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秋收工作簡報內容篇一
秋分時節,五谷豐熟,瓜果飄香。在晉西北的土地上,農民用勤勞的雙手描繪著熱火朝天的豐收景象。xx月xx日,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xx主場(xx)活動在中國雜糧之都xx產業園盛大開展。記者走進各展廳,品味豐收的味道。這是一場關于農產品的“清爽套餐”,這是一場關于采購商的“饕餮盛宴”。
在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xx主場(xx)活動展廳內,各具特色的農產品和農副產品勾畫出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圖畫。此次參展產品以農產品為主,包括各類民俗、攝影、書畫、剪紙等藝術作品,及農民工作品等。產品展區有三部分,分別是“有機旱作·晉品”展區、全省11個地市特優農產品展區、來自xx14個縣(市、區)及xx風景名勝區的特優農產品產區。展區內共有250余家企業、600余種產品參與展示和展銷,其中,xx市各縣(市、區)參展企業有100余家,圍繞有機旱作農業技術、農產品精深加工、功能性食品加工等方面,帶來了富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
這里有豐收的碩果,這里有致富的妙方。展廳內,我市種植的有機高梁、谷子、紅薯、玉米等農產品吸引了全省各地的眾多客商前來參觀洽談。
展銷現場,各個展臺吸引了眾多市民圍觀,來自全省各地客商爭相向企業工作人員咨詢雜糧詳情。在聽過工作人員的詳細介紹后,他們對xx農產品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這次豐收節活動,我市采用開放式散裝、精品包裝、禮盒套裝等形式,全面展示xx特色農產品。展出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米、面、油、五谷雜糧、深加工等農特產品共計400余種,通過宣傳版面、產品展示、現場品嘗,充分展現xx黃土地特色農產品之鄉的嶄新形象。
在xx中國雜糧之都產業園文化展示中心的廣場上,設置了“xx藥茶”品鑒展示活動區,現場進行茶藝表演。取杯、投茶、入水……茶藝師的動作如行云流水般連貫自然,吸引了路過的客商和游客,他們目不轉睛地欣賞,不時拿出手機拍照。茶香四溢,站在展桌前的游客端起茶杯,喝下一口清茶,紛紛表示贊賞。
xx市xx糧行負責人劉xx詢問現場參展商:“這次專門來xx采購,可以留下聯系方式嗎?”在了解xx雜糧產品的生產加工情況之后,表達了自己的合作意向。
在xx區展區,個大色紅的游邀紅薯,清香可口的楊胡葡萄,嬌艷欲滴的富士蘋果,脆甜爽口的梨棗、黃燦燦的小米……都得到了來自太原、晉中等地客商的青睞。
“近年來,我們村不斷引進種植品種,增加種植面積,不僅擴大了銷售市場,還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最近在和xx、臨汾的客商洽談。”游邀村委會主任蘇xx剛說完,展位上又來了新的客人。
58歲的劉先生手里拿著大包小包的農副產品,有xx區的游邀紅薯、21#小米、代州黃酒,xx的蘋果醋,也給自己買了寧武的毛健茶。他欣喜地說:“難得趕上全省10個地市來這里展銷,買點特產回去,給孩子們嘗嘗。”老劉是xx本地人,喜歡喝茶。
豐盛的農產品盛宴,客商們沿著展位逐一了解、挨個品嘗,詳細了解產品的種植過程、生產工藝和銷售產業鏈,他們對xx各地參展商品贊不絕口。本次活動不僅可以成為農民致富的一個途徑,也將通過交流宣傳促進我省農產品的產銷對接,實現合作共贏。
秋收工作簡報內容篇二
秋收期間,八五六農場有限公司、分公司各管理區工會廣泛開展“抗疫情 奪豐收”秋收勞動競賽,以賽促提,全力打好農業生產收官戰。
競賽以“保安全、抓農時、抓質量、提標準、增科技”為主要內容,激發廣大干部職工搶秋收、上標準、增效益的勞動熱情和干勁。
二區
為確保優質、高效、安全地完成秋收任務,激發廣大種植戶的勞動熱情,進一步增強黨組織和工會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連日來,第二管理區工會組織開展了“抗疫情 奪豐收”秋季勞動競賽活動。
活動中,管理區管理人員全部下沉一線,準確掌握每一地塊收獲條件,收獲、整地進度,引導職工群眾牢固樹立錯過農時就是災的.思想,克服一切不利因素,發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精神,以收翻結合的方式加快秋收進度,堅持晝收夜翻,人停機不停,做到成熟一塊、收獲一塊、整地一塊。
以“節本、提質、增效、減損”為原則,緊緊圍繞秋收生產,最大限度的調動機車,發揮收獲機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快速推進三秋工作。同進管理區成立競賽評分小組,按照秋收進度、收獲質量和標準評分。
通過秋收勞動競賽實現了以賽提進度、以賽提標準、以賽促豐收,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黨員干部和種植戶積極搶收的熱情,全面促進了秋收工作的提質提效,營造了“比、學、趕、幫、超”的競賽氛圍。
秋收工作簡報內容篇三
經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農業農村部研究,決定將各地舉辦的經濟林節慶活動作為系列活動統一納入中國農民豐收節。日前,國家林草局辦公室和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經濟林節慶活動的指導意見》。
