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日抒懷的現代詩歌朗誦秋日的現代詩歌篇一
全世界的兄弟們
要在麥地里擁抱
東方 南方 北方和西方
麥地里的四兄弟 好兄弟
回顧往昔
背誦各自的詩歌
要在麥地里擁抱
有時我孤獨一人坐下
在五月的麥地 夢想眾兄弟
看到家鄉的卵石滾滿了河灘
黃昏常存弧形的天空
讓大地上布滿哀傷的村莊
有時我孤獨一人坐在麥地為眾兄弟背誦中國詩歌
沒有了眼睛也沒有了嘴唇
秋日抒懷的現代詩歌朗誦秋日的現代詩歌篇二
我的思念是圓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圓的
無論山多高、海多寬
天涯海角都能看見它
在這樣的夜晚
會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圓的
西瓜、蘋果都是圓的
團聚的人家是歡樂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親人的人
望著空中的明月
誰能把月餅咽下?
秋日抒懷的現代詩歌朗誦秋日的現代詩歌篇三
讓夢想如花,
在你我的寂寞中絢爛。
遲疑在夕陽中,
吟著你的詩,
做著你的夢,
我沉醉,
在你經過的花叢中尋覓,
當初麻醉你的陣陣清香。
陽光有著敵意,
穿透了我家的玻璃,
穿透了我的心坎,
帶來灼烈,
帶來不可一世的剛強,
我將手里的茉莉花扔掉,
奔向湖邊。
湖波泛泛的湖,
有著童年折疊的小紙船,
曾經載著我的目光,
在柔柔的風的伴隨下,
駛向那向往自由的樂趣。
我的湖很小,
我的夢很大,
我的船駛不出這局限,
在風波中徘徊,
是感覺自己的無力。
在風雨中飄搖的是自己的人生,
在坎坷中行走的是自己的身影,
我邁出闖關的步伐,
卻是在乳白色的霧中迷失,
這一場迷失是關于自己的靈魂。
我的夢想,
我將她高高地舉起,
在狂風呼嘯中舉到山之巔,
希望她不會摔下,
否則,我將和她一起破碎。
夕陽的淚,在氤氳的霞光中飄飛。
秋日抒懷的現代詩歌朗誦秋日的現代詩歌篇四
舉起了我金色的童年啊
什么時候開始忘記講給我的故事
什么時候開始想念你默默的注視
原諒我啊
從未給你長大以后的擁抱
你為我驕傲
我卻未曾因你感到自豪
你如此寬厚
是我永遠的慚愧
抬頭一座山,俯首一條河
山叫父親山,河叫母親河
山上森林父親手
夏遮風雨秋來送野果
河中流水母親歌,溫柔動聽
年年唱給我,
父親山啊母親河
山高聳來河清澈
養育了兒女一輩輩啊
滋潤著人間好生活
秋日抒懷的現代詩歌朗誦秋日的現代詩歌篇五
一、深刻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準確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
如徐志摩的名詩《再別康橋》,寫的是離愁別緒,其情感基調定在一個“愁”字上,而且,這愁,不是哀愁,不是濃愁,而是輕淡的柔愁,愁中又帶有一絲對康橋美景的沉醉,帶有一絲對母校眷戀的深情。
如果表現的內容是歡快的、激動的或緊張的,速度要稍快一些;表現的內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表現的內容是平鋪直述的,速度就要力求平穩、不緊不慢。” 如我們今天學習的 《我愛這土地》的語速要慢一些。
三、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聲音的長短。把握好誦讀的“輕、重、緩、急”,恰當地分好“音步”,產生鮮明的節奏感,才能將詩歌情感強調出來,才能將詩歌的韻味體現出來。
再以《再別康橋》為例:
輕輕地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地來;
我輕輕地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這整節詩比較輕柔,但輕柔之中依然有強調部分。其中,紅色詞可稍讀重一些;而下畫單線部分的三個“輕輕”雖然屬于這節詩中重點強調的部分,但根據詩歌意境來看,不能重讀。那么該怎么處理呢?我們可以這樣處理:語速放緩慢,聲音稍微拉長。這樣,兩種強調處理,各有不同,一種重讀,一種輕讀拉長,“歌”的韻味便出來了。
四、根據語境,正確處理詩句的停頓。這樣才能使詩歌節奏鮮明,富有韻律美。一般說來,頓號后的停頓最短,逗號后的停頓長一點,分號和冒號后的停頓再長一點,句號、問號、感嘆號和省略號后的停頓更長一些。” 有時則需根據詩歌內容和語意關系來斷定。
總之,現代詩歌誦讀,具有很大程度的表演性。需要我們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投入真情,反復吟詠,方能讀出詩歌的感染力,用詩歌特有的魅力打動讀者。
一、 停連
1.停頓包括:文法停頓、語法停頓、邏輯停頓、心理(情感)停頓。
● 文法停頓:第一種按照行文的標點符號進行停頓,第二種由文章結構決定的,這種停頓是為了表示文章的層次,段落,部分等所作的停頓。停頓是有思想,有內容的,并不是空的。
● 語法停頓:由句子的語法結構造成停頓。①某些介詞前面或后面②方位后③動詞后④某些連詞前面或后面(因為,如果,和等)
●邏輯停頓:一般較短,只相當于頓號所作的停頓。有強調性停頓,并列式停頓,呼應性停頓(有些詞具有領屬關系,比方說,是、想、要、有、像、如等,其后要停頓)領詞,尾詞停頓。
例如:美麗的夢 / 和美麗的詩一樣,
都是可遇 / 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 / 最沒能料到的時刻里 / 出現
——席慕容《初相遇》
2、與停頓相反的一對觀念——連貫(用~表示)
朗誦過程中,思想情感一直處于積極的運動狀態,在意思延續或激情澎湃的地方,必須一氣呵成,這就需要用語流連貫的表達技巧。
例如:你的傷痕累累的乳房
喂養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二、重音——重音的讀法
1、低中見高法:就是把要強點的字詞讀得重一些,響一些。這是最常見的方法。
2、實中轉虛法:虛聲指聲輕氣多的聲音。采用重音輕讀的形式。
3、快中顯慢法:把某些字詞的讀音有意拉長,形成拖腔。
4、連中帶停法:運用停頓來突出重音,幾乎每個主要的重音都離不開它。
三、節奏:節奏是在一定思想感情起伏的支配下,呈現出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語音形式的循環往復。
基本要領:句首不同起,句尾不同落,句腰不同峰。
例:《最后一課》《賣火柴的小女孩》——沉穩型
《春》《天上的街市》 ——輕快型
《沁園春 雪》《濟南的冬天》——舒緩型
四、語氣:包括誦讀的抑揚(語勢及語調)、頓挫(停連)輕重(重音)、徐疾(節奏)等的變化。
秋日抒懷的現代詩歌朗誦秋日的現代詩歌篇六
已被歷史的風雨淹沒。
撕開粽葉,
撫摸千年暗傷,
觸及不到詩人心跳的律動。
美人,香草。
在歲月的河流中,
與天問一道被漸漸漂白。
自從“江陵端午祭”,
申遺成功,撕開粽葉,
只見一具具空殼。
到處都是新鮮的傷口。
沒有滴血。這一天,
我們依然和祖先一樣。
包粽子,吃粽子。
但動作越來越遲緩,
越來越無所謂,
離騷已經包進了粽子。
有誰為千年之后,
再縱身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