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在寫作過程中,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表達準確、語言得體,給人一種良好的閱讀體驗,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感染力。對于我們來說,寫一篇優秀的作文是一個不斷追求的目標。優秀作文是一種具有創新思維和獨特觀點的文學創作,它能夠展現作者的個性和思考深度。那么我們該如何提升寫作水平,創作出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的優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的參考和借鑒。
2023年漁家傲·秋思改寫(熱門20篇)篇一
秋風蕭瑟,風沙團起,陣陣秋風,刮得人臉生疼,戰士們屹立在風沙之中,或許已經習慣了吧?鎧甲在數年的征戰中早就破爛不堪,但單痩的背影依舊挺拔,於落日余暉,漫天風沙融為一體,卻更顯得威武雄壯!
遠處傳來了大雁的歌聲,他們早知道秋天的來臨,南飛越冬了。
夕陽西下,昏黃的晚霞照在孤零零的軍營之上,除了遠處連綿的高山,四周死寂一般!
夜寒霜重,將士們衣衫單薄,幽怨的羌笛聲聲吹起,清冷的月光更覺夜深寒重,將軍和士兵們從少年的時光到滿頭的白發,在這清冷的夜晚,在這羌笛聲中,行行熱淚從有淚不輕彈的男兒眼中落下!
秋風瑟瑟,路上行人匆匆,他們都著急地回家呢。我很思念家鄉的親人,便準備寫一封信給遠在家鄉的親人?;氐郊?,提起筆,可想了又想,卻不知從何說起,因為想說的話太多太多,一時難以下筆……看看窗外,夜已經很深了,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緊緊地包裹著我。我終于提筆寫了起來,寫完之后讀了又讀,覺得它并不能很好的表達我心中的憂思,于是一遍一遍地修改,直到滿意為止。
第二天,送信的人來了,準備把信拿走。他剛準備走,去又被我攔住了,我又要回了我的信,想看看自己有沒有疏漏的.地方,又提筆改了又改,總覺得有些話還沒有說完……送信人實在等不及了,催促再三,這才依依不舍地把信封好,遞給了送信人。
隔一程山水,你是我不能回去的故鄉,于是,只能相對而望。
此時昏鴉披著夕陽的光暈,穿過那枯藤,那老樹。它在低低地呼喚,呼喚……可喚來的是寂寞,無盡的寂寞。
你在微笑,笑得清淺從容,而我卻仍在這里守望。
守望那夢境中的小橋:它憨然地蹲踞在那,一蹲就是百年。人流從它身上走過,船支從它心中劃過,但它絲毫未動,也許它在等待。等待讓它了然了沉寂的滋味。
守望那夢境中的流水:它曾擁抱過三月桃花的倒影,承接過如雨的落英,絢爛滿天凄艷的紅霞也對它久久凝望。而它,沒有停止,依舊從容不迫地向前流動,也許它心里裝了什么吧??梢苍S當心被填滿時,繁華卻會生出無限的寂寥。
守望那夢境中的人家:炊煙緩緩升起,指引著勞累一天的人們回到有生命的地方。那里有愛,所以就有了溫暖,那里有可以聽見的心跳,所以讓我明了有人一直在等著我。
夢,易碎。而忘,卻談何容易?
在這個肅殺的季節,秋風吹亂了你的模樣,也吹亂了我的心。我牽著匹瘦馬,就這么與古道盡頭的你,久久對視。你用你的柔情綰就我的心結。江南的水光瀲滟了你眼,你成為了我一生的水源。忘記你,還不如忘記我自己。
我說,等我回來。
你在笑,笑得深不見底,笑得讓我心顫。于是我顫抖的心無法停止了。對你的思念在剎那間奔放,你的容顏被無盡的放大,布滿了我的眼,我的心,我想伸手抓住,再也不放開,可結果卻只留下自己臉上那兩道狼狽的淚痕。
忘卻吧,在這殘陽西落的天涯,我不愿再讓淚水迎向這烈烈的西風。
無需再多言語,讓我與你忘于江湖吧,以滄桑為飲,以年華來果腹,以歲月為衣錦華服,于百轉千回后,永遠,相忘。
2023年漁家傲·秋思改寫(熱門20篇)篇二
原文: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評論。
1038年西夏元昊稱帝后,連年侵宋。由于積貧積弱,邊防空虛,宋軍一敗于延州,再敗于好水川,三敗于定川寨。1040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陜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陜西延安)。延州當西夏出入關要沖,戰后城寨焚掠殆盡,戍兵皆無壁壘,散處城中。此詞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時。原有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歐陽修嘗稱為“窮塞外之詞”(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一)。但流傳至今的卻只有此詞。詞的上片著重寫景,而景中有情;下片著重抒情,而情中有景。這恰與《蘇幕遮》仿佛。但它的題材與風格卻是有別于《蘇幕遮》的。首句“塞下秋來風景異”,點明地域、時令及作者對邊地風物的異樣感受。次句“衡陽雁去無留意”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反襯出邊地的荒涼,這是托物寄興。接著,“四面邊聲”三句,用寫實的筆法具體展示出塞風光,而著重渲染戰時的肅殺氣象?!伴L煙落日”,畫面固不失雄闊,但續以“孤城閉”三字氣象頓然一變,而暗示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過片后“濁酒一杯”二句,寫戍邊將士借酒澆愁,但一杯濁酒怎能抵御鄉關萬里之思?久困孤城,他們早已歸心似箭,然而邊患未平、功業未成,還鄉之計又何從談起?“羌管悠悠”句刻劃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鄉戀益見濃重。“人不寐”二句,直道將軍戰士之感傷,并點出他們徹夜無眠、鬢發染霜、淚下如霰的正是這種感傷之情。不言而喻,此詞表現邊地的荒寒和將士的勞苦,流露出師老無功、鄉關萬里的悵恨心聲,其情調與唐人建功異域、追奔逐北的邊塞詩迥不相同。但范仲淹到延州后,選將練卒,招撫流亡,增設城堡,聯絡諸羌,深為西夏畏憚,稱“小范老子腹中有數萬甲兵”。此詞慷慨悲涼,既寫出了邊地生活的艱辛,同樣表現了他抵御外患、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和思念家鄉的矛盾心情。而更值得重視的則是,范仲淹以其守邊的實際經歷首創邊塞詞,一掃花間派柔靡無骨的`詞風,為蘇辛豪放詞導夫先路。
賞析。
范仲淹是當時的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官至副宰相。他了解民間疾苦,深知宋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主張革除積弊,但因統治集團內部守舊派的反對,沒能實現。
他也是著名的文學家。這首《漁家傲》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他親身經歷的邊塞生活。古代把漢族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交界地方叫做“塞”或“塞上”、“塞下”。這首詞所說的塞下,指的是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陜北一帶。
從詞史上說,此詞沉雄開闊的意境和蒼涼悲壯的氣概,對蘇軾、辛棄疾等也有影響。
任何一首詩詞的審美價值,是由多種藝術功能構成的。這首《漁家傲》并非以軍事征戰為題材,而是寫邊塞將士對家鄉的懷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來衡量,而應該用藝術的尺度來衡量。它的藝術功能、藝術力量,在于抒情寫景,但即使從政治上要求,此詞的意義也并不消極?!把嗳晃蠢諝w無計”一句,正是這首詞最本質的思想亮點。燕然山,即今之杭愛山。后漢時,將軍竇憲追擊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紀功。詞中霜雪滿頭的老將軍,已擦干思鄉之淚,在戀家與報國的矛盾中,他是以戍邊軍務為重。他盡忠職守,不建功勛于邊陲,雖有時思鄉心切,也是不打算歸去的。
詞的上闋側重寫景。秋來風景異,雁去無留意,是借雁去衡陽回雁峰的典故,來反映人在塞外的思歸之情。思歸不是因為厭棄邊塞生活,不顧國家安危。而是邊防凄厲的號角聲以及周遭的狼嗥風嘯聲,令人心寒。更奈何日落千嶂,長煙鎖山,孤城緊閉,此情此景甚是令人懷念故鄉的溫馨。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一個長期戍邊的老將,惦念親人和家鄉也是很自然的?!扒п掷铮L煙落日孤城閉”,此句寫得最成功,僅10個字便勾勒出一派壯闊蒼茫的邊塞黃昏景致。
寫景是為了抒情。因此下闋一開頭就是“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濁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這里也暗喻心情重濁。因為思歸又不能歸以致心情重濁?!皻w無計”,是說沒有兩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這矛盾的心緒下,遠方羌笛悠悠,攪得征夫們難以入夢,不能不苦思著萬里之遙的家鄉,而家鄉的親人可能也在盼望白發人?!叭瞬幻?,將軍白發征夫淚”,這10個字扣人心弦,寫出了深沉憂國愛國的復雜感情。
這首《漁家傲》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詞,它真實地表現了戍邊將士思念故鄉,而更熱愛祖國,矢志保衛祖國的真情。范仲淹曾在《岳陽樓記》一文中,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詞中的白發老將軍,正是這種崇高精神的生動寫照。黃蓼園說它“讀之凜凜有生氣”,倒是深得其旨趣。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只此兩句便抵得上那首有名的《敕勒歌》,雖然彼此取材不同。偉大的詩人杜甫曾寫過“孤城早閉門”的佳句,但氣勢的雄渾似不及范詞。那是人煙稀少的邊塞,光禿的山峰重重疊疊,上空飄浮著一縷縷的青煙,悲壯的號角和著雜亂的邊聲在四野回蕩。太陽還沒有收起它金色的余暉,遠遠望去,山腰里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已把城門關閉。這就像一幅中世紀邊塞景象的藝術攝影。
一幅野性十足的邊塞圖畫?!叭虑飦盹L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边@樣的“邊塞情緒”,往往當人物置身特定場景之后,自然流露出來;此時才明白,長煙落日的邊塞,對于生命個體而言,并不僅僅是“戍邊苦”,還會產生極大的心理滿足。
詞是范仲淹守邊愿望和復雜心態的真實袒露。詞中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和詞人鞏固邊防的決心和意愿,同時還表現出外患未除、功業未建、久戍邊地、士兵思鄉等復雜矛盾的心情。在有著濃郁思鄉情緒的將士們的眼中,塞外之景色失去了寬廣的氣魄、歡愉的氣氛,畫面上籠罩著一種曠遠雄渾、蒼涼悲壯的氣氛。在邊塞熬白黑發,滴盡思鄉淚,卻又不能拋開國事不顧,將士們的心理是矛盾復雜的。范仲淹雖然守邊頗見成效,然而,當時在北宋與西夏的軍事力量對比上,北宋處于下風,只能保持守勢。范仲淹守邊的全部功績都體現在“能夠維持住守勢”這樣一個局面上,時而還有疲于奔命之感。這對有遠大政治志向的范仲淹來說肯定是不能滿足的,但又是十分無奈的。所以,體現在詞中的格調就不會是昂揚慷慨的。
此前,很少有人用詞來寫邊塞生活。唐代韋應物的《調笑》雖有“邊草無窮日暮”之句,但沒有展開,且缺少真實的生活基礎。所以,這首詞實際上是邊塞詞的首創。
上片描繪邊地的荒涼景象。首句指出“塞下”這一地域性的特點,并以“異”字領起全篇,為下片懷鄉思歸之情埋下了伏線。“衡陽雁去”是“塞下秋來”的客觀現實,“無留意”雖然是北雁南飛的具體表現,但更重要的是這三個字來自戍邊將士的內心,它襯托出雁去而人卻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過“邊聲”“角起”“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邊地的荒涼景象描繪得有聲有色。首句中的“異”字通過這十七個宇得到了具體的發揮。
