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的教師應該具備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引導孩子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幼兒園小班總結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示。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是靜電(通用12篇)篇一
1、認識靜電這個自然現象。
2、親身操作利用"靜電"釣起小魚。
3、感知科學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
1、筆
2、餐巾紙的小魚
3、池塘掛圖
一、情景導入——"小貓釣魚"
1、"謎語"導入:
師:苗苗三班的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個是什么小動物嗎?
(八字胡,往上翹,說起話來喵喵叫)
幼:小貓咪師:對,就是小貓咪。那小貓咪喜歡吃什么呢?
師:就是小魚,那我們今天就去釣魚吧!
2、提出矛盾點師:哎呀,粗心的小貓咪只帶來了釣魚竿卻沒有帶來釣魚線,小朋友們你們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幫助小貓咪。
幼兒:
二、教師展示"靜電"實驗
1、展示靜電現象師:小靜老師,今天要用一個神奇的方法來釣魚哦。
(摩擦筆桿,去吸池塘里面的小魚)
師:我一邊做你們一邊和我說"霹靂啪哩轟""霹靂啪哩轟"
師:你們看!小魚釣上來了!
師:你們想不想試試看?
2、教師介紹靜電師:你們知道為什么我們的小魚桿可以釣魚呢?
1、請幼兒親身試驗這個現象。
三、拓展靜電的相關知識
穿衣服的時候聽到噼啪的聲響;
拉手的時候會突然電一下;
梳頭發的時候梳著梳著就會頭發飛起來。
這些現象的原因都是因為靜電寶寶,皮膚與衣服之間以及衣服與衣服之間互相摩擦,便會產生靜電寶寶。
二、延伸活動:防靜電
拓展環節——防止靜電寶寶出門前去洗個手,或者先把手放墻上抹一下去除靜電。
科學區角:可以講課上的道具放到區角,讓幼兒可以在課下時候再次進行操作。指導幼兒重點關注不同紙張的區別會對靜電產生造成的影響。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是靜電(通用12篇)篇二
通過觀察和實驗,知道糖和鹽的名稱、特點及用途。
能比較出糖和鹽的簡單相同點和不同點。
糖、鹽、杯子。
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通過嘗的方法讓幼兒了解里面裝的是什么水)。
1、出示兩杯水問:你們知道這兩個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2、請幼兒來嘗一嘗,并說一說杯子里的是什么水?
二、引導幼兒觀察糖和鹽。(通過操作培養幼兒善于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
1、請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說說糖和鹽是什么樣子的。
2、請幼兒打開紙包,看看紙包里是什么?想想用什么辦法知道?那一包是糖,那一包是鹽,糖是什么樣子的,鹽是什么樣子的?你們想方法自己去試一試用自己的方法來知道。
請幼兒將糖和鹽倒在水里,用筷子輕輕攪拌,待糖和鹽溶化后。問:糖和鹽到那里去了?
