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讀三體讀后感篇一
一直想擁有一套《三體》系列叢書精讀一下,恰好京東六周年書籍優惠活動,于是就買來閱讀。從第一部《地球往事》,情節就漸入佳境,第二部《黑暗森林》更是全書的高潮部分,《死神永生》雖說和大格局的恢弘想比有點弱化,尤其是結尾部分總感覺不甚理想,這固然有作者亂點鴛鴦譜,還有關于宇宙的未來的描述似乎有點大而空洞,但是依然是精彩紛呈。于是手不釋卷,不到一個禮拜就把三本書讀完了。
書的作者劉慈欣,我的同行,娘子關電廠的一名電工,能寫出如此精彩的三體系列硬科幻小說,真的是讓我萬分欽佩。
作為理工男的我,對量子物理和宇宙科學一直很有興趣,也了解了不少這方面的知識 ,但依然被劉電工的超強的想象能力所折服。
想說的東西很多,就從三體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幾個橋段說起吧。
最后再說一說書中關于硬科幻的設想,水滴及水滴攻擊、智子和智子幻化的智能機器人(這里牽扯到近期的一個熱門科技事件, 歐洲物理學會新聞網站“物理世界”公布了20xx 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突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陸朝陽等完成的科研成果“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入選并名列榜首。量子糾纏和量子通訊再次進入人們眼簾,這不就是大劉描述“智子”的雛形嗎)、二維箔及二維打擊(歌者輕描淡寫的一個動作,毀滅了太陽系,有點古龍風格)、歸零者,宇宙間最最高級的智慧文明,強大到可以重新設計宇宙。這其中每一個都可以稱得上奇幻的超級想象力了。另外關于曲速飛行、冬眠人雖說不是劉電工的獨創,但是依然堪稱精彩,成功融入到這部系列小說中。
看完這套叢書,我的第一想法就是無論如何要寫一點讀后感,有這種沖動可不是我閱讀之后經常有的。一直拖到現在,文筆有限就說這些吧。
讀三體讀后感篇二
把書蓋上,總結一下。
其一,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這是一個喜劇嗎?好像是的。文尾羅輯利用同歸于盡的手段脅迫三體文明放棄了入侵,其實我覺得很可笑,當整個太陽系籠罩于三體人的目光中,他們沒有理由發現不了羅輯潛藏著的戰略意圖。我不敢妄自揣測三體文明的人工智能達到了何等高度,但想必在那幾個世紀里他們的目光都在注視著太陽系,他們的人工智能的主要工作,自然也是在分析地球人的戰略意圖,尤其是三體人對于太陽系是如此的志在必得,他們就更沒有理由忽略羅輯在他們眼皮底下搞的動作。即使退一萬步說,他們因為不通謀略的緣故而忽略了羅輯的作為,但是我卻不能相信他們的人工智能竟然會忽略這樣巨大的潛在危機。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我對于人工智能的未來將萬念俱灰,因為科學技術即使達到了三體文明這樣的高度,竟然也能被小小的地球蒙蔽。也許這本書最大的硬傷就在于地球居然戰勝了三體文明。
其二,目光短淺的我們如何能夠揣測浩渺的星空
費米悖論:從理論上講,人類能用100萬年的時間飛往銀河系的各個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類早進化100萬年,現在就應該來到地球了。換言之,“費米悖論”表明了這樣的邏輯悖理: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學推論可以證明,外星人的進化要遠遠早于人類,他們應該已經來到地球并存在于某處了;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為止,人類并未發現任何有關外星人存在的蛛絲馬跡。
書中用“黑暗森林”的假說解釋了“費米悖論”,這是本書最大的亮點。在讀本書之前,我也模模糊糊看到過“費米悖論”,并未細想,但也很奇怪,為什么沒有外星文明訪問地球,并留下正式的官方文檔。“黑暗森林”假說恰能解釋我的部分疑惑,并且主角也是利用這個結論來制勝三體文明。然而這樣的假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自圓其說,但我覺得卻未免小看了文明二字。“猜疑鏈”加強了“黑暗森林”的說服力,但是仍然說服不了我。“黑暗森林”+“猜疑鏈”的假說是建立在文明的自私性基因基礎之上的,一個文明為了保存自己和維持自身的發展,勢必要消滅任何一個現在的或者是潛在的敵人,這樣的文明我們見過一個,就是地球文明。然而也僅僅見過一個而已,焉知宇宙中沒有以利他基因為基礎的文明呢?好吧,讓我們再次退一萬步說話,假使宇宙中的文明都是自私基因的產物,但卻也無法排除另一種可能性。在地球的洪荒時代,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都處于物競天擇,弱肉強食的蒙昧狀態,然而現在,地球上已經形成了一個人類的龐大集團,這個集團里又分裂成數個小團體,經歷數百萬年的演變和磨合,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茫茫宇宙里,你又怎么知道沒有這樣的情況產生?也許“黑暗森林”假說的另一個隱含的意思是,宇宙正處于洪荒時代,每一個文明都是獵人,也是他人的獵物。
暫時碼到這里,這一塊磚頭,希望能引來大家的和氏璧玉,假如有錯誤,還請不吝指正。
