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教案應該具備一定的連貫性和系統性,每一堂課都應該緊密聯系上一堂課的內容,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鏈條。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編寫四年級教案,小編整理了一些經典的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
三四年級音樂教案(匯總16篇)篇一
教學目的:
繼續學習歌曲《牧童》,在教師的指導下,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表現歌曲。欣賞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不同風格的同一題材和體裁的藝術作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斯洛伐克民歌《牧童》進教室。
2、跟老師一起律動,腳的'節拍要準確。
二、復習歌曲。
1、用歌曲《牧童》作發聲訓練唱(綠),老師彈奏旋律。
2、放磁帶,學生復習歌曲《牧童》。
三、歌曲處理。
1、《牧童》是一首江蘇民歌,歌曲節奏舒展,旋律優美、抒情,我們唱這首歌時不能大聲喊叫,要有表情地唱。第三段歌詞出現了“依呦”,老師啟發,趕羊時的綿唱聲,這叫襯詞。老師再放音樂,看誰唱得好聽,看誰有表情地唱。
2、分小組討論,創編歌曲的力作,探討三角鐵的敲擊放法。
3、放音樂,有表情演唱,部分同學表演,打三角鐵,老隨學生一起表演。
四、唱新歌。
同學們,我想問問你們,牧童放牧,不僅能放羊,還可以放什么動物。今天我們再來學唱一首牧童放牛的歌曲《放牛歌》。(同樣的畫面,點擊鼠標出現牛群、牧童、歌曲)。
1、放課件《放牛歌》兩遍,學生可默唱。
2、老師彈奏并大聲唱歌曲,學生小聲哼唱。
3、同學們,你們在歌唱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展開想象)。
仿佛看到小牧童吹著小笛,騎著牛兒興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
4、讓我們再來唱一遍,仿佛你就是那個小牧童,老師看看你怎么放牧,怎樣興致勃勃回家的。(放音樂,學生唱)。
五、欣賞《牧童到哪里去了》。
1、這個牧童啊,每天去放牧,可是有一天牧童不知哪去了,放牧的是他的爸爸,咦,牧童到哪去了?我們來聽一首歌,讓同學們在歌曲中找答案?(放《牧童到哪去了》磁帶)。
2、有誰找到了答案?
3、師:我們找到了牧童,他在希望小學讀書呢。他實現了自己上學的愿望,我們是不是為牧童高興?。?/p>
六、小結: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牧童往日的生活。
復習歌曲《牧童》學生表演;
復習放牛歌,可加上鑼、敲、镲的節奏,如沒有,可用拍手、拍腿、跺腳。
教學反思:音樂活動中積極參與。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活動:創編《山林的歌謠》。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采集生活中的聲音,結合音樂作品中對其的描述,積極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里,引導學生自己創編《山林的歌謠》。
教學過程:
1、播放歌曲《山童》。
2、導入:歌曲中描寫了哪些林間的聲音?
山風:呼呼呼呼;
小草:習唆習唆;
羊跳:蹦達蹦達;
小鳥:唧唧喳喳;
泉水:叮叮咚咚。
3、展示學生自己收集的聲音。
泉水:嘩嘩嘩嘩。
小草:習唆習唆。
小鳥:嘰喳嘰喳。
馬蹄:嗒嗒嗒嗒。
4、聲部節奏:將學生自己收集的聲音,轉成節奏模仿,再改為二聲部、三聲部等。
如:泉水:嘩嘩嘩嘩。
馬蹄:嗒嗒嗒嗒。
小草:習唆習唆。
小鳥:嘰喳嘰喳。
5、旋律寫作練習。
(1)歌曲中是怎樣描敘這些聲音的?再聽歌曲《山童》。
(2)以小組為單位,選一種形象創編旋律。
要求:選用書上給定的節奏型,在旋律寫作上只用doremisolla。
(3)小組展示。
(4)根據學生情況,將學生創作的單聲部旋律,組合成二聲部旋律。
6、將學生的作品錄制收集學生檔案夾。
教學反思:
音樂活動中積極參與,學生富有想象力,音樂感受力、表現力。積極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三四年級音樂教案(匯總16篇)篇二
教學內容:
欣賞歌曲《山童》。創編《山林的歌謠》活動。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歌曲《牧童》,在教師的指導下,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表現歌曲。
2、能靜心、專注地欣賞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外不同風格的同一題材和體裁的藝術作品。感受合唱歌曲帶給人們的美妙和聲以及不同國家的音樂風格。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牧童》像一幅田園風景畫,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生活的熱愛,這種發自內心的情感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成為人們喜愛的外國歌曲之一。
3、放聲歌唱《牧童》。
二、欣賞合唱歌曲《山童》。
1.介紹歌曲:這是一首中國歌曲,它是一首描寫山里孩子的歌。
2.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它和《牧童》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牧童》音樂規整,《山童》具有民歌風味。)。
3.再次欣賞歌曲,要求學生閉上眼睛,展開想象。
4.剛才你閉上眼睛聽音樂的時候,你都想到了什么?你想象到的牧童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5.小牧童最愉快的事情就是一天跟著他可愛的牛兒羊兒們在一起,藍藍的天,白白的云,綠綠的水,青青的草,小牧童唱著歡快的歌悠閑的在草地上放牧,你們想他們得多高興啊!
三、創編《山林的歌謠》活動。
1.歌曲《山童》描寫了哪些林間的聲音?
2.山風:呼呼呼呼;
小草:習嗦習嗦;
3.羊跳:蹦達蹦達;
小鳥:嘰嘰喳喳;泉水:叮咚叮咚;
羊鞭:劈啪劈啪;魚尾:吧嗒吧嗒。
4.展示學生自己收集的聲音。
馬蹄、小貓、啄木鳥、小雞、小鴨等。
歌曲《山童》是怎樣描寫了哪些聲音的?再聽歌曲《山童》。以小組為單位,選一種形象創編旋律。
可選用書上的節奏型,在旋律寫作上可只用12356。
5.小組展示。
四、總結評價。
三四年級音樂教案(匯總16篇)篇三
1、通過學習歌曲《我的家鄉日喀則》及藏族踢踏舞步,感受體驗藏族歌舞特點,并能對西藏音樂產生興趣。
2、能夠用飽滿的情緒,歡快富有彈性的聲音及多種形式演唱歌曲《我的家鄉日喀則》。
3、學會藏族踢踏舞基本舞步,并為歌曲伴舞。
學習演唱歌曲《我的家鄉日喀則》,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表現力、創造力。
一、組織教學。
聽《愛我中華》的音樂,律動進教室。
二、導入新課。
1.導言:同學們都知道,我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下面,老師來做幾個舞蹈動作,你們看看是哪個民族的!
