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挖掘并發現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和價值,從而使我們的成長更加全面和有意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借鑒和參考。
紀念澳門回歸祖國周年紀念日心得體會(實用19篇)篇一
今天,被侵占了四個多世紀的澳門,終于以和平的方式回到了偉大祖**親的懷抱。這是中國人民的大喜事,是全世界華人的大喜事,也是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大喜事。
四百多年來,中國人民曾經為收復澳門作過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斗爭。但是,由于清朝政府、北洋軍閥、國民黨政府的軟弱、腐朽、愚昧,由于國家的分裂、政局的動蕩,由于中國的落后、封閉、貧弱,這些斗爭都失敗了。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最終結束了列強對中國的統治。建國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的改革開放,使我國國力大增,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為香港和澳門的回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昔對比,明顯地反映出我國在兩個不同時代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在此揚眉吐氣、舉國歡慶澳門回歸的日子里,我們青少年更應當牢記住歷史的教訓刻苦頑強努力拼搏,學好文化專業知識,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各種能力,以更加昂揚向上的姿態,迎接中國歷史的新曙光,跨入充滿挑戰和希望的新世紀。
紀念澳門回歸祖國周年紀念日心得體會(實用19篇)篇二
3月6日,天氣不錯,我們全家去澳門旅游。起了個大早,到蛇口客運碼頭坐船去珠海,不過早上沒怎么吃東西,坐到一半我就開始暈船了,頭痛肚子不舒服,馬上到岸的時候終于忍不住給吐了,好在媽媽幫我準備了備用衣服。下了船我就馬上精神了,邊吃巧克力邊讓爸爸趕快看成龍(其實就是墻上電視里播放的廣告)。無意中發現從九洲港到拱北關口的免費巴士,算是個意外的驚喜吧。到了拱北海關,哎呀人超級多啊每個通道都大排長龍,爸爸和奶奶從老年人專用通道先過去了,我和媽媽只得耐心等待了。
到了澳門,又發現有許多娛樂城提供的免費大巴到我們要去的葡京酒店,哈哈那就趕快坐上去吧。去這個酒店是為了方便找附近的瑪嘉麗蛋塔,這可是有幾十年歷史的澳門最著名的葡式蛋塔,奶香濃郁,又酥又甜可比肯德雞賣的好吃多了,大家都是幕名前來排隊品嘗的也。然后步行去大三巴,途中時不時去試下附近特產店里免費品嘗的杏仁餅,烤肉干,蛋卷等小吃,或者嘗下當地特產咖喱魚蛋,花膠魚翅湯,豬扒包等。在玫瑰教堂里,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跪在墊子上雙手握拳閉眼祈禱,樣子還挺認真挺嚴肅。終于走到大三巴牌坊前了,我吃飽了也開始困了,偎在媽媽懷里睡了一大覺。
紀念澳門回歸祖國周年紀念日心得體會(實用19篇)篇三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慶澳門回歸》。回首,二十年前燦爛輝煌的午夜開辟了中國的另一個新紀元;再回首,二十年前那一聲激情澎湃的宣告聲牽動了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心。當五星蓮花綠旗在浩瀚夜空下冉冉升起的時候,十三億顆心臟的脈動奏成了同樣的旋律;當義勇軍進行曲縈繞在月光下的時候,十三億雙眼睛又是如此的專注,如此的感動。
穿越歷史的煙云,在陰云密布的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曬水漬貨物繼而登上了閃耀在中國南海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澳門,但當時的中國人民都在沉睡之中,絲毫沒有意識到一場戰爭即將來臨。而當葡萄牙人用殘酷冰冷的槍炮打醒了中國人民的時候卻為時已晚。此時那張殖民統治條約又是百般侮辱。從此,澳門的這種生活方式使中國離得越來越遠,變得越來越陌生。
等待了近五百年,我們終于迎來了夢寐以求的一天——中國重新獲得對澳門的主權。澳門的回歸在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回歸祖國的這十四年間,澳門成為了珠江三角洲進出口的門戶和東西方貿易及文化交流的橋梁,并且繼續發揮著它不可取代的作用。但在慶祝澳門回歸的同時,還有一個遺憾。祖國的孩子們中,還有臺灣沒有回歸了!
