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中,我們需要經常進行知識點總結,以便鞏固學習成果,強化記憶效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知識點總結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學習的內容。
七年級文言文知識點總結(模板13篇)篇一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答案)。
5、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女:通“汝”,你。是,這。知,通“智”,聰明。6、溫故而知新故,舊的知識7、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寬廣,剛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寫出這課至今還用的成語。溫故而知新、任重道遠、死而后已、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子曰:“學而不思則罔,。”孔子說:光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讀書學習,就什么都學不到。
3、子曰:“見賢思齊焉,。”孔子說:看見賢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不賢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沒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孔子說:三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選擇他們的優點供自己學習,發現自己也存在著他們有的缺點時,就應該注意改正。
5、子曰:“,可以為師矣。”孔子說: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可以做老師了。
6、子曰:“歲寒,。”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落葉的。
7、子曰:“其恕乎,,。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討厭的事,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8、子曰:“由,誨女知乎!是知也。”孔子說:仲由,教導你的話明白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真正的知。
七年級文言文知識點總結(模板13篇)篇二
一、原文:
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嘗奏薦某人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復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牘擲地,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他日補綴舊紙,復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二、實詞列舉。
1.少習吏事(熟悉,通曉)2.寡學術(少)3.每歸私第(自己的住宅)。
4.闔戶啟篋(關)(門)(打開)(箱子)5.處決如流(比喻快速)。
6.既薨(已經)(古代稱諸侯或大官死叫“薨”)7.岸谷(形容人嚴肅剛正)8.忌克(對人忌妒刻薄)9.卒用其人(終于)10.及為相(做,擔任)。
11.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作為)12.嘗奏薦某人為某官(擔任)。
三、虛詞列舉。
以:1、太祖常勸以讀書(連詞,不譯)2、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把)。
3、普又以其人奏(將)4、跪而拾之以歸(連詞,然后)。
四、課文翻譯。
趙普年輕時熟悉官吏(應處理)的事務,學問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勸說他要讀書。趙普晚年讀書勤奮,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關上門打開書箱拿出書,整天讀書。等到第二天處理政務,處理決斷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開書箱看到里面的書籍,原來是一部《論語》。
趙普性情沉著且為人嚴肅剛正,雖然對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夠以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職位上的人,大多過分謹慎拘于小節,按常規辦事,不多言語,趙普卻剛毅果斷,沒有誰能和他比的。他曾經上奏推薦某人擔任某個官職,太祖不用這個人。趙普第二天又上奏請這個人(擔任某官),太祖還是不用。第三天,趙普又把這個人(擔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發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趙普臉色不變,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來回到家。過了些日子趙普把撕碎的舊紙片修補連接起來,又像當初一樣上奏。太祖這才清醒過來,終于任用了那個人。
七年級文言文知識點總結(模板13篇)篇三
一、解釋加點詞語義。(答案)。
1、數年恒不一見數,幾。恒,經常。2、層層指數數,數數。
3、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樓,像樓一樣,堂,像堂一樣,坊,像坊一樣。歷歷在目:清晰地出現在眼前。
4、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山中蜃景5、而樓上人往來屑屑屑屑,忙碌的樣子6、或憑或立,不一狀不一狀,形狀不一。7、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相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8、倏忽,如拳如豆。倏忽,突然。
二、翻譯句子。1、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公子孫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樓上喝酒。2、或憑或立,不一狀。有的靠著,有的立著,形狀不一。3、然數年恒不一見。但是這幾年總不出現一次。
三、閱讀全文,回答問題。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觀察描寫山市的?答、借孫禹年和他朋友的觀察來描寫山市的。
2、由本文的內容及“危樓”一詞,你能聯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詩歌?答、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夜宿山寺唐――李白)。
