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紀昌學射閱讀答案及譯文篇一
東方朔字曼倩,平原厭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舉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朔初來,上書曰:“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聞?!彼肺霓o不遜,高自稱譽,上偉之,令待詔公車,俸祿薄,未得省見。
久之,朔紿騶侏儒,曰:“上以若曹無益于縣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臨眾處官不能治民從軍擊虜不任兵事無益于國用徒索衣食今欲盡殺若曹?!辟宕罂郑淦K方淘唬骸吧霞催^,叩頭請罪?!本佑许?,聞上過,侏儒皆號泣頓首。上問:“何為?”對曰:“東方朔言上欲盡誅臣等。”上知朔多端,召問朔:“何恐侏儒為?”對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侏儒長三尺余,俸一囊粟,錢二百四十。臣朔長九尺余,亦俸一囊粟,錢二百四十。侏儒飽欲死,臣朔饑欲死。臣言可用,幸異其禮;不可用,罷之,無令但索長安米?!鄙洗笮?,因使待詔金馬門,稍得親近。
上嘗使諸數家射覆,置守宮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贊曰:“臣嘗受《易》,請射之?!蹦藙e蓍布卦而對曰:“是非守宮即蜥蜴。”上曰:“善?!辟n帛十匹。復使射他物,連中,輒賜帛。時有幸倡郭舍人,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數也。臣愿令朔復射?!鄙崛怂鶈?,朔應聲輒對,變詐鋒出,莫能窮者,左右大驚。上以朔為常侍郎,遂得愛幸。
時天下侈靡趨末,百姓多離農畝。上從容問朔:“吾欲化民,豈有道乎?”朔對曰:“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時,當世耆老皆聞見之。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綈,足履革,以韋帶劍,莞蒲為席,兵木無刃,衣缊無文,集上書囊以為殿帷;以道德為麗,以仁義為準。于是天下望風成俗,昭然化之。今陛下城中為小,圖起建章,左鳳闕,右神明,號稱千門萬戶。木土衣綺繡,宮人簪玳瑁,設戲車,教馳逐,飾文采,叢珍怪,作俳優,舞鄭女。上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獨不奢侈失農,事之難者也。陛下誠能用臣朔之計,推甲乙之帳燔之于四通之衢,卻走馬示不復用,則堯舜之隆宜可與比治矣。愿陛下留意察之。”
朔雖詼笑,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上常用之。自公卿在位,朔皆傲弄,無所為屈。(節選自《漢書·東方朔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公車,最早為漢代官署名,是衛尉的下屬機構,臣民上書和征召都由公車接待。因漢代曾用公家車馬接送應舉的人,后也以“公車”泛指入京應試的舉人。
b.頓首即叩首,九拜之一。行禮時,以頭叩地即舉而不停留。通常用于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如官僚間的拜迎、拜送,民間的拜賀、拜望、拜別等。
c.射覆,是古代雅士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玩樂方式?!吧洹笔遣露戎猓案病笔歉采w之意。覆者用甌盂等器覆蓋某一物件,射者通過占筮等途徑猜測里面是什么東西。
d.《易》,相傳為老子所著?!安敷摺本褪菍ξ磥硎聭B的發展進行預測,《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東方朔大膽自薦,他認為自己才貌俱佳,且勇敢、敏捷、廉潔、守信義,足以成為天子的大臣。武帝讀了他的自薦,很贊賞他。
b.東方朔機智敏捷,能言善辯。在不得寵幸之時,他故意嚇唬幾個宮中管理馬圈的侏儒,得以接近武帝并獲得親近和賞識,被授予常侍郎的官職。
c.東方朔聰明過人,精通占卜之術?;实墼屓松涓玻瑬|方朔多次準確猜出所覆之物,皇帝賜帛嘉獎。受皇帝寵幸的倡優郭舍人挑戰,卻終究無法難住東方朔。
d.東方朔以孝文皇帝生活儉樸、崇尚高尚的道德和仁義為例,勸武帝舍棄奢侈,以此教化百姓,就能建立與堯舜盛世相媲美的功業。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臣言可用,幸異其禮;不可用,罷之,無令但索長安米。(5分)
(2) 上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獨不奢侈失農,事之難者也。(5分)
4.a
5. d(《易》相傳為周文王所著?!秷笕伟矔分杏小拔耐蹙卸荨吨芤住贰保?/p>
6.b (b項中“被授予常侍郎的官職”是在“射覆”事件之后。)
7.(1)我的話如果可以被采用,希望您改變對待我的禮節;如果我的話不能被采用,請讓我回家,不要讓我只是白吃長安的米。(“幸”“異”“無令”“但”各1分,句意1分)
(2)皇上這樣奢侈無度,卻偏偏想讓百姓不奢侈,不放棄農業,這是難以做到的事。(“淫侈”“使”“獨”各1分,“事之難者也”判斷句1分,句意1分)
東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厭次縣人。漢武帝即位不久,征召天下推舉方正、賢良、有文學才能的人士。東方朔剛到長安,就上書說:“我一共習誦了四十四萬字。還經常佩服子路的格言。我今年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眼睛像掛起來的珍珠那樣明亮,牙齒像編起來的貝殼整齊潔白,勇猛像孟賁,敏捷如慶忌,廉潔似鮑叔,守信如尾生。像這樣的人,可以做天子的大臣了。臣東方朔冒死再拜向皇上稟告?!睎|方朔上書的文辭不謙遜,贊美抬高自己,漢武帝卻認為他奇偉,命令他在公車署待詔,但俸祿微薄,沒有被賞識提拔。