無論如何,《三體2黑暗森林》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期待《三體3》的到來。
讀三體讀后感篇三
人類的渺小。在剛剛進入太空后,“紅岸”計劃便已經向宇宙中未知的文明暴露了我們的存在,其后三體文明為侵略作出鋪墊,對于地球基礎科學發展作出了限制,這也說明了三體文明明顯比地球文明更加發達,就像擁有槍炮的八國聯軍對著閉關鎖國的清朝,在未知的高度發達文明面前,在以光年記的茫茫宇宙面前,人類是渺小的,命運始終掌握在更強大一方的手中。
科技的重要。對于三體文明的入侵,因距離的關系,地球有著三、四百年的發展時間,近一百年來科技發展的迅速,我們從工業時代到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三、四百年時間的發展讓三體文明也心生忌憚,所以才會破壞地球的基礎科學,限制地球文明的科技發展,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決定了硬實力。
人性的復雜。在生存壓力的面前,人性是脆弱的,在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如今,亦是脆弱的。三體文明對于生存的渴望,人類文明對于生存的渴望,因渴望而產生人性的愚昧、背叛,部分人性的光輝等等。人性的復雜性,同一個人,在不同境遇下,會有不同的結果;不同的人,在相同境遇下,同樣會有不同的結果。人性,是最不可預測的。
階別導致的信息不對稱。三明文明入侵的信息,也只有地球高層、相關科學人員、高級軍官等社會階級較高的人得知,地球人普遍被蒙在鼓里,無知地過著往常的生活。對于普通人而言,天塌了有個子高的頂著,過好自己眼前的生活就好,該來的總會來的。社會階別越低,知道的真相也就越少,或許反而活得更快樂。
對于宇宙,有一句話概括:宇宙不是童話。人生亦非童話,但心中總要有對結局童話般的期盼,生活才充滿更多的可能。
讀三體讀后感篇四
讀完《三體》這部由劉慈欣創作的科幻小說后,我深有所感,一向想寫點什么,今日得空就寫了這篇文章。
《三體》是長篇小說,由三部構成。看完這部小說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腦洞之大,他甚至想到了人類在數千百年之后會在太空深處遇到一個叫“三體”的外星禮貌,它比地球禮貌高出一大截,之后,人類就陷入了反對三體侵略的戰爭。
人類對于三體禮貌來說,弱小得就跟一群螻蟻一樣,他們的技術完全壓倒人類,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人類與其它地球生物之間的關系。
人類在其他地球生物的眼中就如同神一般,就好似外星生物入侵地球一樣,因為人類實在是比動物的智商高出太多了。而人類作為這個星球上的神并沒有對那些螻蟻一般的生命表示出一絲一毫的憐憫,反而對它們大肆虐殺。為了滿足自我那自私的“求知欲”而對動物進行了很多慘無人道的解剖、活體實驗等。
放眼現實世界,人類對動物的虐待比這些外星人對人類做的事要過分的多……但我們卻沒有一絲一毫的悔悟。
讀三體讀后感篇五
《三體》世界的前篇球狀閃電是一個小段篇,它只是切入《三體》的一個小小的預熱,還沒有觸及《三體》的時空觀。接下來我要介紹一下《三體》的主要,也是核心的猜想。接下來也包含劇透,所以閱此文甚。
《三體》中的外星文明“三體”文明是一個擁有三顆恒星的文明,他們的生活條件十分惡劣。但是科技相較人類先進很多。《三體》的核心思想是貫穿一二部的主角,面壁者羅緝,根據第一位向外星文明“三體”發送信息的人,葉文潔,的啟發:“每一個文明第一需要都是生存,但宇宙總物質一定”,而構建了一個宇宙社會的模型:整個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一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在發現另一個獵人后,因為總物質量是固定的,所以必須通過互相廝殺來獲得更多的資源。因此只要一個文明的位置一旦被公布,就會立刻被攻擊。羅緝依靠這個信息使得外星文明“三體”不敢輕舉妄動。之后人類開始了與“三體”文明互相交流發展的歷程。第一二部結束。
《三體》的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雖然從劇情內容上來說,超越前兩部,但是我認為作者還是收筆太心急,前兩部的部分伏線來不及收。
《三體》的第三部講述的是人類文明還是被其他高級文明發現了,太陽系受到未知文明的未知攻擊,毫無反抗之力,攻擊方式是使太陽系整個三維空間轉換為二維空間,三維空間在二維中崩壞釋放,最后整塊三維空間消失為二維。只有達到光速的飛船才能逃逸成功,幸存的少數人類也逐漸的窺見宇宙殘酷的真正面目:宇宙一開始是是高維的,可能是十維或者更高,而不同的文明之間戰斗,最有效率的攻擊方法便是維度攻擊,將維度降低,為了使這種攻擊不波及自身,使用這種技術的文明通常會把自身整個種族的維度降低。在這樣不間斷的戰斗中,宇宙的維度不斷降低,當維度回到0維時,宇宙將重新回歸到十維。重新開始新一輪輪回。
《三體》這部科幻小說從第一部開始,一步一步的把一個完整的時空呈現在讀者面前,當我看到書中的“黑暗森林”理論時,不禁想到,霍金曾經警告人類不要盲目的尋找外星文明,外星文明對人類文明將是一個災難!也許當時我不理解,在看完《三體》后,我身懷恐懼的深刻的理解到了這個。我被作者嚴謹的羅緝思維所震撼,星空也許并不是人類想象的那么美好,人類文明還只是一個孩子,如果宇宙中真的有大量的不同文明,我想,過早的暴露人類文明的存在對人類文明將是滅頂之災!