三、了解糖和鹽的用途。(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
你們知道糖和鹽有什么用嗎?(家家戶戶燒菜離不開它們。工廠很多地方也要用到鹽。)。
四、比較糖和鹽。(培養幼兒對事物的觀察能力)。
糖和鹽什么地方是一樣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樣的?小結:糖和鹽都是白顏色的,一顆一顆亮晶晶的它們都能溶化到水里,它們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糖和鹽的味道是不同的因此它們的用途也是不一樣的。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是靜電(通用12篇)篇三
1、引導幼兒充分動手操作感知、發現物體摩擦后產生靜電現象,初步了解靜電的相吸、排斥、放電現象及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靜電的利用與防止。
2、使幼兒用觀察記錄的方式,交流探索摩擦起電現象的過程和結果,并用完整的語句進行表達與描述。
3、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鼓勵幼兒積極思維,膽嘗試與他人不同的方法,不但增強其自信心。
操作材料:碎紙、泡沫、絲巾帶、海綿、尺、筆、木梳、毛皮、橡膠棒、絲綢、玻璃棒。
1、“變魔術”活動導入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用“神奇”的魔棒吸起小碎紙。
2、幼兒嘗試。
(1)想辦法用玻璃棒吸紙屑,探索玻璃棒與絲綢摩擦后能吸起紙屑。豐富詞匯:摩擦。
(2)幼兒再次嘗試,感受成功的喜悅。
(3)向幼兒介紹玻璃棒吸起碎紙屑的原理,揭示課題。
3、嘗試用不同材料操作,感知靜電的相吸、排斥現象。
(1)幼兒分組操作,并做操作記錄。
(2)幼兒講述操作過程。
(3)教師小結:生活中有很多材料摩擦以后都能產生靜電現象。
(4)小實驗,發現靜電的排斥現象。
4、幼兒討論,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靜電現象,了解靜電的利用與防止。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是靜電(通用12篇)篇四
1、認識靜電現象,知道摩擦起電的原理。
2、激發好奇心和科學探索的欲望。
彩色紙屑若干;梳子每幼兒一把;塑料玩具每幼兒一件;氣球若干;塑料繩若干;輕快音樂一段;蝴蝶指偶;場地:彩色的草地。
1、邀請小朋友做“理發店”游戲,發給每個娃娃一把塑料梳子。全體幼兒有感情的表演歌曲“理發店”,“理發店”正式開業了。
2、小洋娃娃要求理發,請一名幼兒和老師一起給小洋娃娃“理發”。引導小朋友發現:頭發飛(飄、立)起來了;教師給一個小朋友“理發”,引導小朋友發現:頭發飛起來了。
幼兒游戲,給自己梳頭,給同伴“理發”,看看能發現什么。教師適當指導、提示、鼓勵。
幼一:你們快來看,我幫緣緣梳頭,她的頭發變成這個樣子了。
幼二:我也是,我也是,怎么會跟著梳子,不好梳。
幼三:頭發吸在梳子上,這個梳子不好。我家里的不是這樣的。
角色游戲“理發店”一向是小朋友感興趣的,所以用這個游戲引出,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3、教師示范用塑料盒、塑料玩具摩擦后粘住彩色紙條。并獎勵每個小理發師一件塑料玩具,到“草地”上去玩。
4、草地上,幼兒用塑料玩具、梳子在衣服上搓一搓,然后靠近地上的彩色紙屑,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
幼兒在活動室中五六個小朋友一起,使勁在衣服上、頭發上來回摩擦,去吸地上的彩色紙屑,并熱烈地討論著,張錦元好勝心強,一邊吸一邊對同伴說:“我肯定吸的比你們多,不信你們看。”結果一比,人家的還要多,他就拼命在身上擦,再去吸了比。許中奇邊吸邊自言自語地說:“真奇怪,怎么會吸得住呢?又不是磁鐵?!?/p>
5、蝴蝶飛到草地上(出示指偶),跟著輕快的音樂,與小朋友翩翩起舞。
啟發孩子思考:為什么會出現剛才的現象?教師解釋這一現象:梳子在頭發上摩擦、玩具在衣服上摩擦產生了靜電,所以,頭發會立起來、紙屑會粘上來。
啟發孩子思考,鼓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發現靜電現象。
孩子們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了問題,產生了強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特別是許中奇小朋友好象一下明白了為什么不是磁鐵但是也能吸物體這個道理。摩擦產生靜電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有了初步的概念。
6、氣球娃娃來看你。
師:有客人來看小朋友了,是氣球娃娃,我們歡迎!
