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人們會進行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如貼春聯、賞花燈、放煙花等。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習俗,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思考和啟發。
春節吃餃子的由來及傳統習俗解析大全(22篇)篇一
這幾天我們收集了非常多資料,但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春節了。
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一,是中國的春節。在中國的所有傳統節日中,這是一個對于中國人來說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因為過新年的時候會全家人聚在一起,十分熱鬧。
中國過春節有非常多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開始,人們就開始過年了。在這個時間里,家家戶戶都會大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放鞭炮、寫春聯,做好各種食品及工作,準備辭舊迎新。
春節的前夜叫“除夕”。除夕晚上的時候,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年夜飯,說說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除夕零點的鐘聲一響,人們還要吃餃子。
過了除夕自然就是大年初一。從初一開始,人們就要走親戚、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的重要習俗。拜年的時候要說一些健康的吉祥話,不能說不吉利的話。
春節吃餃子的由來及傳統習俗解析大全(22篇)篇二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習俗—春節吃餃子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今天,老師要求寫一篇有關傳統習俗的作文。由于我是小孩嘛,老盼望過年又最愛吃餃子,所以我決定寫寫有關“春節吃餃子”的'傳統風俗。
于是,我上網查了查。不查不知道,一查真奇妙——。
原來,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朝和清朝時已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大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而子時是農歷正月初一的開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春節吃餃子有很多神奇的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辟地,結束了混沌狀態。二說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三說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捏土造人時,由于天寒地凍,人的耳朵很容易被凍掉。為了使人的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便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兒,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人的嘴里咬著,這樣才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著吃。
看來,愛吃餃子真不錯!查著查著,我又想吃餃子啦。
春節吃餃子的由來及傳統習俗解析大全(22篇)篇三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每逢過年,大家都會大包小包的帶東西回家過年啦,關于春節的由來及傳統習俗該怎么寫的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春節的由來及傳統習俗,希望大家喜歡!
民間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后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里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另一種說法是,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并不叫做春節。因為那時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
南北朝則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據說,把農歷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時要改用陽歷,為了區分農、陽兩節,所以只好將農歷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
1、掃塵。
2、備年貨。
3、貼對聯。
4、貼窗花。
5、貼“福”字。
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大多數人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6、放鞭炮。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
7、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8、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而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9、鬧春節。
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游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后,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1.忌打碎家具。
忌打碎家具(盤,碗,酒具等易碎物品)。人們認為打碎家具,一年四季不吉利。不過在當今社會,當孩子們由于不慎打碎了家具也不要緊,只要大人們趕快說上一句“歲(碎)來(了)好,歲來好,歲歲平安”,也就化兇為吉了。
2.大年初一不能換洗和打掃。
大年初一早上不能剃頭,也不要洗澡、洗頭、洗衣物,那樣財富與財運都會被洗掉。同理,也不能打掃屋子,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
3.不能吃藥。