4、出自本文的成語有哪些?答、子虛烏有、歷歷在目、直沖霄漢、風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繪山市的關鍵詞語,體會山市形成的過程。答、孤塔—宮殿—城市—危樓。
6、請你用一兩個詞語概括山市的特點?答,奇異、奇妙、神秘、瑰麗、變化多端。
七年級文言文知識點總結(模板13篇)篇四
二、寫出《陳太丘與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闡述的是:答:為人處事一定要忠信,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三、閱讀《世說新語》回答問題答案。
1、《詠雪》一文營造了一種怎么樣的家庭氣氛?你對此有何感受?答:營造了一種溫暖、和諧、愉快的家庭氣氛。和諧、平等、寬松的家庭氣氛對于開發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處。
2、為什么樣“公大笑樂”?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答:“公大笑樂”是因為孩子們的比喻生動、形象。我們應該注意培養自己的想像力。
3、你認為陳紀這個孩子怎么樣?他有哪些特點?你受到什么啟發?答:陳元方是一個聰穎機智,有禮有節的兒童。待人接物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
七年級文言文知識點總結(模板13篇)篇五
一、學習文言文,最應該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詞、句式等方面的知識,只有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才可能順利地閱讀文言文。
1重視學習,學會自學。
課前一定要借助注釋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譯,不要坐等老師來講解。預習時注意找出疑難字句提交課堂討論,向老師、同學請教。對重點字詞要進行歸類認識,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相當多的文言實詞是一詞多義、一詞多用的,我們要善于記憶、比較、歸納、整理,把字詞學"活"。
2遵循"字不離句"的原則去理解、體會。
不管是實詞還是虛詞,其意義、用法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顯示出來的,積累文言字詞不要死記硬背,而應結合"語境"去揣摩。
3要牢牢記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種:判斷句、疑問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每種又有幾種不同形式,記住形式,便于識記和理解。
二、語文教材強調文言文的朗讀、背誦,其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多讀多背來掌握文言知識,理解文意,培養語言感悟能力。誦讀可分四步進行:
1注釋,粗讀課文。
預習時完成粗讀任務。粗讀的首要任務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礎上感知課文,從整體上初步地把握課文結構。結合注釋,根據上下文讀兩三遍,再聯系上下文,對課文內容應該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讀中要畫出疑難詞句,以備在課堂上提交討論。
2質疑、解難,細讀課文。
通過課內細讀,要能準確地正音、正形、斷句,要解決粗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要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要增進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3深入領會,精讀課文。
精讀時要力求讀出語氣、語調和節奏。通過精讀,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體會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4鑒賞評價,熟讀課文。
七年級文言文知識點總結(模板13篇)篇六
【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02。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03。
次北固山下。
【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04。
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05。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06。
江南逢李龜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07。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唐】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08。
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李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09。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10。
七夕。
【唐】李商隱。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11。
鵲橋仙·纖云弄巧。
【宋】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12。
秋詞。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13。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4。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
【宋】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15。
潼關。
【清】譚嗣同。
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七年級文言文知識點總結(模板13篇)篇七
專題四大洋和大洲(第二章第二節)。
1、七大洲(按面積順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州;赤道穿過非洲大陸、南美洲大陸、亞洲的東南部和大洋洲的群島。
3、“水球”:三分陸地(29%)、七分海洋(71%),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4、各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5、半島: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如山東半島、印度半島)。
