覺得,《阿甘正傳》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它開啟我們的智慧,更讓我們對生活充滿信心與期望。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曾今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阿甘它既有那靈感又有那汗水,所以阿甘已經是個“天才”了。
他還擁有一顆善良的心,他力所能及地去幫忙每個需要他幫忙的人。阿甘是個值得相信的好伙伴,他賺到錢時,也不忘與幫忙自己的朋友們一同分享,他甚至還將錢分給那些以前欺負過他人格的人,他認為,如果沒有他們,自己也不會奮發圖強。
阿甘之所以那么成功,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阿甘沒有因為自己智商不高而放下對這個世界的期望。這就像《圣經》中所說的:“我不會丟下你,更不會拋棄你。”是呀,如果你持續著對世界的期望,那這個世界也不會拋棄你。
其實,無論是什么樣的人,上帝都會賜給他一項出類拔萃的才能。但是,很多時候,人們也許一生也未能發現自己的這項才能,而選取了別的職業。而阿甘正好找到了自己的才能,并充分地利用了它。阿甘的才能是什么呢?其實他的才能就是他那堅強的意志與恒心。作為一個低智商的阿甘,卻憑他堅強的意志力取得了一般人沒有取和的成績。
《阿甘正傳》這本書給了我這樣的啟示:無論做什么事,只要你有恒心和毅力,你就能夠做好。
阿甘正傳讀書心得參考(熱門15篇)篇三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幸福的人,一種是努力追求幸福的人。存在就是一個永久的奇跡,而這就是人生。每個生命都是上帝創造的的奇跡,無論你承認與否。
生活就像手電筒的一開一關,有時明亮的晃人的眼,有時有又陰暗沉悶。在明暗交錯的時光里留下純真。
阿甘,以一個純真的角度為我們詮釋了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常常,我們看錯了世界,卻說世界欺騙了我們。這就是人類的悲哀。
我們總習慣于用我們的思維去思考世界。我們總以為人生是反復無常的。然而,正是有了這些苦難與磨難才鑄就了人生的輝煌。苦難與輝煌并存,這并不是個悖論。
總喜歡思考最深處的人性。人性是美的,無論你承認與否。只是通常我們習慣于刻意的忽視它。這或許就是悲劇的根源。雖然我們無法改變世界,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只要我們相信人性的美好,那么即使是身在地獄,我相信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天堂的溫暖。
阿甘正傳讀書心得參考(熱門15篇)篇四
一直都很想看看《阿甘正傳》,因為據說它能鼓舞人心,給予觀眾奮斗下去的勇氣和決心。所以這學期我看了《阿甘正傳》。阿甘生下來智商只有75,但他的母親為了他以后的生活,于是想辦法把他送進了正常人的學校。如同小時候的我們一樣,總有壞孩子欺負人,阿甘也是常常受欺負,這時一輩子他喜歡的珍妮告訴他,跑。于是,他跑了起來,甩掉了追趕他的人,越跑越快,跑進了大學,跑成了橄欖明星,民族英雄,國會勛章獲得者,乒乓球明星,百萬富翁。影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阿甘在珍妮突然離開他的時候,突然開始奔跑起來,整整用了三年他只是不停地跑著,他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而跑,他只是想跑,只是覺得這樣不停地跑著可以讓自己放松一點。很多時候我們就象阿甘一樣找不到做一件事的理由,很多時候我們都遠不及阿甘,那些不知為何而做的事情總是非常輕易地半途而廢了。人的一生往往就是這樣,就象片頭和片尾中那片隨風飄浮的白色羽毛,大多數時候,我們也許都在隨波逐流,這種飄浮沒有具體的方向,平淡到令人厭倦。可是,一個騰挪一個轉身,總還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你只須盡力將它做得完滿,不要計較你究竟得到了多少,那么,你就可以越飛越高,你會發現,越往高處的地方,越接近天堂,所以我相信阿甘的成功并不是偶然。阿甘只是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生活著,而珍妮她有著雄心勃勃的青春,但卻迷失在沉淪的精神世界里,幸福對她而言來得太晚,也太短暫了。為了她自己的夢想——成為一顆璀璨的明星,珍妮穿大學校服為《花花公子》拍照,被學校開除,成了酒吧歌手。