因為春節是每年的第一天,所以在這一天民間是不允許吃藥的,很多地方的人認為在這一天吃了藥的話這一年身體都不會很好。
4.不能說不吉利的話語。
春節是農歷的第一天,代表了一年的開始,這一天說話都要說些祝福的話語和比較吉利的話。要是說了不吉利的話很可能就觸了霉頭,在新年這一天更不可以罵人這些都是會影響一年的運勢的。
5.大年初一不能吃稀飯、吃葷食。
古時候窮人才會吃不起飯而吃稀飯,若于大年初一吃稀飯會導致一整年的貧窮。另外大年初一忌殺生,所以也不適宜吃葷食,因而臺語有句俗諺:“初一早吃菜恰贏吃一年齋”。
6.大年初一不能倒污水和垃圾。
大年初一這天的污水和垃圾不能往門外面傾倒,意思是財源不能外流。要放在門里面,等過了初一這天后,再倒出去。
7.倒福不能貼在大門上。
如果貼多個“福”字,還應按照由外到內的順序,先貼“門福”,再貼廳堂的“福”,最后才能貼“倒福”。次序切不可以弄反。“福”字正著貼是不會錯的,倒貼則要注意了,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貼,尤其不能貼在大門上。
8.三十晚別亂串門。
大年三十晚上串門在以前是禁忌,因為三十晚上,一家團圓,一般不愿外人突然闖入,無論外人來說話、串門以至討債,都會干擾家庭歡樂的氣氛。
春節吃餃子的由來及傳統習俗解析大全(22篇)篇四
還有二十多天我們就要過年了,又到一年的年尾,那么關于過年你知道是怎么來的嗎?關于過年的由來就是我們今天要來介紹的重點。因為年節的歷史很久遠,所以也只有過年的由來傳說能為我們帶來一些參考答案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20xx春節過年的由來傳說_春節過年傳統習俗。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今年的除夕,鄉親們都忙著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發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象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發老人燃響的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栗,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里時,發現村里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發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發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
對聯。
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團年飯又叫“團圓飯”,人們一年勤懇地勞動,到除夕這一天,一家人高高興興地歡聚一堂。團年飯的飯桌上有一只道菜是不可沒有的,其一是魚,以示“年年有余(魚)”。其二是“慈姑”,以示子孫滿堂。主婦做得特別多,又不切開,當然不人味,吃不完,以示子子孫孫永不斷。隔夜慈姑特別人味,東莞有諺云:“隔夜慈姑,賣田也要食。”其三是雞,團年飯必有雞,家家殺雞,故廣東。
歇后語。
:年尾雞公唔敢啼。
大年夜守歲,一般是午夜才就寢,但初一照例須五更起床,盛服焚香禮天地,祭祖考,拜尊長,頭一句話是恭喜多福多壽多財。爆竹從半夜起日夜不停,如激浪轟雷,時遠時近。這種只有過年才有的啡啪聲音,增加了年節感和喜慶感。
春節是圣日,不要掃地,怕錢財掃去,不要汲水,不要洗衣服,留意一切的器物,不可跌壞,用膳不可用長短著,否則過渡的時候,就會搭不著船。不許說壞話和罵人,假如今天孩子淘氣,甲家的孩子罵了乙家的孩子,甲家必須送一對“大橘”去賠不是,有的媽媽怕孩子說壞話和罵人,在除夕睡覺的時候,偷偷地捏一把草,在孩子的嘴巴上擦幾下,這叫“拭膠瘡(肛門)嘴”。這樣孩子說錯話,也不會犯什么禁忌了。春節不要喝飯湯,否則出行或作客,都要碰著天下雨;或在結婚的時候,也一定要下雨把新娘的轎子淋濕了。
大年三十是舊歷一年最后的一天,是除日,東莞風俗,兒童賣懶。《東莞縣志》曰:“賣懶,賣冷。”新春將到,寒冷的冬天一去不返。
目前,東莞兒童賣懶,意為賣去懶惰之意。在東莞水鄉,兒童賣懶要做一只小紙船,上面放個紅鴨蛋,插彩旗,讓小船隨波飄走,小孩就不再懶。賣懶的兒歌,現在還有一些地方在傳唱:“賣懶仔,賣懶兒,賣得早,賣給廣西王大嫂;賣得遲,賣給廣西王大姨。今日齊齊來賣懶,聽(明)早早過勤年。”
傳說在王母娘娘的蟠桃樹上生長著一條大懶蟲,它好吃懶做,春吃葉,秋吃果,冬天更鉆進樹里冬眠。王母娘娘知道后便派天神守住這棵蟠桃樹,不準大懶蟲再鉆樹。但它依然故我,王母娘娘一氣之下,把它打落塵世。大懶蟲到了廣州,看見西關有個小孩也和它一樣懶,于是便鉆進了這小孩的鼻子,變成了人人討厭的鼻涕蟲……從此,這小孩就天天睡懶覺,不愿意早起。但春節過后,小孩就要上學,再不能睡懶覺了。為了除掉這討厭的大懶蟲,孩子們在除夕就要點上燈籠,拿著一只紅雞蛋和一個慈姑。然后成群結隊在街上走來走去,邊走邊唱:“賣懶,賣懶,賣到年三十晚,人懶我唔懶。”回家后,把紅雞蛋分給家中的長輩,寓意自己已經把懶惰賣掉,在新年會變得勤快。
年三十晚守歲至深夜,迎候良辰吉時,到了交子時分,便打開大門,說“開門大吉”,或貼上紅底燙金的“開門大吉”貼紙,燒開門炮。此時各家各戶,點燃鞭炮。有些人為了“搶炮頭”,提前幾分鐘把炮燒響。其他人聞聲接引,一時鞭炮齊鳴,震耳欲聾,持續幾個時辰。兩屯點后才逐漸安靜下來。到清晨四點多時,鞭炮又一次響起來,到天亮方甲止,開門出去,家家門口,大街小巷,都鋪滿了一層星碎的爆竹紅紙,增添了不少節日氣氛。
春節吃餃子的由來及傳統習俗解析大全(22篇)篇五
有人喜歡端午節,有人喜歡重陽節,而我卻喜歡正月初一的春節。
過春節的時候,必不可少的習俗就是貼窗花和放鞭炮了。我記得我家有一個掛在墻上的一個鐘,里面有一個福字,這個福字是倒著的,寓意是:福倒(到)了。
接下來和你說說放鞭炮。我和爺爺拿了一些錢下了樓,到小店買了一些擦炮和一個打火機,來到了小河邊放擦炮。我拿出一個擦炮,點燃了它,趕緊扔進河里,生怕炸到自己。過了一會兒,河里炸出了水花,我突然異想天開,覺得炸魚應該沒問題。這樣的話,今天晚飯就有著落了。嘻嘻,說干就干,我一連點燃了好幾個擦炮,一起扔進水中,小河里的水立刻像小噴泉一樣噴出來。再仔細一看,不僅魚沒炸到,卻把我身上弄濕了,但是我玩得還是很開心的。
晚上,媽媽煮了一大盤餃子,我迫不及待地蘸著醋,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就這樣,我愉快地度過了春節之夜。
春節吃餃子的由來及傳統習俗解析大全(22篇)篇六
每年都有許多節日,但最熱鬧、最隆重的還是春節。我們家的春節是全家團聚、歡聲笑語、張燈結彩的。
今天大年三十、今天下午,爸爸忙著貼春聯去了,我跑到了廚房,想看看媽媽準備了什么樣的年飯。嗬!廚房里好熱鬧,大碟小碗,擺得哪都是,里面裝著好多我喜歡吃的菜,我好高興啊!媽媽正在在做圓子,我問媽媽:“過年為什么要做圓子?”媽媽說:“做圓子是為了一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過年。”我們一家四口又忙了一下午,一桌豐盛的年飯擺在了桌上。我們圍在飯桌旁邊,互相祝福著,吃起了團圓飯。
除夕之夜,千家萬戶都溢出了歡聲笑語,大街小巷響起“噼噼啪啪”的爆竹聲,天空中不時升起五彩繽紛的煙花。真是“燈火輝煌慶佳節,歡聲笑語迎新年”哪!
