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風睡著了課文原文篇一
《風箏》是現代文學家魯迅于1925年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此文以白描寫景、寫人,舒事與感嘆、議論相結合,滲透著一種深沉的理性精神。你還記得你閱讀這篇文章時的感想嗎?一起來回味下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風箏課文原文,希望大家喜歡。
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春二月,倘聽到沙沙的風輪聲,仰頭便能看見一個淡墨色的蟹風箏或嫩藍色的蜈蚣風箏。還有寂寞的瓦片風箏,沒有風輪,又放得很低,伶仃地顯出憔悴可憐模樣。但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發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們的天上的點綴相照應,打成一片春日的溫和。我現在在那里呢?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
但我是向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并且嫌惡他,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時大概十歲內外罷,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歡風箏,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他的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見他了,但記得曾見他在后園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去,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見了他。他向著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大方凳旁靠著一個胡蝶風箏的竹骨,還沒有糊上紙,凳上是一對做眼睛用的小風輪,正用紅紙條裝飾著,將要完工了。我在破獲秘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的瞞了我的眼睛,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我即刻伸手抓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里。后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
然而我的懲罰終于輪到了,在我們離別得很久之后,我已經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來毫不憶及的幼小時候對于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彷佛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墮下去而至于斷絕,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墮著,墮著。
我也知道補過的方法的:送他風箏,贊成他放,勸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們嚷著,跑著,笑著。——然而他其時已經和我一樣,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還有一個補過的方法的:去討他的寬恕,等他說,“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輕松了,這確是一個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們會面的時候,是臉上都已添刻了許多“生”的辛苦的條紋,而我的心很沉重。我們漸漸談起兒時的舊事來,我便敘述到這一節,自說少年時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說了,我即刻便受了寬恕,我的心從此也寬松了吧。
“有過這樣的事嗎?”他驚異地笑著說,就像旁聽著別人的故事一樣。他什么也不記得了。
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么寬恕之可言呢?無怨的恕,說謊罷了。
我還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
現在,故鄉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并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風睡著了課文原文篇二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詩歌吧,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詩歌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理想》課文原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
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饑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溫飽;
溫飽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離亂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榮。
理想如珍珠,一顆綴連著一顆,
貫古今,串未來,瑩瑩光無盡。
美麗的珍珠鏈,歷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來,先輩照子孫。
理想是羅盤,給船舶導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載著你出海遠行。
但理想有時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線,
可望不可即,折磨著你那進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觀察著生活;
理想使你倔強地反抗著命運。
理想使你忘記鬢發早白;
理想使你頭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鬧鐘,敲碎你的黃金夢;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種獲得,
理想又是一種犧牲。
理想如果給你帶來榮譽,
那只不過是它的副產品,
而更多的.是帶來被誤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歡笑,歡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偉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個“大寫的人”。
世界上總有人拋棄了理想,
理想卻從來不拋棄任何人。
給罪人新生,理想是還魂的仙草;
喚浪子回頭,理想是慈愛的母親。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驗你的堅貞;
理想被扒竊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來,以后要當心!
英雄失去理想,蛻作庸人,
可厭地夸耀著當年的功勛;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終生,
可笑地詛咒著眼前的環境。
理想開花,桃李要結甜果;
理想抽芽,榆楊會有濃陰。
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風睡著了課文原文篇三
今天我和可萊諦吵架,并不是因為他得了獎,我嫉妒他。今天早晨,小石匠病了,老師叫我替他抄寫每月故事。我正抄著,坐在旁邊的可萊諦忽然碰了一下我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筆記本上,把本子弄臟了,字跡也看不清了。我火了,就罵了他一句。
他卻只是微笑著說:我不是故意的。
我本來會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使我很不高興。我想:哼,得了獎,就自以為了不起了!于是我想報復他,過了一會兒,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臟了。
可萊諦氣得臉都紅了。你這是故意的!他說著就舉起手來。正好給老師看見了,可萊諦就縮回手去,說:我在外邊等你!
