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需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科要求進行合理的設計和組織,以保證教學的系統性和連貫性。教學教案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一些優秀的三年級教案。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的實用指南(通用23篇)篇一
1、使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和豎式的簡便寫法。
2、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計算細心,書寫整潔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教學難點:能正確計算連加、連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明確問題。
出示26頁“摘西瓜”的情境圖,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畫面,說說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學例1。
(1)引導學生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
(2)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寫在練習本上)指名學生回答,師板書:28+34+23=。
(3)學生討論:你是怎樣計算這道題的?同桌互相說說計算方法,然后在練習本上算出來。
(4)引導學生按照運算順序,分步列兩個豎式計算。
(5)指名學生板書:
2862。
+34+23。
--------------。
6285。
(6)師:為了寫起來方便,可以把兩個豎式連寫,邊說邊板書:
28。
+34。
------。
62。
+23。
------。
85。
(7)引導學生寫明答案和單位,讓學生分析一下這種寫法和原來的寫法有什么不同,簡便在什么地方。
(8)課件出示:練習:讓學生完成26頁做一做,
46+25+17=。
要求學生用豎式計算。訂正。
2、教學例2。
(1)測試課本27頁“運西瓜”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
(3)師:為什么這樣列式?
(4)師:你是怎樣計算這道題的?請寫在練習本上。
(引導學生根據連加的豎式寫法類推出連減的豎式寫法)。
(5)展示學生的連減豎式。
師:除了這個豎式寫法,還有不同的寫法嗎?
如果學生想不出來,引導學生看書本27頁小男孩的算法和寫法:
(7)學生回答(師引導學生還可以用另一種方法;先算一共運走多少個?再算還剩多少個?)。
(9)把例1例2進行對比,讓學生發現算式的特點(連加連減),并板書課題。
(10)練習:27頁做一做第1題。
54+20+16=。
三、實踐運用、拓展思維。
練習五第1題,車上原來有67人,現在有多少人?
試一試。
填一填,跳繩比賽,
(1)前兩次比賽結束時,小聰共跳下,小明共跳。
下,小亮共跳下。
(2)第三次比賽,小聰跳下,小明跳下。
(3)小亮獲得第二名,他三次跳的總數可能是多少?
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學生暢談,師小結。
知識應用:把每一橫行、每一豎行和每一斜行的三個數加起來。
附:板書設計。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的實用指南(通用23篇)篇二
1、如圖,每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紅筆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個圖形,再用綠筆涂出面積為12平方厘米的另一個圖形。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1)電視屏幕的面積是25()。
(2)一塊橡皮上面的面積是9()。
(3)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
(4)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的實用指南(通用23篇)篇三
教學目標:
使學生結合實際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熟記1千米=1000米。
教學步驟:
一、通過觀察等實踐活動為新授知識作好準備。
教學前可利用課外活動、隊活動等時間進行一些觀察度量等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一些感性知識。a參觀車丫和碼頭,看看汽車、火車和輪船的航運里程票價表。b觀察公路的里程碑,并從這塊里程碑直到下塊里和碑,實地觀看100米------5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體會一下1千米的實際長度。c測量操場四周的長度(或跑道的長度),算一算要繞幾圈(或直幾個來回)才是1000米。這樣使學生對“千米”的長短有初步的了解。
二、復習。
1、提問: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2、口答:1米等于幾分米,1分米等于幾厘米,1厘米等于幾毫米,1米等于幾厘米。
3、填括號(說一說推理過程):
2米=()分米50分米=()米。
6厘米=()毫米30厘米=()分米。
7分米=()厘米80毫米=()厘米。
三、新授。
1、導入新課。
測量兩個城市之間的路程用什么單位合適呢?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2、聯系實際,初步認識“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長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長嗎?
(2)出示運動場遺產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想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約是1000米。
(3)推出“千米”概念,揭示進率。
a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
要表示一個距離的長短,能一不能只看數字:還要看什么?
四、練習。
1、根據實際情況正確選用單位。
教室長3(),小明身高130();高速公路長50();鉛筆尖長4()。
2、把下面各數按從小到大排列起來。
2厘米2分米2千米2米粉2毫米。
4、要求學生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做第71頁“做一做”,中的兩道實踐題。
五、總結(略)。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的實用指南(通用23篇)篇四
1、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路線。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的實用指南(通用23篇)篇五
一、比賽引入,初步感知。
女:蝴蝶、飛機。
男:木梳、電筒。
宣布比賽結果,激化矛盾。
男生覺得比賽內容不公平,女生猜的圖形另一半與看到的一半一樣,他們猜的圖形兩邊不一樣。
女生猜的圖形兩邊真的一樣嗎?(媒體演示)你發現了什么?