春節真快樂!
春節吃餃子的由來及傳統習俗解析大全(22篇)篇七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是多種多樣的。沒錯啦,春節就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了。
相傳很久以前年獸害怕紅色,火光和爆竹聲,經常在除夕夜出沒,所以人們便有了貼春聯、貼窗花、放鞭炮、發紅包、穿新衣、吃餃子、守歲等習俗。春節還要辭舊迎新,表示萬象更新,生機勃勃的景象。
每當初一這一天,天剛朦朦亮,我就跳下床,拿著一盒鞭炮就跑出去了,爸爸打開盒子,拿出一串有好幾米長的鞭炮掛到樹上,緊接著點燃了。鞭炮聲噼里啪啦震耳欲聾,鞭炮聲淹沒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吃完餃子,長輩們就開始給我發紅包了。我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拿著紅包又蹦又跳。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春節。
春節吃餃子的由來及傳統習俗解析大全(22篇)篇八
冬天雖然冷了點兒,但好玩兒的事就如天上紛紛揚揚的雪花,數也數不清。舊年的最后一天——大年三十的夜晚“偷”餃子的事就讓人回味無窮。
我的老家在浙江省一個偏僻的農村,那兒有一種風俗,每逢過年夜包餃子時,小孩子就會“武裝”起來,聯合去“偷”別人家的餃子。“偷”餃子是一件兩廂情愿的事兒,被“偷”的人家會特意包好餃子準備讓人“偷”,即使一夜包的餃子被“偷”了個一干干凈也絲毫不會生氣,恰恰相反,心里倒挺高興的。這正表明自己家人氣旺,“賊”連自己家的餃子都瞧得上,也說明被“偷”的人家最能干,包的餃子香甜可口。
夜晚,家家戶戶都點亮了門燈,掛上了紅紅的大燈籠,屋子里的人正忙著為“小偷”包餃子,外邊的“小偷”則忙著“偷”餃子。堂屋飯桌上的餃子散發出令人口水直流的香氣,排著整整齊齊的隊伍靜靜地等候著“偷”餃子的人。我有好幾年沒回老家了,自然不會錯過“偷”餃子的大好時機。我和妹妹、弟弟拿著早已準備好的口袋,為了不留下“罪證”——指紋,我們還特意各自準備了一雙塑料手套。去“偷”誰家的呀?當然是開化妝品店的小叔家。
弟弟走進了小叔家。故意把叔叔他們引開。過了幾分鐘,弟弟在里面吹響了口哨,這是我們的暗號,我和妹妹就直沖大門,開始行動起來。我倆不管三七二十一,直往口袋里裝。我們正裝得起勁,口哨聲又響起來了。糟啦!叔叔他們要回來了!我和妹妹嚇得躲進了桌子底下。
叔叔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他走到桌邊。故意說:“餃子都跑哪里去了?”
春節吃餃子的由來及傳統習俗解析大全(22篇)篇九
寒假中包餃子的樂趣至今念念不忘。
那天,大人把包餃子這個重任交給了我們五姊妹,分配好任務后,就開始行動了。
我的任務就是切蔥,這么簡單的任務,又怎么會難倒我呢。
“啊,我的眼睛。”蔥剛切到一半,就傳來了我的慘叫,剛剛還洋洋得意的我霎時淚流滿面。我居然被蔥刺激到眼睛都睜不開了。哎!真是大型打臉現場,我只好將此“重任”交給姐姐,去幫忙和面。
在桌子上撒點面粉,再將醒發好的面團放到桌子上,反復揉。揉好面后,姨父教我們把面團搓成長條,再掰成一個個小團子,再用搟面仗搟成皮。我學著姨父的樣子,先將面團按扁,再捏著中間,邊搟邊轉面皮,搟成中間厚,邊緣薄的樣子就可以了。
準備好一切后,就來到了我最期待的環節——包餃子。這餃子全由我們來包,只要在餃子皮里放上餡,再用手一捏就好了。
包好的餃子大約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姐姐們包的,她們屬于婉約派,包出的餃子大小適中,外形美觀;一類是我包的,我屬于豪放派,包的餃子圓鼓鼓的,就像一個個撐飽了的肚皮;而最后一類,也是最“出彩”的一類就是“狂放派”的表哥包出的那一個個都“狂放不羈”的餃子了。屬于“撐爆了的肚皮”。十個中間有六個都是“漏餡”了的。
我們燒開兩鍋水,一鍋是專門為了表哥燒的。我們將餃子煮熟后撈出來,冒著熱氣的餃子散發著撲鼻的香氣,蘸上蘸料,吃上一口,啊!真是香極了!
此時,表哥的餃子也出鍋了。他完美地向我們解釋了什么叫做“皮肉分離”,他也成功地把水餃做成了餃子皮煮肉。我們在一旁笑了出來,表哥望著我們,說:“你們懂什么。”說完還望著那鍋餃子,說了句“真香!”。
飯桌上,大家歡快地吃著餃子,聊著趣事,屋子里充滿了歡場笑語,包餃子真是有趣極了!