過了很久,有一次東方朔哄騙宮中管理馬廄的侏儒說:“皇上認為你們這些人對朝廷沒有用,耕田力作當然趕不上別人,居于民眾之上做官不能治理民事,從軍殺敵不能勝任作戰之事,對國家沒有益處,僅是耗費衣食,現在皇上想殺光你們。”侏儒們很是害怕,哭哭啼啼。于是東方朔教唆他們說:“皇上就要從這里經過,你們要叩頭請罪。”過了一會兒,聽說皇帝路過,侏儒們都跪在地上,一邊哭一邊磕頭。皇上問:“你們為什么這樣?”侏儒們回答說:“東方朔說皇帝要把我們全殺死?!被噬现罇|方朔詭計多端,召見并責問他:“你為什么要恐嚇那些侏儒?”東方朔回答說:“我活也要說,死也要說。侏儒身長只有三尺多,俸祿是一袋粟,錢是二百四十。我身高九尺多,卻也只拿到一袋米的俸祿,錢二百四十。侏儒飽得要死,我餓得要死。我的話如果可以被采用,希望您改變對待我的禮節;如果我的話不能采用,請讓我回家,不要讓我只是白吃長安米?!蔽涞勐牶蟠笮?,就讓他待詔金馬門,漸漸得到皇帝的親近。
皇上曾經讓一些擅長占筮的人射覆,把壁虎扣在盆子下面,讓他們猜是什么,都沒有猜中。東方朔自我介紹說:“臣曾學《易》,請允許我猜猜是什么?!庇谑撬幂椴莘纸M擺成卦局,回答說:“這不是壁虎就是蜥蜴。”武帝說:“猜得對!”賞賜給他十匹帛。又讓他猜別的東西,接連都能猜中,每次都賞賜給他布帛。當時宮中有個受寵幸的倡優郭舍人,他說:“東方朔太狂妄,不過是僥幸猜中罷了,并不是實在的數術。我希望讓他再猜?!惫崛藛柕闹i語,東方朔應聲對答,變化奇巧鋒芒畢出,沒有能難住他的題,在場的人都很驚訝?;实垡虼巳蚊鼥|方朔為常侍郎,從此受到親近和寵幸。
當時天下崇尚奢華,爭相從事工商業,老百姓多離開農田。武帝悠閑地問東方朔:“我想教化百姓,有什么辦法嗎?”東方朔回答說:“我愿意就近說說孝文皇帝時的事,這是當今在世老人都知道的。文帝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但他身著黑粗布衣服,腳穿生皮做的鞋,用不加裝飾的韋皮劍鞘掛佩劍,鋪著莞蒲編的草席,兵器像木制的那樣沒有利刃,棉衣以亂絮鋪成而不加紋飾。綴合裝奏章的青布袋用作宮殿帷幕。文帝以道德高尚為美,以仁義為準繩。于是天下人都仰望他的風范,形成淳厚的風俗,明顯地教化了民眾?,F在陛下嫌長安城地方小,在城外建章宮,左有鳳闕,右有神明臺,號稱千門萬戶。家具用錦繡裝飾,宮人頭上簪著玳瑁,設置雜耍玩車,倡導馳逐游獵之樂,追求裝飾的文采華麗,聚集珍奇怪物,樂人演戲,鄭女起舞。皇上這樣的奢侈無度,卻偏偏想讓百姓不奢侈,不棄農經商,這是難以做到的事。陛下果真采用我東方朔的建議,撤去這些華麗的帷帳,在四通八達的大街上燒掉,放棄飼養良馬表示不再騎用,那樣,就只有堯舜盛世才能與陛下的功業相媲美了。希望陛下能用心考慮上述之事?!?/p>
東方朔雖然詼諧調笑,但常常察言觀色,適時地直言進諫,武帝經常采納他的意見。從公卿到在位的群臣,東方朔都輕視嘲弄,沒有什么人是他肯于屈從的。
紀昌學射閱讀答案及譯文篇二
陶弘景字通明,丹陽秣陵人也。初,母夢青龍自懷而出,并見兩天人手執香爐來至其所,已而有娠,遂產弘景。幼有異操,年十歲,得葛洪《神仙傳》,晝夜研尋,便有養生之志。謂人曰:“仰青云,睹白日,不覺為遠矣。”及長,身長七尺四寸,神儀明秀,朗目疏眉,細形長耳。讀書萬余卷。善琴棋,工草隸。未弱冠,齊高帝作相,引為諸王侍讀,除奉朝請。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閱為務。朝儀故事,多取決焉。永明十年,上表辭祿,詔許之,賜以束帛。及發,公卿祖之于征虜亭,供帳甚盛,車馬填咽,咸云宋、齊以來,未有斯事,朝野榮之。
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宮,名金壇華陽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漢有咸陽三茅君得道,來掌此山,故謂之茅山?!蹦酥猩搅^,自號華陽隱居。始從東陽孫游岳受符圖經法。遍歷名山,尋訪仙藥。每經澗谷,必坐臥其間,吟詠盤桓,不能已已。時沈約為東陽郡守,高其志節,累書要之,不至。
性好著述,尚奇異,顧惜光景,老而彌篤。尤明陰陽五行,風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圖產物,醫術本草。著《帝代年歷》,又嘗造渾天象,云修道所須,非止史官是用。
義師平建康,聞議禪代,弘景援引圖讖,數處皆成“梁”字,令弟子進之。高祖既早與之游,及即位后,恩禮逾篤,書問不絕,冠蓋相望。
天監四年,移居積金東澗。善辟谷導引之法,年逾八十而有壯容。深慕張良之為人,云“古賢莫比”。曾夢佛授其菩提記,名為勝力菩薩。乃詣鄮縣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后太宗臨南徐州,欽其風素,召至后堂,與談論數日而去,太宗甚敬異之。大通初,令獻二刀于高祖,其一名養勝,一名成勝,并為佳寶。
(節選自《梁書·陶弘景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引為諸王侍讀,除奉朝請除:任命
b.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止:居住
c.高其志節,累書要之,不至 要:要求
d.恩禮逾篤,書問不絕,冠蓋相望篤:深厚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朝儀故事,多取決焉 而人之所罕至焉
b.乃中山立館,自號華陽隱居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
c.年逾八十而有壯容 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d.其一名養勝,一名成勝 今其志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與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陶弘景雖然生活在貴族群中,但關起來門來不與其他人相往來,只以看書為要事,朝廷規儀禮章等事,一般都向他請教決斷。
b.陶弘景喜歡著述,更追求奇異,愛惜時間,越老越勤奮,尤其了解陰陽五行、風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圖產物,醫術本草。
c.梁高祖即位后經常寫信問候陶弘景,是因為在高祖即位前,素不相識的陶弘景推薦了他并且援引圖讖,讓弟子進上表示忠誠。
d.陶弘景擅長辟谷氣功等養生方法,八十多歲仍顯得年輕,十分愛慕漢代張良的為人處世,稱他“古代賢人沒有誰能比得上”。
7.把原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及發,公卿祖之于征虜亭,供帳甚盛,車馬填咽,咸云宋、齊以來,未有斯事,朝野榮之。
