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不僅是對過去學(xué)習(xí)和經(jīng)歷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發(fā)展和提高的指導(dǎo)。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蘇東坡傳初中生閱讀心得(實用16篇)篇一
對于蘇軾,大部分人都在評論他文學(xué)修為方面的貢獻,說得都很精彩,自我感覺不如他們的感悟深、說得好。我就在其他方面談?wù)剛€人看法吧。我以前對蘇軾了解僅限于詩詞,讀完《蘇東坡傳》后,才有了更深的感悟。
天性和后天培養(yǎng)同樣重要。蘇軾天資聰慧,有一個非常好的家庭環(huán)境,父親是大學(xué)問家,無論做人、做事都堪稱表率,母親深明大義,處處以身作則,給予了蘇軾兄弟另一方面的教誨。這種生活環(huán)境也為他們所擁有的那種悲天憫人的慈悲胸懷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但我感覺少了一些逆境磨煉,性格中也就少了剛強,我想這可能也為蘇軾兄弟在以后的政治斗爭中不占上風(fēng)的原因。
蘇軾一生都在糾結(jié)“出世”與“入世”,他一直都想歸隱,但遲遲下不了決心。他也想實現(xiàn)自己的宏大政治報復(fù),但缺乏政治斗爭的激情和必要的手段,從他面對“王安石變法”的作為到對各種政治勢力角逐的態(tài)度,他都是持一種厭倦的觀點,自古優(yōu)秀的政治家必須集救國志與強國法于一身,而蘇軾明顯缺乏后者,雖然他曾經(jīng)身居高位(當(dāng)過帝師),影響巨大,但始終沒有跳出文人性情。他的志向因此不得以實現(xiàn),而他本人也沒有能力去創(chuàng)造或者改變這種不利局面。
個人命運始終是與國家命運一致的。如果蘇軾兄弟沒有從小立下為國為民的志向,估計他以后的成就不會這么大,詩詞中的意境不會這會高,也不會得到人民真心的愛戴。所以說為民情懷伴隨蘇軾的一生,哪怕在他人生最困難的黃州、嶺南及至海南流放時,支撐他以積極態(tài)度生活的還是為國效力,為民造福。
做人要有悲天憫人的心腸。從蘇軾的成長軌跡及做人做事風(fēng)格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人。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對妻子真心,對兄弟和睦,對朋友以誠信,教子女以大道,所以他每走一個地方,都能影響、團結(jié)、帶動一大批人。“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就是這種情況的真實寫照,在等級分明的封建王朝,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他兩任抗州,為當(dāng)?shù)貎尚蕖傲保肺烈摺U西湖,修蘇堤,筑河壩,任密州時帶領(lǐng)百姓抗蝗災(zāi)大生產(chǎn),任徐州同百姓抗洪流保家園,就連在嶺南、海南地區(qū)在個人溫飽情況都無法解決的情況下,還在想著在政策面上為周圍百姓解決實際困難,如果他個人不具備這些素養(yǎng),他不會被這么多人所敬仰,他在困境中,也不會有那么多的人來幫助他,他的詩詞也不會流傳千古。
最后借用一句話來總結(jié)一下吧:“蘇軾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文學(xué)家”。時代造就人物,時勢成就人物。有多大才能,只看能克服多大困難,成多大的”事“!
蘇東坡傳初中生閱讀心得(實用16篇)篇二
合上厚厚的《蘇東坡傳》,心中感慨萬端,種種雜緒像被書頁攪動的灰塵縈繞著我,我開始思考人生,思考命運。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是堅持自我的一生。林語堂稱她為“大自然的頑童”,我認(rèn)為很貼切,兒童最真,率性而為,而“頑”又帶著倔,正是這股率性和倔勁,讓他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能擁有一顆快樂、平靜的心。他的政治生涯在新黨與舊黨斗爭、政權(quán)的更迭中起起落落,于他是可悲的,他像是被裝在木箱里,拋到海上,隨海浪起起伏伏,官場似海,他的性格決定了必然被拋之于浪尖上,是他的正直、他的直言、他的調(diào)侃諷刺,讓政敵們掀起了一浪又一浪。
我想,從來沒有人外方貶謫的足跡有遍布這么廣的,也從來沒有人在貶謫期間過得這么安然恬淡的,連政敵都嫉妒了。我覺得除了耳熟能詳?shù)娜遽尩劳昝廊诤系脑蛑猓€有幾個不容忽視的原因。
第一,是文學(xué)的支持,在窮鄉(xiāng)僻壤,寫作是他的重要內(nèi)容,有詩、有詞、有信件、有墓志銘、有經(jīng)典注疏,這時,他寫東西已經(jīng)沒有什么功用目的了,而是完全抒發(fā)本心,所以他的成就才更大。當(dāng)文學(xué)回到了寫本心的位置,才有了不朽的價值。第二,是眾多的朋友,蘇東坡有很多交往一生的朋友,每到一個地方,也廣交朋友,尋訪奇人異士,他對朋友傾心相待,信任有加,好多引為知己。
他像一株散發(fā)著特殊氣質(zhì)的君子蘭,吸引著三教九流的朋友,就像他自己說的“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記得初中看到一句話,謂之“人不癡,不可與之交”,大概有癡氣的人一旦與之相交,便可長久。這些朋友給予蘇東坡極大的精神安慰和鼓勵。第三,則是情趣廣泛,腦中總有這么一個印象。