認識完全重合(板書)。
2.再次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a.出示:半張電話圖形,男生猜一猜是什么圖形?
b.能用最簡單的方法驗證電話圖形兩邊完全重合嗎?
c.演示:“對折”、“完全重合”
d.學生動手驗證樹的圖形兩邊是否完全重合,同桌互說驗證結果。
學生得出結論:對折后,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板書)。
3.認識對稱軸。
二、自主探究,體驗新知。
1.判斷下列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雙喜圖在判斷中進一步明確對折后,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中間的直線是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同一方向的一雙鞋對折后,圖形兩邊沒有完全重合,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征的認識。
c、兩條相對的魚。
d、葉子圖。
2.用手式比劃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字母:et漢字:中田)。
3.判斷圖中紅線是對稱軸嗎?(小組討論)。
只有沿紅線對折后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紅線才是圖形的對稱軸。
4.小結:我們怎樣來判斷圖形是一個軸對稱圖形?
三、動手操作,內化新知。
1.以小組為單位挑出軸對稱圖形。
a、每組都有一張信封,信封內有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腰梯形、圓各種圖形,學生動手驗證出軸對稱圖形。
b、學生動手找出各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c.小組匯報。
2.小結:有的軸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有的軸對稱圖形有兩條對稱軸,有的軸對稱圖形有無數條對稱軸。
四、課堂總結,拓展提升。
生活中有許多軸對稱現象,你能舉例嗎?
媒體出示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欣賞對稱的美。
學生制作軸對稱圖形。
總結:你是怎么剪的?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的實用指南(通用23篇)篇六
1、鬧鬧尋寶。
(1)課件演示。
(2)學生交流多種尋寶路徑。
2、導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3。
(1)出示指南針。
(2)全體到操場。
(3)提問:誰能說出校園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4)教師指著校園廁所,問:廁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針驗證。
(6)師生返回教室,回顧剛才學習過程。
師根據回顧的內容板書:
(7)觀察東北、西南這兩個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東南角的位置。
師板書:西北北東北。
西東。
西南南東南。
(9)說一說校園西北和東南方向分別有什么建筑物。
2、鞏固新知。
(1)集體拿出小動物卡片。
(2)游戲:給小動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貓館、爬行館、水族館、飛禽館分別安置在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請學生指出教室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是誰。
3、教材第7頁的“做一做”。
(1)說明題目要求。
(2)集體參與,分組學習。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標出來。
4、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1題。
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鋪分別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維訓練。
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3題。
(1)教師讀題,學生理解題意。
(2)按要求獨立完成。
(3)訂正。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的實用指南(通用23篇)篇七
1、根據學生原有的認知,讓他們在活動中學會運用方位知識。
2、使學生學會辨認地圖上的方位和空間方位。最初,應當根據學生自身的方位來形成辨認方位的技能,然后把這些方位和地圖上的方位聯系起來。教材首先利用學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識,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練習辨認東、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讓學生學習辨認地圖上的東、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級學生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
維轉化的關鍵時期,此時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與感性經驗相聯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體形象性。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抽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豐富的表象積累。因此,在教學時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創造大量的活動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并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想象、描述、表達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豐富對方位知識的感知。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的實用指南(通用23篇)篇八
1、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余的三個方向。
2、會辨別地圖上的方向。
3、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
4、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余的七個方向。
5、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線。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的實用指南(通用23篇)篇九
1、出示越野圖的起點和終點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運動員,你將從起點向什么方向行進?(方向標)加方向標有什么好處?為什么方向標畫在起點的位置?(以起點為觀測點)。
3、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例1的學習是讓學生明確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教學時,可以與主題圖的教學結合進行,通過情境使學生明確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活動中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探索。
準確的可以說是東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東60°這樣表示嗎?在說具體位置時,一般先說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夾角較小)的方向。——靠近哪個方向就把那個方向放在前面。
(距離1千米)如果沒有距離又會怎樣?
