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廈門美食篇一
周六,我和葛漢龍等六位同學(xué),冒雨去斗西路作“廈門特色小吃”的研究性學(xué)習(xí)活動。
一大早,我們就坐brt快三線直達斗西路。這是一條廈門的百年老街,街面不寬,但所有的店鋪幾乎都與“小吃”和“海鮮”相關(guān)。街邊的魚蝦在水池里活蹦亂跳,各色海產(chǎn)肥美新鮮,空氣中飄著濃濃的海腥味。小吃店更是一家挨著一家,川香閣、魚得水、龍巖牛肉小吃、莆田鹵面、廈禾沙茶面、西北拉面、桂林米粉、灌口姜母鴨……光看這些招牌就令人直流口水,何況那些店里還飄出陣陣香味,怎不叫人胃口大開。
接著,我們又步行到了中山街與局口街的交界處,這里有一家百年老字號,正宗的廈門沙茶面。離店老遠,就聞到一股沙茶面的濃香,叫人垂涎三尺。走進店內(nèi),一口盛滿沙茶湯的大鍋正咝咝冒著熱氣,散發(fā)著撲鼻的香味。盡管外面還下著雨,但店內(nèi)的服務(wù)員們忙得滿頭大汗,才9點多,店里就擠滿了人。我們才剛坐定,一碗碗沙茶面就送到了我們的面前。一條條筋道鮮嫩的面條浸泡在香辣可口的沙茶湯里,讓我們食欲大開,我們吃得滿頭大汗,直喊爽快。我正要喝那剩下的沙茶湯時,耳邊突然響起了一個陌生的聲音,抬頭一看,是一個服務(wù)員姐姐,她看我們吃得津津有味,便喜笑顏開地說:“小朋友,你知道沙茶面的來歷嗎?”我搖了搖頭。她說:“廈門是一個港口城市,人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舶來品,沙茶就是一種,其實它是由印尼引進的,原名叫‘沙嗲’,在飲茶成風(fēng)的廈門人口里,就叫成了‘沙茶’。”聽了服務(wù)員的解說,我恍然大悟:原來它還有這樣一段小吃文化啊!我用舌頭使勁舔舔沾滿沙茶湯的.嘴巴,回味無窮。
吃完沙茶面,我們逛了著名的小吃一條街,局口街(亦稱女人街)。它是中山街幾條支路最著名的一條。局口街窄,僅可供兩人側(cè)身而過,街道的路面崎嶇不平,由于下了雨,還有點滑,屋檐上不時還滴落著小水珠,左右兩邊都是形形色色的店鋪。最吸引人的便是那一間間流香溢彩的沙茶烤肉店了!雖然肚子早己填滿,但經(jīng)不住那金黃色烤肉串的誘惑,大家垂涎欲滴,因此又買了幾串邊走邊吃,慢慢擠出了這條廈門最古老、最窄小的街。
當(dāng)我們坐上了brt,置身于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廈禾路,回望遠處被高樓大廈層層包圍的老街巷,心里油然地生出了依依不舍之情。雨在淅淅瀝瀝地下著,車在高架橋上飛馳,低矮的老街巷在雨霧中漸漸淡去……我咽了咽唇齒留香的口水,不免為它的將來擔(dān)心,我多么希望再過四五十年,當(dāng)我“鬢毛衰”、“老大回”時,我還能找到這幾條百年的廈門老街,還能品嘗到這些風(fēng)味小吃。
廈門美食篇二