(2)后太宗臨南徐州,欽其風素,召至后堂,與談論數日而去,太宗甚敬異之。
參考答案:
4.(3分)c (“要”通“邀”,邀請。) 。
5.(3分)b(都是表順承副詞,“于是、就”。a項,兼詞,于之/助詞,不譯;c項,連詞,但是/連詢,表僻飾;d項,代詞,其中/代詞,他們。)
6.(3分)c(“素不相識”與事實不符,因為“高祖既早與之游”。)
人們都說自宋齊以來,還沒有出現過這種事情,朝廷和民間都認為是件有面子的事情。
(2)后來太宗來到南徐州,欽佩他的高風清名,召他到后堂之中,和他談論了多日才離開,太宗十分敬佩嘆服他。
參考譯文:
陶弘景字通明,丹陽郡秣陵縣人。起初,他的母親夢見一條青龍從她懷里出來,并看見兩位仙人手里拿著香爐來到她的家里,不久她就懷孕了,于是生下了陶弘景。他小時候就不同一般人,十歲時,看到葛洪的《神仙傳》,日夜研究推理,于是有了養生的志向。他對別人說:“仰看高空,觀看太陽,不感到是很遙遠的事了。”等到他長大后,身高七尺四寸,神態儀表出眾,眼睛明亮有神,眉毛寬廣,身材很長,耳朵肥大。讀書超過萬卷。善于彈琴下棋,草書、隸書寫得很好。不到二十歲,齊高帝任宰相時,把他封為諸王的陪讀,任命為奉朝請。雖然生活在貴族群中,但一個人關在屋里不與外人交往,只是批改翻閱文稿,朝廷禮儀事務,一般都向他請教決斷。永明十年(492),上書請求辭職,皇帝同意他的請求,賞賜他五匹絲帛。臨行時,公卿官員在征虜亭設宴為他送行,因為餞行而設的帷帳和車馬太多,堵住了道路,都說從劉宋、蕭齊以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事,朝廷和民間都認為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自此以后,陶弘景住在句容縣內句曲山,他總是說:“這座山的下面是道教第八洞宮,名叫金壇華陽之天,方圓一百五十里。過去漢朝咸陽的三茅君修成仙,后來掌管這座山,所以稱它為茅山?!庇谑窃诎肷窖ㄒ蛔孔樱苑Q華陽隱居。開始跟東陽人孫游岳學習符圖經書道法。游歷許多名山,尋找訪求仙藥。每經過兩山間的流水,一定要坐或躺在水中,徘徊吟頌,不能自已。當時沈約任東陽郡守,敬仰他的志向氣節,多次寫信邀請他,他都沒有去赴約。
陶弘景生性喜好寫作,崇信稀奇怪異的事,珍惜時光,到老更是如此。特別通曉陰陽五行、風水、星象、地形、算卦、山川地理、方圖物產、醫術草藥。撰寫過《帝代年歷》,又制造渾天象,他說:“我造渾天象是修道的需要,不止是史官才用它。”
起義軍攻克建康城,聽說商議禪讓的事,陶弘景按圖讖推論,好幾處呈“梁”字型,于是派弟子進獻給皇帝。高祖很早就與他有交往,即皇帝位后,對他更加禮遇和照顧,不斷去信問候,使節的車蓋一個接一個。
天監四年(505),移居到茅山積金東邊的山谷。擅長辟谷導引等養身的方法,八十多歲還像年輕人一樣容顏不改。十分羨慕漢代張良的為人,說“古代的圣賢都無法和他相比”。曾夢見佛傳授他菩提記,并稱他為勝力菩薩。于是到鄖縣阿育王塔發誓,接受佛教的五大戒規。后來太宗到南徐州時,欽佩他的高風清名,召他到后堂,談論好幾天才離去,太宗特別敬重他。大通初年,派人獻兩把寶刀給高祖,一名善勝,一名威勝,都是上等的寶物。
大同二年(536)逝世,終年八十五歲。死后容貌不改顏色,關節屈伸自如?;实巯略t贈封中散大夫,謚號貞白先生,并派舍人監護喪事。陶弘景生前遺言薄葬,弟子遵照他的意愿辦理喪事。
紀昌學射閱讀答案及譯文篇三
黃貞麟,字振侯,山東即墨人。順治十二年進士。十八年,授安徽鳳陽推官,嚴懲訟師,州郡懔然。值大旱,禱雨未應,貞麟曰:“得無有沉冤未雪,上干天乎?”于禱雨壇下,立判諸大獄,三日果雨。江南逋賦案興,蒙城、懷遠各逮紳民百余人系獄候勘。獄不能容,人皆立,貞麟以彼逋賦皆未驗實,不忍令死于獄,悉還其家。及訊,則或舞文吏妄為注名,或誤報,悉原而釋之,保全者五百家。
河南優人朱虎山,游食太和,發長數寸,土猾范之諫與昝姓有隙,誣以藏匿故明宗室朱虎山謀不軌。事發,江寧推官不敢問,以委貞麟。貞麟力白其誣。逮至京師復勘,刑鞫無異,貞麟乃釋昝姓而治之諫罪。潁州民吳月以邪教惑眾,株連千余人,貞麟勘多愚民無知,徒坐月及為首者。捕人索財于水姓,不得,指為月黨,追至新蔡殺之。鄉人來救,并誣為月黨。撫鎮發兵圍之,系其眾至鳳陽。貞麟廉得實,懲捕而盡釋新蔡鄉人。其理枉活人多如此。旋以他事解官,后得白。
康熙九年,授直隸鹽山知縣。地瘠而多盜,立法牌甲互相救護。有警,一村中半守半援,盜日以息。清里役,逃亡者悉與豁除,不期年,流民復業數百家。十二年,旱,謂父老曰:“勘災者至,所需惟官是責,不費民一錢?!奔扒镎?,吏仍以舊額進。貞麟曰:“下輸上易,上反下難。待準蠲而還之,反覆間民必受損?!绷⒘畛?。又永革雜派陋例,民皆感其惠。復擢戶部山西司主事山西聞喜邑丁徭重力請減之監督京左、右翼倉因失察侵盜罷職卒于家。
(選自《清史稿》,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 ,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值大旱,禱雨未應值:遇到
b.土猾范之諫與昝姓有隙隙:隔閡
c.徒坐月及為首者坐:犯罪
d.不期年,流民復業數百家期年:一整年
5.對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黃貞麟疾惡如仇。在任安徽鳳陽推官時,嚴懲了為非作歹的訟師,使州郡風氣純正。后來又懲治了誣陷他人的“土猾”范之諫。
b.黃貞麟善于斷案。在吳月一案中,捕快因索要錢財不得而誣陷百姓為吳月同黨,黃貞麟查得實情,懲治了捕快,釋放了被誣陷的人。
c.黃貞麟愛護百姓。任直隸鹽山知縣時,因發生旱災而下令免除部分賦稅,又永遠革除不合理的攤派,并請求減免山西聞喜邑的徭役。
d.黃貞麟處理政事有方。鹽山多盜賊,黃貞麟就制定牌甲互相救護制度,一旦有警報,全村人就“半守半援”,使偷盜現象一天天減少。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貞麟以彼逋賦皆未驗實,不忍令死于獄,悉還其家。(5分)
(2)勘災者至,所需惟官是責,不費民一錢。(5分)
參考答案
4.c(應解釋為“定罪”“判罪”)
5.a(據句意即可)
6.c(“請求減免山西聞喜邑的徭役”發生在黃貞麟任戶部山西司主事時)
7.(1)黃貞麟認為他們拖欠賦稅都沒有審驗查實,不忍心讓他們死在獄中,就讓他們全部回家。(“逋”1分,“驗實”1分,“悉”1分,句意準確連貫2分)
(2)查看災情的官員來了,所需要的只要求官府供應,不應耗費百姓一文錢。(“勘”1分,“惟官是責”2分,句意準確連貫2分)
