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大班教案時,教師還需要考慮到幼兒的身心發展和情感需求,以便能夠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這些大班教案范文不僅包含了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還詳細介紹了教學方法和活動設計,可供教師借鑒和靈活運用。
下雨了大班教案(精選20篇)篇一
1、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采用多種方式演唱歌曲,并嘗試進行創編。
2、體驗同伴合作演繹歌曲的快樂。
ppt課件。
1、唱唱春雨完整演唱歌曲。
復習鞏固歌曲下雨了。
2、演繹春雨。
(1)這首歌里面還藏了一個小秘密,它有哪些演唱方式,請你去聽一聽找一找。
領唱——滴滴答,滴滴答,下雨了,小青蛙在田野上呱呱叫。
對唱——下的好(呱呱)。
齊唱——下的妙,小蘑菇的白傘撐開了。
(2)師生合作采用領唱、對唱、齊唱的方式演繹歌曲。
(3)生生合作。
(4)小組合作,自由分工。
幼兒通過欣賞發現歌曲中領唱、對唱和齊唱的部分并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以及分組合作進行演繹。
3、活動延伸:創編春雨。
除了歌曲里唱到的.動物喜歡春雨,還會有哪些動物也喜歡春雨呢?
——老師也把它編進歌曲里唱一唱(如小鴨子在池塘里嘎嘎叫)。
你們還能編出和我不一樣的嗎?一起去試試看好嗎唱給大家聽。
幼兒嘗試創編歌曲。
通過教師示范,激發幼兒創編的興趣,為下一次創編活動做鋪墊。
下雨了大班教案(精選20篇)篇二
(1)嘗試用聲音、動作、節奏表達出自己的想象。
(2)用歌聲、動作表現出下雨的樂趣。
(3)體驗與同伴共同學習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重點:學習歌曲及掌握雨傘的更多有趣的'玩法。
難度: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培養他們探索嘗試能力。
(1)音樂doremi:《下雨歌》。
(2)cd《下雨歌》。
(3)打擊樂器:小玲、沙球、鼓及雨傘。
活動前就讓孩子感受了一下,下雨時:所聽到的一些聲音,在掌握了這些基本的聲音后,我也留了些懸念讓孩子課后去大膽聯想,并思考想象如何用自己的形體動作來表現這些聲音,也就是讓孩子嘗試用聲音、動作、節奏表達出自己的想象力,感受下雨時的不同樂趣。
在本活動中,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對音樂活動中的唱歌教學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讓幼兒在游戲中學唱歌曲,使幼兒在玩玩唱唱、不知不覺中學會唱歌曲。所以整個活動幼兒的積極性高,同時,幼兒不僅認識了傘的各種特征及嘗試傘的其他用途,也能夠模仿雨打在傘面上的聲音,從而得到了快樂,孩子的表現欲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當然,整節課下來,也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有些孩子嘗試傘的其他用途的時候,表現的不是那么的大膽、自信心不夠強,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多加培養孩子探索大膽嘗試的能力這一塊的想象力,找到了改善不足的方向,相信今后孩子們的探索能力會有更深的進步的。
下雨了大班教案(精選20篇)篇三
1、 感知歌唱《下雨啦》活潑有趣的情緒,并能愉快地參與演唱表演。
2、 體驗和表現音的強弱。
歌曲磁帶、錄音機;形象生動的種子、小草、小花、小樹,節奏卡;圓舞板一個。
設計意圖
1、玩一玩:在《下雨啦》的伴奏音樂中玩玩說說,感受旋律。
2、樂一樂:引導幼兒在《大與小》的游戲活動中一起用不同的動作和語言來表現兩種形象的大小差異,在體驗中感受和表現音的強與弱。
1、聽一聽:引導幼兒聽辯下雨的聲音,然后用語言和動作模仿、交流、表達自己的感受。
2、說一說:按節奏分別念一念聽到的小雨和大雨的聲音。
3、做一做:邊有節奏地跟念邊用簡單的身體動作來表現下小雨和下大雨。
提問:小雨下到你什么地方啦?(引導幼兒隨節奏邊拍身體的某個部位,邊有節奏的念歌詞前兩句)
4、唱一唱:邊跟唱邊用身體動作來表現。
1、猜一猜:出示形象生動的種子圖卡,在教師帶領導下師生共同創編種子所說的話。(引導幼兒分析這句歌詞的強弱。)
2、試一試:運用圖片、引導幼兒集體和分組按節奏編歌詞。(小草、小花、小樹)
(1)根據教師提供的節奏圖,分組創編小草、小花、小樹所說的話。
(2)分組展示創編結果。
3、念一念:邊熟悉旋律邊按節奏跟念創編好的歌詞。
1、 欣賞教師演唱,感受歌曲的美。
2、 有感情地跟唱歌曲。
3、 分男女聲輪流唱,演唱時能充分表現音樂的活潑有趣。
4、 分角色表演歌曲,引導邊唱邊創編動作。
從直觀的感受入手,在快樂的游戲活動中熟悉旋律,初步感知和表現音樂的強弱。
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嘗試表現音的強弱。探究學習,給幼兒親身實踐的空間。
創設情景創編部分歌詞,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在實踐中進一步理解音的強弱。
在多種形式的演唱活動中演繹歌曲、表現自我,感受演唱和合作表演的快樂。
下雨了大班教案(精選20篇)篇四
1.感受下雨帶來的優美意境,體驗想象的美好。
2.能關注畫面細節,并用連貫、清晰的語言描述觀察到的內容。
3.自主閱讀畫面,嘗試用“如果下起xx的雨,……”來講述繪本內容。
活動準備。
活動重點。
關注畫面細節,能用連貫、清晰的語言描述觀察到的內容。
活動難點。
能用“如果下起xx的雨,……”的句型來講述畫面內容。
活動過程。
2.有一個小姑娘認為雨是彩虹色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本書,名字叫《七彩下雨天》。
師:仔細觀察封面,說一說封面上有什么?你數一數彩虹色的雨有幾種顏色?我們一起來猜一下,如果下起紅色的雨,你覺得人們會怎么想?動物們會怎么樣?(分別猜想其他顏色的雨)。
師:書中的小女孩和你們想得是不是一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師:說一說你最喜歡書中什么顏色的雨?小女孩把這個顏色的雨想象成了什么?人們在做什么?動物又在做什么?(分享三個幼兒最喜歡的畫面)。
師:我們一起來閱讀一下這本優美的圖畫書《七彩下雨天》吧!
