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有趣的漢字小故事篇一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于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關于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漢字的起源有種種傳說,中國古書里都說文字是倉頡創造的。說倉頡看見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長得好像是一幅繪有文字的畫,倉頡便描摹他的形象,創造了文字。有的古書說,倉頡創造出文字后,由于泄漏了天機,天落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還有一種傳說,說倉頡觀察了鳥獸印在泥土上的腳跡,啟發了他發明文字的靈感。這種種傳說都是靠不住的。文字是廣大勞動人民根據實際生活的需要,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才慢慢地豐富和發展起來的。
從1954年秋至1957年夏,中國考古工作者多次發掘了半坡遺址(今西安市東郊半坡村北),發現了早在6000年左右半坡人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創造了具有文字性質的劾劃符號和繪畫、雕塑、裝飾品等藝術作品。半坡人的刻劃符號多保留在彩陶上,這可以看作是原始的中國文字。
近年來,中國在山東莒縣陵陽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處遺址里發現了一批墓葬(距今已有4500多年),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在一些陶尊上各刻有一個圖象文字,共發現了10多個單字。這些文字是按照實物的形狀描繪出來的,所以稱為“象形字”。字體的結構與甲骨文上的象形字十分相似,但比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因此,“象形字”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它已具有了文字的特征。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后發布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可以說,它們共同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通過系統考察、對比遍布中國各地的19種考古學文化的100多個遺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劃符號,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為,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
作為專業工作者,他試圖通過科學的。途徑比如綜合運用考古學、古文字構形學、比較文字學、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進一步對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從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漢字發生、發展的一些頭緒。
然而情況并不那么簡單,除了已有鄭州商城遺址、小雙橋遺址(該遺址近年先后發現10余例商代早期朱書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號則零星分散,彼此缺環較多,大多數符號且與商代文字構形不合。還有一些符號地域色彩較重、背景復雜。
王蘊智認為,漢字體系的正式形成應該是在中原地區。漢字是獨立起源的一種文字體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種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單一的,經過了多元的、長期的磨合,大概在進入夏紀年之際,先民們在廣泛吸收、運用早期符號的經驗基礎上,創造性地發明了用來記錄語言的文字符號系統,在那個時代,漢字體系較快地成熟起來。
據悉,從考古發掘的出土文字資料來看,中國至少在虞夏時期已經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經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壺上,發現有毛筆朱書的“文”字。這些符號都屬于早期文字系統中的基本構形,可惜這樣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就目前所知和所見到的殷商文字資料來說,文字載體的門類已經很多。當時的文字除了用毛筆書寫在簡冊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寫在龜甲獸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鑄在青銅器上。商代文字資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銅禮器為主要載體,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時期所反映出來的商代文字不僅表現在字的數量多,材料豐富,還突出地表現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和規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結體特征可分為四大類:取人體和人的某一部分形體特征為構字的基礎;以勞動創造物和勞動對象為構字的基礎;取禽獸和家畜類形象為構字的基礎;取自然物象為構字的基礎。從構形的文化內涵上來考察,這些成熟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對象與當初先民們的社會生活相當貼近,具有很強的現實性的特征。同時,這些字形所描寫的內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個層面,因而還具有構形來源廣泛性的特征。
有趣的漢字小故事篇二
漢字!漢字真有趣!你們可不要看它們很古板,其實他們是年輕活躍的呢!一起先來看看漢字是怎么被發現的,是誰發現的吧!
傳說那些美麗而優雅的漢字,是一個名叫倉頡的原始人創造出來的。一起來看看他是怎樣發現和創造漢字的吧: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一個早晨,倉頡在野外的泥地里看到了鳥的足跡,他們又直又斜又有交叉,那么富有情感,富有變化,而且每個線條都那么均勻,那么優美。于是他模仿鳥的足跡,創造了筆畫。這就是創造漢字的開始。現在,我們知道了漢字的來歷,那就一起來看一看漢字的有趣吧!
先說字謎吧!比如說:1。二十四小時,莫當日字猜。2一陰一陽,一短一長,一晝一夜,一熱一涼。3。高爺爺的頭,李爺爺的腳,鄭爺爺的耳朵。4。有水可養魚蝦,有土可種莊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馬走遍天下。后面還有很都字謎呢!我就不一一說下去了。
我在受一種叫歇后語的諧音吧!例如: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宋江的軍師——吳(無)用。三九天穿裙子——美麗動(凍)人。自行車下坡——踩都不踩(睬)……還有有趣的對聯呢!
