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大學陶藝心得體會篇一
陶藝是一門古老而神奇的藝術形式,在大學期間,我有幸修習了陶藝課程,并得到了一些簡單的陶藝技巧與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僅僅學到了如何制作陶瓷作品,更重要的是從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對陶藝的初步認識
一開始我對陶藝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對整個過程和技巧卻一無所知。在上課之前,我在書籍中翻閱了一些有關陶藝的知識,了解到制作陶瓷作品的基本步驟。然而,實際參與其中后,我才真正意識到陶藝的復雜和技術要求。為了掌握陶藝的基礎技巧,我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不斷地糾正錯誤并改進自己的作品。通過這個過程,我逐漸培養了細致耐心與對細節的注意力,這對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第二段:陶藝的創造力
陶藝作品的制作過程是一個自由創造的過程。通過捏塑、造型、施釉等步驟,我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和靈感創造出來。在陶藝課程中,老師經常鼓勵我們發揮想象力,請我們盡量創造屬于自己的作品。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發現我可以通過陶藝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和想法,將我對世界的獨特觀察和理解轉化為獨一無二的陶藝作品。這種創造力的發揮給了我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也激發了我對藝術的更深一層的熱愛。
第三段:團隊合作與交流
陶藝過程中的一種流程叫做“友好終結”,也就是說,不同學生互相探索與交流。陶藝課程中,我通過與同學們的合作,不斷地相互交流與互助。我們可以互相幫助,在制作陶藝作品時共同克服困難與問題。有時候,一個人的想法和靈感可以激發出其他人的靈感,從而使整個團隊的作品更加精彩。與此同時,通過互相交流,我也從他人那里學到了更多的陶藝技巧和經驗,這對我來說是極大的財富。這種團隊合作和交流的經驗也培養了我和他人合作的意識與能力。
第四段:耐心和自律的重要性
在陶藝作品的制作過程中,耐心和自律是非常重要的品質。制作陶藝作品需要很多步驟和時間,有時候需要經過多次反復,才能達到最終理想的效果。然而,有時候我們可能會遇到挫折和困難。這時候,耐心和自律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修習陶藝課程,我學到了如何克服困難,如何堅持不懈。每一次失敗都是一次寶貴的經驗,每一次堅持都是一種成長。這種耐心和自律的品質也影響了我在其他方面的生活和學習中,讓我變得更加有毅力和決心。
第五段:陶藝的意義與價值
陶藝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門課程,也是一種獨特的心靈享受和藝術追求。通過陶藝,我學到了許多技巧和知識,也培養了我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此外,陶藝還讓我體會到了生活中的美好,讓我更加關注細節。陶藝作品的制作是一個將想象力轉化為現實的過程,這種過程也激發了我遇到問題時思考解決的能力。綜上所述,陶藝在我大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僅豐富了我的藝術修養,也為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結:
通過修習陶藝課程,我不僅對陶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學到了許多寶貴的心得體會。我學到了耐心和自律的重要性,培養了創造力和團隊合作的能力。同時,陶藝也讓我找到了一種藝術的享受方式,讓我更加關注生活中的細節和美好。陶藝給了我更多的東西,也讓我在大學生活中獲得了更多的成長。
大學陶藝心得體會篇二
今天下午,我和李思冉劉星月相約來到銀座里的一家店——光影 手工陶藝diy體驗館,準備做一個陶瓷。烤制好了后是可以使用的。
中國是陶瓷古國,說起陶瓷,外國人就想到中國。
陶藝是一種人工形態。陶瓷形態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變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燒結規律,才能促成陶藝形態的產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產生美的形式。
想到了三月十號就是媽媽的生日了,我打算給媽媽做一個碗當做生日禮物。學習好了基本的動作要領后,我就開始制作了。 機器在旋轉著,先把手的中指放到食指上,輕輕在上面點,等平穩了后垂直向下慢慢進入,鉆出一個洞,深度夠了以后,再進行下一步。左手輕扶陶泥的邊,右手食指和中指進入鉆出的洞里,隨著外面的左手慢慢改變厚度和高度,熟練了以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了。我決定做一個吃飯用的碗送給媽媽。就在我經過第一天的制作和一晚上的等待,第二天去給碗上釉時,我一步小心把碗底給掏空了,就是一個沒有碗底的碗。當時我心里一驚,想:完了,這可是給媽媽的生日禮物,怎么辦啊!”正當我急的快哭出來時候,旁邊的叔叔說:“這樣也不能補了,再給你塊兒泥重新做一個吧”我一聽,頓時高興了起來。連忙表示感謝。
重做的這一個,我決定還是做一個喝水用的杯子吧,碗不好畫畫上色,杯子也不錯。于是,我從開始揉泥到后期畫畫上色,都是萬般小心翼翼,生怕出一點兒差錯,像那個碗一樣“死無全尸”。終于,在兩天的.堅持下,我做好了一個喝水用的杯子。外面的杯壁我畫了一只羊因為媽媽是屬羊的,旁邊寫了:happy birthday和日期。最后一天的收尾工作我簡直是懸著心完成的,因為涂色很難,要在曲面的杯壁上進行,所以,我基本上是大氣不敢喘一下。終于完成了!我捧著杯子像捧著寶貝一樣慢慢地放到了柜臺上。現在我就等著杯子烤好以后店主給我打電話啦!