七年級文言文知識點總結(模板13篇)篇八
2、等腰三角形兩腰上的中線相等,并且它們的交點與底邊兩端點距離相等。
1、兩邊上中線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頂角平分線垂直平分底邊;
2、等腰三角形兩底角平分線相等,并且它們的交點到底邊兩端點的距離相等。
2、三角形中兩個角的平分線相等,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平分頂角、平分底邊;
2、等腰三角形兩腰上的高相等,并且它們的交點和底邊兩端點距離相等。
2、有兩條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七年級文言文知識點總結(模板13篇)篇九
高效的學習,要學會給自己定定目標(大、小、長、短),這樣學習會有一個方向;然后要學會梳理自身學習情況,以課本為基礎,結合自己做的筆記、試卷、掌握的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等,合理的分配時間,有針對性、具體的去一點一點的攻克、落實。本篇。
文章。
總結。
供大家借鑒。
1、人類的。
起源和發展。
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關系接近。
人類的進化過程主要特征:起源森林古猿運動方式: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用制造工具:不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簡單工具、制造和使用復雜工具,生活習性以及語言的產生自己總結:
2、人的生殖。
1)概念:產生生殖細胞,繁殖新個體的過程,也是種族延續的過程。
2)男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睪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內生殖器附睪:貯存和輸送精子。
3)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內生殖器輸卵管:輸送卵細胞,受精的場所。
子宮:胚胎發育的場所陰道:月經流出,胎兒產出的通道外生殖器:即外陰。
5)胚胎的發育和營養:
發育:受精卵、胚胎、胎兒、嬰兒。
營養:胚胎發育初期所需要的營養來自卵黃;胚胎在子宮里的發育所需要的營養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
3、青春期。
青春期發育:
形態特點:身高、體重迅速增長;大腦:功能特點心臟結構、功能完善化;
第二性征的發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調節。
青春期形態發育的顯著特點是身高和體重迅速增長;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征是性發育和性成熟。
4、青春期的衛生:
1)遺精:男子進入青春期以后,在睡夢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現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組成,呈乳白色。
2)月經:女子進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宮出血現象。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有關。
形成過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細胞發育成熟從卵巢排出,若未受精雌性激素分泌減少子宮內膜壞死、脫落。
出血: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連同血液一起從陰道流出,形成月經。
5、計劃生育。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齡晚2到3年結婚;晚育:提倡婚后推遲2到3年生育;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
糖類: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維生素: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
維生素c: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維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強抵抗力。
缺乏時,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水:約占體重的60%~70%,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
無機鹽: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如:鈣、磷(構成骨骼和牙齒)、鐵(構成血紅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統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等。
消化系統的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2)小腸的結構特點:
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
c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絨毛壁和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有利于吸收營養物質;而且小腸中含有各種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過程。
物理性消化: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胃、腸的蠕動,將食物磨碎、攪拌,并與消化液混合。
化學性消化:通過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種成分分解為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腸),參與的酶:唾液淀粉酶,消化過程:淀粉、麥芽糖、葡萄糖。
蛋白質的消化(胃、小腸):消化過程:蛋白質、氨基酸,參與的酶(胃液、胰液、腸液)。
脂肪的消化(小腸):消化過程: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膽汁(肝臟),參與的酶(腸液、胰液)。
4)營養物質的吸收: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
消化道各段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營養)。
小腸(主要的吸收場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從小腸絨毛的毛細淋巴管(淋巴管血液循環)吸收;其他從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