小吃是廈門市食俗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這不僅由于廈門市小吃體現(xiàn)了廈門市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其品種的豐富多樣,全國罕見;也不僅由于廈門市小吃的風(fēng)味獨特,令人難忘;更因為對廈門市人來說,小吃既可是點心,亦能作正餐,甚至可以上宴席待客。沒有一個廈門市人不吃小吃,它已經(jīng)深深溶于廈門市人飲食習(xí)俗之中,成為一種偏好,一種習(xí)慣,一種民風(fēng)。對于廈門市人來說,那深夜街巷里叫的"燒肉粽",那馬路邊騎樓下點著"臭十"(乙炔)燈的煎豆子,便是刻骨銘心的故鄉(xiāng)印象。可以說,不了解廈門市的小吃,就不僅無法了解廈門市的食俗,也無法了解廈門市人。
據(jù)廈門市民俗學(xué)會近年的調(diào)查,目前廈門市的小吃大約有200多種,制作售賣小吃的攤點、酒樓、餐廳僅在島內(nèi)就有2600多家,許多黃昏之后才出現(xiàn)的流動攤販尚不計算在內(nèi)。這么龐大的數(shù)目,只能選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最負盛名的攤點、酒樓簡略介紹了。
最有名和最普遍的廈門市小吃有;土筍凍、燒肉粽、五香、芋包、韭菜盒、芋棗、章魚、油蔥馃、鹵豆千、鹵鴨、蠔仔粥、面線糊、炸棗、糖蔥餅、薄餅、沙茶面、魚丸、蠔仔煎、麻籽、貢魷魚、"翻煎"豆干、加滋螺、花螺、芋馃炸、蠔仔炸、馬蹄酥、炒馃條、面茶、蝦面、燒豆花、花生湯、炒面線、炒米粉、豆包仔馃等等。
土筍凍是用生長于海邊灘涂的一種名叫"土蚯"的無脊椎軟體小動物加工制作的,晶瑩剔透,柔韌嫩脆,鮮甜爽口,尤其是沾上各種佐料,更別具風(fēng)味。據(jù)說,制作上筍凍的"黑土蚯",全國只有廈門市、海滄、安海一帶沿海灘涂才有,而以廈門市百谷港出產(chǎn)的品質(zhì)最佳。可惜圍海造地,芫當(dāng)已不再成港,現(xiàn)在的土筍凍只有靠高浦、海滄、安海等地提供原料了。
五香也是極為可口的美味。它用一種專門的豆皮,裹上剁碎的精肉、荸薺、蔥等,包成如春餅的一條條,再放下油鍋炸成焦黃,切成幾段,蘸佐料進食,香、酥、脆、鮮,妙不可言。
蠔仔煎則是選黑耳白肚(黑白對比越強烈,說明越新鮮)的"珠蠔",拌和青蒜、韭菜、地瓜粉,攤?cè)胗湾仯瑑擅婕逋浮Vv究一點,還要在入鍋后,再攤上攪散的蛋,一道煎熟。起鍋后,撒點胡椒,放數(shù)葉芫荽,吃時再蘸上芥辣、辣醬、香酷,簡直連舌頭都會一起吞下去。
蝦面的主料是蝦和面,然而妙處卻不在蝦,也不在面,而在湯。先把蝦去殼水熟,撈起蝦仁,再用這湯熬蝦殼,熬了第一遍后,把蝦殼過濾出來,搗碎,摻上冰糖再熬。然后和上熬過的豬骨頭湯,撒上蔥花、蒜末,方才成為蝦面湯頭。食時,將面攪熟。撈置碗中,放上幾只承熟的蝦仁和幾片豬肉,加上一小匙蔥頭油及些許蒜泥,再舀進熬好的蝦湯,撒上胡椒,味道之鮮美,令人難忘。
糖蔥餅,過去有許多小販挑著擔(dān)沿街走巷叫賣,現(xiàn)在只有在"好清香"酒家才吃得到了。它是用特制的約五六厘米直徑的小春餅皮,包上一小段專門煉制的油蔥糖和酸蘿卜、蔥、蒜、辣醬、莽辣。入口后,甜、酸、辛、辣、咸五味俱全,食欲大振。