春節吃餃子的由來及傳統習俗解析大全(22篇)篇十
時光匆匆,轉眼我們就迎來了春節。在這樣熱鬧喜慶的日子里,我們除了要家人團聚在一起,還有一項必做的就是吃餃子。
過年了!過年了!親友們都到了奶奶家。高高興興過大年。晚上又要像往年一樣要吃餃子了。
中午,我看見奶奶在廚房張羅:剁肉。做餃子皮。包餃子。這時候,我進了廚房。拿了一塊餃子皮,用勺子弄了一半肉碎餃子皮上。大公告成。不太對勁,我做的餃子像湯圓一樣。奶奶做的餃子彎彎的,非常的好看!
奶奶看了看我和我做的餃子,說:‘你怎么把餃子弄成圓的?人家是捏的。’‘我說:’奶奶我不會捏。‘’后來,奶奶教我一步一步的捏了。
晚上,我終于吃到了自己包的餃子了!
我覺得今年的春節跟往常一樣,都過的十分的開心。最重要的是我又吃到了我想念已久的餃子,我覺得真是好幸福哦!
春節吃餃子的由來及傳統習俗解析大全(22篇)篇十一
星期天的上午,我們在姥姥家包餃子,我,我的姥姥,我的母親和我的姐姐。
本來,我是不愿來的,我手笨,包出來的“杰作”都慘不忍睹。不是這邊開,就是那邊裂,要命的是我每次只能是自己的“杰作”,不是這邊開,就是那邊裂。最后我只能自己吃自己的“杰作”。本來這次我打算不包了,坐享其成,可媽媽卻說:“你和姐姐快來包餃子”。我想反駁,可在母親一番“狂轟亂炸”之后,閉上嘴,嗚嗚,如意算盤被炸的連渣都不剩了。
無奈,我只得鋌而走險了。
餃子皮,餡兒全都準備齊全了,今天的餃子還是那么難包,還是皮那么薄,餡那么粘,讓我無從下手。
唉,悲哉,苦也!苦學無涯何時是個頭?心情不好,手也更“巧”。餃子也包得更“出色”了。皮中透餡,餡中帶皮,這一切使人聯想到一樣東西——垃圾堆。
后來發生了分歧:包到一半時,姐姐卻驚呼道:“糟了,我忘記洗手了!”,媽媽卻說:“沒事,淡定,你包的認得出,煮熟了給你弟弟吃。”那一刻,我很無語。想大喊一聲:“媽,我到底是不是你親生的?”,我實在氣不過,和媽媽吵了起來。媽媽說:“餃子包不好,還想要吃好的餃子?”
我暗下決心,就不信這個邪了,一定要包好。于是我向姥姥請教,認真學習模仿,一次次的反復練習,終于包成了固體狀。接著一個,兩個……一個又一個餃子從我手中誕生,餃子看著也像那么回事兒了,手法也越來越純熟,速度也變快了,我的包餃子的速度和水平也得到姥姥的肯定。于是,得意之下,我又跑去向媽媽炫耀,媽媽也很驚訝,因為我的進步簡直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媽媽只得說道:“看來只好讓姐姐自食其果了。”
我高興極了,開心的又蹦又跳,姥姥也笑了,臉皺成了個包子,但這是一個喜悅的包子,好像我和她的笑容結合在一起,就是全部歡樂。
春節吃餃子的由來及傳統習俗解析大全(22篇)篇十二
在新年來臨前,我們全家人一起干了一件有趣極了的事——包餃子。
材料都準備好了,正要開始的時候,我問爸爸:“為什么過年要吃餃子呢?”爸爸不好意思的說,他也不知道,要不去網上查一查。我拿出手機搜了下,上面是這樣說的,“交”與“餃”諧音,所以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以示辭舊迎新,另外餃子外形酷似元寶,意味著大富大貴,包餃子則意味著包住福運。看完這些內容后,我不禁感慨,原來一個小小的餃子有這么多美好的寓意呀!
開始搟餃子皮了,爸爸把摻了水的面粉揉成一根又細又長的“繩子”,然后把這個“繩子”切成一段一段的。隨手拿來一段用搟面杖壓扁,再把它放在上面揉來揉去,結果做出來的餃子皮,別說是圓形了,就連個形狀都不是。媽媽大笑起來說:“這個不是這么弄的呢,我來教你。”媽媽左手拿起面團,右手拿著搟面杖,慢慢的揉了起來,邊揉邊說:“左手轉面團的時候不能快慢不勻,右手搓搟面杖的時候用力要均勻”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果然好看多了。
新年到了,奶奶把餃子放進熱氣騰騰的大鍋里,單看看他樣兒,再聞聞那香味,就足夠讓人垂涎三尺的了,更何況大碗大碗的裝著,大口大口的朝嘴里灌呢。剛一出鍋,我和妹妹兩只小饞貓就忍不住夾起咬了一口,軟的香香的,真好吃,不過好燙喲。媽媽在旁邊一個勁的笑我們太迫不及待了。
餃子帶來的樂趣真多呀。
春節吃餃子的由來及傳統習俗解析大全(22篇)篇十三
冬天雖然冷了點兒,但好玩兒的事就如天上飄飄灑灑的雪花,數也數不清。冬天的最后一天——大年三十的夜晚“偷”餃子的事就讓人回味無窮。
我們老家在偏僻的農村,有一種風俗,每逢過年夜包餃子時,小孩子就會“武裝”起來,聯合去“偷”別人家的餃子。“偷”餃子是一件兩廂情愿的事兒,被“偷”的人家特意要包餃子準備讓人“偷”,即使一夜包的餃子被“偷”得個一干二凈也絲毫不會生氣,恰恰相反,心里倒挺高興。這正表明自己家人氣旺,“賊”連自己家的餃子都瞧得上,也說明被“偷”的人家最能干,包的餃子香甜可口。
夜晚,家家戶戶都點亮了門燈,掛上了紅紅的大燈籠,屋子里的人正忙著為“小偷”包餃子,外邊的“小偷”則忙著“偷”餃子。堂屋飯桌上的餃子散發出令人口水直流的香氣,排著整整齊齊的隊伍靜靜地等候著“偷”餃子的人。
弟弟走進三叔家,故意把叔叔他們引開。過了幾分鐘,弟弟在里面吹響了口哨(這是我們的暗號),我和妹妹就直沖大門,開始行動起來。
我倆不管三七二十一,直往口袋里裝。我們正裝得起勁,口哨聲又響起來了。糟啦!叔叔他們要出來了!我和妹妹嚇得躲進了桌子底下。
叔叔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他走到桌邊,故意說:“餃子都跑到哪里去了?”
