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感悟,通過寫心得感悟,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卻無從下手嗎?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感悟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水滸傳每回讀后心得感悟水滸傳每回的心得篇一
“只因衣冠無義俠,遂今草澤見奇雄。”讀了水滸傳,使我強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邁的氣概和性格。
《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他們與朝廷的對抗深刻反映了當時統治階級的黑暗和_,使我更深入地認識了當時社會的復雜性和老百姓生活的艱難。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吳用了,他雖不如青面獸楊志武藝高強;也不似武松的性格剛烈;但他滿腹經綸,通曉六韜三略,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道號“加亮先生”,人稱“智多星”。是梁山起義軍中的知識分子的代表,梁山起義軍的軍師,基層人民智慧的化身。
吳用曾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吳用在破連環馬時,派時遷偷甲騙徐寧上了梁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
但是我覺得吳用也有一點缺點,就是太忠于趨炎附勢、一心出人頭地流芳百世的宋江了,因為宋江想“招安”,導致整個梁山被利用,108名好漢被派去壓制農民起義。結果只剩下了36位好漢,朝廷趁此借刀殺人。他壯大了梁山,卻親手毀滅了梁山。因為面子,他又毒死了李逵。所以我對宋江印象不是很好。因為他的意愿,使整本書的結局成了悲劇。宋江被害時,吳用便隨自縊了,這是令人讀了非常可惜的下場。
雖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但是我覺得我們青少年們應該讀水滸:它體現了人民反對封建經濟的貧富懸殊和政治上的等級貴賤之分,反對封建社會的階級剝削和政治壓迫,這是對封建地主階級統治思想的宣戰,反映了廣大受壓迫人民的愿望。
水滸傳每回讀后心得感悟水滸傳每回的心得篇二
在暑假里我通讀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讀完之后感悟頗多。
整部水滸傳,主要是講了在北宋末年,高俅弄權,整個朝廷奸臣當道,是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被逼無奈反上梁山。后來受朝廷招安,在出兵征討方臘時死傷過半,最后不幸起義失敗。
我在讀書時,常常會被作者那入情入境的描寫給深深地吸引住了,似乎那情景就在我眼前發生一般。每當我讀到宋江在梁山泊義聚108位好漢時,我似乎熱血沸騰。每當我讀到宋江率領大軍殺得高俅落荒而逃、丟盔棄甲時,我不禁拍手稱快。當我讀到書末宋江和其他頭領慘死時,卻又忍不住涕淚縱橫。
在水滸傳里,宋江一直都是忠義兩全,因為他的忠義所以在他的身邊凝聚了一群英雄好漢。無論是來自敵營,還是與宋江素昧相識,這些好漢們都會死心塌地的為宋江赴湯蹈火。也正是因為他的忠義,在當他得知皇帝賜給自己一瓶毒酒時,仍無怨無悔。還怕李逵聽到自己的死訊了后再去造反,毀了自己的一世忠義,于是又將李逵一起拉下了黃泉路。可以說成就宋江的是他的忠義,毀了宋江的也還是他的忠義。
在水滸傳中,還有一個人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他的身上我可以看到幾分張飛的影子,我們可以做一個對比。他們共同點有很多,第一:“他們兩人都是愛酒如命,而且酒風不正。”張飛醉酒后喜歡鞭打士卒,而李逵呢則是“酒性不好,多人懼他”。第二:“他們都有著驚人的武藝。”李逵是一把板斧,幾乎天下無敵。張飛的武藝按照關羽的說法是:“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第三:“這兩人都很魯莽。”李逵的魯莽常在言行舉止中流露出來,張飛則在他那火辣辣的性格上,當然張飛在有些時候還是有點細心的。
我覺得水滸傳中雖然有一些血腥的場面在里面,但它絕對是一本很有價值的讀物。
水滸傳每回讀后心得感悟水滸傳每回的心得篇三
《水滸傳》這本書講述了北宋末期,宋江、晁蓋等人建立水滸寨,與江湖好漢們結為兄弟,一同上山聚義。由于晁蓋在曾頭市中箭,宋江成為寨主。他們受了招安,向北宋朝廷投降。經過平王慶、田虎,消滅方臘后,一百零八位好漢僅剩二十七位。余下的人卻被_臣殺害,這隊轟轟烈烈的起義軍竟落了個悲壯的下場。
讀了《水滸傳》后,我認為宋江這個山寨之主,有三點做的不是很好。
其一,宋江投降招安的綱領路線,不是一條好路線。
北宋小朝廷是一個十分昏庸失敗的王朝。不僅這個“君”是昏君,天子的手下寵臣,還全都是_臣,陷害忠良,重用小人。宋江若投降,后果就會使被_臣陷害,只能落得一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若是像李逵一樣,嚷嚷著“奪位當皇帝”,以宋江的軍事力量,有可能成功,但他與方臘,卻不免會有一場惡戰。想當皇帝的,又會有好幾個,但皇帝位子只有一個。怎么辦?那就只好打!然而,宋江卻沒有當皇帝的魄力,他便只好選擇了投降。投降又有什么好處呢?無非就是想青史留名嘛!如果當好了皇帝,國泰民安,救民眾于水深火熱之中,百姓還會感激你的!