將氣球在毛衣上摩擦一陣以后,靠近幼兒的臉頰,幼兒的.頭發就會被吸引,氣球可能會粘在幼兒臉上,教師就說:氣球娃娃喜歡你,它親親你呢;將兩個氣球用線捆住,然后將氣球分別在毛衣上摩擦,再將兩個氣球提在手里,氣球會分開來,就象兩個氣球之間生氣了一樣,氣球還會貼到手上懸著。
和孩子一起分析、總結:這也是靜電現象。
7、好玩的章魚(蒲公英、菊、裙子)。
教師和孩子每人拿一打結的塑料繩,用手捏緊抹幾下(或在衣服上搓幾下),放開繩子,請幼兒觀察塑料繩四面散開的現象,象章魚一樣。讓孩子試試能不能粘到衣服或墻上。請幼兒帶著章魚到室外去玩,看看章魚能不能粘到別的地方?;顒釉谳p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是靜電(通用12篇)篇五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的內容應從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正值寒冷的冬季,空氣干燥,經過物體間的摩擦會產生有趣的靜電現象。例如有個小朋友在關燈后脫毛衣,聽到了噼里啪啦的.聲音,問老師為什么;有女孩子老師給小朋友梳頭時,看到好多頭發站了起來。生活中的這些靜電現象吸引了孩子們的興趣,也引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因此,本次活動從孩子們的興趣出發,設計了這次探索靜電現象的科學活動。幫助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實驗探究來解決發現的問題。
1、愿意主動參與探究,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2、了解摩擦產生“靜電”,嘗試探索不同的材料摩擦產生“靜電”的現象。
3、能動手動腦大膽進行實驗探究,并交流實驗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重點:幼兒嘗試探索不同的材料摩擦產生靜電的現象。
活動難點: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并交流實驗探究過程及結果。
知識經驗準備:理解摩擦的含義;有觀察到過身邊的“靜電現象”。
物質材料準備:記錄表,大小碎紙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鉛筆,水彩筆,吸管,塑料玩具。
牙簽為什么會隨著吸管動起來呢?
(一)第一次實驗,幼兒初步感知靜電的產生。
1、設置情境:小小魔術--吸管吸紙屑。
(1)剛才楊老師是怎么把紙屑吸起來的呢?引出摩擦的概念。
(2)吸管還可以在哪里摩擦吸起小紙屑呢?引發幼兒猜想。
2、幼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第一次實驗并做記錄。
3、小組展示實驗結果。
4、小結:原來在有毛的如毛發,毛衣或絨布上摩擦容易產生靜電,然后就可以成功地吸起小紙屑啦!
(二)第二次實驗,探索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靜電現象。
1、出示材料,提問:除了吸管外,這些材料都能通過摩擦產生靜電嗎?
2、幼兒第二次實驗,并做記錄。
3、交流、分享實驗結果。
4、小結:經過摩擦后,有的物體容易產生靜電,有的不容易產生靜電。
觀看ppt,了解生活中常見的靜電現象。
區域活動:幼兒利用活動區的材料進行靜電實驗。
家園共育:家長和幼兒一起搜集資料,了解靜電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是靜電(通用12篇)篇六
1、愿意主動參與探究,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2、了解摩擦產生“靜電”,嘗試探索不同的材料摩擦產生“靜電”的現象。
3、能動手動腦大膽進行實驗探究,并交流實驗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重點:幼兒嘗試探索不同的材料摩擦產生靜電的現象。
活動難點: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并交流實驗探究過程及結果。
知識經驗準備:理解摩擦的含義;有觀察到過身邊的“靜電現象”。
物質材料準備:記錄表,大小碎紙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鉛筆,水彩筆,吸管,塑料玩具。
一、導入:
播放魔法小視頻,激發幼兒興趣。
牙簽為什么會隨著吸管動起來呢?
二、基本部分。
(一)第一次實驗,幼兒初步感知靜電的產生。
1、設置情境:小小魔術——吸管吸紙屑。
(1)剛才楊老師是怎么把紙屑吸起來的呢?引出摩擦的概念。
(2)吸管還可以在哪里摩擦吸起小紙屑呢?引發幼兒猜想。
2、幼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第一次實驗并做記錄。
3、小組展示實驗結果。
4、小結:原來在有毛的如毛發,毛衣或絨布上摩擦容易產生靜電,然后就可以成功地吸起小紙屑啦!
(二)第二次實驗,探索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靜電現象。
1、出示材料,提問:除了吸管外,這些材料都能通過摩擦產生靜電嗎?
