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在眾多作文中脫穎而出、被廣泛認可的一種文體。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作文范文,希望通過閱讀這些作品,能夠激發大家的寫作靈感和創作能力。
中秋隨想小學生(模板16篇)篇一
又是一個月圓之夜,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在這一天的晚上,賞月就成了必備的一課,自古以來,賞月的佳作也可謂是數不勝數。
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的美好祝愿;李商隱“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的豐富想象;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滿懷愁緒,張九齡“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樂觀心態……這些都無不讓我們為之嘆服,可在同一天晚上,賞同一個月亮只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時代背景便發出了不同的感慨。
其實,每一個人對于同一種事物的看法都不會是一樣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還記得曾經讀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畫家畫了一幅畫拿到街上去,讓過路的人們把他們認為畫的最不好的地方用圈圈畫出來,到了晚上,他看到畫上面有很多的圈圈。到了第二天他又拿了一張跟前一天相同的畫,這一次不同的是,他讓路過的人把他們認為畫的最好的部分用叉畫出來,到了晚上,他仍然看到很多叉叉。而且他驚奇的發現,有些被人畫上了圈的地方卻被另外一個人畫上了叉。人類就是這樣,所有人的思想不可能一致,對待同一種事物,所有人的看法也不可能一致。比如當兩個人同時遇到一個很聰明的孩子時,一個人會說:“這個孩子可真機靈啊!”而另外一個人則會說:“這孩子從小就這么狡猾,長大了還得了?”還有就拿劉翔退賽這件事來說吧!一些觀眾認為劉翔根本就是裝的,無非是怕輸,不敢比罷了。
而另外一些觀眾則想劉翔的傷勢怎么樣,是不是嚴重?雖然劉翔沒有拿到金牌,但他們仍然支持劉翔。我們無法判斷誰對誰錯?因為對與錯根本就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世上所有的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比如金錢,它雖然可以帶來人們物質的享受,可同時它也是犯罪的源泉。
或許有的時候,我們不需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對于一件事,就算你做得再出色,再成功,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肯定。我們只需做好自己就行了,別人的看法也許并不重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中秋隨想小學生(模板16篇)篇二
又逢中秋之夜,抬頭仰望天空,見一輪明月,但這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明月,因為天空中有層層清云,如煙如霧,彌蒙在月光前。而那淡雅的月暈恰恰似這圓月與清云的紅娘,牽線于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那么喧賓奪主,又有那萬般嬌態。
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但我覺得這似明眸的圓月要是用來形容在中秋之月,實為不妥,諺語有云“八月十五云遮月”。云生月隱,神秘、朦朧之感自然而生。故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也獨具情調,別有風情。
我的心愿隨著月亮的腳步在云中漫步,聽她講那古老的傳說,我的眼也愿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我聽到看到的一切都將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也是來自老朋友月亮的祝福。也許多人愿意在屋中歡歌飲酒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也更愿意在寧謐的夜晚,坐在高高的陽臺或站在清涼的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這“月中清露點朝夜”。
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詩文,還曾閱過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
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詩抒發的是不平,李白抒發的是思念,朱先生抒發的是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寫月的公平,寫月的普照大地,寫月的淡然,寫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并非全是中秋圓月,月亮卻從古至今寄托的都是思念。月亮也本身就是溫柔與恬靜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一絲絲這樣的哀愁,想起家鄉剛剛過去的地震、暴雨,它牽動著我也牽動著億萬中華兒女的心,一片片溫暖跨省傳情,一片片關懷按級傳遞,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
