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和平篇一
;藝術歷程
王和平的意義在于崇尚真切、平實、自然,把功夫用在大道上。
且錄王和平詩三首:
《紫藤》篇:
老藤生性近書家,古籀參差狂草斜。
取勢無聲饒自在,春風帶雨夾飛花。
《悟道》篇:
月照清溪隱樹叢,天寒斂羽宿高桐。
自然景象皆含道,盡在息心感悟中。
《山間紅葉》篇:
峭壁盤根疏影斜,抱霜浥露正嬌奢。
山間野樹無人愛,自染紅衣笑落花。
新文人畫
和平的畫
他的畫取法自然,演繹生命,滿懷樸實真切的人生感懷。他的家庭教養、知青經歷、恩師提攜以及榕城特有的文化氣息,總是使他在情感上、在品格形成上如沐春風。幾十年間,他在治學上的進取有為同生活上的隨遇而安互為因果。去年春天組織上又宣布他出任福州畫院院長,對他幾十年不懈努力,取得顯著成就予以肯定。家庭、事業、朋友、生活環境,無一樣不讓他舒心暢意。他有意到西北邊陲荒寒之地采風,感受大漠風急,遠山險路,用這種經歷沖淡現有的愜意和舒適。他寫詩、作畫,真切體會一個文化人對生活、生命、大自然這些永恒話題的思考。他是如此的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花草樹木和小鳥。他的畫和詩便是這種愛的演繹、轉換,是他心境的寫照,流露著真切的哲學思考。
延伸閱讀·自家畫語
畫為無言之詩,然非詩也。畫能明道,然非道也。萬物出本心而生于素紙間,萬物合乎道,則氣韻生焉。氣韻生則情溢于畫。情溢于畫則慧心明發。此乃畫之道也。
易曰:“道成而上,藝成而下,道成藝成。”余從藝三十余載,于斗室中揮毫潑墨,隨心所欲,造乎自然。山中煙云時浮案間。或道成乎?或藝成乎?唯依仁游藝而已矣。
夫畫若有法,何不教億萬之眾皆成畫師。畫若無法,何不廢之學堂。惟畫不可有法也,不可無法也。有詩偈曰: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畫非教而能之,亦非不學而能畫者。羚羊掛角,無跡可尋。
純是天真,閑散舒暢,清正超邁,乃為逸品。凡畫須工拙相半,不可全工亦不可全拙。使其皆工,則處處見雕琢痕跡。使其皆拙則散漫無精骨。意筆之畫如此,工筆之畫亦如是也。
用筆當知密處見空靈,多而不厭其繁。疏處皆實地,少而不覺其空。通體一氣,生動無礙。不見斧跡,而知其慘淡經營也。“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畫。”畫者體察自然,以形喧言,文與畫之性能皆備也。
文為畫之先,畫乃文之極。胸存千卷書,意趣奇古,筆下自然風流。
以手指月,意在月不在手。以筆墨造境,須在筆墨之外觀之。
以畫寫性靈。然未知法度便求性靈,筆力不逮,終無一得。
畫之力透紙背者,乃其筆墨精湛、意趣深邃,并非力夫所為也。
畫之瀟灑出塵,有在章法之外者。乃胸中夙有煙霞,非務為高格調也。
畫有簡約數筆,而逸氣襲人者。非關學養,乃其天性使然。
學畫如登山。歷盡艱辛,上一層則見高一層風景。然苦心戮力者未必即能上一層。有誤入歧途,困于荊棘叢中者;有每況愈下全然不知者。待其年老體衰,知道已晚。更有甚者,忙碌一生,癡迷不悟,始終未能聞于道者也。豈不悲哉?或有幸一路高攀,占一小丘,以為登峰造極,沾沾自喜,睥睨同行,不求思進,不知山外有山。立意不高,其所作乞人亦不屑也。惟學者必無智無為,不以登高為高。每上一層獲一樂趣而自足,樂此不疲。是終不為高,故能成其高。登至高處,入無垠之境,得逍遙而自在。后之學者昂其首未能度其高,不能量其博,視之不足見。惟其變化之無窮。蓋得藝術之真諦者,天下無不向往之也。
中國畫有三個層次:其一,狀物,將所見之物再現紙上,惟妙惟肖,此為寫生家之本事;其二,寫景,以所繪之物呈現詩景,畫家即詩家,畫中之詩聲色不能拘,此較寫生家進一層也;其三,造境,惟表達心境,筆墨間流露出浩然之氣,咫尺之內,覺有萬里之遙,非氣質高邁者不能及也,此較詩家又進一層耳。
