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童年的故鄉字篇一
故鄉是一個港灣,能給人帶來溫暖。年輕時在外打工的奶奶曾說過:在火車上看見這柏樹就離家不遠了,看見了柏樹也就安心了。
還記得小時候曾經跟奶奶去小鎮上趕過一次集。集市上的貨物琳瑯滿目,讓我應接不暇,直到在一個小攤位前才停下腳步。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那個小巧玲瓏的撥浪鼓:鼓上有個精致可愛的娃娃,兩邊還系著兩個小圓球,搖起來哐當、哐當地響,聲音悅耳又美妙。我伸手準備去拿那個撥浪鼓,卻被奶奶攔住了。奶奶悄悄告訴我:小鎮上的東西太貴了,回家讓你爸給你做一個。被奶奶牽著,頻頻回頭,十分不甘心地走回了家。
上幼兒園時,奶奶接送我時,總會路過何嬸家的粉館,我經常忍不住流口水。可這是有原因的:何嬸家做的菜總會加上祖傳秘方,一般人根本嘗不出里面有什么,就算是鎮上的老廚師也嘗不出來,但卻好吃的讓人恨不得連舌頭都吞下去。這是何嬸家獨有的手藝,甚至有些外地人到我們這來,都會去何嬸家吃一頓。
她們家的包子更是一絕,你看那包子不大,里面卻裝滿了家和故鄉的味道。白白的面團里包著游子的思戀,哪怕在天涯海角,也無一不思念著故鄉親人。何嬸家的包子便可醫治這思鄉之苦,所以每天的客人總是排著長長的隊。
慢慢地,上了初中,我經常和朋友們到小鎮上玩耍。最喜歡的是和朋友們到小鎮上的文化室看書。那里的設施陳舊,書比不上城里多,可我還是懷念以往坐在文化室一角,在昏暗的燈光下看書的那段時光。
文化室并不是很大,只是用一個雜物間改造的而已,書也多是別人捐贈的舊書,不是殘缺一角,就是少了兩三頁,要用想象來填補。但是文化室就相當于我的秘密基地一樣,帶給我快樂。拿起一本書,就像進入一個新的世界,那里沒有時間的流逝,只有一頁頁書頁飛快地翻動著。有時候,陽光從腳尖悄悄地爬上膝蓋,也想瞧瞧黑旋風大戰浪里白條的故事。臨近夜晚,我才聽見奶奶的呼喚聲,匆匆走向家去。
上完了初中,因為爸爸媽媽工作調動,轉學到了市里,這一別便是三年,我再也沒有去過小鎮。不知道集市還在嗎?何嬸家的粉館會不會已經搬走了,文化室中是不是多了許多我沒看過的書。
童年的故鄉字篇二
記憶是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當我偶然想起,才把它們從積滿灰塵的木柜上拿下來,坐在灑滿暖色黃昏的窗前,輕輕吹去上面的灰塵,珍藏在內心最柔軟角落的童年時的我就把我帶回了那時的故鄉。
那是家門前的碧波,紅掌的大白鵝成群結隊地游在碧波上,引吭的叫聲和著嘩啦啦的流水聲,風兒吹得人舒服,好像乘在綠色的舟里,還帶來我稚嫩的童音“鵝鵝鵝,曲項向天歌。”“接下來呢,后面是什么?”爺爺的慈祥聲音在耳邊響起,連大白鵝都好奇的張望坐在門口曬太陽的祖孫倆。“唔,記不起來了。”我只討厭背古詩,背著背著,就會想到藍藍的天上,鑲嵌著無瑕的白云,天空畫著晶亮的彩虹,古詩也就飄到九霄云外了。
爺爺笑著捏了捏我的小臉蛋,我不滿的努了努嘴。一陣風涼爽爽的吹過,高大的白楊樹嘩啦啦地,掉了幾片葉子。我的目光隨著落下的葉子落下,蹦跳著向落葉跑去。爺爺看著我跑去的身影抿嘴笑著,眼角的皺紋也笑了呢。
村西頭是古樸的老房子。我總是赤著腳來這兒玩。泥巴路軟軟的,腳底酥酥麻麻的,好舒服。到了,這些老房子,黑瓦白墻,站在高過人腰的雜草叢里,顯得格外顯眼。它像一位神秘而又聲望的老者,被高大的樹木守護著,蔥蘢的樹冠掩映著它。
撥開草叢,我走向它。撫摸著它白墻上的斑斑駁駁,這記錄著故鄉的多少歷史滄桑。把耳朵靠在上面,聽,故鄉的呼喚。突然,我轉身跑去那高過人腰的草叢中,奮力揪下一根野草,認真編出一頂草環,才不是給自己戴的,走到老房子前,小心翼翼放在大門口。“嘩啦啦”,聽,大樹在夸我呢,老房子爺爺笑了。我笑著轉身跑開,一會仰頭摘野花,一會兒彎腰和蚯蚓打招呼,玩得不亦樂乎。
遠處的天邊泛起了剛榨出來的新鮮橙汁的顏色,裊裊的炊煙飄飄然的舞向天空。“小夢——吃飯了——。”奶奶的呼喚聲,多么熟悉和親切,好像我無論走到哪里,都能聽見。我就會踏著暮色從遠處跑來,回來時再聽奶奶嘮叨兩句。家里的老物件充斥著復古的情調,白熾燈昏黃的光照著桌上的白米粥和炒土豆。爺爺奶奶忙著給我夾菜,讓我多吃點。我突然想起了屋后房檐上的小鴿子,對,先去看它們。這時奶奶就會用勺子敲著飯碗,沖著我跑去的方向喊:“上哪去?不吃我全拿去喂豬了!”爺爺肯定在看著奶奶笑。
