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傅雷家書讀后感傅雷家書的讀后感篇一
花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我讀完了傅雷家書,感觸很多。
在本書里,我讀到了兩個字——愛與孝。不得不說,傅雷寫給傅聰?shù)拿恳环庑胖校及怂麑Ω德數(shù)膼邸F鋵崗男。德斁捅桓道讎栏竦墓芙讨改付际窍M优刹诺摹;蛟S傅聰沒有被父母寵著的童年,但傅雷對他嚴厲的愛,是他日后成才必不可少的。
在傅聰剛剛出國學習的那段日子里,相信他不是很適應(yīng)的,畢竟第一次離父母這樣遠。但是傅雷給他寫信 他以這種方式告訴傅聰,父母還是在你身邊的,這會給傅聰那孤獨的心極大的安慰,會讓傅聰有一種父母與他“天涯若比鄰”的情感吧。
在傅聰小有成就的時候,傅雷告訴傅聰不能驕傲,這樣才能讓他明白要繼續(xù)學習新的內(nèi)容,提高自己,為他以后更大的成就做了鋪路石。雖然傅聰常常不回信,但是傅雷仍然孜孜不倦的給傅聰寫信,在其中我能感受到父母對子女那深切而又默默無聞的愛。只求為子女付出的多一點,而不求什么回報。
在國內(nèi)反右的時期,傅雷深受困擾,他為了不讓傅聰擔心,為了能讓傅聰更加專注的學習,寧愿自己在內(nèi)心默默承受這份痛苦。
其次,我想說的是一個“孝”字。讀完整本書,令我特別感慨的地方,是傅聰給父母的回信,實在太少了。特別是他剛剛出國的那段時間,從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傅聰是經(jīng)常幾個月不回信的,這是在我看來傅聰做的不好的地方。
傅雷與他的妻子走的如此突然,沒有給傅聰盡孝的機會。日后傅聰也是會有遺憾的吧。
傅雷家書讀后感傅雷家書的讀后感篇二
家書是什么?字典的解釋很簡短:“家庭成員寫的書信。”但是透過一封封傅雷的家書,我卻看到了蘊含其中的無限親情。
書中的父子,就像兩個朋友一樣,通過書信的方式互相切磋自己對藝術(shù)的見解。信中有對過去教子過于嚴格的悔贖,有對兒子進步的表揚和鼓勵,有對音樂和藝術(shù)的指導(dǎo)和探討,有對黨和國家建設(shè)及運動的看法和意見,有對兒子生活的噓問和關(guān)心。
短短的四句話,就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從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六月,累計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從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直到藝術(shù),字里行間,無不充滿著父親教子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家書的內(nèi)涵,需要我更用心,用心去感受,去貼近一顆繪滿了絢麗色彩但依舊渴望畫筆的心,去感受一個父親的諄諄教誨和無微不至的愛。
人的生命總是局限的,漫漫長路終有盡頭。然而教育和藝術(shù)卻是無窮無盡的,能量和智慧需要不斷地為下一代灌輸,才能讓其延續(xù)。作為一名嚴謹?shù)膶W者,傅雷先生對于傅聰?shù)膼劭偸前训赖屡c藝術(shù)放在第一位,沒有任何的溺愛和嬌寵。但對兒子的思念和愛卻是壓抑不住的,它總是隨著筆尖在不經(jīng)意間流瀉出來。
孩子行走在路上,父母就是引路人,帶領(lǐng)著孩子往著正確的方向行進;孩子揚帆遠航,父母就是燈塔,讓孩子的前方充滿光明;孩子在迷茫的深山中探險,父母就是指南針,為孩子指明一條智慧的路。父親的話語通過書信傳來,如精神養(yǎng)料一般,使傅雷在海外依舊感受得到父親對自己的殷切期盼和教導(dǎo)鞭策。這些正是他努力面對生活中困境的勇氣和力量來源。他學會了在面對挫折時,敢于正視現(xiàn)實,變得越來越堅強。同時明白了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意氣用事都是不對的,要控制住自己的感情,理智分析,徹底感悟。
傅聰動身赴波留學后,母親在給他的回信中這樣寫道:“你臨走前七日發(fā)的信,到十日下午才收到,那幾天我們左等右等老不見你來信,焦急萬分,究竟怎么回事?走了沒有?終于信來了,一塊石頭落了地。原來你是一個人走的,旅途的寂寞,這種滋味我也想象得出來。”相隔千里的他們,思念依舊牢牢地懸著不肯落下。此時,也只有母親才能夠補償父親角色里所缺失的溫暖的顏色。但不論如何,父母都永遠是堅實的岸,始終用平靜的懷抱,等待著歸航的船。
書信仿佛是一座無形的橋梁,建立在傅聰與家人之間,讓傅聰時時刻刻銘記著父親的教誨,永不忘懷祖國的恩情。
家書是什么?是愛的傳遞,心的溝通。這些如細流般溫潤人心的句句話語,不只是一般父母意義上的嘮叨,更是向兒子吐露的瑣碎的愛。翻動著書本,我的心也漸漸被暖流灌注。
傅雷家書讀后感傅雷家書的讀后感篇三
傅雷的個人修養(yǎng)極高,不僅表現(xiàn)在文學、藝術(shù)、真理上,重要的是他做了一個好榜樣給兒子。
他告誡兒子:“一是到別人家里,進了屋子,脫了大衣,卻留著絲圍巾;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褲袋里。這兩件事都不和西洋的禮貌。圍巾和大衣必須一同脫在衣帽間里,不穿大衣時,也要除去圍巾。”禮儀能夠體現(xiàn)對別人的尊敬,也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所以父親教育兒子要注意個人禮儀,可想而知,傅雷也是一個非常謹慎,注意細節(jié)的人。一個人只有養(yǎng)成了良好的禮儀習慣、具備了基本的禮儀素養(yǎng),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和愛戴,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成功。
傅雷在寫給兒子的信中寫道:“國內(nèi)的大水災(zāi)害,迄今仍極嚴重。災(zāi)難的損失,初步非正式估計已達十萬億。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更不知道損失了多少。”這句話中就可以看出一位愛國知識分子的憂國憂命之情。體現(xiàn)出了作者是一個具有高尚愛國情懷和民族大義的知識分子。
傅雷生活經(jīng)驗豐富,在信中,他寫了一段內(nèi)涵的話;"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yǎng),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會淹死莊稼。”這是一段富含哲理的話,主要是想告訴自己的兒子:勝不驕,敗不餒,要理性看待榮辱成敗。