1號點在起點的東偏北30°的方向上,距離是1千米。你學會表示了嗎?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的實用指南(通用23篇)篇十
本班學生共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他們通過兩年多的學習,更加明確學習目的,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努力學習,積極向上,熱愛勞動,拾金不昧。就上期期末檢測,班平數學成績優秀,但也有少數同學年齡偏小,反映較慢,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學習和怎么去學課堂紀律較差,想說就說,甚至個別同學上課玩玩具,常常拖欠各科作業,如張艷瓊等連乘法口訣都不熟,相當大部份同學父母外出打工,爺爺奶奶根本無法正確管教,從而給學校的教育工作帶來極大困難。因此在本期的教育工作中,老師應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思想,結合當前的教改動態,擇其良好的教學方法,耐心指教學生,力爭為祖國、為人民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建設者。
本冊教材共有七個單元,在編排上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向學生提供了有價值的數學學習內容。
2、倡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
3、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已有經驗來構建新的知識。
4、創設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環境。
5、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
6、提示學習活動的線索和學習方式。
7、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8、設計富有特色的實踐活動。
9、有計劃地介紹數學活動。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其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相應的計算。
2、初步認識小數,會正確讀寫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能正確地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減法計算。
3、正確理解面積和面積單位的意義,會進行面積單位的簡單換算。
4、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會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5、經歷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學習整理數據的方法,進一步學習填寫統計表和制作單式條形統計圖。
(二)數學思考。
1、經歷初步認識小數,進行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和整數乘除法計算的過程,發展數感。
2、在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在數據整理和求平均數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統計觀念。
4、在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時,進一步學習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發展思維能力。
(三)解決問題。
1、在各類口算、筆算、估算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能力。
2、能運用本冊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對自己的學習及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簡單評價。
(四)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本冊數學知識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2、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學習成功的喜悅。
3、經歷探索數學問題,發現并總結一些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在學習中培養探索精神和自信心。
4、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
5、在學習中培養計算仔細,書寫工整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1、在教學中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況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注意應用情景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與環境保護的有機滲透,從而使學生的情感、態度、智力、品質價值觀等方面發揮積極影響。
3、重視情境創設,激發認知需求。
4、教學內容設計以活動為主線,倡導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5、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做到明顯、具體、生動有趣,使學生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愛。
6、經常了解學生和分析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現實情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
7、教師應以身作則,堅持做好六認真工作,充分運用好實物、圖片、直觀教具,堅持啟發式,反對注入式,靈活運用優良的教學方法,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特別是對哪些不明確學習目的,應多花精力和時間,耐心指教,使他們不斷轉化。
8、努力做好與家長聯系工作,借助各方面的力量,了解和解決本班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9、定期或不定期對學生進行考查,教導學生發揚成績,克服缺點,爭當優秀學生。
10、認真鉆研教材,大綱和課標,結合教學實際備好教案。
11、練習過程不能單調,注意練習的形式多樣話,要進行大量的變式練習。
12、對接受能力好的學生鼓勵他們多動腦筋完成思考題或一題多解。
13、對接受能力稍差的學生要進行耐心的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的困難,還可以進行一幫一的活動,對學生的雙基進行落實。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的實用指南(通用23篇)篇十一
教學目標:
1、繼續復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能夠正確地觀察日歷,回答問題。
2、復習可能性的相關知識,進一步感受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復習有關搭配的知識,能夠按照題意進行正確搭配。
4、能夠根據已知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通過復習加強鞏固,進一步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在以前的復習中,我們都復習了哪些知識?
本學期我們學的內容除了剛才說到的,你認為還有哪些知識我們應該再復習整理?
我們一起來整理回顧這些內容,看誰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最棒!最棒的同學我們可是有獎勵的!
我們一起來比一比、賽一賽好嗎?
二、鞏固探究。
1、回顧整理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同學們,你還記得有關年、月、日的哪些知識?
出示第16題:一年365天,合幾個星期零幾天?
請同學們自己試著做一做。
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92頁第18題的圖片及文字。
請同學們認真看圖,誰能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告訴了我們什么?
你是怎樣設計住房方案的?
3、復習“搭配中的學問”
出示第20題:我們剛才解決了住宿問題。現在我們在一起來解決穿衣的問題好不好?
這是我們學過的搭配中的學問。你能不能自己試著解決呢?
如果解決得好、搭配得棒,我們將評選它為“出色設計師”。
自己解決,評選“出色設計師”。
4、回顧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題,指名讀題,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體回顧:
在這一學期中,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問題?
三、小結:這節課,我們復習了什么知識?
四、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的實用指南(通用23篇)篇十二
1、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周長的含義。
2、使學生通過圍、量、算等具體的活動,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方法。
3、使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數學思考,享受學習的快樂。
一、創設情境,感受周長
1、剪一剪。
談話: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非常可愛的卡通頭像圖片(電腦演示:三幅卡通頭像圖片),認識它們嗎?在三幅卡通頭像圖片中,你最喜歡誰就把它從紙上剪下來,看誰剪得又快又好!
