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不僅要有創新的思維和獨特的個人見解,還應該注意文字的優美和表達的方式。以下是一些經典的作文范文,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寫作的參考和借鑒。
從烏塔想到(通用21篇)篇一
今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它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小姑娘--烏塔趁暑假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情。烏塔是一個獨立性很強,做事很認真、很勇敢的人。
"不經風雨,怎見彩虹。"中國家長把孩子捧在手心其實是在剝奪孩子學習本領的機會,是害孩子。雖然孩子暫時擁有豐富的物質生活,但是生存能力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等卻很弱,這樣輕則不利于孩子的成長,重則使國家一步步走向衰落。因為孩子們是祖國的小主人,是祖國的希望。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為了祖國的明天,我們該覺醒。
從烏塔想到(通用21篇)篇二
讀完后,我掩卷沉思:我們寫文章太多都寫贊揚中國的,而這篇文章卻鏗鏘有力地打破了這層金光閃閃的薄皮,把我們的缺點赤條條地擺在我們的面前,讓我們真正認識到我們中國人的缺點。
這篇文章的觀念很正確,我們中國人的確有嬌慣孩子這一大毛病,而外國人在這一點上就比我們聰明多了。中國人想辦法怎樣讓自己的孩子長大后有人照顧,外國人卻想辦法怎樣讓孩子從小學習照顧自己,以便長大后自己照顧自己。
本文作者不僅寫出了外國孩子自立能力比中國孩子強,而且還暗寫出了烏塔的意志非常堅強,因為烏塔為了這次旅行準備了三年,并且每個周末到超級市場或別的地方去發廣告單,甚至給別人看小孩。這些活都很累,讓烏塔這么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來干更是難上加難、累上加累。可烏塔堅持下來了,這充分說明烏塔的意志是多么堅強!我想:如果中國的孩子都像烏塔這樣那該有多好啊!
一個十四歲的女孩能獨自一個人游歐洲,你信嗎?你一定不信,但烏塔就做到了。在外國,很多孩子都像烏塔一樣一個人出去旅游。那我們回到蒲鞋市小學看看。放學后,我看到一個二三年紀的同學一出校門,就把書包隨手一扔,扔給了奶奶,自己卻悠閑地走在前面,還和旁邊的同學聊天。奶奶腿腳不靈便,追不上他,只能在后面叫:“孩子,慢點,慢點。”難道奶奶的力氣比他大?他為什么不自己背書包?這就是我們當中有些孩子跟烏塔的差距。
平時,一些孩子的爸爸媽媽不讓孩子一個人出去,就連放學一個人回家都不放心。古人說“花盆里長不出蒼松,鳥籠里飛不出雄鷹。”爸爸媽媽們,你們應該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向前走。
但是烏塔出去旅游不但得到爸爸媽媽的同意、支持,還要有一個好的社會環境,像在歐洲,人們的文明程度高,交通意識強,所以在歐洲比較安全,家人才同意烏塔去歐洲旅游。而在我們這兒一些人的交通意識較差,開車過斑馬線不禮讓行人。有時候,我都豎起大拇指,示意司機禮讓,可司機還是橫沖直撞,嚇出我一身冷汗。所以我平時過斑馬線總愛跟在大人身邊。還有壞人偷東西、搶小孩??好恐怖啊!我真不敢一個人外出。所以爸爸媽媽不讓我們一個人出去。
我們中國孩子應該向烏塔學習,但不能盲目地去學烏塔獨自外出旅游,而是應該學習烏塔的獨立能力。以后應該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才能培養自己的獨立性。
從烏塔想到(通用21篇)篇三
我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本文講述了一個叫烏塔的小姑娘,自己掙錢單獨一個人出去旅游的.故事。
讀完課文,讓我陷入沉思。烏塔為掙旅費,利用周末去幫人發廣告,假期幫人陪小孩。而我從沒想過要自己掙錢,反而想著法子花父母的錢,真叫人臉紅。我應該像烏塔一樣,從小學會自食其力。
烏塔獨自旅游,能把自己安排得妥妥當當,我雖然已經9歲了,但根本不知道怎樣來安排自己,什么事都要媽媽包辦,常常是丟三落四,找不到東西就找父母救援。和烏塔比起來,真是天壤之別呀!烏塔和我們一樣,都是家里的寶貝。烏塔的爸爸媽媽能讓烏塔單獨出遠門,而我的媽媽一般不放心自己的孩子一個人出門。我想對我的母親說:“請給我們一片獨立的天空吧!多給我們鍛煉的機會,這樣我才能茁壯成長。”
《烏塔》這篇課文真讓我受益匪淺啊!