這次的diy陶藝活動我認為很有意思,雖然中間出來一點兒“小插曲”,但最后還是順利完成了,現在就等著媽媽收到我的驚喜啦!
大學陶藝心得體會篇三
第一段:引子(引出陶藝的魅力)
大學時光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之一,充滿了學習、探索和成長。而在大學期間,陶藝成為了我最鐘愛的課程之一,讓我領略到了它獨特的魅力。陶藝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種藝術形式,可以讓我在創作的過程中尋找到樂趣和靈感。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在大學陶藝課程中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學習陶藝的過程和困難
學習陶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耐心和堅持。在大學的陶藝課程中,我首先要掌握的是基本的陶瓷制作工藝。從開窯、造型、燒制到上釉,每一步驟都需要精心設計和練習。而且陶藝制作并非一蹴而就,我曾經遭遇過很多困難,比如形狀塑造不準確、釉面處理不均勻等等。然而,正是這些挑戰讓我不斷去思考和改進,逐漸掌握了陶藝的技巧和藝術。
第三段:陶藝的創作靈感與思考
陶藝并不僅僅是機械地按照教材上的步驟去做,更是要有獨特的創意和思考。在陶藝的創作過程中,我被啟發去觀察和思考真實的世界。每個人物、每一件事都可能成為我作品的靈感來源。例如,無意中看到一只飛鳥在蔚藍天空中自由翱翔,便激發了我創作一只自由翱翔的陶瓷鳥的想法。通過這樣的思考,我的陶藝作品逐漸具備了獨特的個性和意義。
第四段:陶藝帶給我心靈的寧靜
在大學忙碌的學業生活中,陶藝給我帶來了一份寧靜。陶藝工作室里,只有我和泥巴,沒有紛擾的外界,只有細膩的觸感和內心的沉靜。當我手握泥巴,感受泥巴在指尖流動的過程中,我仿佛與自然融為一體,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平靜。在獨處的時刻,我能夠將焦慮和壓力全部傾瀉在陶藝作品中,用泥巴去吸納我的情緒和力量。每一次創作的結束,我都會感到心靈的凈化和寧靜的獲得。
第五段:對未來藝術發展的思考
陶藝不僅僅是大學生活中的一門課程,更是我對未來藝術發展的思考。在大學陶藝課程中,我不僅學習到了制作陶藝的技巧,還探索到了自己對陶藝的獨特理解和創作方式。我相信,在未來的藝術發展中,陶藝會繼續擁有它的重要地位。我希望能夠將自己的陶藝作品帶給更多的人們,用藝術感染他們,讓他們也感受到陶藝給予人們的平靜與力量。
總結:回顧大學陶藝的學習過程,我體會到了陶藝的魅力和獨特性。在掌握了基本的制作工藝后,陶藝創作成為了我對世界觀察和思考的途徑。而在創作的過程中,陶藝給予了我內心的平靜和力量。我希望未來能夠將陶藝發展得更好,為藝術界做出自己的貢獻。陶藝不僅僅是一門課程,它更是我大學時光中最珍貴的記憶之一。
大學陶藝心得體會篇四
