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詞的讀后感古詩詞的讀后感實用篇一
一縷陽光,一盞清茶,一生最鐘愛的詩詞,裝幀成一幅靜默流淌的山水畫。
--題記
不讀詩詞,不足以知春秋歷史之遠;不讀詩詞,不足以品流章華彩之美;不讀詩詞,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靈。
天地萬物也是有自己的靈魂的呀,華茲華斯曾說過,我看最卑微的花朵都有思想,深藏在眼淚達不到的地方。是的,每一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每一棵數都有扎根的價值,每一滴水都有清澈的生命。她可以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靜謐,可以是“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相思,可以是“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的不舍,可以是“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的愁緒……人與自然本就是一體。自上古年代以來,人們早已經與自然相互交融,無法割舍。
然而,在如今這個物欲橫流,金錢至上的時代,使生活充盈的往往是欲望的擴張,使經濟發展便要犧牲環境。這一行為表現,歸根究底,是人們精神上的“貧血”!在當代 ,人們的思想處于“快餐文化”的洪流中,充斥著各樣碎片化知識,從而缺少文化底蘊,卻只會一味地追求利益,追求“時尚”,追求權利、榮譽。這是何其悲哀呵!我們的傳統文化正在褪去原有的色彩而被披上各色看似鮮艷實則丑陋的外裳。
感謝詩詞,讓我得以真正感受天地之靈,發現自然之美。我相信,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在經典中覓得這份心境,并將它傳遞,這個世界只會越來越美好,天地萬物也因此而愈發生機勃發!
古詩詞的讀后感古詩詞的讀后感實用篇二
最近集團組織了名為“書香中交”的活動,旨在為廣大員工增長學識,陶冶情操。我便選了于丹老師的一本名為《重溫最美古詩詞》的書籍,來慢慢品味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文字的魅力。也正如書籍封面的那句話——“徜徉在明月清風的意象中,感受對中國文化的溫情與敬意”。
見解,從另一方面說,讀這本書,可以從一位大家的視角去品味這些美妙的詩詞歌賦。清代孫洙就曾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通讀一遍才忽然發現,原本口中偶爾蹦出的一兩句,根本就屬賣弄,哪算得什么熟讀。比如白居易的兩首,一首《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本共恢竺孢€有兩段;一首更為著名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焙竺娴奈揖挂膊粫?。像這樣的只會一半的詩還有很多,不談內容,似這般,就已先學會了敬畏。
讀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會想自己當初搖頭晃腦背誦的樣子,尤其是看南唐后主李煜寫的詩的時候,會不自禁的微笑起來。李煜寫的詩全是“愁”“恨”“煩惱”,本不是能笑出來的意境,不過有趣就有趣在幾年前的我竟然對這個“愁”很喜歡,不管是“離恨恰如春草”還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都掛在嘴邊,現在想來,小小年紀哪來這許多愁。倒應了辛棄疾的那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庇煽磿催^去,別有一番滋味。
東坡先生說陶淵明的詩“初看若散緩,熟讀有奇趣”。而慢慢讀《重溫最美古詩詞》,竟也十分有趣,書中的詩詞包羅萬象,田園之樂,國破之恨,報國之情,觀景之懷,一一羅列于書中,但無一例外地,都夾雜著詩人或喜或憂,或恨或怒的復雜心情。詩者,感其況而述其心,發乎情而施乎藝也。人性就是這樣,無論身居何職,無論身居何位,只要生于世上,便有種種感情,這才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如果真的沒有感情,沒有喜怒哀樂,那么這不是神就是一堆枯骨罷了。正因有種種情感,詩人們才能將這種情感施乎于藝,我們才能在千年之后的今天,走近那些被稱之為“詩仙”、“詩圣”的人,走進他們的內心,體味他們的喜與悲,愛與恨。