從烏塔想到(通用21篇)篇四
烏塔是一位德國女孩,她已經14歲了,住在漢堡。烏塔是一位愛體驗世界的孩子,她獨立游歷了歐洲并且沒有家人的陪伴。她還說自己為了這次旅游準備了“3年”。這已經足以說明了烏塔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她具有很強的生活自理能力。
我在看完這篇課文后產生了一個問題:中國的孩子們和外國的孩子們比有什么不同之處?讀了這篇課文之后,我便知道了答案:中國的孩子在放假期間都是由媽媽、爸爸或姥姥、姥爺等一些親人帶著出去玩。因為家長,尤其是老人都怕外面的世界太亂,怕出安全問題而不讓孩子加強生活的自理能力的訓練以及獨立面對外面的世界。可是外國的孩子呢?自理能力特別強,都是家長精心培養的,這也與他們從小自己獨立鍛煉分不開的。就像烏塔說的:“有時我們會一起出去玩,但我們興趣不同也會自己出去玩。”向外國的一些名人,小時候都會自己獨立生活。有的名人小時候會自己出門賣報紙,有的會自己去草叢里觀察生物,還有的自己會和老師一起研究電子……所以我覺得中國的孩子還應多加鍛煉這種自理能力、獨立面對外界的能力。
因為是姥姥把我帶大,有一些事情都是姥姥幫我做好,我很少幫姥姥分擔家務,所以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幫姥姥分擔更多的事情。每天洗自己的襪子;每天幫姥姥掃掃地;每天整理自己的房間;每天飯后幫忙收拾碗筷;周末幫姥姥買菜、洗菜、擇菜……因為我還太小,只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條理,同時也讓我學會了更多生活經驗。
烏塔已經14歲了,我才9歲,還有5年的時間,我想我14歲時一定要做一個好好學習、獨立性高的孩子,這5年的時間一定不能浪費,所以我要在這5年的時間了加強自理能力的鍛煉,平時多學多練,再讓爸爸媽媽多給我報夏令營和冬令營,增強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我不想讓中國的孩子輸給外國孩子!