再后來,她漫無目的地在各州流浪,結交各色的陌生人,盡管她打扮得越來越艷麗,但對生活卻越來越絕望。最后,患上不治之癥的她終于決定和阿甘以及他們的孩子一起度過生命的最后時光。導演無非在通過阿甘和珍妮的命運的對比,通過丹中尉命運的變化告訴觀眾一個哲理:人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要靠自己的奮斗來創造命運,即便我們有各種缺陷,承受著各種不幸和災難,但是只要能堅定一種信念,就能創造出奇跡。相信觀眾隨著阿甘、珍妮和丹中尉各自的命運的起伏能夠體會出其中的哲理!看了《阿甘正傳》,之后在我感到莫名的煩躁或者有些事想不通的時候,我總是會忽然想起阿甘,然后我就想像他一樣無所畏懼地跑起來,不為其他的,就只是想認認真真地跑一次,把堆在我心上的大石頭給搬開,輕松上陣,這種感覺會有多奇妙啊!阿甘并沒有遠大的理想,他失去的也有很多,他很少有朋友,他總是被聰明人嘲笑,他最愛的母親和珍妮先后離開了他……但對他并因為如此而沉沒,愛還在延續,他還有自己的孩子,一個聰明的小阿甘,他的人生還在繼續,他不聰明,但他永遠知道如何讓生命充滿希望。所以他也就贏得了榮譽,財富和愛,這些常人可能永遠不能兼得的東西。
來源:網絡整理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content_2();。
阿甘正傳讀書心得參考(熱門15篇)篇五
有一句話甚得我心——“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會是什么滋味。”這句話出自溫斯頓·葛魯姆的《阿甘正傳》。的確,人生斗折蛇行,喜憂參半,也許上一秒才喜上眉梢,下一秒就郁郁寡歡。智力殘缺的阿甘從不屈服于他這不幸的人生,他憑借著自己的努力,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了自己的生命軌跡。
《阿甘正傳》的主人公阿甘,也許天生就注定不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他的智商僅為70。他是街談巷議中的“低能兒”,他被同學排斥、嘲笑甚至玩弄。是奇跡忘了眷顧他嗎?不,也許是因為他本身就是個奇跡。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阿甘都有一個目標指引著他。他從不懈怠,直到目標完成、新目標的出現。然而他唯一能依靠的,只有他的雙腳和鞋。但他沒有任何畏懼!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什么都不顧,他只知道自己憑著直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停地跑,雖然不知道在漫漫長夜中什么時候會天亮,但他堅信,跑著跑著,天就亮了。他說過,“我不為任何理由而奔跑,只為了自己。”就這樣,他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足球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泥潭;跑過了乒乓外交的戰場;跑過了摔跤賽場。他跑遍了全美國,最終到達了他人生的終點,達到了一個許多人也許終其一生也難以企及的高度。
阿甘生活在那個風云莫測的時代,卻用他純凈的目光,單純的心靈給予我們質樸而純粹的感動。他以純真的角度為我們詮釋了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我們常常把世界想象的太復雜,覺得生活太壓抑,這時不如吃一塊巧克力吧,平靜一下,再用最初的目光看看這個世界。終有一天,你會發現,其實每一天我們都那么耀眼。因為每一個生命都是上帝創造的奇跡,無論你承認與否。
我們總習慣用我們的思維去思考世界,我們總以為人生反復無常。然而正是有了這些磨難才鑄就了我們人生的輝煌。苦難和輝煌并存,這并不是個悖論。浪花因沖擊而壯麗,火把因燃燒而光彩,梅花也正因為有了寒風的作伴才有了人們對它高潔的贊譽。生活之所以不能稱心如意,往往是因為我們開錯了窗。試著換種角度,換個心態,選擇另一扇窗吧,我想,會有不一樣的風景。
在阿甘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很多、很多。也許人生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蕩,或翱翔藍天,或墮入深淵。但請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一步一步地努力,縱使明日天寒地冷、路遠馬亡,我們也應堅持自己的信念,永不氣餒。愿能與君,共勉。