【參考譯文】
黃貞麟,字振侯,山東即墨人。順治十二年進士。十八年,被授予安徽鳳陽推官,嚴厲懲罰為非作歹的`訟師,州郡風氣很正。遇上大旱,祈禱上天降雨沒有靈驗,黃貞麟說:“難道是有舊冤未能申雪,冒犯了上天嗎?”于是就在壇下祈禱下雨,立刻判決諸多大案件,三天之后果然下了雨。江南拖欠賦稅的案件發生,蒙城、懷遠各地各自逮捕了士紳百姓百余人囚禁在獄中等待調查。監獄不能容納這么多人,人們只能站著。黃貞麟認為他們拖欠賦稅都沒有審驗查實,不忍心讓他們死在獄中,就讓他們全部回家。等到審訊時,那些文吏有的胡亂給他們捏造姓名,有的誤報姓名,黃貞麟查清后都原諒、釋放了他們,得以保全的有五百多家。
河南優人朱虎山,游歷就食于太和,頭發長達數寸,當地狡猾的人范之諫和昝姓有矛盾,誣陷說昝姓家窩藏原明朝皇族朱虎山圖謀不軌。事情被檢舉,江寧推官不敢審問,把案件委托給黃貞麟。黃貞麟極力申明這是誣告。等到到京師重新審查,審訊沒有不同,于是就釋放了昝姓,治范之諫的罪。潁州百姓吳月用邪教迷惑民眾,被株連的有千余人,黃貞麟查驗實情為百姓愚昧無知,只判決吳月及為首的幾個人犯罪。捕快向水姓人家索要錢財,不得,就指證水姓人家為吳月的同黨,到新蔡追殺水姓人,鄉人來救水姓人,也一并被誣為吳月的同黨,撫鎮發兵包圍了鄉人,逮捕了許多人押解到鳳陽。黃貞麟查得實情,懲治了捕快,全部釋放了蔡鄉人。他審理冤枉的案件救活人們大多像這樣。不久因為其他事情被解除官職,后來又得以辯白。
康熙九年,被授予直隸鹽山知縣。當地土地貧瘠,盜賊很多,黃貞麟就制定牌甲互相救護制度。一旦有警報,全村人中一半在家堅守,一半出去幫助捉拿盜賊,偷盜現象一天天減少了。清查鄉里勞役,逃亡的全部免服徭役,不滿一年,逃亡的百姓回家以農為業的就有幾百家。十二年,大旱,黃貞麟對百姓說曰:“查看災情的官員來了,所需要的只要求官府供應,不應耗費百姓一文錢?!钡鹊角锛菊鞫悤r,官吏仍然按照原先的數額上報。黃貞麟說:“百姓向上交稅容易,官府返回給百姓就難了。等到批準免除的數額定下來再退還賦稅,這一來一回之間,百姓一定會受損失。”立刻下令免除部分賦稅。又永遠革除各種不合理的攤派,百姓都非常感激他的恩德。又被提升為戶部山西司主事,山西聞喜邑人丁徭役重,黃貞麟極力請求減免。擔任京左、右翼倉的監督,因為被盜而失察被罷免職務,后來在家中去世。
紀昌學射閱讀答案及譯文篇四
陳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文明初,舉進士。
時高宗崩于東都,將遷梓宮長安。于是,關中無歲,子昂盛言東都勝塏,亦可營山陵。武后奇其才,召見金華殿。子昂貌柔野少威儀而占對慷慨擢麟臺正字拱初詔問群臣調元氣當以何道子昂因是勸后興明堂太學,即上言:“臣愿陛下為唐恢萬世之業,相國南郊,建明堂。乃月孟春,躬藉田、親蠶以勸農桑,養三老、五更以教孝悌,明訟恤獄以息淫刑,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貪吏?!庇盅裕骸啊尤瓴粸槎Y,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奈何為天下而輕禮樂哉?愿引胄子使歸太學,國家之大務不可廢已?!?/p>
后召見,賜筆札中書省,令條上利害。子昂對三事。其一言:昔堯舜不下席而化天下,蓋黜陟幽明。陛下知難得人,則不如少出使。其二言:國家興衰,在縣令也。今吏部調縣令如補一尉,但計資考,不求賢良。故庸人皆任縣令,教化之陵遲,顧不甚哉!其三言:宜脩文德,去刑罰,勸農桑,以息疲民。蠻夷知中國有圣王,必累譯至矣。
于時,吐蕃、九姓叛。子昂上疏曰:“盜興則安北不全,甘、涼以往,蹺以待陷,后為邊患,禍未可量。此國家大機,不可失也。”其后吐蕃果入寇,終后世為邊患最甚。后復召見,使論為政之要,適時不便者,毋援上古,角空言。子昂乃奏八科:一措刑,二官人,三知賢,四去疑,五招諫,六勸賞,七息兵,八安宗子。俄遷右衛胄曹參軍。雖數召見問政事,論亦詳切,顧奏聞輒罷。
圣歷初,以父老,表解官歸侍,詔以官供養。會父喪,廬冢次,每哀慟,聞者為涕??h令段簡貪暴,聞其富,欲害子昂,家人納錢二十萬緡。簡薄其賂,捕送獄中。子昂之見捕,自筮,卦成,驚曰:“天命不佑,吾殆死乎!”果死獄中,年四十三。
唐興,文章承徐、庾余風,天下祖尚,子昂始變雅正。所論著,當世以為法。大歷中,東川節度使李叔明為立旌德碑于梓州,而學堂至今猶存。
(節選自《新唐書·陳子昂傳》,有改動)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山”“陵”都具有“高大、雄偉、永久”之義,君主之墓被喻為“山陵”,天子去世被稱為“山陵崩”。而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祿”。
b.“三老五更”,為鄉官之名,由年老致仕而有經驗之鄉間耆老擔任,掌管教化,天子以父兄之禮養之?;实巯蛉衔甯揪磿r,行跪拜之禮。
c.“蠻夷”是我國古代對華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泛稱,包括南蠻和東夷;近代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其中的“夷”則是指西洋人。
d.“表”是古代的一種文體,是臣子寫給皇帝的書信、奏章,《出師表》、《陳情表》都是這種文體;“表”還可做動詞,是“以表上奏”的意思。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項是()(3分)
a.陳子昂生性耿介,直言敢諫。唐高宗病逝于洛陽,武后執掌朝政,將遷梓宮歸葬長安。子昂聞后,上書極力陳說洛陽可建山陵,武后看后,嘆其才,授予他官職。
b.陳子昂心懷蒼生,體恤百姓。提出少派使臣勞乏百姓、多派賢良擔任縣令、讓百姓休養生息。武后也多次召見他詢問政事,言辭詳盡急切,最終總是付諸實踐。
c.陳子昂對天下有憂患意識,對邊防頗有遠見。他提出必須保全安北府,否則其日后成為邊患,災禍不堪設想。后來吐蕃果然入侵,成為后世最嚴重的邊患。
d.陳子昂引領初唐一代文風。他提倡文辭質樸、內容充實的風雅正道,其論著成為時人創作的法則,后人也給了他很高的評價,立旌德碑、建學堂紀念他。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養三老、五更以教孝悌,明訟恤獄以息淫刑,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貪吏。
(2)簡薄其賂,捕送獄中。子昂之見捕,自筮,卦成,驚曰:“天命不祐,吾殆死乎!”