從烏塔想到(通用21篇)篇五
首先,我想到了父母對待孩子愛好態度的不同。烏塔的父母,尊重孩子的樂趣,尊重孩子的喜歡,敢于放手讓孩子獨自去闖蕩“江湖”,去經歷磨難;而我們的父母,雖然也很愛孩子,但是卻像老母雞呵護雞孩子一樣,永遠讓它們生活在自己的翅膀底下,不讓他們經歷風雨、經歷危險。
另外,我想到了我和烏塔對待做事情態度的不同。烏塔,在旅游之前就設計好了旅游路線和日程,而且做好了尋求幫助的各種準備,以便遇到困難時應付自如;而我在做事情的'時候,經常不做準備就行動,往往中途卡殼、不知所措。記得那次在北京逛商場,我和爸爸媽媽走散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如何是好。如果我像烏塔一樣,提前做好準備,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我還想到了我們對待金錢的不同。為了掙旅費,烏塔每個周末就去分發廣告,去陪伴別的小朋友玩。而我呢,只要想花錢便伸手向父母要,從來沒有體驗到自己掙錢的困難和其中的樂趣。所以,我花錢像流水,不知道節儉。
因為這些不同,烏塔變得越來越有主見、越來越獨立、越來越積極樂觀,而我卻表現得越來越不自信、越來越依賴。所以我要學習烏塔,努力做一個獨立自信、積極樂觀的孩子,等到我14歲的時候,也能夠獨自一人去旅游。
從烏塔想到(通用21篇)篇六
《烏塔》是我們學到的一篇課文。文中的女孩叫烏塔,他是一個勇敢、令人佩服的德國女孩。
烏塔讓人佩服的是,她獨自一人旅行的費用都是自己業余的時間打工賺的錢!而且她還花了三年的時間設計旅行的路線,閱讀有關這些國家的資料。烏塔每到一個地方就會查當地警察局的電話號碼,還經常給家人撥個電話或寄一張明信片,說明她是個細心的女孩。
一個十四歲的女孩能獨自去旅行,這樣的事放在我們中國父母的眼里是難以置信的事。如果說你想一個人出去玩,你的父母會擔心你的安全;如果說你想一個人出國旅行,那簡直是白日做夢。
這就是東西方父母教育孩子方法的區別。西方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只要父母認為孩子的想法是正確的,就會鼓勵他們大膽的去實踐。西方父母給予孩子的是信任、關懷,孩子從小就要學會自立、自強。而中國的孩子呢?別說一個人旅行,有些孩子上學都要父母去接送。是中國的孩子太弱了嗎?不是,而是中國父母過于溺愛,不放心讓孩子自己去做事。他們把孩子呵護成溫室里的花朵一樣,被風一吹就會凋落。
烏塔有一句話說得好:“愛孩子,為什么就不能讓我們單獨出門?”我認為我們應該像烏塔那樣,從小鍛煉自己的獨立能力,才能更好更安全的認識世界,茁壯成長。
2下一頁。
@_@我是分割線@_@。
從烏塔想到(通用21篇)篇七
學了《烏塔》這篇課文以后,我對課文中的烏塔非常佩服。她是一個聰明、能干、勇敢的女孩。因為她僅14歲,就能只身一人環游歐洲,早在11歲時,就開始為這次游歷做準備。
烏塔11歲就出去打工掙錢,利用假期,從分發廣告、報紙到幫別人帶孩子,做了許多工作,為獨自環游歐洲掙路費。想想我自己吧,今年都10歲了,在家還不會洗衣服、做飯,連做個荷包蛋也是有時咸,有時淡。
在中國,學習好但不會干家務的孩子到處是。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中國大學生考入了名牌大學,卻因為不會洗衣服疊被子甚至不會整書包而被迫退學!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中國父母多么溺愛孩子!我在家里,想要什么父母都遷就我,從來都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
別說小孩了,就是大人,也有一撥“啃老族”。他們明明可以自己出去工作,卻還要向父母要錢,甚至有些父母都退休了,還向父母要零花錢,他們連14歲的烏塔都比不上!
所以,請各位中國家長,敢快打開自己對孩子的“溺愛之鎖”,讓中國的“籠中小鳥”也變成“高空的雄鷹”吧!
從烏塔想到(通用21篇)篇八
如今大人都成了侍衛,我家長也不例外,孩子一獨立便拎起大斧子、扛起精銅錘;手持大鐵盾、穿好上甲,站在同一戰線上“保衛”孩子安全。瞧,上次我去了市政廣場玩了會兒,而回來時,那侍衛長拿起單刀向我沖來。。。。。。后果自然慘重我的腳印始終不能出小區。
如今,大人會了分身術,對我們的獨立進行圍攻,卻不狠心為了叛逆打我們,可我們得不到自由又渴望被打,大人怎么那么怪呢?我們以尊嚴作為籌碼,得到自由,卻被大人責罵,愿賭服輸!哎,下面還得搭上許多東西:生命、財富、權力、榮耀等等。
烏塔能出國旅游我很羨慕她。在中國,大人都不讓孩子出國旅行,原因就一個,壞蛋太多。可烏塔的國家難道沒壞蛋嗎?我懷疑中國所有的金毛獵犬都當壞蛋了。家長為了孩子的安全,居然這么心狠手辣,投人胎就得這樣,還不如當只小鳥沒人管束來得自由。
烏塔能出國就有一個沒有發掘的主觀原因:家長不愿為子女投資,他們打著中國貧窮的旗號,永遠反抗,他們上輩子是丞相嗎?理直氣壯的,討厭!