學生拿出圖片,剪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卡通頭像。
2、說一說。
討論:你是怎樣剪的?(沿著頭像的邊剪的)學生互相評價剪出的作品,體會頭像的邊的意思。
小結:沿著頭像的邊剪,就是沿著頭像四周的邊線剪。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頭像四周的邊線嗎?(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間互相指一指)
揭示:頭像四周邊線的長就是頭像的周長。(板書:認識周長)
二、提供實例,認識周長
1、教學例題。
出示游泳池圖:這是一幅兒童游泳池圖,你能指出它四周的邊線嗎?
指出:游泳池圖池口黑色邊線的長就是池口的周長。
出示樹葉圖:你能指出樹葉四周的邊線嗎?
指出:這片樹葉四周邊線的長就是樹葉的周長。
2、練一練。
(1)想想做做第1題。
提問:你還能指出我們身邊一些物體某一個面四周的邊線嗎?
學生可能指出數學書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課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體的面的邊線,并說一說它們的周長分別指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題目。
談話:你能描出這些圖形的邊線嗎?請同學們拿出水彩筆,在書上第62頁第2題上描一描。
用實物展示臺展示學生的'作業,互相評價。
提問:我們描出的每個圖形的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什么?
三、引導探究,測量周長
1、自主探究。
學生可能想到量、圍、滾等不同的方法。
組織活動:下面請同學們拿出這三件物品,小組分工合作,用你認為合適的方法,分別量出它們的面的周長。
學生按要求測量長方形名片、五角星紙片和1元硬幣面的周長,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
2、反饋。
提問:哪個小組的同學來匯報一下,你是怎樣測量長方形名片的周長的?
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方法:
(1)量出四條邊的長,再相加;
(2)量出名片的長和寬,再計算;
(3)用一根細線沿名片的邊線圍一周,再量細線的長;
(4)把名片沿直尺的邊翻動一周。
提問:你是怎樣測量五角星紙片的周長的?有不同的方法嗎?
再問:你認為測量五角星的周長,用什么方法比較合適?(量出其中一條邊的長,再用這條邊長乘10)
提問:你是怎樣測量1元硬幣的周長的?(學生可能會用圍或滾的方法測量1元硬幣的周長)
追問: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幣的周長,而要用圍或滾的方法呢?
3、小結。
提問:你學到了哪些測量周長的好方法?在測量周長的活動中你有什么發現?
談話:看來測量周長要根據物體形狀的不同,靈活地選用合適的方法,才能達到的效果。
4、教學試一試。
出示題目。
提問:你有辦法知道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嗎?自己先試一試。
反饋:你是怎樣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學進行交流。
5、想想做做第4題。
出示題目。
提問: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嗎?(學生搶答,并說說是怎樣計算的)
6、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題目。
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四、拓展延伸,提升認識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這樣的一片樹葉,你有辦法量出這片樹葉的周長嗎?(在討論不同方法的基礎上,明確用圍的方法測量樹葉的周長)
談話:請同桌同學合作,用圍的方法測量這片樹葉的周長。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反饋測量的結果,并說一說測量時要注意些什么。
課件演示:用細線沿樹葉的一周圍一圈,最后展開細線,量出樹葉的周長。
五、課堂總結
欣賞短片:周長在生活中的應用。
談話: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學會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就一定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的實用指南(通用23篇)篇十三
蘇教版第5冊第49頁-52頁的內容。
1、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了解24時記時法,并會運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
2、能正確地把24時記時法和普通記時法進行互換。
3、體會24時記時法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會運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
能正確地把24時記時法和普通記時法進行互換。
課件、鐘面和兩圈時間。
1、兩個6時:同學們會看鐘表了,下面這個鐘面表示幾時?
(6時)。這時你一般在干什么?怎么會有的同學在吃晚飯,而有的同學才剛起床?(因為一個是早上6時,一個是晚上6時),看來一天中有兩個6時。
2、兩個7時:現在鐘面上是幾時?同上。
說明一天中有兩個7時。
3、發散與設疑。
一天中還有2個幾時呢?
也就是說一天中鐘面上所有的時刻都會出現2次,這是為什么呢?