紀念澳門回歸祖國周年紀念日心得體會(實用19篇)篇四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是12月17日,再過3天,也就是12月20日,你們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特殊日子嗎?對,是澳門回歸祖國十三周年紀念日。十三年前的12月20日零時,中葡兩國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政權交接儀式,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歷盡磨難之后回到了母親的懷抱,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員,這是讓我們每個中國人都為之自豪的。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澳門割讓,說明“國家落后就要挨打”,澳門回歸,昭示著“祖國強大才有尊嚴”。讓我們通過回顧歷史來了解收復澳門的`艱苦歷程,將有助于真正理解澳門回歸祖國的深刻含義,并從中得到應有的啟示。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自十六世紀中葉開始,葡萄牙人入住、盤踞澳門。第二次戰爭后,葡萄牙殖民者逐步占領澳門和仔、路環兩個小島,對澳門實行殖民統治。收回澳門成為數代中國人的夢想和追求。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中國領導人定下“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暫時不急于收回香港、澳門,但聲明港澳都是中國領土。一九七二年三月,中國致信聯合國主席,指出“澳門是被葡萄牙當局占領的中國領土,解決澳門問題完全是屬于中國主權范圍內的問題,根本不屬于通常的所謂‘殖民地’范疇”。同年年底,第三十七屆聯大通過決議,從殖民地名單中刪去澳門。
一九七九年三月八日,中葡正式建立外交關系。雙方在達成的協議中指出:澳門是中國的領土,目前由葡萄牙管理,歸還的時間和細節,將在適當的時候由兩國談判解決。
1986年—1987年,中葡雙共舉行了關于澳門問題的五輪會談,1987年4月20日,中葡兩國首腦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及兩個附件。《聲明》向全世界宣告:中國將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的回歸是振興中華的勝利,是國家日益昌盛的自然結果。在澳門回歸2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在國旗下祝愿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希望我們的國家早日實現完全統一。
紀念澳門回歸祖國周年紀念日心得體會(實用19篇)篇五
回歸以來,澳門成為全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最快地區之一,同時也成為全世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最高的地區之一,澳門穩步成長為一個朝氣蓬勃的現代化繁華都市。在這塊“蓮花寶地”,愛國愛澳、守望相助、和衷共濟的家國情懷始終如一,“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成就斐然。
世界經濟增速最快地區之一。
來,在“一國兩制”方針指引下,澳門經濟發展迅速,各項宏觀經濟指標表現十分亮眼:
澳門本地生產總值從的519億澳門元增至4447億澳門元人均gdp達67萬澳門元。20年底澳門累計財政盈余達5056億澳門元較1999年增長193倍。本地居民充分就業失業率從回歸之初的6.3%下降到年的1.8%。
澳門的成長,源于祖國的強力支持。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在國慶酒會上說,回歸20年來,澳門跟隨國家發展的步伐,搭乘國家發展的快車,實現了自身更快更好的發展。澳門當前穩定發展的局面,離不開中央政府的關心支持。
特區成立之初,亞洲金融危機余波未平,隨后非典疫情接踵而來,澳門經濟一時陷入困頓。危急時刻,中央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簽署《內地與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開放內地部分城市居民赴澳門“自由行”等,迅速幫助澳門經濟扭轉頹勢,走向恢復、發展。
9月,國際金融危機給澳門經濟再次帶來巨大挑戰。中央政府又一次及時伸出援手,宣布了支持澳門經濟穩定發展的9項具體措施,幫助特區應對危機。
國家進一步推出一系列支持澳門的重要舉措——頒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簽署《cepa補充協議六》通過《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批準港珠澳大橋建設工程為澳門發展帶來更大空間。
空間,一直是澳門人最強烈的渴求。回歸之初,澳門土地面積只有21.45平方公里。“太小”,已成為澳門發展最大的瓶頸。回歸以來,中央政府先后幾次批準特區政府填海造地,使澳門土地面積增長到目前的約32.8平方公里。
回歸20年,背靠祖國,澳門得以一次次從容應對危機和考驗,在曲折坎坷中一次次華麗變身,不斷前行,成為世界上最活躍的微型經濟體之一。
紀念澳門回歸祖國周年紀念日心得體會(實用19篇)篇六
19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這個漂泊多年的游子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今年12月20日,澳門將迎來回歸祖國20周年。20年來,祖國殷切關懷澳門,內地大力支持澳門,共同譜寫了“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澳門篇章。