下片寫戍邊戰士厭戰思歸的心情。前兩句含有三層意思:“濁酒一杯”撲不滅思鄉情切;長期戍邊而破敵無功;所以產生“歸無計”的慨嘆。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滿地”一句,再次用聲色加以點染并略加頓挫,此時心情,較黃昏落日之時更加令人難堪?!叭瞬幻隆比志U上結下,其中既有白發“將軍”,又有落淚“征夫”?!安幻隆庇志o密地把上景下情聯系在一起?!扒脊苡朴啤笔恰安幻隆睍r之所聞;“霜滿地”是“不寐”時之所見。內情外景達到了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
2023年漁家傲·秋思改寫(熱門20篇)篇三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9.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對家鄉的懷念和忠貞的愛國情誼】。
10.發揮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語言將“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的畫面描繪出來。(2分)。
2023年漁家傲·秋思改寫(熱門20篇)篇四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飛回了衡陽,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分,號角吹起,邊塞特有的風聲、馬嘯聲、羌笛聲和著號角聲從四面八方回響起來。連綿起伏的群山里,夕陽西下,青煙升騰,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眼下戰事未平,功名未立,還不能早作歸計。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在外征戰的人難以入睡,無論將軍還是士兵都白了鬢發,淚滿衣襟。
注釋。
漁家傲: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游仙關》。
塞:邊界要塞之地,這里指西北邊疆。
衡陽雁去:傳說秋天北雁南飛,至湖南衡陽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飛。
邊聲:邊塞特有的聲音,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的聲音。
千嶂:綿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嶺。
燕然未勒:指戰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據《后漢書·竇憲傳》記載,東漢竇憲率兵追擊匈奴單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
悠悠:形容聲音飄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著。
講解。
每讀這首詞,都會有不同的感悟。這首詞首先給人的感覺是凄清、悲涼、壯闊、深沉,還有些傷感。而就在這悲涼、傷感中,有悲壯的英雄氣在回蕩著。
“塞下秋來風景異”,劈頭一句,作者就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特殊的環境。時間是秋天,地點在邊塞。風景呢?沒說好,也沒說壞,只說了一個“異”?!爱悺痹谀睦锬??且聽下文:
“衡陽雁去無留意?!焙怅栄闳ナ茄闳ズ怅柕牡寡b;古人相傳,北雁南飛,到衡陽而止。衡陽城南有回雁峰,樣子很像回旋的雁?!扒飦怼保瑵M目蕭條;“風景”越發“異”得難忍,所以雁兒毫不留戀地非飛走不可。這里表面寫的是雁,實在寫人。即連大雁都不愿在這兒呆下去了,更何況人?但是,邊塞軍人畢竟不是候鳥,他們卻堅守在邊塞。
下面三句,寫的就是“雁去”后的情景。
“四面邊聲連角起”,“邊聲”,指邊地的風號、馬鳴、羌笛之聲。這是寫聲音的,這聲音富有邊塞地區的特色。李陵《答蘇武書》中的“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可作注釋。然而,范仲淹在這里卻更有一層深意,那就是“連角起”。角,是古代軍隊里吹的樂器?!八拿孢吢曔B角起”,就是軍中號角吹動,四面八方的邊聲便隨之而起。在這里,作者是把軍中的號角作為主體來寫的,它帶動著邊地的一切聲音。這就是說,邊地“雁去”了,邊地的駐軍沒去;不但沒去,而且用他們的號角,與邊地的人民緊緊相連。這聲音也許有點單調,甚至有點悲涼,但壯闊,充滿力量。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是上闋的結句,突出地表現出邊塞的安穩和牢固?!扒п帧保菍懮絼?,層巒疊嶂,猶如巨大的屏風。“長煙”,是炊煙和暮靄所形成的一片霧氣。在“落日”中,邊地的孤城及時地把城門關上了?!俺恰笔枪碌?,但有“千嶂”環繞,“長煙”籠罩,“落日”照耀,就不顯得那么孤獨無靠。它是堅固的,結實的,嚴陣以待的。然而,城的堅固與否,更重要的還在于把守它的駐軍。因此,在詞的下闋,作者就把邊防軍人推向畫面中心,集中筆墨表現他們的思想感情。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边@句是全詞的核心,是它的靈魂所在。邊塞軍人一邊飲著濁酒,一邊思念著家里的親人和家鄉的一草一木。這不但是合情的,而且是合理的。所謂合情,就是這些軍人到了晚間,思家、思鄉之情就愈加濃烈。這符合生活的真實,令人信服。所謂合理,就是正因為他們熱愛家鄉,所以他們才更熱愛祖國,他們也就不會像雁那樣“無留意”地飛走,而是堅守在崗位上。不只堅守,他們并不滿足于堅守,他們還盼望著打仗,出擊打勝仗。因為只有這樣,國土才能完整,邊塞才能鞏固,邊防軍人才能回到自己可愛的家鄉。因此,接下來的“燕煙然未勒歸無計”七個字就有著深刻的含義了。
“燕然”,指燕然山,就是今天的杭愛山。“勒”,刻的意思。據《后漢書·竇憲傳》記載,公元89年,東漢將軍竇憲打垮匈奴進犯,乘勝追擊,“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還。所以“勒石燕然”就成了勝利的代名詞?!把嗳晃蠢諝w無計”,意思就是抗敵的大功還沒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計議了。這個“計”字很重要,它是計議、打算的意思,可見邊防軍人不回家是主動地、自覺的。若是把它理解為計策的“計”,那邊防軍人的不能回家就成為被動的、無奈的了。這樣理解,對邊防軍人的形象,對全詞的意境就都有損害。
“羌管悠悠霜滿地”,承上啟下,進一層強調邊防軍人想家思鄉的情緒,并由此而寫出全體將士憂國的情狀和感慨。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人為何不能成寐?將軍已經白發蒼蒼為何還在服役?年輕的兵士為國守邊為何還要落淚?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憂,是怨,是憤憤不平。他們憂慮國家的安全,抱怨朝廷無人整頓武備,更為當局沒有一個正確的方針政策而憤懣,以致邊防軍人久住“塞下”,將老,卻不能退休家園,兵少,卻不能與妻子團圓。
從《漁家傲》全詞來看,應當說,情調是悲壯的,感情是強烈的',它是一首古代邊防軍人之歌,以其英雄氣概扣動著歷代千萬讀者的心扉。
賞析。
范仲淹《漁家傲》一詞開篇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一句極力渲染邊塞秋季風景的獨異,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從視覺聽覺等方面表現了邊塞地區的蕭條寂寥。
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了延州的所在區域。它處在層層山嶺的環抱之中;下句牽挽到對西夏的軍事斗爭?!伴L煙落日”,頗得王維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神韻,寫出了塞外的壯闊風光。而在“長煙落日”之后,緊綴以“孤城閉”三字,把所見所聞諸現象連綴起來,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畫面,隱隱地透露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上片一個“異”字,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崇山峻嶺里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邊塞,雖然經過了歷史長河的淘洗,但在古詩人的筆觸下,卻依然留著相同的印跡。
下片起句“濁酒一杯家萬里”,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這“一杯”與“萬里”數字之間形成了懸殊的對比,也就是說,一杯濁酒,消不了濃重的鄉愁,造語雄渾有力。鄉愁皆因“燕然未勒歸無計”而產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銘》這個典故而來:東漢和帝永元元年,車騎將軍竇憲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記功,由班固執筆,頌漢威德,就是所謂“勒石燕然”。勒字此處是雕刻的意思。
“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叭瞬幻隆?,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于庭?!皩④姲装l征夫淚”,由自己而及征夫總收全詞??傊缕闱椋瑢⒅笔阈匾芎徒杈笆闱橄嘟Y合,抒發的是作者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憂國的情懷。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思鄉卻渴望建功立業的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綜觀全詞,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
創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歷三年(1043年)間,范仲淹任陜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宋仁宗年間,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線,承擔起北宋西北邊疆防衛重任。這首詞作于北宋與西夏戰爭對峙時期。
點評。
范仲淹的《漁家傲》變低沉婉轉之調而為慷慨雄放之聲,把有關國家、社會的重大問題反映到詞里,可謂大手筆。
范仲淹守邊時,作《漁家傲》歌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之勞苦,歐陽修嘗稱為“窮塞主”之詞云云?,F僅存一首。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了延州的所區域。當時延州為西北邊地,是防止西夏進攻的軍事重鎮,故稱“塞下”?!扒飦怼保c明了季節?!帮L景異”,概括地寫出了延州秋季和內地大不相同的風光。作者用一個“異”字概括南北季節變換之不同,這中間含有驚異之意。“衡陽雁去無留意”。雁是候鳥,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飛向南方避寒。古代傳說,雁南飛,到衡陽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說:“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滕王閣序》)。詞里的“衡陽雁去”也從這個傳說而來?!盁o留意”是說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奮飛,毫無留戀之意,反映了這個地區到了秋天,寒風蕭瑟,滿目荒涼。下邊續寫延州傍晚時分的戰地景象:“四面邊聲連角起”。起謂“邊聲”,總指一切帶有邊地特色的聲響。這種聲音隨著軍中的號角聲而起,形成了濃厚的悲涼氣氛,為下片的抒情蓄勢?!扒п掷?,長煙落日孤城閉”,上句寫延州周圍環境,它處層層山嶺的環抱之中;下句牽挽到對西夏的軍事斗爭?!伴L煙落日”,頗得王維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神韻,寫出了塞外的壯闊風光。而“長煙落日”之后,緊綴以“孤城閉”三字,把所見所聞諸現象連綴起來,展現人們眼前的是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畫面,隱隱地透露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
