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近代歷史名人的生平故事篇一
隨著美國獨立戰爭的一步步勝利,獨立迫在眉睫。但是,新的問題卻又擺在華盛頓和人們的面前。當時的中央政府無權向各州征稅,中央政府靠各州攤派所得運轉。隨著戰爭的勝利,各州政府對大陸會議要求反應冷淡,軍隊的薪餉也被拖欠。
在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時刻,華盛頓顯得異常平靜,他說:他們該回家了!這樣說的時候,將軍一點也沒有猶豫,但其內心卻漲滿了痛苦和疚愧:這支剛建立起來挽救了國家的隊伍,尚未得到任何應有的犒勞,而此時財政一片空白,軍餉都發不出,更不用說安置費和退伍金。尤其是傷殘病員,也將得不到任何撫恤……如今卻讓他們回家——多么殘酷和難以啟齒的主意啊?
華盛頓做到了。他能夠做的,就是以個人在八年浴血中積攢全部威望和信譽,去申請大家的一份諒解。那一天,他步履沉重地邁下檢閱臺,他要去為他的國家實現最后一個軍事目標:解散軍隊!他的目光掠過一排排熟悉的臉,掠過隨己沖鋒陷陣的累累傷痕之軀,替之整整衣領,撣撣塵土,終于艱難地說:“國家希望你們能回家去……國家沒有惡意,但國家沒有錢……你們曾是英勇的戰士,從今開始,你們要學做一名好公民……”將軍哽咽了,他不再以命令,而是以目光在懇求了。寂靜中,士兵們垂下了頭。當他們最后一次以軍人的姿態齊刷刷地向后轉時,將軍再也忍不住了,他熱淚盈眶,趕上去緊緊擁抱每一個戰士……沒有這些人,就沒有美國的誕生,但為了新生的國家,他們必須無言地離去。一個理念就這樣安靜地實現了。從構思到決策,從頒布到履行,沒有吵鬧,沒有喧嘩和牢騷,更沒有動亂和內訌,正直的美國第一代戰士,就這樣遵循他們尊敬的統帥指定的“行軍路線”,兩手空空,一瘸一拐地回家去了。
點評:在歲月的長河中,在歷史的篇章中,有許多人被視為偉大。他們崇高的人格,偉大的功績,使人類將牢牢記住他們的名字。他們深遂的目光,深刻而崇高的思想與風范氣質,超越常人,達到眾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在人類的社會中,他們就如同夜空中燦爛的群星,在黑暗中閃爍著神圣、耀眼的光芒。隨著人類的發展,這些偉人這些精神的高峰將會一再的涌現。那么,在近二百多年間,有一座高峰或可稱之為最偉大的一座——他就是喬治。華盛頓。讓一只出生入死,征戰多年的隊伍不得到任何犒賞就回到家鄉,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此時財政一片空白,軍餉都發不出,更不用說安置費和退伍金。華盛頓卻做到了。這不僅表現出華盛頓所帶領的軍隊的團結,而且說明了華盛頓充分的才干。
近代歷史名人的生平故事篇二
在中國近代史上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愛國人士,非常令人崇敬。那么你們還記得那些故事嗎?下面小編就來分享近代名人的愛國故事,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1912年嚴復擔任北大校長之職,此時嚴復的中西文化比較觀走向成熟,開始進入自身反省階段,趨向對傳統文化的復歸。他擔憂中國喪失本民族的“國種特性”,他認為會“如魚之離水而處空,如蹩跛者之挾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鴉片為發越,此謂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這樣一種對中華民族前途與命運的憂慮,嚴復曾經試圖將北京大學的文科與經學合二為一,完全用來治舊學,“用以保持吾國四五千載圣圣相傳之綱紀,彝倫道德文章于不墜”。這一行為在當時稱得上用心良苦。
被外國人稱為“能抵五個師”的錢學森博士,1950年沖破美國的種種阻撓,回到祖國,決心在“一窮二白”的土地上,創造中國的火箭、導彈事業。有人問他為什么歸心似箭,他說:“因為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有人問他,中國既無人才又無設備,搞火箭導彈能行嗎?他的回答是:“外國人能干的,中國人為什么不能干!”錢學森的誓言最終實現了,中國衛星上天了,洲際導彈可以同外國“比武”了,載人航天事業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黃海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一直沖殺在前。后在日艦圍攻下,“致遠”艦多處受傷,船身傾斜。鄧世昌對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雖死,而海軍聲威弗替,是即所以報國也!”他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第一游擊艦隊旗艦“吉野”號,決意與敵同歸于盡。倭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拼命逃竄,并向“致遠”艦連連發射魚雷,“致遠”艦躲過一條泡沫飛濺的魚雷后,不幸被另一枚魚雷所擊中而沉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后,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并說:“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于海,義也,何求生為!”他養的愛犬“太陽”亦游至其旁,口銜其臂以救,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沉沒于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250余人一同壯烈殉國。
1995年3月7日下午3點,頭天晚上加班到凌晨兩點的珠海市南山工業區瑞進電子公司的工人,好不容易盼到10分鐘的工休時間,工人們太累了,一名身體染病的女工實在堅持不住,伏在工作臺上打起了盹。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韓國女老板順手操起一塊線路板朝這位女工猛砸過去。……緊接著大發雷霆,吼叫著各生產線管理人員直身站立舉起雙手作投降狀,然后叫車間工人統統跪下。人群中有一個人直直地站著,憤怒地望著這個外國婦人。女老板吼叫:“你為什么不跪?”這個人說:“我是不會給你下跪的!”這個中國青年員工的名字叫孫天帥。