阿甘正傳讀書心得參考(熱門15篇)篇六
他常常說“我媽媽說……”,只要小小的一支雪糕,就可以讓他快樂很久。
完整部片子下來,感觸很多。阿甘也和我們一樣,是個在平凡不過的普通人,我們總喜歡說如果自己能有一技之長,一定不是現在的生活。和阿甘比起來,他又有什么一技之長呢,沒有,他有的只是堅持了某一種信念,并不怎么高遠,但卻去努力兌現,不求回報,只是認真做好。
生活中,我們總是羨慕他人的成功,覺得自己之所以過著平淡的生活是懷才不遇,是沒有天份,是覺得生活已經這樣了等等。其實我們還可以有很多改變。認真做好當下的事,包括好好工作好好享受生活的快樂,認真對待每一分每一秒。想起前幾天在網上遇到一個在外地工作的朋友,大家突然都談到了將來,而我們對將來的看法都表示覺得非常迷惘,覺得將來是飄乎的,總是在感嘆什么時候能過上“幸福”的生活。而這部阿甘正傳改變了我的看法,如果我能換一個角度來思考,也許對將來的看法就不那么悲觀了,我所從事的是服務行業,服務固然是這個行業的基石,每天面對來來往往不同的客戶,我需要一遍又一遍的詢問客戶需要辦理什么業務。難道就動動嘴就沒事了嗎,故事中的阿甘在當兵的時候,只知道服從命令,從內心出發,做好上級傳達的每個命令,從不覺得累,以致于成了一個最優秀的士兵。對呀,從內心出發,努力完成好上級交代下來的每個任務,例如各項數據業務,現在都有硬性指標,那么就要想辦法去完成它,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每天完成一個小目標。從內心出發,做好我們的服務禮儀,服務圍著任務轉,從服務上讓客戶滿意了才能讓客戶很滿意地享受我們的業務;從內心出發,真誠的去幫助每位我能幫助的客戶,不求回報,認真做好。
在工作中我要像阿甘這樣,擁有堅定的信念,并努力兌現,不求回報,認真做好。我想當我認真的做好這些事情時,我的個人價值會增值,也許不是今天,明天,但總會有那么一天。阿甘最終的掙脫腳箍是戲劇性的,他被同學追打,不得不跑,先是被逼,后來節奏感漸強,急促,緊迫,人在極限的時候,外界的平衡便被打破了,也可以說是他終于掙脫了內心的繩索,甩開了腳箍,他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奔跑,自此以后他奔跑著進入了高中,奔跑著升入了大學,并成了橄欖球的明星,收到肯尼迪總統的接見;奔跑著去參加了戰爭,用自己奔跑的速度救起了自己的戰友;他奔跑著去追求自己的愛情,并得到了珍妮的以身相許;他奔跑著環游了美國,后面跟著一群追逐的人。有一天他說:“我想家了。”然后轉回頭,朝家的方向奔跑。
生活就是這么簡單,只要你朝著一個目標奔跑的時候,你的目標就變得很短,雖然阿甘不理解自己生活的目的,但是他懂得,只要你不停的朝著一個方向走,上帝會給你所要的答案。
阿甘正傳讀書心得參考(熱門15篇)篇七
《阿甘正傳》是1994年由美國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所導的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講述了一個二戰結束后,在美國阿拉巴馬州一個閉塞的小鎮發生在一個天生有智力缺陷的孩子阿甘身上的故事。故事一開頭是長大成人的阿甘,在等公交車,對旁邊的人一直在講述自己的故事,旁人像看待傻瓜一樣聽他啰嗦。
其實阿甘也是一個丑小鴨變身白天鵝的故事,他憑借著自己那份執著與信念,不斷地獲得他人的贊同,認可,以至于最后成為成功人士。
這部電影最吸引人的就是阿甘的那些話,看似像是傻瓜的自言自語,其中卻飽含著人生的哲理。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就是那句話:“人生就像這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么味道”,簡單的一句話,說透了人生。人生在世不過三萬六千天,每一天都是人生中最年輕的一天。從小課堂上老師就告訴我們,要珍惜每一天,要讓每一天過得充實,不虛度。慢慢的長大了,肩上的責任也就越來越多了,操心的事也越來越多。阿甘的那句話其實就告訴了我們,只要快樂的過好當下的每一天,不負青春就好,余下的日子里,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么,我們也阻止不了什么,就像周星馳在《大話西游》里邊寶說的一句話“老天安排的嘛!”嘿嘿,我們要做的就是過好當下,無論是對家人,對朋友,對孩子,用的面貌面對他們,用最親切的話語與他們交談,把的愛給他們,每一天讓自己成長一點,進步一點。
阿甘正傳讀書心得參考(熱門15篇)篇八