我心里覺得很不安。我很后悔不該那樣做。可萊諦是個很好的人,他絕對不會是故意的。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的時候,他幫助母親干活、服侍生病的母親的情形。還有他來我家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誠心誠意地歡迎他,父親又是那么喜歡他的種種情形。啊,要是我沒有罵他,沒有做對不起他的事該多好啊!我又記起父親應該知錯認錯的話來。但是要我去向他承認錯誤,我卻覺得太丟臉。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見他上衣肩上的線縫兒都開了,大概是因為扛多了柴的緣故吧。想到這里我覺得可萊諦很可愛。我心時暗暗說云向他認錯吧!可是請原諒我這幾個字卻是無論如何都說不出口來。
可萊諦不時用眼睛瞟我,但他的眼里表示出來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
他又說:我在外邊等著你!我回答說:我也等著你!我心里想著父親對我說過的話:要是你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因為心里有事,老師講的功課我一句也沒有聽進去。
終于挨到了放學的時候。我在街上獨自走著,聽見可萊諦從后面跟上來。我手里拿著戒尺站住等他。他向我走來,我便舉起戒尺準備防御。
不,安利柯!可萊諦微笑著用手撥開戒尺,溫和地對我說:讓我們還像從前那樣做好朋友吧!
我驚呆了。我覺得有兩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我已經在他的懷抱里了。
他吻著我說:以后我們再不要吵架了,好嗎?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說。然后我們就高高興興地分手了。
回到家里,我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本想叫父親高興一下,不料父親把臉一沉,說:既然你錯了,就應該第一個伸過手去請他原諒。況且你不應向一個比你高尚的朋友舉起戒尺!說著從我手里奪過戒尺,折成兩段,扔到墻角去。
風睡著了課文原文篇四
《山寨》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課文描寫了上山寨路上的景象,使同學 體驗山寨的美麗與神奇,從而培養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為大家分享了山寨的課文原文,一起來看看吧!
看著飄起的炊煙,
好像離山寨不遠.
哪知道上山下山,
一走就是半天!
小路七拐八彎,
帶著你左轉右轉,
分明是到了寨邊,
怎么一戶人家也不見?
到處林遮樹掩,
青藤垂掛屋檐……
多虧小狗幾聲汪汪,
才把客人喚到門前!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山寨”的朦朧和美麗。
2、學人4個生字,學寫8個生字,練習自學形聲字。
3、通過朗讀、背誦,學習句式“分明(明明)是……,怎么……”。
4、借助課文的語句,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學習課文,感受上山寨路上的景色,體驗山寨的美麗與神奇。
理解和背誦詩歌
彩色筆、山寨圖片。
一、激趣導入:
1、我國有許多少數民族,他們大多聚居在山區,他們生活的地方叢林掩映、綠樹環繞。你們想去到那里拜訪一下嗎?今天我們就一期走進美麗的山寨去看一看。(板書課題,隨題識字:寨)
2、觀看山寨圖片。
3、說說山寨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讓我們走進文中再次感受山寨之美吧。
二、感知課文
1、自由試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反饋:
(1)用爬山闖關游戲檢測生字詞:山寨、飄起、炊煙、七拐八彎、林遮樹掩、青藤、、汪汪(指名讀,集體正音,開火車讀、齊讀。)
句:多虧小狗幾聲汪汪,才把客人喚到門前。試著用多虧說句話。
(2)指名讀課文,正音糾錯。
(3)全班齊讀全文。
三、理解并感悟課文,進一步體會山寨之美。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邊讀邊思考,請找一找文中直接描寫山寨的句子。
2、細讀課文。
(1)指名讀第一段,提問:看到飄起的炊煙,使人以為山寨與我們相隔的距離怎樣?第二句又說“哪知道上山下山,一走就是半天”,為什么會這樣呢?你覺得這一段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朗讀?(自由讀,指名讀)
(2)指名讀第二段,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看起來山寨近在眼前,卻一走就是半天,這與山路的什么特點有關?
為什么到了寨邊,又一戶人家都不見呢?
怎么讀出上山人這有點失望和感到奇怪的語氣?(自由讀,小組賽讀)
(4)觀看圖片,體會“到處林遮樹掩、青藤垂掛屋檐”的感覺。
這樣的`情景使人幾乎看不到人家,客人又是怎樣找到門前的呢?怎么讀出這驚喜的感覺,誰試試?(自由讀,指名讀)
(5)學過這首小詩后,你能在書上的插圖中畫出詩里所寫的山路嗎?想一想,這樣的山路是什么樣子的?同桌合作,用鉛筆試著畫一畫。
四、走了這么長時間大家一定很累了吧,想不想到山民家中去歇歇腳?