徐悲鴻在歐洲留學期間,有一次在留學生的聚會上,一個金發碧眼的西方留學生站起來挑釁說:“中國人又蠢又笨,只配當亡國奴,就是把他們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一向溫和的徐悲鴻抑制不住憤怒,走到這個傲慢無禮的洋學生面前,大聲說:“你不是說中國人不行嗎?那好,我代表我的國家,你代表你的國家,我們比一比,等學習結業時,看看到底誰是人才,誰是蠢材,你敢嗎?”1924年,徐悲鴻的油畫在巴黎展出時,轟動了巴黎美術界。那個洋學生不得不承認自己不是中國人的對手。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校長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而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不知道中國。陪同的人對吉鴻昌說:“你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1932年,吉鴻昌回國,率領抗日同盟軍,轉戰長城內外,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后不幸被敵人誘捕,就義前他寫下了正氣凜然的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同學們吶,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抗日先烈用他們的鮮血給我們的啊!有一個先烈,我至今也忘不了,他就是董存瑞。
我們不能辜負他們對祖國的希望啊,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之后為國家的發展盡一份力!
人人都有偶像,我也有,他是魯迅先生。我為什么敬佩他?因為……
先說他愛國吧。他跟一般人確實不同,他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第九冊第6課講到,魯迅先生他由于對黑暗會的強烈不滿,經常在不同的報刊上發表文章來批評當局者。反動派不讓他發表文章,也就是課文里說他老是“碰壁”。機智的魯迅利用100多個筆名來寫文章,跟敵人斗爭,讓廣大群眾來看清舊社會,起來鬧革命。
在我的心目中,魯迅先生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也是我最敬佩的人。他的一句話:“時間就像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一直印在我的腦海中,永遠都難以忘卻!
宋慶齡自1913年開始追隨孫中山,致力于中國革命事業,謀求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長歲月里,經過護法運動(1917年)、國民大革命(1924—1927年)、國共對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解放戰爭(1945—1949年),她始終忠貞不渝地堅持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堅定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生活的美滿幸福而殫精竭慮,英勇奮斗,在中國現代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宋慶齡因此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話題:“忠貞”“持之以恒”。
朱自清是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的文學家。抗日戰爭結束后,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持蔣介石發動內戰,一方面又利用簽定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造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飛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饑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和國民黨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持蔣介石,就運來一些面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謝”美國,不反對它。
兩個月后,朱自清因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挨餓而死,也不肯領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尊嚴。
為國捐軀,不只是在戰場上才有。那些為使祖國富強起來和惡勢力斗爭的義士,同樣表現了視死如歸的精神。清朝末年,發生過一次不成功的改革運動,叫戊戌變法。譚嗣同等六君子就是為變法而死的義士。
譚嗣同被捕以后,毫無懼色,在監獄中寫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他被押到刑場受刑前,大聲喊著:“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位笑迎死亡的義士,心里裝著祖國。他自動走向死亡,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死,有多大價值。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但是在舊中國,很長時間,長江上的航運卻被外國人壟斷了。江上來來往往的都是英、法、美、日等國的輪船。中國人沒有自己的航運事業,受了許多窩囊氣。四川合川人盧作孚愛國心切,決心創辦中國民族的航運業。他四處籌集資金,冒險用8000元作抵押,買回一支價值3萬元的小火輪,在1926年成立了民生航運公司。那一年,“民生”號輪船滿載乘客,駛出了重慶碼頭,中國人開始有了自己的內河航運業。
后來,民生公司又向長江中下游發展,和外國公司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有的外國公司用大幅度降價的辦法,依仗船多、設備新等優勢,想擠垮民生公司。盧作孚毫不示弱,宣布民生公司的甲級船員一律由中國人擔任,同時加強管理,對旅客不論窮富一視同仁,服務熱情周到,還禁止船員收小費。這樣,民生公司靠優質服務和民族自信心贏得了旅客的信任。許多乘客寧肯推遲日期,也不乘坐外國輪船,只等上中國的輪船。在那個年月,這對于增強民族精神和抵御外國侵略,有多么大的意義呀!
