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通過恰當運用比喻、象征等修辭手法,增強文章的藝術感。閱讀這些優秀作文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增強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三年級下人教新課標單元介紹我自己(實用16篇)篇一
我想對父母說:“謝謝你們,給了我眼睛,讓我看世界。給了我耳朵,讓我聽世界。給了我雙手,讓我撫摸世界。給了我雙腿,讓我走遍世界。也給了我一個生命,送給了我一個世界!”我也想對你們說:“鄰居家的小雞是我給淹死的,樓上的蓋子是我拿走的,阿姨的含羞草是我拔掉的,《種植西瓜》是我撕掉的。”
我還想對你們說:“如果你們老了,我都還是會給你洗臉、洗腳,給你們的養老費比*老人還多,因為那些年輕人都會重視自己的父母,說父母老了沒用了什么的。我就會好好照顧你們。”我真正想對你們說:“是你們維持了這個家,撫摸著你們的雙手,我的手感覺到被針刺到了一樣,因為你們的雙手做了太多事,累得不行了。”一句話,我愛你們!
三年級下人教新課標單元介紹我自己(實用16篇)篇二
假如你問我會些什么?我會說:“下圍棋、下象棋、下五子棋、打籃球、踢足球……”假如你問我最拿手的是什么?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說:“騎自行車!”學騎自行車的那個過程至今我還歷歷在目呢!
6歲那年暑假,媽媽買了一輛深藍色的自行車給我。自行車的上面畫著一些卡通人物,很可愛。自行車還有一些配件,車頭有籃子、車尾還有個燈。爸爸和我費了好大的勁才把它組裝完成。
組裝完了,我就迫不及待地搬著我心愛的自行車和爸爸一起到了小區樓下。剛開始是爸爸在后面扶著車保護我,差不多轉了幾圈后,我主動跟爸爸說讓我自己試試看,爸爸就站到一邊看。
脫離了爸爸的保護手,我剛坐上車墊,還沒有騎兩步,這車子就連同人一起摔倒了。還好爸爸反應快我才沒有受傷,平常放學看著馬路上的大哥哥大姐姐他們騎車感覺好簡單,當自己親身試了以后,才知道沒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簡單。
我像泄了氣的氣球皮球一樣坐在地面上,心想:自行車這么難學,不如放棄好了。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過來安慰我說:“寶貝兒子,萬事開頭難,只要你堅持學,一定會成功的!”聽到爸爸的鼓勵,我點點頭,又繼續騎了起來。
這次爸爸在我車后面扶著,幫助我練平衡感,大概十圈以后,我感覺自行車開始變得有些搖搖晃晃,回過頭才發現爸爸已經松手了。爸爸笑著說:“兒子,加油!”雖然我騎得不是很平穩,但至少我不會摔倒了,相信只要我勤加練習,一定可以學會的。
學騎自行車這件事讓我明白了: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你肯努力,沒有什么事是完不成的!
文檔為doc格式。
三年級下人教新課標單元介紹我自己(實用16篇)篇三
我是一個備受父母疼愛的女孩,從我記事以來,我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我的家庭雖然不像其他孩子的家庭那么優越,可我能享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我覺得我生長在這樣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感到無比的幸福快樂!
海枯石爛,父母的愛永遠不會改變。父母的愛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指明燈,它把黑暗趕走,給我們送來充滿光明的美好前程!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才會無憂無慮、快快樂樂的成長。隨著我們漸漸長大,父母也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變得一天天蒼老,而年幼的我們還不懂去孝敬他們,還總是在他們的懷抱里撒嬌,耍賴!父母一直無怨無悔的關心愛護著我們,他們給我們提供了美好的生活環境和幸福美滿的家庭!而我們,也應該盡自己的所能,回報他們!
