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杜甫草堂三年級篇一
成都杜甫草堂世界聞名。我已經聽說了這個歷史遺跡。所以借這次調查的機會來看看。
杜甫草堂果然名不虛傳!每個地方總是那么吸引人。草堂南門,門兩邊排列著兩排嬌艷的蘭花。大門前放著一輛紅色的大馬車。這輛馬車沒有草堂里的古跡有吸引力。
沿著東邊的小路走,迎接你的是一座高高聳立的塔。玻璃下游有很多井,有大有小。塔里有幾塊石碑,石碑上刻著許多不明顯的字。快看!我不認識幾個繁體字,但是真的不知道這些內容是什么!
當我來到“唐朝遺址”的發源地時,我走進去,大大小小的蝴蝶碗出現了。最顯眼的是中間的大坑,里面有許多豆子,各有特色。
隨著鳥鳴聲,我們一家人來到了杜甫的住處。因為杜甫住的房子是后人建的,所以外觀還是很完美的。我走進去,但是有點擁擠。我大致看了一下。像我們現在住的房間,有廚房,臥室,房子等等。但是沒有我們現在的這么精致。走出杜甫的住處,母親告訴我:“杜甫首先得到了鄰居的幫助。農民的淳樸善良,是給飽受苦難的流浪者最好的良藥。因此,在與這些不同層次的普通人的交流中,杜甫找到了自己創作詩歌的靈感,進而在這里創作了許多詩歌。”“哦!原來杜甫的創作靈感還是普通人給的!”我說。在母親的催促下,我不情愿地離開了這里。
參觀杜甫草堂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雖然走的很匆忙,但我永遠忘不了它的樣子。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位偉大的詩人杜甫。
杜甫草堂三年級篇二
安史之亂爆發后,杜甫一家人歷經磨難,終于逃難到四川。他的好朋友們為他在浣花溪畔,蓋了一座草堂,杜甫終于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可是好景不長,八月份的一天,突然烏云密布,狂風大作。草堂上的茅草被風刮得四處亂飛,有的高高地掛在樹梢上,有的落進了泥塘里。杜甫急得手足無措,跌跌撞撞沖出屋子。
在林子邊,有幾個孩子笑嘻嘻地抱著茅草,跑進了林子。有個男孩很調皮,對杜甫說:“杜老頭,我家的茅草也刮走了,怎么說茅草是你的呢?”杜甫累得氣喘吁吁,卻又哭笑不得,只好悻悻離去。
過了一會,電閃雷鳴,瓢潑大雨從天而降。開始還好,屋里漏的雨不算大,勉強用盆子,罐子還可以接住,后來卻越下越大,屋子里床被打濕了,被子也被打濕了,一家人蜷縮在一起,難以入睡。
在這個難眠的雨夜里,杜甫百感交集。自從安史之亂開始,杜甫報國無門,只好四處顛沛流離,從來沒睡過一宿安穩覺。杜甫望著漏雨的房頂,不禁浮想聯翩,如果能有一座風吹不動,雨打不壞的大廈,讓天下窮苦的讀書人住進去,多好啊,他們將來能更好地為國家服務,百姓就不會遭這么多罪了。
杜甫想著,想著天亮了,他望著那輪噴薄而出的朝陽,自言自語道:“如果我的愿望實現了,就我自己凍死,也心甘情愿。
千古以來,誰能像杜甫這樣想呢,他真是當之無愧的詩圣啊!
