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奇妙的世界篇一
我把腳下的石頭扒開,一只又大又胖的西瓜蟲出現在我面前,我連忙把它拿在手上,軟綿綿的,它的腳在我手上爬來爬去,癢得我哈哈大笑。我又看見另一只西瓜蟲從石縫里出來了,背上背著一只小西瓜蟲,好像是它剛生的,小西瓜蟲白白的,身體小小的,可愛極了。這時,一只強壯的螞蟻跑過來,它迅速鉆進西瓜蟲的肚子下面,不一會,西瓜蟲就一個翻身,那密密麻麻的細腿在空中亂撲騰,螞蟻卻緊緊釘在它的肚子上。經過一番大戰,西瓜蟲被打死了,這只螞蟻真是太厲害了,我第一次見到這么厲害的小螞蟻。躺在地上的西瓜蟲發出很臭的氣味,像臭咸魚一樣。這時,李秉澤發現了一只雙頭蜈蚣,把大家嚇了一大跳,差點就把我和李秉澤咬了一。李秉澤開玩笑地說:“小心蜈蚣進入你們的大腦控制你。”我們聽了哈哈大笑,我說:“只有小朋友才會相信你的話,我們都八歲了,不可能受騙了。”李秉澤的臉都紅了,垂頭喪氣地走到教室里。
湖北荊門沙洋縣實驗小學二三班二年級:馮新宇
奇妙的世界篇二
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小世界。在這個小小的世界里我們可以變成自己渴望的任何樣子,也可以說任何自己想說的話。
《小王子》里的小王子有一個小小的只屬于他的.世界。小到他只要挪動一下椅子便可以走完他的星球,小到容不下別的植物。我也有一個只容得下我一個人的世界。然而就像小王子能唯一懂得下玫瑰花一般。我的世界也能容得下一種東西,那便是我自己的字條。
只要你一進來就會感到非常溫暖,可是,我在一本書里發現了一張紙,紙上寫著:某某某同學……等零零落落的文句。我因為覺得特別好笑,就忍不住的在床上亂跳,結果,一個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我把一盞如水晶一樣的玻璃臺燈打破了,結果呢?當然是被罵了一頓。我呢,就只有回房間了。
我有一個屬于我的世界。讓人感到非常溫馨,和諧。
奇妙的世界篇三
今天,我又拿著裝著藍色膠體和小螞蟻的“螞蟻工廠”,在一片寧靜之中,進入了螞蟻的世界。
我看到了一只獨自漫步的螞蟻,它就像一位正在思考的哲學家,感覺沒有什么事情是可以讓它發下正在思考的問題去做。走著走著,突然,有一只螞蟻從自己的洞穴里走出來。他們交談了一會兒,發現兩人都在想同一個問題,就一起進洞交談了。我也想和他們一起討論。可惜,我不懂他們的語言。
他們的世界很奇特,最上面的地方是人海如潮的街道。有很多螞蟻熙熙攘攘的互相往來,有的在唧唧喳喳的談論事情,可能是在說昨天一天自己發生和遇到的趣事吧,有的像守衛螞蟻王國的士兵,一絲不茍的巡邏,絕對不會讓壞蟲有機可乘。還有的背著比自己重幾倍的食物,像外出歸來的勞動者,他們一直來回跋涉搬運食物,不辭勞苦的為村民的食物著想,他們猶如在前線守衛國家的戰士一樣值得每一個人尊敬。
如果可以,我真想和你一起去看看這個世界……
奇妙的世界篇四
《我們奇妙的世界》是語文第六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英國的彼得·西摩。這一單元以“探索、發現”為主題,共編排了3篇課文,體裁不盡相同。而本課則是一篇短小精美、條理清晰、語言生動的散文,通過具體描寫天空中的繽紛色彩、奇妙形狀和大地上豐富的財富,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美妙世界的熱愛。
全文按“總——分——總”的順序來寫,先總寫這個世界很奇妙,再具體從“天空”和“大地”兩個方面進行描寫,每個方面分別都有一個總起句,并且結構相似。最后又總寫我們這個世界太奇妙了,需要我們去仔細探索。文章首尾呼應,使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表達得更加強烈。
結合本冊教材及本單元的具體內容,我設定的三維目標是:
1、知識與能力:自主識記生字,積累詞語,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事物特點描寫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體會情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懂得留心觀察,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語文學習是以認知基礎上的體驗、感悟、熏陶為主的。因此,引導學生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文章中描寫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常見的事物,學生都十分熟悉,但平時卻不一定留心觀察這些事物的特點。所以,如果讓學生來寫,往往寫不具體,難以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而本課教學,就是要結合課文,讓學生也隨作者感受到,每一片云彩、每一顆星星、每一粒種子、每一滴水珠都充滿了神奇,要真正領悟世界的奇妙,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細心觀察,還要從中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做到讀寫結合。