從我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到父母撫養我們長大,無不滲透著他們給予我們點點滴滴的付出!他們給予了我們生命!給予了我們信心!給予了我們無私的奉獻!他們教我們走路,教我們說話,教我們講各種童謠故事,教我們背誦古詩,教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是他們給我們指明前進的航向,讓我們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三年級下人教新課標單元介紹我自己(實用16篇)篇四
親愛的爸爸媽媽,謝謝你們對我的愛,你們關心我的那一幕幕情景時刻浮現在我的眼前。
記得在一個寒冬臘月的夜晚,我高燒到了40度,爸爸您抱著我,還不停地摸著我的額頭。媽媽您在為我熬姜湯。當我喝完姜湯的時候,你們又騎著自行車急匆匆地把我送到了醫院,為我看病。在病床上,我看見爸爸的汗水猶如那天上下下來的雨水,我也不知道媽媽的是淚水還是汗水。
第二天,我的高燒退了,爸爸媽媽你們再拖著疲憊的身子去上班。
記得還有一次,我考試考的不好,你們不但沒有生氣,還鼓勵我說:“這次考的不好,下次再加油呀,不要灰心。”我聽了,內心感到十分內疚,心想:多好的爸爸媽媽!那時我下了決心,我一定不會辜負爸爸媽媽的期望,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一次又一次,讓我深刻地理解你們的愛是多么的偉大,多么的無私,多么的無價。爸爸媽媽你們對我的愛,我一定會永遠記在心里。
三年級下人教新課標單元介紹我自己(實用16篇)篇五
過生日的時候,爸爸給我買了一雙粉紅色的滑冰鞋,漂亮極了,我很喜歡,對爸爸說:“我要學滑冰。”“好!”爸爸說,“回去我就教你。”
到了家,我穿上滑冰鞋小心翼翼地站起來。啊!我站穩了!我成功了!后來,我扶著墻慢慢地滑起來。過了一會兒,我滑得很平穩了,松開墻,自己滑。我滑啊滑,突然摔了一跤,腳扭了一下,好疼啊!不過,我還是堅強地站了起來,又開始滑起來,越滑越輕松,越滑越熟練,越滑越快,幾乎忘記了自己腳上的疼痛。練了好幾個小時,我終于學會了滑冰,這時才知道原來滑冰并不是那么簡單。媽媽在旁邊看見了,贊揚道:“真棒!太棒了!”我聽了心里美滋滋的。
啊!我學會了滑冰真高興!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堅持,不要放棄。堅持就能成功。
三年級下人教新課標單元介紹我自己(實用16篇)篇六
生活中的角角落落都充滿者愛,有親情的愛,有朋友之間的愛,有對老師的敬愛,對祖國的熱愛等等。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當你在享受著別人帶給你愛的同時,你有沒有真正領會到這份愛的滋潤呢?當我們明白別人對我們的愛時,往往已經晚了,懊悔也來不及了。
父母對我們的愛重如泰山,我們一輩子也還不清。但我們有些同學不但不感激自己的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反而責怪父母。還有的居然為了一點點小事,與父母賭氣而離家出走。我們整天只記得父母的不足之處,母親是怎樣的嘮叨,父親又是怎樣的嚴厲。卻不記得是誰給了我們生命,是誰教我們走路,是誰教我們說話,又是誰教我們怎樣做人……都是父母。
父母是我們第一任老師,父母是我們在茫茫大海中停留休息的港口,父母是我們人生的導航,指引我們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父母的愛如春天一樣滋潤,如夏天一樣溫暖,如秋天一樣涼爽,如冬天一樣冰涼。在我眼里,全世界的父母都是“傻瓜”,他們把好吃的,好穿的都給自己的子女,有些父母從白天一直工作到晚上是為了帶自己的子女能夠去吃一頓肯德雞。但是孩子們呢,不但不理解父母,不感激父母,反而要辱罵父母,你說這樣的父母是不是很“傻”。父母為自己的孩子操勞,眼角爬滿了魚尾紋,頭上的黑發被染成了銀發,光滑雪白的手變成了粗糙暗黃的手。父愛,母愛往往要等到他們失去的時候,他們才會明白,但那時往往已經晚了。
我們要在愛還沒有失去的時候,雙倍奉還給愛我們的人,不要等到愛失去后,再后悔已來不及了。父母的愛是這樣,老師的愛也如此。不要怨恨,不要責怪父母,老師。因為他們都是為了我們好,要永遠記住“良師諍友”這四個字。