我寫了一首詩,看父母有點兒可憐,詩中沒有痛斥他們,反正干什么都得講人情,哎!
中國家長同志們,孩子的心聲你們聽到了嗎?別當侍衛長,要當清廉的家長呀!
從烏塔想到(通用21篇)篇九
烏塔,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竟能獨自一個人游遍全歐洲,而且烏塔很精明能干,自己掙旅費,旅游時知道哪里能夠買到便宜的東西,之后還記得給家人買禮物。
可是我今年12歲,與烏塔不過相差12歲,為什么她獨自出遠門,我不能呢、說來說去還是父母不放心,害怕子女走丟罷了。
說實話,我爸媽很疼我,疼我疼到除了上學,其它我所有的外出他們都陪著,若是有哪一天我能夠偷偷地騎著自行車在街上溜上一圈就心花怒放了。
有一次,我和司媛芳一塊步行到五里口去,剛到那里,就被我姨媽訓了一頓,晚上不許出去,就住在姨媽家里。結果,正睡得迷迷糊糊地,卻聽到了爸媽的聲音,原來爸媽又特地從鄭州趕回五里口。逃不掉的,我又被從床上挖起來,接受了一頓“思想教育”,說什么不許我以后獨自外出,并且陳述了一個人獨自外出的種種危險……結論只有一個,就是:不能獨自外出,若想出門,就必須有大人陪著!睡意朦朧的我諾諾連聲的答應了。
也因為每次出門都有人陪同,所以我的方向感非常差。無論是哪個方向,在我看來一律是朝北,因此,獨自出門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可是我還是決定,以后要多多加強這一方面的鍛煉,并且從現在開始攢錢,當然是偷偷地,為將來能有一天到廣州去看望舅而努力。
現在,為了我的計劃,我正在努力奮斗。
從烏塔想到(通用21篇)篇十
從前,有一個村莊,一個霸富人家,整天欺負弱小,他們的富有不是靠自己獨立的來的人,而是偷別人的東西。
有一次,晚上,大家都在睡覺,那一家的小兒子,去偷鄰家的羊,去了一夜沒回來,于是就去看,誰知,他們的小兒子早已葬身狼腹之中。
從這個故事中,我知道了:不要偷竊,要靠自己的努力。自己靠自己才是真本事。
從烏塔想到(通用21篇)篇十一
六年的小學生活已被時間的塵埃密封。急于把記憶的金鑰匙拔出來,想讓這美好的一切永遠深藏在心底。卻終究害怕有一天失去它,于是,便不憚地把它付諸于紙上。
昨天的校園,一切都歷歷在目。不爭氣的眼淚又滴落臉頰。校園的大門依舊敞開著,昨天,它迎接我們的到來,今天,它卻歡送我們離去。往日的“吱呀吱呀”聲頓時戛然而止,它在戀戀不舍我們的離去嗎?是的,它留戀,同時也由衷祝福著我們在新學年里再次跨上新的臺階。操場兩邊的大榕樹,也伸展著纖細的手臂,向我們辭別。驀地,我想起了先前對這一切的埋怨,不由連罵了自己幾個“呆癡”。
昨天的教室,是一片屬于我們的天地。以前,我是班里的差生。我總是坐在座位上,對著難題在孤獨的沙漠中尋找水源,無助。我不想做鴕鳥,卻已披上了它的羽翼;我不想做蝸牛,卻早早地背上了它的外殼。我想,我是笨的。可是,就在這時,耳邊傳來涓涓泉水般的聲音。是她!她溫柔地撫摩著我的臉頰,孜孜不倦地為我講起了習題。她,重新燃起了我的熱情,重新激起了我的斗志,讓我一躍成為班上的佼佼者。今天,我們就要分手,再也不能促膝談心了。而她,正是我們的班主任老師啊!