下面讓我們來回憶完整的一天。
1、你們知道1天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嗎?比如今天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我們的1天是從夜里12時開始的,夜里12時既是昨天的結束,又是今天的開始,1天就從這里開始了。
2、時針轉第一圈。
(課件出示鐘,時針指向12時),這就是夜里12時,這時我們正在睡覺,時間慢慢過去,我們要起床上學,上午上完了三節課,要吃午飯了,這時就到了什么時候?(中午12時)從夜里12時到中午12時,時針在鐘面上走了幾圈?(走一圈)經過了幾個小時?(12個小時),這時,一天結束了嗎?(沒有)對呀,太陽正掛在頭頂上,才過去了一天中的一半。
3、時針轉第二圈。
4、解疑。
(1)、完整敘述24小時與2圈。
(2)、呼應。
剛上課時同學們都認為鐘面上所有的時刻會出現2次,同學們你們現在知道為什么了嗎?(一天共有24個小時,時針在鐘面上轉2圈,第一圈從數字12-12,第2圈又從數字12-12,就出現了兩圈一模一樣的時間)。
1、設疑。
2、學生分組討論。
3、交流:你們想出了什么辦法?
生1:可以給它們增加一些時間名詞,如凌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師:這樣行嗎?我們以這個6時為例說說看。
生2:也可以把下午1時-12時改成12時-24時。
師:(黑板上出示鐘面)下午1時改寫成13時,你們是怎么想的?
生:時針在鐘面上轉了一圈又一個小時,所以是13時。
晚上7時呢?你是怎么想的?(依次數數)。
有沒有更簡單的辦法?
生:只要在一圈12時上再加上7就可以了。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的實用指南(通用23篇)篇十四
1.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掌握尋找簡單事件的組合數并用符號表示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養成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2.讓學生經歷從眾多表示組合的方法中,體驗數學方法的多樣化和最優化。
3.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培養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有序地找出簡單事件的排列數。
教學過程:
2.(屏幕顯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兩條裙子、一條褲子)哪位同學能來介紹一下小紅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
你會建議小紅穿哪套衣服呢?(學生自由說,請學生說)。
3.你們提到了這么多的穿法,同學們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話,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學生思考)。
同時思考:怎樣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4.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5.匯報。(找學生來回答他們的搭配過程)。
(1)先選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別與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種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別與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種不同的穿法,有2個3種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種不同的穿法。
(2)先選下衣,一件下衣分別與兩件上衣搭配,有2種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個2種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種不同穿法。
請同學們回顧剛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數量和下衣的數量與有多少種搭配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思考回答)2×3=6(種)。(板書)。
6.同學們真棒,剛才老師還給你們留了一個問題,我們在搭配的時候怎樣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學生回答)。
剛才我們通過小組討論,觀察得出來共有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現在請同學們把學具卡片拿出來,現在我們有一張圖,在一幅圖中怎樣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用連線)想一想連線時應注意什么?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學生回答完再課件演示)。
7.同學們,其實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走進了數學廣角,剛才你們為小紅搭配衣服,就是運用了我們數學廣角的知識——搭配(板書課題)。
剛才同學們為小紅搭配的衣服,每一套她都非常喜歡,老師代表小紅謝謝你們,選好了衣服,小紅該吃早餐了,她又拿不定主意了,你能再幫她一次嗎?(生答)(課件出示)。
同學們請看屏幕,早餐里都有哪些飲料和點心?(生答)。
如果飲料和點心各選擇一種,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組為單位,用我們剛剛學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來。學生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教師強調,按一定的順序搭配)謝謝同學們的熱情幫助,為小紅解決了這么多問題,下面我們來放松一下,一起到公園里看看吧!(課件出示)。
請看屏幕,公園里都有哪些景色?(生答:有猴山,百鳥園,數學樂園)。
(1)先自己標一標。
(2)交流匯報。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表現的太優秀了,請把你們的另一個學具拿出來,拉一拉,看看還能組成哪些兩位數?記下來,也可以把數字換掉拉一拉。
【課堂作業】。
教材第102頁“做一做”。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
1.教材第104頁“練習二十二”第4、6題。
2.完成《典中點》中本課時的練習。
2×3=6(種)。
按一定的順序搭配,就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的實用指南(通用23篇)篇十五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掌握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
2.能正確地比較幾個數的大小。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知識遷移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2.學生經歷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比較類推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比較實際生活中的一些數據體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教學難點:能正確地比較多個數的大小。
教學工具。
四年級。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知識鋪墊。
(一)復習億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1.填空。
(1)80是()位數,最高位是()位;它與71的位數()(相同或不相同)。
(2)101010是()位數,最高位是()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個()。
(3)346000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個()。
2.比較下面每組中兩個數的大小。
356○12802010○1020。
5693○52978064○8046。
3.引導學生口答:萬以內數比較大小的方法是怎樣的?