一部好的小說將影響人的一身,在這學期的課外閱讀中,這本書給我的震撼十分大,作者環環相扣,并且會提及許多十分專業的知識,而流暢的敘事和淺顯易懂的描述使得就算是大一的學生也能理解深奧的量子物理知識,天文學,等等十分專業的知識,并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就在看到關于量子態的劇情后,專門上網查了一些量子物理的基本定理。
《三體》每一部的主線并不同,但是我認為它的隱藏主線都是完全相同的,就是“科學”!科學改變世界,改變人類,改變命運!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便是作者希望傳播一個核心思想,同時,我也希望把那份震撼傳達給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感受到《三體》給人心靈的洗滌與升華,所以,我在這里再次鄭重推薦這本書!
讀三體讀后感篇六
距離我第一次拿起《三體·死神永生》已經七八年之久,那是我的高中生活里一個平靜的下午,我和好哥們在新華書店瞎逛時,他從奇幻玄幻書架拿起了《死神永生》并向我大力推薦。我從第三部開始讀,又讀了第一部和第二部,在后來的生活里得空時又反復讀了好幾遍。
雖然我讀過一些書,但是高中時印象最深的只有《平凡的世界》和《三體》,這兩本風馬牛不相及的書,一本講這片土地,另一本講這片星空。
我已經記不清第一次讀完全本時的那種感受,但后來每次仰望星空時,我都會想起“宇宙很大,生活更大,我們一定還能相見的”。我十分欣賞云天明,那是低到塵埃里、被人隨意安排命運的人,在經歷過生理死亡和精神死亡后還能擁有著熱情去愛與生活。我向往著成為章北海和維德,能有著敏銳的洞察力,為生命中認定的既定目標“不擇手段地前進”。
這就是我的“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吧。
讀三體讀后感篇七
《三體》這本書我之前就看過了好幾遍,本來不是科幻迷的我在這之后就被大劉帶進了這個坑。每一次讀《三體》我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每一次我都會驚嘆,原來還有這些細節是我之前沒有注意到的,還有這些描寫是我印象不深的。毫不夸張地說,這是一本可以讓人看上癮的書。
《三體》這個名字是天文力學中一個至今無解的難題,同時也是三體星系的名字。故事從“文化大革命”期間,紅岸基地的葉文潔向三體世界暴露了地球位置開始說起,一直到幾個世紀以后歸零者重啟宇宙結束。
在文中,人類首先是掌握了大自然的法則——火,然后又用五萬年的時間進化到現代文明。可當我們遇到三體文明時,所有的驕傲都土崩瓦解,一滴小小的“水滴”就能將代表人類最高科技水平的恒星級別飛船瞬間摧毀。正如三體文明說過的那一句話:“毀滅你,與你何干?”但即使是強大的它們也被歌者文明的小小光粒幾乎滅絕。接著歌者文明又和其它上帝文明進行了一場戰爭,宇宙的所有法則都被當成武器,就像猿人拿著火把一樣。人類文明,毫無還手之力。
一切,都無從知曉……
讀三體讀后感篇八
一口氣讀完了三體,有了這樣的震撼,三體續集看不看都一樣了。
它不僅是一本科幻小說,更是一本哲學小說
人類的未來,地球文明的未來,是不是也是這樣
他所解釋的真理絕對值得思考,這是一種濃的化不開的悲觀主義
他結合著中國的歷史和國情,從一個小小的立足點開始,包含了所有命題
不要簡單的看著爽爽,作者要透漏給讀者的信息必須得正視,不能玩笑對待
作為一本科幻小說,她的哲學理念,和大審視論是異曲同工的
我們的思考是在極小的局限內的,作者所思考的問題也無法超越這個限制
人類根據環境先本能再刻意的構造智慧與文明,再根據自己的環境構造異世界,這些東西的最本源在于人類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決定了人類對超于自己自己智慧能力的猜測和方式不同,包括對異世界的構造,外星人電影中外星人不正是總和人類有相似的地方么。宇宙中似乎存在這一種能夠建造同一(注意不是統一)現象,這永遠都來自人類的臆測。
我們都能在物質和精神上做永遠的審視論,只是傳統政權把一個個源泉的終端設置的太低,在一定的位置上擱一片膜,人類的智慧流到這,就阻過去了。傳統政權再利用人性的弊端宏觀控制這個總體現象,人類太快的把一些東西定位終端,也就更堅定的加厚這層膜。當世界上所有人都在加厚這層膜,當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加厚這層膜,那么這對人類的未來的危害不異于太陽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