月,像一個繁忙的信差,為祖國人民傳達安慰。那么,原來的溫柔、美好與恬靜中,更添上一筆濃濃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像看到希望,看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光芒的熾熱,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團結一心,救危幫貧,共同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和諧幸福。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中秋明月仿佛就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與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云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秋隨想小學生(模板16篇)篇三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至,不可或缺的就是賞月吃月餅了。
日暮,一輪明月初起,我靜坐椅子上,看銀白的輪廓逐漸清晰,拿起一塊雕有花紋的月餅細細品嘗。清風白月,隱隱嗅到一縷縷青草松泥間清爽的香味。衣袂揚起,只愿封緘此刻,好不愜意。
懶望桂宮,桑樹枝丫迤邐,直欲鉤去玉盤。不禁想起有關月亮的一則遺憾的故事。后羿因愛妻向西王母借得一枚靈丹,本想兩人各服半枚,哪知嫦娥獨吞了靈丹,最終不過一人空對寂寥廣寒宮,相伴的不過是玉兔日日搗藥聲。“酒不求冽,樽亦不空”,如果后羿與嫦娥知足而樂,不求長生,不慕永恒的話,那么他們也可相攜終老。“茶不求精,而壺亦不燥”,恬淡處世,人生安能皆是遂意,有時候不苛求過多,也就知足常樂,活得輕松了。
那輪圓月之上的陰暗,似是蟾宮桂影,即便明知不過是月球表面凹凸不平,但人們美好的臆想卻不會改變。小時候常拿著蒲扇,聽老人講那些有關月亮的古老傳說。不由心起一折瓊枝,一窺月娥天人之姿之念。即便早已明白不過是杜撰而成,卻還是對月思懷。
素月如玉,一泓明鏡波光粼粼,一家人其樂融融,再沒有比這更好了的。熟悉的菜肴氣味,沖淡了對話本上的悲風嘆月。此時良辰美景,遠處蟬鳴,那些對千古風流人物的暢想流瀉,李白的落拓不羈,薄酒半樽,引黃河奔流;納蘭性德這一多情才子,詞魄猶存。
夜深了,我闔掩上門,入夢。
中秋隨想小學生(模板16篇)篇四
今天是中秋節。爸爸給我講: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是全家團員的日子。為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于是,我們決定晚上去奶奶家一起過中秋節,所以白天就沒有安排去外面游玩,爸爸媽媽帶我去了書店。
在書店里,我看了很多關于中秋節的書,我知道了: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拜月節。自古代就有了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這個習俗在很多地方也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晚上,在奶奶家我們一起吃完團圓飯。我就和奶奶在院子里擺上了月餅、蘋果、石榴、和奶奶自己做的花饃來祭拜月亮。奶奶說要先祭拜月亮,讓月亮先吃,然后我才能吃月餅。我有些不高興的說可是奶奶,我現在就很想吃月餅呢奶奶說:吃了祭拜過月亮的月餅會給我們帶來福氣我一聽,心里想,既然等一會再吃就會讓自己有福氣,那我何必不再等等呢。然后奶奶就帶我回房間去看中秋晚會。當我聽到主持人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時,突然想起了我之前讀到的一首詩: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我知道,這是一首中秋月圓夜望著月亮懷念遠方的人的傷感的詩。于是,我對媽媽說:媽媽,咱們明天帶一些月餅,去看看姥姥姥爺吧。媽媽同意了。
今晚的中秋晚會主要是圍繞與月亮有關的歌曲和舞蹈節目。突然,主持人說:下面的節目是《月亮代表我的心》,是由好幾個到我國來過中秋節的外國朋友演唱的!接著,鏡頭就跑到了室外,這些外國人在室外唱完《月亮代表我的心》我覺得唱的非常好聽,然后,他們又唱起了一首詞:《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然后,奶奶讓我們去吃月餅。我挑了幾個自己喜歡的月餅,就開始瘋狂的吃起來,爸爸媽媽都很驚訝,原來我這么喜歡吃月餅呀。其實,因為奶奶說吃了祭拜過月亮的月餅,會給我們帶來福氣。雖然今天晚上云把月亮遮住了,但月亮肯定會收了我們的心意的。這個中秋節我過的很開心。
中秋隨想小學生(模板16篇)篇五
又是一年中秋到,跟往年一樣,今年爸爸媽媽還是帶我回山東老家過中秋,我是在蘇州長大的,但我更喜歡回到老家過中秋節,因為這里是爸爸媽媽出生的地方,是他們的的“根”!這里才是我們真正的家。更何況這里還有我們一家三口牽掛的人---姥姥!我喜歡這種回家的感覺:這里的人熱情大方、樂觀開朗、心地善良!還有這里的美食與眾不同!
進了村子,一路上的爸爸媽媽不停地跟好多伯伯審審叔叔阿姨停下聊天拉家長,好吧這不足500米的路硬是讓我們走了近1個多小時!
下午正餐時間到了,這滿滿一桌子,看起來真叫一個壯觀呀:除了我們吃的家常菜之外最顯眼的要屬“凍豬頭肉”(是把整只豬頭上的肉全部切下來,放上各種調料,然后把煮豬肉的特制湯跟肉攪拌在一起放在一個大盆里“凍”著,一個晚上就可以食用了)、“紅燒節流鬼”(就是沒脫殼的“知了”蛹)、“油炸螞蚱”(就是田野里的“蝗蟲”)、最后一個讓你毛骨悚然“炒豆蟲”!(就是黃豆上長的長長的大青蟲!)。怎么樣?你是不是也有點不可思議了吧,是不是也跟我剛開始一樣,聽著就起一身雞皮疙瘩?剛開始是打死我我也不敢吃的,不過后來止不住好奇心呀,嘗了一個,別說,真是美味地不得了,以至于你都忘記了在吃蟲子!
最后我們一家三口依依不舍的離開了村莊,這剛剛離開呢,我又期待著下個中秋的到來,因為我愛這里的人們,這里的人沒有爾虞我詐;我愛他們的淳樸善良;我愛這里的一切一切!