放音樂。(傣族,蒙古族,維吾爾族,藏族)教師表演。
學生看后回答。(傣族,蒙古族維吾爾族,藏族)。
2.同學們說的非常好!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一首歌曲,聽聽是哪個民族的?情緒怎樣?(聽后學生回答)。
3.今天我們一起去了解,感受藏族的歌舞的風格特點,剛才同學們聽的歌曲名字叫我的家鄉日喀則.誰知道日喀則再什麼地方?請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日喀則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藏語"日喀則"是如意的莊園。
4,請同學們看歌詞,再來欣賞一遍,這首歌曲是幾拍子的?聽出來就用體態動作來表現歌曲的情緒!(放音樂同學們來表現)聽后提問。
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歡快,活潑,熱烈奔放的。它的曲調是屬于藏族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種民間舞蹈。
5,同學們看過藏族舞嗎?下面老師就給你們跳一段藏族舞,請你們注意觀察藏族舞有什麼特點?(觀察老師的胳膊,和腿)。
放音樂老師表演看后提問學生討論:跳舞人的膝蓋總是上下顫動,腳步踏出響亮的聲音……和拋袖是藏族舞的的主要特點。
教師:這種舞蹈叫藏族踢踏舞。
三、學習踢踏舞的.基本動作。
1)原地上下顫動膝蓋。
教師示范動作:顫動時身體要自然、放松,身體重心向下放。
學生模仿教師指導。
教師彈《我的家鄉日喀則》,學生隨音樂做動作。
2)退踏步。
教師示范腳的動作:第一拍前半拍右腳后踏半步,重心在左腳,后半拍左腳原地踏步一次;第二拍右腳向前踏地一次。這些動作連續進行。
學生模仿教師指導。
教師示范胳膊的動作:雙臂前后自然放松悠擺,重心保持在左腿上,膝蓋要半拍顫動。
教師彈《我的家鄉日喀則》,學生隨音樂做動作。
四、隨錄音唱《我的家鄉日喀則》,跳一跳藏族舞。
教師與學生共同跳,感受藏族人民熱情、奔放的情感。
五、剛才我們用舞蹈的形式,來表現歌曲的情緒。下面我們用歌聲來表現一下歌曲的情緒!學生看歌詞來演唱歌曲。
六、最后載歌載舞的形式來表演一下,體會藏族歌舞的特點。
七、教師小結;結束本課。
三四年級音樂教案(匯總16篇)篇四
教學目標:1、圍繞本單元“媽媽的愛”主題,增強學生對媽媽的情感,認識媽媽無私的愛是天底下最博大的愛。
2、通過聆聽及演唱,感受力度記號在歌曲中所起的作用。
3、用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重點:能夠用柔和的、充滿愛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1、進行標注力度記號的練習。
2、唱準弱起小節。
教具:歌片節奏卡片多媒體。
教學過程:
隨著音樂《魯冰花》進教室。
1、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師:同學們說的對,這束鮮花就是要送給偉大的母親的。這是一束康乃馨,它被稱為“母親之花”,那你知道它代表的含義嗎?(健康、真情、偉大、神圣、慈愛、思念等等)同學們想不想送給自己的媽媽一支康乃馨呢?那么就請你從老師的手中贏取吧!
為什么要把鮮花送給媽媽呢?請同學們再來聽一聽,然后告訴老師。
3、再聽歌曲(劃拍子),在歌曲中找答案。
生匯報:辛勞的汗水、喜悅的淚花。
出示節奏01712.1︱6———。
︱02227.16︱5———︱。
您辛勞的汗水,你喜悅的淚花,
(1)有節奏的讀詞。
(2)視唱旋律。
(3)填詞演唱。
三字經記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為了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曾三遷住所;孟子學習上不思進取,母親毅然剪斷自己沒日沒夜織成的布匹,教育他不能半途而廢。
可以看出,同學們都非常愛自己的媽媽,那么就讓我們用歌聲來贊美媽媽吧!
4、出示歌片,學習歌曲。
(1)聽范唱師指歌片。
師彈唱,生指歌片。
(2)讀歌詞劃拍師生齊讀。
劃拍生讀。
(3)旋律師生模唱(單旋律)。
生模唱。
(4)填詞演唱師唱生隨(旋律和簡單伴奏)。
師生對唱(有感情地)。
生唱(至少2遍,知道唱準為止)。
加入打擊樂器按照4/4拍的強弱再唱一遍。
(5)歌曲處理同學們,歌曲我們已經會唱了,但是怎樣才能讓歌曲更動聽?更能把我們隊媽媽的愛唱出來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那么我們可以借助力度記號來幫助我們表現歌曲情緒。
生匯報。
師:同學們的想法真不錯,我們來試試,這樣唱的效果怎么樣?請同學們拿出獻給媽媽的花。
(再唱歌曲,有感情地)。
(6)拓展歌曲《媽媽,我不怕黑》。
五月,是母親的節日,可是就在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區發生了里氏8級大地震,在救援中有這樣的一個手機媽媽的故事。救援人員在廢墟里發現一位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婦女,她雙膝跪著,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身體被壓的變形了,在她的身體下面躺著她的孩子,因為母親身體庇護著,孩子毫發未傷,抱出來的時候,他還安靜的睡著,隨行的醫生準備檢查時,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孩子的被子里,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5.總結。
請同學們把你手中的鮮花獻給媽媽,大聲的對她說:“媽媽,我愛你”。告訴媽媽,我們已經長大了,我們懂事了,讓我們再一次唱起這首獻給媽媽的歌,唱著歌離開教室。
三四年級音樂教案(匯總16篇)篇五
聆聽《小步舞曲》《那不勒斯舞曲》《新疆舞曲第二號》。
1、感受舞曲的基本風格,初步了解“舞曲”這一體裁,能隨著音樂用動作、節奏、舞蹈表現音樂,體會音樂的情緒和風格特點。
2、能聽出樂曲的主題是如何變化的,并根據主題的變化辨別樂曲的結構。
3、學唱歌曲《我們大家跳起來》《土風舞》,能隨歌曲表邊唱邊跳體會舞曲的特征,二聲部合唱坐到統一和諧。
4、認識重音記號,能在樂曲中聽辨出帶重音記號的重音,幫能在歌曲演唱中正確表現出重音的效果。
5、認識西洋吹管樂小號,了解其表現作用,記住小號的音色。
1、能聽出樂曲的主題是如何變化的,并根據主題的變化辨別樂曲的結構。
2、能隨歌曲表邊唱邊跳體會舞曲的特征,二聲部合唱坐到統一和諧。
3、認識重音記號,能在樂曲中聽辨出帶重音記號的'重音,幫能在歌曲演唱中正確表現出重音的效果。
認識重音記號,能在樂曲中聽辨出帶重音記號的重音,幫能在歌曲演唱中正確表現出重音的效果。
教師要以自己的情感、動作、聲調為表現歌曲的內容做好鋪墊。在、教學中采用示范——講解——視唱——創編進行教學。
多媒體。
三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那不勒斯舞》《新疆舞曲第二號》。
三四年級音樂教案(匯總16篇)篇六
教學目標:
1.聆聽《夢幻曲》,學習并感受日本歌曲《愉快的夢》。
2.編創與活動。
3.通過音樂實踐活動掌握“連線”、“下行”的音樂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歌曲并用各種方式表現歌曲。
教學難點:
創編活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氛圍。
1.聆聽感受歌曲《夢幻曲》,創設學習氛圍。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這段的意境,體會其情感。
2.介紹作品《夢幻曲》。
3.復聽。
設問:這一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是哪個聲部演唱?