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靈”,任憑你怎么捏、揉最終都會成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假期里,我就去陶藝館體驗了一下做陶藝的樂趣。
一走進陶藝館,我就看到架子上陳列著好多新奇別致的作品,真是賞心悅目啊!看著一件件精美的陶藝品,我也迫不及待地想一展身手了。
第一步是準備工作,陶藝老師讓我穿上圍裙,給我一團陶泥,詳細講解制作步驟,并讓我學著他的樣子摔泥五分鐘。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把泥里的空氣排干凈,否則燒制時會作品會炸裂。我拿起泥,一下一下地摔著,直到泥變得光滑后再把它輕輕摔成正方形。
準備工作做好后,就可以拉胚了。把泥放在拉胚機的正中間,用掌心按壓讓它緊緊貼在轉盤上,粘濕雙手,用手掌上小魚際的位置緊貼陶泥的兩側,均勻向中間發力,陶泥底部受到擠壓變成了像蘑菇一樣的東西。然后,將手移到陶泥的頂部,兩手掌放平擠壓陶泥,把泥塑成石柱形狀,接著再將左手放在泥的頂部,大拇指關節向下壓,用力將泥從后往前推,這樣陶泥就恢復了原來的狀態。這套揉合動作反復做三次,是為了調節陶泥的軟硬度,中途還要時不時地加水,否則陶泥會粘在手上。
接下來,老師教我用右手大拇指從泥的頂端開口,一個小洞出現了,我將中指伸進洞中一點點向外拉,洞口越來越大,一個杯子的雛形出現了,我把手放在杯子上,感受杯壁在我手中慢慢變薄,突然,杯子軟綿綿地耷拉了下來,就要癱在轉盤上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虧老師一個箭步沖過來,及時把它“搶救”了回來,原來是我用力過猛,導致杯子邊緣過薄才會這樣,看來力度的把控很重要。
經過老師的幫忙和自己的領會,我終于做成了一個杯子。現在只剩下最后一步,就是給杯子貼上圖案裝飾一下,等三天之后陰干了,就可以涂上顏色放在窯里燒制了。我非常期待我的“大作”早日誕生。
雖然制作過程中,我的動作略顯笨拙,作品也不盡完美,但能將一塊泥巴做成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作品,也挺有成就感的。這次的陶藝體驗讓我體會到了動手操作的快樂,感受到了陶藝的魅力,將會成為我童年的一個美好回憶。
大學陶藝心得體會篇五
做陶器,聽起來就覺得好玩。做陶器就像玩泥巴一樣,但是,做出來的陶器比好看多了。真神奇!
大前天的晚上,我在金鷹國際里看見了一個做陶器的地方,就問媽媽:“可以去做陶器嗎?”可是時間太晚了,媽媽就回答道:“現在太晚了,下次有空再陪你做。”
前天,媽媽說:“今天我們可以去做陶器了。”我沒聽錯吧?沒錯,就是今天!我欣喜若狂,迫不及待想去做陶器。可是,下午有人來,沒去成。昨天,因為媽媽生病了,也沒有去成功!
今天,外面在下雨,跳完舞以經4:00了。媽媽說:今天下雨,我們又要去送語恬回家,我們就明天去吧!”
“不!”
“那么,去問問悟恬想不想去做陶器吧,如果想的話,我陪你們去。”
“我問了她,她說想。”
“好吧,我們走。let’s go.”
