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具有啟發性和示范性,它們可以激發我們的寫作靈感,并指引我們在特定寫作領域中的表達方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夠激發大家的寫作靈感。
2024年元旦手抄報(精選18篇)篇一
流傳至今的元旦食品要數餃子和年糕了。
元旦吃餃子興盛于明清時期的北方。如明萬歷年間沈榜《宛署雜記》說,北京郊區的宛平縣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長上為壽”。明嘉靖時山西《曲沃縣志》記載:“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爭福。”元代扁食一詞在民間流傳下來。
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時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記載,正月元旦,“夙興盥激,吃棗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時《威縣志》說當地吃“蒸羊糕”。
英國。
英國的新年慶祝活動大都在除夕之夜舉行,"迎新宴會",便是其中之一,這種宴會分"家庭宴會"和"團體宴會"兩種,宴會通常從除夕晚上8時開始直至元旦凌晨結束。宴會上備有各種美酒佳肴和點心,供人們通宵達旦地開懷暢飲。
法國。
法國人以酒來慶祝新年,人們從除夕起開始狂歡痛飲,直到1月3日才終止。法國人過年時還有一種習慣,家中的酒瓶里不能剩酒,否則被認為來年就要交厄運。因此,他們在除夕之夜一定要把家中的酒喝光,以致許多人喝得酩酊大醉。
西班牙。
西班牙人喜愛美食,一年12個月,月月有大飽口福的節日,西班牙有"飽口福,到節日"這樣的口頭語。在新年來臨之際,他們喜吃雞、魚、蝦及水果、蔬菜,并盡量做到品種多樣、豐富多彩,佐餐飲酒以啤酒、葡萄酒為主,講究開懷暢飲、一醉方休,以此迎接一個豐衣足食的新年。午夜來臨,十二點的鐘聲剛開始敲第一響,每個人就開始吃十二顆葡萄,必須在第十響之前把葡萄吃完,這樣,新年就會快樂。
俄羅斯。
大多數俄國人喜歡在家過年,一家人難得聚在一起,享用平時難得品嘗的烹調講究、菜肴豐富多彩的"俄國大菜",男人們這時會痛飲伏特加,女人們也會湊一湊熱鬧,濃烈的伏特加不僅可以溫暖他們的身體,而且還會驅走他們身上、心里的寒氣,并給他們帶來一個熱辣辣的新年。
朝鮮。
新年期間,朝鮮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還必須要做一種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棗泥和蜂蜜等蒸煮成與我國的八寶飯相類似的甜飯食用,以預示家里人丁興旺、日子過得像蜜一樣甜。
新加坡。
特別推薦:撈起魚生。
“撈起魚生”味道鮮美,寓意“風生水起”。新年里,新加坡人則一定要吃“撈起魚生”,它的色彩豐富,味道鮮美,由于象征“風生水起”,寄托著人們對來年幸福的希望,有很好的兆頭,因此廣受歡迎。
食用方法:這道菜吃的時候要用筷子把魚生和生菜、西芹、紅蘿卜等多種配料拌勻。
日本。
日本新年按照公歷,在圣誕節之后,由頭年12月27日至翌年1月3日。過年必吃糯米糕。除夕晚上全家團聚吃過年面。元旦早晨,歡聚一堂,先幼后長,依次飲屠蘇酒。據傳,這種酒是用中國三國時代的名醫華陀的配方釀制的。新年飲之,能辟邪氣,去災保健康。飲完屠蘇酒后,吃一種叫"御雜煮"的年糕湯。各家制法不同,風味也不一樣。日本人在"正日"(即元旦當天)這一天,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芋艿、蕎麥面等,喝屠蘇酒。此后一連三天,則吃素的,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
特別推薦:蕎麥面。