三年級下人教新課標單元介紹我自己(實用16篇)篇七
hi!大家好,我叫陳文婷,是小學畢業生了。我有一對彎彎的眉毛,一雙黑溜溜的眼睛,一頭烏黑發亮的短發,加上一張唧唧喳喳的嘴巴。
本人生性活潑好動,為此也犯了不少的錯誤。記得有一次,上課鈴響了,老師走進了教室,我還在和后面的同學津津有味地聊天,聊得起勁還不禁發出“哈哈”地笑聲。老師大喊了一聲“陳文婷”,我這才發現全班同學都盯著我們,嚇得我直冒冷汗。我連忙翻開練習本,和大家一起做作業。十分鐘之后,作業做完了,我的嘴巴又開始癢癢了,不知不覺又和旁邊的同學談起來。不料,又被老師發現了,一個嚴厲的眼神拋了過來,算是老師給我的“禮物”吧,我嚇得滿臉通紅。
這就是我,活潑,開朗,也常常犯點小錯誤。
三年級下人教新課標單元介紹我自己(實用16篇)篇八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閉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激動、歡樂和自豪。
3痹鑾棵褡遄宰鸚暮妥院欄小。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奧林匹克運動會。指名朗讀,正確,流利,認識生字“克”
2、出示:1993年9月,在奧運會申辦的最終投票中,中國北京以兩票之差,輸給了悉尼。
那一夜,全國人民都落淚了……。
3、失敗了,然而我們從頭再來,中國人民經過8年的精心準備,團結奮進,終于在――。
出示: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辦奧運會成功了!(誰自信能讀好這句話?)。
二、齊讀課題--我們成功了!
三、學習第一小節。
1、出示圖片(喜訊傳來的瞬間,人們的心沸騰了!看--此時,哪些詞會從你的腦海中蹦出來?)。
2、出示:喜訊傳來,人們不約而同地涌上街頭,北京立刻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你感受到了嗎?讀這句--齊讀理解“不約而同”--仿佛有誰在指揮似的!)。
四、初讀課文,識字。
1、北京的哪些地方立刻變成了歡樂的海洋?請打開課文,趕快找一找,把課文讀正確。
2、檢查生字。
喜訊不約而同傳來聚集淚水揮舞鑼鼓聲。
高呼擊掌擁抱江澤民奧林匹克旗幟飄揚。
指名讀(動作)--同桌檢查讀--齊讀--我們成功了。
五、寫字:擁抱(動作,提手旁,形聲字)。
六、學習課文。
1、說說什么地方立刻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2、“天安門廣場”
(1)讀好(指名讀--男生讀)。
(2)幾十萬--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歡樂的海洋。
揮舞,高呼--邊做動作邊讀。
一遍遍--激動,歡樂,自豪。
(3)指名讀--齊讀。
七、鞏固識字。
識字歌:
申奧喜訊神州傳,
北京相約08年,
國旗揮舞鑼鼓響,
華夏擁抱奧運年。
奧林匹克旗幟揚,
世界相聚在中華,
擊掌高呼樂開懷,
淚水潤澤暖心房。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詞語復習。
2、引讀。
二、學文。
北京的哪里還立刻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1、“中華世紀壇”
(1)指名讀--女生讀。
(2)中華世紀壇人如海,歌如潮。--歡樂的海洋。
(3)擊掌,擁抱,淚水盡情流淌?(艱辛,激動,高興,百感交集)歡呼?(我們成功了!我們愛北京!祖國萬歲)歌唱?(五星紅旗迎風飄呀……)。
(4)讀。
3、僅僅是北京的這兩個地方立刻變成歡樂的海洋嗎?北京之外呢?--全中國(點擊)。
出示:喜訊傳來,人們不約而同地涌上街頭,北京立刻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4、小朋友,人們為何如此忘情地狂歡?(北京申奧成功,使整個中國的成功。這次競爭是體育的競爭,也是經濟的競爭,環保的競爭,文明素養的競爭,國際形象的競爭。“我們贏了”,不僅是北京贏了,更是中國贏了,中華民族贏了。)。
學習最后一段。
--齊聲歡呼:(年,奧林匹克旗幟將在中國北京高高飄揚。)。
--對,2008,北京!這是我們中國人民共同的心聲!這是一個多么令人激動、響亮、自豪的心聲!