《阿甘正傳》講述了主人公福爾斯特·甘在孩童期間,越戰中以及回國之后發生的一系列事情,阿甘由一個普通甚至說是弱智的問題兒童,成長為一個眾人崇敬的百萬富翁,一位了不起的成功人士。一個人們眼中的蠢材到一個人人稱贊的人才,聯系人才學所講,似乎我們也能從阿甘身上找到一些理由。
提起阿甘,電影的名氣,在我看來,要遠大過小說。不過看過了電影之后,既然知道還有部原著小說,那倒便也有意興拜讀一番。
關于電影,自己一直很想寫點文字,但一直沒有動筆,大抵越是喜歡的東西,越想好好地探討一番便越是困難。正好flying1979網友寫了篇評論,許多觀點我很贊同,于是對電影的評價便可先放一放了。
回到這部小說。其實主要想說說小說與電影的異同。最大的不同,在我看來如下:
首先是阿甘的形象。在電影中,阿甘是一個“完美”的人,從道德層面上來講。他沒有做過任何道德上的錯事,他的形象一直是正直、憨厚而純潔的;如果有什么不足,便是他的智商,不過到最后這是博得觀眾好感的一點,所以也不能算做缺陷了(從人物形象來看)。在小說中,阿甘并不完美——他是一個“傻子”,但是又并不真的如此,很多時候他頗有頭腦,并且經常嘲諷(小說是以第一人稱我敘述)別人的蠢事;但是相對應的,他做過一些錯事,比如因女色而惹得珍妮離去,又比如因為貪財而施計謀財(結果反傷自己,并再度惹得珍妮出走)。可以說在小說中,阿甘更像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不過有著荒誕離奇的經歷),有著各種的欲望。電影所做的處理,正如我前面所說,是把他完美化了。
其次說說珍妮。在電影中,珍妮是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美國墮落一代的青年形象,她始終在反叛,卻一次次地迷失自己。最終她雖然找到了生活寧靜的港灣——阿甘——但是還是過早地離逝。一個悲劇人物;這樣的情節有一些教育和反思的意味在里面。在小說中,珍妮的景況很不同。她很早便愛上并接受了阿甘(與電影情節不同),但是阿甘一次次地有心無心地傷害了她。兩個人在一起幸福的時光很短暫。她最后一次離阿甘而去的時候,已經懷有小阿甘了,她遇到并嫁了一個“善良溫和的人”(小說中珍妮的原話),并且找到了幸福。同樣的,電影在人物形象上是做了類型化、典型化的處理,而小說中珍妮雖然也經歷了反叛與迷茫的年代,但是最終安定了下來,真正的成熟起來;可惜沒有能夠和阿甘長久下去,不過這不是她的錯,而是阿甘的缺陷。
再說說其他主要人物。阿甘的母親在電影中的形象非常高大,在小說中要次要一些,只是一個凡人(她曾經一度跟一個男的跑了);丹上校在電影中是可與珍妮相提并論的一個典型形象(深受越戰創傷的一代),有大量的關于他內心掙扎的情節,在小說中則也要普通和低調一些;布巴從小說中阿甘的白人大學同學及越戰戰友成為了電影中的黑人越戰戰友,電影從而引入了種族的主題。可以看到,電影幾乎對所有的人物都進行了類型化的處理以使其形象鮮明,而小說中則都描寫成了普普通通但有著各自經歷的人,這是本質的一個不同。當然了,小說中還有大量電影中沒有涉及到的情節和人物,由于電影中沒有使用也就不必探討了(譬如阿甘曾經當過太空人,遭遇食人族,是國際象棋高手,是職業摔跤運動員……)。
在各種不同的逆境中,阿甘并沒有抱怨任何人,只是自己默默的努力,最終,危機成為轉機。阿甘的成功是先天素質(即天賦)、后天環境以及自己的主觀努力的綜合結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像是一個阿甘,我們各自有著或多或少的毛病,但是我們也有我們的優勢以及自己都還沒發現的潛能,只要能夠將天賦合理運用,同時借助外力,那么我們也能夠成功,能夠成才!
最后說一說情節。小說的情節明顯要更荒誕一些(前段末尾已舉例),而電影則走了比較正統的劇本路線,只帶有一定的喜劇成分。電影提取了小說中阿甘的一些經歷,但幾乎都進行了改編處理——譬如說小說中阿甘沒有大學畢業,只打了一年球就因為體育不及格(搞笑吧)被開除了;此外添加了跑步這一段,這是一段反映人生理想、精神境界的戲;當然還有對人物命運的改編了。
總的說來,小說與電影的不同就在于,小說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模范形象,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只能通過閱讀阿甘的這些離奇經歷來提煉自己的感悟;電影則是樹立了幾個典型的形象,以可愛可敬、幾盡完美的阿甘為核心。哪種更好,見仁見智,不過小說給大腦的發揮空間還是要大一些。
阿甘正傳讀書心得參考(熱門15篇)篇九
一根輕盈的羽毛在天空中隨風飄舞,飄過樹梢,飛向藍天……最后,它落在福雷斯特?甘的腳下,阿甘坐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一個長椅上,滔滔不絕地訴說著自己一生的故事――美國電影《阿甘正傳》就在這樣優美的旋律中開始了。