凡是興趣愛好廣泛的人,總是精神飽滿,充滿活力,百折不饒。民間有很多蘇東坡的傳奇佳話,有很多是關(guān)于他的興趣愛好,像東坡肉,研制藥方,聽說曾經(jīng)還配了制墨秘方,差點把房子燒毀,這時,他更像一個頑童了。興趣廣了,才有做不完的事,即使被炒魷魚,被架空,生活也可以忙得不亦樂乎。
現(xiàn)代社會,人們的精神生活越來越荒漠化,人們抱怨、煩躁。也許我們沒有那時免費的無限風(fēng)光可以游覽排遣,也沒有妙筆生花的文筆抒寫,但可以擁有蘇東坡式的心態(tài),坦然達觀,安之若素,不必媚上,不必偽裝。
附: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是用英文寫的,有多個譯本,我看的是張振玉的譯本,我覺得這是我見過的最精彩的傳記。
首先,林并沒有將蘇東坡奉若神明,而是如實敘寫,娓娓道來,偶爾還加以調(diào)侃,如蘇的長子出生時,他說,幸虧晚了一年,不然在丁母憂期間可就落人把柄了,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形象。其次,本傳旁征博引,除了蘇的生平文字資料,還引用了大量的文史知識,讓讀者清楚,蘇是處于怎樣的一個歷史背景下,他的行為是處于什么考慮的。
另外本書的趣味性也很強,作者盡量還原歷史,把當(dāng)時的情景描得繪聲繪色,特別是蘇在杭州的生活,無論是干勁十足地為百姓謀福利,還是愜意地游山玩水,都令人心向往之,還有很多歷史故事,蘇與奇人異事往來的趣事,還常常穿插有哲理性的語言,如君子之交淡如水,語堂先生理解為“水沒有刺激的味道,但是人永遠不會對之生厭”,很形象,也加深了對蘇的了解。
但也有不足之處,像對王安石變法及王安石的個人評價上,很多人認(rèn)為是本傳中最精彩的部分,但我覺得有失偏頗、對這個影響蘇至深的事件,花了三個章節(jié)敘寫,但幾乎都是貶義,我覺得對這件事,應(yīng)以歷史的眼光看待,他甚至直接說王安石為國家一大害。我聽過性不可以善惡論也,更何況有點歷史常識的都知道變法雖然失敗了,但也有可取之處,這里作者的主觀意識太濃。
蘇東坡傳初中生閱讀心得(實用16篇)篇三
《蘇東坡傳》被譽為20世紀(jì)四大傳記之一。在林語堂筆下,講千年前的蘇東坡的故事娓娓道來,這是一位豁達樂觀的智者,天才橫溢,是樂天達觀隨遇而安的偉人,隨著林語堂的筆觸,一個生動形象的蘇東坡向我們走來。
中國文化史上,蘇東坡無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對于詩詞、文賦、書法、繪畫,蘇東坡幾乎無一不精,無一不能。散文方面的“唐宋八大家”,蘇軾位居其列。宋詞方面有“蘇辛”之說,蘇軾開創(chuàng)了豪放派的詞風(fēng)。書法上宋四家的“蘇黃米蔡”蘇軾排名第一,行揩《前赤壁賦》、行書《黃州寒食帖》享譽書史。蘇軾的畫是文人畫的典型代表,他明確提出“詩畫一律”的概念,林語堂評價說:“蘇東坡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則是由于他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而不移,二則由于他詩文書畫藝術(shù)上的卓絕之美。”
從人生經(jīng)歷上看,蘇東坡的遭遇坎坷、磨難深重,亦十分罕見。“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33歲時蘇東坡一度進入中央政權(quán)的中心,但很快由于政見不合,他便開始了大半生的顛沛流離,但一生也未能逃離波譎云詭的政治漩渦。35歲時他正當(dāng)盛年,被貶往杭州任通判,從此開始了惡夢般的貶謫流放生活,按時間順序大致排列如下:密州、徐州、湖州、黃州、登州、穎州、揚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這個路線圖總的趨勢是離政治中心越來越遠,而離黎民百無恥政客的中傷、流言、攻擊、陷害,他不屑反駁與回擊,只是莞爾一笑,然后收拾收拾行李奔赴下一個流放地。
蘇東坡傳初中生閱讀心得(實用16篇)篇四
林語堂先生的小品隨筆看過一些,傳記倒是第一次拜讀,看了之后,才后知后覺的發(fā)現(xiàn)林語堂寫傳記也是精彩非常,拿起便不忍釋卷。難怪這本書能被成為四大傳記之一。
蘇東坡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大文豪,但人們喜愛他,尊敬他,并不僅僅是他的才華。這一點,在這本《蘇東坡傳》中,可謂解析的淋漓盡致了。光是看書后那密密麻麻,令人咂舌的參考資料的附錄,便可知林語堂花了多少心思在研究蘇軾,解讀東坡。
這本書記載了蘇東坡坎坷的一生,從名聲大噪到幾經(jīng)流放,直至。資料詳細,語言生動這些優(yōu)點自不必說,最讓我感動的是林語堂對蘇軾這個人物傾注的心血,在書中的每句話里幾乎都能感受到,林語堂就像一個忠實的“粉絲”,跨越千年時光,去尋找偶像靈魂中閃光的動人之處。其實歷史哪里有可能百分百還原,林語堂對蘇東坡毫不吝嗇的溢美之詞,也被有些人評價不夠客觀。而我卻認(rèn)為,正因如此,林語堂所塑造的蘇東坡,才顯得格外有血有肉,才格外讓人喜愛與嘆服。他的才華,他的磊落,他的仁心,他的志趣,他通達的智慧,傳奇的人生,并不會因為歲月的流逝而減損半分,反而引得后世知音的共鳴。
林語堂先生當(dāng)然也是知音之一,他忍不住拿起筆,把他的感悟?qū)懴隆姓f:“杰作之能使歷代人人愛讀,而不為短暫的文學(xué)風(fēng)尚所淹沒,甚至歷久而彌新,必然具有一種我們稱之為發(fā)乎肺腑的‘真純’。”而正因為蘇東坡人格中那“真純”的一部分,表現(xiàn)在其文章與事跡中,才得以傳得千古美名。我想,打動了林語堂先生的,也正是那份“真純”。