三、寫字(申匹互京淚洋相揚)。
揚--提手旁,左窄右寬。
淚洋--三點水旁,左窄右寬。
京和互--長橫豎折的豎和橫折的折都要向左斜。
申和洋--豎是主筆。
匹--注意筆順。
世界選擇了北京,北京將還世界一個驚喜。
三年級下人教新課標單元介紹我自己(實用16篇)篇九
這是一首,語言生動,如“我想變只知了,歌唱我們的生活。我想變一朵鮮花,讓蝴蝶在我身邊飛翔”,形象的寫出了我的美好心愿。
夏天悄悄來了,
她是位小姐姐,
她熱情地問:
小朋友,你想變點兒什么?
我想變一朵白云,
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隨風飄蕩;。
我想變只知了,
歌唱我們的生活。
我想變一朵鮮花,
讓蝴蝶在我身邊飛翔;。
我想變只小白兔,
雪白雪白的,很可愛。
我想變一只蜻蜓,
為農民伯伯除害,
我想變只青蛙,
在夜晚為人們消除疲勞。
我們還想……。
哦!我們的奢望不能太多,
我們只默默地祝愿:
夏天姐姐能給秋天送去收獲。
三年級下人教新課標單元介紹我自己(實用16篇)篇十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用簡單的方法搜集、整理數據。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三、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簡單的分類整理的統計方法。
四、教學難點:能看懂簡單的統計圖表。
五、教學方法:講授法、練習法、演示法等。
六、教具:小黑板、掛圖等。
七、教學課時:5課時(其中有4節課是活動課)。
八、教學關鍵: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九、教學突破: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重視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從學生熟悉的事情出發,有效地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十、單元小結:
一、課題:統計。
三、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用簡單的方法搜集、整理數據。
四、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簡單的分類整理的統計方法。
五、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整理數據方法。
六、教學方法:講授法、練習法、談話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掛圖等。
八、教學課時:1課時。
九、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老師手中拿的盒子里裝的是什么嗎?怎樣才能知道裝的是什么?
(二)教學例1。
1、教師小黑板出示條形統計圖,并說明:圖中的四根條形柱分別表示下面所列花的朵數、統計時,有幾朵,就在條形柱上涂幾個小方格。
2、師:小朋友們,請仔細看圖,你從圖中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說一說。學生先看圖交流后,再全班匯報。師:你能提出些什么問題?指名提問并解答。(主要是比多比少的問題。)。
在集體活動的基礎上,分小組進行提問練習:一生提問,一生回答。師小結:剛才大家的提問都很不錯,老師也有一個問題想問大家。(例2)。
(三)教學例3。
1、師:你們喜歡這四種顏色的哪一種?大家先不要著急回答。喜歡紅色的舉左手,喜歡黃色的舉右手,喜歡藍色的拍手,喜歡紫色的搖頭。
2、師:小朋友們都在動,老師還是不知道喜歡哪種顏色的人多,你們能幫助老師想想辦法嗎?讓學生同桌互議后發表。
3、師小結:這些方法都不錯。請同學們分小組,用你們喜歡的方法在你喜歡的顏色下面作記錄。
(四)教學效果測評。
生活中的統計。師:統計的作用很大,生活中常常用到。例如,我們每個小朋友的家里每個月都要交水費、電費等,那么就要統計電的度數,水的噸數。大家想想我們生活中還要統計哪些數據?給每組學生準備一份統計表,讓學生合作完成。
十、課后小結: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級下人教新課標單元介紹我自己(實用16篇)篇十一
二、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內容包括: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周長的概念,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長度的估計等。在編排上的特點是:
1.從日常生活中引入幾何概念,使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幾何知識。
2.利用活動鞏固對幾何概念的認識。
3.周長的概念更強調從一般性的角度引入,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三、單元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四邊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邊形。
2.使學生了解周長的概念,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3.通過對長度和周長的估計,培養學生的長度觀念。
四、單元教學重、難點:
1、認識四邊形的特征,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2、通過對長度和周長的估計,培養學生的長度觀念。
五、單元課時安排:約6課時。