我是聽爸爸說的,這是美國百部經典名片之一,特別是學生應該看看。片子放在家里好幾天了我才看。開始,我也沒覺得怎么好看,不就是準備講了一個智商為75的智障者的生活嗎?接著我被阿甘的木訥所逗樂了,哈哈大笑。然而看著看著,我就看出味道來了,這樣一個生活中的傻瓜,他卻比一般所謂的聰明人、譏笑過他的人活得更滋潤、更成功:他什么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足球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越戰泥潭、跑過了乒乓外交的戰場、跑遍了全美國。
阿甘正傳讀書心得參考(熱門15篇)篇十
一根輕盈的羽毛在天空中隨風飄舞,飄過樹梢,飛向藍天……最后,它落在福雷斯特·甘的腳下,阿甘坐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一個長椅上,滔滔不絕地訴說著自己一生的故事——美國電影《阿甘正傳》就在這樣優美的旋律中開始了。
我是聽爸爸說的,這是美國百部經典名片之一,特別是學生應該看看。片子放在家里好幾天了我才看。開始,我也沒覺得怎么好看,不就是準備講了一個智商為75的智障者的生活嗎?接著我被阿甘的木訥所逗樂了,哈哈大笑。然而看著看著,我就看出味道來了,這樣一個生活中的傻瓜,他卻比一般所謂的聰明人、譏笑過他的`人活得更滋潤、更成功:他什么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足球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越戰泥潭、跑過了乒乓外交的戰場、跑遍了全美國。
阿甘正傳讀書心得參考(熱門15篇)篇十一
一根白羽毛輕盈地在空中飄著,誰也不知道它從什么地方飄來,下一刻又會飄到哪里去。這正是阿甘的傳奇生活。
首先他有一個好媽媽,費盡心思讓阿甘受到了正常的`教育,懂得了做人的基本準則。也懂得如何正視別人的嘲諷。在jenny的幫助下,他學會了飛一般的奔跑。
再則他有那種傻傻的,淳樸的勁兒和他那顆執著的心。
自從他學會跑步開始,他就沒有停止,上哪里都跑去,因此得到了橄欖球教練的青睞,出色的跑步能力,使他成為一名出色的橄欖球隊員,最后得到了全隊的尊重,包括以前瞧不起他的人。長跑跑了整整三年,有人認為傻,但是因為他想這么做,他喜歡,他就去執著的完成最后精神鼓勵了大批的追隨者,成為長跑的代表性人物。
阿甘正傳讀書心得參考(熱門15篇)篇十二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也不知道下一塊會是什么味道。”這源于文字后被人口頭相傳的名句我不陌生,只不過一直不解其意。待翻完《阿甘正傳》的最后一頁,閉上眼睛細細回想,也就能參透了。
人生就像美國一盒十二或二十四塊巧克力,味道不一。我們生活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都不知道這平淡中品嘗甜蜜與幸福的日子什么時候變得像烈酒般快樂,我們激動地無以復加;或變得悲傷無力,迷惘失措,我們被拖入像墨水般濃稠無盡的黑暗,品嘗絕望的苦澀。我們以物喜以己悲,一次次體會成長的苦痛與快樂,一次次跌倒,然后花很長時間爬起來。我們很難成功,因為現實的誘惑很多,成功的道路擁擠,庸俗的欲望層出,我們將人生的困難看得透徹,將生命的本質忘得干凈,所以我們眼中太多遲疑、畏懼。
而阿甘,他的人生,與我們完全不同。他的起點幾乎低于我們任何一個正常人,他反應遲鈍,單親家庭,朋友稀少,常被嘲笑;生活對他而言早已褪去五彩繽紛的糖衣露出最真實的一面,其他孩子像是云端寵兒,而他永遠是云下努力振翅的雛鳥;盡管如此,他人生的成就卻是常人難以達到的高度,從足球明星到超越英雄,從世界級乒乓球運動員到國際象棋大師,從摔跤王者到商業大亨。為什么,為什么他的人生可以這樣精彩豐富、成功卓越?或許從小說結尾一段話可以看出:“我或許是個白癡,但是,無論如何,我多半歲月都在努力做對的事。撇開其他不談,我永遠可以回顧過去,然后跟自己說,起碼我的人生過得并不乏味。”
無論你有沒有讀過這本書,詳細了解認識阿甘,進入他的內心世界,僅憑這段話,我們就可以知道,他是多么享受與熱愛他這一生,他覺得這輩子過得值得,過得有意思。但阿甘的智力就像是個六到十歲的孩童,他生活在上個世紀50-70年代的美國,連能否在這個險惡復雜、戰火連天的年代生存都成問題,又何談有意思?而我想,正是因為這樣,他眼中純凈,心內無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才能活的盡興瀟灑。不在乎命運多舛;不在乎榮譽,亦看輕屈辱;不在乎生死傷病;不在乎利益權謀。他的身上有太多太多人類最初美好的品質,在市儈庸俗的人性、險惡復雜的社會中,顯得如此可貴。