中秋隨想小學生(模板16篇)篇六
今天是9月14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小學生作文中秋隨想。“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賞月是不可或缺的節俗內容。這是因為中秋圓月象征著團圓美滿,人們通過賞月來表達對“圓滿”的期盼并寄托情思。
我和媽媽還有姥姥、姥爺圍坐在我家陽臺的小圓桌旁,把大團圓餅分成幾塊,分著吃。這時我望向遠處的月亮,雖然說“月到中秋分外明”可今天的月亮似乎周身圍繞著一股叫做“思念”的愁云。我想起了遠在揚州工作的爸爸,“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首詞恰到好處地描述了我此時此刻的心情,不知爸爸現在是否也在望著月亮,思念遠在連云港的我呢?月亮似乎讀懂了我的心思,愁云已經消失,仿佛在告訴我不要太悲傷,正是因為有爸爸這樣辛苦奉獻在一線的人,才讓這佳節更美麗。皎潔的月光像水似的瀉向大地,幾朵灰白色、輕紗似的云陪伴在月亮身邊,宛如仙女們翩翩起舞。月光灑滿我的衣服、溫暖這我的心。
我仰望著天空如白玉盤似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一家人團聚。我凝望著月兒,口里咀嚼著香甜的月餅,聽媽媽講著月亮的傳說,我又想起遠在異鄉的爸爸,直到很晚很晚。
中秋隨想小學生(模板16篇)篇七
盛夏隱退,涼快的空氣中傳來了秋天金色的音符,又是一年中秋到。
驀然回想,已經有七年沒有和家人一路過中秋了,前四年是在北方肄業,不由自立;后三年倒是因為工作,固然單位離家只有兩個小時的車程,但身為邊防軍人,我只能守望著邊關的明月,耗盡每年一次最好的秋月光景。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是一個充斥懷念的節日,良辰美景本應全家團聚,而我又只能在這個花好月圓之夜懷念故鄉的親人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上蒼。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大年夜大年夜二時,我曾向班上的韓國留學生鄭基元講解蘇軾這首有名的詠中秋詞,他先是很驚喜,繼而是心有靈犀般的心領神會。他說,在韓國,中秋和春節都是異常重要的節日,過節時全家人聚在一路品茶喝酒唱歌跳舞笑談風生,其情況和我們中國頗有幾分類似之處,以前我曾在報上看到關于韓國、日本、越南等國人平易近過節的一些傳聞,如今聽他有條有理的陳述,更是倍感親切。中公平易近族傳統節日淵遠流長,澤被東方,作為豐富的文化遺產獲得生生世世的持續和發揚。
天然界一年中要經歷春天孕育、夏天成長、秋天收成、冬天凋零四時輪回,其實人生何嘗不是如斯,我們也要經歷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秋天就似乎是人到中年。“一年之計在于春”,人們都贊美春天的美麗,而我更心儀秋天,陰歷八月十五中秋節擁有秋季里最美麗的風景,她有一年中最美好的月光,她象征開花好月圓,象征著人世的和藹與安詳。
在外埠讀書的第一年,我就深刻體昧了懷念親人的苦澀。記得那一年的中秋夜,我一人走在宿舍樓后面的操場上,月色好美,一輪滿月向寰宇間鋪灑著輕柔的光輝,樹影在輕風下輕輕搖曳著。四周的圍欄邊草地上擠滿了人,有的是剛來的大年夜大年夜一新生,借著這潔柔的月光,與同窗石友或老鄉聚在一路打牌聊天;更多的'則是成雙結對的校園情侶手牽手沿著操場跑道慢悠悠地漫步,神往他們愛情的美好明天。快活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遠離故鄉和親人,只有如影侍從的孤單,他們的幸福快活加倍劇了我心坎的孤單。
我不由自登時想起了我逝去的童年時代,想起了以前中秋節的一些趣事。對海南農村的孩子來說,除了春節,最能給我們帶來快活的也許就是中秋節了。在陰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我們不僅可以吃到芳噴噴鼻的月餅,持續幾天的好月光更是我們快活的源泉。那時,我們愛好玩一種游戲,就是在曠地上鋪上一張草席,一人做臥睡狀,用被子裹住全身,然后小伙伴們跪著圍在他的身邊,雙手合十,對著月亮娘娘默默地為他禱告,據說如許可以幫他實現很多個欲望。一個完了就接下一個,也不知道是否靈驗,但年少時的我們,立場是十分忠誠的。此外,我們還可以玩捉迷藏、走軍棋等各類各樣的游戲。而上了中學,以前中秋節的弄法已經不克不及知足我們日益增長的好奇心了,我們慢慢把活動場合搬到海邊,幾個要好的同伙聚到一路,帶著月餅、瓜子、飲料等一些吃的器械圍坐在海邊的沙岸上,等待不雅賞海上月出,在人山人海、煙花殘暴的熱烈氛圍中暢談幻想和人生尋求。
參加工作往后,手頭較為裕如,過節時本身可以買各類好吃的月餅了,然則我總認為氛圍淡了很多,再也找不回以前那種溫馨濃烈的節日氛圍了。也許,跟著年紀的逐增,我們早已掉落去了年少時好奇善感的純粹心靈,習慣于在春去秋來的時光地道中拷問生命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
中秋隨想小學生(模板16篇)篇八
中秋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中秋是團圓之日,〝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這是蘇軾在《中秋見月和子由》中那中秋的美麗。誰不想和家人團圓呢?誰又不想和家人一起吃團圓飯呢!