課時一。
一、教學內容:四邊形的認識。
二、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四邊形,了解四邊形的特點,并能根據四邊形的特點對四邊形進行分類。
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精神。
3、通過主題圖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熱愛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思想教育。
三、教學重點。
找出四邊形的特點。
四、教學難點。
根據四邊形的特點對四邊形進行分類。
五、教學方法:
講解法、練習法。
六、板書設計。
畫一個隨意四邊形一個平行四邊形。
下面各寫出他們的特性。
課時二、三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一、教學內容:
二、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了解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2、通過學生手動、腦想、眼看,使學生在多種感官的協調活動中積累感性認識,發展空間觀念。
三、教學重點。
探究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四、教學難點。
讓學生動手畫、剪平行四邊形。
五、教學反思。
六、教學方法。
談話-討論法、演示法。
七、板書設計。
動手操作。
課時四、五周長。
一、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第41頁上的例1。
二、教學要求:
1、通過活動使學生理解、掌握周長的概念。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理解掌握周長的概念。
四、教學方法:
演示-實踐法、練習法。
五、板書設計:
折幾個任意的圖形在黑板展開兩周長比較出周長的求法。
課時六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42頁-43頁例2、例3以及第44頁練習十的第1、2題。
二、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概念,通過探究理解、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并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四、教學方法:
練習法、引導發現法。
五、板書設計:
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各求周長。
三年級下人教新課標單元介紹我自己(實用16篇)篇十二
我想變出一對神奇的翅膀,飛向湛藍深遠的天空,在那里,我會像小鳥一樣自由自在的飛翔。
我想變出一對神奇的翅膀,飛到祖國美麗的首都——北京,因為在那里有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的遺容供我們瞻仰。去看看天安門早晨的升國旗儀式,因為升國旗儀式是那樣的莊嚴。肅穆。
我想變出一對神奇的翅膀,飛到四川玉樹和貴州,因為我要為災區的小朋友們付出一份力量,為他們捐衣服,捐款,和他們共度難關。
三年級下人教新課標單元介紹我自己(實用16篇)篇十三
到目前為止,學生已經是第四次學習“統計”的內容,如圖:
一下:第九單元p93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二上:第七單元p94以一當二的統計圖。
二下:第八單元p106復式統計表。
以一當多的統計圖。
三下:第三單元p38簡單的數據分析。
求平均數。
本單元學習的“統計”分為兩小節,具體內容結構如下:
二、教材編寫特點及重難點。
1、簡單的數據分析。
關于“統計”,學生已經認識了1格代表2個單位、5個單位甚至更多單位的縱向條形統計圖,本單元將在原來的基礎上繼續學習一些常見的條形統計圖:一種是橫向條形統計圖,另一種是起始格與其他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能夠根據統計圖表進行初步的數據分析,通過分析尋找信息,再根據這些信息作出進一步的判斷和決策,體現統計圖表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作用。
關于“統計”,教師們也已經有非常豐富的經驗來分析教材、組織教學活動,本人就提幾個建議:
(1)、喚起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在新舊知識的比較中學習。
(2)、讓學生初步學會根據數據特點選擇適當的條形統計圖。
如縱向條形統計圖、橫向條形統計圖、以一當一、以一當多及本單元學習的內容等。
(3)、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統計圖表在生活中的作用。(預測)。
2、平均數。
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小學數學里所講的平均數一般指算術平均數,也就是一組數據的和除以這組數據的個數所得的商。它是一個應用最普遍的表示集中趨勢的統計量,它的本質是以有限的樣本來推斷總體情況。
平均數是一個虛擬值,它不能代表個體,如例[1]里小紅收集了14個礦泉水瓶,小蘭收集了12個礦泉水瓶,小亮收集了11個礦泉水瓶,小明收集了15個礦泉水瓶,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這里的“13”就是一個平均數,是借助平均分的意義通過計算得到的,但并不表示每個個體剛好都是收集了13個瓶子。同時平均數不超過這組數據里的最大值,也不會小于這組數據里的最小值。
教學時的建議:
(1)聯系生活實際,加強學生對平均數在統計學上意義的理解。
平均數作為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的量數,是統計學中應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組數據本身的總體情況,也可以作為不同組數據比較的一個指標。但由于其不是一個“真實”的值,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具、學具,用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如讓學生討論:小明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小剛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33厘米,能判斷小明比小剛高嗎?討論過程中可以請兩組同學,每組三位量出身高,再計算出平均數并比一比,使學生在活動中明白小明班的135厘米只反應了小明班的總體情況,而不是小明的身高情況,小剛班的133厘米也是反應了小剛班的總體情況,因此在只知道平均身高的前提下,小明和小剛誰高是無法正確判斷的。能比的,是兩班學生身高的總體情況。
(2)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的作用。
學生在二年級下冊時已經知道利用統計的結果來對事物進行合理的預測,能初步理解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本單元的教學也要注意結合實際情境,讓學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為什么要使用統計,進一步體會統計的現實意義。如教室里的日光燈質量是否合格,能工作多少時間等,工人不可能把全部的燈管都拿來做實驗,于是從里面抽出一小部分通過實驗產生數據,再對這些數據進行統計學上的分析,其結果能對全部的日光燈質量作出評價,這就是統計上的一個主要功能:通過有限樣本的數據分析來推斷總體樣本的大致情況。
本單元的教學重難點:
1、起始格與其他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
2、平均數意義的理解。
三、教學目標。
1、向學生介紹兩種新的條形統計圖,使學生學會看這兩種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四、課時劃分。
本單元可以劃分為4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例[1]、練習十第1題[p38]。
第二課時:例[2]、練習十第2---4題[p39]。
第三課時:例[1]、例[2]、練習十一[p42、43]。
第四課時:練習十一[44、45p]。
(教學時也可以把例[1]與例[2]合為第一課時,在第二課時進行鞏固練習。)。
第一課時。
1、教學內容:橫向條形統計圖例[1]、練習十第1題[p38]。
2、教材建議及重難點。
本課的學習內容是“橫向條形統計圖”,教材展示了礦泉水一周的銷售情況,和根據銷售情況繪成的統計表和統計圖。教學時應該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如對品牌的分類、對數量的計數等;完成統計表和統計圖后,讓學生對形成的數據進行分析,最后還可以根據數據進行預測和計劃調整。
橫向統計圖與縱向統計圖的繪制是同樣的原理,對學生而言并不會存在困難,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創造。從統計的意義上來說,學生在學會縱向統計圖后還要讓學生學會橫向統計圖,其實際意義并不大,橫向統計圖能體現的縱向統計圖都能體現,因此,它的應用要考慮生活的實際需要。如在作統計圖時,在頁面上繪一個長方形的圖比較美觀,我們就可以選擇橫向統計圖。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橫向條形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3)、使學生學會收集、整理數據。
4、教學建議。
橫向條形統計圖與縱向條形統計圖在生活中的作用是相同的,沒有很大的必要再創設情境,讓學生去探索、創造橫向條形統計圖,因此教學時可以直接呈現橫向條形統計圖,把重點放在數據的收集、分析和處理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預測能力,以及橫向條形統計圖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上。
第二課時。
1、教學內容:條形統計圖例[2]、練習十第2---4題[p39]。
2、教材分析及重難點。
例[2]展示的統計圖有別于學生的已有知識。以前學習的統計圖中每一格都表示相同的量,而本課中統計圖中的起始格也就是第一格表示的量與其他格表示的量不同。如圖,身高統計圖中起始格表示137,體重統計圖中起始格表示28,其他格都表示1,為什么要在統計圖中這樣表示呢?教學時可以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發現其中的奧妙,從而認識這種“鋸齒形”的統計圖;教學時也可以創設另一種情境,使學生體驗到在某些情況下已有知識無法很好的解決目前的問題,于是探求新的、更好的解決方法。如例[2]的數據:
姓名李明王芳趙蘭劉玉李琴。
身高/厘米141138139143142。
體重/千克3533324036。
讓學生把它繪制成統計圖,按已有知識學生會采用“以一當多”的辦法,如圖。在這種情況下,數據間的“差異量”并不明顯,不符合統計圖“簡潔”、“明了”的特點,怎么辦呢?這時可以讓學生繼續探索或教師幫助,發現“鋸齒形”統計圖的妙處。
教學重難點:
理解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的不一致。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