楊誠齋有一言:“從來天分低拙之人,好談格調,而不解風趣。何也?格調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風趣專寫性靈,非天才不辦。”當今畫家常談格調不重風趣。作品如假面具一般,有形無神。唯有真性情方能感人,方顯高格調。
畫有“真畫”、“假畫”者。真畫者,畫家之學識融入畫中,借物抒情,以物造境。假畫者,不動真情,以法理作畫,描物而已,雖亮麗而無精神也。
(王和平《壺天論畫》)
延伸閱讀·參考書目
《中國名畫家全集·當代卷—王和平》,王和平,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當代中國畫名家—王和平》,王和平,海潮攝影出版社,2002年出版。
《王和平作品集》,王和平,榮寶齋出版社,1998年出版。
延伸閱讀·評論
他的畫風早在四十多歲就已成風貌。大家并不陌生。隨著歲月的增加,功力亦是自然的。我最欣賞他一如既往的心態—平淡、溫和。“人不知而不慍”,一心做自己的學問。故我們叫他“平和王”。
他的平淡就是他的個性。在今天多變的社會里,大多人心浮躁,作品浮躁。王和平平淡的精神是很可貴的。 (劉二剛)
他的寫意花鳥畫無論是章法的營構,物象的塑造,還是運筆的力度,水墨的控制都能把握自如。
他將傳統中熟悉的題材與表現手法,以自己的筆墨將其在更善更美中賦予其新時代的意義。
樸厚中見含蓄,這是王和平繪畫的風格特征。他在紛繁噪雜的碰撞之中堅貞不渝地操守著自己的藝術道路,虔誠地走著他所向往的路。恬靜無爭,超然脫俗,不矯飾,不做作,富于和平之氣。 (高偉川)
王和平是寫意花鳥畫家,他選擇了文人寫意的道路。讀他的作品,我感到他的確是文人畫精神上的傳薪者。
王和平的花鳥畫散發著恬靜、溫潤的氣息。他的藝術創造了一個個充滿和平與和諧的自然環境。花鳥畫當然離不得花與鳥,但并非每位畫花鳥的畫家都能營造出如王和平的畫里那一種平淡、天然、寧靜的氣氛。這是畫家性格、心境的反映,最后又通過筆墨表現在畫面上。儒學的精神概而括之曰:“中庸”。反射到文藝上,則是要求中和沖淡,溫潤醇厚,不激不厲的宗旨,在技法表現上,更是提出“過猶不及”的標準,董其昌在其《畫旨》一書中,屢次提出要“盡去畫史(士)縱橫習氣”。惲南田在題畫中也含蓄地寫道:“高逸一種,蓋欲脫盡縱橫習氣,淡然天真。所謂無意為文乃佳,故以逸品置神品之上。”這種儒學正統的觀點,相當長的時期給文人畫的影響,從哲學與美學的高度看,不是沒有道理。中國畫家歷來講究“功力”修養的深厚,其表現之一即在于“火候”,是以鑄煉鋼鐵來作比喻,所謂“百煉鋼成繞指柔”,所謂“爐火純青”,無非是“燦爛之極復歸平淡”,則“縱橫習氣”、“霸悍氣”都在應克服之列。然而清純平淡不是沒有味道,而是在平淡天真的后面品味到更為悠長細膩的雅韻來。黃賓虹反復提倡的“內美”,即是此一精神。
王和平對畫境的追求,我感到與上述暗合。中國畫的表述語言,第一要素是筆墨。王和平畫風溫厚,主要在筆墨運控得法。筆走中鋒,舒緩自然如行云流水,較少有剛拗硬折之跡,不急不險,更不求急求險。在寫意花鳥中,以軟毫筆運多種墨色,尤其擅長于干、淡墨的使用,特別有潤澤華滋之感。這不僅是一種技法語言的習慣,更深層的意思還在于畫家審美理想的追求。王和平用墨用色都不過度,用墨方面,他極注意層次的豐富和過渡的細膩,不孟浪,不唐突。色彩的使用以和諧的美為目標,美而不俗,麗而不艷。可見畫家之用心良苦。