林語堂先生行文瀟灑自然,嬉笑怒罵之間,總能在三言兩語中彰顯人生的智慧。然而生逢亂世的他,也有許多無奈,想必在蘇軾身上,他看到了一種歷經(jīng)劫難依然可貴的純凈與優(yōu)雅,這也正是他向往與追求的人生境界。在《林語堂散文》中,他就曾說道:““熱烈慷慨的心情應(yīng)該由一種哲學(xué)加以保障,以免受人生的環(huán)境所摧殘,因為人生是最嚴(yán)酷的。熱烈的心情是不足應(yīng)付環(huán)境的,熱情必須和智與勇結(jié)合起來,一個完全了解人生的人是始終勇敢的。無論如何,智如果不能生勇,便無價值。智制止了我們的愚蠢的野心,把我們由這個世界的時髦的騙子—無論是思想的騙子還是人生的騙子—中解放出來,是我們得到勇氣”。熱情加上智慧,才能產(chǎn)生直面人生的勇氣,這種勇氣絕不是匹夫之勇,而是一種達觀灑脫的大智慧。
在林語堂心中,蘇軾正是一位這樣的勇者,在千年之后依然用不滅的人格魅力照亮人們的心靈。感謝林語堂先生,讓更多的讀者,也有幸,做一回蘇軾這位傳奇文人的知音。
蘇東坡傳初中生閱讀心得(實用16篇)篇五
林語堂先生曾經(jīng)說過:“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巨儒政治家,一個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泱泱華夏,唯有蘇子瞻是這樣獨特存在的一位術(shù)術(shù)精通的藝術(shù)大師。
官場如戰(zhàn)場,出生于書香世家的蘇軾直言不諱的性格,得罪了前朝的許多人,讓他屢栽跟頭。政治王安石變法年間,蘇軾對王安石新法中的多項法則表示認(rèn)可。后變法失敗,司馬光擔(dān)任宰相。殘留下來的反對派向曾經(jīng)對王安石有所支持的蘇東坡進行彈劾,蘇東坡被貶黃州。他在沙湖邊開墾荒地,種植農(nóng)田,稱這塊地為“東坡”。這也是“東坡居士”的由來。在被貶官期間,他雖受盡饑苦,但他虛心向百姓們請教,和百姓們成為了好朋友。
被譽為“天下三大行書”之一的《寒食帖》是蘇軾被貶官至黃州時所寫。深品其詩,蒼勁沉郁,飽含著生活凄苦,心境沉郁的感傷;細論其書,筆酣墨飽,神充氣足,恣肆跌宕,飛揚飄灑。“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天氣寒冷惡劣,生活窘迫,蘇軾筆下淋漓多姿,瀟瀟灑灑的墨字仿佛化作一陣陣凜冽刺骨的寒風(fēng),瑟瑟地吹來。
“民以食為天。”蘇東坡官場失勢,人生也變得曲折坎坷。被貶官多地的他卻因此變成了大廚。“東坡肉”,江浙地區(qū)的傳統(tǒng)名菜,使用豬脯肉制成的。在蘇軾擔(dān)任杭州知州期間,杭州老百姓聽說他在徐州、黃州時最喜歡吃豬肉,就向他送去。蘇軾收到后,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后分送給百姓們。那肉酥香味美,肥而不膩,實屬一絕。大家很感激蘇東坡,就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一蓑煙雨,一生情歡。蘇東坡,乃千古第一人也。他那波瀾壯闊的一生早已沒入歷史,唯有偉大的人格熠熠生輝。
蘇東坡傳初中生閱讀心得(實用16篇)篇六
起初我對東坡的了解只停駐于他的詩詞,但合上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我不禁對東坡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仍葆有赤子之心的人生態(tài)度肅然起敬。從了解到喜歡,直至與他越走越近,即使望塵莫及,但他就像一盞明燈,引我前行。
東坡寫詩作畫,練字,亦好美食,喜鉆研。至今令人大快朵頤的東坡肘子,因弟弟而興起的瑜伽術(shù),全情投入的釀酒煉丹,縱觀東坡的一生,相較于文化名人,他更不失為一個興趣廣博的頑童。經(jīng)歷永遠充沛,總有自得其樂的事可做,他以天性的樂觀享受著生命的每個瞬間,了解東坡的生活后便心生一份親近它不遙遠也體會著人生最簡單的快樂。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許得是天長地久的誓言,即使歷盡生死,東坡仍將妻子放于心上,期待夢中相會。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手足情深即使聚少離多天各一方,東坡也借著月亮念著弟弟。宦海沉浮,吾弟定要安好。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乞兒。這天地間可曾有不好的人,東坡傾心待人,朋友也是隨他遍布天下。
貶謫流放是東坡一生的命途,他生性直爽,若遇不快之事,如蠅在食,吐之方快。得罪奸佞,流落他鄉(xiāng),他也無所畏懼,風(fēng)雨飄搖中,自能一笑置之。走黃州,嶺南,海南島。艱苦中,他并持操守造福百姓,對敵不可低頭,對百姓定要鞠躬盡瘁,越是走進東坡的一生,越適應(yīng)他的浩然正氣。而震撼權(quán)術(shù),斗爭中他是那股清流,直言不諱,絕不委從。他真,他正,他剛。滔滔海浪亦不能將他的本性折損半分。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東坡瀟灑自在的走完了他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溫存和生命別樣的篇章。
蘇東坡傳初中生閱讀心得(實用16篇)篇七
蘇東坡傳,其實是一本寫給外國人看的中國古人傳記。林語堂用英文記錄下了這位千古文人的一生,語言頗為新穎。畢竟,很少有人用西方人的價值觀來評點這位唐宋八大家之首的蘇東坡的。
書中林語堂對蘇東坡的傾慕仰望之情溢于言表: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diào)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于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