為此,我在教學中主要以“讀”為主,從第一課時的“初讀”,到第二課時的“精讀”“品讀”,層層深入。在讀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把握課文脈胳,領悟作者按照一定順序抓住事物特點進行寫作的方法,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的情感。這一過程,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欲,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根據我校學生實際,應注意安排好預習環節,關鍵是字詞的掌握。提前給學生布置好預習題目,要求他們自己利用工具書及資料,解決字詞難點,保證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和教學目標的落實。
依據本課的目標,我設計了三個環節來進行教學,即“初讀感知”“精讀領悟”“情感升華”,共需兩個課時。
第一環節:初讀感知。
1、激趣導入。通過傾聽一段關于大自然的音樂,啟發談話,引入到本課的教學。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通過初讀,讓學生把握文章的脈胳,知道作者是從“天空”和“大地”兩個方面來寫大自然的奇妙的。同時,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把握情況,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
3、再讀課文,加深鞏固。通過再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結構、課文內容的印象,鞏固理解。
以上屬于第一層次的教學,也是第一課時的教學。
第二環節:精讀領悟。
1、首先讓學生去精讀課文的2~8自然段,并思考:天空向我們展示了它的哪些寶藏?學生自讀交流后,教師進行小結,并讓學生談談作者是怎樣把它們寫生動、寫具體的。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對課文的精讀,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感受作者字里行間所傳達出的對大自然的熱愛。
2、在學習“天空”部分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進行自學,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反饋自學成果,加深對作者寫作方法的理解。
3、學習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先讓學生自由地讀,然后思考交流:最后兩段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與文章第一段的關系。在教師引導下,完成這一步后,再讓學生談談讀完這兩段,從中明白了什么。這樣設計,旨在通過讀,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理解首尾呼應對文章主旨的突出作用。同時,明白這篇小散文帶給我們的啟示:留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這樣才能發現美,發現這個世界的奇妙。
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環節:情感升華。
課堂應是學生積極參與的的課堂,應是學生開拓思維的課堂。因此,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安排了“仿述”的環節,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眼中奇妙的世界。這樣做,既活躍了他們的思維,又鍛練了他們的口語能力。之后,還安排了一段小小的視頻,從而更讓他們懂得:藍天白云、山川河流、飛鳥走獸……只要留心觀察,你眼中的世界就一定是個奇妙的世界。以上兩個步驟,既是對文章內容的拓展,又是在情感層面的升華。
以上三個環節,都是希望在“以讀促悟,以悟促讀,讀悟結合”的原則上突破難點,達成目標。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而這種藝術的集中體現就在板書上。板書的要求是力爭做到實、新、精。本文以“總——分——總”的順序重點展示了“天空”和“大地”的奇妙,這是作者留心觀察世界的感悟,也是教學文本的核心內容。為體現這一核心,我采用了圖畫式板書,引導學生從課文所體現的兩個方面內容有所領悟,即“留心觀察,感悟奇妙”。借助板書這一窗口,學生可以直觀形象地解讀文本內容,理解作者所傳達出的對生活的啟示。
總之,一節好的語文課應該是開放而又有活力的,既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字詞、朗讀、說寫等基本能力,又要重視學生對文本的獨特體驗和情感領悟。在本課的教學中,難免還存在許多的不足,懇請各位同仁予以指出,使我們共同進步。