和范旭東、盧作孚一樣,還有不少愛國實業家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氣,開創了中國近代的工商業,為富強祖國、振興中華立了大功。人們是不會忘記他們的。
錢學森爺爺,享年98歲,您是中國五星的其中一棵,給中國帶來了寧靜,給中國帶來了許多武器。您用自己的智慧鍛造成一個個知識的大門和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是您給中國年輕人創造許多理想,給我們搭起了一座座橋梁。您是我們中華人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
您放棄了自己的快樂和休息時間,卻給我們創造了祖國兒女的美好未來。讓我們說聲:您休息一下吧!錢學森爺爺。可在這時,您卻離我們而去了,您可曾知道中華民族都為您的死去而哭泣,人們紛紛都淚眼蒙蒙,恨不得把自己的生命給您在讓您在一次重生啊!您為我國生命科學和載人航天事業做出了貢獻。
您是知識的棟梁,您可曾知道,您可能不知道。許多網友看到您死去而悲痛!全中國也包括國外都知道您死去來看您。
雖然我并沒去,但我會在心里掛念你。我會好好學習,將來也成為知識的棟梁!我也要把中國帶到先進的時候,相信我,我會成功!
1946年,美國某大學以優厚的條件聘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為終身教授。但他回答說:“為了抉擇真理,為了國家民族,我要回國去!”終于帶著妻兒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國后,他不僅刻苦致力于理論研究,而且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譽為“人民的數學家”。
此外,還有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生物學家童第周、核物理學家錢學森,高能物理學家張文裕,化學家唐敖慶……他們個個都滿懷愛國之志,為國家的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跟德國的奧古斯登堡原來是要好的老朋友。1848年普魯士侵入丹麥的國境,這種侵略行為引起安徒生的極大憤怒。四年后,他到德國去旅行。許多德國朋友涌到車站去迎接他。一位朋友說:“奧古斯登堡公爵夫婦在家里等您,希望您去和他們會見。”“我不愿去見他們,奧古斯登堡參加了四年前普魯士侵丹麥的戰爭,我怎么能去看這家人呢?”安徒生憤怒地說著。從此,兩位老朋友斷交了。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么鬼話!”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老革命家吳玉章,年輕時東渡日本留學。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國貧弱,日本帝國看不起中國,在懸掛的萬國旗中,故意不掛中國國旗。為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吳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學生向學校當局嚴正提出:必須立即向中國學生道歉并糾正錯誤,否則,就要舉行罷.課和絕食以示抗議。學校當局在中國愛國留學生的強大壓力下,只得認錯道歉。