它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后羿一口氣射下來九個,娶了一個名叫嫦娥的妻子,后羿上山求道時,遇王母娘娘,賜他仙丹,吃后可長生不老,嫦娥珍藏時被蓬蒙看到,三天后,后羿出門打獵,蓬蒙抓住機會,持刀要仙丹,嫦娥在慌亂之中吞下了仙丹,飛到了月亮上,后羿知道后,大怒,忽見月亮上似乎看見了嫦娥,便擺出嫦娥最喜愛的食物。
古代詩人對月亮更是情有獨鐘。他們飲酒賦詩,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團圓的十五皓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中秋,不僅僅是團圓之節,還是一個詩意之節。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沒有了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時〝舉杯邀明月,〞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我的中秋也是一個團圓之節,吃過了團圓飯,看著中秋晚會,說說家常,嗑著瓜子,月餅就上來了。打開包裝,那抹滿了油,黃燦燦的月餅探出了頭,如一塊金黃的明月一般,輕輕咬了一口,豆子的香氣便撲上了我的鼻子,甜甜的,香香的,在嘴里融著,又不一口吞下,在齒間回味無窮,香在嘴里,也看到了心里。豆沙的那種細膩和柔滑,面餅的那種香潤,爽快之極!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坐在陽臺上,望著月亮上,心中不經閃過一絲微傷。天下有多少浪子沒有回家團圓?天下有多少父母在等自己的孩子歸來,天下還有多少的團圓?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常回家看看,就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明月是那么的美,又是那么的明亮,還是那么的圓!一切都被籠罩在月夜之下。月亮似一位姑娘,披上了薄霧,一會兒又跳了出來,美麗之極!
中秋,遙記著人們的思念,中秋,遙記著你們的團圓,中秋,遙記著人們的聯想……中秋,這個團圓之節。
中秋隨想小學生(模板16篇)篇九
不知不覺,中秋佳節悄然而近。記憶中,以往的中秋節,媽媽總會買好幾盒月餅,回到姥姥家。一家人,在月色中,搬幾個小板凳,坐在庭院,拉拉家常,賞賞月色。
說起中秋的月餅,每家每戶都會備上兩種:一種是蘇式月餅,一種是廣式月餅。我家也不例外。但是廣式月餅,大抵是用來送人的,我不大常吃。因為我家一直認為,廣式月餅太貴,外面的糕,里面的餡兒,好似都不怎么受用,可能是受大人們的影響吧。我比較喜歡的是在街頭賣的那些酥酥的五仁月餅。我喜歡那只要咬一口,立即就掉下幾層渣兒、酥得不敢拿出盒外的感覺,最誘人的還是餡兒里面的冰糖、青紅絲兒、瓜子仁兒、香芝麻……但是我想,我喜歡月餅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這佳節這月餅承載著我小時候的滿滿地回憶吧。
小時候,我和幾個小伙伴總是喜歡在一起比賽吃月餅。每當有誰吃到一塊冰糖時,總會驕傲地將它從嘴里拿出來,放在手心里,然后在其他小伙伴的眼皮子底下一一掃過,再在飽含幸福的甜意中、在小伙伴們的無限艷羨中,將這塊小冰糖慢慢地放入口中。我們還特別喜歡“解剖”月餅,就是將月餅的外皮,一層一層的剝下來,再一片一片地放入口中,于是,入口即化的感覺立馬就能感受到,那美味,至今回味無窮。又或者再將這些月餅的餡兒取在碗中,加一點溫水,搗成漿糊,吃的時候,用勺子一點一點的放入嘴中,那種感覺,就如喝了一大口蜂蜜,稠稠的軟軟的膩膩的。有時候,我們幾個小伙伴將自己所能得到的月餅餡兒集中到一起,放在盒子里,總是舍不得吃,互相攀比著,好像誰的餡兒多,誰就越富有似的。
中秋隨想小學生(模板16篇)篇十
一提到中秋,我想到的就是一家人在老家做月餅,一起吃著月餅賞月情景。
中秋那天,我們一家人會早早起來回老家,一路上陽光明媚,繞過一座座的山,穿過來來往往的行人車輛,終于回到了老家。
剛一下車,所有人就開始各忙各的了,打漁的打漁,玩鬧的玩鬧,做飯的也開始忙去了。上午的時間總是很快過去,簡單地解決過了午飯后,最忙的時候才算剛剛開始,家人們忙前顧后地張羅著晚餐。
我在客廳里看著電視,突然聽到媽媽在喊我:“過來看一下爐火呀!待會要做月餅的了!”