蘇東坡可以說是宋代為數(shù)不多的文政兼擅的一個人,也正是這出人的才干給了他一段坎坷的人生旅途。他的文采,用林語堂的話說,堪比西方文壇巨匠莎士比亞,以人物論,有好似英國小說家薩柯雷。他在政壇上叱咤風(fēng)云倒有幾分像法國的雨果,而他動人的特點又如英國作家約翰生。光從這點看,便可知蘇軾此人令人捉摸不透的個性與人生。
說到蘇東坡,就不得不提起王安石。這不僅僅因為他們二人都是宋代聞名于世的文學(xué)家,更在于他們之間的明爭暗斗,直到現(xiàn)在人們還在不斷地為那段復(fù)雜的歷史爭論。林語堂則對王安石的認(rèn)識是非常消極的,幾筆把他勾勒成了一個政壇上的小丑,將北宋衰敗的原因幾乎全盤歸結(jié)到他的身上。的確,王安石的變法沒有達到他心中的效果,林語堂是這樣解釋他的失敗的:“任何法西斯極權(quán)主義的變革永遠是打著所謂‘人民利益’的旗幟,卻與人民的想法背道而馳。這樣的變革是不會成功的。”法西斯極權(quán)主義和王安石變法的聯(lián)系似乎在歷史書中從未出現(xiàn)過,這樣的比喻也許是出于為蘇東坡辯護,但卻令人對王安石新政有了形象的理解。
蘇東坡與司馬光一樣,是極度反對新政的保守派。然而,他們的命運卻被改革時的當(dāng)權(quán)者隨意踐踏,“元佑黨籍碑”也榜上有名。為此,林語堂深感不平。因此,書中不僅僅否定了王安石的政治觀點,連他的文化功底也不放過。王安石的《三經(jīng)新義》被說成是他的小兒子與一群“政治走狗”倉促編成的,而且錯誤百出,但參加科考的學(xué)子能否考中就取決于能否作他這本書的應(yīng)聲蟲。
除此之外,林語堂還對王安石關(guān)于字源學(xué)的學(xué)問諷刺了一番。他這樣形容王安石對文字的理解:“這門古怪的學(xué)問完全是幻想,最終成為了茶余酒后的笑談。”比如說,“波”這個字觸動了王安石豐富的想象力,他解釋說:“波”,乃“水之皮”也。明明“波”是由意旁“氵”與聲旁“皮”組成的,可他卻荒唐地解釋為“水之皮”。蘇東坡得知后,戲謔道:“‘波’若是‘水之皮’,則‘滑’就是‘水之骨’了”。
王安石與蘇東坡政見上的沖突造就了北宋末年的一段令人回味的歷史。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可當(dāng)歷史太過精彩時,真相是誰也說不清的。
蘇東坡傳初中生閱讀心得(實用16篇)篇八
在四川,有座風(fēng)景宜人的小鎮(zhèn)——眉山,古之名嘉州。文人世家的蘇家便在此地。“三蘇”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父子三人的文學(xué)造詣實屬古往今來罕見,尤以蘇軾為代表。不清楚是眉山的鐘靈毓秀誕生了蘇家的才氣,還是蘇氏家族的一時顯赫才讓世人對眉山更加青睞。也許只是造物主的一次偶得。
近來一鼓作氣讀完國學(xué)大師林語堂最得意的作品《蘇東坡傳》——中國現(xiàn)代長篇傳記開標(biāo)立范之作。很久沒有這種欣欣然而“一飲而盡”之酣暢感了。《蘇東坡傳》,非簡單流水帳,更非采用“春秋筆法”,而是林語堂閱讀大量資料,包括蘇東坡的札記、詩詞、私人書簡等后所著的傳記。
蘇東坡也好,林語堂也罷,都是他們所在的時代響當(dāng)當(dāng)?shù)娜宋铩LK的魅力和錦繡詩詞流傳千古,而林的小說、文章、學(xué)問也擁有近現(xiàn)代數(shù)一數(shù)二的力量和感染力。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與蘇東坡有諸多相似之處,不然為何其言己了解、喜愛蘇東坡,而又能將《蘇東坡傳》寫得如此色彩鮮明、感情豐富。
蘇東坡的一生精彩絕倫,獨一無二,正如書中所說,“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diào)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觀其一生,蘇東坡比中國其他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
蘇東坡是幽默的。某次與王安石談及王之所謂“字源學(xué)”時,引用《詩經(jīng)》中“鳴鳩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鳥,以王安石的方式來向其解釋為何“鳩”為“九”“鳥”二字合成,實為嘲諷;后某次更戲謔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則‘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貶至缺醫(yī)少藥的海南之后,對朋友僧人的關(guān)心,他仍在回信中說“但若無醫(yī)藥,京師國醫(yī)手里,死漢尤多。”以此來告知朋友不必擔(dān)憂。
蘇東坡是熱愛生活的。即便身處逆境,亦不以為意。僅在美食方面,就有軼事、傳說數(shù)樁。他自己研究烹飪之法、自己釀酒,更是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后世。他在詩詞中,也多次提及美食——“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蘇東坡是感情豐富的。《江城子》一詞,“十年生死兩茫茫”,至情至性,念念不忘亡妻,與其“大江東去”風(fēng)格迥異,凄婉哀傷。在朝云因瘟疫早逝后,他在《朝云墓志銘》和《悼朝云》一詩中,均表達了深切情愛與傷痛,后來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詞中,以梅花象征朝云,既似寫花,又似寫人。
