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最后一課讀書心得字篇一
如果說微笑是跨越任何國界的溝通橋梁,那么在任何一個國家,母語則就成為了一個人與人溝通最方便的途徑。試問,如果將你說本國語言的權利剝奪,而去學習另一門從未接觸過的語言,你會作何感想?又會有何種舉動?我想都德的《最后一課》就告訴了我。
故事講述了普法戰爭戰敗國法國的一個小鎮里,那里的人民是如何用一種無聲的方式來捍衛自己的祖國的。
主人公小弗朗士原是一個貪玩調皮的學生,學習不用功,可當他在上這“最后一課”時,他深深地感悟到了國土淪喪的殘酷。
這最后一堂法語課,讓小弗郎士的心靈受到了的震撼。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來,他已經敏銳地感覺到,他不但失去了這塊再熟悉不過的土地,而且失去本民族的語言。一種渴望學習法語沖動,一股腦兒涌上了他的心頭。他悔恨自己沒有珍惜之前的時間來好好學習,愛國之心在此時此刻也表現的那么強烈。最后一課上,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這時的小弗郎士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的祖國語言都學好。
而韓麥爾先生,穿禮服,系領結,帶禮帽,嚴肅莊重上了這最后一課,他一反常態,對學生異常溫和,他非但沒有責備小弗朗士,反而責備起自己。他用祖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這樣一段話,我幾乎可以一字不差地背下來:
下課的鈴聲打響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他奮力寫下的“法蘭西萬歲”,這就像一個特寫鏡頭充分表現出人物的強烈情感,給人極深的印象。這最后一個動作,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熱忱,使他真正成為一個愛國志士。他讓孩子們牢記祖國的語言,他喚醒了大家抵抗侵略者的斗志。
想到中國,就在近代,也曾有過日本占領了我國寶島臺灣,強迫臺灣人民學習日語的慘痛教訓。語言可以暫時改變,但愛國的心永遠不會改,日本也只占領了臺灣50年,臺灣依然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梁啟超曾說過:“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如今中國已在世界上贏得了一席之地,但是,中國的明天更期待今天的少年。如何讓我國五千年的文化延綿流傳,不讓我們像小弗朗士一樣被剝奪母語的自由,我們就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國力,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
小說從另一個側面也告訴我們,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要像小弗郎士總把學習拖到明天,如果每天這樣,日復一日,到時候當自己想學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知識的學習需要時間,而我們要珍惜現在學習的黃金時代。
這篇小說更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我們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
最后一課讀書心得字篇二
當我學了《最后一課》后,就覺得這種想法是多么愚蠢啊。
做父母的要關心孩子的學習,不要為了賺錢,而耽誤了孩子的學習;做老師的也要關心、教育好學生,因為這些孩子們中說不定就有“救世主”呢!
可惡的德國隊伍,為什么你們的野心要這么大?為什么你們不會安分地守護好自己的國家呢?為什么你們要這么殘忍的對待別人?為什么?
你們可否為法國人民想過?國家被人侵略,被人占領會令法國人生不如死!可是為了自己的國家,他們不能死,他們要好好地活著!如果他們死了,法國將不復存在!
家長、老師、最重要的是孩子們,你們醒醒吧,不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相信,只要你們努力,盡管國家被占領了,但是骨子里還是法國!
可是回頭想一想,我還真是沒有資格說這些話,我自己都沒有以身作則,貪玩得很啊!因為我實在沒有什么愁的,衣食住行全靠父母,但是仔細想一想又有一點后悔,因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