杜甫草堂三年級篇三
杜甫草堂在成都的市區內部,在去年春節的時候,我曾經去過那里。
早就聽說杜甫草堂的歷史十分坎坷,經過了一次次的損毀,一次次的修復,這才能使我們看到這個歷史悠久博物館。只不過現在是看不出來這種坎坷的,最近的一次修復是這里煥然一新,樹木叢生,圍墻刷的干干凈凈,有的樹的樹干上還附著青苔。這美麗的景色的確很使人放松。
這才是真正杜甫草堂的遺址,早年杜甫在各個朝代都經過破損和重建,甚至有軍隊把這里當成了住宿,把某一些可以稱得上國家一級文物的東西,當做柴火燒掉的事件。所以如果看的不仔細的話,真的是什么都發現不了。屋內還有好幾塊碑文,顯然是不能當柴火燒,所以就保存了下來。真是不幸中的萬幸,大部分的古詩文都是刻在石碑上的,所以沒有很大的損傷。
再往進走有很多很多的小亭子,風景十分的秀美,水中的魚歡快的游動著,岸上的孩子們十分渴望地看著那些活蹦亂跳的小魚,顯然我妹妹對這里的文化一點意思都沒有,她只喜歡魚或者還對禮品店鋪很感興趣。
印象最深的,其實還是那一面墻,也就是杜甫草堂的標志性建筑用藍白色瓷片鑲嵌的大大的草堂二字,雖然他可能沒什么意義,但是他是出名人士幫忙寫的呀。
參觀完杜甫草堂,我對中國的故事文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也明白了,為什么人們都說杜甫的晚年十分的艱辛了。
杜甫草堂三年級篇四
成都杜甫草堂,乃是唐代著名詩人、詩圣杜甫旅居四川時所建的住所。抬頭望去,南門梁上赫然掛著“杜甫草堂”,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的牌匾。
走進草堂,一種清新幽靜的氣息撲面而來,讓人陶醉期間。石子鋪成的小路通向遠方,小路兩邊植被旺盛,有高大挺拔的楠木、青翠無比的綿竹等,真是詩一般的環境!難怪詩人能詩興大發,和這兒的環境一定有關。
我們首先來到了浣花祠,這是當年冀國夫人任氏生活的地方,百姓為紀念她抗擊叛亂,建立了這個祠堂。
轉過祠堂,便是杜詩刻廊。歷代下來,有許多大文豪與名人在此寫了許多懷念杜甫的詩。人們便將字刻在木板上紀念,故稱為詩廊。
繞過詩廊,便是茅屋故居了。只見故居的前面是一潭清澈的溪水,旁邊還有茂盛的杜鵑花,古木和古橋相映成暉,讓人不禁羨慕起詩人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活。轉過去看茅屋,就是用土砌墻,木成梁,并加上茅草屋頂的屋子,簡陋無比。進入其中,發現墻體已經十分破舊,僅殘存墻垣。左邊是臥室,右邊是廚房,中間則是一個小廳,總面積也不過二三十平方米左右,還有搖搖欲墜之感……哪里還談得上詩意?和剛進來時的舒適感無法比擬。大詩人就在這陋室里寫出了那么多曠世之作,不僅感受到詩人生活的簡樸。我深深被震撼了!
詩人已經遠去,此刻站在這兒,耳畔響起了那綿綿不絕的詩……
杜甫草堂三年級篇五
一個周末,我去參觀了杜甫草堂。
一進大門,只見眼前一派生機,郁郁蔥蔥。有一根根高聳的翠竹,一顆顆挺拔的大樹,還有一簇簇五顏六色的花朵。耳邊回蕩著鳥兒清脆的鳴叫聲,還不時有著一兩只蝴蝶停留在花朵上,我不禁想到杜甫的一句詩詞:“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草堂還很幽靜,進入草堂便遠離了城市的'喧鬧,這里只有鳥兒的鳴叫與風吹竹葉的“莎莎”聲。
接下來便是草堂舊址,杜甫的很多著名詩作都是在這里完成的,比如大家熟知的《春夜喜雨》、《絕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
繼續往前走,就是杜甫曾經居住過的茅草屋了。看見茅草屋,我仿佛看見了當時的兵荒馬亂。杜甫為了躲避“安史之亂”來到了草堂,從此過著簡樸的生活,但就算是在這簡樸的生活里,杜甫也一樣時時刻刻為了人民著想。
來到了工部祠,我才知道杜甫曾是朝廷的工布員外郎,所以這個地方才叫做工部祠。工部祠內有這三座雕象,中間的是杜甫的,兩旁的分別是陸游和黃庭堅的。在后院里,有著臘梅、茶花等花卉。給工部祠添加了幾分幽雅。
是啊,杜甫是偉大的!是高風亮節的!