蘇東坡是剛直的。盡管有過數(shù)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詞風(fēng)。好友劉恕罷官出京時,他寫詩諷刺“群烏未可辨雌雄”,后又寫“猶誦麥青青”,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剛剛被釋出獄后,即寫詩兩首,隨后自己也擲筆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藥!”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fēng)過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誰說不是呢?僅此感懷東坡居士這位曠古奇才。
蘇東坡傳初中生閱讀心得(實用16篇)篇九
從小就讀蘇東坡的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憂愁,大江東去浪濤盡的氣勢無不流露出詩人的豪邁奔放。可我對蘇東坡的了解甚少,直至讀了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傳》,才知道蘇東坡原來是千古奇人。
蘇東坡既是虔誠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他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的背后,幾度升遷的辛酸只有他自己品嘗。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與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他熱愛生活,在美食方面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后世。東坡情感豐富,對其亡妻寄以青絲,在《朝云墓志銘》和《悼朝云》一詩中表達了自己的傷痛。蘇東坡是剛直的,盡管有過數(shù)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詞風(fēng)。
蘇東坡有一身浩然之氣,王安石變法出現(xiàn)了種種弊端,蘇東坡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xué),也表現(xiàn)出他個人的氣質(zhì)與風(fēng)格,機智學(xué)問與大無畏精神。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他遠離了塵世的喧囂,回歸與清純與空靈。他習(xí)慣了淡泊,他明白了如何應(yīng)對困難。蘇東坡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超凡脫俗,剛正不阿,坦坦蕩蕩,使他任何環(huán)境中處之泰然,寵辱不驚。
蘇東坡的一生坎坷,但也是豁達的一生。身處逆境也不覺痛苦,腳踏荊棘也不覺悲涼,始終保持樂觀,像他的詩詞一樣千載有余情。
細讀大江東去浪淘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原來這些都是蘇東坡樂觀的態(tài)度和別樣的人生哲理。
蘇東坡傳初中生閱讀心得(實用16篇)篇十
《蘇東坡傳》這本書我才只讀了一半,便對蘇東坡這位大文豪有了足夠的認(rèn)識。書中提到過許多地名,多得數(shù)不清,這也正提示了我們蘇東坡一生漂泊。
在書中,我最喜愛的是蘇東坡爽朗的笑聲——他的笑聲告訴了我許多道理。
他的笑是一種自得其樂的笑,他被貶之后賞景便成了他的樂趣。蘇東坡常對著風(fēng)景寫詩,寫完之后總會為自己又完成一篇文章而高興地笑;蘇東坡的笑,還包含著一種不與人斤斤計較的笑,朝廷的官員為了針對他,因挑不出蘇東坡平時表現(xiàn)完美,就拿他的文章骨頭里挑刺;蘇軾顯然沒與他們計較,反而還寫出“何日遣馮唐”這句話,話中毫無歸罪之意;蘇東坡的笑,更多的是苦中作樂。誰被貶之后不低落?就像你突然由組長被降到普通成員一樣,不再被人肯定你的能力。
時勢造英雄,蘇東坡之所以在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談?wù)撋辖?jīng)久不衰,多半是因當(dāng)時所處的環(huán)境,造就他頗高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正因為蘇軾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猶如一顆璀璨的星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我喜歡他毫不恭維、仗義執(zhí)言的性格。雖然他比較沖動、做事不經(jīng)過“大腦”思考,但正因為這一點,才使他更富有魅力。《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里面說過:“不要以為你是大學(xué)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較重要;不要以為你是殺豬的,所以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也不要以為你是個大學(xué)生,不夠資格管社會的事。你今天不生氣,不站出來的話,明天――還有我、還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為沉默的犧牲者、受害人!”蘇軾這種激烈的性格,對當(dāng)時、和我們后世都有極大的影響,他告訴我們:不能讓那些不好的東西繼續(xù)下去,要阻止他們,阻止他們必須要有帶頭人。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誰也不想當(dāng)那第一個人,凡是有點頭腦的人,都不會那樣去做,蘇東坡正因為“沒頭沒腦”,就毅然去當(dāng)帶頭人。