我想,于老師如此積極的傳播傳統文化,無非是讓中國文化更好的發展下去,讓無數的國人不要忘卻傳統,忘卻前人所留下的美麗語言。走進先賢的內心,聆聽先賢內心的情感發聲。恰如我們常說的,讀一本好書,認識一個好人,會讓人心胸開闊。是的,在這個喧囂的年代,每個人都會遇到煩惱,遇到挫折,能從書中品味先賢遇到磨難時的所為,未嘗不是給自己一個正確的渠道去排解這些問題,恰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遇磨難而不低沉,做到“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毙男亻_闊了,問題自然就不算問題了,人總歸還是要淡泊一點,否則“眾鳥欣有托”,吾不愛吾廬,怎么可能快樂呢。
不管一個人的文學底蘊到底有多高,讀兩三本書,總歸是好的。每天眉頭緊鎖,心有郁結之氣,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會錯誤百出,莫不如去選上一本自己愛看的書讀一讀,快樂了才會有進步,“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古詩詞的讀后感古詩詞的讀后感實用篇三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形式不拘一格,都有自己深遠的發展過程。我最感興趣的就是中國的古詩詞。
我讀過著名學者于丹的著作《重溫最美古詩詞》。在書中,作者通過大自然的風景,引出與之相關的古詩詞,并作出對古詩詞的理解和個人看法。全書語句流暢、優美,處處散發著詩意,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釋懷。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p>
這是書中正文開篇的第一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名作《長恨歌》中的一句。通過作者對詩句的解讀,我仿佛身臨其境,看到了唐玄宗離開皇宮前的安然、喜樂,再到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離開皇宮后的悵然。只是短短幾字,表現出了景物背后的苦楚。雖然唐玄宗的皇宮沒有變,但這種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落差感,使人感受到的只有無限的凄涼和悲哀。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這是李商隱《錦瑟》中的一句,也是全書結尾的一句。當讀到這句詩時,讓人不住發問:瑟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弦呢?也許當一個人有著無數心事,才會如此發問吧。錦瑟有著這么多的弦,是因為這一弦一柱都系著太多太多的回憶。心事如此之多的詩人,隔著似水的流年,回望過往的時光,淚水不住地凝成了詩行。這些思緒和迷離的幻像如同那繁瑣復雜的錦瑟,不知何以緣起,更不知何以緣滅。
我喜歡這種在詩海暢游的感覺,在筆墨香氣中體會納蘭當時只道是尋常”的深情款款;體會李煜剪不斷,理還亂”的惆悵;體會李清照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相思之苦;體會杜甫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欣喜若狂;體會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抒懷在詩詞中找回生活的寧靜,去相信詩意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活得詩意盎然。
古詩詞的讀后感古詩詞的讀后感實用篇四
心中仿佛一縷陽光透入,溫暖,宜人,又帶有一絲感動。我想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有此感觸吧!書中用如夢幻般唯美的語言帶領我們進入了一個詩意的世界。詩意故而在記憶深處低回,熟悉而又陌生,卻牽動著我的心。
年華有限,詩意無窮。我喜歡這種淡淡的詩意,就像書中作者所言,“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個中國人生命的深處都蟄伏著詩意?!笔聦嵰嗳缡?,詩意的世界充滿了浪漫,如畫而映于心。
在詩意的世界中,在這幅畫卷里,盡管紙張有些破舊,有點模糊,可每一筆勾勒,每一抹痕跡,似乎都記載著跨越千載的`情思。何人獨倚明月樓?何人琵琶語凝愁,思如淚,沾衣袖,世人只知琵琶舊,誰嘆那年愁滿頭?詩意的世界,情感總是細膩,朦朧而美好。