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初見成效。
“澳門回歸20年來,中央政府立足澳門經濟發展實際,穩步推動澳門由‘博彩’走向‘多彩’。”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主任傅自應近日接受采訪時強調,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0年來,善用“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實現了經濟跨越式發展。
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澳門結合自身優勢、加強區域合作,扎實推進世界旅游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建設。截至年底,澳門的會展業、金融業、中醫藥產業及文創產業的增加值總額對比增加23.6%,占所有行業增加值總額的8.1%,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初見成效。
會展業是特區政府重點培育的新興產業之一,近年來,無論在會展活動數量、質量、國際化和市場化程度上都取得不錯進展。2018年,澳門共舉辦1427次會議及展覽,會展活動與會及入場人數達212.2萬人次;20,會展活動在主要相關行業增加值的貢獻達35.48億澳門元,按年上升96.5%,占所有行業的增加值總額0.89%,成績斐然。國際展覽業協會于2018年將澳門評為過去5年亞洲區內表現最出色的展覽市場。
澳門是400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有著獨特的中西文化歷史和豐厚文化遺產。為了讓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澳門特區政府積極在各項經濟產業中導入以創意、設計與商業化理念為核心的文化創意產業。自起,特區政府先后成立文化產業委員會、文化產業基金,以及在文化局增設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推動文創發展。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總額達23.79億澳門元,按年增加6.9%,占所有行業的增加值總額0.6%。
紀念澳門回歸祖國周年紀念日心得體會(實用19篇)篇七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12月19日,明天,也就是12月20日,你們知道是一個怎樣的特殊日子嗎?對,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紀念日。前的12月20日零時,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政權交接儀式,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歷盡磨難之后回到了母親的懷抱,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這是讓我們每個中國人都為之自豪的。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澳門割讓,說明“國家落后就要挨打”,澳門回歸,昭示著“祖國強大才有尊嚴”。祖國強大,是全體中國人的自豪。而祖國強大,需要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去努力創造,其中,我們青少年的責任尤其重大。
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先生的散文《少年中國說》上這么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歷史賦予我們青少年人一個神圣的使命: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強國。
愛國,強國,決不是一句空談。為了實現我們的光榮使命,我們必須努力學習,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類的燦爛文化武裝自己,學好建設祖國的本領;明天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建設貢獻聰明才智,讓祖國明天更美好。
同學們,讓我們秉承“追求卓越,永爭第一”的華師一附中精神,讓我們不負祖先、前輩的教誨,同心同德、自強不息、再接再厲,讓我們牢牢記住歷史的教訓,刻苦頑強、努力拼搏,以更加昂揚向上的姿態,迎接中國歷史的新曙光,跨入充滿挑戰和希望的明天!
謝謝大家。
愛國演講稿。
紀念澳門回歸祖國周年紀念日心得體會(實用19篇)篇八
12月6日上午,2019廣州南沙新區粵澳合作葡韻嘉年華開幕,作為南沙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獻禮系列活動,邀請了澳門青年社團、高校、商協會、青年學生代表,駐區單位、駐區央企、南沙重點企業代表共300余人參加。現場各種葡式風情歌曲表演精彩紛呈,從多個方面展現了澳門與葡語系國家的獨特魅力,進一步加深了南沙、澳門與葡語系國家彼此了解,搭建了一個文化交流與碰撞的橋梁。
開幕式上,澳門殿堂級樂隊——澳門人樂隊以熱情的葡式風情歌曲作為開場表演,瞬間引爆全場。現場還特別邀請了來自澳門城市大學與暨南大學的澳門青年學生獻唱《七子之歌》,以及澳門我是演講家協會的蘇耀光講述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主題曲《蓮成一家》的故事。
據悉,本次嘉年華活動分為“齊齊葡”文化創意市集與港澳青創活力展兩大展區組成,突出跨界、融合、創新特色,匯集了澳門、葡語系國家、貴州、南沙等多個地區的優秀商品逾萬種,其中包括手工飾品、特色服裝、文學書籍、地道小食、名優特產等。同時,現場還展示了港澳青創企業的創新創業與經貿合作成果,其中包括共享酒窖、跨境新零售、soho潮流文化、英文書法手作diy等。
