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人間讀后感篇一
真情似水,魚兒離不開它。真情如驕陽,花兒在它的呵護下成長。真情更是一顆包含愛的種子,在茫茫大地上生生不息。沒有真情世界將會多么可怕,蔚藍的天空布滿陰云,生機勃勃的大地死氣沉沉……。幸慶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真情的世界里,父母一絲絲關愛,老師的諄諄教誨,同學的樂于助人無不展示著真情的存在,但我還從沒體驗過真情的力量,直到四川汶川大地震的來臨才體會的真情的力量。
“災難無情人有情”盡管災區人民在大地震中生命顯得十分脆弱,可是全國人民團結一致用愛來鼓舞著他們,讓他們有了一種“一定要活下去”的信念和勇氣。果然在這次大地震中涌現了許許多多的“抗震英雄”如陳浩不顧自己的安危,而把同學的生命放在了首位。四川汶川映秀鎮小學29歲的數學老師,張米亞。在大地震來臨時用雙臂緊緊摟住兩個小學生,同樣以雄鷹展翅的姿勢護住孩子,以自己的死換來兩個孩子的生。由于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只得含淚忍痛把張老師的手鋸掉,才把孩子救出。兩個孩子生還。張米亞老師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自己生前最喜歡的一句話“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他真的做到了,做的很完美。令人感動。“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當我們得到這個消息后,怎么能坐視不管呢?先豎家救援隊前往災區解救災民,每當在電視機前看到那些被解救的災區人民因為在廢墟底下長久地煎熬著,顯得面黃肌瘦。有個幸存者甚至在記者的采訪下哭了。我就有一種想去幫助他們的愿望,無奈心有余力不足錒!
我的愿望很快就實現。不久,學校提倡捐款活動,大家排著隊輪流捐款。10元、20元……錢不多,但每一分一角都充斥著無私的愛。多一分錢,就多一份希望。
當我們拿著錢走到“捐助箱”前,捐錢的那一刻,正是災區人民苦苦等待的一刻,我仿佛看到一個個衣衫襤褸的孤兒滿臉的絕望與無助,以及那聲聲呼救“救救我們吧”大家把錢放進“捐助箱”內,臉上是一種自豪,一種義不容辭、堅定不移的表情。是呀!當我們把錢放進“捐助箱”的那一刻,我們為能讓汶川的人民重建家園出一份力而自豪。無論捐錢多少,換了的同樣是真情。“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四川人民同樣會感恩的。全國人民在這一次“生與死”的歷練中,感情也更加深厚。
“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真情是在緊急的那一刻閃現出來的。汶川大地震能震掉高大的樓房,卻不能摧殘災區人民堅強的意志。有全國人民做后盾,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重建家園。
在人間讀后感篇二
想必林清玄的《人間有味是清歡》就是從這里有感而發的吧。
林清玄眼中的清歡,是在清靜中,享受淡雅的歡愉,是一種悠閑,清靜,自由與舒服的生活狀態。作者年輕時,喜好到處游玩。或飲一壺茶或爬一次山。但是,現在舊地重游時,卻發現,現在的一切都如加快了腳步,再也找不到原來的那種感覺了。現有的是汽車喇叭的”嗡嗡作響”,街上行人匆匆的腳步,就連茶樓,也是煙霧環繞,讓人喘不過氣。
“清歡”是生命的減法。在我們舍棄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綁,回到最單純的歡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清歡”就是豐子愷筆下的“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清歡………代表這是一種高雅的文化。
雙休日,與家人去登山,“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似乎是登山的理想境界,但在山道上,全是熙熙攘攘的游人,遠遠望去,像一條長龍,期間還不時夾雜著商販的叫賣聲。爬到山頂,卻看不到成片的松林,而是滿眼的高樓大廈,“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也只能是腦海中的景物了,吹過來的風夾雜著污濁的空氣,連“清”都沒有更別說“清歡”了。
“清歡”是不受物質的束縛的,沒有外在條件的。它是發自內心的情意,只要心中有情,處處都有清歡。
人間處處是清歡,在孤燈下翻著富有墨香的書,或提筆揮毫;或飲一口茶,體會茶香彌漫。
在人間讀后感篇三
——借林徽因題贈任雨瀟
四月的春雨,悄悄地來了,
我抬頭仰望天空,雖然衣衫已濕。
沒有愁怨與感傷,心中充溢著舒暢與希望,
清新的雨呵,真愿你滴落在我的心中;
夜深沉,滿天星,
一鉤淺金從燦爛的星漢中飛起,那是月。
我站立在清風徐徐的原野,星下的原野,
閉上眼,安睡在你的懷抱;
高山之巔,浮云飛絮,飄過青色的長天,
云的飄逸,在我心中留下難忘的印象。
我的歌聲,似乎要乘著云遠去,
飛遍人世的每一個角落;
五彩的花兒,開在山谷,清泉流經的地方,
蝶舞在花間,魚游在水里,
山石佇立在崖上,千年不動。
他欲語未語,可我早已聽懂了他們的故事;
四月的春雨,悄悄地來了,
我抬頭仰望天空,雖然四月將逝。
我揮手與你作別,云因我而落淚,
星月因我而黯淡,山谷因我而變得陰晦,失去生機,
我永遠會記得:你是人間的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