下片起句“濁酒一杯家萬里”,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這“一杯”與“萬里”數字之間形成了懸殊的對比,也就是說,一杯濁酒,銷不了濃重的鄉愁,造語雄渾有力。鄉愁皆因“燕然未勒歸無計”而產生。燕然,山名,即杭愛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漢和帝永元元年(89),竇憲大破北匈奴,窮追北單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還”(《后漢書。和帝紀》)。詞意是說,戰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之計是無從談起的,然而要取得勝利,更為不易?!扒脊苡朴扑獫M地”,寫夜景,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發的是凄切之聲,深夜里傳來了抑揚的羌笛聲,大地上鋪滿了秋霜,耳聞目睹盡皆給人以凄清、悲涼之感。下句:“人不寐”,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于庭?!皩④姲装l征夫淚”,由自己而及征夫,總收全詞。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情調蒼涼而悲壯。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范仲淹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
評論。
1038年西夏元昊稱帝后,連年侵宋。由于積貧積弱,邊防空虛,宋軍一敗于延州,再敗于好水川,三敗于定川寨。1040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陜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陜西延安)。延州當西夏出入關要沖,戰后城寨焚掠殆盡,戍兵皆無壁壘,散處城中。此詞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時。原有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歐陽修嘗稱為“窮塞外之詞”(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一)。但流傳至今的卻只有此詞。詞的上片著重寫景,而景中有情;下片著重抒情,而情中有景。這恰與《蘇幕遮》仿佛。但它的題材與風格卻是有別于《蘇幕遮》的。首句“塞下秋來風景異”,點明地域、時令及作者對邊地風物的異樣感受。次句“衡陽雁去無留意”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反襯出邊地的荒涼,這是托物寄興。接著,“四面邊聲”三句,用寫實的筆法具體展示出塞風光,而著重渲染戰時的肅殺氣象?!伴L煙落日”,畫面固不失雄闊,但續以“孤城閉”三字氣象頓然一變,而暗示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過片后“濁酒一杯”二句,寫戍邊將士借酒澆愁,但一杯濁酒怎能抵御鄉關萬里之思?久困孤城,他們早已歸心似箭,然而邊患未平、功業未成,還鄉之計又何從談起?“羌管悠悠”句刻劃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鄉戀益見濃重?!叭瞬幻隆倍?,直道將軍戰士之感傷,并點出他們徹夜無眠、鬢發染霜、淚下如霰的正是這種感傷之情。不言而喻,此詞表現邊地的荒寒和將士的勞苦,流露出師老無功、鄉關萬里的悵恨心聲,其情調與唐人建功異域、追奔逐北的邊塞詩迥不相同。但范仲淹到延州后,選將練卒,招撫流亡,增設城堡,聯絡諸羌,深為西夏畏憚,稱“小范老子腹中有數萬甲兵”。此詞慷慨悲涼,既寫出了邊地生活的艱辛,同樣表現了他抵御外患、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和思念家鄉的矛盾心情。而更值得重視的則是,范仲淹以其守邊的實際經歷首創邊塞詞,一掃花間派柔靡無骨的詞風,為蘇辛豪放詞導夫先路。
范仲淹是當時的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官至副宰相。他了解民間疾苦,深知宋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主張革除積弊,但因統治集團內部守舊派的反對,沒能實現。
他也是著名的文學家。這首《漁家傲》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他親身經歷的邊塞生活。古代把漢族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交界地方叫做“塞”或“塞上”、“塞下”。這首詞所說的塞下,指的是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陜北一帶。
從詞史上說,此詞沉雄開闊的意境和蒼涼悲壯的氣概,對蘇軾、辛棄疾等也有影響。
任何一首詩詞的審美價值,是由多種藝術功能構成的。這首《漁家傲》并非以軍事征戰為題材,而是寫邊塞將士對家鄉的懷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來衡量,而應該用藝術的尺度來衡量。它的藝術功能、藝術力量,在于抒情寫景,但即使從政治上要求,此詞的意義也并不消極?!把嗳晃蠢諝w無計”一句,正是這首詞最本質的思想亮點。燕然山,即今之杭愛山。后漢時,將軍竇憲追擊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紀功。詞中霜雪滿頭的老將軍,已擦干思鄉之淚,在戀家與報國的矛盾中,他是以戍邊軍務為重。他盡忠職守,不建功勛于邊陲,雖有時思鄉心切,也是不打算歸去的。
詞的上闋側重寫景。秋來風景異,雁去無留意,是借雁去衡陽回雁峰的典故,來反映人在塞外的思歸之情。思歸不是因為厭棄邊塞生活,不顧國家安危。而是邊防凄厲的號角聲以及周遭的狼嗥風嘯聲,令人心寒。更奈何日落千嶂,長煙鎖山,孤城緊閉,此情此景甚是令人懷念故鄉的溫馨。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一個長期戍邊的老將,惦念親人和家鄉也是很自然的?!扒п掷?,長煙落日孤城閉”,此句寫得最成功,僅10個字便勾勒出一派壯闊蒼茫的邊塞黃昏景致。
寫景是為了抒情。因此下闋一開頭就是“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濁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這里也暗喻心情重濁。因為思歸又不能歸以致心情重濁?!皻w無計”,是說沒有兩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這矛盾的心緒下,遠方羌笛悠悠,攪得征夫們難以入夢,不能不苦思著萬里之遙的家鄉,而家鄉的親人可能也在盼望白發人?!叭瞬幻拢瑢④姲装l征夫淚”,這10個字扣人心弦,寫出了深沉憂國愛國的復雜感情。
這首《漁家傲》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詞,它真實地表現了戍邊將士思念故鄉,而更熱愛祖國,矢志保衛祖國的真情。范仲淹曾在《岳陽樓記》一文中,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詞中的白發老將軍,正是這種崇高精神的生動寫照。黃蓼園說它“讀之凜凜有生氣”,倒是深得其旨趣。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只此兩句便抵得上那首有名的《敕勒歌》,雖然彼此取材不同。偉大的詩人杜甫曾寫過“孤城早閉門”的佳句,但氣勢的雄渾似不及范詞。那是人煙稀少的邊塞,光禿的山峰重重疊疊,上空飄浮著一縷縷的青煙,悲壯的號角和著雜亂的邊聲在四野回蕩。太陽還沒有收起它金色的余暉,遠遠望去,山腰里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已把城門關閉。這就像一幅中世紀邊塞景象的藝術攝影。
一幅野性十足的邊塞圖畫?!叭虑飦盹L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這樣的“邊塞情緒”,往往當人物置身特定場景之后,自然流露出來;此時才明白,長煙落日的邊塞,對于生命個體而言,并不僅僅是“戍邊苦”,還會產生極大的心理滿足。
詞是范仲淹守邊愿望和復雜心態的真實袒露。詞中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和詞人鞏固邊防的決心和意愿,同時還表現出外患未除、功業未建、久戍邊地、士兵思鄉等復雜矛盾的心情。在有著濃郁思鄉情緒的將士們的眼中,塞外之景色失去了寬廣的氣魄、歡愉的氣氛,畫面上籠罩著一種曠遠雄渾、蒼涼悲壯的氣氛。在邊塞熬白黑發,滴盡思鄉淚,卻又不能拋開國事不顧,將士們的心理是矛盾復雜的。范仲淹雖然守邊頗見成效,然而,當時在北宋與西夏的軍事力量對比上,北宋處于下風,只能保持守勢。范仲淹守邊的全部功績都體現在“能夠維持住守勢”這樣一個局面上,時而還有疲于奔命之感。這對有遠大政治志向的范仲淹來說肯定是不能滿足的,但又是十分無奈的。所以,體現在詞中的格調就不會是昂揚慷慨的。
此前,很少有人用詞來寫邊塞生活。唐代韋應物的《調笑》雖有“邊草無窮日暮”之句,但沒有展開,且缺少真實的生活基礎。所以,這首詞實際上是邊塞詞的首創。
上片描繪邊地的荒涼景象。首句指出“塞下”這一地域性的特點,并以“異”字領起全篇,為下片懷鄉思歸之情埋下了伏線。“衡陽雁去”是“塞下秋來”的客觀現實,“無留意”雖然是北雁南飛的具體表現,但更重要的是這三個字來自戍邊將士的內心,它襯托出雁去而人卻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過“邊聲”“角起”“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邊地的荒涼景象描繪得有聲有色。首句中的“異”字通過這十七個宇得到了具體的發揮。
下片寫戍邊戰士厭戰思歸的心情。前兩句含有三層意思:“濁酒一杯”撲不滅思鄉情切;長期戍邊而破敵無功;所以產生“歸無計”的慨嘆。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滿地”一句,再次用聲色加以點染并略加頓挫,此時心情,較黃昏落日之時更加令人難堪?!叭瞬幻隆比志U上結下,其中既有白發“將軍”,又有落淚“征夫”?!安幻隆庇志o密地把上景下情聯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時之所聞;“霜滿地”是“不寐”時之所見。內情外景達到了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
2023年漁家傲·秋思改寫(熱門20篇)篇五
《漁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創作,是范仲淹任陜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時寫的一首抒懷詞。接下來一起來賞析《漁家傲·秋思》這首思鄉詩吧!