據了解,為期2天的嘉年華活動將輪番上演巴西森巴舞互動式巡游表演、樂器演奏、葡淘品酒匯、花式足球表演等具有葡韻特色的歌舞表演與特色活動,給市民帶來一場視覺與味覺、文化與藝術的多重體驗,現場還開展多場英語吊飾與趣味沙丁魚手工作坊,各式各樣的活動目不暇接,讓人大開眼界。
紀念澳門回歸祖國周年紀念日心得體會(實用19篇)篇九
2016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17周年紀念日,19日上午xx小學的校園里飄起了熟悉的《七子之歌》,百名學生齊聚電教室,認真莊嚴地聆聽少先隊代表準備的配樂朗誦《飛翔吧,澳門》。凌云臺小學“紀念澳門回歸”主題教育拉開帷幕。
此次系列活動分三部分進行。首先,以教師代表向孩子們介紹澳門歷史,觀看澳門圖片,認識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看各地澳門回歸紀念日活動、觀看紀錄片《澳門回歸十五年》、《澳門回歸交接儀式》等多種方式走近澳門,了解它的昨天和今天。然后,舉行全校“澳門回歸詩歌朗誦會”。由二年級學生班佳妮和一年級學生王志剛帶來的《您好,澳門》拉開了朗誦會序幕。然后,少先隊代表團帶來的配樂朗誦《飛翔吧,澳門》將朗誦會推向高潮。最后,孩子們一起唱響《七子之歌》。
活動結束后,各班積極布置以“走進澳門”為主題的板報和圖片展;舉行澳門回歸讀書活動:講澳門歷史,讀澳門故事,看澳門變化。
這次系列活動的開展,是繼南京大屠殺后我校組織的又一次紀念活動,既豐富了孩子們的歷史知識,又激發了孩子們的愛國熱情,豐富校園文化的同時,很好地傳遞了正能量。
紀念澳門回歸祖國周年紀念日心得體會(實用19篇)篇十
20年來,在“一國兩制”方針指引下,澳門經濟發展迅速,各項宏觀經濟指標表現十分亮眼:
2018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從1999年的519億澳門元增至4447億澳門元,人均gdp達67萬澳門元。2018年年底,澳門累計財政盈余達5056億澳門元,較1999年增長193倍。本地居民充分就業,失業率從回歸之初的6.3%下降到2018年的1.8%。
澳門的成長,源于祖國的強力支持。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在2019年國慶酒會上說,回歸20年來,澳門跟隨國家發展的步伐,搭乘國家發展的快車,實現了自身更快更好的發展。澳門當前穩定發展的局面,離不開中央政府的關心支持。
特區成立之初,亞洲金融危機余波未平,隨后非典疫情接踵而來,澳門經濟一時陷入困頓。危急時刻,中央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簽署《內地與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開放內地部分城市居民赴澳門“自由行”等,迅速幫助澳門經濟扭轉頹勢,走向恢復、發展。
2008年9月,國際金融危機給澳門經濟再次帶來巨大挑戰。中央政府又一次及時伸出援手,宣布了支持澳門經濟穩定發展的9項具體措施,幫助特區應對危機。
2009年,國家進一步推出一系列支持澳門的重要舉措——頒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簽署《cepa補充協議六》,通過《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批準港珠澳大橋建設工程,為澳門發展帶來更大空間。
空間,一直是澳門人最強烈的渴求。回歸之初,澳門土地面積只有21.45平方公里。“太小”,已成為澳門發展最大的瓶頸。回歸以來,中央政府先后幾次批準特區政府填海造地,使澳門土地面積增長到目前的約32.8平方公里。
回歸20年,背靠祖國,澳門得以一次次從容應對危機和考驗,在曲折坎坷中一次次華麗變身,不斷前行,成為世界上最活躍的微型經濟體之一。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紀念澳門回歸祖國周年紀念日心得體會(實用19篇)篇十一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這個漂泊多年的游子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今年12月20日,澳門將迎來回歸祖國20周年。20年來,祖國殷切關懷澳門,內地大力支持澳門,共同譜寫了“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澳門篇章。
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初見成效。
“澳門回歸20年來,中央政府立足澳門經濟發展實際,穩步推動澳門由‘博彩’走向‘多彩’。”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主任傅自應近日接受采訪時強調,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0年來,善用“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實現了經濟跨越式發展。
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澳門結合自身優勢、加強區域合作,扎實推進世界旅游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建設。截至2017年年底,澳門的會展業、金融業、中醫藥產業及文創產業的增加值總額對比2015年增加23.6%,占所有行業增加值總額的8.1%,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初見成效。
會展業是特區政府重點培育的新興產業之一,近年來,無論在會展活動數量、質量、國際化和市場化程度上都取得不錯進展。2018年,澳門共舉辦1427次會議及展覽,會展活動與會及入場人數達212.2萬人次;2017年,會展活動在主要相關行業增加值的貢獻達35.48億澳門元,按年上升96.5%,占所有行業的增加值總額0.89%,成績斐然。國際展覽業協會于2018年將澳門評為過去5年亞洲區內表現最出色的展覽市場。