小結:當太陽光照射到空氣中的水滴,就會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譜,常見的彩虹會在下雨后出現。形狀彎曲,通常為半圓狀,而且色彩艷麗。
活動延伸:
戶外活動:制造彩虹。
下雨了大班教案(精選20篇)篇五
設計思路:
《大雨和小雨》是一節比較有趣的音樂課,很容易讓幼兒產生興趣。我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先組織幼兒傾聽雨的聲音,讓他們回憶下雨的情景,感受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然后通過我的小結讓幼兒熟悉歌詞,為學唱歌曲做基礎。最后在游戲版塊,通過五彩絲帶的輔助,讓幼兒更加理解歌詞,熟悉歌曲的旋律,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望。
活動實錄:
一、帶入聲音,使幼兒產生興趣。
1、教師播放“大雨和小雨”錄音,引導幼兒自由傾聽。
2、剛才你聽到了什么聲音?(打雷和小雨的聲音)打雷后要干什么呢?(下雨)。
3、下的是什么雨呢?(大雨)。
評析:在傾聽中分辨出大雨和小雨的不同,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初步嘗試用聲音、動作來表現大雨和小雨。
1、下大雨的聲音怎么樣的呀?(嘩啦嘩啦……)我們用能干的小手來表示一下,誰來做一做?(盡量用夸張的動作來表示)我們再來用能干的小手邊念邊做吧!(出示大雨圖片)。
2、大雨下的可真大,慢慢地雨變小了!我們來聽一聽……播放小雨錄音。
3、小雨下的聲音是怎么樣的呀?(淅瀝淅瀝……)小手也來表示一下吧!我們也來一起來念一念。(出示小雨圖片)。
評析:直觀的教具容易引起小班幼兒的注意,用圖片來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更好地為下一環節作好鋪墊。
三、熟悉歌曲、大膽地表現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強弱力度。
1、大雨、小雨高高興興地從天上落下來,聽,它們還在唱著好聽的歌呢!(教師清唱歌曲一遍,唱出大雨、小雨的不同強弱力度)。
2、它們唱的好聽嗎?大雨落下來時是怎么唱的啊?小雨又是怎么唱的啊?來,我們來唱一唱吧!讓幼兒嘗試唱歌。
3、讓我們再來聽一聽,聽聽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聲音一樣嗎?欣賞歌曲第二遍,感受大雨聲和小雨聲的不同。
4大雨唱的時候是響響的,小雨唱的時候是輕輕的。現在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唱兩遍,引導幼兒唱出強弱力度)。
5、現在讓我們來學一學大雨和小雨,一邊唱一邊從天上落下來吧!(引導幼兒大膽表現大雨和小雨)。
評析:在學唱中感受大小、強弱的力度,鼓勵幼兒在想唱,敢唱的基礎上,用肢體語言來表現歌曲。
四、大雨和小雨。
2、教師先示范完整唱一遍。
3、全體幼兒一起邊舞邊唱。(兩遍)。
4、大雨小雨們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玩吧!(出活動室)。
評析:在游戲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歌曲和游戲所帶來的快樂!
課后反思: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詞模仿了大雨嘩啦啦和小雨淅瀝瀝的聲音。歌曲旋律流暢、節奏簡單,音樂形象鮮明,富有兒童特點。聲音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到的一種自然現象。幼兒對聲音大小的感覺有許多生活經歷,其中下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雨聲有大有小,不同的變化形成了強弱的節奏。于是,我在電腦上下載了大雨“嘩啦嘩啦”的聲音和小雨“淅瀝淅瀝”的聲音,主要目的是讓幼兒的聽覺有一個明顯的分辨。特別在第四個游戲板塊中,當唱到大雨時,我讓幼兒用力揮絲巾,唱到小雨時,讓幼兒輕輕地揮絲巾。這種邊唱邊表演的形式,會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所以這節課幼兒的積極參與性很高,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學會了歌曲,并從中感受到了大雨和小雨的區別。所以,只要給孩子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我想他們一定會學的更好!
下雨了大班教案(精選20篇)篇六
1、能用勾線、暈染相結合的形式表現下雨天人物的主要特征和動態。
2、能用冷色、灰色表現下雨天的色彩。
3、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在下雨天有意識地帶領幼兒觀察人們的衣著特征以及雨滴從天上掉下來時形成的線條;幼兒體驗過自己撐著雨傘或穿著雨披在雨中行走的感受。
2、各種雨具(雨傘、雨披、雨鞋)。
3、國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1、幼兒表演避雨的情景。
教師:下雨天,你會怎么辦?
2、引導幼兒回憶下雨天人們的衣著特征和動態。
(2)教師:雨從天上落下來時像什么?(像一根根的線)想一想下雨的`時候,天空是什么顏色?(灰白色)。
(3)幼兒表演有的穿雨衣、雨鞋,有的兩人共撐一把傘,有的在屋檐下躲雨的情景。
3、師幼共同討論創作方法,嘗試畫出下雨天的景象。
(1)教師:要畫出下雨天人們在干什么,他們臉上的表情怎幺樣,天空是什么顏色。
(2)教師:穿雨披和打傘的人都可以用先勾線再染色的方法進行繪畫,天空可以用大號筆刷上淡淡的墨。
4、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5、集體欣賞、交流幼兒作品。
(1)教師:你喜歡哪幅作品?為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是下雨天的?