聽到媽媽的呼喚,我忙起身,門外的大風扇不停轉動著,吹向那正在砧板前將雞鴨魚肉切塊的伯伯。盛夏雖過,但暑熱未盡,只見伯伯滿身大汗,豆大的汗珠不斷地往下流,卻顧不上擦拭。雖是如此,大人們的心情是愉悅,看著我經過,還不忘調侃幾句。
我走進了廚房里,坐在了放柴的階上,等候一旁媽媽的差遣,望著媽媽和伯母們又開始做起了家鄉的月餅。
秋日的陽光依然耀眼,家門口大黃狗懶洋洋地臥在門外的草坪上。廚房里人多,但秩序井然,她們的分工十分明確,只見那滿身是力氣的伯母,用她那雙粗壯的手將面粉來回搓動,不一會兒便把面粉搓好,白白嫩嫩的面粉團糅合在一起,緊接著,伯母把面粉團揉成長條形,拿起菜刀,切成一塊塊。此時,媽媽便接過那一塊塊面粉團,將五仁、叉燒等各種餡料塞進去,然后壓進模具,壓緊后,敲出,最后將它們都一個個有序放到烤爐上,而我就在蒸烤的過程中幫忙加些柴火,控制火勢。約莫十幾分鐘后,一陣陣香氣從廚房飄出,此時的媽媽便會從烤爐中小心翼翼地夾出一塊月餅,放在碗里,滿心喜悅地遞到我跟前,說:“知道你最愛吃的了,來,嘗一塊!”。而我便迫不及待地掰開月餅,送入口中,吃著媽媽親手做的月餅,總覺得和外面的味道不一樣。
忙活了一個下午,一籠籠月餅終于做好了。
到了晚上,我們這一家子都坐到了飯廳里,老老少少齊聚一堂。桌上滿滿的都是菜,還有我們做的月餅,在我看來,月餅是這里面最香的,也是最好吃的了。大家坐在飯桌前,吃著飯,聊著近段時間發生的事,笑聲不斷,那場面,好不熱鬧。
這便是我家鄉的中秋,而我最難以忘懷的便是那家鄉的月餅,那一。
中秋隨想小學生(模板16篇)篇十一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到蘇北老家,跟爺爺奶奶一起過中秋節。
晚上,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好晚飯,爺爺把桌子搬了出去,奶奶擺好了水果盤。我疑惑地問奶奶:“這是做什么呀?”“這叫‘敬月亮’。”奶奶樂呵呵地說。“為什么要敬月亮?”“敬了月亮,下一年,月亮就會給我們帶來好收成亞!”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月亮今天好像很害羞,躲在云層里不肯出來吃東西。既然這樣,我們就先放煙花鞭炮,把月亮叫出來。我和弟弟把煙花搬出來給爺爺放,放煙花有危險,所以,那是大人的事。我和弟弟分好工,開始放小煙花。
我的“彩明月”從長筒里接連躍出10只美麗的光球。它們顏色各異:有的像一顆閃閃發亮的珍珠,有的像神秘的光彩寶石,有的像熟透的紫葡萄……“撲通”一聲,弟弟的“沖天雷”直上深藍色的夜空,剎那間菊花怒放,葡萄滿院。
突然,夜空亮了起來,原來,月亮跳出了云層,掛在湛藍的夜空中,又亮又圓,像月餅,像玉盤,像鏡子一樣,美麗極了。我不僅脫口而出:“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啊,多美的月亮,多美的夜晚!今晚,又是一個團圓佳節,又是一個快樂祥和的佳節!
中秋隨想小學生(模板16篇)篇十二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至,不可或缺的就是賞月吃月餅了。
日暮,一輪明月初起,我靜坐椅子上,看銀白的輪廓逐漸清晰,拿起一塊雕有花紋的月餅細細品嘗。清風白月,隱隱嗅到一縷縷青草松泥間清爽的香味。衣袂揚起,只愿封緘此刻,好不愜意。
懶望桂宮,桑樹枝丫迤邐,直欲鉤去玉盤。不禁想起有關月亮的一則遺憾的故事。后羿因愛妻向西王母借得一枚靈丹,本想兩人各服半枚,哪知嫦娥獨吞了靈丹,最終不過一人空對寂寥廣寒宮,相伴的不過是玉兔日日搗藥聲。“酒不求冽,樽亦不空”,如果后羿與嫦娥知足而樂,不求長生,不慕永恒的話,那么他們也可相攜終老。“茶不求精,而壺亦不燥”,恬淡處世,人生安能皆是遂意,有時候不苛求過多,也就知足常樂,活得輕松了。
那輪圓月之上的陰暗,似是蟾宮桂影,即便明知不過是月球表面凹凸不平,但人們美好的臆想卻不會改變。小時候常拿著蒲扇,聽老人講那些有關月亮的古老傳說。不由心起一折瓊枝,一窺月娥天人之姿之念。即便早已明白不過是杜撰而成,卻還是對月思懷。
素月如玉,一泓明鏡波光粼粼,一家人其樂融融,再沒有比這更好了的。熟悉的菜肴氣味,沖淡了對話本上的悲風嘆月。此時良辰美景,遠處蟬鳴,那些對千古風流人物的暢想流瀉,李白的落拓不羈,薄酒半樽,引黃河奔流;納蘭性德這一多情才子,詞魄猶存。
夜深了,我闔掩上門,入夢。
文檔為doc格式。
中秋隨想小學生(模板16篇)篇十三