澳門是400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有著獨特的中西文化歷史和豐厚文化遺產。為了讓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澳門特區政府積極在各項經濟產業中導入以創意、設計與商業化理念為核心的文化創意產業。自2010年起,特區政府先后成立文化產業委員會、文化產業基金,以及在文化局增設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推動文創發展。2017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總額達23.79億澳門元,按年增加6.9%,占所有行業的增加值總額0.6%。
紀念澳門回歸祖國周年紀念日心得體會(實用19篇)篇十二
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紀念日。20年前的12月20日零時,《義勇軍進行曲》奏響,五星紅旗升起,闊別百年的澳門重歸祖國懷抱。
如果從葡萄牙人取得居住權的1553年開始計算,到年回歸,澳門被割據出中國共446年;如果從葡萄牙正式通過外交文書手續實施占領開始計算,澳門闊別祖國也已1。如此漫長的歷史背景下,澳門猶能實現回歸,這在世界政治都堪稱罕見。像香港回歸一樣,從根本上說,澳門的回歸得益于經過百年奮爭之后,中國的復蘇與強大。
月20日,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實施20周年。從1999年12月20日開始,伴隨著新千年的曙光,澳門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紀元。之后彈指20年已過,經濟快速增長、民生持續改善、社會穩定和諧,澳門已成“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典范。
澳門回歸不易,澳門回歸20年能實現持續繁榮穩定更不易。回歸20年,“一國兩制”之所以能在澳門取得重大成功,歸根結底是因為與祖國統一是多少年來澳門之人心所向。雖然被殖民者竊據數百年,澳門卻始終與祖國血脈相連。這不僅體現在“澳門”一名即來源于媽祖,更有《七子之歌》的深情吟唱,“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人心思歸,是澳門得以回歸祖國的動力,同時也是20年來“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基礎。
由于特殊地緣位置和歷史背景,在回歸之前,澳門已屬發達經濟體,但當時經濟社會發展曾陷入困局。而回歸之后,澳門更是借助“一國之利,兩制之便”的制度優勢,20年來與祖國內地持續融合發展,非但走出困局,還使自身繁榮更上層樓。
數據顯示,澳門本地生產總值從1999年的519億元增至2018年的4447億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人均gdp也由1999年的12萬元躍升至2018年的67萬元,位列世界前茅;其人類發展指數為0.909,更是屬于極高范疇。可以說,無論經濟還是民生,澳門均在回歸之后取得了巨大成就,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已成澳門民生現實。
回歸20年,澳門的繁榮離不開中央政府的支持。這種支持既表現在政治上,也表現在經濟上。20年來,中央政府全力支持澳門居民在基本法框架下充分行使政治權利,使澳門同胞充分掌握了自己的命運。經濟上的支持更數不勝數,“十二五”“十三五”規劃中,也都有專章闡述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的重大舉措。
而澳門自身也充分認識到,與祖國融合發展,是實現其持續繁榮穩定的保障。無論是“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發展定位,還是對“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積極參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各界人士都將之視為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澳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深度融入到祖國的大發展之中,其發展也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一部分。
澳人自治自強伴著祖國大力支持,政治穩定與經濟繁榮相互促進,才有今天濠江流彩、蓮花綻放的澳門盛景。第一個20年之后,澳門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但無論走多遠,澳門都是中國的兒子,中國離不開澳門,澳門的未來也離不開中國。澳門持續繁榮的背后,是一個穩定發展、持續繁榮的祖國。
紀念澳門回歸祖國周年紀念日心得體會(實用19篇)篇十三
澳門在吶喊,華夏在歡慶,世界在注目!20xx年前的今天,伴隨著陣陣呼喊聲,澳門踏上了回歸的征程。久別的游子,風塵款款地回到了母親的懷抱。人們的雀躍與尖叫是風雨后的虹霞,眸子里閃爍著的是激動的老淚,手中揮舞的五星紅旗成了街上流動的風景。
澳門回來了,他情不自主地揮著手,興奮激動一如長不大的孩子,他邁開日漸成熟的步伐風塵仆仆地回“家”了。澳門回來了,香港九龍等紛紛趕來,捧著親人摯愛的臉龐,融在一塊兒的分不開是誰的淚。祖國母親探著脖子久久地守望,忘記了時間,其實時間已經嵌在她的濁淚里。她瞇著雙眼,激動地抖著那雙經歷辛酸的手,小心翼翼地撫著孩子每一寸肌體:黃皮膚給人帶來的蓬勃朝氣,黑眼珠給人帶來的犀利目光,這樸實無華的面孔,沸騰澎湃的熱血!她想把這個闊別已久的孩子每一厘每一毫都看個遍,即使他遠在他方,仍是母親抹不去的牽念與慰語。不!不了,他不會遠在他方,從他再次看到生母那一刻,他就理解了生母神圣的眼光。那充滿激情的液體,深深地觸動,觸動久久,這是骨肉間的不可分離啊!
