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這并不是難題篇一
用并不是而是造句(精選60條)
造句是我們小學語文的基礎知識點,每一個學生都要認真的學會掌握好。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用并不是而是造句(精選60條),歡迎閱讀參考!
1、我國實行計劃生育并不是權宜之計,而是一項基本國策。
2、高明的為師并不是把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引導和指點學生自己去學會。
3、世間最不幸的婚姻、并不是不相愛的結合、而是蘭因絮果的悲劇。
4、這支鉛筆并不是小明的,而是我的。
5、我并不是迷了路,而是山林景色讓我樂而忘返。
6、有的作家寫不出好的作品來、并并不是江郎才盡、而是沒有生活閱歷。
7、最凄美的并不是報仇雪恨,而是遺憾。
8、這個動物并不是驢,而是馬。
9、課外書并不是不可以讀,而是要有選擇的讀。
10、這列火車并不是燒火的,而是用電力機車牽引的。
11、這并不是我的拳造成的,而是你過去罪孽深重,自取滅亡。
12、這并不是勢均力敵的兩軍作戰(zhàn),而是兵力十分懸殊的交鋒。
13、水的分子式并不是ho,而是h2o。
14、我并不是害怕面對,而是害怕失去。
15、他的笑并不是真誠的,而是虛偽的。
16、有的單位并不是實事求是、而是虛報產量、騙取榮譽、這種唱籌量沙的做法、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17、我好困,并不是昨天晚上沒睡覺,而是睡的.少!
18、事情往往并不是敗在開頭,而是無力為繼,半途而廢。
19、挫折并不是永久的失敗,而是奮斗的新起點。
20、他并不是我們的敵人,而是我們的朋友。
21、我并并不是超人一等、而是采用了在課前先預習、課后再復習的方法、所以學得快、記得牢。
22、這個題目并不是這樣做的而是這樣做的。
23、追本溯源、對仗并不是文人創(chuàng)造、而是從民歌中得來的。
24、這次考試并不是一般的小考,而是畢業(yè)考試。
25、完成統(tǒng)一中國大業(yè)的,并不是劉備,而是曹操。
26、并不是因為我跑得太快,而是因為你走得太慢。
27、承諾并不是戲言,而是一種責任。
28、成功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通過拼搏換來了。
29、這一次并并不是他的錯,而是我的問題。
30、他這并不是虛張聲勢、而是真的做最后一搏、要取得好名次。
31、跌倒并不是失敗,而是成功的開始。
32、并不是簡單的亦步亦趨就能學會好知識,而是需要以身實踐,甚至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刻苦鉆研才能學好。
33、那一年并不是遭遇了地震,而是遭遇了干旱。
34、學會并不是枯燥無味,而是趣味橫生。
35、太陽并不是早長遠中午近,而是一樣遠的。
36、并不是我假,而是這世界不許我真。
37、并不是母親想說你,而是你太讓人生氣了。
38、我并不是沒有認真學會,而是這次考試時沒看仔細題。
39、他學漢語并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動的。
40、工作并不是生活,而是謀生的工具。
41、并不是因為美而喜歡,而是因為喜歡才變美!
42、我看那群親友并并不是真正關心老先生,而是對他龐大的遺產虎視眈眈!
43、學會技術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44、這個人簡直就并不是總統(tǒng),而是投機商。
45、我不答理他,并不是討厭他,而是沒什么印象!
46、你并不是光彩奪目的珍珠,而是孕育珍珠的蚌殼。
47、我認為,幸福并不是一種獲取,而是一種給予。
48、并不是為師不管你,而是你自己太讓為師失望了。
49、這并不是自我陶醉,而是一種超凡脫俗的人生境界。
50、這個句子并不是你造不出來,而是你懶不想動腦筋。
51、飄過的并不是飛機,而是云。
52、他對同志做好事并不是熱情支持、而是冷嘲熱諷。
53、人的思想并不是一層不變的,而是不斷變化的。
54、你并不是雄姿英發(fā)的塑像,而是塑像下的一塊墊石。
55、雜志并不是信息時代的速食品或粗茶淡飯,而是具有豐富營養(yǎng)且美味可口的大餐。
56、我們并不是歷史的始作俑者,而是順應歷史潮流之人。
57、這支鉛筆并不是小王的,而是我的。
58、他講的并不是事實,而是編造的。
59、你喜歡一個人并不是讓他感到壓抑,而是讓他快樂,或者愉快,或者幸福!