詩人們擅長遐想的天性,賦予了月亮一層又一層神秘光環,他們靈感每每來自月亮又顯得那么地輕而易舉,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諸多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毫無疑問,中秋的月兒在詩人筆下浪漫無盡,然而,這浪漫的背后也演繹了諸多的凡間俗事。
首先說說某種傳說:相傳泰山奶奶是老天爺的閨女,玉皇大帝的妹妹,她眉清目秀,心地慈善,她不愛天宮愛塵世,自從來到泰山后,她苦心照管著山下的百姓,使這里年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泰安神州,十年九收”,人們編了歌謠歌頌她的功德,這件事傳到老天爺那里,他老人家很高興,決定在秋收時節——八月十五下凡來看閨女。
再就是緣于這美麗的傳說,前些年婆婆身體好的時候,每到秋收時節的中秋,去看閨女可謂風雨無阻,不過看就看吧,我們和兩個妹妹都住在一個城市,也順便來城里住幾天,倒也一舉兩得。但在婆婆病倒后“看閨女”一說也就暫時中斷了,我們和妹妹也都覺得沒必要,但婆婆知道后卻覺得我們不可理喻,呵呵。那年鄰近中秋,婆婆突然對我們說:一些風俗你們一定要到哪里隨哪里啊。
啊!我豁然開朗,自此我們才開始重視起來,我們雖近在咫尺,但平日里能在一起聚聚的時間也不多。開始的兩年我們也無法免俗的提上月餅等去問候,后來我和愛人商量,不如約上她們兩家去外面吃頓飯,一起說說話的同時也完成任務了,如此年復一年從未間斷。
話又說回來,重視歸重視,但無論什么節日都應該去看望父母才是硬道理啊,我們在外地工作多年,我和愛人對看閨女一說頗不以為然,但一是婆婆叮囑了,再說到哪里隨哪里的風俗,這的確也是應該的。
我老家中秋節是一定要看父母的,于節日之前帶上禮品去娘家看看這實在是必不可少的禮節,但后來到了婆婆這里工作,又多了一份看閨女的職責。有時我就在想,這中秋節到底應該誰看誰?我無從考證。但想過、迷惑過、該看的也都看了,呵呵。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但無不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美好向往,這倒是恒久不變的愿望。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人們都懷著喜悅的心情來迎接這個豐收的節日。我們小孩子們更是樂開了花,因為我們終于可以放松的玩幾天了!在這漫長的八天假期里,許多家長都選擇帶著孩子回到家鄉,和爺爺奶奶過個團圓的中秋節。我也一樣,跟著爸爸媽媽回到了我的家鄉。
一大早,我們從超市買了各種瓜果和蔬菜,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顛簸回到了老家。我的家鄉在平魯區七墩村,路不太好走。雖然它很偏僻,但它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有山有水,有連綿不斷的山巒和許許多多的野花,非常漂亮!
當我們回到奶奶家時,已經快到中午了,爺爺早就在大門外等著我們了,奶奶也為我們準備好了豐盛的午餐。吃過香噴噴的午飯,媽媽讓我洗了我們買的各種水果,遞到爺爺奶奶手里。看著爺爺奶奶快樂的笑容,我心里也很高興。
轉眼間到了下午,爺爺、奶奶、爸爸、哥哥決定到地里刨土豆,因為土豆成熟了,這次回來正好能幫助爺爺收莊稼。我也跟著他們來到了田野里。他們一會兒刨土豆,一會撿土豆,最后還得裝到袋子里,放到車上。弄得滿身是土,非常辛苦。我看到爺爺額頭上有許多汗珠,趕快給爺爺遞了一瓶水。爺爺告訴我,這兩天大家都在收割莊稼,村民們也一樣很辛苦,他們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當我們滿載而歸的時候,夜幕也快降臨了,一輪圓圓的明月已經悄悄升起來了。哇,今天的月亮好大呀!回到家里,媽媽已經包好了香噴噴的餃子在等著我們,我們一家人邊吃飯邊說話,其樂融融,非常溫馨。
吃過晚飯,爺爺拿了許多水果和月餅放到院子里,我問爺爺在干什么,爺爺告訴我說這是家鄉的風俗習慣,是把各種水果來供奉月亮爺爺,為了讓月亮爺爺保佑下一年莊稼豐收。
看著圓圓的月亮我想到了捍衛邊疆的解放軍叔叔,他們常年不能回家和家人團圓。為了祖國的統一和穩定,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使祖國更加強大,早日實現統一,讓家鄉的月亮更圓!
第二天一早,奶奶的大公雞站在草垛上引吭高唱,好像在叫:“起床了!”我立刻起來,到奶奶的房頂一看,一座座山巒在初升的太陽照耀下連綿起伏,好像一條巨大的蟒蛇盤旋著,遠處一片片樹林紅黃相映,非常壯觀!啊,好美啊!
我愛我的家鄉,在家鄉過的這個中秋節也是多么的有意義!