蕎麥面寓意健康和長壽,日本著名作家栗良平的《一碗清湯蕎麥面》曾經給許多人帶來感動和激勵,這篇家喻戶曉的作品提到日本人過年必不可少的傳統美食——蕎麥面。日本很多地區都有種植蕎麥,蕎麥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當時的蕎麥面是人們祈求幸福的食品,如今還有很多人常把蕎麥面作為禮物送人。據說,按照傳統風俗,除夕之夜,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蕎麥面。正是因為蕎麥面在日本人心里的特殊地位,所以它又被稱為“年面”。
食用方法:蕎麥面,面條爽口,湯底味道也不錯。長長的面條寓意健康和長壽,而且咬斷蕎麥面還寓意著咬斷厄運和負債,寄托了對來年的美好希望。
韓國。
特別推薦:年糕湯。
糕湯寓意著新年成長,是韓國的傳統美食。韓國最典型的美食要數年糕湯了。據說年初一當天,韓國人一定要喝上一碗年糕湯,因為他們認為不吃年糕湯就不能長大一歲。而且韓國家庭按照傳統風俗,年初一要進行重大的祭祀祖先活動,并且只在家里的嫡長子家中進行,其他親屬在這一天會從各地趕到嫡長子家中,一起參加祭祖儀式,年糕湯是此時最重要的祭祀食品。韓國人還要用年糕湯招待前來串門的'親朋好友。
食用方法:年糕是用大米做的,和我們吃的年糕有點像,不同的是要先煮好醬湯,然后再把年糕放進去煮。年糕湯的湯底很講究,傳統的做法是用牛骨頭熬上好幾個小時熬成,現在也可以用魚代替牛肉來煮湯,最后根據個人喜好加入豆腐、牡蠣、紫菜等進行調味。
打糕也是韓國人過年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韓國人吃的打糕和中國人的年糕一樣,都是以糯米為主要原料。不同的是年糕是用糯米粉做成,而打糕則是用糯米飯捶打而成。打糕里面還有其他的材料,比如豆沙、熟豆面、糖、鹽等。這種打糕比一般年糕更加粘潤可口,味道更好。
食用方法:做法比較復雜,要先把糯米用清水浸泡十幾個小時,然后把米放入籠屜內用大火蒸半個小時左右。再把蒸好的糯米飯放到砧板上,用木槌敲打,這個過程需要兩個人通力合作,邊打邊翻,做出來的打糕才會均勻彈牙。“打”的過程也很講技巧,開始不能用力過猛,否則會將飯粒打得四處飛濺;翻的人要用水沾手并不斷擦砧板,否則打糕就會和砧板粘在一起,翻不動,一直要打到看不見飯粒為止。然后把打成的糕切成適當的小塊,用豆沙或者熟豆面等裹上一層就可以吃了,也可根據個人喜好蘸糖或鹽一起食用。
馬來西亞。
特別推薦:椰漿飯。
椰漿飯顏色奶白,散發濃濃的椰子清香。椰漿飯顏色奶白,散發濃濃的椰子清香。
據說,椰漿飯還是馬來西亞歌手品冠最愛的美食,它也是馬來西亞人最傳統的新年食品。在馬來西亞只要走進任何一家地方風味餐館,幾乎都能發現它的身影。
食用方法:椰漿飯的制作過程很講究,要用豐富的椰漿浸米,然后再烹飪。煮出來的飯顏色奶白誘人,散發著濃濃的椰子清香。米飯里通常還會加入鳳尾魚辣醬、烤花生、小黃瓜絲及雞蛋絲,口感豐富,營養健康。椰漿飯還會有很多配菜,比較常見的有炸雞、咖喱魚、咖喱雞、咖喱牛肉、咖喱羊肉、煎蛋、豆腐、蝦、魷魚等等,口感都比較濃郁。
越南。
方粽的外形很像我們常吃的糯米雞,越南人過新年必須要吃的食品是粽子,全家人要在除夕一起分吃,節日里還把它作為禮品互相贈送。由于它的外形比較方,個頭也較大,更像糯米雞,所以又叫“方粽”。
食用方法:和我們的粽子類似,越南的粽子也是用糯米做的,里面包上豬肉、綠豆等材料,吃的時候可以蘸上魚露,風味獨特。
2024年元旦手抄報(精選18篇)篇二
蛋生雞、雞生蛋,管它還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送走圣誕迎元旦;剩蛋園、圓蛋圓,管它圣誕圓還是元旦圓,只愿家家戶戶都團圓;你蛋疼、他蛋疼,管你們誰的蛋最疼,元旦佳節大家快樂那就行。元旦快樂哈!
等我有錢了,手機買兩部,一部聽音樂一部照相;鞋買兩雙,一樣一只穿腳上;短信發兩條,一條祝你元旦快樂,一條祝你轉發的朋友元旦快樂,沒辦法,誰讓咱是有錢人。
感謝你陪我經歷昨天,共享今天,期待明天。新的一年,愿在我的聲聲祝福里,你能天天精彩,步步平安,時時開心,分分如意,秒秒幸福,元旦快樂!
元旦到,送你快樂“同心圓”:天圓地圓,天地之間愛心圓;心圓夢圓,心想事成事事圓;月圓人圓,闔家歡樂大團圓;你圓我圓,開心快樂心更圓!