盡管在仕途路上坎坎坷坷、得罪過許多人、多次被貶,但蘇東坡依然不乏幸福籠罩。他有非常愛他的妻子、生死相依的弟弟、陪伴他的朋友、非敵即友的王安石、以及朝廷上的眾多好官。這里面最讓人感動得便是皇上和皇后,皇后非常重視蘇東坡的文采,蘇東坡每次犯錯之后皇后總會為他求情;皇上對蘇東坡極其嚴(yán)厲,他重視蘇東坡的文采,但因蘇東坡做事欠思考、直言不諱,皇上怕他終有一天得罪大官,就把蘇東坡貶謫。
蘇東坡傳初中生閱讀心得(實用16篇)篇十一
要了解一個死去已經(jīng)一千年的人,并不困難。最主要是如何正確地走進這個古人。可以憑借傳記來走進這個人的內(nèi)心,就在這個寒假,我在國學(xué)大師林語堂老師的帶領(lǐng)下,正確地走進偉大詩人與政客——蘇東坡的內(nèi)心。
元氣淋漓、富有生機的人總是不容易理解。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xué)的反對派,是瑜伽術(shù)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還開玩笑的人。
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商,有天真浪漫的赤子之心;他保持天真、淳樸,終身不渝。政治上的勾心斗角與利害謀算,與他的人品格格不入;他的詩詞文章,或一時即興創(chuàng)作,或是有所不滿時有感而發(fā),都是自然流露,順乎天性,剛猛強烈,正如他所說的“春鳥秋蟲之聲”;也未嘗不可比作他的詩句:“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游行人行。”
在我讀完書時,我深深得感受到這位曠古奇才的人生是坎坷曲折,富有傳奇色彩。他是一個萬事通,更是一個體恤人民的好官員。幾乎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他涉獵的足跡。我最佩服他的就是他那樂天派的精神,而我卻是遇到挫折﹑困難總是不能樂觀的面對這些挫折,總是低頭喪氣。俗話說得好:書是一味良藥。正是如此,我也因此學(xué)起了蘇東坡的樂觀的性格,是自己開朗。
蘇軾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亮照明,可以滋潤營養(yǎng),因而維持眾生萬物。這一生,他只是永恒在剎那顯現(xiàn)間的一個微粒,他究竟是哪個微粒,有何關(guān)乎重要?所以生命畢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享盡人生。讓我們走進蘇東坡,見證這個傳奇人物,領(lǐng)悟他的傳奇人生。
蘇東坡傳初中生閱讀心得(實用16篇)篇十二
我在前天剛讀完由作家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林語堂先生筆下的蘇東坡是一個正直,豪放,有問題敢于指出的人。本書講述了蘇東坡坎坷的一生和蘇東坡一生所經(jīng)歷的有記錄的事情。
他的性格:他為人剛正不阿,有問題便會提出,即便有再多的力量阻撓,他也能堅守自己的原則。比如,神宗皇帝時期,那是一個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萬馬齊喑的年代。除了那些元祐大臣和極少數(shù)正直的人敢于發(fā)表言論以外,就沒有其他人敢說反對新政,反對王安石的話。蘇東坡卻是元祐大臣中最積極的那個,他一直在向皇帝上書說新政的危害,青苗貸款對人民造成的巨大傷害。
他的文學(xué)作品:他的文學(xué)作品十分優(yōu)美,連歐陽修看了之后也嘆了一口氣說:“30年后就不會有人再談?wù)撐伊恕!弊屛易钚蕾p的一點是他的文章沒有一點是虛情假意,都是真的!我覺得一個人真實是最重要的,敢于發(fā)表自己正確的言論也是很重要的。蘇東坡將這一行為做到了化,他幾乎一生都在說真話,都在為國家發(fā)表著自己認(rèn)為是正確的言論。蘇東坡十分愛家人,所以他也十分愛他的弟弟,有一次與他弟弟分別之時心中十分傷感便作下了膾炙人口的《水調(diào)歌頭·中秋》。這首詩十分的真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蘇東坡內(nèi)心的傷感,那種對弟弟難得一見的悲傷。
最后,他的思想層次。我覺得他的思想層次是很高的,因為他從來不會因為自己的居住環(huán)境之陋而悲傷,他看中的是居住環(huán)境周圍的氛圍,周圍的雅。比如,他在被貶嶺南之時,他發(fā)現(xiàn)了周圍的雅,酒的雅,嶺南有桂花酒,他十分沉浸于這種雅之中,因為他也是一位愛飲酒作詩的人。我從此能看出他對自己的居所之簡陋只是一筆帶過,輕描淡寫,對周圍的雅是寫的可謂是十分詳盡。我覺得這種早已脫離物質(zhì)生活的思想層次值得每個人去學(xué)習(xí)。還有,他很少會直接正面攻擊自己不喜歡的人,除了在朝上。比如,他再度被流放,去往海南之時,這是被董必所加害的。所以他就在喝醉時寫了鱉相公的故事,使我忍不住捧腹大笑,他將鱉相公寫得繪聲繪色,也將董必這一人物完美的轉(zhuǎn)化成了鱉相公。
蘇東坡傳初中生閱讀心得(實用16篇)篇十三