《意見》明確,經濟林節慶活動是中國農民豐收節的重要組成部分。
各地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要對正常舉辦的經濟林節慶活動進行摸底調查,按照尊重主辦方意愿的原則,通過當地政府或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將其納入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鼓勵各地舉辦經濟林節慶活動,鼓勵以中國農民豐收節冠名,鼓勵在宣傳資料、節慶現場使用中國農民豐收節標志。
經濟林節慶活動要結合中國農民豐收節有關要求和活動方案,緊密圍繞黨中央確定的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等國家戰略,突出展示各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展經濟林產業,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
要因地制宜設計活動內容,可組織如最優果品、最佳果樹、最美果園、最靚品牌、最好果農、最新成果、最優技術等接地氣的大賽、宣傳、推介活動,邀請權威學者、科技特派員、科技推廣員、鄉土專家、林果能人參加的研討會,推選先進典型人物,推出優秀林農代表和新型經營主體,搭建鄉村創業創新的舞臺。
要結合推進鄉村旅游、科普教育、園藝體驗、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活動,增加豐收喜悅和節慶歡樂的氛圍,吸引城鎮居民走進鄉村,活躍和繁榮消費,大力培育節日市場。
各地林業和草原、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協調引進林果經銷商,提供“互聯網”“線上直播”等技術和模式,支持幫助搭建城鄉互動、產銷對接、產業融合的大平臺,助力林果產品優質優價、豐產豐收。
各地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要與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建立聯動工作機制,強化經濟林節慶活動的宣傳保障,做好宣傳策劃實施,主動發布經濟林節慶活動信息,吸引社會各界參與。
要發揮好互聯網的信息傳播主渠道作用,及時發布豐收場面和產品信息,營造全民參與、共享豐收的良好氛圍。要充分發揮主流媒體輿論引領作用,大力宣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嚴格保護耕地的有關規定、經濟林發展成就、林農生產生活巨大變化、先進人物典型事跡,擴大社會共識,銘刻豐收記憶。
各地林業和草原、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加強對當地經濟林節慶活動的組織指導,切實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重點安排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內容和形式,注重提升產品知名度、產銷對接精準度,以及農民參與度、滿意度和社會美譽度。要嚴格遵循中央“過緊日子”、嚴控慶典活動和減輕基層負擔等要求,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奢靡之風,嚴禁搭車搞慶典和轉嫁負擔,確保活動不走偏、不變味。
要增強安全意識,科學制定預案,排除各種風險。當前,要重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堅持科學防控、精準施策,保持合理社交距離,確保經濟林節慶活動平安祥和。
各地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要認真做好經濟林節慶活動總結工作,在每年秋分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之后,將總結材料及時報送上級主管部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將適時推選一批中國農民豐收節經濟林節慶活動品牌,推動經濟林節慶活動越辦越好,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更大貢獻。
秋收工作簡報內容篇四
為促進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近段時間,富寧縣以為民辦實事踐行“學史力行”,通過“五步走”措施,全力做好秋收秋種秋管工作。
工作部署,提前“謀”。召開秋收秋種秋管工作會議,分析當前農業生產形勢,研究制定“保秋收、穩秋收”措施,對秋收秋種秋管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促進全縣各鄉(鎮)、各村(社區)干部充分認識抓好秋收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
天氣預警,動態“曬”。通過各鄉(鎮)微信群、qq群及時向農戶發布秋收期間的天氣信息和農事生產建議信息,讓群眾根據天氣情況合理安排時間搶時收割、及時晾曬、干燥儲藏等,有效規避天氣變化給秋收生產帶來的損失。