夕陽西下,一天流光走到了邊界,馬上就要墜入茫茫黑夜,這一瞬間,人心百轉千回。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可總有那么一些人日落不得歸。正如《詩經·王風》中所說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短短八個字,道出了多少人思歸不得歸的苦,又讓人懂得了多少悲傷與苦痛。每當斜陽晚照你又是否對著夕陽嘆息哀愁?可惜現在每天都忙碌著生活,哪還會有許多人對著夕陽訴說情思?其實,詩意就在你的心中,如畫般映在心頭,只要你去發現,詩意的世界會被你營造。
水闊山長,辛棄疾曾在登樓時寫下“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彼麑⒆约核械那樗技挠跇巧?。那種愁苦,如今在我眺望遠方時也能體會的到。“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也依舊用充滿詩意的句子道出一片愁。他們都是如此的令我敬佩。在他們眼里,風花雪月都是詩,春夏秋冬皆為意。
在詩意的世界中,你會不動聲色飲茶,踏碎一世繁華的瀟灑,會有執著如淚,滴入破碎的心的唯美,也會有月滿西樓人獨守的靜謐。詩意就這樣如畫映于心。
古詩詞的讀后感古詩詞的讀后感實用篇五
上星期拜讀了這本,心中一絲明悟些許感觸,卻無法言表。與其說于丹的這本書是在給詩詞做詮釋,倒不如說她其實就是在寫詩。用詩一樣的語言來詮釋書中千古名句,無時不讓人感覺讀書是一種享受。書中從春風盎然,寫到秋雨惆悵;從明月思鄉,寫到斜陽感傷;從田園的愜意,寫到登臨的豪放;從撫劍的豪情,寫到把酒的放蕩。原來真的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無論是古人的詩詞還是于丹的文字,讀過之后讓人發現,原來詩詞居然離我們這么近,年華有限,但是詩意無窮。
重溫古詩詞,讓我又一次重新找回了詩意的人生,詩意的情懷。詩意如風潛于心。風起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劉邦那種:“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豪邁。
花開的時候我便會想起杜甫的那種“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的《江畔獨步尋花》的愜意。
雪紛的時候我也會想起柳宗元的那種“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寂寞。
月明的時候我更會想起,蘇軾那《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曠達。
風花雪月全入詩,春夏秋冬皆成詩。總之世間一草一木、萬事萬物都蘊涵著詩意,人生處處都充滿了詩情。在我詩意的人生里有著風花雪月的浪漫情懷,還有對悲歡離合迷惘傷懷,也有著對春夏秋冬眷戀緬懷。有著追求的無奈,執著的憂傷,適時地感動……所有的這一切其實都是人生這首長詩內容,韻味和意境。不管怎樣我都希望把它寫得內容豐富,情節動人,意境優美,韻律鏗鏘,合轍對仗。
我喜歡這詩意的人生,喜歡詩意的的幸福生活,喜歡詩意的風花雪月,喜歡詩意的悲歡離合,更喜歡詩意的男人和詩意的女人。詩意的人是一種浪漫豐富充實愉悅人,詩意的人是一種熱愛生活奮發向上的人。
詩意的男人是豁達超拔的男人,是灑脫奔放的男人,是真誠善良的男人,是豐富深刻的男人,是樂觀向上的男人。這樣的男人站起來如一道山偉岸不屈,頂天立地。躺下了如一條河淡定從容,淵源流長。
詩意的女人溫柔善良的女人,是熱愛生活的女人,是健康快樂的女人,是優雅自信的女人。這樣的女人如綻放的鮮花恬美馥郁,如林間的清泉清澈純凈。她們猶如一道令人迷戀的風景靈性自然,含蓄純美,她們懂得愛和被愛。她們質地如蕙、心思如蘭,品位高雅,內涵豐富,時時散發著一種獨特的神奇魅力,猶如一首韻味十足的詩,讓人百讀不倦,回味無窮。
人生如詩,生命如詩,生活中處處都有詩。面對如詩如畫的生活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去珍惜,不活出一個詩的境界和詩的韻味出來的。面對詩意十足的世界,我們都應該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首美麗雋永的詩篇,讓生命更詩意,使這個世界更詩化。
詩意的人生是對真、善、美的升華,是對假、丑、惡的鞭撻。詩意的人生浪漫溫馨的人生,是激揚向上的人生,是豐富多彩的人生!在詩意的人生里想愛你就大膽的愛,有夢你就盡情的追,投入的活一次,瀟灑的走一回。讓這首人生的詩篇更加的精彩完美!