(2)引導幼兒側重從下雨天人們不同的避雨方式、人物動態、色彩和構圖等方面來評價作品。
活動反思。
下雨天”灰蒙蒙的場景和色調比較適合運用國畫的形式來表現。在表現人物方面,方法各異:有的幼兒先用勾線冉染色的方法表現穿雨披的人;有的用勾線的方法畫出人物頭部,用毛筆側鋒的方法兩三筆完成身體輪廓,簡潔、形象、生動;很多幼兒畫了打雨傘的人,但也各不相同,有一人打傘的,有兩人共撐一把傘的。在表現天空的顏色時,有的幼兒運用了較深的顏色暈染天空,用較粗的線表現雨和閃電,說“這是個雷電交加的下雨天”;有的幼兒運用了淡淡的藍色和細細的線條,說“這是和風細雨的下雨天”。
下雨了大班教案(精選20篇)篇七
1、故事中的小女孩的想象可真有意思,老師也忍不住想創作自己的下雨天了(在夏天的一個下午,池塘里的小青蛙跳到荷葉上,她開心的唱歌、跳舞,這時天空突然下起了藍色的雨)。
小結:老師先用蠟筆在紙上作畫,當我下起藍色雨的時候,雨水落到用蠟筆繪畫的過的地方就會自然的顯現出來而不會被雨水覆蓋。
2、小朋友們,如果給你一次機會,你想下一場怎樣的雨呢?請小朋友們開動腦筋想一想,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嘗試創編自己的“七彩下雨天”故事。
下雨了大班教案(精選20篇)篇八
1、能用勾線、暈染相結合的形式表現下雨天人物的主要特征和動態。
2、能用冷色、灰色表現下雨天的色彩。
3、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1、在下雨天有意識地帶領幼兒觀察人們的衣著特征以及雨滴從天上掉下來時形成的線條;幼兒體驗過自己撐著雨傘或穿著雨披在雨中行走的感受。
2、各種雨具(雨傘、雨披、雨鞋)。
3、國畫工具材料。
1、幼兒表演避雨的情景。
教師:下雨天,你會怎么辦?
2、引導幼兒回憶下雨天人們的衣著特征和動態。
(2)教師:雨從天上落下來時像什么?(像一根根的線)想一想下雨的時候,天空是什么顏色?(灰白色)
(3)幼兒表演有的穿雨衣、雨鞋,有的兩人共撐一把傘,有的在屋檐下躲雨的情景。
3、師幼共同討論創作方法,嘗試畫出下雨天的景象。
(1)教師:要畫出下雨天人們在干什么,他們臉上的表情怎幺樣,天空是什么顏色。
(2)教師:穿雨披和打傘的人都可以用先勾線再染色的方法進行繪畫,天空可以用大號筆刷上淡淡的墨。
4、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5、集體欣賞、交流幼兒作品。
(1)教師:你喜歡哪幅作品?為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是下雨天的?
(2)引導幼兒側重從下雨天人們不同的避雨方式、人物動態、色彩和構圖等方面來評價作品。
下雨了大班教案(精選20篇)篇九
1、激發小朋友關注和探索天氣現象的興趣。
2、培養小朋友的觀察力和較連貫的講述能力。
3、進一步明確有哪些動物有預測天氣的本領。
4、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5、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課件(動物下雨前的活動情況),幻燈片四幅(1、燕子低飛2、螞蟻要搬家3、鯉魚游到水面上4、蜜蜂忙著采蜜),錄音機、磁帶《夏天的雷雨》《我愛我的小動物》、各種動物頭飾跟小朋友人數一樣。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夏天的雷雨》,孩子們進入活動室。
2、猜謎語導入課題,引起小朋友的學習興趣。
謎面:千根線,萬根線,落到水里看不見。(謎底:雨)。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幻燈片:
引導小朋友觀察每一幅圖片中的小動物,它們的活動與平時有什么不同,在觀察過程中,幼師引導孩子們了解一些動物預測天氣變化的相關知識。并回答:小朋友,要下雨了,圖中的小動物在干什么?(燕子在捉蟲子吃,好多的螞蟻在運食物呢,蜜蜂在嗡嗡的采蜜……),那它們為什么這么忙呢,怎么不一起玩呢?(小朋友討論)嗯,小朋友們真聰明,因為要下雨了,所以它們都在準備下雨前的工作啊。
要下雨了,燕子飛的低。這時候空氣潮濕,小蟲子飛不高,燕子就低飛去捉它們。(燕子低飛要下雨)要下雨了,鯉魚游到水面上。這時候水里氧氣少,它們只好呼吸到水面上的空氣。(魚跳水,要下雨)要下雨了,螞蟻忙著把家搬到高處,免得被雨水淹了。(螞蟻成群,明天不晴)要下雨了,蜜蜂很忙碌。這時候空氣潮濕,花兒開得多,它們忙著采蜜。(蜜蜂窩里叫,大雨就來到;蜜蜂不出窩,風雨快如梭。)。
3、讓小朋友說自己知道的其它的動物有預測天氣的本領。
那小朋友們,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小動物跟平時不一樣嗎?