參考答案
4.d
5.a(應為:大夫去世曰“卒”,士人去世曰“不祿”)
6.b(“最終總是付諸實踐”錯,原文為“雖數召見問政事,論亦詳切,顧奏聞輒罷”。)
參考譯文
陳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縣人。(睿宗李旦)文明元年(684)考取進士。
這時高宗李治在東都洛陽逝世,朝廷打算把靈柩遷回長安,當時,關中饑荒,陳子昂極力陳述東都洛陽風景優美,也可以建造陵墓。則后認為他是杰出人才,在金華殿召見了他。陳子昂外貌溫順質樸,儀容威嚴不足,但對答交談情緒激昂,被提升為麟臺正字。武則天垂拱初年,下詔書咨詢朝臣們:“該用什么辦法調養國家元氣?”陳子昂乘機建議武后興辦明堂、太學,當即進言說:“我惟愿陛下為大唐擴大萬代的基業,在京城南郊選擇一個地方,修建明堂。孟春時節,陛下親自舉行耕田、養蠶禮儀來鼓勵農桑,奉養三老五更來教導(百姓)孝敬父母、敬愛兄長,明察案件、謹慎判處來制止濫用刑罰,整治禮樂教化來停止戰爭,考察舉薦忠孝廉潔之士來清除污吏?!彼€進言說:“‘君子三年不舉行禮儀教化活動,禮儀必然敗壞,三年不奏音樂(感化人心),樂教必然崩毀’,怎能治理國家卻不重視禮樂呢?希望讓貴族子弟回歸太學學習,這是國家大事,不能廢止。”
則后召見了他,下手諭給中書省,要他逐條陳述朝政的利害得失。陳子昂寫了三條對策。第一條說:古代唐堯、虞舜不離坐位卻教化天下,因為能夠黜退昏愚的`官員,晉升賢明的官員。陛下感到難得物色到這樣的人,倒不如少派人出去。第二條說:國家興盛衰落,關鍵就在縣令。如今吏部調任縣令如同補派一個縣尉,只考慮資歷年紀,不講究賢德才干。所以庸人都當縣令,教化衰落,能不嚴重嗎!第三條說:應當興禮樂教化,取消刑罰,鼓勵農業生產,讓疲憊的百姓休養生息。外族知道中國有圣明的君主,必然一再懇請來華朝拜了。
就在這時,吐蕃、九姓鐵勒叛亂。陳子昂呈遞奏疏說:“盜賊興起,安北府就不能保全,甘州、涼州以北,動蕩不定容易攻占,其后成為邊境禍患,災禍不堪設想。這是國家的關鍵大事,(處理上)不能失誤?!蹦且院?,吐蕃果然入侵,始終成為后世最嚴重的邊境禍患。則后又召見他,要他論述主持朝政的要領,(批評)不恰當的時政,不要引經據典,大發空洞議論。陳子昂于是稟奏了八個問題:一是廢棄刑罰,二是民可任官,三是任用賢才,四是去掉猜忌,五是征求批評,六是鼓勵獎賞,七是停止征伐,八是安置皇族子弟。不久遷任右衛胄曹參軍。雖然(武后)多次召見陳子昂咨詢朝廷政務,(陳子昂)言詞詳盡急切,只不過最后都是說了就放下。
武則天圣歷初年,由于父親年事已高,陳子昂上表請求辭官回家侍候,詔令戴職供養。父親去世,他在墳墓旁邊修建戶室(守孝),常常放聲痛哭,聽到的人也為他落淚??h令段簡貪婪兇殘,聽說他家富裕,要殘害他,家屬送給段簡二十萬緡錢。段簡認為財物太少,把陳子昂抓去關進了監獄。陳子昂被捕時,自己占卜,卦象占出后,驚駭地說:“天意不肯保佑,我大概要死了!”果然死在監獄,終年四十三歲。
初唐時期,詩文繼承南北朝時徐陵、庾信(辭藻華麗內容空洞)的風格,全國宗奉提倡,至陳子昂才提倡(文辭質樸內容充實)的風雅正道。陳子昂的論著,時人作為法則。代宗大歷年間,東川節度使李叔明在梓州為他樹立旌德碑,碑旁的那所學校至今還在。
紀昌學射閱讀答案及譯文篇五
馬融字季長,扶風茂陵人也,將作大匠嚴之子。為人美辭貌,有俊才。初,京兆摯恂以儒術教授,隱于南山,不應征聘,名重關西。融從其游學,博通經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將軍鄧騭聞融名,召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應命,客于涼州武都、漢陽界中。會羌虜飆起,邊方擾亂,米谷踴貴,自關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饑困,乃悔而嘆息,謂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據天下之圖,右手刎其喉,愚夫不為。’所以然者,生貴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滅無貲之軀,殆非老莊所謂也?!?/p>
故往應騭召。四年,拜為校書郎中,詣東觀【注】典校秘書。是時,鄧太后監朝,騭兄弟輔政。而俗儒世士,以為文德可興,武功宜廢,遂寢蒐狩之禮,息戰陣之法,故猾賊從橫,乘此無備。融乃感激,以為文武之道,圣賢不墜,五才之用,無或可廢。元初二年,上《廣成頌》以諷諫。頌奏,忤鄧氏,滯于東觀,十年不得調。因兄子喪,自劾歸。太后聞之怒,謂融羞薄詔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錮之。太后崩,安帝親政,召還郎署,復在講部。出為河間王廄長史。時車駕東巡岱宗,融上《東巡頌》,帝奇其文,召拜郎中。融才高博洽,為世通儒,教養諸生,常有千數。善鼓琴,好吹笛,達生任性,不拘儒者之節。
居宇器服,多存侈飾。嘗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后列女樂,弟子以次相傳,鮮有入其室者。嘗欲訓《左氏春秋》,及見賈逵、鄭眾注,乃曰:“賈君精而不博,鄭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鄧氏,不敢復違忤勢家,遂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將軍《西第頌》,以此頗為正直所羞。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遺令薄葬。
論曰:馬融辭命鄧氏逡巡隴漢之間將有意于居貞乎既而羞曲士之節惜不貲之軀終以奢樂恣性黨附成譏固知識能匡欲者鮮矣。夫事苦,則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慮深。登高不懼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歸于所安而已矣。(節選自《后漢書 馬融傳》)
【注】東觀:漢代宮中藏書、著書的機構。
4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
固知識能匡欲者鮮矣/
固知識/ 能匡欲者鮮矣/
/ 固知識能匡欲者鮮矣/
固知識能匡欲者鮮矣/
5 . 下列是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
a .舍人,古代豪門貴族家里的門客,宋元后用以稱呼權貴子弟,明代軍衛應襲子弟也稱“舍人”。
b .老莊,老子和莊子的并稱,老子和莊子是道家學說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張“清靜無為”“順應天道”
“人性本善”“逍遙齊物”等思想。