不知別人怎么看,我玩味他的作品愈久,愈是把他和清初杰出的畫家惲南田放在一起。在王和平的作品里的確是有許多與惲南田相近的地方。由于篇幅所限,我只想做一點概略的提示。首先,雖然二位相距近四百年,一位是沒骨花卉畫家,一位是寫意花鳥畫家,但他們對花鳥世界代表的大自然的美是同樣的癡迷的,是共同的性格使他們同樣的留連、徜徉在充滿生命和美善的花鳥世界里,因之從那畫面表現的溫和平靜的個性,也頗相近。其次是在王和平的作品中所追求的文學精神、在題詩和款跋中表現的與大自然契合呼應的意境,我不敢直稱他已能比肩先哲,但那心靈的境界無疑是有相通之處的。試舉一詩:“曉霧初開云半湖,欹斜荷葉幾枝枯,水禽飛起鳴高處,俯看群魚啜綠蒲。”又有一跋:“清風里觀飛禽來去,綠水中見游魚聚散, 寧靜忘言,心通神會,豁人性靈,識天地之和氣,宇宙之逍遙,超物外而游于寥闊無垠之境。”讀過《南田畫跋》和《甌香館集》的,當有同感。 (孫?克)
相關熱詞搜索:;和平篇二
今年,是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我們懷著悲痛的心情悼念那些為反法西斯而光榮犧牲的人們。
時間,可以使人忘卻人生的苦難;時間,可以使人忘卻煩惱;時間,可以徹底的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它卻永遠無法使人忘記那刻骨銘心的歷史。
可誰能想到,2019年3月1日,又一場災難降臨了,美國以“伊拉克藏有核武器”為由,開始攻打伊拉克。霎那間,無數導彈在空中拋下,無數無辜平民死傷。
在災難與痛苦中,我們又一次深刻地認識到:人類的和平之路并不平坦,世界反法西斯的任務任重而道遠,世界仍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和平的不和諧之音仍在世界各地不時響起,南斯拉夫的戰火剛剛平熄,伊拉克的轟炸聲仍在我們耳邊回響,朝鮮的核問題尚未解決;日本又開始蠢蠢欲動了,先是占領我國的釣魚島,然后是篡改教科書,接下來是什么,我們都可以想象!
但是,我想說,任何搞侵略戰爭的國家都是會失敗的,“人心向背定勝負”人們渴望和平,渴望自由。正義永遠會戰勝邪惡,任何國家圖謀不軌的陰謀是不會得逞的。猖狂一時的法西斯國家,最后是什么下場?還不是向我們投降,舉白旗?和平與發展,是人類歷史發展的主流,捍衛生存的權利,捍衛精神的自由,是每個人的終極追求。
最后,讓我們祝愿那些法西斯國家,不要再搞侵略戰爭,讓我們過著和平的生活,走可發展的道路。
和平篇三
當我們在明亮的教室里安靜地學習時,也許并不會想到,在距離我們千里之外的巴勒斯坦兒童,有的正在撕心裂肺的`呼喚著家人,有的正在那些廢墟中飽受著煎熬,有的……看到這里,坐在電視機前的我早已淚流滿面……看完了新聞,我的感觸很深:看到那些因戰爭而無家可歸的孩子,我們在同情之余更加痛恨戰爭,當你看到戰火中孩子們那一雙雙絕望的眼睛時,當你聽到幸存者失去親人后撕心裂肺的哭喊聲時,你一定痛恨戰爭!
記得一篇文章中是這樣描寫戰爭的:用刀槍去撕裂土地,讓馬蹄去踐踏豐收,消炎窒息兒童的歌聲,鮮血染紅清澈的河流……真是太殘忍了!“我們想要一個沒有戰爭和武器的星球……我們的理想是和平,現在的和平,永久的和平,我們大家的和平……我們在一起,和平就是可能的!”這更是我們全世界兒童共同的心聲。
和平,是美好的,也是令人向往的,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創造未來那和平、美好的世界吧!
和平篇四
和平猶如一道春風,輕輕的穿拂在人們之中,人們離不開它那夾著鮮花與青草的淡淡清香,小到營造家庭中的溫馨氛圍,大到維護國際的共同發展。
人們愛和平,于是從古至今都精心的,用光明與正義,溫暖與關愛,善良與純潔,以及包容、同情等一切人性中最美好的素質編織成一件柔軟的外套努力的守護它。
但世界上總有陽光照不到的陰晦角落,和平之花開不到的荒野,在那厚厚的灰塵下,一些蛆蟲正在啃食著和平的生命,從歷史的進程上來看,兩次世界大戰的炮火使和平千瘡百孔,近些年來美國充當和平大使為“維護世界和平”住進了伊拉克,“搞”政策,以及近期發生在西藏自治區的無端恐慌,無疑使和平受到了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