古詩詞的讀后感古詩詞的讀后感實用篇六
成長最大的捷徑就是閱讀一流的內容,古詩是閱讀濃縮的經典。
讀詩是一種美的體驗。古詩字句凝練,寥寥幾十字可以描繪出萬千的意境。語句雖平實樸素,但讀來韻味深長。
小時候讀古詩,大多是背誦,雖然朗朗上口,但總是和他隔著一層,不知其背后有什么意義。想來父母是想要盡早培養我對閱讀的興趣,在我上學前就買了幾本帶插圖、拼音的故事書、古詩冊子等。其中有一本我印象深刻,圖文并茂,制作精良,正面是古詩與配圖,背面是詩意講解,可惜忘記借給哪位同學,再也沒有找回來。學生時期的詩詞學習大都是老師講解詩意,分析作品,更多的是與考試考點相結合,詩歌的趣味也略打折扣。
今天分享《課本里的古詩詞》,作者謝琰是《中國詩詞大會》欄目命題專家,把適合小學生讀的100首古詩詞分為三個階段:啟蒙階(1-2年級)、成長階(3-4年級)、提高階(5-6年級)。作者以淺顯易懂、風趣幽默的語言把古詩的創作背景、古詩詩意、抒發的感情或是蘊含的道理娓娓道來,還能聯系今天的學習、生活。雖是針對小學生的出版物,但成人讀來也是趣味十足。
《望廬山瀑布》一詩的解析中,作者認為“日照香爐生紫煙”的“紫”不能理解成紫色,而是一種氛圍,一種神仙的氣氛,給人一種飄逸、神圣的感覺。李白是一個道教徒,道教徒都希望自己變成神仙。而在許多神仙故事里,神仙降臨人間的時候,周圍環繞的就是各色的煙霧。這句話是告訴讀者,我李白來到了人間仙境啊!通過作者的解析,再讀這首詩,不止感受到李白的夸張與浪漫,更是仙氣飄飄的謫仙人。
讀《江南》這首詩的時候,“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東西南北都重復了一遍,讀上去怎么這么像現在的口水歌啊!看完作者的解析,原來就是唱歌的形式啊。
古詩詞的讀后感古詩詞的讀后感實用篇七
梅花品格高尚鐵骨錚錚。古詩詞中也有很多梅花的,大家讀了寫梅花詩詞,讀后感都寫了哪些?來看看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古詩詞梅花讀后感,希望你有所收獲。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边@首著名的詠梅詩為元代畫家王冕自題“墨梅圖”上。王冕學畫的故事曾寫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上,為眾人熟知。清代朱方藹曾說:“宋人畫梅,大都疏枝淺蕊。至元煮石山農(王冕)始易以繁花,千叢萬簇,倍覺風神綽約,珠胎隱現,為此花別開生面?!边@一幅“墨梅圖”即是繁花的代表作。此圖一枝梅花橫貫畫面,構圖新奇; 一枝梅花橫貫畫面,構圖新奇;花朵只 用淡墨輕染,僅花蕊加墨重點,清新俏麗;長長的枝干舒展挺秀,作倒掛梅。枝條茂密,前后錯落。枝頭綴滿繁密的梅花,或含苞欲放,或綻瓣盛開,或殘英點點。正側偃仰,千姿百態,猶如萬斛玉珠撒落在銀枝上。白潔的花朵與鐵骨錚錚的干枝相映照,清氣襲人,深得梅花清韻。干枝描繪得如彎弓秋月,挺勁有力。梅花的分布富有韻律感。長枝處疏,短枝處密,交枝處尤其花蕊累累。勾瓣點蕊簡潔灑脫。整個畫面雖無設色,但看上去,梅花的清香似從紙背透出。
王冕墨梅出于北宋揚無咎派。但宋人畫梅大都疏枝淺蕊。此幅則寫繁花密枝,別開生面。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實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墻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于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復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北宋詩人林逋的七律《山園小梅》,極為傳神地描繪了黃昏月光下山園小池邊的梅花的神態意象,山園清澈的池水映照出梅枝的疏秀清瘦,黃昏的朦朧月色烘托出梅香的清幽淡遠,作者并沒直寫梅,而是通過池中的梅花淡淡的“疏影”以及月光下梅花清幽的“暗香”,然而梅枝與梅影相映,朦朧的月色與淡淡的幽香相襯,動與靜,虛與實,視覺與嗅覺,共同營造了一個迷人的意境。 “疏影”、“暗香”這兩個新穎的意象,鮮明又微妙地表現出梅花的清幽香逸、高潔端莊、幽獨閑靜的氣質風韻。由于這兩句詩極佳地捕捉并傳達出梅花之魂,成為歷代詩人詠梅詩中最膾炙人口的佳句。