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
書。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
個奇才,將女兒嫁給了他。
陷入困頓,最終接受了鄧騭的邀請。
錮,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按照次序傳習他的學說,能登堂入室得其面授者很少。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 分)
(1)古人有言:“左手據天下之圖,右手刎其喉,愚夫不為。”所以然者,生貴于天下也。(5 分)
譯文:
(2 )而俗儒世士,以為文德可興,武功宜廢,遂寢蒐狩之禮,息戰陣之法,故猾賊從橫,乘此無備。
(5 分)
譯文:
4.c
5.b(“人性本善”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張。)
6.c(馬融因為哥哥的孩子去世,向朝廷請求回鄉,太后認為馬融輕視、羞辱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禁錮他。不是因為上奏《廣成頌》被禁錮。)
7.(1)古人有這樣的話:“左手拿著天下的地圖,右手割斷自己的喉管,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边@樣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寶貴。(“據”、“刎”、“所以”、狀語后置各1分,句意1分。)
(2)而當時淺陋的儒生和讀書人,都認為可以大興文德,武力應該廢止,于是停止打獵的禮儀,停息作戰布陣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盜賊放縱橫行,乘朝廷當時沒有防備。(“以為”、“宜”、“寢”、“從”各1分,句意1分?!皩嬌L狩之禮,息戰陣之法”兩句亦可作互文理解,對學生不作要求。)
馬融字季長,扶風茂陵人,將作大匠馬嚴的兒子。馬融長相英俊,善于言辭很有才氣。起初,京城的摯恂用儒術教授生徒,在南山隱居,不答應朝廷征召聘任,在關西一帶名氣很大,馬融跟著他游學,學識淵博精通儒學經典。摯恂認為馬融有奇才,就把女兒嫁給了他。永初二年,大將軍鄧騭聽說了馬融的名聲,把他召為舍人,但是馬融內心很不樂意,就沒答應,客居在涼州的武都和漢陽境內。恰逢羌虜迅猛擾邊,邊境混亂不安,糧價飛漲,關內以西之地,路上餓死的人隨處可見。馬融在陷入饑餓困苦后,才后悔并且嘆息著對朋友說:“古人有這樣的話:‘左手拿著天下的地圖,右手割斷自己的喉管,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之所以這樣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寶貴?,F在因為一點點世俗的屈辱,而毀滅自己高貴的身體,這大概也不是老子莊子所認可的啊?!庇谑蔷痛饝肃囼s的邀請。永初四年,任命為校書郎中,到東觀做典校秘書。這個時候鄧太后主持朝政,鄧騭兄弟輔佐她。而當時淺陋的儒生和讀書人,都認為可以大興文德,武力應該廢止,于是停止打獵的禮儀,停息作戰布陣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盜賊放縱橫行,乘朝廷當時沒有防備。馬融于是感慨激憤,認為文武之道,圣賢都沒有放棄,勇、智、仁、信、忠五才,沒有一個可以廢止。元初二年,上奏《廣成頌》來規勸進諫此事?!稄V成頌》的上奏,違逆(得罪)了鄧氏,馬融被滯留在東觀,十年都沒有調任新職。因為哥哥的孩子死了,他便向朝廷請求回鄉。太后聽到這個消息很生氣,認為馬融羞辱輕視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監禁他。太后死后,安帝劉祜親政,把他召回郎署做侍從郎官,又做了皇帝的侍講官。后離開京師做了河間王的廄長史。當時皇帝車馬東巡泰山,馬融上了一篇《東巡頌》,皇帝認為他的文章寫得很不一般,召他進京任命為郎中。馬融才高博學,是當時的一個大學者,教授的學生常以千數。擅長演奏琴,喜歡吹笛子,性情放達率真,不拘泥于儒士的禮節。居室房屋里的器物服飾,多有奢侈講究的裝飾。曾經坐在高堂上,掛著絳紗帳,前面教授學生,后面排列著女樂,學生按照次序傳習他的學說,很少有人登堂入室。曾經想注解《左氏春秋》,等到看到賈逵、鄭眾的注解,就說:“賈先生精深而不廣博,鄭先生廣博而不精深。又精深又廣博的,誰又能超過我呢?”著《三傳異同說》,注《孝經》、《論語》、《詩》等,所著賦、頌、碑、誄……一共二十一篇。當初,馬融被鄧氏懲罰,不敢再違逆得罪權勢人家,于是替大將軍梁冀起草奏書參奏李固,又寫了吹捧梁冀的《西第頌》,因此被正直之人羞恥。八十八歲,延熹九年死在家中。留下遺囑要求簡單安葬自己。
(范曄)評價說:馬融不應鄧騭之請,猶豫徘徊在隴、漢一帶,是想要堅守自己的操守嗎?接著卻羞愧于孤陋寡聞的人保持所謂的名節,愛惜自己高貴之身,最終因為奢侈享樂放縱心性,糾合親附朋黨成為別人譏笑的對象,原本就知道懂得節制自己欲望的人很少啊。大概做事艱苦,那么顧惜保全自己的想法就少一些;生活優厚,所以想要安定保全自己的顧慮就多了。登上高處而不害怕的,那是刑徒之人;不坐在屋檐下的,那是家有千金之人。推究其中主要的原因,歸于他們所處的環境不同罷了。
紀昌學射閱讀答案及譯文篇六
1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厲清節,為州里所服,舉孝廉、光祿四行。
2遷光祿勛主事。時陳蕃為光祿勛,滂執公儀詣蕃,蕃不止之,滂懷恨,投版棄官而去。郭林宗聞而讓蕃曰:若范孟博者,豈宜以公禮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無自取不優之議也?藩乃謝焉。
3太守宗資先聞其名,請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職,嚴整疾惡。其有行違孝悌,不軌仁義者,皆掃跡斥逐,不與共朝。顯薦異節,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頌,公族子孫,而為鄉曲所棄,中常侍唐衡以頌請資,資用為吏。滂以非其人,寢而不召。資遷怒,捶書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猶以利刃齒腐朽。今日寧受笞死,而滂不可違。資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歸怨,乃指滂之所用以為范黨。