在字典里,你總會找到一個詞:“偉人。”何為偉人?是能對后世、對人類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人,孫中山、---、---他們都是偉人——偉大的人。但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群默默無聞的人堪稱偉人,她們用乳汁哺育生命,用血汗灌養(yǎng)生命,直至自己油干燈草盡也無怨無悔,她們便是生養(yǎng)我們的偉大的母親。
古今中外,多少名人義士或作出杰出貢獻的大人物腳下,走的都是母親為他們鋪筑的成長之路,如婦孺皆知的愛因斯坦、愛迪生、岳飛、孟子,母親賦予他們高尚的品德與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在這條路上堅韌不拔、自信自強。正因為母親的偉大,才有無數(shù)文人學(xué)子不惜筆墨,為母親獻上一首又一首贊歌。作家老舍先生滿懷心痛地寫下了《我的母親》,我讀了也倍感心痛。就在這么一個不識字的、始終生活在艱難困苦中的中國婦女身上,我看到了母性的`光輝與偉大,她溫柔慈祥卻堅貞不屈,她甘愿吃虧卻絕不軟弱,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化孩子,她給子女的是生命的教育。老舍一歲半時父親離世,從此,母親勤儉持家,獨自一人將五個孩子拉扯大;當(dāng)八國聯(lián)軍侵略我國時,她不慌不哭,為保護兒女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當(dāng)女兒出嫁、兒子求學(xué)據(jù)婚時,她傷感不已卻淚往肚里流,母親,從不因自己的個人需要而耽誤子女的青春與前程!在老舍心里,母親才是讓他刻骨銘心的真正的教師,她傳給自己好的性格與習(xí)慣;母親的奉獻才是最無私的,她晚年的孤獨寂寞與急切的念子情懷讓人無奈且不安。老舍的母親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前還吃的是粗糧,這成了老舍先生終生的傷與痛。其實,這就是母親啊!聰慧堅忍,胸懷寬廣。如果老舍生活的時代好些,他一定會盡己所能讓老母安享晚年的。
不管是名人還是普通人,不管歲月艱難還是生活幸福,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她們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磨粗了雙手,在叮囑嘮叨奔波勞作中花白了頭發(fā),在兒女長成飛向遠方后望穿了雙眼。幸福中游離著一絲悲哀,這也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嗎?但對一個母親未免太殘酷了。母親是深愛我們的人,我們也應(yīng)關(guān)心她、體貼她,用一顆感恩的心來慰藉她,這樣,就算哪一天我們離開了母親,心中也會少一份缺憾。
老舍說:“失了慈母的人像插在花瓶里的花,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已失了根。”是呀,母親就是生養(yǎng)我們的根,是我們永遠不能離棄不能忘懷的人!我們只有努力生長,成為祖國的棟梁,開出鮮艷美麗的花朵,才對得起在泥土下不辭勞苦的“根”哪!
蘇東坡傳初中生閱讀心得(實用16篇)篇十四
他,才華橫溢,卻一生不趨榮利,偏愛風(fēng)月吟詠。雖漂浮于官海,卻始終疏狂豪邁。他就是大宋第一才子蘇東坡。
他名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畫家。他學(xué)識淵博,涉獵廣泛,堪稱千古第一全才。他于詩于詞,于文于畫,悉入上層,并獨得妙境;于茶于酒,于食于藥,皆相知相悅,并自會佳趣。
他才思絕妙,與李白不同,比子鍵猶佳,更有卓爾不群的品格。就是這樣的奇才,卻命運坎坷多難。雖文名遠播,卻因父母先后離世而耽誤了好幾載光陰。待返回朝中,賞識他的宋英宗已去。
宋神宗重用王安石,而他的意見又與王安石相左。空有一身報負,卻無處施展。他先到杭州任通判,再到密州、徐州任職,而后去了湖州。上任不到幾月,因給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遭新黨怨恨,從中挑出他們認(rèn)為隱含譏諷之句而受誣陷。他被捕入獄,受牽連者達數(shù)人,這便是北宋著名的烏臺詩案。出獄后,他被貶黃州,接著又去往汝州、長州、登州,被召回京。幾番征召罷免,最后被貶海南詹州,在那與世長辭。
合上書,我似乎從蘇軾的人生中讀懂了一個道理: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若非他仕途坎坷,又何來那么多好詞佳句;若無困窘凄涼,又何來歲月里的款款深情?假如官場平順通達,平步青云,他亦不會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感嘆;假如發(fā)妻王弗不先行離他而去,也不會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千古第一悼詞;若不是他經(jīng)歷無數(shù)坎坷,也不會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淡然。
山河起起伏伏,光陰疏疏密密,所幸,東坡先生始終不缺一份曠達與明凈:
在杭州,他廣交名剎詩僧,留下無數(shù)好詞。也是在美麗的西子湖畔,他遇見了歌女王朝云。她待蘇軾情深,為之煮飯燒茶,無怨無悔,生死相隨。
在密州,他深入民間,以濟物為心,不計勞逸,為民謀利。密州蝗災(zāi)泛濫,不可抑止。他深入田間,以身作則,以至勞累不堪,筋力以竭。他主張用火焚之,并以蟲卵換米之法,調(diào)動鄉(xiāng)民荷鋤挖掘,以絕其患。幾經(jīng)費心奔忙,治蝗災(zāi)之害,取得成效;因天災(zāi)人禍,鄉(xiāng)民窮困,每有嬰兒餓死或養(yǎng)不起時,即被扔在城邊。蘇軾無意中遇見,心中大,悲傷不已。自此,他經(jīng)常繞城拾撿棄兒,好生安頓。