大腸:少量水、無機鹽和一部分維生素。
3、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
1)合理營養按時進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均衡攝入五類食物(平衡膳食寶塔);
2)食品安全蔬菜瓜果必須清洗干凈。
不吃有毒的食物(餿飯菜、發芽的馬鈴薯);買經檢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廚房和炊具的干凈。
1、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1)、呼吸道的組成: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肺:氣體交換的場所。
呼吸系統氣體進出肺的通道,清潔、濕潤、溫暖吸入的氣體。
2)、肺。
(1)位置:胸腔內,左右各一。
(2)結構:肺泡外面包繞著毛細血管,肺泡和毛細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適于氣體交換。
(3)功能:氣體交換。
2、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a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動作。
b人在平靜呼吸時,肋間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變化:
c原理:呼吸肌收縮和舒張胸廓擴大和縮小肺被動地擴大和回縮形成壓力差。
2)體內氣體的交換:
(1)原理:氣體的擴散作用,順著濃度低的方向流動。
(2)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血液肺泡(3)組織里的氣體交換:血液組織細胞。
3、空氣的質量與健康。
2)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五點取樣法)。
1、流動的組織-血液。
1)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血漿成分:水、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
血細胞:血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血液的功能:運輸、防御保護、調節體溫。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種類、結構與功能如何判斷:動脈(離心,流速快,逐漸分支,變細);靜脈(向心,分支逐漸合并,變粗,流速慢)。毛細血管(壁薄,單層細胞組成,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
3、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1)心臟的結構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構成。(四腔、八“心眼”——血管)。
有四個腔:左心室主動脈;右心房上、下腔靜脈;右心室肺動脈;左心房肺靜脈。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間,只朝向心室開);保證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動;
動脈瓣(位于心室與動脈之間,只朝向動脈開)。
心臟的功能: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
血液循環:
(1)血液循環的概念和途徑:
概念: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所組成的管道中進行的循環流動。
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
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身體各處、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到毛細血管到肺循環:左心房、肺靜脈、肺部的毛細血管、肺動脈、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護理:
毛細血管出血:血液呈紅色,自然止血,應消毒;
動脈出血:血色鮮紅,血流猛急,在受傷動脈近心端進行止血;
靜脈出血:血色暗紅,血流緩和,在受傷靜脈遠心端進行止血。
4輸血與血量。
1、尿的形成與排出。
1)概念:體內物質分解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
3)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泌尿系統的組成(腎臟、輸尿管和膀胱)。
腎臟:形成尿的場所;輸尿管、尿道: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貯尿的作用。
3)腎單位的結構與功能。
腎小球:由入球小動脈分出的數十條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另一端匯集成出球小動脈;
腎小管:腎小囊內外兩層之間的囊腔與腎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的血漿成分都可以濾過,形成原尿。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
(3)腎小管的分泌作用:腎小管上皮細胞分泌氨等物質,形成尿液。
嘗試通過液體成分區別:血液、血漿、原尿和尿液。
2、人糞尿的處理。
1)人糞尿的價值:作為農家肥。特點是:肥源廣、養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作用:殺死各種病菌、蟲卵,分解有機物和其他有害物質。
人體堆外界環境的感知。
1、人的視覺和聽覺。
(1)眼球的結構與功能。
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無色透明,可透光。
鞏膜:白色,保護眼球內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顏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中膜:睫狀體:虹膜稍后部,內有平滑肌,能收縮舒張,調節晶狀體的曲度。
脈絡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營養眼球)、色素細胞(遮光并使眼球內部形成“暗室”)。
內膜:視網膜,內有大量感光細胞。
內容物:晶狀體:雙凸鏡,依靠韌帶與睫狀體相連,玻璃體、房水。
附屬結構:眼肌、眼瞼、睫毛、結膜、淚器(淚腺、淚點、鼻淚管)。
(2)視覺的形成:
外界光線經反射在視網膜上成像,產生神經沖動傳遞到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3)眼的衛生保健:
近視:由于眼球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矯正:戴凹透鏡。