從烏塔想到(通用21篇)篇十二
最近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烏塔只是一個14歲的小姑娘,卻能自己一個人游歷歐洲,所以我被烏塔那熱情、大膽、細心的精神品質所折服。
學完這篇課文,我的心里很不平靜。難道大人所說的愛,就是給我們孩子無窮的寵愛和保障嗎?我看未必,我們就像被關在籠子里的小鳥。可相反的`是我們渴望自由,想像烏塔那樣自己獨立,并且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事情。
每次我想幫媽媽干點什么,可是總被媽媽婉言拒絕,在媽媽看來我是金子,我是玉,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只需要負責學習,真是可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啊!
我也曾有過這樣的感受:暑假時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一個夏令營,因為這夏令營的五天全靠自己,連洗衣服也是如此,我就因為找不到襪子,腳直接穿在鞋里難受了一天。
是啊,我們中國的孩子,大多沒有自己獨立的能力,別說出國,就連天津市自己都出不了!所以我希望,與我同齡的孩子主動從父母的溺愛中走出來。同時也希望中國的父母,給孩子一片獨立的藍天,讓愛更完美,讓愛更充實!
從烏塔想到(通用21篇)篇十三
我從小便很聽話,長輩們都十分信賴我。尤其是母親,她相信我說過的每一句話。所以,我自認為我十分誠實,不久前發生的一件小事,徹底改變了我對自己的看法。
那天,我和弟弟跟著媽媽去超市買菜。經過食品區時,我的目光定在了剛被工作人員擺出的,剛出爐的南瓜餅。那些金黃色的南瓜餅香噴噴的,我自小就喜歡這一類的甜食,那香和甜對我無疑是巨大的誘惑。我纏著媽媽,想讓媽媽買南瓜餅。媽媽從來都會盡量滿足我的要求,所以,我不費多大工夫,就心滿意足地抱著五個噴香的南瓜餅回家了。
回到家,我便一頭扎進作業堆里,開始做起作業來。不知過了多久,我終抬起頭來,如釋重負地甩了甩手臂。望向窗外,只剩下了夕陽的幾抹余暉。大概是中午沒吃飽,肚子向我發出了強烈的“抗議”——我餓了。
我走進客廳,媽媽不見了蹤影,應該又出去了吧。屋里只有弟弟一聲不響、津津有味地看著他最喜歡的動畫片。“咕咕”——肚子又叫了。我只好溜進廚房,想找些東西來滿足一下我肚子的“欲望”
尋找間,我的目光無意間撞到了下午剛買的南瓜餅,那可是我的最愛,口水都不由自主地想流下來了。手不自覺地伸向了它,可是,能吃嗎?我把手放了下,媽媽在回家的路上可是說了,這是明天的早餐啊。算了吧,我只吃一個,一個,應該沒什么關系的吧。再說了,我現在也很餓。我理所當然地拿起了一個餅,成功躲避了弟弟的視線,風卷殘云般地解決了這個餅。
不久,媽媽回來了。我泰然自若地坐在沙發上同弟弟一起看電視。只見媽媽出了廚房,神色十分嚴肅地對我們說:“誰偷吃了南瓜餅,我不是告訴過你們,明天早上才能吃的嗎?”也許是因為做賊心虛的緣故,我的手心冒出了絲絲冷汗。怎么辦,媽媽看起來好像十分生氣,我告訴她的話,她會不會打我?于是,我果斷地說:“不是我!”媽媽相信了我,把懷疑的日光投向了弟弟。我故做平靜地走向房間,身后傳來了弟弟的聲聲哭喊,媽媽在打弟弟,弟弟不停解釋,可媽媽不聽,因為弟弟以前也偷吃過東西。聽著弟弟的哭聲,我的心有些痛。
每當吃起南瓜餅,就會想起這件事,就有一絲愧疚,沒想到我如此虛偽。
從烏塔想到(通用21篇)篇十四
手機已經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電子設備,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快捷,更好的適應城市的快節奏。然而,由手機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不可忽視。
在前些日子,我們學校就“手機的問題”做了一次通報批評。原因就是,一名六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據我所知,這名同學是一名留守兒童。他的手機是他父親用過的,他拿過來玩游戲。最近有一個游戲《王者榮耀》特別火,他玩的特別上癮。為了打排位,就在上課時也玩。由此可見,手機對學生有多大的危害啊!