4建寧二年,遂大誅黨人,詔下急捕滂等。督郵吳導至縣,抱詔書,閉傳舍,伏床而泣。滂聞之,曰:必為我也。即自詣獄??h令郭揖大驚,出解印綬,引與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為在此?滂曰:滂死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離乎!其母就與之訣。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養,滂從龍舒君歸黃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辭。顧謂其子曰: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行路聞之,莫不流涕。時年三十三。(選自《后漢書》,有刪改)
注:1仲博:范滂之弟 2龍舒君:范滂之父范顯,曾為龍舒侯相,時已故,龍舒,漢代侯國名。
(1)藩乃謝焉( )(2)即自詣獄( )
(3)引與俱亡( ) (4)既有令名( )
a、藩乃謝焉 擊之,必大捷焉
b、猶以利刃齒腐朽 以逞寡君之志
c滂死則禍塞 輕則寡謀
d、再拜而辭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1)
(2)
18 . ( 2 分)c
19 . ( 5 分)( 1 )郭林宗聽說后,責備陳蕃說:像范滂這樣的人才,難道應該用一般的禮節來要求他嗎? ( 2 )范滂認為外甥李頌不是好人,就把這件事壓下來不辦理。
20 . ( 2 分)范滂為人清廉、正直、剛正不阿、秉公辦事、不任人唯親。
21 . ( 3 分)表現出范母的深明大義,也暗示其家皆為顧全大義之人。同時也襯托出范滂的性格,說明他的性格是受到其母影響的。(一點2 分,兩點3 分)
[參考譯文]
(后來)升遷為光祿勛主事。入這時陳蕃擔任光祿勛。范滂拿著大家的意見去拜訪陳蕃,陳蕃卻不接見他。范滂心中覺得很遺憾,打算棄官而去。郭林宗聽說后,責備陳蕃說:像范滂這樣的人才,難道應該用一般的禮節來要求他嗎?現在你成全他辭官的美名,豈不是自己選擇了沒有用優禮相待人才的非議嗎?陳蕃于是向范滂道歉。
太守宗資先聽說范滂美好的名聲,請求朝廷任命范汾為功曹,并處理政事。范滂上任后,痛恨那些壞人壞事。那些在行為上不孝順長輩、不尊敬兄長,不遵循仁義的禮制要求的人,都不與他們交往。推薦品德特別高尚的人,使他們能夠顯貴,提拔貧寒之士,使他們能夠身居高位。范滌的外甥是西平的李頌,是達官貴友的子弟,被同鄉的人所不齒。中常侍唐衡因為.李頌的緣故向宗資先請求,宗資先任命他做了小官,范滂卻、為外甥李頌不是好人,就把這件事壓下來不辦理。宗資先十分生氣,把怒氣轉嫁到書童朱零的身上,鞭打朱零。朱零仰起頭說:范滂是一個清廉公正,好像用鋒利的刀刃去鋸斷腐朽的東西,今天我寧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汾是無法改變他的想法的。宗資先只好不了了之。郡中中等富裕的人,沒有一個不把怨恨的矛頭指向范汾的,他們竟然都指責范汾所任用的人,認為他們都是范房的同黨。
建寧二年,朝廷大肆誅殺勻黨之人。詔書下來后,立即逮捕范汾等人。督郵吳道到了縣里后,抱著詔書,自己關在旅館中,伏在床上哭泣。范房聽說這件事后,說:這一定是因為我!于是自己立刻趕到監獄??h令郭揖十分吃驚,拿出官印,想要拉著范汾和他一起死。郭揖說:天下這么大,你何必還要在這里不走呢?范汾說:我死了災禍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為我的事連累你們呢,又使得我的老母親流離他鄉!他的母親走近他和他分別,范汾告訴母親說:弟弟仲博是一個孝敬的人,他完全可以贍養你們,我跟隨先父去了,是死得其所的。只是希望母親大人要割舍這難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傷了。他的母親說:你現在可以和前輩李杜齊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遺憾呢!既然有了美好的名聲,又要追求長壽,好事是很難兼得的!' 范汾跪下來接受母親的教侮,再三拜別而去、他回頭對兒子說:我想要讓你成為壞人,但是惡事不可以做。讓你成為好人,但是我沒有做不好的事。經過的人聽見了,沒有人不感動的流下眼淚,這一年范汾三十三歲。
紀昌學射閱讀答案及譯文篇七
文言文,完成下題。
黃貞麟,字振侯,山東即墨人。順治十二年進士。十八年,授安徽鳳陽推官,嚴懲訟師,州郡懔然。值大旱,禱雨未應,貞麟曰:“得無有沉冤未雪,上干天乎?”于禱雨壇下,立判諸大獄,三日果雨。江南逋賦案興,蒙城、懷遠各逮紳民百余人系獄候勘。獄不能容,人皆立,貞麟以彼逋賦皆未驗實,不忍令死于獄,悉還其家。及訊,則或舞文吏妄為注名,或誤報,悉原而釋之,保全者五百家。
河南優人朱虎山,游食太和,發長數寸,土猾范之諫與昝姓有隙,誣以藏匿故明宗室朱虎山謀不軌。事發,江寧推官不敢問,以委貞麟。貞麟力白其誣。逮至京師復勘,刑鞫無異,貞麟乃釋昝姓而治之諫罪。潁州民吳月以邪教惑眾,株連千余人,貞麟勘多愚民無知,徒坐月及為首者。捕人索財于水姓,不得,指為月黨,追至新蔡殺之。鄉人來救,并誣為月黨。撫鎮發兵圍之,系其眾至鳳陽。貞麟廉得實,懲捕而盡釋新蔡鄉人。其理枉活人多如此。旋以他事解官,后得白。
康熙九年,授直隸鹽山知縣。地瘠而多盜,立法牌甲互相救護。有警,一村中半守半援,盜日以息。清里役,逃亡者悉與豁除,不期年,流民復業數百家。十二年,旱,謂父老曰:“勘災者至,所需惟官是責,不費民一錢?!奔扒镎鳎羧砸耘f額進。貞麟曰:“下輸上易,上反下難。待準蠲而還之,反覆間民必受損?!绷⒘畛S钟栏镫s派陋例,民皆感其惠。復擢戶部山西司主事山西聞喜邑丁徭重力請減之監督京左、右翼倉因失察侵盜罷職卒于家。
(選自《清史稿》,有刪改)
1.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值大旱,禱雨未應 值:遇到
b.土猾范之諫與昝姓有隙 隙:隔閡
c.徒坐月及為首者 坐:犯罪
d.不期年,流民復業數百家 期年:一整年
2.對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黃貞麟疾惡如仇。在任安徽鳳陽推官時,嚴懲了為非作歹的訟師,使州郡風氣純正。后來又懲治了誣陷他人的“土猾”范之諫。
b.黃貞麟善于斷案。在吳月一案中,捕快因索要錢財不得而誣陷百姓為吳月同黨,黃貞麟查得實情,懲治了捕快,釋放了被誣陷的人。
c.黃貞麟愛護百姓。任直隸鹽山知縣時,因發生旱災而下令免除部分賦稅,又永遠革除不合理的.攤派,并請求減免山西聞喜邑的徭役。
d.黃貞麟處理政事有方。鹽山多盜賊,黃貞麟就制定牌甲互相救護制度,一旦有警報,全村人就“半守半援”,使偷盜現象一天天減少。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及訊,則或舞文吏妄為注名,或誤報,悉原而釋之,保全者五百家。
(2)勘災者至,所需惟官是責,不費民一錢。
參考答案?