沙茶面可算是當(dāng)今廈門市最普遍的小吃了,無論鬧市或深巷,幾乎無處不有。沙茶面的妙處,也是在湯頭。好的沙茶面湯,是用豬的大骨湯加上沙茶辣醬、花生醬等熬成的,又鮮又辣,別具口味。
芋泥、芋棗、芋包,則是把檳榔芋頭蒸熟,搗成泥,然后包肉、筍等,用蒸籠蒸過,即成芋包。什么也不包,只加糖,搓成一粒粒如大棗,再油炸,即成芋棗。若是加糖,油炒,則成芋泥。芋泥起鍋后,面上油多,很快就不冒煙,但內(nèi)里卻是十分燙,不知底細,就要吃虧。也有咸芋泥,如南普陀素菜的"香泥藏珍",即把蘋泥包上各種菜,整碟或整碗蒸熟,邊上再撒些油炸過的酥脆可口的青菜葉絲,吃起來十分可口。
蠔仔粥或蟹粥的功夫,在于米要"粒粒清",不能煮爛。主要喝稀飯湯。
傳統(tǒng)中,一種小吃總是和最受歡迎的某一攤點的店名或主人名字連在一起,如黃則和的花生湯,"好清香"的燒肉棕,"碰記"和"真好味"的魚丸場,"章記"的蝦面,關(guān)隘內(nèi)治姐的美人薄餅,思明北路程阿樹的蠔仔煎,二舍廟陳漢益的炸五香,泰山口吳唇的韭菜盒,打錫箔巷葉棟梁和笛仔仙陳金水的土筍凍,福茂街口何金釵的沙茶面,海關(guān)邊王奕然的油蔥馃,思明北路貓車的貢魷魚,賴厝埕蔡淑貞的芋包,十六崎腳陳玲的麻嵫等等。
歲月流逝,數(shù)十年前的這些老字號能留存至今的已經(jīng)不多。但后起之秀,層出不窮。尤其是80年代以來,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把小吃又推上了一個新的高潮。
一種潮流是將大眾化的小吃"宴席化",以"好清香"酒樓為代表。像"九龍盤",借成套餐具為媒介,將九種小吃組成一道風(fēng)味梅花拼盤,構(gòu)思相當(dāng)奇巧。同時將芋包、肉粽、油蔥馃、夾餅等小吃小型化精致化,使人們在小吃宴席上,一次可以品嘗多種小吃。小吃宴,十二道菜,道道都是廈門市街頭巷尾可見的風(fēng)味小吃,但又較那些小攤點工料精致,風(fēng)味更佳。
另一潮流則是將小吃"家常化"。像芋棗、鹵鴨、五香、鹵豆干、咸馃等等,各菜市場都有許多攤點,專賣給顧客帶回家做家常飯菜。
無論是小吃的"宴席化"或"家常化",都表明廈門市人對小吃的喜愛是何等深切。相信廈門市的小吃還會再發(fā)展,發(fā)展得更豐富多彩,更令人難忘。
廈門美食篇三
在廈門的小吃中,餡餅是一個很著名的傳統(tǒng)食品,料精工細,皮香油酥,清甜滋潤,味美可口,讓你吃了還想吃。
到了廈門,別忘記去找“趙小姐的店”,據(jù)傳趙小姐是早年鼓浪嶼上一個大戶人家千金,她的后人在鼓浪嶼開創(chuàng)了“趙小姐的店”。店鋪的布置典雅精致,手工制作,現(xiàn)烤現(xiàn)賣,品種繁多。當(dāng)你走進“趙小姐的店”,就像走進了閨中小姐的繡房,浪漫端莊,情調(diào)盎然。
