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黃豆篇一
香港回歸的那年秋天,一個薄霧冥冥的清晨,父親倒下了,再也沒有站起來。
據我母親講,那天父親起得早,說自己晚上未睡好,感覺有些頭暈。母親不讓他出去干活了,他說不礙事,可能是血壓有點高,就在院外路上收拾收拾場面,吃過飯在到衛生所看看。父親一向很自信,家里大事小情,母親總是聽他的。誰也沒想到,待母親做中飯,喊洗手吃飯時,卻發現父親斜躺在一堆剛掃好的豆茬旁,手邊洋瓷碗里只有二三十粒挑揀的圓圓的黃豆。
轉眼間父親離世已有十余年了,母親也越發見老了。故土難離,特別是到了葉落歸根的時候。去年姊妹幾個好說歹說,總算把母親勸進縣城我的家里,母親來的時候大包袱小包裹的,啥也不愿放棄,跟她說了多少遍,城里一切都是現成的,缺啥買啥,她根本不聽。這些陳谷子爛芝麻仿佛都是她的寶貝,有時說急了,又怕她生氣,只好都帶上。
往樓上搬運的時候,我發現有一個舊式的半截粗布口袋里,好像裝有什么很沉的東西。問母親,母親說:“那是我挑撿的黃豆,做種用的,聽說你糖高吃豆子好,我想讓誰捎來,一直沒遇上,這回給你帶來了。”我想說這哪都有,又何必。可一個“這”字剛出口,看到母親好像完成一件心事似的得意,話到嘴邊,我只說出個“好”字。
打開布袋,我順手抓出一小把,滾圓的黃豆粒粒飽滿,個個晶瑩。雖然已經放了好長一段時間,但因布袋密封嚴實,又扎住了口,保存完好,金黃的水色依然發亮。我輕輕的放入茶幾上的托盤里,三兩粒黃豆略微跳動了一下便靜靜地躺在托盤邊緣的凹槽處,但還是發出了“當啷——”“當啷——”幾聲脆響,如金石珠玉一般,縈繞在我的耳畔。看著眼前金黃滾圓的黃豆,我一下子又回到了遙遠的童年。
鄉下老家,屬于豫東平原,有著常年秋季種黃豆的歷史。黃豆雖然產量不高,但極富營養價值,蛋白質含量高,易于消化。黃豆屬于懶作物,要求于人的甚少。種上后,除了鋤鋤草治治蟲外,好像不需要忙的太多,可以集中時間做其他農活。另外,黃豆和紅薯等其它雜糧摻著磨面吃,不但發鮮發香口感好,還可以用來蒸發糕、炸丸子等。
要說起來,黃豆吃法很多,它可直接用來生豆芽,甚至在鍋里一炒或一煮,加點鹽,便是現成的美餐。當然,磨成豆腐,做成各種各樣的菜肴,碾成豆漿,配制成各式各樣的湯,那是再好不過的了。好像鄉民們看中的還不只是這些,更重要的是多少年流傳下來種地的老規矩,誰也不敢輕易變,這或許是古老的農耕文明在我國持續長久的原因之一。
記得當時老家種地,土質不好,肥料不足,灌溉又無條件,唯一科學的辦法就是選種。那時的選種,跟今天的科學育種差多了,主要是靠莊戶人自己在田里挑選長得壯實結果多的豆棵,提取出來,然后一粒一粒一棵一棵的用手剝。每到秋收之前,我便隨父親遍地跑,他在前面挑選提取好,放在竹篾編制的草帽里,我再端到地頭,放到事先備好的大袋子里;每次選夠兩袋,父親便用他那根歷盡滄桑的桑木扁擔挑回家去。
晚上吃罷飯,睡覺前,點上燈,一家人坐在院子里,開始剝黃豆。每人一堆豆棵,一只碗。初始還有說有笑,慢慢地沒人說話了,只聽見粒粒黃豆掉落在碗里的“當當”聲,大人小孩都好似憋足了勁,在展開一場你爭我搶的比賽。盡管毛豆尖尖的角刺扎手,誰也不作聲。很快兩袋豆棵就剝完了,大家嬉笑著,對比著,倒在一起,總有滿滿的一瓷盆。一雙雙小手插入金黃圓溜的豆子中,享受著勞動的快樂,微微的疼痛的感覺也變成了一種極大的幸福和滿足。
種豆就更有意思了,當時有一種種法叫“點種”,也就是按照原來的垅頭,根據禾苗的大小距離,有時候是在地邊或其他莊稼地的空閑處進行的補種。補種容易損傷其他莊稼,父親便發明了一種“點種”工具。現在想起來,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將一根米把長的竹棍,用燒紅的鐵條貫通竹節,再把竹節的一頭削尖。用時竹尖朝下插入泥土之中,豆子從竹筒的另一頭裝入。這樣即定位精準,又免去了來回彎腰的的工夫,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
妻子催我收拾了,我才回過神來。我將盤里的一粒粒黃豆重新撿回,放在手里,仔細觀看,我仿佛又見到了父親那副慈祥而泛黃的面容。父親用盡畢生的心血和汗水,也沒有在他熱愛的這塊黃土地上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他臨去世時碗里遺落的黃豆與母親送來的黃豆都寄托了老一代人對大地對生活對子孫的深深厚愛。
黃豆篇二
今天,我又急匆匆地沖進廚房,觀察杯子里的黃豆。
我發現黃豆又長大了一點點,還是淺黃色的,橢圓形。
只是那個小黑點沒看見了,而小芽又變長了,有1厘米長,2毫米寬,跟豆芽已經很相近了。
我盼著它們快長大,心里越想越高興。
但我發現有些黃豆還沒長芽,我不知該怎么樣讓它們快快長大,我想去尋求幫助。
黃豆篇三
編者按:《神奇的黃豆》是一篇觀察黃豆作文,作者講述了老師給他們班里的同學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文是去觀察黃豆,作者通過這次活動后總結說生活中有許多事情等著我們去發現。
一天,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你們肯定猜不到是什么吧?--那就是觀察植物是如何發芽的?而我要觀察的是黃豆是如何在水里發芽的。 我一回到家就找來十多顆飽滿的黃豆放在盛了半杯水的一次性的水杯里,只見水面上下不時的的冒出一丁點兒泡泡,好像魚兒在水里吹泡泡似的。然后這些黃豆才快速沉在水底,媽媽告訴我,黃豆要幾個小時才有變化呢!
第二天放學,我迫不及待地就想回家看看有什么變化沒?回到家后,我放下書包就去看那個裝著水還有黃豆的一次性水杯。咦?黃豆變大了,也變更飽滿了,水的顏色卻變得有些黃黃的。媽媽告訴過我當泡黃豆的水變成黃色時候就要替黃豆換上清水了,我馬上把黃豆倒入過濾網內,把一次性大水杯接上清水,又把黃豆泡在清水里,靜等黃豆第三天的變化。
這個特殊的作業可真有趣!這次作業,讓我懂得了生活中有很多的等著我們去發現,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