在我們的一本書上說“作為學校,要整體提升德育水平和教育方法,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動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佩帶手機的危害,使學生具備自律意識,以健康的心態科學使用手機,趨利避害。同時,作為學校和老師,要通過一些活動讓家長充分認識孩子佩帶手機的危害,主動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如限制話費,必要時調取通話記錄及時發現問題等”。
而我們同學,則要相互監督。堅持與濫玩手機做斗爭,發現同學有人濫玩手機,要及時制止,并且告訴老師和家長。
從烏塔想到(通用21篇)篇十五
大概從我懂事以后,父親就有意無意地教育我:“人要學會知足常樂,就像你今天只能掙80元,就不要再去幻想能夠掙800元。除非用了不正當的手段,不然那是不可能的。”父親這樣的觀點顯然已經被許多人所接受了。從現實意義上來講,它也確實不失為是一種快樂之道。不然歷也就不會出現陶淵明這樣的人了。可是我卻不以為然,我認為那是消極的看法。
其一,我覺得現今的社會已不同往昔。現今的社會是一個民主的,生產力活躍的社會。生話中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是你的競爭對手。一旦知足常樂,也就必定落后于他人。再看古今中外哪個有成就的人不是從不斷進取中成長出來的。想一想如果陶淵明生活在我們當今這個年代,那么我想隱居給他帶來的好名聲也只會是少部分的人的看法,而更多的人將會將他視為懦夫,甚至落個不愛國,自私自利的壞名氣,而這一些都不會是我們想要的。所以我覺得知足常樂不應當是青春一代人所應推崇的一種觀念。只有不安于現狀,才有不斷進步的可能。我們必須記住——心有多高,人生的高度就有多高,心有多廣,生命的視野就有多廣。80變800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其二,我并不認同在生活中隨意地便用“絕對”之類詞語。我本人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對于經常說“絕對”“肯定”之類的話語的人大多深感厭惡(當然,并不包括我爸)因為在我看來,這樣的人對事物的判斷未免過于絕對化了。不尊重客觀而且有點心高氣傲的感覺。在我看來我們大可以將事物分為兩類:一類是現實中存在并且是可以經由人自身各部分所感覺到的事物,我們先且將其叫做現實中的事物。另一類,則是經由人的思維或意識加工的想象中的事物。前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是有“絕對”的,很簡單的例子,我們現在的血一定是在流動的,我們喝的自來水也絕對是干凈的吧!但這只是基于現在進行的一個定點,它并不能代表一件事物的過去與將來,誰也沒想過就因為一顆螺絲釘的乎略,而導致美國的一架新式飛機解體,也沒人想過泰坦尼克號第一次出航就結束生涯。而后者我想也就沒必要多做解釋了,誰敢肯定自己昨晚做過的夢一定會實現。如果那是事實,那么天下就可能由于無意釋放的仇恨,在一夜之間變成墳場了。所以也請記住一句話:“不是上帝創造了我們而是我們的思想創造了上帝,不要輕信上帝的諾言。”
從烏塔想到(通用21篇)篇十六