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宋仁宗朝,西夏是從西北方面侵擾中原的強大敵人。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陜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陜西延安),在邊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敗,敗多勝少,只能堅守以穩定大局。本詞即作于此時。
上片著重寫景。“塞下”二句首先點明地點,時間和邊地延州與內地不同的風光,其次具體地描述風光的不同,西北邊疆氣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風蕭瑟,滿目荒涼,大雁此時奮翅南飛,毫無留戀之意?!八拿孢吢暋比鋵懷又莅頃r分的景象,邊聲伴著軍中的號角響起,凄惻悲涼。在群山的環抱中,太陽西沉,長煙蒼茫,城門緊閉,“孤城閉”三字隱隱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千嶂、孤城、長煙、落日,這是靜;邊聲、號角則是伴以聲響的動。動靜結合,展現出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圖畫,形象地描繪了邊塞特異的風景。
下片抒情?!皾峋埔槐倍?,先自抒懷抱,作者為前線三軍統帥,防守邊塞,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想要借一杯濁酒消解鄉愁,路途遙遠,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戰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之計就無從談起。而要取勝又談何容易,因此更濃更重的鄉愁就凝聚在心頭,無計可除。“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緊承“長煙落日,”到了夜晚,笛聲悠揚,秋霜遍地,更引動了征人的鄉思。全詞結束在“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二句上,此二句從寫景轉入寫情。戍邊將士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本可以戰勝敵人,無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艱苦,又無歸計,人怎么能睡得著呢!曠日持久的守邊白了將軍的頭,使征夫灑下許多思鄉的熱淚。
把西北邊陲的羌管笳鼓聲帶進詞壇,使詞進一步向社會化靠攏,旁枝獨秀于艷詞之外,本篇即為發端者之一。語氣沉郁雄渾,風格蒼涼悲壯,上下片之間情景相生,渾然一體。上篇“雁去無留意”移情于物,生動地表現了征人久戍邊關,更無留意的內心感受?!扒п掷铮L煙落日孤城閉”,在描寫邊塞風光的詞篇中,可稱警策。作者愛國主義的英雄氣概充滿了字里行間,氣象開闊,開蘇、辛豪放詞之先河。
提到范仲淹,人們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陽樓記》,而很少記起他的詞作;同樣,因為文章,人們大多認他作文官,而很少當他為武將。這首詞,可以彌補這種認識的不足。
1040年(宋康定元年)至1043年(慶歷三年)間,范仲淹任陜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據史載,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并招徠諸將推心接納,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這首題為“秋思”的《漁家傲》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范仲淹《漁家傲》一詞開篇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一句極力渲染邊塞秋季風景的獨異,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從視覺聽覺等方面表現了邊塞地區的蕭條寂寥。
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了延州的所在區域。它處在層層山嶺的環抱之中;下句牽挽到對西夏的軍事斗爭。“長煙落日”,頗得王維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神韻,寫出了塞外的壯闊風光。而在“長煙落日”之后,緊綴以“孤城閉”三字,把所見所聞諸現象連綴起來,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畫面,隱隱地透露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上片一個“異”字,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崇山峻嶺里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邊塞,雖然經過了歷史長河的淘洗,但在古詩人的筆觸下,卻依然留著相同的印跡。
下片起句“濁酒一杯家萬里”,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這“一杯”與“萬里”數字之間形成了懸殊的對比,也就是說,一杯濁酒,消不了濃重的鄉愁,造語雄渾有力。鄉愁皆因“燕然未勒歸無計”而產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銘》這個典故而來:東漢和帝永元元年,車騎將軍竇憲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記功,由班固執筆,頌漢威德,就是所謂“勒石燕然”。勒字此處是雕刻的意思。
“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人不寐”,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于庭?!皩④姲装l征夫淚”,由自己而及征夫總收全詞??傊缕闱?,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抒發的是作者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憂國的情懷。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思鄉卻渴望建功立業的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綜觀全詞,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
譯文。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都變白了;戰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寫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歷三年(1043年)間,范仲淹任陜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據史載,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并招徠諸羌推心接納,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這首詞作于北宋與西夏戰爭對峙時期。宋仁宗年間,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線,承擔起北宋西北邊疆防衛重任。
2023年漁家傲·秋思改寫(熱門20篇)篇六
荒蕪的邊界要塞之地,有著與別地不一樣的秋景,只見天空中一排排大雁向衡陽飛去,時而群舞,時而合唱。在寂寥清寂的大沙漠上,它們帶來了珍貴的生機,可現在它們毫無留戀的直飛向衡陽,聲音越來越縹緲,身影已經看不大清了。大漠呈現出荒涼的寂靜,很久,很久。呼一陣陣大風飛沙走石,漫天塵沙讓人的眼睛生疼。遠處忽聞一聲突兀急促的號角聲,嗚嗚嗚尖利的聲音直聽得人心慌,緊隨著,馬長長的嘶鳴和踏踏踏的一串又一串有力的馬蹄聲此起彼伏的響起,你是能從這樂曲里感覺到金戈鐵馬的肅殺的。連綿的山像蛇一般蜿蜒地延伸到遠方,重重疊疊的山的西邊,已被落日打翻調味盤似的染成橘黃,落日漸漸沉下,在最后的光芒快要消散時,落日竟跳了出來,瑰麗的霞光灑紅了大地,隨后,便真的落下了。山腳下的炊煙筆直的沖上天空,是士兵將要進餐了。大漠里一座孤零零的城獨立未央,它那被風沙侵蝕的有些殘損的城墻和銹跡斑斑緊閉的城門可以看出它的滄桑與孤獨。
在星稀月明的夜晚,將士們喝著渾濁的自釀的酒,可借酒消愁愁更愁,這思鄉的心緒在寂靜的月夜越發強烈。唉,什么時候才能回去啊!一位年輕的將士輕聲說到??伤麄兦宄闹浪麄冞€沒有立下功勞,保衛祖國才是最重要的,沒有國哪有家,不把邊塞入侵的匈奴鏟除便不能回家。悠悠的羌笛不知被哪位將士吹起,士兵們都安靜下來,閉著眼睛細細聆聽吹笛人的心聲,銀霜給大地穿上輕紗。將士們誰都睡不著,都輕聲和著羌管的旋律,他們竟都已早生華發,是憂國憂鄉的心使他們白發啊。
唱著唱著,將士們臉上都有了依稀的淚痕,聲音也有些哽咽,明月啊,何時照我還?
2023年漁家傲·秋思改寫(熱門20篇)篇七
范仲淹的《漁家傲》變低沉婉轉之調而為慷慨雄放之聲,把有關國家、社會的重大問題反映到詞里,可謂大手筆。從詞史上說,此詞沉雄開闊的意境和蒼涼悲壯的氣概,對蘇軾、辛棄疾等也有影響。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1038年西夏元昊稱帝后,連年侵宋。由于積貧積弱,邊防空虛,宋軍一敗于延州,再敗于好水川,三敗于定川寨。1040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陜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陜西延安)。延州當西夏出入關要沖,戰后城寨焚掠殆盡,戍兵皆無壁壘,散處城中。此詞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時。原有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歐陽修嘗稱為“窮塞外之詞”(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一)。但流傳至今的卻只有此詞。詞的上片著重寫景,而景中有情;下片著重抒情,而情中有景。這恰與《蘇幕遮》仿佛。但它的題材與風格卻是有別于《蘇幕遮》的。首句“塞下秋來風景異”,點明地域、時令及作者對邊地風物的異樣感受。次句“衡陽雁去無留意”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反襯出邊地的荒涼,這是托物寄興。接著,“四面邊聲”三句,用寫實的筆法具體展示出塞風光,而著重渲染戰時的肅殺氣象。“長煙落日”,畫面固不失雄闊,但續以“孤城閉”三字氣象頓然一變,而暗示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過片后“濁酒一杯”二句,寫戍邊將士借酒澆愁,但一杯濁酒怎能抵御鄉關萬里之思?久困孤城,他們早已歸心似箭,然而邊患未平、功業未成,還鄉之計又何從談起?“羌管悠悠”句刻劃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鄉戀益見濃重。“人不寐”二句,直道將軍戰士之感傷,并點出他們徹夜無眠、鬢發染霜、淚下如霰的正是這種感傷之情。不言而喻,此詞表現邊地的荒寒和將士的勞苦,流露出師老無功、鄉關萬里的悵恨心聲,其情調與唐人建功異域、追奔逐北的邊塞詩迥不相同。但范仲淹到延州后,選將練卒,招撫流亡,增設城堡,聯絡諸羌,深為西夏畏憚,稱“小范老子腹中有數萬甲兵”。此詞慷慨悲涼,既寫出了邊地生活的艱辛,同樣表現了他抵御外患、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和思念家鄉的矛盾心情。而更值得重視的則是,范仲淹以其守邊的實際經歷首創邊塞詞,一掃花間派柔靡無骨的詞風,為蘇辛豪放詞導夫先路。
范仲淹是當時的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官至副宰相。他了解民間疾苦,深知宋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主張革除積弊,但因統治集團內部守舊派的反對,沒能實現。
他也是著名的文學家。這首《漁家傲》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他親身經歷的邊塞生活。古代把漢族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交界地方叫做“塞”或“塞上”、“塞下”。這首詞所說的塞下,指的是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陜北一帶。
從詞史上說,此詞沉雄開闊的意境和蒼涼悲壯的氣概,對蘇軾、辛棄疾等也有影響。
任何一首詩詞的審美價值,是由多種藝術功能構成的。這首《漁家傲》并非以軍事征戰為題材,而是寫邊塞將士對家鄉的懷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來衡量,而應該用藝術的尺度來衡量。它的藝術功能、藝術力量,在于抒情寫景,但即使從政治上要求,此詞的意義也并不消極。“燕然未勒歸無計”一句,正是這首詞最本質的思想亮點。燕然山,即今之杭愛山。后漢時,將軍竇憲追擊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紀功。詞中霜雪滿頭的.老將軍,已擦干思鄉之淚,在戀家與報國的矛盾中,他是以戍邊軍務為重。他盡忠職守,不建功勛于邊陲,雖有時思鄉心切,也是不打算歸去的。
詞的上闋側重寫景。秋來風景異,雁去無留意,是借雁去衡陽回雁峰的典故,來反映人在塞外的思歸之情。思歸不是因為厭棄邊塞生活,不顧國家安危。而是邊防凄厲的號角聲以及周遭的狼嗥風嘯聲,令人心寒。更奈何日落千嶂,長煙鎖山,孤城緊閉,此情此景甚是令人懷念故鄉的溫馨。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一個長期戍邊的老將,惦念親人和家鄉也是很自然的?!扒п掷铮L煙落日孤城閉”,此句寫得最成功,僅10個字便勾勒出一派壯闊蒼茫的邊塞黃昏景致。