4.再聽《夢幻曲》主旋律,出示主題旋律譜。
設問:聆聽主題音樂,你感受到了什么氣氛?給你的感覺是什么?然后跟著這段音樂哼唱一下。
5.復聽全曲。
6.要求學生閉上眼睛聽音樂,用手勢來表示旋律的起伏。
7.小結。
(二)激情導入(放背景音樂《愉快的夢》)。
1.同學們,有位日本小朋友邀請咱班同學到日本去做客,你們想不想去?
2.好,下面就請你們閉上眼睛,老師帶你們坐宇宙飛船到日本去,跟老師一起倒計時:
10、9、8、7、6、5、4、3、2、1,(一位女生穿著和服走到講臺前)到了,快睜開眼睛看看,下面老師介紹一下,這位是我們的日本小朋友惠子同學,她的中國話講得非常棒,下面我們就來邀請惠子同學給我們做導游吧!
(惠子):(鞠躬)(早上好)(日本話)。
3.(cai出示大屏幕)。
(惠子):(邊指大屏幕邊介紹)這是富士山,是我們日本的象征,由于富士山海拔很高,所以山頂終年積雪。這是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我們來到了東京的服裝商城,看見了各種各樣漂亮的和服,和中國唐朝的服裝有點像。對了,我聽說中國的國粹是京劇,我們日本也有國粹,我們日本的國粹是歌舞伎,有時間我會帶你們到劇院去觀看歌舞伎。今天晚上,日本小朋友為了歡迎你們的'到來,特地在東京小學舉辦了一場聯歡晚會,也請你們準備幾個節目。(到老師耳邊告訴老師一個悄悄話)。
5.對,是6/8拍音樂(師同時做6/8拍的肢體動作)。強弱規律是怎樣的?
6.聽了這首樂曲,你有什么感受?(找幾名同學談感受)。
(三)審美實踐。
1.這首歌曲是日本歌曲《愉快的夢》(出示大歌片),下面就請老師范唱歌曲吧!(師演唱歌曲,同時播放cai動畫)。
2.下面老師唱一句,你們學一句。(教唱兩遍)。
3.下面我們齊唱一遍歌曲。(師電子琴伴奏)。
4.同學們,你們哪一句不會唱?(學生說)誰能幫助他?(學生指出難點,學生解決)。
5.下面我們齊唱一遍歌曲。(師電子琴伴奏)。
6.下面我們齊唱歌曲的同時用6/8拍肢體語言伴奏。
7.我們邀請惠子同學演唱一遍吧!
8.聲情并茂地演唱。(同學們聽了熱烈地鼓掌)。
9.下面誰能再演唱一遍?
10.下面我們視唱一遍曲譜。
(四)審美提高。
1.同學們,剛才學習了日本歌曲《愉快的夢》,我想同學們心中也有夢想,那么就用這首歌的曲調來唱出你心中的夢想吧!下面我們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唱一唱。(cai顯示充滿幻想的圖片,為學生的創造創設情境)。
2.哪一組代表先來唱?
3.同學們的夢想真好,只有有夢想的人才是新生活的創造者,讓我們為早日實現夢想而努力吧!同學們,老師知道咱班的同學多才多藝,而且是我們董家溝小學樂隊的主力,那么你想通過怎樣的方式來表現這首歌曲呢?想表演的同學可直接到前面來表演。
總結:同學們的表演真精彩,祝你們今晚和日本小朋友演出成功,下面就讓我們和惠子同學一起帶著這愉快的夢想飛出教室去參加聯歡會吧!
三四年級音樂教案(匯總16篇)篇七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通過歌曲《友誼的回聲》,感受連貫起伏的音樂旋律所帶來的充滿遐想的音樂感受,并通過“回聲”體驗、感悟同學間真摯的友誼之情。
過程方法目標:唱好八分休止符,認識“強”、“弱”的力度記號。并在歌曲演唱中用聲音的強弱來表現力度,并用連貫的聲音來表達音樂情感。
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對比體驗、實踐、反復聆聽和演唱歌曲,以模唱、歌唱、師生接唱,表達歌曲情感。
教材分析:
這首歌曲以回聲作比喻,表達了對友誼的贊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個由三個樂句組成的樂段。第一樂句由低音區開始,旋律層層上升又緩緩落下,第二樂句是第一個樂句的變化重復,采用了切分節奏,通過由低向高的旋律進行,發出了越來越熱情的呼喊,第三樂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題,表現了孩子們不僅是在向大自然發出呼喚,更是對友誼的熾熱的追求。
教學重點:
1、認識力度記號“強”“弱”,以及力度對歌曲情感表達的作用。唱好八分休止符,切分節奏,三拍的長音。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力度記號“強”、“弱”,以及力度對歌曲情感的作用,唱好八分休止符、感知八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表現作用。
教具準備:
電子琴、課件。
教學過程:
一、準備。
播放《友誼的回聲》伴奏。
二、欣賞《回聲》。
1、孩子們你們好,很開心今天能和大家在這樣大的舞臺上一起學習,希望今天每一位同學都能站在舞臺上展示出精彩的自我。
生:回聲。
師小結:這首歌曲的名子就叫《回聲》,這是一首世界著名的無伴奏合唱曲目,作者巧妙的采用輪唱的形式,通過力度強弱的對比,生動的表現出了回聲在空曠、靜謐的山谷中時隱時現,時強時弱的回蕩。
2、結合你對回聲的了解,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它嗎?