技術服務,指導“細”。組織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技術員下村對秸稈還田、秋播生產、越冬作物種植等實用技術進行指導,根據地區土壤、環境、濕度等農業生產要素特點,向種植大戶、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廣大農民科學推薦配方施肥和科學用藥。同時,動員農民抓住有利的天氣條件開展秋收工作。
安全生產,多維“防”。組織農技專業工作人員深入田間作業現場,指導群眾安全使用農機作業,對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及時處理,消除安全隱患。組織開展安全秋收知識宣傳,以防火、防盜、防事故為重點,提高群眾秋收搶收時節安全用電、規范使用農機等安全意識。
農資調購,供應“足”。提前為農民選定秋種優良品種,積極籌備秋種物資,為各農資經銷部門協調做好農資調購工作,確保良種、化肥、農藥等物資及時供應到位。組織農技工作人員積極開展病蟲害檢測防治、發放物化補貼等工作,加大對轄區內農資經銷點的檢查力度,嚴厲打擊各種制售假冒偽劣肥料、種子、農藥等產品的行為,凈化農資市場、維護農民利益。
秋收工作簡報內容篇五
金秋九月,億萬農民歡天喜地,迎來了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9月22日,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南省主會場開幕式將在開封祥符區西姜寨鄉拉開帷幕。據悉,此次開封主會場活動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著重突出生態特色、現代科技、農耕文化、創意休閑、新時代新農民新展示,充分展示現代農業新成果,美麗鄉村新面貌,現代職業農民新形象。
經黨中央批準、國務院批復自2018年起,將每年秋分日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一個屬于農民但又關乎國計民生的節日。每年“秋分”,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都是收割的時候。這個節日的設立,極大調動起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今年的“秋分”之際,祖國大地在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長江流域嚴重洪澇災害襲等挑戰后到處呈現出來之不易的豐收景象,令人無比欣慰。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的慶祝活動,將為絢麗的秋色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收的風景最“凝重”。從大自然的節奏看,秋天似乎就萬木凋零。缺乏了生機,因而有“逢秋悲寂寥”的凄涼。但是,秋天又是收獲的季節,那道沉甸甸的風景讓人深思。詩人峻青說:“花木燦爛的春天固然可愛,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卻更加使人欣喜。”秋收的獨特風景,恐怕就在這“瓜果遍地”中。正因這些都是“農民”的事情,古代的“官方”及“上層人物”自然領悟不到,只憑自我感覺得出了“寂寥”的結論,唯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豐收”才有了節日,那一道道“勝春朝”的風景,才會那般的凝重,用老舍先生的而話說,“美得并不空洞”。
“山田望稔秋收近,暑月乘涼早起宜”,秋收的憧憬最“精彩”。愛國詩人陸游行走在山道上,聞著稻花的清香,聽著陣陣的蛙鳴,不由吟出“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詩句。從稻花的清香里就能感受到“豐收在望”,更何況秋日里的“山田望稔”!勤勞的莊稼人雖然也“暑月乘涼”,但不會睡“懶覺”,日日“早起”作好收割的準備。這樣的意境,恐怕也只有農民才體會得到。在今年的每一場“戰斗”中,我們的黨員干部充分發揚這種“早起”精神,帶領廣大群眾戰勝重重困難,迎來了多個層面的豐收。在這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幅多么“精彩”的豐收畫面!
“春種遍地皆綠玉,秋收滿倉盡黃金”,秋收的希望最“動人”。春華秋實,是大自然的規律,更是農民的`希望。在農民心中,這個“希望”比其他的希望更“動人”,因為它涵蓋了生存、發展的全部內容。今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的亮點是開封農業嘉年華項目,將以現代農業文化為主線,結合黃河文化、中原文化等向人們展示極具地域特色的農耕文明,打造以高科技展示,農業觀光旅游,研學基地為一體的現代都市農業樣板。解密八朝古都,擔當農業大任,這就是“滿倉盡黃金”嶄新的時代內涵,也是鄉村振興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推動農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明天而努力奮斗的時代“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