就比如說:(無)山得似(巫)山好,(何)水能如(河)水清。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綠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花花草草暮暮朝朝。(清)風滿地難容我,(明)月何時再照人。(清,明指兩個朝代)
看吧!這些看起來像老古板漢字,其實其中,還蘊含著許多的歡聲笑語呢!
有趣的漢字小故事篇三
在幾萬年前的原始時代,遠古人學會了用語言來表達意思,后來又學會了用手勢,但有些事物用語言和手勢是難以表達的,于是有人想出了做記號的方法,可記號太多,容易忘記,后來就用圖形表達意思,比如“太陽”就畫成一個圓圈的形狀,“樹”就畫成樹的模樣,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這樣產生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進入了奴隸社會。到了這時,需要文字記載的東西就更多了,而光用一些圖形符號來表示,顯得太繁瑣了。于是人們就簡化了一些象形字,并把一些象形字組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字,讓人能更容易看懂。比如把“人”和“木”組合起來,就成了“休”字,意思是一個人靠在樹上睡覺。這樣又創造出了很多文字,形成了漢字的一個新類型——會意字。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大地上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諸侯國,而這些諸侯國的文字又有所區別,于是出現了一字多義、多字一義的情況,這給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帶來了困難。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曾下令在全國統一使用一種文字——小篆。這種文字比以前的文字簡化了許多,但仍有些繁瑣,于是民間逐步興起了一種應急的俗體——隸書。到了三國時期,魏國的鐘繇又創造出了一種更為簡便美觀的文字——楷書。從此以后,漢字就確立了它的方塊形態,開始有了間架結構。以后人們又陸續創造了草書、行書等各種各樣的字體,也涌現出了像“鐘、王”、“顏、柳”、“蘇、黃、米、蔡”這些舉世聞名的書法家。漢字的發展逐步進入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
而隨著漢字的發展,漢字的個數也越來越多,于是就出現了一種便于人們查找漢字的工具,像《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等。
1949年以后,隨著新中國的建立,漢字迎來了它發展的春天。50年代初期,中央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文字改革的通知,對于一些筆畫過于繁瑣的漢字進行了大膽簡化,使人人都能識漢字、用漢字,這在漢字的發展史上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在現代社會,科學飛速發展,漢字也有了一些新的變化,像表示化學元素的漢字,表示一些新生事物的漢字不斷出現,許多漢字也被賦予了一些新的含義。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出現,怎樣把漢字輸入計算機又成為一個新的課題。八十年代以后,我國研制開發了一系列漢字輸入法,如拼音、五筆字型、表形碼、自然碼等等。漢字為適應時代的變化,也在不斷地改進自己,完善自己,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傳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近年來,有些人認為漢字過于復雜,提出了“文字拉丁化”的方案,認為漢字應該走拼音化的道路。但我不這樣認為,因為漢字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考驗,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象征,成為了中國人的一種標志,我們不應該拋棄漢字,而是應該發展漢字,完善漢字,讓漢字在二十一世紀繼續延續下去。
有人送枇杷給一個縣官,可他在禮單上把枇杷錯寫成了琵琶。縣官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當年識字差!”有個客人應聲到;“若使琵琶能結果,滿城蕭管盡有位老詩人姓潘,筆名浪波,當過省文聯主席。熟人和下屬,皆稱潘主席。場面上叫浪波先生、浪波主席亦合適。但也常有初見面者敬佩得失了分寸,一口一個浪主席、浪主席,叫得旁人身上直起雞皮疙瘩。