生:神秘的可愛的遙遠的……。
3、師生合作,表演回聲。(多種形式)。
(1)我們來演演回聲吧。
第一種:問好“喂,你好嗎”
第一遍:選一個學生當原聲,其余學生當回聲。
師:孩子們,我們現在站到了高山上,向著遠方的朋友問好吧:喂,你好嗎?
要讓我們的聲音飄得更遠一些,像老師這樣:(師示范)。
讓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各個力度表現出的效果。
第一條節奏:xxxx一。
試著拍打一下這個節奏:(如遇生不會,老師擊鼓示范)。
然后按從弱到強依次出現:
pp(極弱,選擇一種表現形式,拍腿)。
xxxx一(做成五線譜音符)。
p
xxxx一。
f
xxxx一。
ff。
xxxx一。
(連著兩遍,第一遍只有節奏,第二遍帶詞)。
再來一條:oxxxxxx(一定請一位學生試著拍打節奏)然后教其他學生)。
復習八分休止符。把空。
帶上詞試下:神秘的回聲,注意空拍處理。
真棒孩子們,我們來挑戰一個更難的:把兩條節奏連起來試下(帶詞的)。
pp(拍腿)p(拍手)。
xxxx一oxxxxxx。
回聲回聲神秘的回聲。
f(拍腿)ff(拍手)。
xxxx一oxxxxxx。
(到班上直接試,選擇最好的方法)。
(3)評價:
二、歌曲演唱。
同們表現的太棒了,每人給自己獎勵一顆智慧星。學生給自己貼在胸前,讓陳老師看看,真好看!
1、初聽。
同學們,回聲是可愛的,是神秘的,可今天陳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學習一首《友誼的回聲》,聽完以后把你想到的',從歌中獲取來的信息我們一起交流。(學生欣賞,教師播放音樂視頻)。
(生回答,教師板書,樹狀圖)小結這首歌的特點,并點題,為什么是友誼的回聲)。
師小結:面對山谷,我們發出怎么樣的喊聲,山谷就會傳給你怎么樣的聲音,這其實就像我們人與人之間,你對別人付出了怎么樣的真心,別人就會對你有怎么樣的友誼,這就是友誼的回聲。
2、讓我們帶著這些感受再一次聆聽歌曲,聽到回聲的部分小聲跟唱。
跟琴唱回聲。
3、課件播放音樂,師帶學生劃旋律線,并用iu模唱,體驗旋律的連貫、起伏。
像大家所說的,這首歌的旋律非常的優美,陳老師想請和我一起。
畫出它美麗的旋律線,來感受回聲的此起彼伏,大山的連綿不斷。
調整學生唱iu的口形及發音。
4、讀歌詞。
我們再來品味一下作者像詩句一樣的歌詞,用剛剛模唱的聲音讀歌詞,到回聲的部分,我們把它唱出來。
5、師彈琴,學生試填第一樂段歌詞。
(1)第一段歌詞,學生獨立填詞,師伴奏。
(2)第二段歌詞:第二段歌詞中有兩個節奏和第一段不同,誰發現了?來指一指。誰能大膽的試著唱唱。大家跟她一起來。
(兩段連起來)結合歌詞處理歌曲,聲音,力度上。(唱的時候腦海中要浮出這些美麗的畫面,想像著我們置身于其中,相信你們會唱得更好。
6、學生試填第二樂段歌詞。
第二樂段注意的地方:八分休止處雖然有短暫的停頓但是還是連貫的,有一種神秘的感覺。最后一個音唱了幾拍?最后一個漸慢:回聲越傳越遠,變得越來越弱了。
看著歌詞,能說說第二樂段在情緒上和第一樂段相比有什么變化?熱烈、激動,情感的升華。力度上、情感上都要稍強一些。
7、跟著伴奏完整演唱,師生接龍,看著歌曲視頻。
(第一部分的第一段:師生接龍,第二段:男女生接龍;第二部分全齊唱)。
三、音樂實踐活動。
倒置性平臺構建。
討論素材:結合今天學的歌曲,看到表演,你想到的什么?(最好是呈現到電腦上,學生說,教師直接將內容打到屏幕上)。
(第一步:生回答,師在電腦上呈示聲音,力度,演唱形式,表情、,要理解歌詞,打擊樂器伴奏、伴舞、、、、、、、)。
(第二步:師生共同整理成標準性平臺,圖文結構式)。
接下來我們要完成的任務是:
(1)選擇歌曲《友誼的回聲》其中你們喜歡的一部分進行排練(內容三選一)。
內容一:第一樂段的第一部分歌詞。
內容二:第一樂段的第二部分歌詞。
內容三:第二樂段。
(2)要求:選擇不同的項度,對歌曲進行處理,選擇時要充分發揮每一個組員的優勢和潛能。
(3)8人組合作,時間是8分鐘。
(4)30秒的時間,組內迅速交流,選擇要編排的內容。想好了組長上臺來領取歌譜,直接開始組內活動,將討論的結果記錄在歌頁上,并排練。
(5)本輪將設最佳導演組和最佳表演組兩項大獎各一。
四、小組展示:請三個選擇不同內容的組上臺展示,伴奏音樂播放,連續完成。其他組觀看。
五、全課小結。
希望在下次的音樂活動中,表現最棒的就是你們組!