杜甫草堂三年級篇六
春天,到處萬紫千紅,郁郁蔥蔥。我們來到了草堂,探索杜甫的生平。
春天的草堂,溪水環繞,樹木挺拔,生機勃勃。河對岸,鳥兒飛來飛去,游客們在一株株垂絲海棠下拍照,魚兒享受著溫暖的陽光。
我們來到了小溪邊,發現溪中有一堤壩。走上堤壩,上有藍天白云,下有碧水環繞,魚兒在水中跳躍。
突然,小可驚喜地叫起來:“快看,好多魚!”
“可不是嘛,這魚那么肥,嘴又那么大,肯定吃得下去。”
另一邊,小楊抓起一把“乖乖果”往嘴里送去,臉上有一種甜蜜的笑容。魚兒也跳著、鬧著,都去搶水中的“乖乖果”。有幾條小魚在搶一個“乖乖果”,結果和“乖乖果”一起被大魚吃掉了。我差點大叫起來,這一幕把我驚住了。
遠處,小miu在要“乖乖果”。“小楊,再給我一個乖乖果!”小miu叫道,結果他差點掉進小溪里。完了!我想跑過去,突然腳下一滑,晃來晃去,差點忘了這是凹凸不平的堤壩!穩定好后,我繼續前進,小miu已經站好了,穩穩地走著,我終于松了一口氣。
走了不遠,看見前面有一條溝,距離比較寬,我使勁一跨,一只腳搖搖晃晃地踩上了另一邊,穩定了以后,再使勁蹬上另一只腳,終于站穩了。
小楊大把大把地抓著“乖乖果”;小miu在堤壩上晃來晃去;小可玩著小溪里的水;游客們在堤壩上照相;我看著池里嬉戲的魚兒。
溫暖的陽光灑在堤壩上,我們走過的路充滿歡聲笑語,我瞇著眼睛仰望天空,覺得這是有史以來最明媚的下午。
杜甫草堂三年級篇七
今天,我和我的同學:呂俊杰。胡清科。賀政凱……來到了杜甫草堂。
我們上午11點我們乘坐汽車到了四川成都博物館。然后我們又走了一會兒的路到了偉大詩圣杜甫曾經來成都避難的地方。抬頭一望,只見大門口的牌匾上寫著“杜甫草堂”四個大字。我的同學胡清科說:“你們知道這個杜甫草堂的來嗎?”“不知道”我們齊答道胡清科又說“由我來給你們講講吧,這個草堂詩圣杜甫原來是為了躲避安世之亂居住的地方,原來這里只是一個平壩”我們說:“哦原來是這樣的”就這樣我們邊說邊走就買了門票進去了!
我們一進門就聞到了撲鼻的花香。聽到了風吹竹子悅耳的沙沙聲,穿過了一個灰磚的房子轉眼就來到了杜甫的塑像前,他的像屹立在一塊灰色的大石頭上,炯炯的眼神里透著一絲莊重之氣。
就在這里時前的景色還浮現在我的腦海我們就又來到了另外一個地方。
這個地方是原來杜甫在成都的時候住的房子使用茅房搭建的走進那里面仿佛看到了當時杜甫在那里寫詩也在思索著一些問題。里面分別有三個房間:書房、臥室、廚房由此我可以想到當時杜甫是怎么生活的他是多么簡樸啊!
杜甫草堂是詩圣給我們留下來的,讓我們用我們的雙手把他的永遠保存下來,讓我們的子孫后代都知道這句話“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