遠視:由于眼球前后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后方,矯正:戴凸透鏡。
沙眼:由沙眼衣原體感染眼瞼內面的結膜。
2、耳的結構和功能:
外耳:耳廓收集、傳導聲波,外耳道:傳導聲波。
中耳:鼓室:有咽鼓管與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內外大氣壓的平衡;鼓膜:接受聲波,產生振動。
聽小骨:三塊,將鼓膜的振動傳導至內耳。
內耳:半規管,前庭,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
(2)聽覺的形成。
聲波、鼓膜產生振動、耳蝸產生神經沖動聽覺中樞骨傳導有關的神經(形成聽覺)。
3、神經系統的組成。
1)神經系統的組成。
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
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脊神經。
2)神經元的結構、功能:
(1)結構細胞體、突起。
軸突:一條,長而分支少,樹突:數條,短而呈樹狀分枝,
(2)功能:感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興奮是以神經沖動的形式傳導的)。
4、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動物(包括人)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產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反。
射弧的概念:參與反射的神經結構,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書p81)。
例如:膝跳反射的過程:扣擊部位:膝蓋下位的韌帶現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頭肌及肌腱內的感覺神經末梢,神經中樞:位于脊髓灰質中。
效應器:(下肢的)股四頭肌及其內的運動神經末梢。
3)反射的類型。
簡單的反射(非條件反射,先天具有的,一般不會消失,反射中樞在脊髓)。
復雜的反射(后天經學習獲得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反射中樞在大腦)。
激素調節。
1)、人體主要內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稱:垂體、甲狀腺、胰島、腎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內分泌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身體有特殊作用的化學物質。
3)、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調節其他內分泌腺的活動。
4)、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
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
人類活動改善生態環境-“三北”防護林,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森林遭到嚴重濫伐。
沙塵暴危害嚴重,大量捕殺野生動物,何時還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環境污染:概念:指人們在生產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質,對環境的影響。
酸雨對生物的影響,類型大氣污染溫室效應和臭氧破壞。
水污染:太湖水出現水花。
固體廢棄物污染:廢舊電池對生物的影響。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業廢渣、噪音污染。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七年級文言文知識點總結(模板13篇)篇十
1.原因: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諸位帝王,重視農業生產,推行墾荒政策,使農業得到恢復并有較大發展,為清朝前期的興盛奠定了基礎。
2.概況。
(1)耕地面積增加;對黃河、淮河等大河及大運河治理。
(2)改進種植技術,改良新品種,推廣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
(3)經濟作物的種植有較大發展,品種增加,棉花、甘蔗、煙草、茶葉、藥材等作物的種植面積擴大。
3.作用:農業生產的發展,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繁榮。農業產品品種和產量的增加,也對手工業和城鎮商品經濟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二、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1.手工業發展。
(1)清朝前期,絲織、棉織、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種繁多,產品精良。
(2)已經出現了比較成熟的手工業工場等。
2.商業發展。
(1)清朝前期商業發達,商品貿易十分興盛,形成了由農村集市、城鎮市場、區域性市場和全國性市場組成的商業網。
(2)出現了一批工商業市鎮及商業大城市。
(3)在商業活動中,形成了商幫,如山西的晉商、江南徽州府的徽商,商幫的活動對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三、人口的增長。
1.增長:清朝前期的統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復社會經濟的措施,使經濟發展,國力增強,社會安定,人口的數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長。乾隆末年,全國人口發展到3億。
2.問題:人地矛盾逐漸突出,開荒墾田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地力下降。龐大的人口也造成社會壓力,影響了經濟的持續發展。
七年級文言文知識點總結(模板13篇)篇十一
1.雕版印刷術:我國隋唐時期發明,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2.活字印刷術。
(1)發明:北宋匠人畢昇發明。后來又出現了木活字。
(2)發展:元代王禎在《農書》中對木活字作了系統總結并有所創新,發明了轉輪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現了銅活字印刷。
(3)傳播:13世紀傳入朝鮮,之后傳到日本及東南亞地區,經絲綢之路傳到波斯,經蒙古人西征等途徑傳入歐洲。
(4)影響: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二、指南針、火藥的應用。
1.指南針。
(1)發明:漢代制成“司南”。宋代開始用人造磁鐵制成指南的工具,后來人們又制成了羅盤。
(2)應用:北宋末年,中國的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
(3)傳播:阿拉伯商人將指南針傳到阿拉伯國家,后來又傳到歐洲。