三四年級音樂教案(匯總16篇)篇八
1.了解蒙古族的風情,學唱《達古拉》。
2.通過學唱歌曲《拉古拉》,讓學生領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情感。
教具準備:電子琴、錄音機、節奏卡片、節奏樂器、多媒體課件。
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課件或相關課件。啟發學生進行有創意地自由回答。
2.了解蒙古族人居住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等特色。
3.聽歌曲范唱《達古拉》,提問:通過歌曲我們聽到他們都唱了什么呢?請學生說說歌曲內容。
4.學唱歌曲,師生合作,教師彈伴奏,學生裝跟唱。
5.處理歌曲的難點,重點練唱歌曲的附點節奏,和一音多詞的地方。
6.表演:學蒙古舞的扭肩膀、擠奶、騎馬等動作,配合歌曲音樂進行表演。
請舞蹈隊的同學上來表演,其他同學拍手唱歌。
7.游戲:拼節奏卡片,一部分同學表演,一部分同學選擇敲擊小樂器為歌曲伴奏。
8.加入樂器,為歌曲伴奏。
9、完整表現。
三四年級音樂教案(匯總16篇)篇九
1、能用歡快聲音演唱歌曲《小螺號》。
2、認識反復記號。
3、能夠積極參與音樂活動《捕魚歸來》的創編和表演。
1、學唱《小螺號》。
(1)導入:同學們認識海螺嗎?吹過螺號嗎?
(2)欣賞歌曲《小螺號》。提問:歌曲中唱了什么?
(3)老師范唱歌曲,學生邊聽邊思考: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可以分為幾個樂段?
(4)學唱第一樂段。提問:這個樂段有幾個樂句?每個樂句之間有什么聯系?節奏有什么特點?指導學唱歌譜,教唱歌詞。
(5)學唱第二樂段。提問:這一樂段有幾個樂句?與第一樂段相比,它的情緒、節奏有什么變化?師分句教唱歌譜、填詞演唱。
(6)講解反復記號。
(7)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兩個樂段的情緒對比。
2、活動《捕魚歸來》
(1)導入:同學們見過漁船回到碼頭的情景嗎?請說一說。
(2)學生分別學習演唱海風、海浪、螺號、漁歌的音樂。
(3)全班創作《捕魚歸來》的情景。
3、課堂小結:
這一課的學習,大家的積極性高,主動性強,進步很快,還希望你們多利用課余時間練習,一定要背熟歌詞。
三四年級音樂教案(匯總16篇)篇十
1、讀譜唱歌《大雨和小雨》。
2、聽賞管弦樂曲《電閃雷鳴波爾卡》。
1、能用和諧、愉快的聲音學會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能積極參與音樂聽賞活動。
3、能和同學合作,設計多種演唱形式來表現歌曲《大雨和小雨》,并從中享受到樂趣。
1、重點: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難點:設計多種演唱形式來表現歌曲《大雨和小雨》。
一、教師導入:學生隨音樂《電閃雷鳴波爾卡》律動進入教室。
二、聽賞樂曲《電閃雷鳴波爾卡》。
三、學生聆聽老師播放音樂《大雨和小雨》。
(1)出示《大雨和小雨》的歌譜。
(2)教譜視唱《大雨和小雨》。
(3)聽一聽,唱一唱。隨音樂哼唱歌曲。
四、師生分角色對唱歌詞。
五、學生分組演唱第一聲部和第二聲部。
六、師生互換聲部演唱歌曲。
七、全班合唱歌曲。
結束部分:全班聽《大雨和小雨》全曲走出教室。
三四年級音樂教案(匯總16篇)篇十一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歌曲《趕海的小姑娘》。
教學目標:
會唱歌曲《趕海的小姑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誰來說說他見過的大海是什么樣子的?
同學分別說出對大海的印象:海水藍藍的咸咸的,海風吹在臉上的感覺很涼爽。
2、看來同學們和大海已經是老朋友了,那同學們再來說說大海邊有什么呢?
同學:大海邊有沙灘、有貝殼、還有礁石……。
師:那今天我要給同學們上的音樂課跟什么有關呢?(大海)對了,首先我把這歌曲唱一遍,同學們仔細聽了,等下我要提問的。
二、教唱歌曲《趕海的小姑娘》。
教師范唱《趕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學們喜歡聽這歌曲嗎?(喜歡)那好,今天我們就認真的學,你們學會了,會比老師還唱得好呢!
1、分樂句教唱歌曲一遍。
2、用琴聲伴奏較唱歌曲兩遍。
3、重點講解休止符和延音的唱法。
三、同學和老師一起把《趕海的小姑娘》完整地演唱兩遍。
結束新課。
教學反思:
學生學會唱本首歌曲,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表演《趕海的小姑娘》。
教學目標:
能為《趕海的小姑娘》創編幾個舞蹈動作,并為同學們表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
上節課我們學會演唱了《趕海的小姑娘》這支歌曲,今天這節課我們要來給這歌編舞蹈。
二、舞蹈教學。
1、老師完整地示范一遍舞蹈,引起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
2、教師請個別學生到前面來模仿和創編舞蹈基本動作。
3、教師分樂句教學。
三、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民樂合奏《豐收歡樂而歸》。
教學目標:
1、感受樂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達的不同情緒。
2、描述音樂表現的不同情感。
教學過程:
2、教師介紹樂曲。這是民樂合奏《東海漁歌》的第四部分《豐收快樂而歸》,表現了漁民們戰勝風浪之后,滿載豐收快樂而歸的情景。樂曲有三部分構成,每一部分的情緒是不同的,引導學生第二遍欣賞,分辨三個不同的情緒所引發的不同聯想。
3、根據條件,教師可播放電影《海霞》的片段,補充欣賞電影插曲《織魚網》,增加學生對大海邊漁民勞動生活的感性認識。
4、分段欣賞:能分辨三個不同的樂段。
(1)開始是由什么樂器領奏的?
(2)中間樂段抒情的旋律是有什么樂器演奏的?