明明還有很長久的未來等待,卻希望時間在這一刻停止。可是思緒卻飄回了現實。
溫暖的光頓時映照進胸膛,歡聲笑語漸荒了。手中記憶的照片還在,這是回不去的時光。名為回憶的曾經,我要把它刻上時光的墻。童年,故鄉,是永遠不被遺忘的念念不忘,是我收藏的光陰。
童年的故鄉字篇三
每個人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幸福,美好的。我,也不例外。
我的故鄉在北方,因此,每到隆冬時節,我的故鄉就會下雪。雪給樹,街道,樓房都披上了銀裝。所以,我的童年是在一片銀裝素裹的世界里度過的。
“啊!下雪啦,下雪啦!媽媽快起來,雪精靈來啦!”我邊說邊把媽媽拽起來,“我們出去和他們一起玩兒吧!”說完,就拉著剛穿好衣服的媽媽飛奔下了樓。
“哇,好美啊!”在我面前出現了一個銀色的世界:銀色的樹,銀色的街,銀色的房屋。一片片晶瑩的雪花悠悠的飄下來,輕輕的親吻著我的臉,一絲絲涼意沁人心脾。我張開雙臂,任它飄落在臉上,頭上。這時,一片小雪花飄到了我的手心,我仔細的看著它:六角形,晶瑩剔透,就像是冰雪女王精心裁剪的一樣。它像水晶一樣晶瑩,又像天使的翅膀一樣潔白。我靜靜地看著它在我手中慢慢的化成一滴清水。
突然,一個雪球向我飛來。媽媽在遠處大聲地說:“快點兒,我們來打雪仗!”“好”說完,我趕緊抓起兩團雪球向媽媽扔去。可因為我力氣太小,所以連扔了幾個都沒雜中,而媽媽卻是個個中“靶”。正好我的雪球用完了,便蹲下身去撿。誰知,媽媽趁人之危,趁虛而入,朝我扔了兩個雪球,結果有個雪球打中了我的脖子。我被嚇了一跳,連滾帶爬的跑到媽媽身邊,以為是被魔鬼抓住了。起身時衣服上全是雪花,連頭上也有。媽媽看見我這狼狽相,先是一愣,然后便捂著肚子笑起來。
玩膩了,我便去堆雪人,可堆成的雪人卻是這副模樣:頭大身小;兩塊碎煤當眼睛,偏偏一大一小;掃把當左手,拖把當右手,還一上一下;好不容易有個鐵桶當帽子,卻破洞滿身;最可笑的是,雪人的胡蘿卜鼻子不僅歪向一邊,還細的那頭在里,粗的那頭在外。雖然這雪人“奇丑無比”,但我仍為我的“杰作”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并硬拉著好不容易才停住笑的媽媽來看。可媽媽看到我的杰作后,立刻捧腹大笑。我看到媽媽的樣子,也跟著不明不白的笑起來。
童年的故鄉字篇四
雄鷹,展翅翱翔在草原上,陽光灑在那光滑的羽翼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鷹的目光落到了坐落于草原之中的一個小鎮上,那里,便是我的故鄉。
它看到了一片蔥郁的樹林,一群悠然自得的牛羊,一口古樸、幽深的水井,幾座冒著裊裊炊煙的房屋,一片連綿不絕的后山,一行興高采烈孩童,兒時的我,便在其中。
不必說灑滿牛羊的大草原,不必說生機勃勃的樹林,單單是幾座連綿起伏的小山,就能引得曾經的我流連忘返。
后山是我的樂園,陪我度過了童年。我經常和小伙伴們去爬山,雖然我們爬的是最高的一座,但也沒有多高,只是沙土被歲月堆積成的一座沙丘,可在那時,它的高度,遙不可及。經常的,會有一陣微風拂過,揚一縷細沙,拂過我的臉龐,沙土的氣息灌進我的鼻腔,讓我感覺有一股熱氣回蕩。被我們稱之為后山的主峰的一座山,早已是傷痕累累那是歲月留給她的磨煉,也是我們留下的童年的印記。
樹林也是我向往的一個地方,那里總是生機勃勃,綠草伴著花香,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芳香。樹干挺立在草地中,幾株喇叭花順勢攀上,綻開爛漫花朵。而樹枝上,總會有那么那么幾個鳥巢不失時機的掛在上面。夕陽的余暉灑在樹林中,這是樹林最美的時候,我總愿意獨自去樹林中,對著夕陽,或坐或臥,望著這如詩如畫的美景,傾聽樹林中的一切。