這可愛的孩子與慈祥的母親靜靜地安睡,待旦日第一抹柔和的曙色開始,被晨曦帶來的特有清香所喚醒,漂亮的瞳仁里呈現的是一個比夢鄉更美麗的世界。
九九久久,相聚九九,澳門久久,情意久久!
紀念澳門回歸祖國周年紀念日心得體會(實用19篇)篇十四
結婚十周年紀念日是我們這對夫妻人生中重要的里程碑,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特殊時刻。回想起這十年來的點滴,我們經歷了許多的風雨與幸福,但是我們堅定的相伴著一起走過這段漫長的旅程。這些年來,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愛情的真諦,這是一種交流、理解、支持和感恩的情感,讓我們更加珍惜和把握身邊的一切。
第二段:從感恩開始。
十年過去了,我們的生活雖然并不完美,但是我們一起度過了許多難忘的時光,我真心感恩有你這樣的伴侶一直陪在我身邊。無論在人生的哪個階段,你一直給予我愛和關心。在工作中的疲憊、煩躁和失望中,你讓我找到了支撐和堅持的力量;在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戰中,你為我提供了踏實的后盾和堅定的支持,讓我永遠有一個依托。
第三段:從成長中學習。
十年來,我們一起成長,一起面對著諸多的挑戰和問題,但是我們始終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這些經歷著的歲月是對我們的考驗和磨練,也是讓我們學習到的結晶。我們從婚姻中學習到了很多的智慧和啟示,更加明確了生活的目標和方向。我們懂得了彼此相處的良好方式,區分了干擾與支持,有效地解決了矛盾和問題。
第四段:從未來中展望。
在未來的日子中,我們將繼續攜手并肩,共度下一個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的歲月。我們將會嘗試著尋找新奇和刺激、探索著陌生和未知,重溫著過去和現在的緣分。在潦草的筆記本上,我們已經記錄了相伴十年的點點滴滴,在未來的日子中,我們也將一直留意著彼此,即使只有一分鐘的電話或信息也是可以厚重的,在世界龐大的范圍中尋找到生活的意義和價值。
第五段:重申愛與承諾。
十年來,我們經歷了許多的挑戰和考驗,但是愛情一直是我們共同的信念和承諾。這個時刻,我想向你重申我的承諾和愛情,我們將繼續守護著屬于我們的承諾和誓言,愛情無所不能,我們能夠抵達世界與天堂的中心,我們只要有著相互的希望和支持,永不停歇地走過這綿長道路的盡頭。
紀念澳門回歸祖國周年紀念日心得體會(實用19篇)篇十五
近日,在全國范圍內舉行了一系列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紀念活動。作為一名普通市民,我也參與其中,思考并感悟著這個特殊的時刻。下面將就這一百周年紀念日,從個人角度出發,談一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深入了解歷史,增強黨性意識。
作為黨員,我們應該時刻銘記黨的歷史,思考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所經歷的種種困難和挫折,以及在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這一百周年紀念日的日子里,我特意去了解了一些黨的歷史和黨組織的發展變化。那些曾經參加革命的老一輩人,不僅經受過很多磨難,而且以堅定的信仰和精神支撐,支持中國走向強盛。這讓我更加珍視自己的黨員身份,深刻認識到了加強黨性意識的重要性。
二、感謝黨給予的成長和幫助。
中國共產黨100年來,以最高的利益始終緊緊把握著中國人民利益,為保障人民利益貢獻力量。正是這個思想和作風,讓我們從窮苦落后的農村、城市逐漸走向富足,從白手起家到成為整個亞太地區經濟強國。在這一千百年間,我個人也收益良多,受益于黨和國家一步一步為我們創造的良好生活環境和條件。黨的偉大,既是現代化建設的火車頭,更是我們改變命運的指路明燈。
三、結合實際,把理念落到實處。
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除了弘揚英雄主義精神外,更重要的是要動員人民群眾,自覺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先鋒隊,從撥墾荒工作到全面改革開放,黨的一切工作宣布員先于口號,并最終體現在人民幸福生活上。在新時代,我們要繼續用實際行動,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到實處,積極推動經濟建設、社會防范、貧困人口基本保障等,共同打造更加美好生活。
四、加強政治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在這場國家范圍內的慶祝活動中,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先進、英雄群體人物。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新時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不僅有志愿軍戰士、紅軍鐵骨精神,還有新時代中國人的責任擔當、創新精神等。在其中一個方面,我們普通人也可以做到,那就是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己不脫離時代,跟上人民需要自我發展,成為時代的創造者和推動力量。
五、“兩學一做”,繼續發揚光大。
新時代的中國需要新思想、新實踐、新作為。此前,我們聽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兩學一做”,實質上黨組織希望我們深入理解宣維持外部政治環境穩定。這不僅是我們黨員自我修養的要求,更是時代發展的必須要求。紀念建黨百年,我們では要再次組織自己,最大程度發揚革命先烈的精神,把自己的“兩學一做”正在實踐中,把理論運用到實現個人價值和國家發展的之中。