有人帶外孫上街,偶見到姓朱的女同事,一時反應不及,拉過外孫說:叫朱姥姥。外孫可不是省油燈,他立刻說:牛姥姥。完啦,活急死人。其實叫姥姥就行。
開花。”
有趣的漢字小故事篇四
在考慮到還有幾個月孩子們就要上小學了,因此我們在休息時將大面積的墻做成了“漢字的演變”為主題的墻飾。放了兩天假后,孩子們來到教室就對這一主題墻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加之有孩子們在家長的引導幼兒了解了一些漢字的初步知識。不少孩子的家長還教讀了一些漢字,班上個別小朋友識字較多,能較完整認讀詩歌,這讓其他小朋友羨慕不已,紛紛表示也要像他們一樣認識更多的漢字。在接下來的班級一日活動中,幼兒對文字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開始自發的認讀漢字。在孩子們對漢字的好奇、探索、求知中,我們開始了主題“有趣的漢字”的研習。
在欣賞完不同國家文字卡片時,讓幼兒找出我們國家使用的文字,并了解它的名字叫漢字。孩子們在討論中,也知道了漢字的重要性,他們積極的運用語言表達自己對漢字作用的了解,并相互吸收同伴的經驗。為了進一步了解幼兒的興趣點,我們開始了“你想了解漢字的哪些知識?”的談話,并將幼兒反饋的信息以網絡的形式記錄,且商討出如何開始研習?最后我們以漢字的由來——漢字的結構——書寫工具的認識——漢字書寫的順序進行。
在討論的同時,孩子們也最想知道漢字是怎么出現的?于是在漢字的由來中,我們同幼兒、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了有關漢字的資料,在尋找中幼兒了解到漢字是由甲骨文慢慢演變為象形字。在與象形字的接觸中,幼兒找到了自己的姓氏,于是開始了他們象形名字的設計,并將設計好的名字帶回家與爸爸、媽媽共同分享,可由于象形文字的復雜性,孩子們馬上意識到象形字不流傳的原因,并主動提出要和漢字做游戲,進行各種有趣的活動。
在觀察漢字的結構時,孩子們發現所有的漢字都是由筆畫構成的,而且有的是獨立結構、有的是上下結構、有的是左右結構、有的是全包圍結構、有的是半包圍結構。為了讓幼兒更好的了解這些,我們開展了相關有趣的活動,如筆畫涂色、筆畫統計、結構分類、連線、字的粘貼畫等。
認識了漢字的結構后,我們開始對書寫工具進行了解。首先我們進行參觀文具店,在文具店里幼兒找到了認識的文具用品,并吸收了外界新的信息源;接著回園后開始了他們尋找文具用品的工作,并將這些文具用品分類為:筆類、紙類、輔助用品類。
為了讓幼兒更好的進行書寫活動,我們積極運用家園互動,邀請家長來園進行書法作品演示,孩子們對這些書法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說一定要把字寫好。那如何把字寫好了?我們讓幼兒觀看了幾種寫字的姿勢,幼兒從中明白原來寫字的姿勢是非常重要的,它會影響眼睛與字的工整。經過這樣對比的活動后,幼兒在書寫活動中顯得特別認真,不停的調整自己寫字的姿勢,并相互提醒。
通過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幼兒不再對漢字產生厭倦,而是自發的開始積累對漢字的認識,不斷加強漢字的書寫,因為他們企盼有一幅自己的書法作品,所以開始了努力。我也相信他們一定能夠成功!
有趣的漢字小故事篇五
在一座破舊的廟宇,名叫菩提寺,寺廟里住著兩個和尚,一個小和尚和一個老和尚。
一天晚上,小和尚向老和尚訴苦:“我們這一個小廟,只有我們兩個和尚,我下山去化緣的時候人家都是對我惡語相向,經常說我是野和尚,給我們的香火錢更是少得可憐。今天去化緣,這么冷的天都沒有人給我開門,化到的齋飯也少得可憐。這樣下去,我化緣的時候會更難過,恐怕情況會越來越不好。”
老和尚沉默一陣,終于睜開眼睛問道:“棉被放在床上一直冰涼的,可是人一躺進去就變得暖和了,你說是棉被把人暖和了,還是人把棉被暖和了?”
小和尚一聽,笑了:“師傅你真糊涂啊,棉被怎么可能把人暖和了,當然是人把棉被暖和了。”
老和尚說道:“既然棉被給不了我們溫暖,反而要靠我們去暖和它,那么我們還蓋著棉被做什么?”
小和尚想了想說道:“雖然棉被給不了我們溫暖,可是厚厚的棉被卻可以保存我們的溫暖,讓我們在被窩里睡得舒服啊!”
老和尚說道:“我們僧人何嘗不是躺在厚厚棉被下的人,而那些蕓蕓眾生又何嘗不是我們厚厚的棉被呢!只要我們一心向善,那么冰冷的棉被終究會被我們暖熱的,而蕓蕓眾生這床棉被也會把我們的溫暖保存下來,我們睡在這樣的被窩里不是很溫暖嗎?”
小和尚聽了恍然大悟。以后化緣的時候,依然碰到了很多人的惡語相向,可是小和尚卻始終彬彬有禮的對待每一個人。
有趣的漢字小故事篇六
曠野里有兩位迷了路的探險家。胖的叫賈聰,瘦的叫甄明。他們已經兩天兩夜沒喝水吃飯了,又累又渴又餓,馬上就要昏倒了。。。。。。
天黑了,正當兩人準備就地躺下睡覺時,甄明突然看到遠處有燈火。他拿出隨身攜帶的望遠鏡一看,真有一座房子!便急忙推了推賈聰:快看啊!前面有一座房子!