很多事情并不是處心積慮可以做到的,很多感情并不是利益權謀可以換來的,而阿甘的成功之門,恰恰是他以那些可貴的品質為臺階,異人的天賦為鑰匙打開的。他孝順友善,重情重義,信守承諾。他孝順,感激牽掛生自己養自己的母親,為了她一直頑強不息地活著;他重情,一生雖然偶有犯錯,但一直一心愛著珍妮;他重義,超越為了朋友,跑出來的他重回稻田為救布巴;他誠信,只為一個與去世好友的承諾,不顧旁人眼光,毅然決定放棄自己在國際象棋的巔峰成就,拿著為數不多的錢干起養蝦事業從而成為商業大亨。也正因為這些品質,他有了忠誠真摯的朋友和熱忱善良的老師。他天賦異稟,天生飛毛腿,雖然智商不若人,但是心智不輸人甚至更勝一籌,他可以解答高等數學方程式,可以信手學會復雜的樂曲,可以隨意打敗國際象棋大師,因此他這塊璞玉被費拉斯教練發覺,從而成為足球明星;得到米爾斯大夫的賞識,并拿到“中級光學”的a;他交到了布巴這個好朋友,并學會了吹口琴打發無聊時光;他得特里布爾先生相助,與他切磋棋藝,打進世界比賽,從而度過生活難關,拿到獎金作為本錢去干養蝦事業。他成功了,這輩子干了許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雖然也做了渾事,但這點陰霾不足以遮擋他的光芒。
饒是人生百味,如一盒巧克力,不可預測,親試方知,我們也不妨透過生命表面的虛影,找到真正的價值所在,好像成為一片潔白輕盈的羽毛,以單純的身心,盡情遨游在這廣袤的天地。而阿甘在我的人生中,就像是鉆石般閃耀著光芒,其實他原本是石墨罷了,只是愿意挨過高溫高壓的重鑄變成鉆石。二者本質并無不同,只是后天的心態與韌性,讓他們天差地別。我可以從他身上找到一些可為自己借鑒的東西,我們也一樣:
不忘初心,堅定前行,突破困阻,完成重鑄,到達自己人生的巔峰!
阿甘正傳讀書心得參考(熱門15篇)篇十三
《阿甘正傳》講述了主人公福爾斯特甘在孩童期間,越戰中以及回國之后發生的一系列事情,阿甘由一個普通甚至說是弱智的問題兒童,成長為一個眾人崇敬的百萬富翁,一位了不起的成功人士。一個人們眼中的蠢材到一個人人稱贊的人才,聯系人才學所講,似乎我們也能從阿甘身上找到一些理由。
提起阿甘,電影的名氣,在我看來,要遠大過小說。不過看過了電影之后,既然知道還有部原著小說,那倒便也有意興拜讀一番。
關于電影,自己一直很想寫點文字,但一直沒有動筆,大抵越是喜歡的東西,越想好好地探討一番便越是困難。正好flying1979網友寫了篇評論,許多觀點我很贊同,于是對電影的評價便可先放一放了。
回到這部小說。其實主要想說說小說與電影的異同。最大的不同,在我看來如下:
首先是阿甘的形象。在電影中,阿甘是一個完美的人,從道德層面上來講。他沒有做過任何道德上的錯事,他的形象一直是正直、憨厚而純潔的;如果有什么不足,便是他的智商,不過到最后這是博得觀眾好感的一點,所以也不能算做缺陷了(從人物形象來看)。在小說中,阿甘并不完美他是一個傻子,但是又并不真的如此,很多時候他頗有頭腦,并且經常嘲諷(小說是以第一人稱我敘述)別人的蠢事;但是相對應的,他做過一些錯事,比如因女色而惹得珍妮離去,又比如因為貪財而施計謀財(結果反傷自己,并再度惹得珍妮出走)。可以說在小說中,阿甘更像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不過有著荒誕離奇的經歷),有著各種的欲望。電影所做的處理,正如我前面所說,是把他完美化了。
其次說說珍妮。在電影中,珍妮是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美國墮落一代的青年形象,她始終在反叛,卻一次次地迷失自己。最終她雖然找到了生活寧靜的港灣阿甘但是還是過早地離逝。一個悲劇人物;這樣的情節有一些教育和反思的意味在里面。在小說中,珍妮的景況很不同。她很早便愛上并接受了阿甘(與電影情節不同),但是阿甘一次次地有心無心地傷害了她。兩個人在一起幸福的時光很短暫。她最后一次離阿甘而去的時候,已經懷有小阿甘了,她遇到并嫁了一個善良溫和的人(小說中珍妮的原話),并且找到了幸福。同樣的,電影在人物形象上是做了類型化、典型化的處理,而小說中珍妮雖然也經歷了反叛與迷茫的年代,但是最終安定了下來,真正的成熟起來;可惜沒有能夠和阿甘長久下去,不過這不是她的錯,而是阿甘的缺陷。