60、方向錯了,并不是創(chuàng)新,而是守舊復古,前功盡棄。
這并不是難題篇二
又是一年冬天,又是一場大雪。
四年前,稚嫩的我們相遇在幸福路77號,漫天飄舞的雪花輕盈地落在我們衣服上,空氣中彌漫著驚訝、欣喜,亦如我們的心情。
其實,我們一直了解:對我們來說,分離,自始至終都是個難題。
四年后,長大的我們分手在祝福路99號,紛紛揚揚的雪花默默地下墜到我們心上,寂靜的世界滿是傷感、不舍。
——“一生有友,夫復何求?”
我看著你走進候機大廳,在轉過身的那一刻,淚無法阻止地涌出。明知道分手后還能再見面,就算分開,也還是朋友,我卻還是無法說服自己,去坦然的面對在所難免的分離。舍不得、放不下的,不僅僅是這份累計的感情,還有那整整四年的點點滴滴。
我知道你同我一樣,不肯把自己的淚水展現(xiàn)在最好的朋友面前,我也知道那時你的內心必定和我一樣難以平靜。在分別后的這段時間里,我們一路走過,一路回首,以為是在珍惜,實際卻錯過了很多。
也許,分離這個難題我們必須解決。在往后的日子里,或許我們總會被回憶牽絆,但我們還要向前走,向著未來走。回憶永遠是回憶,現(xiàn)實永遠是現(xiàn)實,我們不能為了抓住回憶,而舍棄了現(xiàn)實。其實有些事情,放在記憶中才不會褪色,有些感覺,放在記憶中才不會消失。所以,把握現(xiàn)在吧!因為我們能把握住的只有現(xiàn)在。
樹木,因深愛著大地才選擇了藍天;我們因珍愛著彼此,才選擇了各自啟航,朋友,不論走到哪里,請不要忘記,我們擁有同一片藍天。
當一個城市不再有足以讓你留戀的人或物時,你就想到要一個人旅行。哪怕路再遠,天再黑,也會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并不是去遠方追逐你的夢,而只是想要逃離,這個城市帶給你的不真實的恐懼。
這并不是難題篇三
今年以來,各地頻現(xiàn)“用工荒”,而技能人才培養(yǎng)的主力――職業(yè)教育,卻面臨“招生難”的尷尬。“技工荒”與職教“生源貧血”矛盾突出
“我現(xiàn)在正在外省參加一個中等職業(yè)教育東西部合作辦學洽談會,希望能為學校爭取一批生源。”4月17日上午,淮安市高級職業(yè)技術學校校長黃少基在電話里告訴記者。
在南京,“技工荒”與職業(yè)教育“生源貧血”的矛盾同樣很突出。前不久,南京市相關方面負責人在該市職業(yè)教育聯(lián)合會成立時介紹,目前南京各大企業(yè)最缺的就是有技能、高素質的一線職工,這部分缺口高達19萬人,而且還在擴大。“中職校招生遇冷已經不是一年兩年。由于生源短缺,相當一部分職校門檻一降再降,甚至不設分數(shù)線,生源質量明顯偏低。”該市一位職校負責人透露。
“為了完成中職招生任務,我們走遍了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嘗盡千辛萬苦。”蘇中一個大市的教育局長形象地道出了中職招生的艱辛。
據(jù)了解,進入新世紀以來,江蘇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等傳統(tǒng)產業(yè),電子信息、新材料、環(huán)保、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產業(yè)及現(xiàn)代服務業(yè)領域,高技能人才均嚴重短缺。
“江蘇是職教大省,全省中、高等職業(yè)教育在校生規(guī)模均位居全國第一,近年遇到的中等職業(yè)教育招生難問題很有代表性,迫切需要引起關注。”省教育廳職教處處長尹偉民表示。
爭擠高考“獨木橋”,職教價值“被潛伏”