(2)學會數據的簡單分析,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加強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教學設計建議。
(一)收集信息。
通過測量得到學生的身高數據、體重數據,如下表:
姓名李明王芳趙蘭劉玉李琴。
身高/厘米141138139143142。
體重/千克3533324036。
(二)探索新知。
1、根據這組學生的身高情況,制作身高情統計圖。
2、討論,探索新方法。
學生在交流探究時教師可以適當點拔:兩種統計圖可否取長補短,把它們結合在一起?學生可能會想到統計圖的下面部分以一當十,上面部分一格表示1等。
3、統一方法,學習新知。
可以把下面部分以一當多的部分全合并到一個格子里,由于這個格子與其它格表示的數不一樣,就用“鋸齒”的形狀來表示。請學生畫一畫。
4、小結。
說一說新統計圖的意義。
(三)鞏固練習。
根據這組學生的體重情況,制作體重統計圖。
根據統計圖了解關于這組學生體重的信息。
(四)總結。
第三課時。
1、教學內容:平均數[p42、43]。
2、教材分析、建議及重難點。
本課例[1]展示了四位小朋友收集礦泉水瓶的情況,可以通過“移多補少”的方法或通過借助平均分的意義再計算得出平均數,著重教學平均數的含義和求法。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理解“平均數”是一個虛擬值,它反應的是整組數據的情況,并非與個體完全相同。
例[2]通過兩個球隊“歡樂隊”和“開心隊”比平均身高,讓學生體會平均數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和區別不同組數據的總體情況這一統計學上的意義。
3、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理解平均數不是一個實際的數。
(2)讓學生知道平均數是有一定范圍的,培養學生的估計、猜想意識,產生探究數學知識的積極情感。
(3)使學生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先求總數再平均分。
(4)體現總體與樣本的關系。
4、教學設計及意圖。
(一)情境導入,體驗產生背景。
出示跳繩比賽的兩組同學的成績,思考:哪一個組的成績好呢?
姓名abcd。
成績(個)93959086。
姓名efg。
成績(個)949191。
學生回答,爭論,形成兩種對立的觀點,在眾多的方法對比、優化中引出平均數的教學。
(二)展開教學,自主探索新知。
1、師生互動,理解含義。
(1)平均數在生活中很有一些用處,你還能舉一些例子嗎?
(2)同學們的身高不一樣,誰能說一說我們班同學大概有多高?
2、動手操作,探求方法。
(2)先動手活動,再互相說說方法。
(3)匯報、交流活動情況。
移一移的方法。
(4)歸納小結:“移多補少”在總數不變的前提下,幾個不相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變得同樣多,同樣多的那個數就是原來這幾個數平均數。如2、7、3的平均數是4,實際上原來每排小正方體都不是4個,因此平均數并不表示實際每份的數量。
(5)計算方法的探究。
除了移多補少還有什么辦法?誰在沒移前就知道平均數了?
(三)內化認識,學會應用。
1、比較方法,優化計算。
課本例[2],哪個隊的身高高一些呢?
請你選擇最喜歡的方法(引導:計算方法)來解決問題,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實踐檢驗,合情推理。
(練習)。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第四課時。
1、教學內容:練習十一[p44、45]。
2、教材分析。
第3題是讓學生記錄小組內同學的跳遠成績,再算出小組的平均成績。可以在組內比較誰跳得遠,也可以組與組之間比較哪組的成績比較好。
第4題是兩種餅干的銷售量統計圖,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兩個統計圖,得到相應餅干的信息,再根據信息進行分析、預測。
第5題是王叔叔三天的行走路線及每天的路程,計算平均每天行多少路程。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
2、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4、教學建議。
練習十一第3題應該在課前了解成績或讓學生自己得到成績,在課中直接呈現;第4題需要向學生解釋“第一季度”是指一月、二月和三月這三個月,對其中的第2個問題:“分析一下乙種餅干的銷售量越來越大的原因。”“你認為還有什么原因?”本人認為沒有必要在這種問題上糾纏,銷售量越來越大是根據現實數據經過數學統計所顯示的結果,至于原因,不是數學課堂上能解決的。
三年級下人教新課標單元介紹我自己(實用16篇)篇十四
我是一個很幽默的男孩兒。我今年九歲,我每說一句話都能把別人逗笑。
我記得有一次,我跟李大勾肩搭背地走在一起。突然,我看見一大堆牛奶撒在地上。可是,我故意跟李大笑嘻嘻地說:“李大,你看地上這一堆奶,肯定是狗媽媽不小心撒出來的。怪不得現在有好多可愛的小狗狗剛生出來,沒過幾天就死了。原來是它的狗媽媽不小心走在路上把奶撒下來了,回到家才沒有奶給剛出生的小狗吃飽,所以那些小狗才死了,對吧!”我剛說完,李大就已經笑的跟鴨子叫一樣,笑的上氣不接下氣。然后用斷斷續續的氣說:“你可真能胡思亂想呀!”這就是我,一個幽默的小男孩兒。
呀!對了,說了這么多,我還沒介紹我的長相呢!我長著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這雙大眼睛下面,長著一雙想夠尾巴草一樣的不起眼的塌塌鼻。大大的耳朵上長著一個小小的糧倉,媽媽說有了這個糧倉,長大就可以不餓肚子,我的耳朵的這個糧倉可真好呀!