再說說其他主要人物。阿甘的母親在電影中的形象非常高大,在小說中要次要一些,只是一個凡人(她曾經一度跟一個男的跑了);丹上校在電影中是可與珍妮相提并論的一個典型形象(深受越戰創傷的一代),有大量的關于他內心掙扎的情節,在小說中則也要普通和低調一些;布巴從小說中阿甘的白人大學同學及越戰戰友成為了電影中的黑人越戰戰友,電影從而引入了種族的主題。可以看到,電影幾乎對所有的人物都進行了類型化的處理以使其形象鮮明,而小說中則都描寫成了普普通通但有著各自經歷的人,這是本質的一個不同。當然了,小說中還有大量電影中沒有涉及到的情節和人物,由于電影中沒有使用也就不必探討了(譬如阿甘曾經當過太空人,遭遇食人族,是國際象棋高手,是職業摔跤運動員)。
在各種不同的逆境中,阿甘并沒有抱怨任何人,只是自己默默的努力,最終,危機成為轉機。阿甘的成功是先天素質(即天賦)、后天環境以及自己的主觀努力的綜合結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像是一個阿甘,我們各自有著或多或少的毛病,但是我們也有我們的優勢以及自己都還沒發現的潛能,只要能夠將天賦合理運用,同時借助外力,那么我們也能夠成功,能夠成才!
最后說一說情節。小說的情節明顯要更荒誕一些(前段末尾已舉例),而電影則走了比較正統的劇本路線,只帶有一定的喜劇成分。電影提取了小說中阿甘的一些經歷,但幾乎都進行了改編處理譬如說小說中阿甘沒有大學畢業,只打了一年球就因為體育不及格(搞笑吧)被開除了;此外添加了跑步這一段,這是一段反映人生理想、精神境界的戲;當然還有對人物命運的改編了。
總的說來,小說與電影的不同就在于,小說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模范形象,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只能通過閱讀阿甘的這些離奇經歷來提煉自己的感悟;電影則是樹立了幾個典型的形象,以可愛可敬、幾盡完美的阿甘為核心。哪種更好,見仁見智,不過小說給大腦的發揮空間還是要大一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阿甘正傳讀書心得參考(熱門15篇)篇十四
阿甘從未討厭過誰,嫉妒過誰,甚至于報復過誰。當他傷心時,失去時,他總是一個人,把自己藏起來縮成一團,吸吮著手指,呆在角落哭泣。可他最后成功了。他從未想過自己要有什么計劃,他只知道要跑,快跑,千萬別停下。而成功之后的他,卻又果斷的選擇了離開,帶著自己那只心愛的猿猴,吹著口琴,灑脫的在世界各地游走。
這是一種多么超脫的生活方式,生于自然,回歸自然。
從阿甘的經歷,我們更可以看出,生命就像空中那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揚,或翱翔藍天,或墜入深淵。
透過戰爭的硝煙與仇恨,我看到的是一顆真誠的心,一雙單純的眼睛,不管是怎樣的壞事,在阿甘眼中,世界依舊像往常一樣簡單美好。從厚德載物到自強不息,一個人,擁有了高尚的品格,學會寬恕,學會忍耐,學會明了,便是一個有道德的人了。面對困難,不退縮,勇敢向前,這,便是自強。有些時候,你不得不承認,很多事情是有偶然因素的,事情的成功不會因為你的處心積慮而接近終點。而我們的阿甘他真誠,他守信,他寬恕,他堅定而又不任性執著,所以他從不去想自己想要得到什么,他只知道要跑,要不停地跑,沒有要求結果,但卻收獲頗多。
“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么味道。”的確,人生就像是那琳瑯滿目的巧克力,如果不去品嘗,你永遠也不會知道它的味道。在你遇到困難不前時,有沒有想過,地球不會因為你的不前而停止轉動,有沒有想過,時間不會因為你的懦弱而停止前進。生活中什么都會發生,我們無法預知未來,給無法去對未來的一切做出選擇,我們能夠選擇的,就是腳踏實地的做好一切,真心的對待自己身邊的人。
書里還有一句話我很喜歡:alwaystrytodotherightthing,unlessyourconsciencetellsyouotherwise。(務必做該做的事,除非你的良心叫你別做)。
爸爸說的沒錯,這是一本好書。雖然書里許多感情方面的內容我還是不太懂,但的確是一本好書。
阿甘正傳讀書心得參考(熱門15篇)篇十五
看了《阿甘正傳》后,徹底讓我明白了只要人們對生活有信心,有希望,再加上不懈的努力就能夠成功。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進特殊學校的傻孩子阿甘的不平凡的經歷。他一步一個腳印的踩出了自己生活的奇跡。他先從一個被人們認為是個笨孩子到橄欖球健將,到令人尊敬的英雄,到捕蝦船長,再到橫跨美國的奇人,最后到了一個家庭的父親。從這過程中,我看到了阿甘以一個先天缺陷的身軀,并以自己的善良,誠懇中努力感到了上蒼,達到了許多智力健全的人終其一生也難以企及的高度,在這個過程中,阿甘也變得更加成熟,變得樸實。