“中職學校遭遇生源難題,有客觀因素,如隨著人口出生率下降,各地初中畢業(yè)生人數(shù)都在減少,不可避免地會對中職校生源產生影響。”南京市教育局職社處處長梁曉峰分析說。
“社會對職業(yè)教育認同度較低,望子成龍的家長們都想讓子女做白領,而覺得上職校做藍領低人一等,因而爭著讓孩子擠高考‘獨木橋’,這也是職業(yè)教育生源萎縮不可忽視的因素。”采訪中,記者多次聽到這樣的反映。
南京市玄武中等專業(yè)學校校長孫兵告訴記者,每到招生季節(jié),都會出現(xiàn)家長爭著交擇校費讓孩子上名牌高中的情形,職業(yè)學校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得四處尋找生源,主動“上門推銷”學校,這種情況已持續(xù)多年。
“我現(xiàn)在每個月的收入平均都在5000-6000元,多的時候達到1萬元。”在南京一家高爾夫球場任教練的“85后”中職校畢業(yè)生陸華欣告訴記者,他在初中的成績很一般,上不了好高中,所以就選擇了上職校,并選擇了有就業(yè)潛力的高爾夫專業(yè)。“現(xiàn)在我的收入比好些上大學的同學都強,不存在職校畢業(yè)低人一等的問題。”小陸自豪地說。
“我省高等教育入學率雖然很高,但并不意味著所有中學生都有機會上大學。對于那些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初中生來說,趁早上職校學個一技之長,不僅就業(yè)有競爭力,而且一二年級每年還可享受1500元國家助學金的優(yōu)惠待遇。”業(yè)內人士指點說。
多方拓展,構建職業(yè)教育生源“立交橋”
“技工荒”和產業(yè)轉型升級,呼喚加快破解職業(yè)教育“生源貧血”,培養(yǎng)更多適應社會需求的實用技能人才。
這并不是難題篇四
昨日的憂愁不知去了何方,今日的笑容滿面溫暖心房,回首一看,往事歷歷在目,那純真的記憶和無法掩蓋的事實,都一點一點的浮現(xiàn)。 告別了昨日的月亮,又快要告別明日的太陽,告別了天真與無知,又要告別昔日的母校。千萬個不舍,千萬個無奈,千萬個不如意,千萬個不情愿,都無法掩飾告別的事實。自從來到母校,我就知道,該來的還是要來,該走的還是要走,想躲也躲不過我和母校終將有一日分別,在此我給母校獻上最純真的祝福。
回想從來到母校的那一刻,是多么的美好和快樂,是母校用輕柔的慈愛包含了我的天真和無知,是母校用并不偉岸的肩膀,托起了我人生的風景。母校的操場,留下了我的腳印,母校的花草樹木上,有我幼稚的氣息,母校的黑板,還隱約浮現(xiàn)我的.筆跡,母校的升旗臺上,有我堅定和永不改變的誓言。歡笑時,就在你的懷抱里撒嬌,痛苦時,就貼在你的肩膀上哭泣,激越時,及偶和你一起暢談人生,母校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教導我,從不嫌我煩。想到這,馬上就要和母校告別,說再見,不由得淚流滿面。如果時間可以停留,我多想停留再來到母校的那一刻。望著母校,似乎有許多話想說,可就是說不出來。
此刻我仿佛聽到了母校的呼喚|雛鷹終須展翅高飛,你已經長大了,是時候去磨練自已,展現(xiàn)自己的時候了,別難過,告別,并不是悲傷,現(xiàn)在的告別是換來你明天的輝煌成就。此時,我恍然醒悟,我已經長大了,我該去迎接屬于我自己的挑戰(zhàn)。
再見了母校,是你上我懂得了告別并不是悲傷。我會永遠記住的。
這并不是難題篇五
那以往的同窗生活,是一串糖葫蘆,那迷人的甜和酸,將永遠回味不完。
同窗幾年,你把友誼的種子撒在我心靈上。我將默默地把它帶走,精心澆灌、栽培,讓它來日開出芳馨的鮮花。
柳蔭下握別百般惆悵――同窗數(shù)載少年情長,望征程千種思緒,愿友情化為奮進的力量!