今天下午,我做了一個小實驗,先把一個飲料瓶裝滿水,搖一搖,瓶子沒有聲音。然后,水倒掉一半,蓋好瓶蓋兒,再一搖,嘩啦、嘩啦的響。這說明,裝滿水的瓶子里面沒有空間,搖著不響。沒有裝滿水的瓶子里面有空間,搖著水能動,就發出響聲。媽媽對我說:“這就象人一樣,越有知識的人,他就越謙虛,不聲張。越沒有知識的人,他說越驕傲自滿,處處顯示自己”。啊!我明白了史老師為什么要讓我們做這個實驗了。
從烏塔想到(通用21篇)篇十七
今天,我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了烏塔一課。學完后,使啟發非常大。
《烏塔》這篇課文講述了一位十四歲小女孩烏塔住在漢堡,花費了三年的時間游歷歐洲。通過作者與烏塔的對話中,我體會到烏塔是一位既勇敢又有獨立生活能力非常強的孩子。當我讀到“烏塔說,她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是請求幫助,再給家里撥打電話或寄張明信片。她還說,自己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廳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小孩玩。”這段話時,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烏塔在這次旅行中,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有計劃),每到一地就先查當地的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困難和危險及時請求幫助(有安全意識),再給家里打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不草率)。說明她有很強的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仔細回想我們中國的孩子:自理能力有烏塔好嗎?中國的孩子為什么不能一人出遠門?為什么不能獨立?中國孩子的獨立能力不好,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是家長過分的溺愛而造成的。我們也想一個人出國旅行,可是你們的溺愛使我們感到窒息。中國孩子的自理能力才會變得衰竭!烏塔小小年紀就敢一個人游歷歐洲,真勇敢,如果是我絕對不敢,以后我一定加強自理能力,做事情有條有理,長大像烏塔一樣游歷歐洲。記得有一次,爸爸和一位好朋友約定好了去四川游玩,可是在頭天晚上爸爸媽媽騙我說:“如果我們不去了你自己去怎么樣。”把我嚇得連忙說不要呀。但是自從學了《烏塔》這一課我感到很慚愧,她只不過比我大五歲,但是他都敢自己旅游,而我不敢,我一定要像烏塔學習。
中國的家長朋友們,由此看得出:烏塔的自理能力多么的好,都是她爸爸媽媽平時培養出來的,他們不溺愛她,敢于讓她一個人游歷歐洲,而且為了旅行,他用了三年時間準備,要是您的孩子也用三年的時間準備旅行,您能讓嗎?趕快為自己的孩子打開“溺愛之鎖”,讓他們自由的飛向藍天吧!
從烏塔想到(通用21篇)篇十八
我聽了這首輕音樂,想到了它的聲音有點跟上課鈴相似。不過它的聲音不是像上課鈴一樣,上課鈴是不停地在打,很猛。輕音樂的聲音是清脆的,很甜蜜。想到了我聽過所有的歌曲都沒有這么美。我第一次聽過這么美的歌曲,對我來說,是很幸福的了。想到了每個音調都含著幸福的腳步聲。小朋友們,請你也來感受一下這首音樂的美吧!