民族抗日英雄楊靖宇曾擔任“南滿抗日聯軍”司令,從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場獻身為止。在艱苦征戰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擊日寇。面對敵人的重兵圍剿,楊靖宇率部頑強戰斗,使敵人坐臥不安,惶惶不可終日。日酋對他又怕又恨,調集重兵圍困。有人勸楊靖宇投降,他斬釘截鐵地說:“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彈盡糧絕,楊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顆子彈后壯烈犧牲。敵人殘忍地用刺刀剖開他的肚子,楊靖宇肚里沒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樹皮、草根和棉絮。
近代歷史名人的生平故事篇三
1996年,他從湖南電視播音專科學校畢業。一個中專生要想在電視臺找到立足之地談何容易?剛進湖南衛視時,他什么都做不了。
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被安排去做劇務。所謂劇務,說難聽點就是臺里的打雜工。一次,編導讓他搬200多張椅子。那是什么樣的椅子呢?不是折疊的,也不是塑料的,清一色的粗笨木制高背椅子。一次只能搬動兩張,這樣要來回走上百趟,既費時,又辛苦。他累得滿頭大汗,也沒一句怨言。
搬椅子扛凳,這種活兒干多了,誰都覺得沒意思。他卻能苦中找樂,給自己減壓!一次,現場來了256個觀眾,臺里還給每個觀眾準備50多件禮品。禮品多得讓人看了就頭痛,什么鹵蛋粉,電燈泡,面條,醬油……好像把超市搬進來一樣,林林總總地擺了一大堆。這么多椅子要搬進現場,還有如此多禮品要一一地分揀出來,送到觀眾的面前,有的劇務開始有意見了。他卻樂樂哈哈地說:“沒準!今天我扛的椅子,有可能會是毛寧坐的。”
當有人抱怨時,機會終于來到他身邊。這一天距他進臺時間僅一年。
一次,臺里搞大型活動,搬椅子扛凳的事總是少不了的。忙活了一天,大家都很辛苦,想早一點回去休息。可是,臺領導覺得東西擺好了,應該派人看著,別讓人破壞現場,就點名叫他和另一個劇務留下。另一個劇務卻說:“累了一天,總該讓休息下吧!再說,這樣的事應該由保安來做。”可他沒有推辭,趕緊圓場:“沒關系,我一人就行了,你回去休息。”
就這樣,他泡了一碗方便面就算是晚飯,然后一直守在那里。臺長半夜巡視,見到桌上的方便面碗,心疼地問道:“你叫什么名字?”他照實回答了。臺長很賞識眼前這個不怕吃苦的小伙子,就提拔他為“現場導演”。
現場導演也不是什么光鮮的職位,可他干得很認真。由于觀眾人多,又沒經過培訓,稍有不慎就會影響現場氣氛。他就抓緊時間給觀眾培訓,告訴他們:什么時候要鼓掌,什么時候要舉牌,什么時候起哄,什么時候保持靜默。搞一場活動,錄一次節目,他都要講得口干舌燥。在現場錄制時,他會隨時根據節目的進展情況,帶動觀眾配合,一時站起,一時鼓掌,一時舉牌,成了場上最活躍的一個人,也是最累的一個人。
本來他鼓掌只是象征性的,自己也不一定要鼓,他卻自己帶頭鼓,而且是很用力地鼓。有次演出結束后,臺長讓他過來,說:“把倆手伸出來。”他伸出拍得發紅的雙手,臺長說:“你們看,這個現場導演多么的投入,連鼓掌都這么賣力。”
1998年,湖南衛視《真情對對碰》節目缺一位男主持,臺長想到了他。
就這樣,汪涵做起了主持人。近20年的主持生涯中,他獲得過許多榮耀。從做劇務到節目主持人,汪涵只用了兩年時間。對此,他感觸頗深:“要學會承受!就是用心地做好該做的每一件事。上天拋給你的東西,用自己的雙肩去承受,不管拋多少先扛著,扛著的目的是為了讓你的身體更加堅強,雙臂更加有力。這樣的話,有一天它饋贈給你更大禮物的時候,你能接得住。”
近代歷史名人的生平故事篇四
淞滬會戰時期,上海寶山重鎮大場失守后,我軍側背失去了屏障,主力部隊不得不撤向蘇州河以南。10月26日,團副謝晉元奉命指揮八十八師五二四團一營掩護主力撤退。任務完成后,上級命令謝晉元率部守閘北的衛四行倉庫。
四行倉庫是中南銀行、金城銀行、大陸銀行和鹽業銀行四家銀行的倉庫,稱為“四行倉庫”,位于上海市區的泥城橋北堍,是一幢七層鋼筋水泥大樓,三面厚墻,僅南面有窗,鋼筋混凝土結構,可抵御抗日寇本的中型山炮轟擊。
當時四行倉庫西面的烏鎮路與北面的國慶路已被日寇占領;南面是蘇州河,東面是公共租界,此時謝晉元營實為“四行孤軍”。