五、朗讀全文,嘗試背誦。
六、拓展閱讀與訓練:
自讀《盤山公路》暢談學習體會,向別人介紹山寨。
板書設計:
山 寨
拐 ?彎 ?垂 ?虧 ?狗
《山寨》是北師大版語文第四冊第五主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的體裁是現代詩歌,一共有三個小節,詩句淺顯優美,讀起來瑯瑯上口。詩歌主要描寫了山路七拐八彎,到處林遮樹掩的美麗景色。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時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體會山寨的特點,教學這首詩歌時,我嘗試采用以下實踐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
一、訓練學生的質疑能力
在《山寨》中,“林遮樹掩”就比較難理解,此時,就可讓學生通過自己朗讀課文,自我發現其中的問題,提問,并一起研究討論,再結合圖片理解此個詞的意思。
二、結合實際想象畫一畫
這首詩歌主要是表現“山寨看著近,要走到卻很遠”,從而體現山路的特點。為了讓學生深入體會,我讓學生動手在書的插圖上畫上小路。同學們饒有興致地動手作畫,有些孩子畫了些九曲十八彎的小路,有些路段卻沒畫出來,我就問他為什么要這樣畫,他說:因為小路九拐八彎,就應該像蛇一樣盤旋向上,而到處林遮樹掩,有些路段當然就看不見了……”我情不自禁為他的話和發言鼓起掌來。可見,讓學生動手畫一畫,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新精神。在這樣的課堂中,他們找回了自信。他們在課堂中那么快樂,那么主動地探究新知識。
這節課學生課堂參與性強,學習興趣高,在快樂中學到了知識,效果良好。
風睡著了課文原文篇五
1955年10月1日清晨,廣闊無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輪正劈波斬浪駛往香港。一位四十來歲的中年人,邁著穩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陣陣海風不時掠過他那寬大的前額。眺望著水天一色的遠方,他屈指一算,已經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他多么希望腳下不是輪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艙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在隆隆的禮炮聲中誕生了。這一年的中秋之夜,錢學森和十幾位中國留學生一起歡度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他們一邊賞月,一邊傾訴思鄉情懷。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這新中國誕生后的第一個中秋節,他們談論著祖國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興奮。
然而,錢學森回國的決心一刻也沒有動搖過,經過五年的漫長歲月,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終于踏上了歸國的航程。
錢學森回國后,為我國運載火箭、導彈的研制和發射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
風睡著了課文原文篇六
《貓》是老舍創作的一篇狀物散文,該文描述的是老舍的家貓,其形象在老舍的筆下栩栩如生,令人百讀不厭,是很好的讀寫范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貓》課文原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說它老實吧,它的確有時候很乖。它會找個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什么事也不過問。可是,它決定要出去玩玩,就會出走一天一夜,任憑誰怎么呼喚,它也不肯回來。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聽到老鼠的一點響動,又是多么盡職。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
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讓你給它抓癢,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在不叫的時候,它還會咕嚕咕嚕地給自己解悶。這可都憑它的高興。它若是不高興啊,無論誰說多少好話,它也一聲不出。
它什么都怕,總想藏起來。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說見著小蟲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腿腳還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一根雞毛,一個線團,都是它的好玩具,耍個沒完沒了。一玩起來,它不知要摔多少跟頭,但是跌倒了馬上起來,再跑再跌。它的頭撞在門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它的膽子越來越大,逐漸開辟新的游戲場所。它到院子里來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在花盆里摔跤,抱著花枝打秋千,所到之處,枝折花落。你見了,絕不會責打它,它是那樣生氣勃勃,天真可愛!