我和妹妹看了看滿滿的口袋,笑了。就在這時,不知從什么地方撲來了很多柴灰。現在我肯定變成黑人了,妹妹用口袋擋住了身子,但臉一下子變成了“包青天”——“包黑炭”。
叔叔終于把我們從桌子底下揪了出來,大喊:“抓小偷呀!抓小偷呀!”
一時間,里屋的親人都跑了出來,見狀都捧著肚子哈哈大笑起來······。
“偷”餃子可真好玩!偷的不僅是餃子,還偷來了一家人的溫馨!
春節吃餃子的由來及傳統習俗解析大全(22篇)篇十四
除夕的晚上,出奇的安靜。耳邊只有陣陣鞭炮聲,眼前卻是一片絢爛的煙花。人人家里電視都開著,都在等主持人們高聲呼喊那一聲“新年啦”。
爸媽站在餐桌前,各自手里捧著餃子皮,放上肉餡兒,手捏著邊緣往中間捏幾下,漸漸地捏出褶子再使勁一按,小巧玲瓏的餃子就呈現在面前了。那餃子細細看,似乎有些透明,隱隱約約地看出里邊的肉餡。我饞了,立刻放下手中的遙控器,三兩步就跑到餐桌。
桌上有兩個盆:一個盆里盛著粉紅的豬肉,另一個則盛著綠油油的韭菜;有一個碗,里面裝著黏稠的油,每一個捏好的餃子都要經過油的洗禮,才能放到盤子里,經過火的考驗;有三四個盤子,里面都裝著餃子,我仔細一看,靠里的兩盤是肉餡的餃子,媽媽前面的是韭菜餡的餃子,在外邊的盤里盛著韭菜肉餡的餃子。
看著這些,我差點流出口水。“媽媽,咱們什么時候蒸餃子啊?”“等這些餃子皮和餡都包完。”“啊?”我看著眼前還有整整一摞的餃子皮,驚出了聲。那什么時候才能吃到呢?估計得等到明年。“你要是嘴饞,那就幫我和你爸一塊動手包餃子吧!”媽媽看著我口水都快流下來了,笑著說道。
我?我來包餃子?能行嗎?但為了好吃的餃子,我心一橫:“好吧!那我去洗手。”
回到桌前,我左手半握,把餃子皮放到左手,用勺子舀一勺肉餡,傾入其中。再將餃子皮的左邊和右邊一和,呀!肉餡怎么出來了?我左瞟瞟,右瞧瞧,肉餡好像放多了點……于是我把多余的肉餡包到下一個餃子里。下一個餃子就順利多了,我既沒放多餡,也沒把餃子皮捏破,終于到捏褶子了,我把兩旁的皮往中間一按,成了!就是賣相不太好。
不多時,餃子便下鍋了。餃子出鍋了,個個晶瑩剔透,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咬一口熱騰騰的餃子,暖的不僅是胃,還有心。
春節吃餃子的由來及傳統習俗解析大全(22篇)篇十五
童年就像一本書,翻開這本書,許多畫面涌上腦海,我不禁回憶起了我四年級第一次包餃子的情景。
那天,我看媽媽從市場上沒來了餃子皮,我知道媽媽一定又要包餃子吃了,我連忙上前說:“媽媽我也要學包餃子!”“好啊!”那我們去把餡給做起來。媽媽告訴我。
我們包得餡是青菜肉餡的,媽媽讓我先把肉切成塊。我小心翼翼地拿來案板,提起刀,慢慢地一步步地切著肉。切完了肉,我再把菜拿過來也切了。于是我將肉和菜一起放入“切碎機”中,使其被切成碎末,按下切碎機的按鈕,里面的東西開始飛快的旋轉起來,速度快得令我有點眼花繚亂,暈頭轉向。不一會,菜與肉的合成餡兒做好了。
將餡做好后,接下來就要包餃子了,媽媽先給我示范了一遍:先拿起餃子皮,在它周圍一圈抹上水,以便貼合,再夾大約兩個橡皮大小的餡放到餃子皮中心,接著將前后餃子皮貼合,最后可以做出一個波浪花紋,就完成了。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到我做了,我信心滿滿,認為自己一定能做好。我拿起餃子皮,照貓畫虎地學著。第一次,餡夾得太多,餃子皮包都包不上。第二次我長心眼兒了,不慌不忙的包。我拿起餃子皮,在周邊一圈均勻地涂上了水,然后輕輕地夾起適量的餡,接著我便向前一包,誰知用力過猛,薄如輕紗的餃子皮破了兩個洞!我頓時慌了,眼看油一滴滴往下流,我不知如何是好,剎那間,兩個洞的下面又破開個大洞,瞬間一張臉呈現在我面前,嘴里還流著“口水”,仿佛要吃掉我似的,又似乎在挑釁我:“來啊!來包住我啊!”我驚慌失措,情急之下,我馬上叫媽媽幫忙。媽媽卻絲毫不慌,拿起面粉往上一貼,哎,竟然不漏了,我長嘆了口氣:“幸好沒事!”