(老師我見過蜻蜓飛的很低……孩子們互相討論)。
4、出示下雨前預兆明顯的幾種動物的.課件:請小朋友進一步擴展知識。
重點讓孩子們了解幾種動物的俗語:
“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狗洗臉,貓吃草,不到三天雨來到”;“狗咬青草晴,貓咬青草雨”;“狗臥灰堆,天陰雨催。蜜蜂窩里叫,大雨就來到;”“蜜蜂不出窩,風雨快如梭”。“螞蟻排成行,大雨茫茫;螞蟻搬家,大雨嘩嘩,螞蟻銜蛋跑,大雨就來到。”等等。
5、請小朋友選擇動物頭飾,進行下雨前的準備活動狀態。引導小朋友在游戲中加深印象。
小朋友自由表演,老師及時觀察表演到位的小朋友。
讓表演好的小朋友做示范動作,全體小朋友一起跟學。
老師說出動物名稱,小朋友學下雨前的動態。
6、分角色表演故事。
三、結束部分:
隨音樂《我愛我的小動物》走出活動室,觀察今天的天氣有什么變化?。
四、活動延伸:
1、把你知道的動物下雨前的預兆,講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跟我們一起分享。
2、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觀察天氣的變化,讓家人幫助記錄下來。
下雨了大班教案(精選20篇)篇十
懂得一些基本的避雨常識,以及雨后的安全知識.
環境與材料幼兒已有的下雨后的經歷。
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1、談話
下雨天來幼兒園,應使用什么雨具?
2、討論
教師舉例,請幼兒說說例子中小朋友的做法是對還是錯,為什么。如:
下雨了,一個小朋友躲在大樹下;
下雨了,兩個小朋友拿雨傘打著玩;
雷雨天,一個小朋友在屋子里看電視;
雨后,一個小朋友在踩水洼,把鞋子、褲子全濕了。
張開嘴巴,下雨時不要看電視。
3、應該怎樣做
教師提出問題,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看法。
下雨了,家里有晾曬的衣物該怎么辦?
雨天遇到他人沒有雨具該怎樣做?
到朋友家避雨,你應該怎樣做?
4、雨后安全教育
幼兒討論:雨停后我們要注意些什么呢?
教師小結:路途中遇到水洼要繞行,不要到池塘邊和泥濘的地方玩耍。
孩子們天xx玩兒,他們喜歡一切可以拿來玩兒的東西,不放過一切可以玩兒的機會。“下雨”這種自然現象對大人來說也許挺麻煩的,意味著鞋襪會打濕,衣服會濺臟,出門得帶傘,……。可是對孩子們來說,能穿小雨鞋在雨中踩水,能穿小雨衣在雨中淋雨,能拿著雨傘瘋瘋鬧鬧,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因此,這次活動學習過程可以大膽的安排成一個“玩”的過程,用游戲的方式去學習。在“玩”中去感受,在“玩”中去觀察,在“玩”中去體驗,在“玩”中去想象。
下雨了大班教案(精選20篇)篇十一
1、用各種方法表達自己對打雷這一現象的感受,學習演唱歌曲。
2、體驗唱唱跳跳的快樂。
3、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歌曲錄音、鈴鼓、積木、雙響木、小鼓等。
1、聽聽說說:
1)播放打雷的聲音:請你猜一猜,這是什么聲響?生活中,什么時候有雷聲?
2)用動作和表情交流對打雷的感受:聽到雷聲,你有什么感覺?
3)尋找各種材料模擬打雷的聲音:我們可以用什么材料來模仿打雷的聲音?
2、學唱歌曲:
2)教師再次示范演唱。
3)幼兒學習演唱歌曲:重點練習唱準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
3、唱唱跳跳:
1)幼兒自由結隊,邊唱邊即興做動作:重點指導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出最后兩句歌詞內容。
2)交流即興創編的動作。
3)引起改編歌詞的興趣:想一想,雷聲還會告訴我們小朋友什么?
這次活動學習過程可以大膽的安排成一個“玩”的過程,用游戲的方式去學習。在“玩”中去感受,在“玩”中去觀察,在“玩”中去體驗,在“玩”中去想象。
下雨了大班教案(精選20篇)篇十二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生問好謎底雨娃娃為對象導入課題)。
師:小朋友們,早上好1。
師:(謎語:千條線,萬條線,數不清,剪不段,落到天里秧苗綠。落到水里看不見)。
師: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們一起來創作一幅下雨啦的圖畫。
充分感知展開新課。
(一)(感知小雨與大雨的區別)。
2猜一猜師;你猜猜雨娃娃會給我們下什么雨呢?