是的,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其中那塊屬于你,你的人生或甘甜,又或苦澀。阿甘母親的這句話,向我們闡明了:每個人活在世界上都有各自存在的價值,就像哲學中的一句話物存在即合理,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也許,上帝會多給別人一點幸運,但是只要我們努力奮斗,有一顆堅韌不拔的心,上帝遲早會眷顧我們。
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個學習出類拔萃的人,但是上天卻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它會令起點不高的人比天生優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的認識到生活的真實。
盡管人生路上困難重重,可阿甘并不灰心喪氣,而是堅強面對。阿甘的信念如此單純,目標那樣的清晰就是跑。也許這就是命運。沒想到珍妮小時候對阿甘說的一句:用力向前跑,跑的越遠越好!可它卻像烙印一般深深刻在了阿甘的心中,他一生都在堅持跑步,他跑會了自己的命,跑回了自己的榮譽,更加跑回了自己的愛情。
阿甘一生中只有愛支撐著他的人生,是母親對他的愛;是他對珍妮的執著的愛,更是對戰友守信的愛。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引導著他,他因此而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堅定的奮斗,直到目標的完成,新的目標出現。沒有單純的抉擇就會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讓人生純潔,成功。
你不得不承認,其實很多事情的成功都是有其偶然因素的,它并不會因你的處心積慮而更接近終點,但它卻會在你不經意的時候,給你一個最恰當的褒賞。
但沒有人的一生都是幸運的,在阿甘人生最幸福的時候,母親和珍妮因病去世了。但阿甘并沒有因此而沉淪,因為他還有一個小阿甘,一個聰明的小阿甘,他的人生還在延續。盡管他不聰明,但他卻知道如何讓生命充滿希望,在遇到困難,他依然樂觀,所以他獲得了榮譽和財富,這些常人可能永遠無法兼得的東西。
在人才學的第五章中,提到了先天素質這一定義,就人才學來說,先天素質與后天習得素質是相對的概念,即是人在出生時,通過遺傳以及由于胎兒發育期間受到各種因素的刺激已經形成的綜合特征,主要包括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智力素質。從在這個角度看來,阿甘在先天素質這一塊便落后于常人。在智力素質這塊,阿甘從遺傳那得到的是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連規定的正常上學的智商都沒達到,而被學校拒收。此外,生理條件上,阿甘天生腿殘疾,使之不得套上腳撐,套上腳撐的阿甘成為同伴眼中的笑話,阿甘被排斥、嘲笑、甚至欺辱。不過我們總說老天是公平的,它給你關上了一扇門,必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阿甘正驗證了這句話。在影片中,阿甘因為同伴的欺負而開發了自己的潛能,他的一雙飛毛腿,奔跑如風,這使得他順利的獲得上大學的機會,并成功的獲得學士學位。另外就是他在乒乓球上的天賦,偶然的接觸乒乓球使得阿甘又走上了一條光輝燦爛的路途。不過,這些種種都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是上帝賜予了阿甘一個單純正直、不存半點邪念的頭腦,也許是應為低智商,也許是基因問題。無論如何,就是這樣的簡單而又純潔的大腦,幫助阿甘走上成功的道路。還有就是阿甘的不同的氣質,氣質影響著人的性格和情緒,阿甘就是一個溫和、淳樸、樂于助人、毫無心眼的性格,好心有好報,阿甘也因此得到了許多幫助。綜上看來,阿甘在生理與智力的缺陷是一塊巨大的絆腳石,不過同時,這塊絆腳石也成為阿甘成功的墊腳石。
這本書為什么如此深受人們的喜愛,因為在阿甘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忠誠,守信,執著,友善這些人性中最為熠熠生輝,優秀可貴的品質,看到了對生命的執著,對生活的希望,對信念的堅定。平凡的生命卻演繹出不平凡的人生。
阿甘的一生的確很成功,但你并不用去羨慕,人生不只是像一盒巧克力,你只要和阿甘一起去欣賞那些歲月,生命和歷史,體會其中的苦甜,以便跨越缺陷,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