掌握了剛才的經驗,我變得謹慎了,我也越戰越勇,堅信自己一定能包成功。
過一會兒,我終于包成功了我的第一個餃子,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媽媽也在一旁為我欣慰地鼓掌。
不經風雨,怎見彩虹?成功難道不是挫折換來的嗎?
春節吃餃子的由來及傳統習俗解析大全(22篇)篇十六
“唉!又下雨了,”做完作業的我望著窗外下著的大雨,自言自語地說道。“不如去看電視吧,”我走出了我的房間。
一到客廳,我就看見了外婆和媽媽正在包餃子。我走上前去,對媽媽說:“媽媽,今天為什么要包餃子呀?”媽媽說:“下星期就過年了,過年要吃餃子,所以我們就要包呀!”我又問:“媽媽,我能包嗎?”“可以呀!不過要把手洗干凈哦!”媽媽笑著對我說。我點點頭,就走進了洗手間。
洗完了手,我就跑出了洗手間,我看見媽媽已經包了一半餃子,我連忙坐了下來,安安靜靜地包著餃子。
過了一會兒,一只只“小鴨子”就排著一支支整齊的隊伍站在桌子上。餃子包好了,可我想做只小兔子,于是,我拿了一點面團,做成了頭,又拿了點兒做耳朵,接著做兔身,最后做它的四條腿,小兔做好了。我心想:“小兔的一定最好吃呀!”
媽媽見我做了很多,對我說:“好了,別做了,你做太多吃不下,我去煮了。”我一聽要煮餃子,興奮不已。我雙手拿著我包好的餃子,一只只小鴨子爭先恐后地跳進了鍋里,“撲通,撲通”水花濺起。媽媽說:“別太重扔哦,濺到眼睛里怎么辦呀?”我點點頭。
過了一會兒,“小鴨子”們鼓著肚皮飄了上來。媽媽把它們舀進碗里,我咬了一口,啊!真香!
今天吃的餃子,不僅讓我大飽口服,還讓我體驗到了勞動的樂趣!
這篇敘事性的文章,詳盡的記敘了和家人一起包餃子的情景,寫得具體生動,不僅寫出了包餃子的過程,并且大膽想象,“小鴨子”“小兔”等的恰當比喻,更使文章增色。
春節吃餃子的由來及傳統習俗解析大全(22篇)篇十七
說到過年,家鄉的習俗有很多,貼春聯、掛福字、穿新衣,炸圓子,最有春節儀式感的要數除夕包餃子了。
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在為年夜飯做著準備時,我家也不例外。只見爸爸雙手捏著面團,不停地按壓和面。這和面呢,可是非常有講究的,水和面的比例必須恰到好處,這樣才可以讓餃子皮又軟又有嚼勁。和完面后,就開始調餡了,因為我是無葷不歡的主兒,媽媽一直在廚房忙活剁肉餡,望著一大盆肉餡,我心滿意足。拌餡了,媽媽撒上蔥花、鹽、糖,倒上料酒、醬油攪和均勻,頓時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我沉浸于中,香味已經跳起了歡樂的舞蹈,仿佛在慶祝著。
接下來就是包餃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說邊笑邊包著餃子,肉餡放在那晶瑩剔透的餃皮中,肉餡要適量,多一份,餃子皮就合攏不上;少一點,餃子吃起來就不過癮。媽媽包的餃子褶皺均勻,像給餃子戴上了一定花邊帽;爸爸包的像一個個凱旋的士兵,無比的威武;我包的像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小娃娃,可愛極了。它們依次排好隊,準備就緒了。
盛盤,點醋,待涼。當香香糯糯的餃子送入嘴中,湯汁隨之溢出,鮮美的肉汁頓時充滿了我的整個嘴巴,真可謂是齒頰留香!一家人圍著圓桌,品著美味可口的菜肴,嘗著熱氣騰騰的餃子,說著一年來的趣事,歡笑聲不絕于耳。
在我的家鄉,過年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餃子起源于張仲景的時代,“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有著新舊交替之意。吃餃子意味著來年大吉大利、喜慶團圓、吉祥如意。
這是我家鄉春節的習俗,小朋友們,你們家鄉有什么習俗呢?