(3)哼唱第三段的旋律或用打擊樂器為旋律伴奏。
5、開一個音樂發布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如寫一段短文、畫一幅音樂情景圖、演唱或演奏第三段樂段的主旋律等。
教學反思:
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能感受樂曲的不同情緒。
三四年級音樂教案(匯總16篇)篇十二
(一)單元總要求。
通過歌曲《趕海的小姑娘》《小螺號》《大海啊,故鄉》和民樂合奏《豐收歡樂而歸》,了解東海漁民的勞動生活,感受大海邊的生活情趣,以及大海所寄托的游子的思鄉之情。體會速度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二)具體要求。
1、會唱《趕海的小姑娘》和《小螺號》。
2、能為《趕海的小姑娘》創編歌詞,并唱給同學們聽。
3、積極參與《阿爸回來了》的表演活動。
4、能為《豐收歡樂而歸》的幾段音樂填上適當的速度記號。
5、能感受《大海啊,故鄉》中所寄托的游子的思鄉之情,能模仿旋律中第一小節的節奏,并即興哼唱兩小節旋律。
6、了解漁民的勞動生活,感受大海的無窮魅力。
二、教材分析。
(一)編寫意圖。
從四年級開始,我們將陸續選擇我國東、南、西、北等不同地區的音樂,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了解我國豐富的音樂資源。在了解不同地區的音樂同時,還可以了解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開擴學生的音樂領域,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培養學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情感。
在音樂方面,要引導學生通過對音樂要素的感知,感受和體驗音樂的情緒,聯想音樂所表達的意境,通過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音樂的創造活動。在教學中,首先要正確地指導學生唱好歌曲,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還要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歌曲表達自己的感受。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演唱歌曲體會“趕?!钡那榫?,感受音樂歡快活潑的情緒。通過表演《阿爸回來了》體會漁民的勞動生活。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創編《阿爸回來了》。
(三)教材分析。
1、《趕海的小姑娘》。
《趕海的小姑娘》歌曲通過對一個小姑娘“趕?!钡拿鑼?,表現了趕海小姑娘歡快的心情和一顆純真的童心。歌詞形象生動,有撿海螺、抓對蝦的具體描寫,也有如松軟的海灘、金黃的沙、一抹晚霞等景物的描寫,充滿了詩情畫意。聽了這首歌曲,在我們的腦海里,馬上會出現大海邊的優美景色和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的形象。
歌曲的音樂形象鮮明,旋律流暢,結構工整。
(1)這首歌曲的句式基本上比較工整,除了最后一個樂句是六小節,其他的樂句都是四小節一句。要引導學生均勻地呼吸,四小節一吸氣??傮w上要唱得連貫,在連貫中又有不同。如在第三樂句第二小節“撿起了”要做到聲斷氣不斷,表現出小姑娘活潑的性格。
(2)第二樂段第一和第二樂句中的附點四分音符同前面緊湊的節奏形成了鮮明對比,歌詞又是兩個動詞“找”和“挖”,因此要把附點四分音符時值唱夠,同時力度稍強一些,突出“找”和“挖”的'動作,表現小姑娘歡快的情緒。
(3)結束句有個七拍的長音,訓練學生用較長的氣息支持來歌唱。
2、《大海啊,故鄉》。
《大海啊,故鄉》是電影《大海在呼喚》的主題歌。歌曲深情地表達了一位游子對祖國的眷戀之情。歌曲是四個樂句的單樂段結構。旋律呈級進的方式平穩進行。歌曲中多次運用了切分的節奏,好像起伏的海浪,也好像是在向媽媽傾訴著思念之情。第一樂句是個起句,從中音區開始的旋律優美、溫柔,好像是在對人輕輕地訴說,所以要唱得柔和、平穩。第二樂句是個承句,第一、二小節的節奏繼續沿用了第一樂句的節奏,保持了音樂的統一。在第三、四小節時,節奏發生了變化,同前面的節奏形成了小的對比,最后一個音結束在主音上,形成了半終止,為后面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接著的第三樂句是個轉折句,把醞釀已久的激情一下子激發了出來。一個五度的大跳和一直在高音區進行的旋律,把音樂的情緒推向了高潮。在演唱時力度增強,充滿激情。第四樂句是個合句,是第二樂句的變化重復。音樂的情緒在激情過后又恢復了深情,首尾呼應,細膩地表現了游子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三四年級音樂教案(匯總16篇)篇十三
2、通過對比欣賞使學生感到生活的快樂,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使學生了解下行旋律對音樂情緒的表現作用。
教學重點:1、感受《牧羊姑娘》的悲傷情緒。
2、利用多種感官(聽、唱、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通過對比欣賞,提高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一課時。
鋼琴教學光盤。
一、激情導入。
談話:歡迎同學們和康老師一起走進今天的音樂40分,我們今天的音樂旅程是--欣賞。請大家欣賞六段音樂,你們仔細聽,哪一段音樂表現了悲傷的情緒?把答案序號記在紙上,也可以記在心里。
二、欣賞。
1、聽六段錄音;
師:放六段音樂,生靜聽。
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答(答案:第一段、第三段、第五段)。
2、復聽:
生:完整地聽三段錄音。
注:學生聽不出來沒關系,可以再聽。
3、導入用學生喜歡的語言,能激起學習欲望。學生自己聽辨,對學生聽音樂的能力是一個鍛煉,同時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小結:區別就是表現音樂的形式不一樣,前兩首是器樂曲,后一首是女聲獨唱。相同點就是三段音樂的旋律是一樣的,都表現了悲傷的情緒。
4、演唱主旋律:
師:既然同學們都說這三段音樂是悲傷的,那么咱們就來唱一唱主旋律,看看它是怎樣表現悲傷的情緒的。
生:可以討論也可以獨立回答(不要求學生的語言多精確,貼近意思就可以了)(教師出示主旋律)。
師:無伴奏和學生一起唱,生:無伴奏和老師一起唱。
師:琴伴奏。
生:演唱。
三、升華。
分析主旋律的音樂表現手法:
師:現在咱們就來分析一下這段音樂怎樣表現悲傷情緒的?生:按自己的理解分析。
板書演示分析結果:
速度:緩慢的。
節奏:疏松的。
旋律行進方向:下行。
四、創造擴展。
1、歌曲欣賞:
2、給歌曲取名字:
師:咱們聽了器樂曲也唱了歌曲,你能給它取個名字嗎?