元旦了,給心情放個假。遠離瑣碎煩惱,攜帶快樂微笑,逃出繁忙,躲過壓力,平靜地走進問候驛站。愿你有個快樂舒適的元旦!
元旦了,送你一件外套:口袋叫溫暖;領子叫關懷;袖子叫體貼;扣子叫思念;讓這件外套伴你渡過每分每秒,一定要幸福喔!
各國慶祝元旦吃什么。
2024年元旦手抄報(精選18篇)篇三
“淚眼朦朧把哥見”打一成語--模棱兩可。
“落花流水鹿清篤”打一成語--青梅竹馬。
“長依丹桂邀明月”打一成語--守株待兔。
“家家墨跡尚余芳”打一成語--書香門第。
“有表揚也有批評”打一成語--說長道短。
“五彩云霞空中飄”打一成語--天真爛漫。
2024年元旦手抄報(精選18篇)篇四
新年快樂,佳節如意!
歡度春節,祝福萬家。
迎新年,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
張燈結彩歡度佳節,齊心協力共創偉業。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世界文明的盛會,我們大家的世博。
祝大家新年快樂!
以我文明新貌,共慶新春佳節,喜迎世博盛會。
文明的城市、歡慶的佳節,美好的生活。
喜迎元旦佳節。
搶抓新機遇,爭創新優勢,再創新輝煌。
新年伊始,向各行各業的建設者致敬。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推動南匯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024年元旦手抄報(精選18篇)篇五
元旦來到,祝福跟到,生活不易,知足最妙,快樂更多,煩惱更少,親情圍繞,友誼擁抱,健康常伴,平安籠罩。祝元旦節日開心時時快樂天天幸福年年。
元旦之快樂操:腦袋搖一搖,金錢滿腰包;脖子晃一晃,元寶一籮筐;胳膊揮一揮,越長越甜美;屁股翹一翹,健康來報到;伸腿踢一踢,天天笑瞇瞇;快樂操要練,快樂在元旦。
元旦快來到,向你問個好。開心無煩惱,好運跟著跑。家人共團聚,天倫樂逍遙。朋友相扶持,心情不寂遼。事業風水順,金銀撐荷包。好運從天降生活步步高!祝元旦快樂!
元旦前夕,在個黑暗的角落里,劃燃一根火柴,不顧那壓抑著感情和焦油的胸腔,我愿為你再抽上一支煙,狠命想你心中反復念叨著一句:朋友,節日快樂!
元旦馬上來到,提前將你騷擾;短信祝福開道,掃除一切煩惱;新的一年安康,心情綻放美好;工作輕松無惱,工資愈漲愈高。祝你元旦歡笑,福星高照!
元旦馬上就到,短信問候擠爆。為了不湊熱鬧,提前將你騷撓。新年事事安好,時時心情美妙。工作輕松不少,工資漲得老高。祝你元旦大吉,一年福星高照!
元旦臨兮,眉目笑兮,身影倩兮,快樂愿兮,信息轉兮,幸福傳兮,勿忘我兮,友誼念兮,時刻憶兮,牢牢記兮,新年樂兮,嗚呼!豈不美兮!
元旦來臨之際祝您:東行財源,南走人緣,西出健康,北走平安,中有健康;左發達,右逢樂,前有菩薩,后有財神;內積千金,外行好運!祝元旦快樂!
元旦來臨喝杯酒,愿你好運天天有;元旦來臨訪訪友,愿你開心無煩憂;元旦來臨探親人,愿你心間勝暖春;元旦來臨信息傳,愿你輕松長悠閑。祝元旦快樂!
元旦來臨,我的祝福如同那紛紛揚揚的大雪,無比純潔;如同那辭舊迎新的鐘聲,無比渾厚;如同那一枚冬眠的種子,不知不覺間就長成了大樹,結滿了快樂!
2024年元旦手抄報(精選18篇)篇六
酒越久越醇,朋友相交越久越真;水越流越清,世間滄桑越流越淡。祝新年快樂,時時好心情!
想念的話,說也說不完;關懷的心,永遠不改變;真摯友誼,永遠不會忘,愿我的祝福將你圍繞,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祝福送不完,話語道不盡。還有我們的兄弟姐妹朋友同事愛人,在新春佳節之際,祝愿你們趁著春風,揚起理想,輝煌自己的人生!