春節吃餃子的由來及傳統習俗解析大全(22篇)篇十八
中華有一個特別喜慶的節日,叫春節。春節這天,每家每戶都要吃餃子。餃子,象征著吉祥如意,也象征著招財進寶。我家這一天,就算不吃別的,也必須吃餃子。
按照中國古代計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意味著更歲交子,過年吃餃子是大吉大利,象征著生活富裕。
除夕晚上,我們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餃子,這包餃子啊,一個人包就沒興致,力不從心。而一堆人包呢,就很有樂趣了。我們分為兩撥包,各各包的五花八門,特別有情趣。
拿一個薄皮兒,放點餡兒,左一捏右一捏,一個“元寶”就成了。小孩子想象力豐富,所以不單單包“元寶”,還包各種形狀的餃子。我最愛包的是“葉子”,就是把餡兒放到皮里,尾部凹進去,左邊一夾,右邊一夾,反復捏,一直捏到頂端。這樣,一個漂亮的“葉子”就好了。但剛開始包的并不順利,因為餡放多了。把皮兒撐破了,就包不了了。第二次因為不小心把油弄到了皮兒的邊兒,就捏不住了,又作廢了。反復包,熟能生巧,包的多了自然就會了。
包的差不多時,我們就端著餃子盤走到鍋邊。“好啊!五花八門的。”大人們都嘖嘖夸贊。我們包的有“太陽”,“三角”。反正五花八門,使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奶奶他們包的餃子一律是“元寶”,端端正正,賞心悅目,好看極了。
要煮餃子啦,包的那么多,煮的時間必定不短。雖然不是很餓,但飯桌上的我們早就叫苦連天了。“好沒好啊?快餓死了!”“等不及了,還不行嗎?”“快了,快了!”奶奶一說,我們才算消停了一會兒。“煮好了,開吃嘍!”一語未了,我們便急忙開始夾,唯恐落后。
除夕和家人包餃子,包的不是餃子,是心啊!
春節吃餃子的由來及傳統習俗解析大全(22篇)篇十九
每年過年,我們家都要吃團圓飯,有一道美食是我們山西人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餃子”了。爸爸媽媽的手都很巧,每年過年都能包各式各樣的餃子,有的像“金魚”,有的像“元寶”,有的像“耳朵”,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香噴噴的餃子,就覺著特別滿足。
今年過年也不例外,這不年三十早上,爸爸就擼開袖子開始和面,媽媽準備切菜切肉準備包餃子了。我今年不再做個看客,早早向老媽提交了申請報告,也要學習包餃子了。
看著爸爸拿起搟面杖,飛快的在圓墩墩的小面坨上滾了幾下,一個圓圓的、薄薄的、中間鼓著小肚子的餃子皮就搟好了。我也忍不住要試一下。模仿著爸爸的樣子,把搟面杖壓在小面坨上,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唉!我的小面坨怎么還是小面坨,怎么不見它長大呀?再用點力,哎呀!怎么變成了“勺子”,這可怎么包餃子呀!我忙乎半天,臉上、辮子上,衣服上都粘了雪白的面粉,爸爸在傍邊偷笑:“我們家有了個白雪公主了!”
平常看起來那么簡單的“包餃子”,做起來都讓我窘態百出,讓我深刻理解到: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不斷地練習才能熟練呀。
包餃子視乎簡單些,我不用像爸爸媽媽包那些高難度的花樣,自己心中默念一條,把餡兒裝好,把餃子皮封口使勁捏牢。就這樣,在我多次嘗試下,幾個形態各異、站姿各異的“餃子”出現在我的面前。我都給他們起了個名字,“雞冠頭”“地雷”“ufo飛船”“扇子”。媽媽笑著說:“這下我們家餃子又多了幾個新品種!”
開始煮餃子了!在滾燙的餃子湯中,我包的花樣品種都紛紛張開了笑臉,在一群“金魚”和“金元寶”中脫穎而出。我跟媽媽說:“是我的作品在給我們拜年呢!”
一家人在滿桌美食和熱氣騰騰的餃子旁,開開心心過個年,其樂融融,我悄悄地在上了蒸汽的玻璃上畫了幾個愛心!我們家明年會更好!
春節吃餃子的由來及傳統習俗解析大全(22篇)篇二十
冬至到了,媽媽準備在中午給全家包餃子吃。
上午,媽媽先做好餃子餡,快到十點半時,媽媽開始和面。媽媽在面盆里倒入了一些面粉,放入一些水,一下一下地和面,很快,原本“六親不認”的面粉變得團結了,抱在一起不肯松手。
看見媽媽在和面,我也想試試。于是,我對媽媽說:“媽媽,我也想和一下面。”媽媽說:“好啊!你來試試吧。”于是我高興地挽起袖子,準備按壓面團,但是一開始就出師不利,一下子把手插在面里拔不出來了。我趕緊左手五指并攏按住面團,然后把插在面團里的右手用力往外拔,好容易才拔了出來。我一邊洗手一邊想:“哎呀!和面實在太難了,我還是等會兒包餃子吧。”
終于,媽媽搟好了一張張圓圓的餃子皮。我再次挽起袖子,左手拿著面皮,右手用勺子挖了一勺餡兒,放在皮的正中間,然后從兩邊慢慢向中間捏合,可是在餃子馬上要“封頂”時,我發現有一些餡兒露了出來,餃子皮怎么也捏不上。
原來,我放的餡兒太多了,我只好向媽媽求助。媽媽看了看,把口弄大一點兒,把勺子尖兒插進去,把多余的餡挑了出來。我在心里想:媽媽果然是一名頂級家庭廚師,這么會包餃子!媽媽把“減肥”完的餃子遞給我,我把餃子皮捏好,哈哈,餃子完成!我想:下一個餃子可不能再讓它去“減肥”了。
我又拿起一張圓圓的餃子皮,用勺子鏟了適量的餡兒,放在皮中間,攤好,對折,把邊捏緊,一個小小的餃子完成了!沒有媽媽來幫助我喲!雖然這個餃子顯得又瘦又長,像“營養不良”似的,但我還是很高興,因為這是我自己的“戰果”呀!