2、幼兒第二次實驗,并做記錄。
3、交流、分享實驗結果。
4、小結:經過摩擦后,有的物體容易產生靜電,有的不容易產生靜電。
三、結束部分。
觀看ppt,了解生活中常見的.靜電現象。
四、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幼兒利用活動區的材料進行靜電實驗。
家園共育:家長和幼兒一起搜集資料,了解靜電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是靜電(通用12篇)篇七
1、進一步熟悉各種顏色,感知野花和野草的色彩。
2、學習從上至下地觀察感知野草和野花的特征,知道有泥土的地方都有小草。
3、有探索自然的興趣,感受體驗大自然中的美麗色彩。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認識常見的顏色。
物質準備:選擇有野花和野草的地方、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欣賞大自然色彩的美。引導幼兒到草地上,觀察周圍的花和草,感受周圍環境的美,引起幼兒想坐一坐、躺一躺、看一看的欲望。
師:這里可真美?。∧銈兿朐谶@里坐一坐、看一看嗎?
二、認識野花和野草。
1、尋找自己喜歡的野花。
師:這里的草地又干凈又漂亮,我們去找一找,再輕輕地摘一朵你喜歡的野花。
2、講一講自己喜歡的野花。
師:你喜歡的野花是什么顏色的?什么樣子的?
引導幼兒從上至下的觀察。鼓勵個別幼兒在集體中講述,再請幼兒與同伴交流。
3、認識野草。
(1)師:那一片綠色的是什么?小草長在哪里?
(2)引導幼兒撥開小草,觀察小草,知道草長在泥土地上,小草的根長在泥土的下面。
三、放松活動。
幼兒在草地上自由地玩耍,讓幼兒感知體驗在大自然中的輕松和快樂。
四、活動延伸。
回到教室,教師出示幼兒用書,引導幼兒認識其他生活中常見的野花和野草。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是靜電(通用12篇)篇八
1.知道不同的物品裝在罐子里搖晃時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2.能夠辨別聲音的不同及大小,對聲音產生探究的欲望。
活動準備。
2、裝有沙子、扣子的罐子各一個、透明空杯2個;
3、分別裝有小石子、大米、玉米粒的罐子各一個;
4、歌曲《數鴨子》。
活動過程。
1.會唱歌的小罐子。
(1)猜想罐子里的秘密。
教師逐一出示兩個分別裝有沙子和扣子的罐子。
“小罐子為什么能發出聲音呢?”
“它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哪個聲音比較大,哪個聲音比較?。俊?/p>
“大家猜一猜,這兩個小罐子里面會裝著什么東西?”
(2)揭曉答案。
教師逐一將罐子里的物品倒在透明杯里,供幼兒驗證自己的猜測結果,感受不同物品在罐子里搖晃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2.罐子里的歌聲。
(1)罐子里的歌聲。
教師提出探究任務:試一試哪種材料放在罐子里發出的聲音?講清楚操作要求。幼兒進行自主探究操作。
(2)制作響罐。
幼兒選擇一種材料裝進罐子里,蓋上蓋子做好響罐。
(3)我的發現。
幼兒說出自己在探究中的發現。
3.我和響罐一起唱。
(1)我的響罐:教師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罐子里的東西,分組站好。
(2)我和響罐一起唱:用響罐做樂器一同演唱《數鴨子》,隨音樂退場。
活動延伸。
探索同樣的物體,放入不同材質的容器內,發出的聲音是否相同。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是靜電(通用12篇)篇九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二、找種子。
2、幼兒交流探索的發現。
(1)、誰愿意上來告訴大家你找到了什么種子?
幼兒一:我找到了蘋果的種子。
師:我們大家來看看蘋果的種子的什么樣子的?
幼兒:蘋果的種子是黑黑的,小小的。
幼兒二:我找到了西瓜的種子。
用同法和幼兒一起觀察橘子、黃瓜、西紅柿、葡萄的種子。
(2)、師:有誰找到香蕉的種子嗎?
幼兒一:香蕉是沒有種子的。
幼兒二:我找到香蕉的這個小黑子。
三、操作活動:種子和果實匹配。
2、幼兒交流活動結果,并且請集體檢查操作結果的正確。
師:誰愿意上來告訴大家你的發現?我們一起看看他找的種子對不對?