寫景是為了抒情。因此下闋一開頭就是“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濁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這里也暗喻心情重濁。因為思歸又不能歸以致心情重濁。“歸無計”,是說沒有兩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這矛盾的心緒下,遠方羌笛悠悠,攪得征夫們難以入夢,不能不苦思著萬里之遙的家鄉,而家鄉的親人可能也在盼望白發人。“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這10個字扣人心弦,寫出了深沉憂國愛國的復雜感情。
這首《漁家傲》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詞,它真實地表現了戍邊將士思念故鄉,而更熱愛祖國,矢志保衛祖國的真情。范仲淹曾在《岳陽樓記》一文中,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詞中的白發老將軍,正是這種崇高精神的生動寫照。黃蓼園說它“讀之凜凜有生氣”,倒是深得其旨趣。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只此兩句便抵得上那首有名的《敕勒歌》,雖然彼此取材不同。偉大的詩人杜甫曾寫過“孤城早閉門”的佳句,但氣勢的雄渾似不及范詞。那是人煙稀少的邊塞,光禿的山峰重重疊疊,上空飄浮著一縷縷的青煙,悲壯的號角和著雜亂的邊聲在四野回蕩。太陽還沒有收起它金色的余暉,遠遠望去,山腰里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已把城門關閉。這就像一幅中世紀邊塞景象的藝術攝影。
一幅野性十足的邊塞圖畫?!叭虑飦盹L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边@樣的“邊塞情緒”,往往當人物置身特定場景之后,自然流露出來;此時才明白,長煙落日的邊塞,對于生命個體而言,并不僅僅是“戍邊苦”,還會產生極大的心理滿足。
詞是范仲淹守邊愿望和復雜心態的真實袒露。詞中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和詞人鞏固邊防的決心和意愿,同時還表現出外患未除、功業未建、久戍邊地、士兵思鄉等復雜矛盾的心情。在有著濃郁思鄉情緒的將士們的眼中,塞外之景色失去了寬廣的氣魄、歡愉的氣氛,畫面上籠罩著一種曠遠雄渾、蒼涼悲壯的氣氛。在邊塞熬白黑發,滴盡思鄉淚,卻又不能拋開國事不顧,將士們的心理是矛盾復雜的。范仲淹雖然守邊頗見成效,然而,當時在北宋與西夏的軍事力量對比上,北宋處于下風,只能保持守勢。范仲淹守邊的全部功績都體現在“能夠維持住守勢”這樣一個局面上,時而還有疲于奔命之感。這對有遠大政治志向的范仲淹來說肯定是不能滿足的,但又是十分無奈的。所以,體現在詞中的格調就不會是昂揚慷慨的。
此前,很少有人用詞來寫邊塞生活。唐代韋應物的《調笑》雖有“邊草無窮日暮”之句,但沒有展開,且缺少真實的生活基礎。所以,這首詞實際上是邊塞詞的首創。
上片描繪邊地的荒涼景象。首句指出“塞下”這一地域性的特點,并以“異”字領起全篇,為下片懷鄉思歸之情埋下了伏線。“衡陽雁去”是“塞下秋來”的客觀現實,“無留意”雖然是北雁南飛的具體表現,但更重要的是這三個字來自戍邊將士的內心,它襯托出雁去而人卻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過“邊聲”“角起”“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邊地的荒涼景象描繪得有聲有色。首句中的“異”字通過這十七個宇得到了具體的發揮。
下片寫戍邊戰士厭戰思歸的心情。前兩句含有三層意思:“濁酒一杯”撲不滅思鄉情切;長期戍邊而破敵無功;所以產生“歸無計”的慨嘆。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滿地”一句,再次用聲色加以點染并略加頓挫,此時心情,較黃昏落日之時更加令人難堪?!叭瞬幻隆比志U上結下,其中既有白發“將軍”,又有落淚“征夫”?!安幻隆庇志o密地把上景下情聯系在一起?!扒脊苡朴啤笔恰安幻隆睍r之所聞;“霜滿地”是“不寐”時之所見。內情外景達到了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
2023年漁家傲·秋思改寫(熱門20篇)篇八
《漁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創作,是范仲淹任陜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時寫的一首抒懷詞。整首詞表現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及艱苦生活,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下面就讓我們詳細了解一下這首詩的意境。
【原文】。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秋季到來,西北邊塞的風景多么奇異,大雁南飛避寒,沒有半點戀意。號角連連,馬嘶風號,萬千層巒疊峰里,云霧彌漫,夕陽西下,天際一片橘黃,孤城緊閉。
斟上一杯濁酒,遙寄遠在萬里的思鄉之情,功名尚未立,又怎么敢盤算回鄉的日期呢。聽慣了幽怨的羌笛聲,見慣了秋霜滿地,遠在邊塞守邊的戰士在夜深人靜時久久不能睡,輾轉反側,將軍和戰士們又長了些許白發,熱淚滿眶。
【賞析】。
作者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任陜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發動的叛亂性戰爭。他在西北邊塞生活達四年之久,對邊地生活與士兵的疾苦有較深的理解,治軍也頗有成效。當地民謠說道:“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边@首詞當作于是時。
這首詞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一方面,表現出作者平息叛亂、反對侵略和鞏固邊防的決心和意愿,另方面,也描寫了外患未除、功業未建以及久戍邊地、士兵思鄉等復雜矛盾的心情。這種復雜苦悶心情的產生。是與當時宋王朝對內對外政策密切相關的。作者針對現實,曾經提出過一系列政治改革方案。但都未得采納。北宋王朝當時將主要力量用于對內部人民的鎮壓,而對遼和西夏的叛亂侵擾,則基本采取守勢,這就招致了對遼和西夏用兵的`失敗,結果轉而加速了國內的危機。范仲淹在抵御西夏的斗爭中提出了某些正確建議,主張“清野不與大戰”,待“關中稍實”;“彼自困弱”,并堅決反對“五路入討”。但他的主張并未被采納,終于遭致了戰爭的失利。他自己還遭受過誣陷和打擊。詞中所反映的那種功業未建的苦悶心情,正是這一歷史現實的真實寫照。
上片描繪邊地的荒涼景象。首句指出“塞下”這一地域性的特點,并以“異”字領起全篇,為下片懷鄉思歸之情埋下了伏線?!昂怅栄闳ァ笔恰叭虑飦怼钡目陀^現實,“無留意”雖然是北雁南飛的具體表現,但更重要的是這三個字來自戍邊將士的內心,它襯托出雁去而人卻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過“邊聲”、“角起”和“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邊地的荒涼景象描繪得有聲有色,征人見之聞之,又怎能不百感交集?首句中的“異”字通過這十七個宇得到了具體的發揮。
下片寫戍邊戰士厭戰思歸的心情。前兩句含有三層意思:“濁酒一杯”撲不滅思鄉情切;長期戍邊而破敵無功;所以產生“也無計”的慨嘆。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滿地”一句,再次用聲色加以點染并略加頓挫,此時心情,較黃昏落日之時更加令人難堪?!叭瞬幻隆比志U上結下,其中既有白發“將軍”,又有淚落“征夫”?!安幻隆庇志o密地把上景下情聯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時之所聞;“霜滿地”是“不寐”時之所見。內情外景達到了交融的藝術境界。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后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屢遭貶斥??刀ㄔ?1040年),與韓琦共同擔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歷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上疏《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十項改革措施。慶歷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任州、鄧州、杭州、青州知州?;蕍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四歲,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后世影響深遠。
2023年漁家傲·秋思改寫(熱門20篇)篇九
西北邊境入秋以來,滿目荒涼,寒風呼嘯著,那漫天的黃沙席卷著本就不長草木的邊塞。牧民早已裹上冬裝,此時的邊塞風光,與內地截然兩樣。
風光與內地截然不同。南飛的.北雁只恐寒流,成群結隊向衡陽飛去,絲毫沒有停留之意。不禁思念起家鄉,不知親人們是否安康?多希望那一只只大雁能將我的思念之情帶回到我的家中去。在兗州城傍晚時分,一聲聲低沉的號角聲傳遍方圓百里,四面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崇山峻嶺,只嘆得孤零零的城門在長煙中緊閉,讓人頓生凄惻悲涼。
飲一杯濁酒,想起起萬里之外的故鄉,營中將士無不思鄉念親,但戰爭還未取得勝利,況且路途遙遠。哎,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做歸計?。∫雇黻囮嚿n涼羌笛聲從營中傳來,不絕于耳。秋霜遍地的肅殺秋夜,將士們如何能夠安睡?憂國思家催白了將士們的黑發,也催下了感傷時局的澀淚。
將士們白了頭發留下了眼淚,是因為未嘗建功呢?還是因為過于思念家鄉呢?
是啊,永遠的戰場,永遠的兵戈,看不到盡頭的勝利,是歸鄉最后的絕望。絮棉不絕的羌管聲,在寒霜落地,笛聲哀怨的夜晚,又有幾人能抵抗無眠?帳中的將軍,青絲已轉成白發,鐵血男兒的眼淚已失去最后的防線。
他,二十六歲,一個進取的蘇州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考中進士,成為一名官員,五十一歲時,被任命守衛西北邊疆,防御西夏軍侵擾,為期四年。他,一個崇尚完美的政治家,銳意革新,砥礪自律。
在戍邊四年中的一個秋天的傍晚,他彳亍在邊塞辦事處(今陜西延安)的曠地上,親臨這荒遠空闊的大西北,這呼呼凜冽的西北風,這禿山枯草的肅殺景象,畢竟與家鄉的流觴曲水不同。
他,塑像一般,凝望天穹中自由舒展盡意盤舞的雁群。如止水的心緒被啾啾歡鳴聲撩撥著。終于,雁陣堅定不移地南飛了,要到避寒勝地——衡陽的雁回塔那里過冬。他朝雁友消逝的方向邁了幾步,眼睛里充滿著光亮的渴望。
他認為城頭上傳來的號角聲里夾帶著掙扎的悲涼,仿佛四周的營房、城墻、野獸、山群、幽靈……天籟、地籟、人籟都隨之而響起來。
他遙望像屏障一樣的山峰連綿起伏,穩固的長城跌宕延伸,炊煙清淡上浮,鵝黃的紅日懸掛在云紗烏帶間,禁不住地吟唱道:一片孤城萬仞山,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詈笠荒ㄏ脊庖彩諗苛耍情T也關閉了,這一天又結束了。
夜幕降臨,他踱回寢室,斟了一杯酒,一飲而盡,又喝了幾盅,慢慢地心口暖和起來,心里想得也多了。他濃眉緊皺:還是遠在千里之外的家才最溫馨最舒適,妻子兒女盼望著自己平平安安,也希望我能建立軍功,再創輝煌……他猛一捶桌面,目視窗外:恥辱哇,恥辱!沒能像漢代大將竇憲那樣領兵追擊北單于于三千里之外,并在那里的燕然山上的一個巨石上刻文記功,榮耀而返。我,我有何德何能上報皇恩下安黎民近慰親友?那么回家后又怎么辦呢?……老大不小的年紀了:五十多了……炯然的眼睛里的攻無不克的光芒冷峻地逼射前方。
靜夜深沉,羌笛悠悠,似斷又續,那位長笛手一定也在思念親人。清明的月輝傾泄在如浴的大地上,凍霜越發冰冷了。
他扶著窗框,一切靜謐得像生鐵一般。寂寥的時空凝固了。
一縷白發飄拂在蒼老的面頰前,輕輕地又垂下。
2023年漁家傲·秋思改寫(熱門20篇)篇十
一隊人馬在邊塞的戈壁灘上緩緩前行,滿身鎧甲的將軍猛地勒住棗紅色的坐騎,馬仰頭長嘯,嘶鳴聲在狹長的山谷中激蕩回響。
眾人抬頭,疲憊的眼神中頓時閃過熠熠的光彩。將軍古銅色的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震顫的肌肉似乎要抖落滿面黃沙。
“就地休息!”將軍一揚手中的長鞭,雄渾的聲音震蕩著兩面山上的碎石。
黃黃的斜陽,染黃了將軍灰白的胡須,也給整個隊伍灑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仿佛突降在這荒漠邊緣的一隊天兵天將。
站在秋天包裹著的西北邊塞,天地仿佛在此相接。邊塞的蒼穹似分外開闊空曠,寂寥深邃,沒有浮云的嫌礙,只有荒涼而不透明的成熟。南飛的大雁偶爾掠過天空,排著古老的“儀仗隊”匆匆離去,竟一點也不留戀這好似專為它們而準備的邊塞景象。
這荒涼的西北邊塞!
秋風更強勁了,挾著黃沙,如馬鞭一般抽打著路邊瑟縮的灌木,抽打著冰冷而堅硬的石頭和那一隊疲憊的人馬。馬禁不住這無情的抽打,打著響鼻,嘶鳴著。士卒們緊緊地靠在一起,把頭埋得很低很低。時間在此時仿佛凝固了。
一聲悠遠而渾厚的收兵號角聲響起,四面傳來戰馬的嘶鳴聲,盔甲武器碰撞之聲,獵獵的`秋風撕扯旌旗之聲以及風沙瘋狂摩擦而發出的狼嚎一樣的聲音……各種聲音交織、回響在這大漠的上空,仿佛只有它們才是這一片土地的主宰。
狂風吼叫著,攜卷起的黃沙彌漫了層層山巒,掩蓋了夕陽溫暖的黃色,留下一片倉皇的慘白。
宿營地上空,不斷升騰的股股濃煙,張牙舞爪,漸漸吞沒了西方那一抹慘白。周圍的群山,在夜幕中面目愈來愈猙獰。只有那座緊閉城門的孤城和孤城中的人馬和著邊塞的風入夢。
入夢?思鄉的人就怕入夢。
白天行軍、作戰勞頓,使他們沒有思鄉的罅隙,可月上中天,柔情萬般的明月把他們全攬在了故鄉的懷抱中。望著月亮,妻子淺淺的笑靨映在月中;望著月亮,年過花甲縫補衣裳的母親映在月中;望著月亮,孩子甜甜的喊聲從月中傳來……但士卒無奈,腮邊掛滿了冰冷的淚痕:奉命戍邊,雖已多年,但抗敵的功業尚未完成,有家難回,有家也不能回啊!