為了不讓兒子走彎路,以免重蹈覆轍,他對兒子說:“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xiàn)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于被回憶侵蝕。”這句話讓我明白:只有敢于正視現(xiàn)實的人,才是能夠面對錯誤和失敗,并且有望改正錯誤,走向勝利的人。傅雷寫這封信,主要是想給情緒低沉的兒子加油鼓勁,希望他能夠正視現(xiàn)實、正視成敗,最終讓自己成熟起來。
傅雷幫遠在波蘭的兒子排憂解難,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的生活經(jīng)驗豐富,對兒子起模范帶頭作用,他個人也有極高的修養(yǎng)。
傅雷家書讀后感傅雷家書的讀后感篇四
在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叫做《傅雷家書》,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的人。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極高。而他培養(yǎng)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于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shù)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shù)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xiàn)。
讀了《傅雷家書》之后,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guān)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yè)人生藝術(shù),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guān)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shù)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傅雷的愛子教子精神深深打動了我。
傅雷在書信中善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jīng)歷中給出經(jīng)驗和教訓(xùn)。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yīng)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diào)技巧、而后反復(fù)要他能真正領(lǐng)悟作品本身。高尚的父母培養(yǎng)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培養(yǎng)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
讀了這本書,讓我更多的了解與理解父母。讓我知道了子女要多和父母溝通,相互了解。
傅雷家書讀后感傅雷家書的讀后感篇五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你瞧,家書的歷史是多么的悠久!家書的使用是多么廣泛!它是徐徐的春風,微微撫摸著海外游子;它是療傷良藥,輕輕慰藉著受挫人士;它是寧靜的港灣,無論身處何方都心存一方凈土……在閱讀過程中,我感覺傅雷不僅僅是傅聰?shù)母赣H,更是他的朋友和老師。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父母對孩子的牽掛和想念,朋友間的關(guān)懷以及老師的敦敦教誨!
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沉的愛,傅雷在信中首先強調(diào)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的問題。對于居住海外的長子傅聰,傅雷只能通過書信對其的生活和藝術(shù)追求進行悉心指導(dǎo)。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經(jīng)歷現(xiàn)身說法來教導(dǎo)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shù)、人格的尊嚴,要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shù)家”。作為父親,傅雷很關(guān)心兒子的生活與成長。可以說“愛子之意,溢于言表”。
我聯(lián)想到了我的父親,我的父親是個十分普通的農(nóng)民,但在我眼里他是獨一無二的。每周回家,一句“這周考試怎么樣”便直奔而來。若我回答“好”,他便讓我再努力一些,不得驕傲;若我回答“還行”,他便讓我加強做題思維;若我回答“不行”,他就嘮嘮叨叨,直至成績“好轉(zhuǎn)”。父親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在教育我方面十分嚴格。在我六年級時一次數(shù)學考得很差,父親也不怎么記得那類知識點了。父親便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法子——讓我在手機上面查,我懂了之后,然后再講給他聽,他聽懂了,我這題才算過了。
我的父親工作十分辛苦。最近,爺爺住院了,家里的擔子自然而然全都落在了父親的肩上。有一個星期回家,我遠遠地看見父親的背部有紅色和黝黑色,十分鮮明。經(jīng)母親提醒我才知道真相——那紅色的一大塊是被烈日曬的蛻皮了。我問父親“你咋這么拼吶?”父親笑著回答“為了你下學期的學費呀”,不經(jīng)意間我的眼眶里已布滿了淚珠。
同學們,世上的父親都是這樣——他們不會把自己的愛全部表達出來,而是把它們藏于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地方。讓你無法直接發(fā)現(xiàn)。
父愛如酒,不隨歲月的流失而改變;但父愛更如堅石,堅定的站在我的身邊,保護著我。父愛在微處,只等你發(fā)現(xiàn)!