廣袤無邊的大草原就更不用說了,那是所有生活在草原上的人的驕傲,無邊無際,直上云霄。放眼望去,總能看到一群牛羊點綴在草原上,有時還能看到一群駿馬飛馳而過,卷起一片綠草,如同一陣綠旋風般,席卷草原。而天空,無可比擬的湛藍,時不時會有幾只雄鷹掠過,那是我曾今最羨慕的,我是多么渴望像一只雄鷹,盤旋在草原上,所有景物盡收眼底。這片帶著我熾熱的愛的草原,造就了我豪放的性格。在我們的小鎮的東邊,這片草原的腹地,有一個碧綠的峽谷,一條長河宛如巨龍般臥在其中,綿延無盡頭。這條河是我童年的一個避暑圣地,在炙熱的太陽烘烤下,這條河的水浸入皮膚,滋潤我的心靈。這條河飽含著我的依賴。
雄鷹的目光收了回來,幾年的風雨,這片草原,這座小鎮,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化,這只鷹是在這片草原中成長的,他的羽翼豐滿了,該去外面的世界經歷風雨了,它在這片草原上做了最后的一次盤旋,然后毅然飛向了遠方,那里,有更廣闊的天地,以及無盡的思念——鷹的魂屬于他的故鄉,草綠色的生命永不磨滅!
童年的故鄉字篇五
我出生時,奶奶已經五十八歲了,而現在,奶奶已經七十歲。
老家有一個大院子,院子里有美麗的花草樹木和許多昆蟲,比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奶奶經常在菜園里種菜,我則在旁邊除草。鋤頭我拿不動,只好用鏟子。那時的我,不認識什么是菜,什么是草。往往把韭菜當草除了,把狗尾巴草當谷穗留著。
奶奶問:“這是什么?”我說:“谷穗!”奶奶大笑:“我們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我說:“是的!”奶奶把一根“谷穗”拿起來,跟我慢慢講解:“谷穗是有芒針的,狗尾巴草沒有!”在奶奶的指導下,我把狗尾巴草全鏟除了。
轉眼間,老家周圍的環境多姿多彩。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在說話似的。
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那大團的白云,好像撒了花的白銀似的。
搬離老家有三年多了,可是記憶中在那里生活、聊天的場景,卻始終在腦中不斷浮現,記憶猶新。那里是我出生和長大的地方,無論將來我走多遠,那里都是我的根,正所謂: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憶童年,思故鄉,悠悠情意訴衷腸!
童年的故鄉字篇六
我的腦海里裝滿了有關小時候的回憶,但記憶最深的莫過于三四歲時居住的故鄉。那里布滿了童年時玩耍的足跡。
我的故鄉在高山上,那里空氣清新。天,藍得深沉,藍得透徹。當你深深地注視它時,你甚至會忘了自己身處在何處。那里也有一大片一大片翠綠的竹林,每當雨前雨后,山里就會起霧,這時,我總喜歡在竹林里跑一跑。乳白色的煙霧環繞著翠綠的竹林,那朦朧、如煙如霧的感覺令我癡迷。
在老宅的前面有片花叢,那兒的花都是我外婆種的。有一次,我在門邊的碎石堆中發現了一個破水壺,我立馬跌跌撞撞跑向花叢,傻乎乎地拿著破水壺澆水。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小時候實在好傻。
有時,我覺得無聊也會去找小表弟玩,那時,他也才兩三歲。我和他一起玩起了所謂的大冒險。我們先到比我們都高出一個頭的木桌上,抓了一把餅干塞進褲袋里,再跑進菜園里,裝作被困的樣子,等待對方來救。得救后又一起分享餅干,互換角色。
有一次,在一個月光朦朧的夜晚,我總嫌屋里太熱,外婆就把我抱了出來,我依偎在外婆懷里,外婆一邊搖著大蒲扇,一邊指著月亮,一邊用故鄉的方言對我說:月光上毛,外公偷桃,外婆一叫,外公就逃。我聽后,對著外婆嘻嘻地笑。
就在這時,我尖叫起來。原來門口的水泥地上盤曲著一條大花蛇,外婆發現后一把將我抱起來進了屋。那晚我一直哭啼著,害怕蛇進屋來咬我。最后還是外婆告訴我,蛇被外公打死了,我才安分了一點。那晚,一直陪在我身邊安慰我的還是外婆。
如今,我到了縣城里上小學,只有假期里才能抽空回到故鄉,看望外婆。但是,在我記憶里的童年時光,會像天上的星星一般,永遠在我腦海中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