師:對了咱們今天欣賞的就是由的《牧羊姑娘》。
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取名字。
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
3、思想教育:
師:大家看黑板,咱們今天欣賞的樂曲都和放牧和牧童有關,那么同樣都是牧童,可為什么他們的生活卻完全不同呢?(這是考查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感受了,不要求學生的思維局限,有自己的見解最好,主旋律的分析關系學生對音樂要素的理解,而唱熟主旋律是學生分析的前提)(給歌曲取名字能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提高興趣,為學生的快樂學習打基礎)(可以提示學生輕聲、深情的演唱)。
再演唱一遍歌曲,結束今天的音樂旅程。
結課。
師:咱們欣賞了一首動人的《牧羊姑娘》,最后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再來演唱一遍歌曲,結束今天的音樂旅程。
1、通過學唱歌曲,以聲傳情,展現快樂和煩惱增加的小少年。
2、指導用歡快的音色,無憂無慮地演唱齊唱部分(稍弱);用和諧的音色,激情地演唱合唱部分(稍強)。
3、理解節奏(弱起,附點節奏)對表現音樂作用。
教學重點:1.感受無憂無慮到煩惱增加的不同情緒。
2.用和諧統一的音色演唱合唱部分,并培養學生在合唱中相互聆聽的能力。
教學難點:1.如何“合”成優美的音色,并激情歌唱。
2.歌曲中的長音,附點節奏、弱起等要素。
:一課時。
:鋼琴教學光盤。
一、聽音樂律動,感受歌曲情緒。
師:讓我們合著音樂的節拍,走進今天的音樂課。
(:點擊頁面右邊的大音響藍色部分,播放口哨版《小小少年》。音樂可隨時點擊頁面停止。)。
備注:隨著愉快、輕松、快樂音樂師生共同律動,前部分拍手節奏,后部分擺動身體。
二、簡介歌曲《英俊少年》主題曲。
(:點擊頁面,進入《海因切生活》的短片。)。
備注:全體學生邊觀看片段邊聽老師介紹海印切的少年生活。
三、解決歌曲第一部分節奏難點。
師:現在讓我們一同去感受海因切快樂又有意義的少年生活吧。一起來讀一讀。
(:點擊頁面,出示歌詞,頁面淡然無色。)。
師:你覺得此時的海因切快樂嗎?怎么讀讓他變得快樂呢?
(:點擊頁面,出現附點節奏。)。
師:你注意到老師剛才那個字讀得最長?
(:點擊頁面,出現“四”字的畫拍譜。)。
師:你們看,字體的顏色發生了變化,請你給紅色的字稍稍加強力度。
(:點擊頁面,字體顏色發生熱情鮮亮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頁面顏色的變化,附點節奏、畫拍圖譜的出現和老師的正面引導,讓學生深刻感受、體會海因切的前后心情變化。
師:你讀得真有動感!同樣的感覺來讀讀這句。
(:點擊頁面,出現又一鮮亮字體的樂句。)。
師:我們隨著音樂把兩句連起來讀一讀。
(:點擊右下的小蘋果圖案,播放伴奏音樂。)。
四、合唱練習。
1、音程訓練。
師:快樂的少年生活陽光燦爛,快樂的少年生活歌聲不斷。我們也來唱唱吧。
(:逐步點擊頁面,出現4組音程。)。
備注:老師逐一進行有效性的和聲音程訓練,先隨琴練習,再離琴看指揮練習。
要求:1.提示每個音必須輕聲高位置歌唱。
2.提示兩個聲部同時歌唱時,聲音要集中,和諧,統一。
3.提示時刻注意聆聽另一個聲部。
2、完整樂句練習。
師:將這4組連成一條旋律,你還會唱嗎?
(:點擊頁面,在句首出現不完全小節11)。
備注:學生分別練習高、低聲部完整樂句,再進行合唱。
要求:1.提示每個音必須輕聲高位置歌唱,整條旋律唱得輕柔,連貫。
2.合唱時,聲音集中,和諧,統一,并學會聆聽另一個聲部。做到“沒有我,只有我們;沒有個性,只有共性”的和聲效果。
設計意圖:和聲、視唱是合唱教學的基礎,本環節通過和聲訓練、視唱教學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和諧統一的歌聲,也給后面歌曲的合唱教學做鋪墊;同時這一環節樂句是通過和聲音程組合而來的,樂句間的變化也是循序漸進,這大大降低了難度,給予孩子們充足的自信心。
五、歌曲教學。
1、聽歌曲范唱。
師:隨著時間一年年飛跑,小小少年轉眼高;隨著年齡由小變大,煩惱也增加了。讓我們走進小少年海因切的內心世界,聽聽他的心聲。(課間:出示歌譜,點擊歌譜下方第1顆星星,播放全曲范唱。)設計意圖:通過聆聽,感受歌曲前后不同的情緒,給歌曲分段,并小結:歌曲的前后不同的演唱形式:齊唱和合唱。
師:像這樣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聲部,各自按照自己聲部曲調,同時演唱一首歌曲,我們稱為合唱。今天我們來學習歌曲的第一段。
(:點擊頁面,出現第一段歌譜)。
師:我們一起來聽歌曲的第一段。
(:點擊歌譜下方第2顆星星,播放歌曲第一段范唱。)。
2、聽合唱部分范唱,并進行練習鞏固。
師:當歌曲唱到合唱部分時,請1、2組同學聽老師唱低聲部,3、4組聽錄音高聲部。(:點擊歌曲下方第3顆星星,播放第二部分的范唱。)。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細心引導,學生再一次練習鞏固難點,為下一步的學習解決了燃眉之急。
3、學唱全曲。
師:你們都有一雙會聽音樂的耳朵!現在老師來唱歌曲第一部分,請大家用lu模唱第二部分的低聲部旋律。
(:點擊頁面,出現低聲部旋律和紅顏色lu音。)。
師:加大難度,帶入歌詞試試。老師演唱歌曲第一部分,全體學生演唱第二部分的低聲部歌詞。
(:點擊頁面,歌譜出現第二部分的歌詞。)。
師:我們一起來學習歌曲的高聲部。老師請一生演唱歌曲第一部分,其余學生演唱第二部分的高聲部歌詞。
(:點擊頁面,歌譜出現第二部分的高聲部旋律。)。
師:其實,合唱的聲音是非常飽滿,非常統一的,現在老師同時彈奏兩個聲部,請大家輕聲歌唱自己的聲部。
六:課堂延伸。
師:最后,老師祝愿大家在成長的道路上快樂多多,煩惱少少……。
(:點擊右下角進入下一頁。)。
備注:全體學生隨《夢之旅》音樂,邊唱邊律動,走出教室。
教學意圖:快樂激揚的歌聲,孩子們充滿活力;激情飛躍的歌聲,原少年們夢想成真……。
三四年級音樂教案(匯總16篇)篇十四
【】。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感受歌曲所表現的明朗和歡樂的情緒。
2、指導學生在合唱時低聲區保持氣息和聲音的高位置,并做到聲部的和諧與統一。
3、將旋律模仿的手法,運用在學生旋律創作練習中。
4、在新穎的教學環境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
1、一個降號調歌曲的視唱與合唱。
2、學生對新歌能進行創造性的綜合表演。