追問:你怎么知道是小雨的(表揚你說得真清楚)(又細又小又少的點和線組成)。
師,不過下雨,不一定下的是小雨對不對,你看大雨來啦(教具展示)。
這雨大不大啊大雨還要問問你們大雨和小雨的區別呢。誰來說一說(密多風大斜)。
4小結小雨大雨疏少密多。
嘩嘩嘩嘩嘩嘩嘩嘩下大雨啦。
(二)感知雨中人物姿勢。
2想一想師:雨越下越大這么大的雨用什么來擋雨呢孩子們大點聲告訴我吧(雨傘雨衣)。
3演一演老師真的只有一把雨傘老師來考驗考驗你們,如果讓你來打能擋住自己嗎(生上臺演示)。
雨傘放在前面遮住了頭雨傘是斜的)。
小結:當人們頂風冒雨的時候傘會向著不同的方向。
(三)欣賞作品感知體會。
2欣賞生活中的與學生的雨景圖片。
下雨啦我們的身邊又是什么雨景呢。
作品一下雨中的景色真熱鬧啊)。
過度:如果地面有積水可就麻煩了。
作品二(汽車濺起了水花如果把水花畫在畫面里會顯得特別的生動)。
過度:雨中雖然有麻煩,可雨中也有溫情與歡樂。
作品三(這個媽左右背著書包右手背著孩子你看她們多快樂啊)。
過度:生活中一幅幅生動而有趣的雨景都能變成好的下雨圖呢。
3賞學生的作品挑一挑最喜歡的畫。
師:你們來看小朋友們是怎樣表現的。
打開書29頁,論一下你們喜歡哪幅。
(1彩很漂亮我覺得她畫得很飽滿啊)。
(2小螞蟻用什么擋雨啊多可愛啊)。
給我機會說說我喜歡的畫,我相信有些小朋友和我一樣你看穿雨衣的人多難畫啊她用了簡單的三角形概括了)。
4教師演示講解繪畫技巧(重點分析人物在雨中姿勢構成一幅生動有趣的雨景圖)。
師:今天老師也想教你們一種簡單的方法快速的畫雨中的人物,小朋友來看這,我先要介紹你倆樣神奇的工具----砂紙蠟筆她們的神奇之處,一會兒你并發現啦。畫一個媽媽的頭還有孩子的頭媽媽的衣裳和連衣裙被風吹起來了,送給小朋友一件小背心高興的揚著倆只小手邁著小腿就要往雨里沖,媽媽在雨里追。
畫面里面還缺少什么呢活動的雨傘。
你看雨中什么人物動態都有呢雨中的'人物都有了你覺得天空中還還缺少點什么-----雨滴要是讓你們畫雨你會畫什么雨i呢(大雨小雨風雨)。
你看風把雨傘都給吹落了呢。
雨中這么多的人物怎么畫啊別著急你看(講解構圖)大膽表現心中所想。
你可以豎著用紙也可以橫著。
接下來我想問我們的小朋友,你會畫什么呢。
提示作品要求。
三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播放小雨沙沙音樂創造情境)。
四作品我型我秀展示環節。
3欣賞作品韓羽聽雨圖。
銜接句:告訴你們我們的畫家也會把下雨時深刻的景色畫下來呢。
(師講解畫家簡單的幾筆就給我們描繪一幅優美的雨景寥寥幾筆瓜葉就讓我們仿佛看到綠油油的瓜田天地之間這密密麻麻的細雨仿佛讓我們聽到雨打在葉子上的聲音,美不美啊)。
下雨了大班教案(精選20篇)篇十三
1、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采用多種方式演唱歌曲,并嘗試進行創編。
2、體驗同伴合作演繹歌曲的快樂。
活動準備:ppt課件
完整演唱歌曲
復習鞏固歌曲下雨了。
1、這首歌里面還藏了一個小秘密,它有哪些演唱方式,請你去聽一聽找一找。
領唱——滴滴答,滴滴答,下雨了,小青蛙在田野上呱呱叫
對唱——下的好(呱呱)
齊唱——下的妙,小蘑菇的白傘撐開了
2、師生合作采用領唱、對唱、齊唱的方式演繹歌曲。
3、生生合作
4、小組合作,自由分工
幼兒通過欣賞發現歌曲中領唱、對唱和齊唱的部分并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以及分組合作進行演繹。
除了歌曲里唱到的動物喜歡春雨,還會有哪些動物也喜歡春雨呢?
——老師也把它編進歌曲里唱一唱(如小鴨子在池塘里嘎嘎叫)
你們還能編出和我不一樣的嗎?一起去試試看好嗎唱給大家聽。
通過教師示范,激發幼兒創編的興趣,為下一次創編活動做鋪墊。
下雨了大班教案(精選20篇)篇十四
1、在看看說說的基礎上,初步了解故事的內容。
2、認識詞組:蘑菇樹葉荷葉手帕。
3、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重點:在看看講講的基礎上,初步了解故事的內容
難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大膽說,可以用很多辦法來解決躲雨。
圖加文圖片一幅目的詞組:蘑菇樹葉荷葉手帕故事錄音
一.引入主題
1.教師模仿“滴答、滴答”的聲音,問這是什么聲音?
2.下雨拉,我們小朋友上幼兒園、或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外婆家玩,那該怎么辦?(幼兒自由講述)
二.出示圖加文圖片,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1.師生一起欣賞故事。
2.剛才我們一起聽賞的這個故事和我們平時學習字寶寶時有什么不一樣?
4.教師一邊念故事一邊插問,幫助幼兒了解故事。
(1)看看有哪些小寶寶都沒有帶雨傘呀?
(2)指點圖片兔媽媽,問這是誰呀?對呀指念兔媽媽。
指點圖片兔寶寶,問這是誰呀?指念小白兔。
指點圖片蘑菇,這是什么呀?指念蘑菇并出示目的詞組:蘑菇。
(3)用相同的方法認識:樹葉、荷葉、手帕。
5.認讀詞組:蘑菇、樹葉、荷葉、手帕
三.游戲:哪個字寶寶不見了
1.復習今天所學的詞組。
整個教學活動流暢而生動,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教學準備工作很充分,制作了與故事內容相符的ppt,以及視頻動畫課件,將故事一張張展現給幼兒欣賞,幫助幼兒記憶和理解故事內容。在活動過程中,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高,師生間的互動效果非常好。
下雨了大班教案(精選20篇)篇十五
活動目活標:1、初步感知復合節奏,并能用兩種不同節奏進行合唱。
2、培養幼兒自信、積極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體驗通過合作成功帶來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非常美麗的音樂城,讓我們乘上飛船出發吧。
律動:乘飛船。
二、基本部分:
看,我們到了什么地方了?(音樂城)。
突然發生了什么事?(操作多媒體課件:音樂城下雨了)。
讓我們一起把這個消息告訴小鳥、大樹、小魚、花朵、遠處的高山。
練習歌詞、旋律如下:
55|3―|。
下雨了。
(評:把歌曲的第一句:“下雨了”作為練習內容,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們進行練習,一方面幫助他們打開了聲帶,因為在告訴別人的時候,一定要讓自己的聲音傳得很遠,別人才能聽見,這就加強了孩子聲音穿透力度的練習;其次,為最后的歌曲演唱做了鋪墊,同時,又創設了一個孩子們在雨中和自然界各種生物對話的優美意境,促進了幼兒想象力和審美情趣的發展。)。
(二)節奏練習。
1、你看見過的大雨是什么樣子的?(從速度、節奏快慢、聲音強弱幾方面來啟發幼兒)。
2、下大雨時會發出哪些聲音呢?