(1)先看有幾位數,位數多的那個數就大。
(2)如果位數相同,那就看左起第一位,如果左起第一位相同,就看第二位,依此類推。
二、合作探究,教學新知。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幅圓遼闊,山河壯麗,氣象萬千,物產豐富,歷史文化悠久。五千年的人文創造和天開萬物造就的自然景觀為我們留下了景象驕人、數量繁多的名勝古跡,創造了輝煌的文化藝術,招徠各國游客,因此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有課來到我國旅游。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幾個國家來我國旅游的具體人數。
師出示課件幾個國家到我國旅游的人數。(單位:人)。
美國:2116100日本:3658200泰國:608000。
俄羅斯:2536300印度:606500韓國:4185400。
2.正確地讀出上面各數。
3.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4.學生同桌兩人合作,在這6個國家中隨意選取兩個國家的人數,比較它們的大小,一人出問題,一人來比較,解答。
自學提示:試著比較一下數的大小。
5.總結比較大小的方法。
歸納比較方法:位數多的數就大。(板書)。
(二)初步研究新知。
1.兩個億以內不同位數的數大小比較。
216110○608000。
師:哪一個數大?小組內討論交流。
小結:位數不同的兩個數,位數多的那個數就__。
2.兩個億以內相同位數的數的大小比較。
608000和606500。
師:位數相同情況怎樣比較?小組內討論交流。
學生小組匯報:都是六位數,就比最高位,它們最高位上都是6,就比下一位萬位,萬位都是0,就比下一位千位,千位上一個是8,一個是6,所以608000大于606500。
找多個學生說。
讓學生說出比較的方法:
位數相同的兩個數,從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較下一個數位上的數。
3.多個數大小比較。
要求:根據到我國旅游人數多少,將這6個國家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學生小組內嘗試。
小組內交流各自比較方法。
引導比較:分類----七位數相比較---六位數相比較。
三、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我們再接再厲,用最好的成績來結束今天的學習,好嗎?那下面我們進行課堂檢測,看誰完成的又快又正確!
(1)比較每組兩個數的大小。
92504○10360050140○61340。
28906○28890620300○307300。
(2)按照從小到大順序排列大小。
505005005005500040005。
四、教師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經過今天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
與我們學過的萬以內數比大小的方法相比,你發現什么?
師生歸納總結方法:
位數不同的兩個數,位數多的那個數就___。
位數相同的兩個數,從最高為比起,最高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___,如果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較下一個數位上的數。
五、布置作業:評測練習。
板書。
億以內數的認識。
位數不同兩個數的大小比較位數多的數就大。
位數相同的兩個數大小比較從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較下一個數位上的數。
多個數大小比較先分級再分類比較。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的實用指南(通用23篇)篇十六
數加、減整千數,整千數加整百數及相應的減法。
教學重難點:0的讀法。
教具準備:計數器、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算一算:20xx+2000=4000+1000=。
2、讀一讀:217630989001203023002003。
3、6782里面有()個千、()個百、()個十和()個一。
3004里面有3個()和4個()。
5個千和4個百組成的數是()。
5個千和4個十組成的數是()。
5個千和4個一組成的數是()。
二、練習:
1、讀出下面橫線上的數。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大約是8848米。
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的平均深度大約是4028米。
2、寫出下面橫線上的數。
世界第一斜拉索橋--上海楊浦大橋全長八千三百五十四米。
世界著名的大瀑布--尼亞加拉瀑布寬一千二百四十米。
3、做“想想做做”的第7題。
學生先在書上完成,再組織交流。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體會每組3道題之間的聯系。
4、找規律:
讓學生先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8題,
然后同桌兩人合作進行找規律,看哪個組先找到規律。
5、組數活動:
老師提供3、7、0、0這四個數字,請學生進行組數活動。
看誰組成的`數最多?
6、連一連:
書上的第11題,學生先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7、課外小知識:
學生自學“你知道嗎?”的課外讀物。自。
學后請同學來說一說: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四、作業:完成“想想做做”的第9題。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的實用指南(通用23篇)篇十七
1.通過練習,加深對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的理解,能區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判斷的能力及空間觀念。
加深對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的理解。
區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課件
一、知識再現
回顧:前面兩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揭題:這節課我們通過練習來鞏固面積和面積單位的相關知識。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八”第1題。
讓學生獨立在教材上涂色。
完成后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比較:圖形的周長與它們的面積之間的區別。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明確:周長表述的是線的長短,面積表述的是面的大小。
2.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八”第2題。
讓學生用準備好的邊長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分別拼成面積是9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面積是12平方厘米的長方形。
完成后展示學生的拼法,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八”第3題。
先估計圖形的面積各是多少,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4.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八”第4題。
出示題目,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四個圖形中,哪個面積最大?哪個面積最小?