到了那里,我們看見一位大姐姐在做陶器,她做得好漂亮呀!我恨不得馬上把它做完。
開始做陶器了,老師先教張語恬怎么做,再來教我。我在她教張語恬的時候先學一下。輪到我做了。老師先給我了一塊陶泥,讓我把它固定起來,再一步步地教我怎么做碗、杯子。
當我的手沒沾水時,陶泥摸起來黏黏的,但是手沾水了以后,陶泥摸起來光滑又細膩。老師讓我們用大拇指先開個洞,做成杯子,再一點點用食指往外擴,記住,做的時候手上一定要有水,不一會兒就做成了一個碗。老師還告訴我們做任何東西都是先做成杯子的形狀。我們倆做好了,各拿出自己的作品,呀!張語恬做的杯子真可愛啊!做了個杯子,上面還貼了個小白兔,想象力真豐富。我呢,而是做了一個有一朵花的碗。
大學陶藝心得體會篇六
在大學陶藝課程中,我深刻地理解到了陶藝的魅力和藝術性。在課程中,我們不僅學習了基礎的陶藝技巧,而且了解了陶藝的歷史和文化背景。通過我的學習和探索,我領悟到了許多有趣的事情,這些啟示也幫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這個古老的藝術形式。
第二段:對陶藝學習的理解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陶藝并非純粹的工藝或手工藝術,而是一種全方位的藝術形式。從固體設計到內涵,陶藝具有多個層面和細節,這使得它成為一個向普通觀眾和專業人士展示藝術表現力的拓寬載體。此外,通過陶藝的制作過程,我們還能感受到自然和人文的交匯與融合,以及創意和實用的融合,可謂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藝術體驗。
第三段:對陶藝制作過程的理解
制作陶藝不僅僅是在泥土上動手,還需要考慮藝術表現和感受的細節,這就要求我們在制作中注重細節和技巧。且不說掌握技能需要多年的練習,僅僅了解最基礎的陶藝技巧也非常復雜。比如,在陶藝制作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理解和掌握泥土的性質和特點,而且還需要認真考慮色彩和線條的表現方式。通過鍛煉這些技能,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藝術創作需要藝術家的靈感和真正付出的努力。
第四段:對陶藝在生活中的應用
在大學中,學習陶藝也可用在日常生活中。花瓶、杯子、花盆等陶制的器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如果你將藝術課程中學到的技能應用于日常生活,你會發現自己的生活非常有趣,因為這不僅可以給你的生活增添趣味,而且還能鍛煉你的創意和靈感。
第五段:總結
總而言之,學習陶藝是一種有趣、啟發性強、思維活躍的藝術形式。通過陶藝的學習,不僅開發了我的想象力,也讓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藝術和文化的內涵。希望未來能夠更加努力地學習陶藝,通過這一載體來實現自己的創意和表現。
大學陶藝心得體會篇七
今天,我終于能親手學做陶藝啦!
穿上褂衣,戴好帽子,我小心翼翼地將手放在了陶泥上,機器慢慢地轉動起來,加了些水后,陶泥開始變得光滑柔順。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我很快就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技巧。我將兩手的食指放在陶泥的正上方,輕輕往下一壓,一個小口就被我開了出來。雙手捧著往里擠,那陶泥的形狀頗有幾分觀世音菩薩手中那個仙瓶的韻味;將手放入瓶口中,沿著瓶子的內壁往外一推,陶瓶瞬間變得又矮又胖,像一個胖娃娃,讓人忍俊不禁……陶泥在我手中不停地變化著樣子,我玩得不亦樂乎。
可是,沉浸其中的我渾然不覺陶泥已經搖搖晃晃,快要變成一攤爛泥了。這下糟了,我手忙腳亂地將它扶正,可那陶泥好像在和我較勁兒似的,我往左扶,它偏要往右倒;我往前推,它偏要往后靠。三番五次下來,我已經筋疲力盡,望著眼前這個已經沒有了形狀的陶瓶,我仿佛看到它正在朝我壞笑。正當我不知所措的時候,工作人員走了過來,他細心地用手重新將陶泥塑形,很快,陶泥又恢復了原本的樣子。
我小心翼翼地捏著,最終,我將陶泥定型成了一個陶罐。隨后,就到了雕刻的環節啦!我選了一把精細的小刀,開始畫起屬于我的“大作”來。
我小心地拿著刻刀,在陶罐上細心地刻畫著,一點一線,都融入了我認真仔細的心。近處,幾棵松柏正傲然挺立著,隱約可見幾處民屋。遠處,雄偉壯麗的瀑布正飛瀉而下,形成了無數朵巨大的水花。而在那藍天之上,幾朵白云悠然自得地飄著。似乎還少了些什么,對呀,山水畫怎么可以沒有青山呢?我拿起小刮片,在那瀑布旁抹了幾筆,一座座青山就顯現在了我的眼前。
陶藝能陶冶情操,真是一種美的享受!