將軍的面容紅紅的,不知是因為剛才的酒烈,還是依然沉浸在那勒功刻石的畫面中激動所致。頭上的白發被紅紅的面容映得更白了。
忽然,一管幽怨凄涼的羌笛聲,把將軍拉回了現實。它如泣如訴,如怨如怒,絲絲縷縷,在整個月夜中飄蕩,如幽靈一般懾人魂魄,再次牽起了將軍心中那最溫柔最深沉的情感——無限的鄉思。
剎那間,帳外的秋霜再次爬上了將軍的額頭。
那夜,戍邊官兵圖報國,征戰男兒盡思鄉。
2023年漁家傲·秋思改寫(熱門20篇)篇十一
夜深了,一輪明月高掛空中,借著月光能看見葉子如同蝴蝶舞蹈般飄落在地上,讓人不免思念起家鄉。
我突然想寫一封家信給遠在故鄉的父母。我起身隨手拿過一件外衣披在肩上,摸索著來到書房,點上油燈,鋪開紙張,提起筆正要寫,可又不知要寫什么,便放下筆來細細思索。就在這時,突然記起許多,子女們還好嗎?父母親又可健康?兄長兄姐事業是否順利------一時又不知從何說起,只好再次放下筆慢慢思索。
終于,理好了思緒,在紙上寫下幾句簡短的話:父親,母親你們還好吧?我在這兒隹的很好,你們大可以放心。------寫完又擔心父母親看不懂,又從頭到尾,認認真真,一字不漏地看了好幾遍,才把隹收起來,滅了油燈睡覺去了。
第二天一早,我一起床,就到書房拿出信折的整整齊齊。找到一位要回故鄉的朋友,將他請到家中,小心翼翼地將信交給了他說:“朋友,麻煩你了,請務必將信親手交給我的父母,真麻煩你了?!薄胺判牡摹!迸笥阉斓卣f到,“一定幫你送到?!薄澳侵x謝你了?!薄罢f什么謝謝呀!哦,我要走了,再見。”
朋友快速的騎上馬,正準備出發時,我卻焦急地叫到:“等等,等等!先不要走!”朋友聽了嚇了一跳,急忙下馬,問我有什么事。我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到:“能把信給我再看看嗎?很快的?!迸笥崖犃吮惆研庞纸o了我,我反反復復地看了好幾十遍,才紅著臉對朋友說道:“對不起,打擾你上路了實在對不起。”“沒關系,信沒問題吧!”“沒問題,給你,一定要幫我送到呀?!薄爸懒耍憔头判陌?”
朋友重新騎上馬背,對我揮了揮手,遠遠離去了。
我望著那背影,心如同和信一起回到了家鄉,一股思鄉之情又情不自禁地涌上心頭。一陣風吹過,楓葉輕輕地落在地上,讓遠在他張的子女們思念起家鄉。
洛陽城的秋天到了,樹葉慢慢的變黃了,從樹上一片一片地飄落下來,搖搖擺擺,像無家可歸的棄兒,飄忽不定。而詩人張籍不也像落葉一般,四處飄零。此刻一股酸楚涌上詩人的心頭。一陣陣秋風吹在了詩人的身上,冷颼颼的,一陣寒意隨風而來,使樹葉搖落,百花凋零。作客異鄉洛陽城的詩人,見到這凄涼之景,不禁更加對家人親人的思念。
詩人想起他的親人,可不能立刻返回家鄉,便寫封家書寄托自已的思鄉懷親的心情??稍娙吮疽延泻軓娏业乃监l之情又增添欲歸不能的惆悵,情緒變得復雜多端。思鄉情切,心中涌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進的話要傾吐,猶豫難耐,而一時又不知從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詩人看了看被秋風吹落的樹葉,想:落葉遲早要歸根,而我什么時候才能回到我魂牽夢縈的家人身邊呀!想著想著,詩人便拿起毛筆,鋪好紙張,開始寫起家書,寫著寫著,幾顆冰冷的淚珠從詩人的臉頰滾落下來……信寫好后,淚珠已盡濕紙張,詩人佛起袖子,輕輕試了幾下眼角。可他又怕匆忙寫的信中有什么漏掉的話,不能把自已思鄉懷親急切的心情表達出來。當捎信人將要出發之際,他又打開已封好的信,一遍遍查看,看有沒有什么話沒寫進去。當他查完后,把信封好,反復交代行人一定要親手交給他的親人。
當詩人看見送信人策馬上身,揚長而去,漸漸消失在人群中,詩人又落下思念的淚水……。
光陰似箭,轉眼到了秋天。洛陽城的秋天格外陰冷,在這個萬物凋零的季節里,簌簌的秋風像一個巨大的掃帚,掃走了滿樹的樹葉。詩人張籍走在路上,不時地感到一陣陣涼意,他縮了縮脖子,繼續往前走。他來到橋邊,舉目遠望——家鄉現在什么樣子呢?一想到這兒,他不由得落下淚來,思鄉的傷感又一次涌上心頭。
詩人回到客棧,想要給家人寫一封信。算一算他已經八個月沒給家里人寫過信了。于是,他鋪上紙,蘸上墨,握住筆??墒?,要寫的太多了,竟不知從何說起。窗外的寒風吹進來,他不由得打了個激靈。他還沒察覺到,眼角已經濕潤了,兩滴滾燙的淚從眼睛落下,越過鼻梁,穿過臉龐,最后落到那微微發黃的信紙上。不知道父母身體怎樣,孩子有沒有生???窗外的寒號鳥在哀號,詩人的心里也掠過一陣荒涼。十字、二十字……半個小時后,一份飽含著思鄉之情的信終于寫好了。
秋天來了,天氣漸漸變涼,一片片枯黃的樹葉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洛陽城內,詩人張藉正坐在桌前看書,忽然一陣冷颼颼的風吹進來,他不禁打了個冷戰。隨后,他轉身來到窗前,窗外一輪明月撒下淡淡的光,遙望遠方的家鄉,一股思鄉之情頓時從他心里油然而生。
他拾起一片飄落在窗臺上的枯葉,望著樹葉,張藉的心里有一種心酸的感覺:眼看中秋佳節就要到來,別的家人可以團聚,而我離家已三載,孤身一人客居在此,我何時才能葉落歸根呀?感慨萬千的張藉決定給遠方的家人寫封信,他鋪好紙,磨好墨,卻不知從何寫起。手中的筆猶如一塊千斤的巨石,讓他放不下來。張藉在腦海里思考著,過了許久,才提筆在紙上寫道:“爹、娘,你們還好嗎?恕孩兒不孝,中秋佳節不能回去陪你們了……”寫完之后,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睡不著,總覺得還有一些話沒寫,于是他又重新寫,直到滿意為止。而此時天已亮了,張藉顧不得睡覺,快速來到送信的'驛站,把信小心翼翼地交給送信人。當送信人帶著信準備出發時,他忽然大聲喊道:“請等一下!”送信人問:“你還有什么事?”“請讓我再看一眼我的信?!?/p>
張藉拿到信后,又反反復復地讀了好幾遍,等確認無誤后,他才放心地把信交給送信人。望著送信人遠去的背景,張藉的眼里含著淚水,期盼家書能夠早日送達。
詩人張籍因為做官,就來到了洛陽。一天,張籍獨自在街頭漫步,一陣秋風突然吹來,樹上掉下了幾片干枯的落葉,四周的花花草草也都枯萎了。張籍看到這一幕,不禁勾起他心里羈留異鄉的孤子凄寂情懷,想念起自己遠方的家鄉和親人。張籍想:“我一個游子漂泊在外,過節了也不能回家鄉和親人,多么可惜呀!”于是,他就想寫一封信給家人,表達自己思鄉懷親的心情。
提起筆,張籍的心中涌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的話要傾訴,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他匆匆寫就了這封信:“我的親人們,我現在洛陽做官。可惜我今年中秋回不去了,我十分想念家鄉,也十分想念你們。家鄉還好嗎?你們的身體都還好嗎?等我忙好了,一定回去看望你們。我想說的話太多了,在信里無法完全寫出來,就到此為止吧,希望你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毙艑懞昧耍瑥埣唤o了送信人??僧斔托湃艘邥r,張籍又拉住了他,張籍又打開信仔仔細細查看,怕信里遺漏了什么,檢查好后,他又仔細地封好信交給送信人,看著送信人漸漸遠去,才放心地離開了。
詩人張籍自幼家境貧寒,從小就背井離鄉,過著浪跡天涯的生活。
一天,一陣凄涼的秋風吹過,客居洛陽城的張籍看到樹上的枯葉一片片地掉了下來,像一個個無家可歸的棄兒,輕輕地落在詩人腳下。這勾起了詩人濃濃的思鄉情緒,他撿起一片枯黃殘破的樹葉,喃喃地說道:“我什么時候才能回到我的家鄉???落葉歸根,我也該回去看看我的親人了!”說著,他的眼淚簌簌地滑落下來。詩人撫了撫樹葉,突然想寫點東西寄給遠方的親人,表達自己思鄉懷親的心情。于是,他走到屋里,提起筆,可要說的話太多了,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過了一會兒,整理好思緒,只見他提筆寫道:“家鄉的親人們:你們還好嗎?我真的好想你們呀!你們……”寫著寫著,詩人不禁流下了眼淚,淚水浸透了信紙,模糊了字跡。就這樣一連流淚一邊寫,信終于完成了。詩人拂起袖子拭干了眼淚,把信放進信封封好,交給了送信人??伤趾ε逻@匆匆寫就的信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意思,于是讓送信人等一等,他又把封好的信拆開,拿出來查看。等他看完,又把信鄭重地交給送信人。
2023年漁家傲·秋思改寫(熱門20篇)篇十二
“呼——一陣秋風吹過,樹像被刷上了黃油漆;花兒像被刷上了黃油漆;灌木叢也像被染上了黃油漆,仿佛這一切黃色都源于那個金黃的太陽。那一片耀眼的金色,簡直像是用純金涂抹成的。
葉子紛紛飄落,一個個像在跳芭蕾舞,有的跳在道路上;有的飄在馬車里;有的舞到花叢中。有一片就落在了張籍的窗前,他不由一驚:喲!時間過得真快呀!這轉眼間又是秋天了??粗n老的大樹,他腦海里忽一下閃過老母親那張布滿皺紋的臉。張籍這才意識到,自己離家已經八年了。
他突然特別想見一見老母親及那個整日在田里干活的父親。這時“咚咚咚——”一陣清脆的敲門聲,開門一看,竟是他小時候的鄰居——張老弟。幾年過去了,張老弟的臉上又多了幾道深深的皺紋,衣服上也多了幾處縫補的口子,不過他人還是那么的樂觀、開朗。張老弟開門見山:“張大哥,這次我準備回一趟老家,你有書信需要我捎回去嗎?”