四、活動延伸:
1、種子發芽實驗。
2、種子貼畫。
活動目標: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是靜電(通用12篇)篇十
1.通過操作,感知土豆在清水和鹽水中的不同。
2.樂于探索,喜歡玩科學小游戲。
【活動準備】。
土豆拼盤、鹽、調羹、泡沫板、木頭玩具等。
【活動過程】。
1.欣賞土豆拼盤,視頻了解土豆的一般特征。
(1)欣賞土豆拼盤,說說像什么?
(2)猜猜這些美麗的圖畫是用什么做成的?
(3)觀看ppt,說說土豆的一般特征。
2.觀察土豆在清水中的沉浮現象。
(1)提出問題:土豆娃娃想游泳,猜猜它在水里會怎樣?(用站和蹲的動作表示沉和?。?。
(2)幼兒第一次操作,感受土豆的沉浮。
(3)第二次操作,借助輔助材料讓土豆娃娃浮起來。
t:你能讓土豆娃娃浮在水面上嗎?請你們去試試吧!
3.教師“變魔術”
t:老師要變個魔術讓土豆娃娃自己浮起來呢!加上“魔粉”攪一攪,土豆娃娃浮起來?。ㄑ埿∨笥岩黄鹉睢爸湔Z”)。
4.再次操作。
t:是不是加了鹽土豆娃娃就會浮起來呢?請你去試試吧!
t:為什么有的土豆娃娃浮了起來,有的土豆娃娃還是沉在水底呢?
5.操作驗證。
6.延伸:
t:你們真棒,都獲得了成功。那在水中加入糖、奶粉等其他東西土豆娃娃會浮起來嗎?我們下次再來試試吧!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是靜電(通用12篇)篇十一
開到哪里去(綜合)
1、通過畫線條游戲,了解一些特殊汽車的簡單用途。
2、學會用不同顏色的蠟筆表示汽車的路線,能完成操作任務體驗成功的喜悅。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操作材料、蠟筆若干等
1、幼兒觀察
教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說說看到了什么車?
提問:這些車子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說說車子的特征)
2、說說汽車的用途
教師:我們看到的這些車子和一般車子的工作不一樣,它有自己特殊的工作。
提問:分別來說說這些車子作什么特殊的工作呢?
1、請幼兒觀察操作材料
提問:看看這些車子會開到哪里去?為什么?
2、操作材料
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車子開向哪里,我們就可以用和車前箭頭顏色相同蠟筆畫出汽車的路線,一直畫到目的地。
3、教師示范
教師可以選擇其中一輛汽車開向目的地的路線進行示范。
1、幼兒根據教師的操作要求進行操作。
2、教師可以再一次的提醒幼兒汽車開向目的地的路線要用與箭頭相同顏色的蠟筆繪畫出來。
3、作品展示。
教師和幼兒說說這些汽車分別開向了哪些地方。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是靜電(通用12篇)篇十二
1運用各種感官的感知來初步了解水果。
2.發展幼兒初步的探索精神。
石榴、柿子、橘子若干
1. 談話,引出主題:“秋天里有許多好吃的水果,你都吃過那些水果?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個水果,讓我們看一看,它們是什么?”
2. 請個別幼兒上前摸口袋,摸出一種水果并說出它的名稱。(要鼓勵每個幼兒都能清楚的說出水果的名稱。)
3. 每組一盆,數一數,共有幾種水果?比一比,那種水果最大,那種最小,并進行排序。
4. 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2) 你再去摸摸你沒有摸過的水果,看看它和你剛才摸的水果有什么不一樣?
5. 談話:“我們幼兒園里有棵石榴樹,現在我們就來看看石榴是怎么樣的?”
(1) 摸一摸,看看它的感覺如何?
(2) 打開石榴,看一看,里面是什么樣子的?(里面是一粒一粒的紅色的石榴子)
(3) 嘗一嘗,它是什么味道的,和你以前吃的水果有什么不一樣?
6.小結:每種水果的味道都不一樣,但都有營養。多吃水果對人的身體有好處。你還有那些水果沒有吃過,回去可以問問你們的爸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