在徐州,他剛上任不久,黃河決口,水困徐州。他身著短衣,與城中軍民一起筑堤救城。歷經(jīng)兩月,池城方安。百姓感謝蘇公之德,殺豬宰羊以表謝意。他推辭不過,親自指點廚師將肉燒制,回贈百姓。其肉肥而不膩,酥香鮮美,深受百姓喜愛,被稱為“回贈肉”,后幾經(jīng)完善,成了著名的東坡肉。
林語堂曾說:“在讀《蘇東坡傳》時,我們一直在追隨觀察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偉大心靈的偉人生活,這種思想與心靈,不過在這個人間世上偶然成形,曇花一現(xiàn)而已。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這便是蘇子,一生磊落正直,不講虛言你,不畏艱辛。為官從無私心,為民請命,慈悲善良。故他一生中,無論是貧是福,境地如何,都深受百姓的愛戴。心靈的喜悅和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恰如其分的概括了蘇軾的一生。
蘇東坡先生多次被貶,懷才不遇,卻還是那么樂觀,寫下了無數(shù)豪放的好詞。“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的試驗家,一個……”這是林語堂對蘇東坡的評價,也是我敬佩他的原因。
合上書,閉上眼,我仿佛看到了東坡先生著一身素衣,在歷史的長河中感嘆:“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東坡傳初中生閱讀心得(實用16篇)篇十五
我是懷著與兩位天才對話的欣喜之情,來閱讀《蘇東坡傳》的。
蘇的才華,自不必淺學(xué)評價了,至于“腳踏東西文化,心平宇宙文章的林語堂其名也早已貫天下、垂青史,更不消多言。
給古人做的傳記,我以前也讀過幾本,然而大都工于學(xué)術(shù),讀起來如同面對戴著瓶底厚眼鏡的老學(xué)究,壓抑之余,興味寡然。比如有梁啟超先生著,叫做《王荊公傳》的,叫淺學(xué)很是自愧于學(xué)而不精,乃至搔首弄姿,汗如雨下,大有與字典同歸于盡的沖動。
和理解最遙遠的距離是仰慕,想必林語堂先生是深曉此理的。所以他才會用一種介紹朋友的語氣,以有那么點英雄惜英雄的心情為子瞻作傳吧。托了老外的福,這書里是見不到“之乎者也”一類了。我們也應(yīng)此得見一個有血有肉的東坡居士形象。這一點,怕是前無古人的吧。
在靜寂的夜晚,我聆聽著蘇子的腳步聲,和他一起走遍中國大半個中國,與他一道為這片土地上的農(nóng)民疾呼。在蘇看來,貶謫實在只是換個地方,他的責(zé)任實在一分未減。他見不得大宋農(nóng)民在豐收的日子也必須舉家逃荒,流離失所,所以只能大聲疾呼。后人談蘇軾,多敬佩他的曠達,卻不知這份曠達只用以面對他自己的苦難,對他人的苦難,蘇大多是流下同情的淚水。
蘇的名聲是伴著他的貶謫越傳越遠,越傳越大了。他在詹洲的文章,竟不需幾月就能傳到京師,成為得勢者喉中鯁住的魚骨。于是一貶再貶、越貶越遠,便成了蘇人生的常態(tài)。“你啊,滿肚子不合時宜。”侍妾朝云竟是這樣聰慧,一語道破蘇的宿命。
蘇東坡傳初中生閱讀心得(實用16篇)篇十六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題西林壁》,我從小就能朗朗上口地背出來。而作者蘇軾,也名不虛傳。從《飲湖上初晴后》到《惠崇春江晚景》,從《念奴嬌赤壁懷古》到《水調(diào)歌頭》,人人無不熟知。
蘇軾,宋代文學(xué)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軾合稱“三蘇”;“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與辛棄疾并稱“蘇辛”。他精通各個領(lǐng)域。他是詩人、詞人,寫過數(shù)千篇詩詞;他是書法家,于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他是美食家,發(fā)明了流傳至今都贊不絕口的東坡肉、東坡魚;他還是藝術(shù)時尚家,他一穿戴,就使“東坡帽、東坡屐”民間長存。他是奇人,他也是神人。
我對他的了解不是很多,但卻對他詩詞特別感興趣。
還記得從小就背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首詞,是在他官場失利時所做。但是這首詩給人的意境沒有任何的抑郁,它表現(xiàn)了雖然表現(xiàn)了作者消極避世的思想感情,不過,貫穿始終的卻是詞中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何人不曾面對過離別,何人不曾面對過傷心。然而有人從此一陣不起,有人卻樂觀向上,創(chuàng)造出了“不可能”的奇跡。蘇軾,雖然被一貶再貶,卻在此時創(chuàng)造了他詩詞輝煌的最高峰。他因第一任妻子去世,傷心萬分,多年后寫下感動千古的《江城子》。他的種種遭遇也煉成了他豪放千古的詩,煉出了他樂觀的精神,煉就了他亙古不變的癡迷!
“心如死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這首自嘲詩是詩人面對當(dāng)年自己的畫像時所作,撫今追昔,感慨萬千,既有對目前垂垂老矣的描述,也有對自己一生的總結(jié),多重感情交織在一起。短短24個,卻包含了作者多少年來的情感!我不禁對他有敬意幾分。
他,就是那個豪放的詩人,他成就了詞的豪放派。他就是那個奇人——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