其二,宋江把“忠孝節義”四字看得過重,導致他起義失敗。
自從孔子主張道學后,“忠孝節義”四字已經變得比生命還重要了。然而,古話說得好:物極必反。“忠孝節義”泛濫的背后,禁錮了不少人才的思想,演繹了不少悲劇故事,不少人被活活“憋”死。“只要聽話的飯桶,不要叛逆的人才”,成了封建主義者的宗旨。宋江也走不出這個“老框架”,當了以“忠孝節義”為代表的封建思想的犧牲者。歷,當了皇帝,成就霸業的人,都不怎么講“忠孝節義”。例如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置自己的女婿的兒子——周靜帝的生死而不管,還將他殺害,并沒有什么道學精神。“忠孝節義”可以用,但也要注意用法與輕重。如果像宋江這樣用,死心塌地的投降招安,那就是“愚忠”。宋江只是梁山泊中的一個小小草寇,就把“忠孝節義”放得如此高,豈不犯傻?
其三,宋江打方臘,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打仗有兩個目的:第一,擴大自己的地盤,充實自己的兵馬;第二,使別人降服自己。如果像宋江打方臘,人馬從一百零八人減到二十七人,帶著一群殘兵敗將,跑回去領賞,那就是拿自己的隊伍開玩笑。打方臘,實質上也是從招安開始的。投降,相當于去當朝廷的走狗。走狗的任務,就是幫獵人逮獵物。以盜治盜,這種封建統治者的慣用伎倆,宋江竟糊涂到看不出來?
宋江犯的以上三個錯誤,基本上就是他起義失敗的原因。如果一味地只知道像綿羊一般,任由_臣們這批狼宰割,除了兔死狗烹這個下場外,別無選擇。
水滸傳每回讀后心得感悟水滸傳每回的心得篇四
水滸傳雖然沒有紅樓夢說的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但也有自己的一番風味,今年寒假,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以前看到這樣厚厚的一本書總覺得自己難以堅持讀完它,但是當我一點點看完的時候,發現自己從中明白了其中很多道理。
剛開始讀這本書時,我就有許多疑問:水滸傳中開篇出場的人物卻是一個潑皮太尉——高俅。一個太尉如何會是潑皮,一個高俅又如何會成為水滸傳的開卷……可是讀著讀著就慢慢明白了。
經專家總結,水滸傳中的英雄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找事型,沒事總是找事的人,他就是李逵。所以李逵到了梁山以后,就沒有人愿意和他出差,你要是和他出差你就有擦不完的屁股。第二種類型是總是碰到事的人,這個人是魯智深。他在酒樓喝酒就碰到一對被人家欺負的婦女,他從五臺山到東京路途中他到了桃花村,他就遇到了桃花村上的強盜來強迫民女成親,他總是不斷地碰到事。但是魯智深有一個優點,他對于他碰到的事不躲,不讓,不推,所以,魯智深最終有一個圓滿的結局。那么,第三種類型叫做事找人,咱們中國有一句話叫: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那么,他的代表人物是誰呢?他就是“林沖”。林沖是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外號豹子頭,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妻子是張氏貞娘,岳父也是禁軍教頭,操刀鬼曹正是他的徒弟。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武松打虎”。武松打虎,主要講述武松回家探望兄長,經過景陽岡,在途中喝了十八碗酒,醉后欲行趕路。有人告訴武松岡上有虎傷人,勸其勿行。武松不信,在岡上果真遇到了一只大老虎,武松奮起平生之力以雙拳將虎打死,為當地老百姓除去一大害。后被世人傳為佳話。
通過魯智深,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碰到的每一件是,都是上帝給你布置的任務,你要接受這個任務,并且要像魯智深一樣,不躲,不讓,不推地做了。雖然,你可能做得不夠好,不夠完美,但你努力了這就是最好的結局。
水滸傳每回讀后心得感悟水滸傳每回的心得篇五
《水滸傳》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個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水滸傳》有感500字。讀完全書,忠、義二字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
忠,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侮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義,包括了兩個方面:一百零八個好漢為兄弟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這是義;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義。要無愧于“義”字,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要有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能做到“義”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義”字,為了真理就可以奮不顧身了。一個不信奉“義”字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
故事里體現的忠、義二字固然可歌可泣,但是,在現在的法制社會里,像武松那樣凡事用武力解決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由于時代的變遷,我們只能用欣賞的角度去看這本書,萬萬不可盲目地學習其中的處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