謝晉元進駐四行倉庫后,迅速組建工程隊,設計一種分解式的鋼筋水泥碉堡,再利用原有房屋、殘墻及沙袋、鋼板構建工事聯結,做成一道道互相支援、火力交叉的縱深防御網。他要求營、連長仔細檢查工事建筑是否堅固。一天中午,敵人突然向我軍駐地猛轟,炮彈如暴雨般落下,掩蔽部附近一座的四層樓房被炸成平地,我軍陣地卻沒有傷亡,有效地狙擊敵人瘋狂進攻。事后,孫云副班長說:“還是謝長官有經驗,否則我們這一班人全犧牲了。”
趁打退敵人之機,謝晉元連忙指揮部隊拉鐵絲網,堆沙包,設火力點等。在修筑工事過程中,發現大樓南端連著一家煙紙店,店內有電話,且出店門有曲折小道與租界相通。這是孤軍與外界聯系的渠道。
謝晉元在戰斗間隙,謝晉元寫信給孫元良師長,表示他抱著為國捐軀“必死決心”跟敵人戰斗。
在謝晉元率軍跟敵人激戰后的間隙,女童子軍楊惠敏不顧白天日軍的嚴密監視,扯起一面大幅國旗,跳進蘇州河泅過去,潛入四行倉庫,把國旗送到謝晉元孤軍手中。29日清晨,四行倉庫屋頂上一面大幅國旗迎風飄揚。當時閘北一帶只有太陽旗在飄動,這面的中國國旗在倉庫大樓樓頂升起,外引人注目,隔河觀望的上海市民無不拍手歡呼,頓時歡聲雷動。甚至不少市民從市郊等地趕來,向國旗歡呼致敬,為四行孤軍助威,許多人熱淚滾滾,久久不忍離去。迎風招展的國旗不僅震奮了我軍官兵的心,而且震奮上海市民團結抗敵的決心。不久,上海乃至全國響徹《歌八百壯士》:
中國一定強!中國一定強!
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
中國一定強!中國一定強!
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
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
寧愿死不退讓,寧愿死不投降。
我們的國旗在重圍中飄蕩。
在一次謝晉元部打退敵人的時刻,《立報》記者樊放趁機潛入四行倉庫要采訪謝晉元。當時,謝晉元正在緊張進行作戰布署,連忙激動地叫副官轉達他的話:“請向上海市和全國同胞致意,感謝同胞們的深切關懷和慰問。為了中華民族,我們將不惜打到最后一槍一彈,流盡每個人的最后一滴血,誓與日寇戰斗到底!這是一個中國人的氣節,請同胞們放心!”
日軍決心拔除四行倉庫這顆眼中釘,多次重兵攻擊,甚至使用連排炮擊。謝晉元部隊居高臨下,機槍、排槍、手榴彈等一齊開火,一次一次擊潰敵人進攻,陣地前日軍鮮血染紅黑土,傷兵凄號,敵尸枕藉。謝晉元向上級報告戰況時說:“據了望哨報告,斃敵在八十名以上,二十八日晨六時許,職親手狙擊斃敵二名,租界民眾觀看者拍掌歡呼。”
經過四天四夜的慘烈戰斗,日軍集中兵力、火力猛烈攻擊,但我四行倉庫守軍巋然不動。在短短4天里,在四行倉庫這塊彈丸之地,我軍擊退敵軍數十次進攻,斃敵200多人,傷者無數,我軍僅陣亡7人,傷56人。
日軍見硬攻不行,便轉而威脅英、法租界_,限令他們命“四行孤軍”48小時內退出四行倉庫,否則日軍將沖入并占領租界。英、法等國為了自身的利益,威逼蔣介石政府下令謝晉元守軍撤出四行倉庫。
1937年10月29日,謝晉元預感到形勢嚴峻,寫下了遺書:“晉元決心殉國,誓不輕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計,在晉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當代價。余一槍一彈,亦必與敵周旋到底!”10月30日晚謝晉元接蔣介石的手令:“珍重退入租界,繼續為國努力。”
軍人以服從為天職,謝晉元只能籌劃如何安全撤退。第二天,敵人趁我軍撤退時,以飛機大炮猛烈攻擊四行倉庫,并派兵狙擊。謝晉元以3挺機槍掩護,率部迅速沖出重圍,退入英租界。部隊退入英租界后,被英軍解除武裝,送往膠州公園“孤軍營”。
后來,日本人買通內部叛徒殺害了謝晉元,時年僅33歲。上海人民為了紀念民族英雄謝晉元,建立了晉元中學,還建造了晉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