學生反饋后,教師指出:因為1個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有幾個小方格就有多少平方厘米。
5.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最后指名學生說說是怎樣估計的。
提示學生:將超過半格的看成1格,不滿半格的忽略不計。
交流時著重讓學生體會到用割補法把不完整的圖形割補成完整的小正方形的數學思想。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6題。
課件出示題目,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提問: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多少?
算一算: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周長呢?
集體反饋,指名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2.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7題。
讓學生讀題,弄清題目要求:畫兩個面積都是10平方厘米的圖形。
展示學生作品并交流,引導學生比較它們的'形狀。
得出結論:面積相同,形狀不同。
3.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8題。
提出問題:比較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數學書的封面,估計數學書的封面大約有多少平方分米。
讓學生根據數學書封面的面積,估計一張報紙的面積。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
《補》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的實用指南(通用23篇)篇十八
1、做一做求平均每個蜂房有多少只小蜜蜂。
2、口算。
90÷380÷215÷5270÷9。
900÷3800÷2150÷52700÷9。
觀察各組,你有什么發現?想一想300÷5的商是幾,為什么不是600?
3、知識介紹:除號的由來。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的實用指南(通用23篇)篇十九
1知識與技能:
認識億以上數的認識,學會億以上數的讀法和寫法。掌握把整億的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億以上數的讀寫過程,體驗類推、遷移的思想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大數的認識,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掌握億以上數的讀、寫方法。使學生掌握改寫、省略的方法。
2教學難點:
掌握中間有0的大數的讀寫方法。能夠把用“萬”作單位的數的改寫方法遷移到改寫用“億”作單位的數。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1談話引入。
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玩個游戲——數字魔法,有一個數非常難讀,你們想試一試嗎?
出示:0。
生回答后,師說:這么難的數也會讀,真不簡單!接下來它要變了,請仔細看:3004,誰會讀?真了不起!請繼續看,變變變,507000,這個數好大,你們會嗎?(生回答)。
這么難的數還難不倒大家,看好了,80409000,這下不會了吧?
也會呀,你讀吧!你們真聰明!讀得又對又快,一定知道它們的讀法,誰來說一說億以內的數如何讀。
看來同學們對億以內數的讀法掌握得很好,在我們生活中,還經常會遇到比一億更大的數,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近它們,認識它們。
(板書課題:億以上數的認識)。
2新知探究。
(一)億以上數的讀法。
1、讀一讀下面畫橫線的數。
2、試讀出下面各數。
3、怎樣讀億以內的數?
先讀萬級,再讀個級;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其他數位上有一個或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4、讀出下面各數。
90000026705000000508040003000300700400。
1、寫出下面橫線上的數。
2、試寫出下面各數。
3、億以上數的寫法。
先寫萬級,再寫個級;哪個數為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個數位上寫0。
4、試寫出下面各數。
二十五億寫作:2500000000。
四百九十億六十萬寫作:49000600000。
五千零四億零七百萬寫作:500407000000。
5、讀寫比較。
讀法與寫法有什么相同與不同?
相同點:從高級起,按級讀數,寫數。
不同點:讀數時,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其他位上有一個或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寫數時,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
3鞏固提升。
剛才同學們的表現非常出色,有一只機靈的小猴知道了,它有些不服氣,想考考大家,你們愿意接受挑戰嗎?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闖關練習。
第一關:學以致用。
1.我國平均每月生產和丟棄的一次性筷子大約是3700500000雙。讀作:(三十七億零五十萬)。
2.四億零五百九十萬四千二百。這個數寫作:(405904200)。
第二關:火眼金睛。
1.6008007200中的每一個0都不讀。(錯誤)。
2.由三十、三十萬、三十億組成的數300030030。(錯誤)。
第三關:精挑細選。
1.用7個十億、8個千萬、5個萬和4個十組成的數寫作(d)。
a、780050040b、708050040。
c、708005040d、7080050040。
2.下面各數中,所有的0都不讀的是(c)。
a、906307000b、1080060000。
c、5207500d、5883000600。
課后小結。
(一)學生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小組說--組內總結--組間交流)。
(二)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這么多知識,老師真為你們驕傲!同時我們還發現很多數學知識都是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的。我們在學習時要做到舉一反三,運用舊知識來學到更多的新知識。
板書。
億以上數的認識。
1、億以內數的讀法、寫法。
2、億以上數的讀法、寫法。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的實用指南(通用23篇)篇二十
教材第72頁練習十四第7—1l題和思考題。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用簡便方法計算一些加、減法,并進一步培養學生比較、歸納的能力。
一、揭示課題
1、口算。
練習十四第7題。’
2、揭示課題。
我們應用加法的運算定律和計算的一些規律,可以使一些加、減法的計算簡便,這是我們已經學過的知識。今天這節課,主要進行加、減法簡便計算的綜合練習。(板書課題)
二、計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8題。
(2)練習前兩組。指名兩人板演,每人一組,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3)集體訂正。結合提問:
做第一組兩題時是怎樣想的?