尤其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兩句詩把個歐陽修佩服的是五體投地,堪稱絕佳。
林逋性格孤傲,獨來獨往,喜恬淡,自甘貧困,不隨波逐流,蔑視權貴,40多歲隱居杭州,在杭州孤山獨自生活20多年,自得其樂,以布衣終身,終身不娶,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鶴妻子”。
此詩正是詩人幽獨清高、自甘淡泊的人生寫照,以梅自居,表現了中國文人的一貫追求。
古詩詞的讀后感古詩詞的讀后感實用篇八
古詩詞博大精深,我們先來讀讀古詩詞讀后感400字,開始入門吧。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古詩詞讀后感,希望你喜歡。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這是古詩《秋夕》,描述異常美麗的景色,就是這一首美麗的故事,讓我對古詩如癡如醉,每當看到古詩,我都會無法自拔!小時侯,,我和酷愛唐詩的奶奶整日聽她吟誦各種優美的,凄涼的等等古詩。久而久之在奶奶的熏陶之下,我也變得詩情畫意起來,情感豐富了起來。也常常會主動地讀起各色古詩。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一首古詩前兩句表達了農家的淳樸,待人友好的品質。后兩句寫了一個美麗的景色,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本來懷疑沒有了路,但忽然眼前一亮,柳樹繁茂陰濃,花朵嬌艷靚麗,又是一個美麗的村莊,猶如世外桃源,在后兩句,還蘊藏著一個深刻的道理就是:在逆境中往往蘊藏著無限希望,只要刻苦努力,勇于開拓,就會出現一個嶄新光明的世界!古詩還能啟發我們一個個有益的道理。
古詩是畫與文字的結合,這樣就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陶冶我的情操,給我帶來了美的享受,更讓我沉迷于其中,幾乎古詩書不離手,我常?;孟耄胰绻窃娎锩娴娜?,我的看法和情感會是怎樣,日子長久了,我變得多愁善感。
不管我是怎樣表達我對古詩的熱愛,總之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古詩詞我愛你!在你的身上我獲益良多,我不僅收獲了知識,更凈化了我的靈魂!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我感受最深的詩句。
游子吟,感母愛。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
從小就接觸詩詞,令我更透徹地明白"它們"的好處."它們"就像一枝已經沾上顏色的畫筆,只等待著替我們上色,令我們再添上一層中國的濃厚文化氣色;"它們"有時又像一件華麗的衣服,當我們把它穿上,猶如披上一件富有中國悠久歷史的典雅外衣;"它們"更像一枝充滿油墨的鋼筆,每當寫文章時引用"它們",就使人覺得我們的肚子裏又多了一點墨水.這些所有源遠流長的詩,詞,曲都有著光輝燦爛的色彩,我們要努力學習,繼承這些瑰寶,使"它們"萬古長青。
古詩詞的讀后感古詩詞的讀后感實用篇九
我是一名采油女工,在閑暇之余偶爾翻閱了《重溫最美古詩詞》這本書,心中些許感觸。于丹用詩一樣的語言來詮釋書中千古名句,無時不讓人感覺讀書是一種享受。書中從春風盎然,寫到秋雨惆悵;從明月思鄉,寫到斜陽感傷。歷史的光影旋轉散射,轉瞬即逝,不留痕跡。我坐在燈下,與詩人們在心靈最深處相逢,而后開始學著詩意的生活。
我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詩人,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條載滿詩意的小溪流向明亮幸福的方向。細品著清麗雋永的詩句,也才最終明白,詩是心靈的寄托,伴著生命的成長,我們就越需要一種激情,喚醒自己疲憊的心靈,我們就越需要一種力量,引領我們掙脫世俗的牢籠,走向真正的成熟與強大。
或許我們知道的詩句不多,但如果有一天,我們看見斜陽晚鐘的時候,我們看見田園林泉的時候,我們看見千古明月和旭日長虹的時候,我們會有所思考,有所感觸。無論是大悲大喜,還是大起大落,都要去吟首詩,以洗滌心靈的積塵。詩不再是一種寄托,而是你對生活的態度。