上個星期天是中秋節,在中秋節大家應該都知道中秋節應該吃月餅、賞月、放花燈。大家都說十五的月兒圓又圓,今日我便來賞一賞。
早上,心情好清爽吃兩個月餅喝一杯牛奶就是兩個字,美味!大家知道嗎?其實月餅也分很多種類的。比如廣式月餅他普片是那種金黃色的上面還印有一些花紋、寫一些字等。另一種是蘇式月餅外表比較單一大多都是呈白色的它像千層面一樣,一層連接著一層皮,一直到里面就是陷。里面的餡也是非常豐富的,有五仁餡,桂花陷,豆沙餡,蛋黃餡……還有水果餡。
每個陷放到嘴巴里邊都有不同的感覺。上午我和媽媽到超市里邊挑選月餅為下次國慶節回婆婆家給婆婆。來到超市我看到好多種類,有冰皮的、水果的、豆沙的,那些種類比我吃的個數還要多。我真想每個都嘗一嘗。回到家我便迫不及待的打開一個嘗。嗯!真美味!中午,我們一家人坐在桌子面前吃月餅,我們把一塊月餅用小刀分成三塊沒人那一塊。我們輕輕的拿起,用嘴巴細細的品味,慢慢地咀嚼再將它咽進肚子里。真希望時間永遠停留在現在。
到了晚上,我們一家人吃著白米飯,喝著湯,吃著菜,圍坐在一起談論風生。今天我快速的吃完飯跑到院子里坐在大車上面望著天空靜靜發呆。左看看,右看看可連月亮的影子都沒有看到,我想大概是太早月亮還沒有出來我抱著希望的心情坐在那里仰望著天空。爸爸媽媽也吃完飯了,他們也走了出來望著天空,發現沒有月亮,仿佛也像我一樣抱著盼望、期望的心情望著天空。這時我仿佛看到了爸爸媽媽返老還童,嘴邊還來念叨著:“這月亮咋還們出來呢?””咋還們出來呢?”呵呵!我可真幸福!我依舊坐在車上頭望天空,望啊望!
望啊望------唉!真沒勁!實在太無聊了。我和老爸商量去諸葛亮廣場玩,老爸同意了。我們來到了諸葛亮廣場,在跳舞的地方我們坐在樓梯那里,看著旁邊認真學舞蹈的小孩、跳舞的大媽、滑冰的小孩再望望天空一切變了那么和諧,仿佛一切早已定好。
今天雖然沒看到明月,但我卻仿佛看到了父母他們小時候的模樣,仿佛還看到了他們具有童真的心。
中秋節,是合家歡樂、團圓的日子,本是滿懷暢飲的時刻,可為何心中卻有種孤獨的愁緒浮上心頭。匆匆過了十八年,在記憶中從小到大都是一個人,因此童年比別人少了幾許關心與呵護,比別人多了些孤立與堅強。每一個節日都是由自己度過,從未享受過生活節日的氣氛,家的溫馨,所有的歡樂都走向寂靜。父母一生忙碌,長年累月在外,漸漸的習慣了這一切,總之黑漆一團活著,夜闌人靜,回頭一想,哪能夠不為自己悲哀,哪能夠不癡癡地笑,笑里感到無限的生的悲哀。
中秋時的月亮好圓,凝視著天空,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別人幸福的聚在一起享受這節日的氣氛,而我卻只能把它當作休假日一樣百無聊賴的打發。靜謐的夜,望著皎潔的月光,星星似乎在向我眨眼,像是在諷刺我的孤獨,頓時有種想哭的沖動。
皎潔的月光用白紗裝飾了大地的美麗,道路旁的燈光普照著大地,燈光與月光渾為一體,顯得格外的美麗。心中同時充滿了孤獨的惆悵和感受中秋月圓的歡悅,這兩種情緒混雜在一起,使我的心就像一清一濁兩水交匯的河流,兩水都洶涌著,努力撫平,使它們融合一地,并且進而相互在對方中消失,以使自己的內心恢復平靜。
今天,又是一個月圓之日,也是一個團圓的日子,一個充滿歡樂的中秋節。這一天,媽媽決定全家去黃河邊賞月,等在外面吃過飯以后,天漸漸地黑了下來,我們來到黃河邊,抬頭望天,可是卻見一股一股的烏云慢慢得移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我們都擔心月亮會出不來,媽媽說:“好幾年的中秋節都是這樣,月亮總是在我們睡覺之前出不來。”媽媽每年都會供一些貢品,和我看月亮,很多次都是等不來的。
但是,我們每年都在期盼這個節日,在黃河邊坐了好長時間,清水廣場上聚的人越來越多,他們一定和我們一樣,也是在尋找月亮,正當我們沒有耐心的時候,月亮旁邊的烏云散了一小塊,頓時,一縷輕柔的月光從烏云里射了出來。形成了一個三角形,那束光形成了像一只正在天空中飛翔的大鵬。籠罩著月亮的烏云一點一點的散去,月亮一點一點的露出來,到了最后,月亮全部出來了,金色的月光籠罩了大地。微風吹過,送來淡淡的水腥味。柳樹扭動著海泥芳馨的枝條和婀娜的身姿。在月光下有一種朦朧的美。
中秋隨想小學生(模板16篇)篇十四
中秋隨想又是一個月圓之夜,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在這一天的晚上,賞月就成了必備的一課,自古以來,賞月的佳作也可謂是數不勝數。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的美好祝愿;李商隱“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的豐富想象;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滿懷愁緒,張九齡“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樂觀心態……這些都無不讓我們為之嘆服,可在同一天晚上,賞同一個月亮只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時代背景便發出了不同的感慨。