3、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音樂城的大雨會發出怎樣美妙的聲音?(操作多媒體課件,出現大雨的節奏譜和示范演唱聲音。)。
大雨的節奏:
55533|33311|55533|33311|。
滴滴滴答答|滴滴滴答答|滴滴滴答答|滴滴滴答答|。
4、大雨是怎么唱的?要求幼兒跳躍、大聲地演唱出大雨的節奏型,同時用即興的身體動作變化來加深幼兒對節奏型的理解。如:大雨下到肩膀上了、大雨下到膝蓋上了,大雨還會下到什么地方?(請幼兒創編)要求幼兒一邊唱,一邊用動作表示出來。
5、看看,音樂城的雨點發生了什么變化?(下小雨了)。
6、和剛才的大雨相比,有什么不一樣?小雨又會發出怎樣的聲音呢?
7、音樂城的小雨又會怎么唱歌?(演示多媒體課件)。
小雨的節奏。
53|31|53|31|。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請幼兒學唱,要求幼兒能唱出小雨的節奏慢、聲音弱的特點,同時用身體動作幫助感知節奏型。
8、游戲:復習、鞏固大、小雨的節奏。
師:大雨落到……,小雨落到……,(交錯進行,邊進行身體動作邊演唱不同的節奏型,以加強幼兒對這兩個節奏型的感知和熟練程度。)。
9、復合節奏練習。
55533|33311|55533|33311|。
滴滴滴答答|滴滴滴答答|滴滴滴答答|滴滴滴答答|。
53|31|53|31|。
滴答|滴答|滴。
下雨了大班教案(精選20篇)篇十六
1、欣賞下雨時雨點滴落的場景,能用身體動作和語言大膽地表達。
2、運用多種色彩表現雨景,繼續學習用水粉顏料、水粉筆在玻璃板上涂滿顏色。
3、初步嘗試用橡皮在玻璃板的顏料上勾畫雨滴的樣子。
活動準備。
1、幼兒細致觀察過下雨的場景;認識橡皮。
2、水粉筆,灰藍色、灰綠色、白色等水粉顏料,玻璃板,宣紙,鉛筆上的橡皮(或舊橡皮頭)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下雨的情景。
教師:下雨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雨滴是什么樣子的?雨滴落下來的時候是什么樣的?請你用動作學一學。
2、出示操作材料,與幼兒一起討論表現雨滴的方法。
(1)與幼兒討論天空的表現方法。
教師:下雨的天空怎么表現?上次在使用水粉筆刷天空的時候遇到了什么問題?
(2)教師出示橡皮并示范用橡皮在玻璃板的顏料上直接勾畫雨點,引導幼兒學習。
要點提示:
1、用水粉筆在玻璃板上刷顏料的時候,注意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有序地刷,朝同一個方向刷。
2、橡皮與玻璃板之間的摩擦力能自然地將幼兒已經刷好的顏料劃出一道痕跡來。這樣的方法幼兒很感興趣,可以在玻璃板上勾畫很多自己喜歡的事物。
3、幼兒創作,教師重點指導幼兒用橡皮勾畫雨點。
(1)引導幼兒正確使用水粉筆,有序地刷底色。
(2)提醒幼兒勾畫雨滴的時候不要集中在一起。
(3)提醒幼兒及時印制自己的玻璃版畫。
4、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
教師:你勾畫雨滴的時候有什么發現?
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互相欣賞用橡皮制作的玻璃版畫作品,交流各自的經驗。
區角活動美術區:繼續嘗試運用橡皮在涂抹好顏料的玻璃板上作畫。
家園共育幫助幼兒收集橡皮,最好是鉛筆頭上的橡皮。
下雨了大班教案(精選20篇)篇十七
活動目標:
1、感知歌唱《下雨啦》活潑有趣的情緒,并能愉快地參與演唱表演。
2、體驗和表現音的強弱。
活動準備:
歌曲磁帶、錄音機;形象生動的種子、小草、小花、小樹,節奏卡;圓舞板一個。
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熟悉歌曲旋律,感知強弱。
1、玩一玩:在《下雨啦》的伴奏音樂中玩玩說說,感受旋律。
2、樂一樂:引導幼兒在《大與小》的游戲活動中一起用不同的動作和語言來表現兩種形象的大小差異,在體驗中感受和表現音的強與弱。
二、感知體驗,嘗試表現。
1、聽一聽:引導幼兒聽辯下雨的聲音,然后用語言和動作模仿、交流、表達自己的感受。
2、說一說:按節奏分別念一念聽到的小雨和大雨的聲音。
3、做一做:邊有節奏地跟念邊用簡單的身體動作來表現下小雨和下大雨。
提問:小雨下到你什么地方啦?(引導幼兒隨節奏邊拍身體的某個部位,邊有節奏的念歌詞前兩句)。
4、唱一唱:邊跟唱邊用身體動作來表現。
三、創作實踐,學編歌詞。
1、猜一猜:出示形象生動的種子圖卡,在教師帶領導下師生共同創編種子所說的話。(引導幼兒分析這句歌詞的強弱。)。
2、試一試:運用圖片、引導幼兒集體和分組按節奏編歌詞。(小草、小花、小樹)。
(1)根據教師提供的節奏圖,分組創編小草、小花、小樹所說的話。
(2)分組展示創編結果。
3、念一念:邊熟悉旋律邊按節奏跟念創編好的歌詞。
四、情感表達、寓教于樂。
1、欣賞教師演唱,感受歌曲的美。
2、有感情地跟唱歌曲。
3、分男女聲輪流唱,演唱時能充分表現音樂的活潑有趣。
4、分角色表演歌曲,引導邊唱邊創編動作。
從直觀的感受入手,在快樂的游戲活動中熟悉旋律,初步感知和表現音樂的強弱。
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嘗試表現音的強弱。探究學習,給幼兒親身實踐的空間。
創設情景創編部分歌詞,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在實踐中進一步理解音的強弱。
在多種形式的演唱活動中演繹歌曲、表現自我,感受演唱和合作表演的快樂。
下雨了大班教案(精選20篇)篇十八
1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雨、答、開、花”4個生字。學習筆畫“豎彎鉤”,能在老師指導下,正確描摹“花”“開”。
2正確拼讀課文中所出現的音節:ladida。
3正確朗讀兒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熟讀成誦。
4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雨、答、開、花。
2、正確拼讀課文中所出現的音節。
課前準備。
1、拼音卡片,圖片。
1、《小雨沙沙》的磁帶。
2、黑板畫面設計:(小雨加兒歌)。
3、閱讀材料:《地球爺爺的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大自然里有許許多多的事物都會說話,都會唱歌,今天老師想帶大家走進大自然的懷抱,去聽一聽它的美妙樂聲。你們聽,樂聲響起來了。
二、學習兒歌。
1、聽兒歌錄音。邊聽邊記,下雨了柳樹和桃樹說了些什么?