大學陶藝心得體會篇八
藝術創作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對材料的理解和使用,在熟知了材料的特性之后才能更好的駕馭它,從而完成對一件藝術作品的創作。小孩子都喜歡捏泥巴,但那在大人眼里來看那可能就是些無意識的玩鬧而已,但正是因為這樣的天性才有了對創作的渴望。記得年幼時常常會在河邊上的沙堆里和小朋友們在那嬉戲玩鬧,我們用取自自然的產物來進行我們的小創作。對藝術創作的熱情可能就是在小時候養成的吧,雖然自己當時并不知道那是藝術,僅僅認為是種天性的解放和快樂。
每個周的陶藝課我們都會很早趕到陶藝工作室來完成我們的每件小作品,在這幾周的時間里我相繼完成了幾個作品,其中的樂趣只有自己能深深體會到啊,但我們大家都對彼此的作品進行比較和評價,因為大家不同的想法做出來的東西都合適不同,其中都賦予了同學們不同的思想,對我們來說那些小東西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更會認真的對待。
學陶藝的人絕對是耐心一流,創意無限,能把一塊不是干硬就是軟弱一灘的泥塊捏出表面光滑、軟硬適中、厚薄均勻、布局合理、別致新穎、無裂痕、無氣泡、無雜質的陶藝作品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堅持和不斷的思考好的作品是一定會被創作出來的。
最后幾周我們去了工廠,所獲良多。
在7周的陶藝學習,我受益匪淺。在文才方面和藝術審美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熏 陶,不僅在這些方面有所收獲,在平時生活和學習方面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陶藝是一門集藝術審美,設計,動手能力于一身的科學。陶藝科學能靜心,能審美,能設計,能把人帶入大自然的懷抱。通過對這一課的學習,我了解到其實生活中就有好多設計好多創意,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總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好的設計元素來供我們設計。他能提高人的藝術修養和提升人的品位。能把人帶入大自然的懷抱。經過陶藝課的學習,學到了很多知識,不管是從做人還是團隊合作的大方面還是從 生活修養生活習慣方面都是受益匪淺。陶藝雕塑的語言,不只是形體,而是以形體為基礎的 造型、色彩、光澤、肌理紋飾等互相作用,融于一身的綜合性語言。如果說一般雕塑在完成 了形體塑造之后,便已基本上顯示出它最終形體的雕塑形象面貌的話,那么陶藝雕塑則大不 一樣。也就是說,現代陶藝雕塑在進行藝術塑造的同時,還須介人相應的成型、施釉、燒成 等因素,并使這些因素同雕塑造型的審美表現結合起來、融為一體,成為完美雕塑形象的必 要成分。總之,陶藝雕塑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
大學陶藝心得體會篇九
陶瓷是中國文化的圖騰,它使中國與一些西方國家增進了友誼,使更多的國家認識了中國。今天,我們就來到了以南宋官窯遺址為基礎,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的中國第一座陶瓷專題博物館。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南宋官窯中的“制陶室”,制作自己的彩陶作品。“制陶室”中的燈光是鵝黃色的,里面十分溫暖,我們那么多同學坐在一起,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彩陶作品,讓我感到了一種大家庭的溫暖。
這種氛圍似乎特別容易讓人安靜,一個姐姐走了過來,原來她就是講解員。“大家在做的時候,如果覺得陶泥太硬,就要先把它搓軟,將它放到你桌面的小瓷板上,用小竹刀先刻出大的輪廓,然后再捏一些小形狀彩陶加以點綴。”講解員姐姐邊講解,邊演示,終于我們可以開始動手制作了。
我拿起一塊乳白色的彩陶搓了起來,原來,比想象中的要硬,我以為我可以搓的很軟,可誰知稍一用力,它就碎了!這時,正在一旁笑話我的樓銘月也因為不小心一用力,彩陶變身成一顆顆的小顆粒了。月月也很不甘心,想將它們重新合攏,再融入大塊中,可能她操之過急,那些小顆粒干脆成了“粉末”狀。漸漸的,我們摸索出一些門道來了,只要用搟棒去搟彩陶,搟著搟著,它就軟了。
彩陶終于軟了,我們想象著要做些什么東西呢?朱冰清指著她捏的“太陽”對我們喊道:“看,我的太陽棒棒糖!”我們好多同學應了杭州的一句老話叫“杭兒風”,喜歡跟風,都捏起了形態各異的棒棒糖,但也有例外的—比如欣怡,她制作的是一個我們稱之為“四不像”,像章魚?像小丑?像佛手?最后,我們親切地稱它為“世間萬物的混合體”。劉思敏,制作的是一個寫有“love”的漂亮的作品。最后,我們的杰作終于都完成了,就等著它們進烤箱啦!