傅雷家書讀后感傅雷家書的讀后感篇六
這句話的大意是:只要你夠努力,你就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傅雷對兒子的期望很大,家教也很嚴,整本書都在激勵著傅聰成為最好的自己,充滿了對兒子和祖國的愛。從中我明白了,我們年輕人都應(yīng)該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
成就最好的自己不是一句簡單的空話,得付之行動。那么怎么樣才能成為最好的自己呢?我覺得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
在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目標,沒有堅定的信念,因此他們通常都碌碌無為而沒有什么巨大的成就。而那些努力拼搏,有目標,有理想的人,大都實現(xiàn)了自己的目標,不是因為他們聰明,而是他們有了目標,就有動力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
我自己也是一個例子,在剛上初中的時候,我沒有什么學習目標,整天漫無目的,懶懶散散,導(dǎo)致我的成績在班上一直不是很優(yōu)秀。直到七年級下學期的時候,媽媽為我分析了成績差的原因,而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進入班級前10名。此后,為了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我非常努力的學習。終于,在七年級下學期的期末考試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績。
許多著名的人物也都是因為有了目標,才努力奮斗,最終成為更好的自己。例如,奧斯特洛夫斯基,雖然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但他不甘沉淪,決心努力做一個更好的自己,最終寫出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著作。
傅雷的這句話也讓我明白,只要有了目標,就有了行動的動力。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樹立目標,通過努力來成就更好的自己吧!
傅雷家書讀后感傅雷家書的讀后感篇七
傅雷給兒子的家書中飽含著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期望,滿含著對藝術(shù)、人生的思考、對立身處世的叮囑。小到對音樂的見解,大到國家大事,字里行間,滿含著愛。
回望宋代,陸游年邁時“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里。寫得家書滿紙空。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自嘆徒勞,卻又“寄語紅橋橋下水”,不甘浮于心間,借水懷人。
回望明代,袁凱百無聊賴時收到家書,卻“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xiāng)”,只有家人的期盼。
回望近代,傅雷在一封封家書中告誡兒子,當兒子取得成就時又絲毫不吝嗇他的贊揚——“東方升起了一顆星,這么光明,這么純凈,這么深邃;替中國創(chuàng)造了一個輝煌的世界紀錄!”信中,傅雷對兒子也極為嚴格,將錯誤嚴肅地提出來,嚴厲地要求兒子一一改正,但是,這無不表達著父親對兒子的無限期盼和愛,即使相隔千里,兒子的身邊總有一個諄諄教誨的父親,教他立身處世。信中同時暗含著苦,令人唏噓——父母不能陪伴兒子的苦、傅雷夫婦不能見到孫子的苦、傅聰未能盡孝的苦……種種情感交織在一起,匯成一封封書信,將自己的思念寄給遠方的親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卻不能洗刷內(nèi)心的思緒。即使異地相隔,也不能阻斷親人那熟悉的字跡,那倍感親切的家書。
驀然回首,家書已離我們?nèi)諠u遠去,網(wǎng)絡(luò)架起了溝通的橋梁,即使相隔萬里,仿佛近在咫尺。科技發(fā)達的今天,書信已經(jīng)漸漸趕不上時代的腳步,驛站的消失,見證了一個國家的崛起。書信象征過去,科技代表未來,但無論是書信還是科技,都滿含著一代代人的家國情懷。
傅雷的家書,只是近代的一個縮影,它隨著歷史而失去在通訊上的地位,但在它身上的親情永不消逝,家書,一直是家人情感的表達與寄托。
傅雷家書讀后感傅雷家書的讀后感篇八
暑假,我看了《傅雷家書》,卻沒想到一本書能讓我懂得那么多的道理。是這本書,教會了我們怎樣做一個好孩子;是這本書,教會了我們怎樣做人;是這本書,教會了我們怎樣對待人生。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shù),討論音樂的對手;
第三、借通信訓(xùn)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shù)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tài)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shù)家。”讀著讀著,我感到了一種另一番教誨,不是老師的教導(dǎo),不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guān)切,是不同于我的父母的關(guān)愛,卻不失被細心呵護的感覺。
在《傅雷家書》中,隨處讀來,有反復(fù)叮嚀,有溫馨提示,有如朋友交心,這些如細流般溫潤人心的句句話語,難道只是一般父母意義上的嘮叨嗎?翻動著每一頁字,沁人心脾,我的心總是被染的金燦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