生活已經向我們敞開了胸襟,朋友,讓我們勇敢地迎上前去,去盡情地體驗它無邊無際的壯闊,無窮無盡的幽深吧!
小舟在青春的港口起航,我們暫時分手,滿載著理想和追求。重新相聚在何時?將在那豐收的時候!
朝霞般美好的理想,在向我們召喚,我的同窗,分手在即,不必問何日相會,我們――一滴一滴的水,全將活躍在祖國的大海!
三年,在人生的旅程中不過是短短的一段,然而和你同桌三載,卻一生難以忘懷。你是我記憶中的一粒珍珠,心的天幕上的一顆明星。
生命,從小溪的流淌中獲得;青春,在飛流的傾瀉中閃光;存在的價值,于大河的奔流中呈現(xiàn)。
這并不是難題篇六
成功源于自己的努力,堅持和用心。
作為一個女孩家務應該樣樣精通,可是我就是一個特例。六年級時,母親總會說:“你看那別人家的女孩子,在家總幫助父母做家務,而你呢?你成天在家干嗎?你是一個女孩兒,家務之中做飯是必須掌握的。”從那以后,我就開始了我的做飯生涯。
每次周末,我就在家研究如何拿刀、拿菜,才能把菜切得又快又整齊。研究菜如何炒才能保證味道鮮美。火候如何把握才能保證不糊。油、鹽該怎么放才是最佳。經過一個多月的學習,我的廚藝果真有很大的突破。
于是當母親來檢閱我的成績時,我就禁不住自信心的驅使,與母親來了一場比賽。并且,我在心中以這次的比賽為檢評標準,只要贏了母親,那么,我的廚藝也就學到手了,家務這個難關我也算闖過了。
比賽主要以食物的色、味為準,勝負由爸爸來決定,如若是平手,則有加持賽。
第一場就是色,也就是食物的色澤。為了使食物看起來可口,色澤更誘人,我特地從食譜上學習了料的配合。所以,在這一輪里,我按照食譜上的指導,超常發(fā)揮,在菜形、火候、佐料的搭配方面我出其制勝,用菜譜上特別制定的配料,姜蔥小清汁來套色,使食物有了更深一層的美感,就像在欣賞一幅絕妙的,無與倫比的中國畫一樣,使人在視覺和感覺上有著非一般的享受。但老姜也是很辣的,媽媽畢竟有十多年的做飯經驗,即使我的菜有新鮮感和潮流感。最后,勉強才打了個平局。
休息時,我如獲重釋,深呼吸了一下,回想剛才的比賽過程,我的心又不平靜了,在我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第二局又拉開了帷幕。由于第一局用了太多的精力,到了第二句,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自信也沒有剛才那樣多了。于是,在味的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的菜過于清淡,被淘汰了。而母親,自然就是第二輪的冠軍。
由于前面的比賽不能決定什么,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就有了加持賽。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只要你的菜在色、味兩方面勝過了對方,那么你就是最后的贏家。
于是,在這個起著決定性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中,我繃緊了神經,我是一定要制勝的。所以不容半點懈怠。綜合以上比賽,我制定了一套完美的“作戰(zhàn)”方案,根據(jù)菜譜對食物色、味的詮釋,以及為自己提供的小妙招,再加上從母親那兒偷學來的一些傳統(tǒng)方法技巧,我的把握又大了許多。開始比賽了,我的主要作品為燜豬蹄,我精心為主菜準備著配菜與配料,待一切完畢后,媽媽的主菜也烹飪好了。最后,一場了,關鍵的一切呀,千萬不要出問題呀。我屏住呼吸,等待著結果。
最終,我的燜油豬蹄以潤滑而不油膩,松軟而不令人覺得滿足,只為多品而獲得最終的勝利。
起初,我以為做飯是難于上青天的,但我嘗試了、努力了、堅持了、用心了,最后才發(fā)覺成功并不是我想象中那么難。成功就是這樣,只在于自己的努力與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