(4)影響: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
2.火藥。
(1)發明:唐朝時,中國人已經發明了火藥。
(2)應用:到宋代,火藥開始運用到軍事領域。人們制成爆炸性武器或管形火器。元代發明了火銃。
(3)傳播:13世紀傳入阿拉伯地區,14世紀初又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
(4)影響:對歐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
三、發達的中外交通。
1.概況:宋代由于航海技術進步,南方的海上貿易頻繁,海路交通發達。元朝建立后,開創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2.陸路:陸上絲綢之路在宋元時期成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代驛站發達,元代修建了覆蓋全國的陸路交通網,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羅斯等歐洲國家。
3.海路。
(1)航線:宋代形成了多條航線,可通往日本、高麗、東南亞、印度、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遠至波斯灣及東非海岸。元朝時,海上交通范圍有更大拓展。
(2)海外貿易: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中國與阿拉伯、波斯以及東非之間有大量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時與中國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有五六十個,元代時達到140多個。
4.作用。
(1)陸路和海陸交通的暢通,使中外經濟、文化和科技的交流進一步發展起來。
(2)中國的創造發明傳入亞洲各國,對歐亞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藥物、天文歷法、數學等也傳到中國。
七年級文言文知識點總結(模板13篇)篇十二
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一)。
1.繼秦漢之后,實現我國第二次大規模統一的朝代是隋朝。
2.開創“開皇之治”盛世局面的統治者是隋文帝楊堅。
3.隋朝開鑿的京杭大運河在歷的作用是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
4.隋朝統一全國的時間是公元589年。
5.開鑿京杭大運河的皇帝是隋煬帝楊廣。
6.隋文帝楊堅統一全國時,最后一個滅掉的南方政權是陳朝。
7.成為溝通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的是京杭大運河。
8.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并鞏固自己的統治。
9.京杭大運河連通了五大水系,由北到南依次是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10.京杭大運河的中心是洛陽。
11.京杭大運河分為四段,由北到南依次是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12.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殺死,江都就是今天的揚州。
13.京杭大運河的南北終點是余杭和涿郡。
14.隋朝京杭大運河的主要功能是運輸。
15.今天的北京,在隋朝時被稱作是涿郡。
16.大運河的南端、在隋朝時被稱作“余杭”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杭州。
17.隋朝滅亡的原因是隋煬帝的暴政。
18.唐朝的建立者是唐高祖李淵。
19.唐太宗李世民奪得政權的方式是玄武門之變。
20.唐太宗李世民創立的盛世是貞觀之治。
21.三省六部制中,負責起草政令的是中書省。
22.李世民認識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原因是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
23.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法典是《唐律疏議》。
24.隋朝建立、唐朝得以發展使用的制度有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
25.唐太宗時的諫臣,被唐太宗稱為一面“鏡子”的是魏征。
26.三省六部制中,負責審核政令的是門下省。
27.記錄唐太宗和他的大臣等議論古今得失的書是《貞觀政要》。
28.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29.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納諫的根本原因是維護自己的封建統治。
30.唐朝百姓不想服勞役,可以合法利用的方法是交納實物代替。
31.三省六部制中,負責管轄六部、執行政令的是尚書省。
32.唐太宗的名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思想根源是儒家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
33.武則天當皇帝后將國號改為周。
34.武則天對科舉制度的創新貢獻是創立“武舉”和“殿試”
35.有“貞觀遺風”,被稱作是“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是武則天統治時期。
36.武則天為提高庶族地主等新貴族的政治地位而編修的是《姓氏錄》。
37.唐朝新發明的農業工具是曲轅犁和筒車。
38.唐朝最鼎盛時期是開元盛世。
39.唐朝時管理今天新疆的是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40.唐朝用于灌溉的工具是筒車。
41.唐代制陶業的突出成就代表是唐三彩。
42.被譽為開元前期“救時之相”的是姚崇。
43.武則天時期對于整個唐朝的發展起到的作用是承上啟下。
44.唐朝用于耕地的工具是曲轅犁。
45.武則天修訂《姓氏錄》后,排名第一位的姓氏是武氏。
46.武則天的歷史功績是執政期間社會經濟繼續發展。
47.開辟了“開元盛世”局面的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
48.被稱作是“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的是科舉制度。
49.科舉考試中的常設科目有明經科和進士科。
50.盛唐時期,從習俗風尚到思想文化體現出的特點是胡漢交融與中西貫通。
51.我國是茶的故鄉,飲茶習俗風靡全國開始的時間是唐朝。
53.唐朝時期,人們出行時的交通方式主要是騎馬。
54.科舉制度以前,選拔人才的主要標準是出生門第高低。
55.周邊少數民族尊稱唐太宗李世民為天可汗。
56.唐太宗時期,前往吐蕃和親的女英雄是文成公主。
57.科舉制度以后,選拔人才的主要標準是才能。
58.唐朝時期,被稱為“吐蕃”的地方,就是今天的西藏。
59.與文成公主和親的吐蕃藏族首領是松贊干布。
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二)。