想起自己揮手告別父母親時,對自己的前途是多么自信滿滿,想起自己現在在洛陽城過著安穩的生活,是多么安寧舒心;想起現在仍在家鄉過著苦日子的父母親,是多么盼望自己的回歸!他的心突然一下子顫抖的很厲害,張籍稍稍舒了一口氣,平復了一下心情,然后笑著說:“多謝老弟惦記著我,事不宜遲,我現在就開始寫?!?/p>
坐在窗前的張籍還沒下筆,那千萬句話就像是千萬個小精靈,一下子涌到了他的心頭,叫張籍不知從何處下筆。母親整日操持著家務活兒,頭上會不會又多了幾根白發?那鋤著草、耕著田的父親,會不會腰病復發?弟妹們有多高了?他們能不能做一些家務活呢?天邊的小鳥,一只接一只地飛過,他那哽在喉頭的千言萬語像這一只只小鳥被放飛了。張籍那無窮無盡的思念,被那顆熱乎乎的心給融化了,“一泉汪洋”爭先恐后地涌向張籍的眼眶,一顆“啪嗒”一聲落在了信紙上,淚水打濕的地方正慢慢向四周擴散。張籍趕快擦掉眼淚,生怕被張老弟見著。
幾只黑鴉,在天空飛過,悲哀地長鳴一聲,樹上時不時傳來沙沙的響聲,都像是在對張籍表示同情。
夕陽西下,樹葉映著金光,小河泛著金光,連草地上也有金光的影子,蛋黃般的太陽照射著大地,一縷金光透過窗,照在正在品書的張老弟的書上。極不情愿吵到張籍的張老弟,終于開口了:“大哥,為時已晚,小弟要啟程了?!?/p>
張籍正沉醉寫信中,被張老弟的聲音一驚,猛然回過神來,依依不舍地將信裝進了信封,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哎!老弟,這一走,往后就沒有寫信的機會了,何時才能看到故鄉的明月呀!張籍從口中吐出一口哀氣,可心中的那一抹哀愁怎么也吐不完。
張老弟騎上馬,揮起鞭,說時遲,那時快,張籍一邊伸出手往回勾,示意老弟回來,一邊大聲說:“請留步!大哥有句話忘寫了,勞煩小弟等一等?!苯舆^信封的張籍無比喜悅——他覺得充滿愛的信又回到了他手中。他輕輕地撫摸著皺巴巴的紙上的每一個字:爹、娘,明年這個時候我一定回來。張老弟揮鞭駕馬奔去,馬兒也覺得自己撐起了沉重的責任。搖了搖尾巴,飛馳而去。
2023年漁家傲·秋思改寫(熱門20篇)篇十三
陣陣蕭瑟的秋風吹遍了整個洛陽城。秋風是多么殘忍,吹落了片片樹葉,那片片落葉如同我的鄉愁,落一片,深一點,越落越厚,越思越深。秋風吹呀吹,凌亂了我多少思鄉之情,可卻沒有吹來一絲家人的音訊。
這天夜晚,秋雨瀟瀟,我坐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終于克制不住內心的思念,提起筆來,準備寫封信回家。可突然感到手里的筆似乎有千斤之重,怎么也提不起來。我有很多的話要說,可又不知從何說起!是要問家人生活怎樣?問今年收成可好?問家人衣服可有添的?還是問家人有沒有過冬的糧食?想到這兒,只見天邊已泛起魚肚白,我卻還未寫下一個字,可我還是鐵下心叫了捎信的人來為我送信。
就在捎信人來的路上,我奮筆疾書。只見捎信的人已在門口等候多時,我只好趕緊寫完,把那一張張充滿思念的文字裝進信封里,交給了急等送信的人。
送信的人就要走了,我開始變得憂心忡忡起來,生怕落了幾句,又拿過信,打開又加了兩頁,仔細地閱讀了幾遍,這才再三叮囑交給了送信的人??粗h去的背影,我的心才漸漸平靜了下來。
不知他能否把信交給我的母親,母親又能否體會出我的這般情感?
2023年漁家傲·秋思改寫(熱門20篇)篇十四
原文: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飛回了衡陽,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分,號角吹起,邊塞特有的風聲、馬嘯聲、羌笛聲和著號角聲從四面八方回響起來。連綿起伏的群山里,夕陽西下,青煙升騰,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眼下戰事未平,功名未立,還不能早作歸計。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在外征戰的人都難以入睡,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頭發,只好默默地流淚。
注釋。
此詞為北宋年間流行歌曲,始見于北宋晏殊,因詞中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便取“漁家傲”三字作詞名。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個七字句,一個三字句,每句用韻,聲律諧婉。
漁家傲: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游仙關》。
塞:邊界要塞之地,這里指西北邊疆。塞下:邊地。風景異:指景物與江南一帶不同。
衡陽雁去:傳說秋天北雁南飛,至湖南衡陽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飛。
邊聲:邊塞特有的聲音,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的聲音。
千嶂:綿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嶺。長煙:荒漠上的.煙。
燕然未勒:指戰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據《后漢書·竇憲傳》記載,東漢竇憲率兵追擊匈奴單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
燕然未勒:指邊患未平、功業未成。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
悠悠:形容聲音飄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著。
賞析:
一零三八年西夏昊稱帝后,連年侵宋。由于積貧積弱,邊防空虛,宋軍一敗于延州,再敗于好水川,三敗于定川寨。一零四零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陜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陜西延安)。延州當西夏出入關要沖,戰后城寨焚掠殆盡,戍兵皆無壁壘,散處城中。此詞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時。原有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歐陽修嘗稱為“窮塞外之詞”(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一)。但流傳至今的卻只有此詞。詞的上片著重寫景,而景中有情;下片著重抒情,而情中有景。這恰與《蘇幕遮》仿佛。但它的題材與風格卻是有別于《蘇幕遮》的。首句“寨下秋來風景異”,點明地域、時令及作者對邊地風物的異樣感受。次句“衡陽雁去無留意”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反襯出邊地的荒涼,這是托物寄興。接著,“四面邊聲”三句,用寫實的筆法具體展示出塞外風光,而著重渲染戰時的肅殺氣象?!伴L煙落日”,畫面固不失雄闊,但續以“孤城閉”三字氣象頓然一變,而暗示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過片后“濁酒一杯”二句,寫戍邊將士借酒澆愁,但一杯濁酒怎能抵御鄉關萬里之思?久困孤城,他們早已歸心似箭,然而邊患未平、功業未成,還鄉之計又何從談起?“羌管悠悠”句刻劃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鄉戀益見濃重。“人不寐”二句,直道將軍戰士之感傷,并點出他們徹夜無眠、鬢發染霜、淚下如霰的正是這種感傷之情。不言而喻,此詞表現邊地的荒寒和將士的勞苦,流露出師老無功、鄉關萬里的悵恨心聲,其情調與唐人建功異域、追奔逐北的邊塞詩迥不相同。但范仲淹到延州后,選將練卒,招撫流亡,增設城堡,聯絡諸羌,深為西夏畏憚,稱“小范老子腹中有數萬甲兵”。此詞慷慨悲涼,同樣表現了他抵御外患、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而更值得重視的則是,范仲淹以其守邊的實際經歷首創邊塞詞,一掃花間派柔靡無骨的詞風,為蘇辛豪放詞導夫先路。
2023年漁家傲·秋思改寫(熱門20篇)篇十五
不知不覺,夏日的炎熱已經悄然遠去,蕭蕭的秋風時而灌滿洛陽的接頭港尾。發黃的枝葉再也不能棲息在樹枝上舉目原望了,隨著秋風的吹拂在空中漫無目的蕩漾。小草的身體枯黃了,失去了往日的光澤。候鳥成群結隊的向南飛去,有時還會發出一兩聲鳴叫。天氣逐漸變涼了,我們換上了秋裝。
秋天來了,秋天來了……"詩人張籍抬頭望著。突然想起八月十五就是中秋節了。不知道家里怎么樣了,還是像往常一樣?那年邁的老母親,乖巧的幼兒,妻子的叮嚀……想著想著,他情不自禁地落下了一滴又一滴的眼淚。
詩人張籍想"是不是該寫封信給家里。"說做就做。轉身回到客棧,他迅速的鋪好紙,拿起毛筆,可能是因為太思念家鄉把!竟不知從何說起,一支毛筆停浮在半空中。
"該寫什么呢?妻子你們在家得好嗎?母親的身體怎么樣了,孩子懂事了嗎?……"張籍邊喃喃邊寫信,信寫了一頁又一頁,墨水用了一盤又一盤。那眼淚又一次掉落了,滴在了信封上。
第二天,張籍在客棧門前把信交給了捎信人,當捎信人正要轉身而去的時候,詩人張籍又把信給那回來,生怕又漏到了什么。就這樣,他一遍又一遍的看著那封情深義重的信,直到覺得一字不漏后,才肯放心地呆板信交給了捎信人。
當捎信人離開后,張籍還是站著不動,直到捎信人走得不影不蹤,才肯依依不舍的離去。
2023年漁家傲·秋思改寫(熱門20篇)篇十六
1、知識目標: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學常識,積累文言字詞,背誦這五首詩詞。
2、能力目標:理解詩詞的主要內容,體會詩詞的意境和哲理。
3、情感目標:走近詩人、詞人的內心世界,體會他們當時的思想感情,激發自己的詩興。
1、體會詞作所表現的征人遠征邊塞、遠離家鄉的痛苦。
2、體會豪放詞的風格特色。
1、學會通過描寫——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2、感悟該詞的豪放特點。
多媒體。
一課時。
1、誦讀品味法。通過讀使學生體會詩詞的意蘊和作者的情思。
2、討論——質疑——點撥法。質疑解難,合作研討,互動探究,教師相機誘導點撥,引導學生鑒賞詞作。
3、描述法。激發學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語言再現詞的畫面,品味詞作的意境美。
4、競賽法。通過同學間的競賽,打破古詩文教學單調沉悶的格局。
(一)、導入新課:
1、李賀:《雁門太守行》:“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3、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4、王昌齡:《從軍行》。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5、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新的邊塞詩;范仲淹的《漁家傲》。