該篇老舍是名副其實的“愛貓黨”。他一生養過很多貓,對貓的喜愛之情常常溢于言表。查看老舍養貓的三個時期:濟南時期、北碚時期、北京時期,便知大都是和家人住在一起的時候,婚姻美滿,家庭幸福。1950年4月,老舍和夫人胡絜青及其子女一起,搬進了一所位在北京的小三合院。他在這所小房的院子里,養了不少花草,當普通朋友來訪的時候,請他們看花、看貓 ,1958年是愛國衛生運動空前發展的一年,截至1958年12月止,中國全國共消滅老鼠19.3億只[7] ,該篇最初發表于1959年8月《新觀察》第16期,初收入《老舍散文選》。
作者懷著對貓喜愛的心情,通過仔細觀察,寫出了貓的性格。 老舍先生寫的《貓》,字里行間充溢著對貓的極其喜愛的感情。
這篇課文對貓描述得生動具體,十分逼真,這是作者對貓做了長期細致觀察的結果。 (節選后)這篇課文寫了兩部分,第一部分講的是貓的性情很古怪,第二部分講的是小貓很可愛。文章第一句話簡明扼要地交代了貓的性格古怪。 文章先是著力敘寫貓的`古怪脾氣但又忠于職守的性格,然后集中描寫幾只滿月的小貓的淘氣形象。寫貓的古怪也好,寫貓的淘氣也好,老舍先生都抓住了細致的特征。 該篇文章寫了貓的性格,并具體寫了剛滿月小貓的可愛,描述得細致生動,十分逼真。 課文先寫貓的性格,再寫小貓的特點,段落層次很清楚。寫貓的性格強調了“古怪”,寫小貓強調了“好玩”,這都是為了突出中心思想,表達作者對貓的喜愛心情。
貓的古怪的性格表現在三方面。第一,老實、貪玩、盡職融于一體。“老實”并非懦弱,“貪玩”不是糊涂,“盡職”令人感動。這種多重的“古怪”性格是絕不會使人厭惡的。作者愛貓成癖,實在是有緣由的。第二,“高興”與“不高興”的表現聽憑自由。一只貓居然如此隨心所欲、無拘無束,然而,可愛的是該到它盡職的時候,它不是會凝神屏息地進入“戰備”狀態嗎!作者不僅不厭惡它的任性,反而把它踐踏在稿子上的爪印視 為朵朵“小梅花”。愛貓的摯情已躍然紙上了。第三,它既膽小又勇猛。這種對立的性格竟然同時在它身上存在著,就更見其可愛了。只要想到它“盡職”的 時候,那股“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的勁頭,就會相信它 的“勇猛”,即使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這個假設推論, 是一點兒也不容懷疑了。
讀了這三節細致而充溢著愛的情感敘述,性格古怪的貓一定也會讓讀者喜歡上了。作者愛貓至深,定然從玩貓中常作細致觀察,于是乘著興致,面對幾只滿月的小貓,描繪它的淘氣相,形象地說明了小貓實在“更可愛”。面對活潑淘氣的小貓,你怎忍心去呵斥它們?因為它們洋溢著“勃勃生氣”, “天真可愛”——作者愛貓的真情至此已一瀉無遺!貓之惹人愛,是從滿月開始;及至長大,‘古怪的性格更討人喜歡。全文回環一氣,情趣盎然。
在這篇五百余字的短文里,如稍加分析,就可發現作者在駕馭語言文字上的深厚功力。老舍的文章,除 了很少有長句出現外,便全是清楚明白的口語,讀來如親聆作者面對著你的親切敘談,娓娓動聽。不僅如此,作者在記敘中句式多變,運用自如。本文中的“豐富多腔”、是從“豐富多采”衍變而來;“閉息凝視”則是“屏息凝視”的深化。一字之易,更見其煉字的獨到之功。作者描繪“豐富多腔地叫喚”的時候,連用“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整齊中有變化的詞組連用,真是極盡繪聲描音之能事,給讀者留下了無窮想象的余地。此外,作品在物稱代詞的使用上也有獨到之處。前半部分只用一個“它”字,寫盡了這一只家貓的多重性格,呼之欲出,如見其形;后半篇卻用了“它們”“彼此”,而不說這滿月的可愛小貓的具體只數,巧妙地顯示了“模糊概念”的佳處,使讀者欣賞到一幅活靈活現,活潑可愛,惹人喜歡的“小貓淘氣圖”。
“……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梅花”,指貓的腳印。這個比喻表達了作者對貓喜愛的感情。課文多處用了關聯詞語“可是”,組成了一些轉折句子,突出了貓的性格的不可捉摸和小貓好玩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