我還是一個性格非常開朗的小男孩兒。每天都是那么開心,沒有很多煩惱。最后,我想做一個每天都沒有一點煩惱的人,快快樂樂地度過沒一個艷陽天!
三年級下人教新課標單元介紹我自己(實用16篇)篇十五
知識技能: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的意義,掌握扇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征與作用,能正確描述統計圖中的數據。
2、使學生能正確在制作統計圖,充分利用統計圖的特性,準確、合理、規范地反映出有關數據。
過程與方法:
1、經歷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針對統計圖提供的數據不清問題,能提出質疑和修改建議,提高制作統計圖的技能。
2、在運用統計圖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3、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積極參與探究活動,對自己得到的結果正確與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學習中可以取得不斷的進步。
2、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進行質疑的習慣。
二、本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學內容主要是探究制作扇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技能問題。
本單元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一些簡單的數據整理以及學會制作一些簡單的統計圖的基礎上,來進一步學習有關扇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繪制技能。教材編排的內容比較簡單,通過兩道例題分別說明如何合理制作扇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使之正確、充分地反映出有關數據,體現各統計圖的特征,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三、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措施。
重點:繪制扇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
難點:根據統計圖進行比較、判斷時要統一標準。
突破措施:
1.認真做好課前教學準備究工作,制作相應課件,提高課堂效益。
2.尊重學生,教學民主,做到師生互動,做到因材施教。
3.充分挖掘群體學習的潛能,讓小組之間互相交流、互相評比,培養優生,鼓勵后進生。
4.重視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中學習和理解教學。
5.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6.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8.注重從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出發,體會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用途。
四、課時安排:
扇形統計圖1課時。
折線統計圖1課時。
三年級下人教新課標單元介紹我自己(實用16篇)篇十六
作為兒子,小時候一直不理解父親的愛,總覺著自己沒有享受父愛。父親老了,一輩子脾氣冷倔,我到現在都怕他。
父親啥時都是冷冰冰的,可他把對子女的愛深深埋在心里。
記的在上小學的時候學過這樣的課文。
「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當我們因為求學離家在外,之后又因為工作,又或因為成家、養育子女種種原因,無法抽空回鄉看望父母時,卻忘了,父母已一年比一年更加衰老了。
《論語》有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當父母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上會有越來越多的不便,此時,正是需要我們在身邊照顧的時候。記得有一位女士,因遠嫁外地很少回家,有一次她回家時,卻發現年老的母親走路一跛一跛的。一看才知道,原來,母親因為年紀大了,無法彎下腰來剪自己的腳指甲,使得指甲長得太長而嵌入肉里,造成流血、流膿。當女兒看到母親這雙受傷的腳時,不禁難過得哭了,母親多么需要她的照顧啊!于是從此,她每周都會回來看望母親一次,為母親泡腳、剪腳指甲。
時光易逝,在我們還有機會盡孝時,莫要再等待,丘吾子的遺憾警示我們:行孝不能等!
父親啥時都是冷冰冰的,可他把對子女的愛深深埋在心里。
希望父親健健康康,父親健在,那是兒子的福氣!
世間一切有因必有果,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愿天下的兒子都做個孝順兒子,愿所有的父親老有所養,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