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秋佳節倍思親篇一
每年中秋,我過得并不快樂。
想到這,我又不禁想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佳節本是合家團圓之日,但家中爸媽不在,何謂合家團圓?爸爸媽媽都在廣州,相信他們此時一定也在“倍思親”。別家的孩子可能在享受著合家團圓之樂,而我,只能熬過一個漫長而又無聊的黑夜。
從記事開始,我從來沒有過過中秋節,從來沒有享受過一家人團聚在在一起的時光[除了過年],因此,在我的心中,中秋節,只是讓我更加想念爸爸媽媽的日子。
最后,在湘江邊,我抬頭仰望天空,只見深邃的夜空中,掛著一輪圓月,周圍有幾絲白云在漂移,月兒發出淡淡的白光。朦朧的月色投下神秘的影子,在水面上撒開浮動不定的銀輝,好似銀魚兒在那里跳動。整個湖面象一面開闊的明鏡,象一塊無暇的白玉,象一條綴滿寶石的長綢帶,風一吹,波光粼粼。我撿起一塊石頭投進小河,頓時激起了層層漣漪,逐漸擴大擴大……水中的月亮也隨著波紋變得支離破碎,搖晃著,搖晃著……20xx年的中秋節就這樣離去了。
中秋佳節倍思親篇二
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一年月圓時。
在廣闊的夜空中,它尋找著一輪明亮而又顯得模糊的明月…
它似乎是一個帶著面紗的美少女,又似乎是一個圓而大的明盤…。
在渺茫的時間,有一個閃著光茫的螢火蟲,
在不知所向地飛翔著…
似乎在尋找著某種東西…
今晚是中秋佳節,可是,它卻不能夠回家…。
望著那輪明月,它似乎在訴說著什么?
它好想,好想回家…。
它好想把自身所以的光茫都散發出來,
能夠讓它的爺爺奶奶看見它,
希望他們能夠發現它,
能夠感受到它對他們的思念…。
它好想,好想…
能夠把自身所以的甜蜜都散發出來,
能夠讓它的朋友感到到它的友誼之情…
能夠讓它的在那冰冷的月色下感受…
那一絲絲的溫暖…。
感受它?
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嗎?
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嗎?
在此時此刻,又有誰能夠明白它的心聲呢?
又有誰能夠理解它呢?
在沉默中,在我的眼前展現了一幅
美好而又令人向往的畫面。:
在鄉村里,家家戶戶都在等待著明月的出現,
然后一起拜明月…
許下一句句的祝福…。
呵呵~~
…
一張桌子。幾張椅子,一壺龍井,一盒月餅……。
愿這幅美好而又幸福的畫面能給你們
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
今晚是中秋佳節,在這里,我祝愿你們:
中秋節快樂…。
在這里,我更祝愿你們能與家人相聚在一起
喝杯茶,吃個月餅……不亦樂乎?
中秋佳節倍思親篇三
暮色四合,爸爸也要回家了啊。看著姐姐在廚房忙碌的背影,無限感慨,張了張嘴卻什么也沒有說出來。
爸爸回到家時姐姐已經把飯菜端上桌了。飯桌上,三人圍桌而坐,看著熱氣騰騰的飯菜卻沒有動筷的意思,只是坐著,坐著。最終還是我先動的筷子。
在這么壓抑的環境下,我不知道他們兩人是否會吃的下飯,反正我不行。于是,我將鐵勺子”不小心“掉在了地上,結果——姐姐另給我拿了一個勺子,說:”別再掉了。”就又回歸了平靜。我狼吞虎咽的吃完飯,用我最快的速度沖到電視前,打看電視,逃離。這下子房間里多了電視聲陪伴著鐘表聲,使鐘表不那樣孤單。
我正準備在一次逃離時,爸爸慢慢地說:“吃個月餅吧,今天是中秋節。”拿著月餅的我用只有我一人能聽到的聲音嘆道:“象征著團團圓圓的月餅么?”一口一口咬著,食不知味。
吃完月餅的我緩步走出,忘記哪個人告訴我今晚好像是有月全食,那我就在院子里等等吧。于是,我就在那里坐著,坐著。也許是我做的時間太久,連微風都耐不出性子了。調皮的微風從我面前飄過,輕輕的勾起我的衣角后又緩緩的放下,似乎是在怪我太無趣。
我緩緩站起,輕撫被微風勾起過的衣角,嘲笑道:“看來我被人耍了啊。”搓了搓已有些僵硬的手,忽然發現,月光著灑在我的身上,循著月光望去,那明亮的白玉盤正掛在樹梢上,在四周黑幕的襯托下,更是顯得純潔、神圣,如媽媽般神圣。
抬手擦淚,轉身回屋,今夜注定不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