真心祝您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快樂身體健康,愿您所有的夢想都能在新年得以實現。
又是一年春來到,祝福滿天飄,飄到你也飄到我,恭賀新禧!新春愉快!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又是一年美好的開始,又是一段幸福的時光,又一次真誠地祝福你:過年好!
元旦快到了,我準備給你拍張頭部照片,你橢圓的腦袋像雞蛋,你微笑的臉蛋甜蜜燦爛。我把照片當做送給你的新年禮物,寓意非常明顯:快樂圓蛋(元旦)!
石家莊信息工程學院財政金融系證券班劉彥杰:人生是一道風景,快樂是一鐘心境,春看桃,夏見柳,秋觀菊,冬賞梅愿快樂幸福陪伴你;月圓是詩,月缺是畫,日上燦爛,日落浪漫,愿你新年快樂。
有緣相遇,無緣相聚,天涯海角,但愿相憶;有幸相知,無幸相守,滄海明月,天長地久。我永遠默默地祝福你,祝你幸福。新年快樂。
我已經把我的祝福放在朵花苞中,它們每天開放一朵,每天給你美好的祝福。
新年伊始,喜氣洋洋,祝快樂開心朝午暮夜!辭舊迎新,如煙往事隨風逝,愿輕松幸福春夏秋冬!
祝新年快樂,前程似錦,吉星高照,財運亨通,合家歡樂,飛黃騰達,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2024年元旦手抄報(精選18篇)篇七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蕭疏白發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天上風云慶會時,廟謨爭遺草茅知。
鄰墻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
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
一樽歲酒拜庭除,稚子牽衣慰屏居。
奉母猶欣餐有肉,占年更喜夢維魚。
鉤簾欲連新巢燕,滌硯還疏舊著書。
旋了比鄰雞黍局,并無塵事到吾廬。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居間無賀客,早起只如常。
桃版隨人換,梅花隔歲香。
春風回笑語,云氣卜豐穰。
柏酒何勞勸,心平壽自長。
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
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
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
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戴星先捧祝堯觴,鏡里堪驚兩鬢霜。
好是燈前偷失笑,屠蘇應不得先嘗。
2024年元旦手抄報(精選18篇)篇八
元日(玉樓春)。
(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蕭疏白發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元旦試筆(選一)。
(明)陳獻章。
天上風云慶會時,廟謨爭遺草茅知。
鄰墻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
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
2024年元旦手抄報(精選18篇)篇九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正月初一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歷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歷,亦即農歷或陰歷,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定陽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今天所說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與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并將公歷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改為“春節”。
現在知道元旦節的由來了嗎?順便給大家說聲元旦快樂。
2024年元旦手抄報(精選18篇)篇十
日本人特別重視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為全國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稱之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稱之為“除夜”,除夜時他們祈求神靈托福,送走煩惱的舊年,迎來美好的新年,稱之為“初詣”。除夕午夜,各處城鄉廟宇分別敲鐘108下,以此驅除邪惡,日本人則靜坐聆聽“除夜之鐘”,鐘聲停歇就意味新年的來到。人們便離座上床睡覺,希望得一好夢。元旦早上,家人圍坐在一起,互相講述除夕做的夢,以測吉兇。日本人稱元旦初一為“正日”。1--3日為“三賀日:。在正日,小輩須先去父母那中拜年,向父母問安,然后到親友家拜年,新年還是個“吃”的節日,各國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來祈求好運。日本人在“正日”這一天,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面等,喝屠蘇酒。此后一連三天,則吃素的,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現日本多數城中人已放棄新年吃素勻慣,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條,以祝在新的一年中,健康長壽。
2024年元旦手抄報(精選18篇)篇十一
20xx年的元旦即將來臨,作為學生黨的你是否在苦惱如何寫。
手抄報。
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xx年元旦手抄報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陰歷的祖先埃及歷,把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的那天作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為元旦;猶太人把秋分作為元旦;而寒帶的愛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們把第一次下雨作為元旦。公元前46年,羅馬皇帝儒略·凱撒制定儒略歷,開始時他把冬至作為元旦。但是,人們堅持要把朔日作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屠蘇酒:唐人韓鄂《歲華紀麗·進屠蘇》記載:“俗說屠蘇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歲除夜遺閭里一藥貼,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飲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日屠蘇而已。”韓鄂還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四時纂要》中披露了這一預防瘟疫的屠蘇酒方:大黃、花椒、桔梗、桂心、防風各半兩,白術、虎杖各一兩,烏頭半分。他說將以上八味切細,裝入深紅色的口袋里,年三十的傍晚,把它放在井中。初一早上,拿出來連口袋浸在酒里。全家從小到大,依次稍許各喝一些,一年沒有病。