第二組減法里最后為什么加27加法里最后為什么減27
指出:在加上或減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大一點的數時,可以
先把它看做幾百與幾的和,加上或減去幾百,再加上或減去幾;在加上或減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小一點的數時,先看做整十、整百的數計算,然后多加的要減去,多減的要加上。
2、練習十四第9題。
(1)學生分兩組練習。指名兩人板演,其余每人在練習本上做一組題。
(2)集體訂正。
提問:每組里兩道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得數是不是相同?你能發現什么規律嗎?
指出:在加、減混合運算里,把數和符號同時調換位置,計算結果不變。
3、練習十四第10題。
讓學生直接看題口答得數,結合提問是怎樣想的。
三、應用題練習
1、練習十四第11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作業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第(2)題分哪幾步做?含有未知數z的等式是根據什么列的?
2、思考題。
(1)讀題。
指出:被減數不變,減數少多少,差就多多少。
四、課堂作業
練習十四第10題。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的實用指南(通用23篇)篇二十一
1、知識技能目標: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有順序有條理地思考問題,探索規律。
2、方法過程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中事物搭配規律和過程,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體驗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目標: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習有序思考的方法。
探索并歸納出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律,會解決實際問題。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2、揭示課題。
師:下面我們就用這中有序的、不重復、不遺漏的思考辦法來學習新課——“搭配中的學問”。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笑笑的生日。
2、早餐搭配:
飲料:牛奶豆漿。
早點:面包油條。
飲料和早點各選一份,有幾種搭配辦法?先自己想想,然后四人一小組交流。
匯報。板書搭配方法,強調有序搭配。啟發說出不同的方法。
3、去動物園的路線。
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
匯報,再次強調有序搭配,才能不重復、不遺漏。
4、照相的搭配。
5、找搭配的規律。
6、師小結。
三、鞏固練習。
1、石頭、剪子、布的。游戲。
2、猜電話號碼。
四、總結。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的實用指南(通用23篇)篇二十二
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三個。
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位。
3、借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
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指認其余三個方向。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右邊是南,左邊是北。)。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后,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說一說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方都有什么?(練習一的第1題)。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總結。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的實用指南(通用23篇)篇二十三
教學內容:
教材第30、31題實踐活動“估一估”。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學會在生活里進行估計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估計的意識和初步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樹葉的圖片(見課本),大一些的杯子和1千克水。
教學過程:
一、準備鋪墊。
1、出示一摞本子:告訴學生,這么一摞本子有20本。
3、告訴學生:第2摞的本數是第1摞的2倍,你知道第2摞到底有幾本嗎?
1、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估一估”。
2、估計書的本數。
(1)談話:老師想請你們估計一下我校圖書室的圖書,你們有什么辦法?
(2)小組討論交流。
(3)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指導小結:可以先數出一排書的本數,再估計出一個書架上書的本數。再估出圖書館里的書的本數。
(4)學生分組到圖書室進行估計。
(5)匯報估計情況。
3、出示樹葉第一幅圖。讓學生說說可以怎樣估計圖里大約有多少片樹葉。
(1)學生組織討論。
(2)交流:可以先數出一個框里的樹葉數,再估計整幅圖大約有多少片樹葉。
(3)學生獨立數數、估計。
4、出示樹葉第二幅圖。
(1)要估計這幅圖里的樹葉的片數,你準備怎么估計?
(2)小組討論怎樣來估計。
(3)學生估計樹葉。
(4)交流估計的方法。
5、出示樹葉的第三幅圖。
讓學生分組討論可以怎樣估計有多少片樹葉。各小組討論交流并匯報估計結果。然后全班匯報交流估計的結果和方法。
6、教學第3題。
(2)老師出示一桶水,請學生估計一下這一桶水大約有幾千克?是怎樣估計出來的?
三、教學“試一試”
按課本上內容依次組織小組討論,學生匯報估計的問題、結果和方法。
1、估計一下,我們學校大約有多少名學生?
2、再語文書上任意找一頁,估計一下這一頁大約有多少個字?
四、課堂小結。
1、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
2、你還能估計出其他一些物體的個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