人生如詩,生命如詩。面對如詩如畫的生活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去珍惜,不活出一個詩的境界和詩的韻味出來的。面對詩意十足的世界,我們都應該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首美麗的詩篇。
我想,這也是于丹最想告訴我們的吧,生活中不乏詩意,我們雖遠離城市喧囂,在荒涼的大山深處堅守著采油樹,聽著輸油泵的轟鳴聲,看著山脊上的太陽升起又落下,日復一日與孤寂為伴,與荒涼為伍,但幸福感卻不曾缺少。只因我們拾起詩意與恬然,做我們精神上的富翁。
青春有限,詩意無窮,讓我們享受著詩意的生活,在荒蕪的戈壁灘上,在黃土高原的溝壑中,我們石油人在黑色的油海中開出自己最美最絢麗的石油花。
古詩詞的讀后感古詩詞的讀后感實用篇十
最近集團組織了名為“書香中交”的活動,旨在為廣大員工增長學識,陶冶情操。我便選了于丹老師的一本名為《重溫最美古詩詞》的書籍,來慢慢品味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文字的魅力。也正如書籍封面的那句話——“徜徉在明月清風的意象中,感受對中國文化的溫情與敬意”。
見解,從另一方面說,讀這本書,可以從一位大家的視角去品味這些美妙的詩詞歌賦。清代孫洙就曾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通讀一遍才忽然發現,原本口中偶爾蹦出的一兩句,根本就屬賣弄,哪算得什么熟讀。比如白居易的兩首,一首《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竟不知后面還有兩段;一首更為著名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焙竺娴奈揖挂膊粫?。像這樣的只會一半的詩還有很多,不談內容,似這般,就已先學會了敬畏。
讀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會想自己當初搖頭晃腦背誦的樣子,尤其是看南唐后主李煜寫的詩的時候,會不自禁的微笑起來。李煜寫的詩全是“愁”“恨”“煩惱”,本不是能笑出來的意境,不過有趣就有趣在幾年前的我竟然對這個“愁”很喜歡,不管是“離恨恰如春草”還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都掛在嘴邊,現在想來,小小年紀哪來這許多愁。倒應了辛棄疾的那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庇煽磿催^去,別有一番滋味。
東坡先生說陶淵明的詩“初看若散緩,熟讀有奇趣”。而慢慢讀《重溫最美古詩詞》,竟也十分有趣,書中的詩詞包羅萬象,田園之樂,國破之恨,報國之情,觀景之懷,一一羅列于書中,但無一例外地,都夾雜著詩人或喜或憂,或恨或怒的復雜心情。詩者,感其況而述其心,發乎情而施乎藝也。人性就是這樣,無論身居何職,無論身居何位,只要生于世上,便有種種感情,這才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如果真的沒有感情,沒有喜怒哀樂,那么這不是神就是一堆枯骨罷了。正因有種種情感,詩人們才能將這種情感施乎于藝,我們才能在千年之后的今天,走近那些被稱之為“詩仙”、“詩圣”的人,走進他們的內心,體味他們的喜與悲,愛與恨。
我想,于老師如此積極的傳播傳統文化,無非是讓中國文化更好的發展下去,讓無數的國人不要忘卻傳統,忘卻前人所留下的美麗語言。走進先賢的內心,聆聽先賢內心的情感發聲。恰如我們常說的,讀一本好書,認識一個好人,會讓人心胸開闊。是的,在這個喧囂的年代,每個人都會遇到煩惱,遇到挫折,能從書中品味先賢遇到磨難時的所為,未嘗不是給自己一個正確的渠道去排解這些問題,恰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庇瞿ルy而不低沉,做到“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心胸開闊了,問題自然就不算問題了,人總歸還是要淡泊一點,否則“眾鳥欣有托”,吾不愛吾廬,怎么可能快樂呢。
不管一個人的文學底蘊到底有多高,讀兩三本書,總歸是好的。每天眉頭緊鎖,心有郁結之氣,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會錯誤百出,莫不如去選上一本自己愛看的書讀一讀,快樂了才會有進步,“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