今年的春節(jié)之前,我特意到廈門旅游,在中山路步行街,一眼就瞧到了“趙小姐的店”,趕緊入店,果然名不虛傳。一眼望去,琳瑯滿目,樣品柜上,制作成小巧玲瓏形狀的餡餅,專放在色彩絢麗的包裝盒里,讓顧客賞心悅目。更有切成小塊的新鮮餡餅專供顧客品嘗,一股馨香彌漫在整個店堂。我情不自禁地品嘗了幾個不同的品種,甚覺滿意,當(dāng)場購買了好幾大盒,有鳳梨酥、有綠豆、有紅豆、有栗子、有核桃仁、有杏仁。有紙盒裝的,也有鐵盒裝的,帶回家,可以自己吃,可以送親友,也算是到廈門一游的小紀(jì)念吧。
走在廈門的大街小巷,餡餅、牛軋?zhí)恰ⅧP梨酥的商店格外的多,一家挨著一家,買三送二的呼叫聲此起彼落。
小吃店的姜母鴨也是招牌菜,逢店必有,海鮮就更不用說了,不管是大店還是小店都缺不了。
廈門的餐飲也非常的出名,下了飛機之后,坐在出租車上,司機知道我們要去鼓浪嶼過夜,特地介紹道“小眼鏡大排檔”輪渡海景店正好在你們的旅游線上。司機還好心地告誡我們:鼓浪嶼的海鮮店雖然也不錯,但是價格高昂,宰客宰得太兇,你們可以先玩鼓浪嶼,第二天回程的時候,便可到“小眼鏡大排檔”店嘗鮮。
我們接受了司機的建議,返程的時候,專門找到了“小眼鏡大排檔”,但見顧客盈門,人頭攢動,需要先排號,慢慢等候叫號,輪到喊到自己的號,才能進去點菜,再等餐廳服務(wù)員引領(lǐng)入桌,這一系列的流程,讓我們等得差不多是花兒已謝了。只看見吃客來了一撥又一撥,走了一撥又一撥,半個小時之后,總算輪到了我們,點了好多菜,其中一道菜叫做“姜母鴨”,據(jù)說是宮廷御膳,后來流傳至民間,成為一款名菜。瞧上去顏色挺鮮艷,紅的緑的搭配有致,很能刺激味感,吃起來味道還不錯。
我用手機了好幾張照片,其中的幾道菜紅撲撲的,乃是因為我們是湖南人,總免不掉愛吃辣的習(xí)慣,是特意點的,囑咐廚師一定要放得辣辣的,就是海鮮也不例外,所以看起來色彩特別的鮮艷,火辣辣的感覺頓生,更讓我們胃口大開,吃得爽歪歪。
廈門美食篇四
廈門不僅景色獨特迷人,而且美食也讓人垂涎三尺。暑期來廈門,我也嘗到了廈門的美食,讓我一一介紹給大家吧。
廈門美食之一——芒果。廈門的芒果品種很多,有青芒、彩芒、腰芒……媽媽買了一個大芒果,只見店家用刀削掉外皮,露出金黃色的果肉,再把果肉切成小方塊放進碗里,我迫不及待地用牙簽叉一塊放進嘴里,哇!那又甜又軟又香的口感一直在我的嘴里打轉(zhuǎn)。
廈門美食之二——海鮮。靠海的城市招牌美食都是海鮮。廈門海鮮種類很多,有鮑魚、多寶魚、花螺、咖啡蟹、花蟹、海瓜子……到達廈門的第一天,我們就找了一家海鮮大排檔,點了清蒸海蟹、炒海瓜子……海鮮陸續(xù)上來了,我們都一一品嘗,這些海鮮味道鮮美、又新鮮又便宜,原汁原味,份量十足。
廈門美食之三——閩南腸粉。這是一種特色小吃,滑嫩的粉皮包著嫩嫩的雞蛋和新鮮的肉沫,再加上鮮美的醬汁湯和辣椒粉,配上綠色的蔬菜,真是色香味俱全。我有幸吃到鼓浪嶼福建路57號的沈家閩南腸粉,真是正宗的美味。
廈門美食之四——燒仙草。燒仙草的用料十分豐富,有蕓豆、紅豆、花生、龜苓膏等,最后加入甜甜的蜂蜜和濃郁的奶茶,真是絕妙的搭配!滿滿的一杯喝下去,甜甜的伴隨著濃郁的特殊的香味,讓你回味無窮。
聽我介紹了這么多廈門美食,你們是不是口水都要流下來了呢?那就趕緊來廈門痛痛快快地嘗個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