2、交流。
3、出示兒歌。
4、學生字。
(1)你們看,里面還躲著幾個羞紅了臉的生字寶寶呢!看著黑板,聽老師讀兒歌,我要把這些字寶寶介紹給大家,可要聽清楚哦!
(2)讀生字。(誰認識他們了?)指名讀,當小老師,師正音。(教學“答”時,拼讀音節:da,指名拼讀,糾正)。
(3)同桌合作記字形。(想個辦法記住它。注意“雨”的點,“開”和“花”的筆順、認識新筆畫:豎彎鉤)交流。先齊讀,再開列小火車。
(4)讀詞語。(調皮的生字寶寶拉著朋友的手,在詞語廣場跳圓圈舞呢?你認識他們嗎?)出示小黑板:詞語廣場真熱鬧!(下雨滴答雨水開花開門五朵花回答開水)指名讀、指導讀、齊讀。(給“滴”注音,拼讀)。
過渡:別小看這些字寶寶噢!他們的朋友可多了,看看你們誰最了解他們,說說還有誰和他們是朋友。
(5)找朋友。開列雙軌火車檢查擴詞情況。(雙軌火車開起來,好朋友們來聚會。)。
5、讀兒歌。
過渡:字寶寶,乘著火車回家嘍!讓歡快的兒歌響起來。
(1)指導讀。齊讀。(指導讀“啦”,出示音節試試一起拼。)。
(2)師生對讀。
(3)男女生對讀。
(4)同桌對讀。
(5)表演讀。
過渡:再熱鬧些,好嗎?讓交響樂奏起來,一個還不會寫字的孩子用拼音記錄下了許多的聲音,你們會拼嗎?想一想,是誰發出的聲音。
7、拼一拼,連一連,編句兒歌讀一讀:機關槍“答答答答”開火啦,小鬧鐘“滴答滴答唱歌啦;大氣球“啪啪啪啪”爆炸啦;摩托車“突突突突”往前沖。
三、擴展閱讀,推薦讀物。
只要豎起你的小耳朵,你一定會捕捉到更多有趣的聲音。(在《地球爺爺的手》這本書上,有一篇有趣的兒歌,我想讀給你們聽。你們聽到了誰在說話?)課后,自己別忘了再讀一讀,也找一找有趣的說話聲。
四、讀課文。
五、指導書寫。
1、讀字。
2、說筆順。
3、指導關鍵筆畫。(橫平,撇尖,豎要直,豎彎鉤要飽滿。)。
下雨了大班教案(精選20篇)篇十九
從幼兒生活中尋找具有豐富感性內容經驗的題材是培養幼兒感知,創造能力的重要一環,抓住幼兒身邊的熟悉的事物,更能吸引幼兒進行創作,針對這個特點,我利用連續幾天下雨不斷一事,為幼兒設計了這一活動,讓幼兒通過事先的觀察,了解雨的特征,獲取有關雨的信息之后,引導幼兒學習短垂線、長垂線、斜線的畫法,激發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1、引導幼兒學習用各種線型來表現不同的雨,培養幼兒手的控制能力。
2、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1、畫紙人手一份,油畫棒每人一份。
2、每人一雙雨靴,一件雨衣。
3、事先帶幼兒觀察過下雨的過程,掌握有關雨的知識信息。
師:這是什么?(教師出示幼兒帶來的雨衣,雨靴問)
幼a:那件黃色的雨衣是我的。
幼b:那個是我的。
(教師手指雨衣,雨靴再問是什么?)
幼c:這些是雨衣和雨靴。
師:為什么今天小朋友都帶了雨衣上幼兒園呀?
幼a:在下雨。
幼b:今天在下雨。
師小結:對,因為今天外面在下雨,所以小朋友都帶了雨衣上
幼a:上面落下來的。
幼b:從天上落下來的。
師:雨落下來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小朋友知道嗎?
幼a:是一滴一滴的。
幼b:是一根一根的。
幼c:有的時候一滴一滴,有的時候是一根一根的。
師:那你們知道什么時候雨是一滴一滴的,什么時候雨是一根一根落下來的?