賈聰不情愿地坐起來,說:這荒無人煙的地兒,會有房子?還是小心點吧。
倒也是。。。。。。
去看看吧!兩人準備好了折疊刀走進房子,看到有三個人在屋子里。他們都長著絡腮胡子,面孔黝黑,有一個人還瞎了一只眼。那個獨眼龍對同伙說:啊哈!他們可是我們搬家之后的第一批客人!快拿點兒東西來招待他們!獨眼龍露出了詭秘的笑容。
綁匪把他們倆帶到了一間漆黑的小屋里。。。。。。
說!你們兩家的電話號碼是多少?獨眼龍眼里露出了兇殘的光,嚇得賈聰和甄明只好如實全盤托出。
綁匪立即給兩家打電話:你們的家人在我手上,準備好十萬元現金放在盧川城金煌大街53號,用黑絲袋包好放在垃圾桶上面。兩天后我們放人!放下電話,綁匪惡狠狠地對著兩人喊道:你們身上還有什么?統統拿出來!
賈聰向甄明使了個眼色,說:值錢的東西真有——我最新發明的“聰明藥”。吃了這種藥之后,會變得比愛因斯坦聰明一百倍!
真的?綁匪問。
我家那考試總不及格的孩子竟然考了個100分!不知是不是這個藥起的作用。甄明一臉認真地說。
綁匪深信不疑了,他們把兩人身上的繩子解開,讓他們把聰明藥拿出來。綁匪們搶著吃下了那瓶聰明藥,不一會兒都睡著了。
這幾個綁匪真蠢,連撕掉標簽的**都認不出來!賈聰和甄明在屋子里吃飽喝足后,又帶走了一些食物和糧食,消失在曠野之中。
有趣的漢字小故事篇七
在美國的一個小酒吧里,一位年輕小伙子正在用心地彈奏鋼琴。
說實話,他彈得相當不錯,每天晚上都有不少人慕名而來,認真傾聽他的彈奏。
一天晚上,一位中年顧客聽了幾首曲子后,對那個小伙子說:“我每天來聽你彈奏,那些曲子我熟悉得簡直不能忍受了,你不如唱首歌給我們聽吧。”
這位顧客的提議獲得了不少人的贊同,大家紛紛要求小伙子唱歌。
然而,那個小伙子面對大家的請求卻變得靦腆起來,他抱歉地對大家說:“非常對不起,我從小就開始學習彈奏樂器,從來沒有學過唱歌,恐怕會唱得很難聽。”
那位中年顧客卻鼓勵他說:“小伙子,正因為你從沒唱過歌,或許連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是個歌唱天才呢!”
此時酒吧的經理也出來鼓勵他,免得他掃了大家的興。
小伙子認為大家想看他出丑,于是堅持說只會彈琴,不會唱歌。
酒吧老板說:“你要么選擇唱歌,要么另謀出路。”
小伙子被逼無奈,只好紅著臉唱了一曲《蒙娜麗莎》。哪知道他不唱則已,一唱驚人,大家都被他那流暢自然、男人味十足的唱腔迷住了。
在大家的鼓勵下,那個小伙子放棄了彈奏樂器的藝人生涯,開始向流行歌壇進軍。
這個小伙子后來居然成為了美國著名的爵士歌王,他就是著名的歌手納京高。
有趣的漢字小故事篇八
山坡上有一塊巨大的巖石,巖石縫中生長著一大一小兩棵松樹。小松樹嘆了一口氣,對旁邊的大松樹說:你看,前面那些生長在泥土中的松樹,他們可以盡情地汲取泥土中的水分和營養,生活得舒舒服服。我和你的根扎在這狹窄的巖石縫隙中,很少有水分和營養,生活格外艱難。我和你真倒霉,命苦啊!
大松樹對小松樹說:我們的生存條件確實很差,無法和那些生長在泥土中的松樹相比。命運很不公平,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啊!
小松樹憤憤不平地說:當初不知是風把松子吹進巖石縫隙的,還是誰把松子丟在縫隙中的?在這該死的巖石縫隙中生活,真是度日如年啊!
大松樹說:說這些話毫無意義,既然我們長在這里了,就應該有一個好的心態,快快樂樂地生活吧!
小松樹說:如果有一天,這塊巨大的巖石突然變成一堆松軟的泥土,我們就可以生活得舒舒服服了。
大松樹對小松樹說:我給你一個忠告,不要老是埋怨命運,每天埋怨一千次也毫無用處。不要總希望讓環境來適應你,那只是美好的夢想。要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殘酷的現實,用自己的改變來適應環境,這才是最重要的。
當你不能改變環境就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