其實,每一個人對于同一種事物的看法都不會是一樣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還記得曾經讀過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畫家畫了一幅畫拿到街上去,讓過路的人們把他們認為畫的最不好的地方用圈圈畫出來,到了晚上,他看到畫上面有很多的圈圈。到了第二天他又拿了一張跟前一天相同的畫,這一次不同的是,他讓路過的人把他們認為畫的最好的部分用叉畫出來,到了晚上,他仍然看到很多叉叉。而且他驚奇的發現,有些被人畫上了圈的地方卻被另外一個人畫上了叉。人類就是這樣,所有人的思想不可能一致,對待同一種事物,所有人的看法也不可能一致。比如當兩個人同時遇到一個很聰明的孩子時,一個人會說:“這個孩子可真機靈啊!”而另外一個人則會說:“這孩子從小就這么狡猾,長大了還得了?”還有就拿劉翔退賽這件事來說吧!一些觀眾認為劉翔根本就是裝的,無非是怕輸,不敢比罷了。而另外一些觀眾則想劉翔的傷勢怎么樣,是不是嚴重?雖然劉翔沒有拿到金牌,但他們仍然支持劉翔。我們無法判斷誰對誰錯?因為對與錯根本就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世上所有的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比如金錢,它雖然可以帶來人們物質的享受,可同時它也是犯罪的源泉。
或許有的時候,我們不需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對于一件事,就算你做得再出色,再成功,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肯定。我們只需做好自己就行了,別人的看法也許并不重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中秋隨想小學生(模板16篇)篇十五
現在的中秋節感覺太無聊了。人們逐漸開始對祖國的優良傳統“視而不見”。中秋節快樂和諧的氣氛早就消失了。
每到中秋節,我一個人坐在院子里,抬頭看著天上的明月,不禁會看到一家人坐在一起賞月的舊中秋場景。明亮的月光通過幾棵高大的雪松照在石桌上的月餅上,留下斑駁殘破的影子。“明知玉兔很圓,九月已霜寒。消息是關門關門鑰匙,夜潮留月。”中秋事件——觀潮很熱鬧。夜幕降臨,明月高照,街巷燈火通明。沿河一帶,一整鍋炸了,錢塘江岸邊人潮如潮。許多人打著傘,等待著被稱為“世界奇跡”的錢塘江的到來。
但是今天已經不是以前的樣子了。歲月沖淡了人們對中秋節的熱情。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但感覺和往常一樣。從早上到中午,街道特別安靜,行人比平時更少。以前節日期間車站總是人山人海,大家都希望早點回家和空著的人聚一聚。現在車站人少,幾輛公交車都是空的。以前,掛在房子前面的裝飾品每年都會換成新的設計。現在好的都是渾渾噩噩敷衍,不好的就不管了。中秋節晚上,隨便吃幾個月餅就完事了。上帝似乎睜開了眼睛,原來的“大玉盤”變成了“肥船”,就像被狗咬了一樣。
看來中國人還是要向西方文化學習啊!國外的萬圣節和圣誕節就像東方的中秋節和春節。但是西方人圣誕節的歡樂氣氛彌漫在每個角落。每個家庭都擺放了圣誕樹和圣誕老人級別的小玩意。有的人還把自己家和房子裝修的很全。門口堆滿了禮物,屋檐和屋頂堆滿了玩具、花條、霓虹燈之類的東西。先說萬圣節。家家都做南瓜燈。許多孩子假裝乞求糖果,甚至成年人也參與其中。
所以,希望我們大家不要忽視每一個節日,回到過去的歡樂。
中秋隨想小學生(模板16篇)篇十六
今天是中秋節,本因該一起看月亮,但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月亮躲到云彩后面,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雖然有一些掃興,但心里還是十分快樂。中秋節有吃月餅的習俗。相傳,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在八月十五征討匈奴得勝,凱旋而歸。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
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意思是圓圓的餅遇上了圓圓的月亮。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從此后,月餅的制作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月餅在古代叫胡餅。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太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月餅是圓圓的,象征著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的美好祝愿。如果一家人沒有到齊,家中的老人便會不高興。現在,我們的祖國也團圓了。澳門、香港和中國大陸坐在一起,和我們一樣,吃著月餅,看著月亮,一起過中秋節。總有一天,臺灣也會參與我們這個大家庭,那時我們的大家庭中的“人”就到齊了,中國也就大團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