總之,中國共產黨100周年紀念日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刻,是我們思考歷史、展望未來的重要時刻。無論是作為個體還是國家整體,我們都應該秉持初心,用實際行動弘揚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為共產主義事業從亙古長夜中走向光明將永遠砥礪前行。
紀念澳門回歸祖國周年紀念日心得體會(實用19篇)篇十六
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十七周年紀念日。實驗小學本周的國旗下分別由如意校區的沈志嵩和永豐校區的過曉華老師講話,主題就是《****》。
兩位老師首先回顧了澳門回歸的歷程。他們講道:“十七年前,一首《七子之歌》曾讓多少澳門同胞潸然淚下,在那個世紀之交的歷史時刻,經過艱難而漫長的談判斗爭,澳門終于解脫了殖民統治的束縛,投入了祖**親的懷抱。她的回歸開辟了澳門歷史發展的新紀元。這十七年,是澳門穩定發展、繁榮的十七年,其經濟、文化、社會治安等都發生著可喜的變化。這些年,澳門人創造了兩大奇跡:經濟從回歸前的連續4年‘負增長’變成回歸后年均兩位數的跨越式增長;社會治安從回歸前公認的‘不靖’轉變為現在眾口一詞的‘良好’。”
其次講了幾代人為了澳門回歸做出的不懈努力及其中的愛國故事。他們講道:“站在世紀的巔峰回首,百年滄桑,我們有許多可歌可泣的事:就在半殖民地年代,在我們國家的公園大門之上竟懸掛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曾出現過這樣的一幕:一個鬧市區的大街上,一位黑頭發黃皮膚的大漢,氣勢高昂地走在一片藍眼睛白眼球叢中,胸前掛著一塊未加任何修飾的木牌子,上面赫然閃耀著五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我是中國人!’這時,有的藍眼睛斜目注視他說:‘沒聽說過什么中國’,有的中國人低垂著頭勸他不要在那兒說自己是中國人。這一幕景象,讓每個中國人感到凄涼,但更覺得悲壯。那位漢子便是革命先烈吉鴻昌。那不甘屈辱、奮發圖強的志氣正是我中華民族歷經劫難、前仆后繼,生生不息的精神!像吉鴻昌這樣的革命烈士舉不勝舉。正是這些革命先烈用他們滿腔的熱血,冒著敵人的炮火,譜寫了無愧于中國,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義勇軍進行曲》,才使得我們今天的共和國國歌響遍神州,響在世界最高領獎臺上,響在世界人民的耳中,并使得那音符越來越高,那旋律越來越強!”
最后,兩位老師號召全體實小學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希望同學們不負祖先、先輩的教誨,同心同德、自強不息、再接再厲,迎接新世紀的挑戰,使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永遠立于世界強國之列,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更多相關優秀文章推薦:
紀念澳門回歸祖國周年紀念日心得體會(實用19篇)篇十七
2019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紀念日,也是全國人民共同慶祝的重要日子。在此之際,我感悟頗多,對這一百年間取得的歷史成就感到無比自豪。在百年歷程中,黨帶領全國人民經歷了磨難與困苦,創造了無數的歷史奇跡,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主心骨,建立了新中國,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作出了巨大貢獻。
第二段:回顧歷史。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從一九二一年瑞金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到一九四九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百年間,中國共產黨不斷探索和實踐,發展壯大。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看到黨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團結全國人民,在革命斗爭、建設事業、改革開放中不斷攻堅克難,創造了光輝的歷史。
第三段:展望未來。
展望未來,我們看到中國共產黨在現代化和全球化進程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在建設美麗新世界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又一次站在歷史前沿,挑戰前行。我相信,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一定能夠勇往直前,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四段:個人認識。
個人認識上,我認為中國共產黨最大的優勢就是人民群眾的支持。無論是革命戰爭還是建設事業,人民群眾始終是黨的支撐點和決定性因素。因此,我相信,只要我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始終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共產黨一定能夠繼續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第五段:總結。