2024年元旦手抄報(精選18篇)篇十二
手抄報。
是一種可傳閱、可觀賞、也可張貼的報紙的另一種形式。那么,關于元旦的手抄報,應該如何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元旦手抄報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農(夏、陰)歷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漢語各地語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書·舜典》中叫“元日”,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2024年元旦手抄報(精選18篇)篇十三
古代中國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歷”——公歷的1月1日。從殷代定農歷十二月初一為歲首,到漢代定在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曾有多次反反復復的改變。到民國時孫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為“順農時”、“便統計”,定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改公歷1月1日稱為歲首“新年”,但仍稱“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頒布統一使用“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公歷1月1日規定為元旦節,并決定全國在此節放假一天。同時為區別農歷和公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前后,因此改農歷正月初一稱為“春節”。
“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元旦一詞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齡等人寫的《晉書》上載:“顓帝以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稱為元,初一為旦。南朝梁人蘭子云的《介雅》詩也云:“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
還有個傳說,是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于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后來人們把堯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
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咸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在民國以后雖然定1月1日為新年,當時只有機關、學校以及外國經營的洋行大商號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認,仍延承古時舊習以農歷初一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與民間均沒有什么歡慶活動。解放后將1月1日歲首改稱為“元旦”節后,政府仍按照幾千年來使用的農歷歷法按農時節令,在立春前后冬閑時期的“春節”放假三天,民間辦“廟會”等歡慶,傳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現在的公歷1月1日的元旦,我國好像沒什么習俗,只是個公共假日,機關、學校可能會開個元旦聯歡會等的。
2024年元旦手抄報(精選18篇)篇十四
1.有錢不驕,無錢不惱,生活不易,知足最好,快樂多多,煩惱少少,健康常伴,平安籠罩,友情擁抱,親情圍繞,紫氣東來,福運繚繞,元旦沒到,祝福早到。
2.有陽光照耀的'地方就有我默默的祝福,當月光灑向地球的時候就有我默默的祈禱,當流星劃過的剎那我許了個愿:祝你平安健康,元旦快樂!
3.元旦來臨送溫暖,我把祝福連一連,愿好運連連財氣多,福氣連連幸運多,喜氣連連順心多,快樂連連歡樂多,祝福連連友誼多,信息越傳情越多。新年快樂!
4.鑼鼓喧天,敲響明天的美好;張燈結彩,透出節日的喜慶;載歌載舞,跳出心中的喜悅;闔家歡樂,笑出人生的幸福。朋友,元旦快樂!祝你心想事成,一切如意!事事順心,萬事圓滿!
5.元旦到了,在新年里你要牢記三個代表:你是萬人迷的代表,你是樂天派的代表,你是福星佬的代表。堅持三個代表,來年你的生活會更美好。
6.見你的眼神,比諸葛還亮,想你的深情,比關云還長,對你的思念,比魯智還深,愿你的煩惱,比司馬還光,元旦快樂,愿你天天好心情,月月好順心,年年好風光!
7.元旦到了,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好心情越來越多,事事都順心。好消息越來越多,天天都更新。好朋友越來越多,日日都有祝福短信。當然不能錯過今天,祝你元旦快樂。
8.指尖按鍵,短信傳遞。元旦將至,祝福送上。身安康,體健壯。財源滾滾福祿降。事如意,人吉祥,幸福快樂伴身旁。祝您笑口常開每一天。
9.元旦來到人們興高彩烈,鑼鼓的振響激勵新的征程,短信的頻傳相互祝福祈禱,告別舊年的煩惱愁緒一去不返。祝朋友元旦快樂,乘勝前進創大業!
10.敲響元旦的鐘聲,驅散郁悶的寒冬,趕走煩惱的跟蹤,好運過來吹吹風,新年快樂有幾重,祝福給你是無窮,溫暖溫馨最從容,祝福祝愿喜相逢。元旦快樂!
2024年元旦手抄報(精選18篇)篇十五
德國的新年,慶祝時間前后有一周。這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橫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如錦,春滿人間。德國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鐘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并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孩子們組成樂隊,穿上新衣服,拿著口琴和手風琴,列隊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則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吶喊唱歌,歡慶新年,德國的婦女在新年里要即興表演家庭題材的喜劇小品。在德國的農村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小伙子們順著光禿禿的樹比賽爬高,第一名被譽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伊朗。
法國。
新年賀詞。
新年賀詞集錦。
4:讓我這份美好的祝福,跨過北國冰雪,掠過首都小胡同,穿過青藏高原,竄過陽朔山水,閃過東澳漁船,鉆進你耳朵里:新年快樂!