幼a:下小雨時是一滴一滴的,大雨時是一根一根落下來的。
師小結:看來小朋友在觀察下雨過程時很仔細。的確,當下小雨時它是一滴一滴的落下來的,而下大雨時則是像線一樣一根一根的落下來,如果刮著風的話,雨還會斜著落下來,有時向左斜,有時向右斜,好像在跳舞一樣。我們來學一學雨落下來的樣子好不好?(幼齊答:好)
(評析:通過回想雨的不同形態,讓幼兒對雨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再加上讓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下雨,更使幼兒對雨以及對這個活動增強了興趣。)
師:剛才我們說了說雨,還學了學雨落下的樣子,現在我們來畫一畫雨好嗎?(幼齊答:好)
師:先畫什么樣子的雨呢?(有的幼兒說先畫大雨,有的幼兒說先畫小雨等。)
師:我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來畫,先畫小雨好嗎?(好)
教師邊示范畫法,邊講解:下小雨了,雨點從天上落下來,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嘩啦啦,雨像是線一樣一根一根的落下來,刮大風了,雨被風吹得都斜了過來。剛才我們說到的就是這三種情況,下面請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著老師一起練習畫下雨。
教師和幼兒一起邊說邊作畫空練習。
(1)師:教師發現小朋友在空中畫的雨非常的好看,我們把它們請下來,讓它們飛到我們的畫紙上來,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好嗎?(幼齊答:好)畫的時候,請大家還是先畫小雨,再畫大雨,然后畫刮風時的雨。
(2)
幼兒進行創作,教師個別指導,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1)展示全部作品,幼兒相互欣賞。
(2)師:你喜歡哪張作品,為什么?(引導
不錯的幼兒大膽講述)
(評析:講評時不強調作品的好壞,而讓幼兒自由說出自己的喜好,哪怕是一個小細節,都成了同伴贊揚的對象,這種方式既培養了幼兒大膽表述的習慣,也增強了幼兒本身的自心信。)
幫助幼兒穿好雨衣,雨靴,帶領幼兒進行《踩雨》活動,讓幼兒在雨中尋找更多的快樂。
這一活動內容是教師從發生在幼兒身邊的事物是尋找而產生的,選材適時及時,符合幼兒情感需要。活動過程中,教師總是以積極的心情與幼兒進行交流,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讓每個幼兒都能主動參與活動,并鼓勵幼兒大膽表述,互相欣賞,肯定和接納每個幼兒的創造過程,從而激發了幼兒再次創作的興趣和愿望。
下雨了大班教案(精選20篇)篇二十
活動目標:
1、激發小朋友關注和探索天氣現象的興趣。
2、培養小朋友的觀察力和較連貫的講述能力。
3、進一步明確有哪些動物有預測天氣的本領。
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下雨前的活動情況),幻燈片四幅(1、燕子低飛2、螞蟻要搬家3、鯉魚游到水面上4、蜜蜂忙著采蜜),錄音機、磁帶《夏天的雷雨》《我愛我的小動物》、各種動物頭飾跟小朋友人數一樣。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夏天的雷雨》,孩子們進入活動室。
2、猜謎語導入課題,引起小朋友的學習興趣。
謎面:千根線,萬根線,落到水里看不見。(謎底:雨)二、基本部分:
1、出示幻燈片:
引導小朋友觀察每一幅圖片中的小動物,它們的活動與平時有什么不同,在觀察過程中,幼師引導孩子們了解一些動物預測天氣變化的相關知識。并回答:小朋友,要下雨了,圖中的小動物在干什么?(燕子在捉蟲子吃,好多的螞蟻在運食物呢,蜜蜂在嗡嗡的采蜜……),那它們為什么這么忙呢,怎么不一起玩呢?(小朋友討論)嗯,小朋友們真聰明,因為要下雨了,所以它們都在準備下雨前的工作啊。
2、幼師小結:《下雨早知道》:
要下雨了,燕子飛的低。這時候空氣潮濕,小蟲子飛不高,燕子就低飛去捉它們。(燕子低飛要下雨)要下雨了,鯉魚游到水面上。這時候水里氧氣少,它們只好呼吸到水面上的空氣。(魚跳水,要下雨)要下雨了,螞蟻忙著把家搬到高處,免得被雨水淹了。(螞蟻成群,明天不晴)要下雨了,蜜蜂很忙碌。這時候空氣潮濕,花兒開得多,它們忙著采蜜。(蜜蜂窩里叫,大雨就來到;蜜蜂不出窩,風雨快如梭。)3、讓小朋友說自己知道的其它的動物有預測天氣的本領。
那小朋友們,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小動物跟平時不一樣嗎?
(老師我見過蜻蜓飛的很低……孩子們互相討論)4、出示下雨前預兆明顯的幾種動物的課件:請小朋友進一步擴展知識。
重點讓孩子們了解幾種動物的俗語:
“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狗洗臉,貓吃草,不到三天雨來到”;“狗咬青草晴,貓咬青草雨”;“狗臥灰堆,天陰雨催。蜜蜂窩里叫,大雨就來到;”“蜜蜂不出窩,風雨快如梭”。“螞蟻排成行,大雨茫茫;螞蟻搬家,大雨嘩嘩,螞蟻銜蛋跑,大雨就來到。”等等。
5、請小朋友選擇動物頭飾,進行下雨前的準備活動狀態。引導小朋友在游戲中加深印象。
小朋友自由表演,老師及時觀察表演到位的小朋友。
讓表演好的小朋友做示范動作,全體小朋友一起跟學。
老師說出動物名稱,小朋友學下雨前的動態。
6、分角色表演故事。
三、結束部分:
隨音樂《我愛我的小動物》走出活動室,觀察今天的天氣有什么變化?。
四、活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