【】。
一、學生隨音樂聲進教室,師生問好。
二、新歌曲調復習,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生用口風琴輔助練習。
1、一個降號調的音階練習。
2、從三度音程練習入手練唱合唱部份(一)。
3、從尋找曲調異同點入手練唱合唱部份(二)。
4、練唱新歌曲調。
5、口風琴合奏練習。
三、新歌歌詞教學。
1.揭示課題,啟發學生對冬日環境的豐富想象或聯想。
2.新歌范唱(采用多媒體演示)。
3.學生學唱新歌。
引導學生根據歌詞內容,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分別唱好新歌的齊唱及合唱部分。
四、小結:
對本課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總結,肯定學生主動學習及積極創新的精神。
三四年級音樂教案(匯總16篇)篇十五
1.繼續學習歌曲《牧童》,在教師的指導下,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表現歌曲。
2、能靜心、專注地欣賞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外不同風格的同一題材和體裁的藝術作品。感受合唱歌曲帶給人們的美妙和聲以及不同國家的音樂風格。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牧童》像一幅田園風景畫,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生活的熱愛,這種發自內心的情感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成為人們喜愛的外國歌曲之一。
3、放聲歌唱《牧童》。
二、欣賞合唱歌曲《山童》。
1.介紹歌曲:這是一首中國歌曲,它是一首描寫山里孩子的歌。
2.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它和《牧童》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牧童》音樂規整,《山童》具有民歌風味。)
3.再次欣賞歌曲,要求學生閉上眼睛,展開想象。
4.剛才你閉上眼睛聽音樂的時候,你都想到了什么?你想象到的牧童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5.小牧童最愉快的事情就是一天跟著他可愛的牛兒羊兒們在一起,藍藍的天,白白的云,綠綠的水,青青的草,小牧童唱著歡快的歌悠閑的在草地上放牧,你們想他們得多高興啊!
三、創編《山林的歌謠》活動。
1.歌曲《山童》描寫了哪些林間的聲音?
2.山風:呼呼呼呼;
小草:習嗦習嗦;
3.羊跳:蹦達蹦達;
小鳥:嘰嘰喳喳;泉水:叮咚叮咚;
羊鞭:劈啪劈啪;魚尾:吧嗒吧嗒。
4.展示學生自己收集的聲音。
馬蹄、小貓、啄木鳥、小雞、小鴨等。
歌曲《山童》是怎樣描寫了哪些聲音的?再聽歌曲《山童》。以小組為單位,選一種形象創編旋律。
可選用書上的節奏型,在旋律寫作上可只用1 2 3 5 6。
5.小組展示。
四、總結評價。
三四年級音樂教案(匯總16篇)篇十六
2、歌曲常見的音樂結構一段體a;二段體ab;三段體aba或abc學習目標:
1、學會歌曲《中學時代》,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夠用課堂樂器為歌曲伴奏。
2、理解中學時代的重要性,珍惜中學時代的學習機會,樹立為社會服務的理想。
學習重難點:
能夠熟練的演唱好歌曲《中學時代》,并理解其深刻的哲理。教學預設:
1、很多同學可能對中學抱有很多的想象,也會有些迷惑。
2、配樂詩的形式拿來演唱,可能學生對音高上只能聽老師范唱來衡量了。
教學手段:
1、老師通過講解中學時代的重要性、黃金時代、人生的轉折點等來啟發學生珍憯學習光陰,樹立長大為社會服務的遠大理想。教學準備:
鋼琴。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點名檢查人數。
二)發聲練習:
1=c—f。
1234︱5———︱5454︱1———︱。
mima。
1234︱5454︱1———‖。
mima。
三)導入。
四)學習過程。
分析歌曲:
(1)、這首歌詞是非常好的詩歌,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學校生活,也是一首歌頌了美好的中學生活,主題鮮明,立深刻?!吨袑W時代》里“系著紅領巾邁進校門,戴著團徽走向未來”;這些點睛之筆讀來令人感動。
(2)、想一想:中學時代是怎樣的一個時代?
學生討論(略——)。
(4)、老師演唱歌曲《中學時代》。
學生討論:
(略——)。
師:老師心中的“中學時代”就是一個珍惜時間的黃金時代,只有珍惜時間學好本領,將來為祖國的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才是我們中學時代最寶貴的,老師也希望同學們能在這黃金時代里快快樂樂的成長,認認真真的學習。
(5)、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曲《中學時代》。
(6)、由老師引導對歌曲進行簡單的介紹和分析。
a、歌曲的結構曲式:abb、歌曲的調式、節拍等。
(7)、老師帶唱歌曲《中學時代》。
(8)、學生跟著老師的琴模唱歌曲《中學時代》。
(9)、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找出本組認為難唱的樂句或樂段——老師把每個小組找出難唱的樂句或樂段反復教唱,全班同學跟著一起學習。
(10)、全班同學跟著老師電子琴伴奏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中學時代》。
(11)、分小組練習歌曲《中學時代》要求盡量背唱歌曲(老師巡堂批導學生練習唱歌)。
(12)、全班同學有表情的跟著老師的琴聲演唱歌曲《中學時代》——表揚——。
(13)、師:今天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比一比,看看哪個小組演唱的歌曲最棒、最有特色,請各小組長組織好本組同學有兩分鐘來準備(學生排練中——老師指導——)。
五)創作與表演。
(2)學生根據文藝委員要求進行小組展示歌曲《中學時代》——打分——亮分——。
六)課堂小結。
我們今天不但學習了歌曲《中學時代》,而且還懂得了珍惜中學時代這個黃金學習時代,把握好每一寸學習光陰,不辜負老師和家長的期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