在等彩陶出爐期間,我們組隊去參觀了“南宋官窯博物館”。在博物館里,我們欣賞了歷代的古陶瓷,了解了陶瓷的歷史,還學到了南宋官窯瓷器的造型風格以及胎釉的特點。不過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與伙伴們玩一個“把碎掉的陶瓷重新拼起來”的游戲。這個游戲還真是看看簡單,做做好難啊!剛開始,我們拼的還是簡單的,游戲就要闖關,于是我們越拼越難,我們怎么拼都拼不好。只見月月雙眉皺成疙瘩,拿起一塊碎石片看看,搖搖頭又放下,再拿起另一塊,按到模子上又拿下來。欣怡也端起模子將它轉來轉去,拿起一塊碎片這兒放放,那兒擺擺,還小聲喃喃著:“這塊不是啊,那塊也不是啊,到底是哪塊呢?”
于是,我拿下那塊大的,用兩塊小的來填補,那塊大的,則放在了我們原先要放兩小塊的地方,終于完美的吻合了!月月看傻眼了,我們激動的把它用相機拍了下來。
這時,有些同學已經拿著彩陶作品來炫耀了,我們也趕緊回制陶室取回自己的作品用框子裝裱。看著每個人拿著自己的作品,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我們的班主任邵老師也笑的無比燦爛。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既了解中國陶瓷的歷史,感受了南宋的歷史文化,又親身體驗了創造陶藝的樂趣和艱辛,真是應和了我們金都天長那句校訓“學的扎實,玩出名堂”!
大學陶藝心得體會篇十
我們一家人在外面玩的時候,找到了一家陶土藝術中心,于是我就做起了陶藝。
媽媽給我付了三個項目的錢,讓我好好玩一下,我開心得手舞足蹈。第一個項目,是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用旋轉的方式來做陶藝品。工作人員開啟了機器,拿來了陶土,教我怎么做藝術品。我把手貼在陶土上,時而放開,時而收緊,我小心地做著,生怕“陶碗”塌掉了。終于,一個類似臉盆的碗呈現在我面前。該怎么說呢?我看了又看,稍微調整了一下,覺得還算滿意。我洗了洗手,媽媽在一旁開心地說:“可可,你做得不錯,等會兒捏東西的時候,一定要爭取捏出更好的東西。”
就這樣,我開始了第二個項目的制作——捏藝術品。
首先,拿出陶土,沾一點水在手上,然后捏出自己喜歡的樣子。我想了想,啊!要不做一個大白吧。于是,我動手捏了起來。媽媽走了過來,幽幽地說了一句“你在捏什么鬼東西?鬼都比你捏的好看!”額,好吧。我只好放棄自己的大白計劃,跟著別人做了一個盤子。捏出好看的藝術品實在是太難了!于是,我干脆做起了最后一個項目---在盤子上畫漂亮的圖畫。
這一次,我絞盡腦汁地想啊想,終于想到了!我沾了好多種不同顏色的顏料,首先畫了一些高低不等的圖案,然后“變”出綠色的枝干,再添上了綠葉。沒錯,我畫的就是美麗的花。
三項都完成了,工作人員叫我選一個帶走,我選了那個碗。可是,我也很喜歡那個盤子,但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啊!
做陶藝品真不容易啊!雖然我做得不是很好,但我今天真的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