1.我國歷第一位、也是一位女皇帝是武則天。
2.文成公主入藏時,在位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
3.被唐玄宗冊封為云南王的南詔首領是皮邏閣。
4.唐玄奘將西行途中的見聞口述、弟子整理成的書是《大唐西域記》。
5.“和同為一家”主要是指唐朝與哪個少數民族的關系?吐蕃。
6.唐朝時,日本派到中國來的留學生被稱為是遣唐使。
7.六次東渡日本,將佛法傳播到日本的我國高僧是鑒真。
8.唐玄奘西天取經的目的地,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地,在唐朝時被稱作天竺。
9.閻立本繪制的、描繪唐太宗接見松贊干布求婚使節的人物畫是《步輦圖》。
10.我國第一個將天竺佛教、風土人情、歷史、地理等記錄下來并介紹到中國的人是玄奘。
11.唐朝都城長安的城市建筑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宮城皇城外郭城。
12.鑒真東渡日本弘揚佛法時,唐朝的統治者是唐玄宗李隆基。
13.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經時,唐朝的統治者是唐太宗李世民。
14.長安城內,百姓的居住區和商業區主要在城市的哪個部分?外郭城。
15.我們今天將購物稱作是“買東西”,主要是因為唐朝時的商業區是東市和西市。
17.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明確時間記載的印刷品是《金剛經》。
18.雕版印刷術發明的時間是唐朝初年。
19.第一次將火藥的配方記錄下來的科學家及其著作是孫思邈的《丹經》。
20.火藥的發明,與我國古代哪一項活動有關?煉丹。
21.火藥開始運用于軍事的時間是唐朝末年。
22.世界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單孔大石橋是趙州橋。
23.被稱為“詩仙”的浪漫主義詩人是李白。
24.被贊譽為“天衣飛揚、滿壁風動”,成為敦煌壁畫的象征的是飛天圖案。
25.唐朝時,市場上出現的一種用于交易憑據的印刷品是印紙。
26.唐朝末年,的印刷業中心是成都和洛陽。
27.最初用火藥制造的武器叫做火箭或者飛火。
28.趙州橋的設計工匠是李春。
29.趙州橋的設計時間是隋朝。
30.被稱為“詩圣”的現實主義詩人是杜甫。
32.唐朝的樂舞《霓裳羽衣舞》的作者是唐玄宗李隆基。
33.大型樂舞《霓裳羽衣舞》,主要是借鑒了哪里的音樂元素?西域樂曲。
34.杜甫的詩歌大多聯系社會現實生活,因此他的詩歌被稱作是詩史。
35.唐太宗李世民創作的大型樂舞是《秦王破陣樂》。
36.孫思邈在我國醫學被稱作是藥王。
37.有資格“雁塔題名”的人是新科進士。
38.科舉考試時,明經科主要考察的內容是記誦儒家經典學說。
39.我國規模、藝術成就的石窟是敦煌莫高窟。
40.趙州橋現在我國的哪個地方?河北省趙縣的洨河。
42.唐朝中原地區與少數民族貿易的主要物品是茶葉。
43.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古代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是京杭大運河。
44.唐太宗手下的兩個宰相房玄齡和杜如晦并稱為房謀杜斷。
45.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的作者及書名是陸羽的《茶經》。
46.唐朝時期采取的民族政策是開明民族政策。
47.《秦王破陣樂》中的“秦王”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48.趙州橋的的建筑特點是單孔石拱。
49.鑒真東渡日本后,定居的地點是日本奈良。
50.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當時的國際性大都市是長安。
51.大昭寺門前的“甥舅會盟碑”體現的是唐朝與哪個少數民族的友好關系?吐蕃。
52.少數民族突厥的首領被稱作是可汗。
53.生活在今天新疆地區的維吾爾族,在唐朝時被稱作是回紇。
54.生活在今天東北地區的滿族,在唐朝時被稱作是靺鞨。
56.唐朝時的畫家,開后世“寫意畫”之先河,被稱為“畫圣”的是吳道子。
57.長安的外郭城內,百姓的居住區被稱作是坊。
58.唐朝時,對我國西南地區的開發做出很大貢獻的少數民族政權是南詔。
60.杜甫的詩歌中,反映復雜動蕩的歷史時代的代表作品是“三吏”“三別”
七年級文言文知識點總結(模板13篇)篇十三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3、能排泄廢物。
4、有應激性5、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6、生長發育7、能繁殖8、遺傳變異。
二、觀察法p2。
第二節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一、調查的一般方法。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節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二、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第二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一、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二、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中考卷子的題目理解掌握)。
四、對照實驗p15。
五、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根據同種或異種的關系,生物因素可分為兩種:1、種內關系:種內互助(螞蟻搬食)、種內斗爭(兩豹爭奪羚羊、爭奪棲息地)。
2、種間關系:寄生(蛔蟲)、競爭(獅子和豹爭奪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鳥)。
第三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第四節生態系統。
一、生態系統的組成:
1、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2、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二、食物鏈和食物網:
1、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
2、物質&能量沿著食物鏈&食物網流動。
3、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積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吳病。
三、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一、生態系統的類型p29。
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二、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p30。
注意ddt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