總之,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是一部光榮而激動人心的歷史。這一百年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敵、勇攀高峰的奮斗精神,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看到了中華民族崛起的壯麗畫卷。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喜悅中,我們更要銘記歷史、珍愛今天、展望未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紀念澳門回歸祖國周年紀念日心得體會(實用19篇)篇十八
每年的周年紀念日都是一個特殊的時刻,一個讓人回顧過往、珍惜眼前、展望未來的時刻。我已經經歷了好幾個周年紀念日,每當這個時刻到來,我總是會反思這一年的生活,思考自己的成長和收獲。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二段:回顧過往。
回顧過往是每個周年紀念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準備了一些照片和日記,讓自己的回憶重新浮現。每一張照片、每一篇日記都記錄了我成長的點滴,我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變得更成熟、更自信的過程。這些回憶讓我感覺自己已經度過了充實的一年。
第三段:珍惜眼前。
除了回顧過往,周年紀念日也是一個珍惜眼前的時刻。我會花時間仔細欣賞自己身邊的人和事物。我會和我的家人朋友聊天,深入了解他們的想法和質詢,同時感謝他們對我的支持和陪伴。我會到自然中心漫步,享受寧靜的環境和美麗的景觀,感悟大自然對我的啟示。
第四段:展望未來。
展望未來是每個周年紀念日必須的一步。這種時刻提醒我們要思考未來的方向和目標。我會制定年度計劃,為自己設定目標和計劃,以激勵自己不斷成長和發展。我會思考我想要在職業、個人、家庭和社交等方面達到的目標,并為實現這些目標設定行動方案。
第五段:感悟。
周年紀念日讓我總結過去、珍惜現在、展望未來,讓自己變得更成熟和充實。每個生命里都有這樣的特殊時刻,我們需要以明亮的眼光去評估它們,與它們攜手前進,最后獲得愉快、成功的人生。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我決定珍惜周年紀念日這樣特別且有價值的時刻,并每年都在這個日子里來反思、感悟和憧憬。
紀念澳門回歸祖國周年紀念日心得體會(實用19篇)篇十九
同學們、老師們:
今天,被侵占了四個多世紀的澳門,終于以和平的方式回到了偉大祖國母親的懷抱。這是中國人民的大喜事,是全世界華人的大喜事,也是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大喜事。
四百多年來,中國人民曾經為收復澳門作過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斗爭。但是,由于清朝政府、北洋軍閥、國民黨政府的軟弱、腐朽、愚昧,由于國家的分裂、政局的動蕩,由于中國的落后、封閉、貧弱,這些斗爭都失敗了。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最終結束了列強對中國的統治。建國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的改革開放,使我國國力大增,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為香港和澳門的回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昔對比,明顯地反映出我國在兩個不同時代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在此揚眉吐氣、舉國歡慶澳門回歸的日子里,我們青少年更應當牢記住歷史的教訓刻苦頑強努力拼搏,學好文化專業知識,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各種能力,以更加昂揚向上的姿態,迎接中國歷史的新曙光,跨入充滿挑戰和希望的新世紀。
今天是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24周年紀念日。就在剛才剛剛走出香港滿目超現代的繁華,徜徉在澳門石板鋪就的街道,一幅古老、滄桑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諸多的遺跡、荒廢的建筑、失傳的工藝好像一時間歷史倒轉了半個世紀。這就是澳門了。
沿著西南角海岸走,背山面海,讓目光穿過遼遠的歷史風云,依稀可見當年葡人借口海水浸濕了貨物,請求到岸上晾曬,乘機登上澳門半島。我來到澳門內港的入口處供奉著漁民的守護神媽祖娘娘的媽閣廟,聽導游講述“ma-cau”這一名詞的由來。據說400多年前葡萄牙人從這里上岸,問居民此地是什么地方,居民誤聽為指廟宇,便回答“媽閣”,葡人于是譯為“ma-cau”,英文名稱也由此而來。在媽祖娘娘的供臺前,我點香叩拜:媽祖海神,你是公認的護船神,當漁民和水手與海洋的風浪打交道時,你會保佑他們平安歸來,在澳門這艘大船載著漂泊多年的華夏子孫歸航時,愿你能保佑他一帆風順。
在這里,五千年古銅色的歷史微合雙目,傾聽這氣吞萬里的虎嘯龍吟;一次次潮汐般的翻攪,一次次妊娠般的蒸騰,才冷卻凝聚成這琥珀般晶明的意念。佇立澳門,眺望大陸,天風致禮,流云駐足,我仿佛聽到了澳門前進的腳步聲,穩健、雄壯、自信而堅強。祝福你,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