5:祝愿你和你身邊的親朋友好友在新的一年里,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所有的夢想都能實現,所有的等候都能出現,所有的付出都能對現,誠摯地祝福你,福氣多多,快樂連連,萬事圓圓,微笑甜甜.
6:快過年了,我在這里給你拜年了!祝愿你和你身邊的親朋友好友在新的一年里,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所有的夢想都能實現,所有的等候都能出現,所有的付出都能對現,誠摯地祝福你,福氣多多,快樂連連,萬事圓圓,微笑甜甜.祝你一帆風順,二龍騰飛,三羊開泰,四季平安,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方來財,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吉祥,萬事如意,365天,天天快樂,沒有煩惱,過得比我好"happynewyear”
共
3
頁,當前第。
3
頁
1
2
3
2024年元旦手抄報(精選18篇)篇十六
元旦,據說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有關于:“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的記載。
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一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一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一詩中謂之“元朔”。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歷(農歷、陰歷)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
從漢武帝起,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歷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歷,把農歷的1月1日叫做“春節”,把公歷的1月1日稱為“元旦”,不過當時并沒有正式公布。
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定陽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稱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歷。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為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歷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陽歷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
專家:“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產”已經沿用4000多年。
每年1月1日,標志著新一年的到來,人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為“元旦”,俗稱“陽歷年”。
天文專家表示,“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產”,在中國農歷中已沿用4000多年,但現行公歷“元旦”為1949年所定,隨著2014年的到來,它只有“65歲”。
2024年元旦手抄報(精選18篇)篇十七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旦試筆(選一)——(明)陳獻章。
天上風云慶會時,廟謨爭遺草茅知。
鄰墻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
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
丁卯元日——(清)錢謙益。
一樽歲酒拜庭除,稚子牽衣慰屏居。
奉母猶欣餐有肉,占年更喜夢維魚。
鉤簾欲連新巢燕,滌硯還疏舊著書。
旋了比鄰雞黍局,并無塵事到吾廬。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元日(玉樓春)——(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2024年元旦手抄報(精選18篇)篇十八
元旦是我們傳統的節日,為元旦制作一份。
手抄報。
可以如何制作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元旦手抄報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美酒令人回味,音樂讓人陶醉,好書百讀不悔,情意形影相隨,節日問候最可貴。又到年終歲尾,愿你幸福健康作陪,笑得合不攏嘴,預祝元旦快樂!
3)玫瑰是我的熱情,糖果是我的味道,星星是我的眼睛,月光是我的靈魂,一并送給你--我第一個也是最后一個愛的人,元旦快樂!
4)梅紅雪亮春光好,新年喜氣飄到家。鑼鼓喧天響天地,舉杯同飲慶元旦。煙花綻放新人生,新年樂曲獻祥瑞。短信帶來福壽祿,綿綿祝福甜心間。祝朋友元旦快樂!
5)你小時候總愛許愿,生日許愿,過年許愿,國慶許愿,甚至周末也喜歡許愿,太喜歡許愿了!于是大家叫你愿蛋(元旦),新的一年!(愿蛋)元旦快樂!
7)每天送你,順心順意天天發;每天送你,前前后后都富有;每天送你,日日上班不辛苦;每天送你,無論做啥都過關!元旦快樂!
8)美好新年來到,我的祝福領跑,不用許愿不用祈禱,餓了就吃飽,冷了就跳跳,樂了就微笑,煩了別懊惱,心情總是美妙,日子總是晴好。真誠祝你元旦好!
9)你永遠保持開心,是什么值得你如此玩味?白芙蓉似的笑容,癡愛一生的等。請看每句第一個字,別生氣,再看看每句倒數第二個字。哈哈!元旦快樂!
10)美酒佳肴慶元旦,瓊漿敬你幸福宴。吃塊魚肉年有余,美味品嘗富連年。夾根牛排身體康,嘗口甲魚壽南山。呷口紫菜蝦米湯,子孫滿堂福多多。祝你元旦:美事連連,好運年年,鈔票多多,喜氣洋洋。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year'sday,newyear)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也被稱為“新歷年”“陽歷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定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而以西歷的1月1日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采用公元年法”,確認新年(元旦)為我國的法定節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或地區的法定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