從烏塔想到(通用21篇)篇十九
烏塔是四年級上學期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
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獨立自主、膽大心細,名叫烏塔的女孩和作者發生在羅馬的一件事。
這一篇課文我讀了好幾遍了,每當我讀到第四自然段時,我不禁贊嘆起來,烏塔獨自一個人游歐洲,而且已經去了那么多地方,如果是我我一定做不到,因為我平時周六周日爸爸媽媽叫我去小賣部買一包鹽,我都走一會兒就擔心有人把我拐跑,更別說讓我一個人游歷歐洲了。
每當我讀到第七自然段時,我很自然的就覺得烏塔是一個有準備,有條理,有計劃,心細的女孩。第七自然段的第一句就讓人覺得烏塔的計劃非常細心,第二句讓人覺得烏塔準備得非常充分,第三句烏塔讓人覺得她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女孩,因為如果是我,那我就會向爸媽要錢,然而她不是,烏塔自己去賺錢,不伸手向爸媽要錢,我覺得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我也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獨立自主,膽大心細的女孩。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從烏塔想到(通用21篇)篇二十
最近我讀了一篇名叫《烏塔》的文章,文章講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游歷歐洲的故事。讀完這篇文章,烏塔獨立自主的個性讓我很有感觸。
文章最后烏塔與“我”的那段對話,讓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并產生了疑問:為什么中國的孩子不能獨立自主呢?其我們很渴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家長們的溺愛緊緊拴住了我們腳步,他們的過分關愛讓我們感到窒息。就拿我來說吧,在家里,我不用做任何家務活,無論是整理房間還是洗洗刷刷,都是媽媽一個人全部承擔。我只需做到認真學習就行了。真可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每當學習閑暇時,想去幫媽媽做點什么時,總是被媽媽好言拒絕,結果我成了十足的書呆子。
一直以來我都很想對所有爸爸媽媽說:“愛孩子就應該讓他們獨立自主,而不能只是一味的溺愛、包辦所有的一切,這樣只會害了我們。”我們都被父母囚禁在狹小的空間里,沒有一片自主的藍天,只能通過電視、書本里的東西來感知世界。在我們的眼里,天下無強盜,可是在父母的眼里壞人太多了。他們覺得所有的壞人都盯上了自己的孩子,為了孩子的安全,父母便強迫孩子生活在自己的畫好的保護圈里。而作為孩子我們也只好被動接受。
烏塔是幸運的,因為她有著豐富的閱歷,有著廣博的學識,她還能親身去經歷、體驗和感受。而我們就被養在鳥籠的小鳥一樣,時時刻刻被保護著,應該說我們是幸福的,但卻是遺憾的幸福。在這里我想對父母說:“請給我們一片獨立翱翔的藍天,只有放手讓我們親身去體驗,去面對生活的酸甜苦辣,我們才能健康茁壯成長。”
批改評語:這篇讀后感引題自然,引用故事非常概括簡潔,觀點明確,并且結合中國教育的國情與自己的親身經歷進行了詳細闡述,通過烏塔與中國孩子的強烈對比有力證明了“只有放手讓我們親身去體驗,去面對生活的酸甜苦辣,我們才能健康茁壯成長。”的道理,結尾提出:“請給我們一片獨立翱翔的藍天”的希望,很有說服力、感召力。
從烏塔想到(通用21篇)篇二十一
最近,我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我感觸很深,受益匪淺。
14歲的烏塔,利用假期為別人做事,攢取旅費。同時,用三年時間做準備,設計好旅行路線和日程,獨自一人游歷歐洲。這讓我從心里佩服她,再想想自己,真是無地自容。
每到假期,爸爸媽媽也帶我出去旅游,欣賞祖國的錦繡河山。可是每一次我都只顧開心地游玩,品嘗各地的美味佳肴,從沒有去想設計旅行路線,預訂餐館和車票,更不用說這些事由我獨立去完成。我自然地認為爸爸媽媽應理所當然地做好這一切,而不是我的事情。
看到烏塔輕車熟路地完成這一切,我突然意識到,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從小培養自己的獨立性,磨練自己做事的能力,而不是永遠在大人的庇護下,做著幸福的“公主”和“皇帝”。因為只有從小經歷風吹雨打,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我們和烏塔不是一個國家,但都是少年,都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為什么她能敢作敢為,自信,獨立。而我們只能做溫室里的花朵呢?是因為我們的爸爸媽媽對我們保護太多了,我們的依賴性太強了。從小就失去了鍛煉的機會,缺少了主見,缺少了獨立性。離開了大人,寸步難行。
所以,我們的父母要充分相信,我們也一定能行。要放開手腳,讓我們大膽地面對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我們就能像雄鷹一樣,在廣闊的天空自由地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