(二),背景簡介: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國家逐漸形成積貧積弱之勢,表面一片升平,實際上危機四伏。寶元元年,西夏元昊稱帝,宋廷調兵遣將,揚聲聲討,但事出倉促,每戰輒敗。1038年西夏大舉進攻宋朝,攻取今陜北數縣,延州成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陜西經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擊西夏,范仲淹擔任起組織西北戰線,力完狂瀾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軍制,團結上下,生產戍邊,漸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稱他為“胸中自有數萬甲兵”。這首詩就作于此時。
(三),品讀《漁家傲》:
1.注意聽范讀:點評好在哪里?節奏感情意境。
2.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自由讀一遍:提出有質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決:(看看注釋處理好字音節奏感情)。
個人表現讀:(學生品評:發表看法..)。
3理解性的齊讀一遍(帶著感情讀出氣勢)。
(四),賞析《漁家傲》:
1、賞析上闋:
衡陽雁去無留意:[特寫]。
四面邊聲連角起:[單調孤苦的生活]。
從視覺上把整個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動形象地描畫出來,使人如臨其境,同時感受邊塞將士的慷慨悲壯的情懷。
2、賞析下闋:
濁酒一杯家萬里:[“一杯”與“家萬里”形成對比]。
燕然未勒歸無計:
邊疆未清,燕然未勒[功業未就]還家之計無從談起。[運用典故:東漢大將竇憲在燕然刻石記功而還。詩人運用典故,表明自己戍邊報國的一腔熱情。但是在北宋當時積貧積弱的時代,要想保家衛國,抗擊侵略,談何容易?主觀愿望與客觀現實的矛盾,使他充滿苦悶與悲憤。
羌管悠悠霜滿地:[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在濃霜滿地的夜晚,[由白天——黃昏——-夜晚],一片蕭寒景象,而悠怨的羌笛哀婉悲越,使人倍感凄涼。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在這樣的夜晚,鉤起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愁,白發蒼蒼的將軍,遠離家鄉的士卒淚水盈眶,久久難以入眠,都流下了憂國思家的淚水。
3、課文小結:
這首詞在蒼涼悲壯中透出一種激越奮發的基調,拳拳愛國之心,濃濃思鄉之愁,表現了守邊將士的悲壯情懷,慷慨而又惆悵的情緒。整首詞不失為一篇抵御外辱,報國立功的愛國詩篇。
1.背誦課文。
2.課后查閱資料:了解邊塞詩派的形成及特點。
2023年漁家傲·秋思改寫(熱門20篇)篇十七
夜深了,一輪明月高掛空中,借著月光能看見葉子如同蝴蝶舞蹈般飄落在地上,讓人不免思念起家鄉。
我突然想寫一封家信給遠在故鄉的父母。我起身隨手拿過一件外衣披在肩上,摸索著來到書房,點上油燈,鋪開紙張,提起筆正要寫,可又不知要寫什么,便放下筆來細細思索。就在這時,突然記起許多,子女們還好嗎?父母親又可健康?兄長兄姐事業是否順利------一時又不知從何說起,只好再次放下筆慢慢思索。
終于,理好了思緒,在紙上寫下幾句簡短的話:父親,母親你們還好吧?我在這兒隹的很好,你們大可以放心。------寫完又擔心父母親看不懂,又從頭到尾,認認真真,一字不漏地看了好幾遍,才把隹收起來,滅了油燈睡覺去了。
第二天一早,我一起床,就到書房拿出信折的整整齊齊。找到一位要回故鄉的朋友,將他請到家中,小心翼翼地將信交給了他說:朋友,麻煩你了,請務必將信親手交給我的父母,真麻煩你了。放心的。朋友爽快地說到,一定幫你送到。那謝謝你了。說什么謝謝呀!哦,我要走了,再見。
朋友快速的騎上馬,正準備出發時,我卻焦急地叫到:等等,等等!先不要走!朋友聽了嚇了一跳,急忙下馬,問我有什么事。我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到:能把信給我再看看嗎?很快的。朋友聽了便把信又給了我,我反反復復地看了好幾十遍,才紅著臉對朋友說道:對不起,打擾你上路了實在對不起。沒關系,信沒問題吧!沒問題,給你,一定要幫我送到呀。知道了,你就放心吧!
朋友重新騎上馬背,對我揮了揮手,遠遠離去了。
我望著那背影,心如同和信一起回到了家鄉,一股思鄉之情又情不自禁地涌上心頭。一陣風吹過,楓葉輕輕地落在地上,讓遠在他張的子女們思念起家鄉。
2023年漁家傲·秋思改寫(熱門20篇)篇十八
我將信小心翼翼地封好后,來到街上,問了許多往故鄉方向行走的.人們,可找了十幾位依然無果。當我快泄氣時,終于找到了幫忙捎信的人。我將信遞給他后,轉身向屋里走去??蓜傄蛔?,又擔心匆忙寫好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達出來,便又迅速沖了出去,發現那個人正要出發,便急忙一邊揮手,一邊喊:“等等,等等,你可否把信交予我一下,待我看看有何遺漏之處,可好?”捎信人聽后,便把信交還給了我。我慌忙打開封好的信,一遍又一遍的查看著,捎信人快不耐煩時,我才檢查完畢,放心地交由給他。
2023年漁家傲·秋思改寫(熱門20篇)篇十九
我離開家鄉來來到洛陽城已近好久了,一轉眼,又是秋天了。
我走在洛陽城的大街上。突然一陣秋風吹來,樹葉都被紛紛吹落了下來,像小孩子一樣撒嬌飄動著身子,滿地都是。樹葉們似乎都在爭著向土地媽媽溫暖的懷抱里鉆,向著土地媽媽說著:“媽媽我們來了!”樹枝上幾乎是光禿禿的,只剩下了幾片葉子,它們是多么的堅強呀!在無數次的風吹雨打之下,也還是這么的堅強!
天這么冷了,家里人還好嗎?我得趕快寫封信回去,我邁開大步,向我的住處跑去。
不知過了多久,“呼——”又一陣秋風鉆進了我的住處,撲到我的臉上,直往我的脖子里鉆!我冷得禁不住打了個寒顫。我手里握著的筆也“啪”的一聲掉到了地上。我遙遠的思緒這才被拉了回來。啊,是不是家鄉出了什么事?。课业泌s緊寫封信回去。
“沙沙沙,沙沙沙”我的筆尖在信紙上飛快地劃動。不一會兒,就洋洋灑灑寫了五大篇。我的意思寫完了之后,又拿起信紙來來回回看了好幾遍,加上了好幾件寫掉了的事情。
“終于沒問題了!”我一邊說一邊小心翼翼地把信折好放進信封,粘上封信的口子,交給送信人。
送信人要出發了。我擔心信紙里有什么重要的東西沒寫完,就追住送信人,從送信人手中搶回信紙,又打開封好的信查看。我仔仔細細地看著。原來,我重要的話寫上了。我又反反復復地對著送信人說了十幾分鐘說:“這可是一封非常珍貴的信你可不能送掉了呀……”
送信人不停地答應“好的”。我這才放下了心,把信紙拿給了送信人。
送信人越來越遠了,直到送信人走的無影無蹤時,我才依依不舍地回到住處。
2023年漁家傲·秋思改寫(熱門20篇)篇二十
3、感知這首詞慷慨壯烈的基調,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清晰地了解整首詞分上、下兩闋寫景和抒情,以及詞作者通過景物描寫,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解讀全詞,了解邊塞風光和戍邊生活,體會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負。
朗讀法、問答法、教讀法。
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
1、對照課文注釋,通讀全詞;
2、了解作者的生平概況以及寫作背景。
二、導入。
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唐詩、宋詞更是這座瑰麗花園中的兩朵奇葩。前兩節課我們已經領略了盛唐詩歌的風味,那么,這節課我們就進入宋詞的學習。
在每一個朝代,都有愛國將士戍守邊關的動人事跡,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那么,現在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曾經學過的有關描寫邊塞風光和將士心情的詩句。(學生回答,老師補充。)。
1、王之渙:《出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p>
2、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p>
3、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p>
剛剛我們列舉的.這些詩歌,它們所描寫的都是同一個主題——邊塞,因此,人們把這一類的詩歌稱之為“邊塞詩”。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漁家傲》也是反映邊塞主題的。但是,在范仲淹以前,很少有人用詞這一形式來真實地反映邊塞生活。由于作者有豐富的邊地生活經驗,所以詞中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
三、初步感知,學生朗讀。
1、現在請同學們在預習的基礎上一起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詞,體會詞中的韻味,以及詞人的思想感情。(老師領讀,學生齊讀)。
四、文本賞析。
(一)導入作者介紹以及寫作背景介紹:
1、背景簡介: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國家逐漸形成積貧積弱之勢,表面上一片升平,實際上危機四伏。寶元元年,西夏元昊稱帝,宋廷調兵遣將,揚聲聲討,但事出倉促,a、“一杯”與“萬里”形成鮮明對比,用懸殊的差別來突顯詞人對家鄉、親人的思戀,僅僅一杯濁酒是消解不了萬里的鄉愁。既然思家,為何不回家呢?因為“燕然未勒”。
(2)“燕然未勒歸無計”
這里運用了一個典故。燕然,山名。公元89年,東漢大將軍竇憲追擊北匈奴,曾登北山,“刻石勒功而還”。但是,詞人這時還是“未勒”,說明還未功成名就,戰爭還沒有結束,因此,歸家之期是無法計量的,可以說是“歸期無期”。
(3)“羌管悠悠霜滿地”
a、羌管,即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種樂器,聲音哀婉、凄切。
b、對于“霜”這個意象,我們可以通過兩句著名的詩句來解讀,“月落烏啼霜滿天”(張繼《楓橋夜泊》)、“霜重鼓寒聲不起”(李賀《雁門太守行》)。從這兩句詩中可以推出,霜出現在深夜,而且是寒霜,屬于冷色調的一個意象。所以,同學們以后可以運用“以文解文”的方法來解讀文本,這樣既溫故又知新。
c、在深秋的深夜,詞人聽到悠悠的羌管,看到滿地寒霜,心中難免頓生悲涼。
(4)“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a、這樣凄涼的夜晚,詞人睡不著覺,心愁滿緒,連白發都發白了,眼淚都流下來了。
b、同學們注意一下,這里僅僅是將軍頭發發白了,征夫流淚了嗎?不是。正確的解釋應該是將軍和征夫都白了頭、流了淚。這是運用了互文的寫作手法,表現出戍邊將士對家鄉親人的思戀以及渴望建功立業、報國壯志的情懷。
3、歸納總結。
整首詞,上片以“異”字統領全局,借助“雁、邊聲、千嶂、長煙、落日、孤城”等意象,描繪出一幅荒涼、蕭瑟的邊塞秋景圖,同時,揭示了邊地環境惡劣、戰事的緊張氛圍,由景入情,下片抒發了詞人思家憂國、壯志難酬的情感。
(三)帶著情感,再次朗讀。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2、把它擴寫成現代白話文,展開想象,不用拘泥于逐字逐句的翻譯,字數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