我一連包了十幾個餃子,而且越包越好。面用完了,媽媽在鍋里添上水,點火,等水開后便把餃子一個個地下到了鍋里,餃子們在鍋里開心地游著泳。
餃子熟了,吃著自己包的餃子,我真的太開心啦!
春節吃餃子的由來及傳統習俗解析大全(22篇)篇二十一
昨天,媽媽告訴我說表姐要來我們家做客了,一聽這消息,我激動得一蹦三尺高!要知道,表姐可是我從小到大的榜樣啊!她長相清秀,能歌善舞,能說會道,寫得一手好字,繪畫素描更是不在話下。
為了迎接我好些日子不曾見面的表姐,我決定親自做一頓香噴噴的餃子為她“接風洗塵”!
說干就干!于是,我這個平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太陽”便開始學習包餃子了!這幅學包餃子圖還真的是“慘不忍睹”啊:看,心靈手巧的媽媽搟好了面皮,而我則去打了一碗清水,兩雙筷子,攪拌得五顏六色的肉餡兒也已經“就位”了。
我看到媽媽動作麻利地拿起一張白嫩嫩的面皮,舀了一勺肉餡兒,對折,粘上些許清水,再用食指輕輕一捏,一個餃子就包好了!媽媽包的餃子就像一個精神抖擻的士兵,堅定挺拔地站立在籃子里,真神氣!我看得心里像小貓亂撓似的,便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張面皮,那手感涼絲絲,軟綿綿的,很舒服。我舀了一大勺肉餡兒,將那張薄薄的面皮擠得漲鼓鼓的,像個大胖子似的。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將餃子皮對折,灑上點水,然后使勁一捏,啊!奇了怪了,餃子皮竟然破了!里面的肉餡也像頑皮的孩子一樣骨碌碌了出來。我的第一次嘗試就這么失敗了,我沮喪極了!
我再次抓起一張面皮,放上一些肉餡兒,輕輕對折,啊,總算有了一個餃子的原形了!看,我包的這個餃子活脫脫一個戰敗了的頹廢的小將,耷拉著頭,癟癟的沒有一點而大將之風!
“做什么事都不要急,心態最重要,要先將里面的肉餡兒弄勻稱了,再慢慢包啊……”媽媽看到我急沖沖的樣子細心開導到。按照媽媽的指示,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深呼吸……我雄赳赳地拿起一張面皮,弄上少許的肉餡兒,輕輕沾上水,極其認真地用兩根手指輕輕一捏,我緊張得心都要跳出來了!將餃子皮對折,捏好以后,一個神采奕奕的士兵在我的手下誕生了!哇!我成功了!我包出了和媽媽一樣完美的餃子!
“叮鈴鈴~”門鈴響了起來,我忙不迭地拾起我包的餃子,向門口奔去……。
春節吃餃子的由來及傳統習俗解析大全(22篇)篇二十二
今天是大年三十,不論你在天涯還是在海角,大家都會相聚一堂,在一塊吃餃子,品味年的味道,感受家的溫暖。
熱騰騰的餃子已經上桌,好像幾個白白胖胖的寶寶端坐在盤子里,可愛極了。又好似威風凜凜的將軍挺著大肚子,神氣十足。我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個餃子,剛想送入口中,手不由自主地縮了回去,我仔細的端詳著它,象牙白的皮略發透明感謝,隱約可見里面的豬肉與酸菜,熱氣加雜著香氣裊裊升起,直入鼻孔。我忍不住咬了一口,細細品味,豬肉的細膩在齒間留香,酸菜的清香讓人回味無窮,真是人間美味呀!
今天吃餃子不比住常,因為其中還有一個亮點,餃子中包有硬幣,誰吃到包有硬幣的餃子誰就最有福氣,預示著他今年會財源滾滾,大吉大利!
“餃子大戰”開始了,大伙一擁而上,夾呀抓呀搶呀!大家爭得不亦樂乎。看看我的弟弟小凱,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都夾到自己碗里,他的碗里已經堆滿了沒有錢的餃子,他又去“摧殘”盤子中的餃子,幸虧大家及時制止了他,這時小凱望著碗里的餃子發愁了。而看似表面平靜的我,心里“暗藏殺機”,我在默默尋找“嫌疑對象”,爭取做到一針見血。我慢悠悠的夾起“嫌犯”,急不可待地放入口中,只聽卡崩一聲,我忍不住大笑了起來,這時大家心中肯定猜到了七八分,齊刷刷地看身我了,我輕緩緩從口中吐出一個閃閃發光的一角硬幣。這時我看小凱慢慢地說:“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呀!”大家哄堂大笑。
吃餃子大賽戰況如下:我1個;姐姐1個;弟弟1個;大伯1個,最厲害的是爸爸,他一下子吃到2個,最有意思的是,吃到硬幣的全是姓段的,其它外姓的一個沒吃著。哈哈!
不管怎么,我覺得我是最幸運的,因為我是第一個吃到硬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