1.c
2.a
3.c
25.(1)等到審訊時,那些文吏有的胡亂給他們捏造姓名,有的誤報姓名,黃貞麟查清后都原諒、釋放了他們,得以保全的有五百多家。(“及”1分,“或”1分,“妄”1分,“原”1分,句意準確連貫1分)
(2)查看災情的官員來了,所需要的只要求官府供應,不應耗費百姓一文錢。(“勘”1分,“惟官是責”2分,“費”1分,句意準確連貫1分)
紀昌學射閱讀答案及譯文篇八
5.下列對原文加點字有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東宮,指封建時代太子所居住的宮殿閣。借指太子本人,太子就是封建時代君主的兒子中被預定繼承君位的人。歷朝歷代都是以長子做太子。
b.倡優,古代稱以音樂歌舞或雜技戲謔娛人的藝人,漢司馬遷《報任安書》:“仆之先,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歷,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所蓄,流俗之所輕也?!薄杜眯小分械呐门畬儆谶@類人。
c.放鄭,《論語衛靈公》:“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后以“放鄭”謂棄絕淫的靡之音。
d.典籍,指法典、圖籍等重要文獻,是歷史上重要的文獻名錄之總稱,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代表性典籍?!顿Y治通鑒》是史學典籍,《水經注》是地學典籍。
6.下列對原文的內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賈曾的父親賈言忠,奉命為戰事給付軍糧,回來后,皇帝詢問戰事細情,言忠把那里的山川地形都畫了出來,說到了遼東可平定情況,皇帝很高興:言忠對各個大臣的分析評價客觀中肯,高宗非常同意他的分析。
b.玄宗做太子的時候,喜歡歌舞伎,命大臣每天去檢查音樂,多進獻樂女,賈曾多次上書勸止,引經據典,極言好舞樂的弊處,辭意中肯,玄宗接受勸諫。
c.賈曾在勸諫玄宗時,以魯國西戎為例,說明君王耽于女樂,小則賢臣背離,重則危及國家存亡。以婦人為樂,能引起敗國亂民情況發生。
d.賈曾兩次被授做中書舍人官職,皆因犯父諱而推辭,第二次推辭時,大家認為官職名與他父親名音同字不同,于禮沒什么妨礙他才就任。
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昔魯用孔子,幾至于霸,齊人懼之,饋以女樂,魯君既受,孔子所以行。
(2)與蘇晉同掌制誥,皆以詞學見知,時人稱為蘇賈。曾后坐事,貶洋州刺史。
參考答案
4.d比嘗聞公正直,信亦不虛,寡人近日頗尋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樂之徒,亦擬禁斷。公之所言,雅符本意。
5.a清朝好幾代不是
6.b“每天”“多次”
7.(1)魯用孔子,幾至于霸;齊人懼之,饋以女樂,魯君既受,孔子所以行。
當初,魯國用孔子,幾乎達到稱霸天下(的程度),齊人害怕這種情況,把女樂送給魯國國君,魯國國君已經接受,這是孔子離開魯國的原因。(霸,稱霸;饋以女樂,把女樂送給魯國國君;所以,原因。各1分,大意2分)
(2)與蘇晉同掌制誥,皆以詞學見知,時人稱為“蘇賈”。曾后坐事,貶洋州刺史。
與蘇晉共同執掌起草詔書,都以辭章學識被人了解(稱贊),當時人稱為“蘇賈”。賈曾后因事獲罪,被貶為洋州刺史。(掌制誥:執掌起草詔書;見知:被了解;坐事:因事獲罪。各1分,大意2分)
參考譯文:
賈曾,為河南郡洛陽縣人,父親賈言忠,乾封年間為侍御史。當時朝廷在遼東有戰事,言忠奉命前往給付軍糧。待他回到朝廷時,高宗問他戰地軍事情況,言忠把那里的山川地勢情勢圖畫了出來,及至陳述了遼東可以評定的事態之后,高宗十分高興。又問到眾將領的好壞優劣,言忠說:“李責力是先朝舊臣,圣上十分熟悉了解。龐同善雖然并非勇將,而主持軍隊嚴厲整肅。薛仁貴勇冠三軍,名聲可以震懾敵人。高侃儉樸自處,忠誠果敢而有謀略,樊絆何力深沉剛毅而持重,有統軍御敵之才,然而有妒忌他人才能聲望超過自己的毛病。眾將領日夜小心在意,憂國忘身,而沒有人能夠超過李責力。”高宗很同意他的分析。后轉任吏部員外郎。困事獲罪被貶為邵州司馬,后去世。
賈曾年輕時即知名。景云年間,為吏部員外郎,玄宗還在東宮做太子時,廣為選擇東宮僚屬,授賈曾官職太子舍人。當時太子頻繁地派人探訪召請歌舞伎,命宮中大臣到率更署檢視音樂(審查音樂技藝),多上奏進奉女歌舞藝人。賈曾曾上書進行勸諫?!拔衣犝f制作音樂,用來歌頌功德,用來感動人神。舜樂和禹樂。(亦泛指優雅的古樂)欣悅,歡喜、和容。堯樂《威池》與帝樂《六英》有音調高低緩急的限度,女子輕慢,不要參入其中,當初,魯國國君作用孔子,幾乎達到稱霸天下(的程度),齊人害怕這種情況,把女樂送給魯國國君,魯國國君已經接受,這是孔子離開魯國的原因。西戎有個由余,他使西戎國兵強國盛,秦人使用反間計,把女樂送給西戎王,戎王沉溺于女樂,歡快高興,由余因此出逃。確實是以女子為演奏音樂,使人心智迷惑,喪失遠大追求,上位實行下民仿效,奢靡風氣將要形成,是國家破敗,使人離亂,確實由這個引起。
殿下您是神武英明,命代(命世:稱著名于當世。多用以稱譽有治國之才者)。文學思謀出眾,榮登帝位(登,指選拔任用、登帝位和科舉考試應考中選的意思),全天下都期盼仰慕,仰望德教,可是渴求賢才的美好德行,沒有遍及民心,喜好女樂的樂聲,或許被人聽聞。懇請陛下,演奏頌德的音樂,除去這些歌舞藝人,誠心誠意清聽雅頌全部換掉女樂,并下令禁止阻斷。各個選用的使臣,一切活動都停止,那么朝內朝外都知道殿下棄絕淫的靡之音,遠離奸佞小人,在道德、文學、藝術等方面日有長進,所有的生命,誰不欣悅擁戴。
太子親筆回復道:“近曾聽說賈公正直,這的確不虛佞,我近來翻閱了一些典籍,至于政治教化的事。格外留心,歌舞伎藝之人,也準備禁絕,賈公所說的話,很符合我的愿旨。”不久特地授給賈曾中書舍人的官職。賈曾國父親名字有忠字,堅辭這一官職,便拜官諫議大夫、知制誥。
開元初年,又授官中書舍人,賈曾仍堅持推辭,大家認為中書是官署的名稱,又與賈曾父親的名字音同字不同,于禮沒有什么妨礙,賈曾這才就職。與蘇晉共同執掌起草書,都以辭章學識見稱。當時人稱為“蘇賈”。賈曾后因事獲罪,被貶為澤州剌史,開元二年(718),玄宗因念舊情,特地恩準對他甄別而加以作用,相繼任慶州、鄭州等州剌史,入朝拜官光祿少卿,遷任禮部侍郎。開元十五年(727)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